目录(共25章)
↓↓
第1章 序
第2章 前言
第3章 佛教定学的概念(1)
第4章 佛教定学的概念(2)
第5章 佛教定学的概念(3)
第6章 佛教定学的概念(4)
第7章 禅修与静坐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1)
第8章 禅修与静坐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2)
第9章 禅修静坐的姿式和调身运动(1)
第10章 禅修静坐的姿式和调身运动(2)
第11章 小乘佛教的定学(1)
第12章 小乘佛教的定学(2)
第13章 小乘佛教的定学(3)
第14章 小乘佛教的定学(4)
第15章 小乘佛教的定学(5)
第16章 大乘佛教的定学(1)
第17章 大乘佛教的定学(2)
第18章 大乘佛教的定学(3)
第19章 大乘佛教的定学(4)
第20章 大乘佛教的定学(5)
第21章 禅修行者的加行与身心的变化(1)
第22章 禅修行者的加行与身心的变化(2)
第23章 附:《牧牛图颂》与《牧象图》
第24章 再版后记
第25章 编后记
同类推荐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他像西西弗斯一样,被无法抗拒的命运困锁着,被高高在上的诸神无休无止地惩罚着,他是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虽然有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却没有一个人怜悯地抛给他囚笼的钥匙,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要回他自己,要回那个最真的自己。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热门推荐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