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3900000018

第18章 大乘佛教的定学(3)

(二)五停心观

五停心观是天台宗为多贪、多嗔、多散乱、愚痴、多障的人而设的五种观法。简介如下:

(1)多贪者修不净观。贪有三种。首先是外贪,男爱于女,女爱于男,男女互相贪爱,这种贪爱可用“九想观”对治,观所爱的人,作九种观想:即胮胀想、青瘀想、坏想、血涂漫想、啖想、散想、白骨想、烧灼想。作九种观想,可以使贪爱的心熄灭。次者为内外贪,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贪爱,这种贪爱,可用“八背舍”对治,即内有色相外观色,内无色相外观色,净背舍身作证。虚空处背舍,识处背舍,无所有处背舍,非有想非无想处背舍,灭受想背舍。违背五欲,舍离贪爱。称之为背舍,修“八背舍”可以消灭自身和他身贪爱。再者遍一切外贪,对于资生五尘等物,悉皆贪爱,如爱宽敞之套房,高贵之服饰,美味之饮食以及色、香、味、触等,这种贪爱可以用“八胜处”对治。即内有色相外观色少,内有色相外观色多,内无色外观色少,内无色外观色多,青胜处,黄胜处,赤胜处,白胜处。观心纯熟,转变自在称为胜处,可以对治一切外贪。至于九想、八背舍、九胜处的具体内容,行者在修习时,可由老师(师父)讲解并参阅《小乘佛教的定学》章节。这里只举名而不再详述了。

(2)多嗔者修慈悲观。嗔也有三种。非理嗔,既无理而嗔,当修众生缘慈对治,观想一切众生都犹如自己的亲属,都希望他们平安吉祥和幸福。次者是理顺嗔,因他人的恼乱生嗔恚,当修法缘慈对治,观想一切法(即事物),都是因缘所生,空无有实,一切众生不知道诸法本空的道理,常想求得安乐,为了随顺众生,都希望他们得到安乐。再者是睁论嗔,以自己的见解为是,指责他人的所言所作,都以为不对,当修无缘慈对治,修无缘慈不住法相及众生相,怜悯一切众生,往来于六道轮回,心著于法,分别取舍,受诸苦,为使一切众生解脱诸苦,得诸法实相,故称为无缘慈。

(3)多散乱者修数息观。心思多散乱。可以用数息观对治。数息观法与前述数息法相同,只是从一数至十,不多不少,数满又重数,可以使心不散乱。

(4)愚痴者修因缘观。不信因果,不明了因缘生法,叫做愚痴,可以用因缘观对治,因缘观就是观十二缘起,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处(六人)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也可以老、死为起点,进行逆观十二缘起。修因缘观可以破除愚痴。

(5)多障者修念佛观。障有三种:昏沉、障塞、昏睡无记。可以念应身佛三十二相对治。恶念思维障,想作五逆十恶等罪过,可以念报身佛十力、四无畏等作对治。境界通迫障,身忽疼痛,或遇火烧水溺等等,可念法身佛空寂无为对治。念佛法门可以对治一切障,但是这里所指的念佛观,是念忆的意思,和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的“念”佛法门不同。

止观的方法虽然有区别,但在实际修持时,或偏重于止或观,不可能绝对的止或观,止不能离观,观不能离止,故必二者双修,方得有效。而修止观的法多得无法枚举,而层次有高有低。笔者认为,实际的修持则宜愈简单愈妙,行者各自凭性之所近,择其一法,或多取几法试修,体察择其适宜自己者,抱定一法,持之以恒,不要像猴子掰玉米,切切注意。

(第四节 还与净的修法)

修观在觉息出入遍诸毛孔,心眼微三十六等皮肉筋骨之物及诸出户,内外不净,刹那变易心生欢喜,得四念处破四颠倒就是证观。若观之过久,心易浮动散乱,这时应舍弃修观,还复数息、随息,达到止。所以天台宗《六妙法门》中说:“观相既发,心缘观境,分别破析。觉念流动,非真实道,应当舍观修还。”

一、还息

修还息吸气时,观想十方诸佛的光明、功德,化为白色(唵)字,下住于脐间,变成红色(阿)字,长久而住。呼气时即变成蓝色(吽)字,从鼻中出,放蓝光,入一切众生身中,为其消罪增福。如此循环往复(唵、阿、吽)三字,解开全身脉结,这便是密乘的还息观。

回心返照谓之还,是返照观心不可得之法门。因为行者虽修观而真明未发,即应心反照能观心;若了知能观之心,乃虚妄无实,则所观我执自灭,无漏方面自然明朗。所以《六妙法门》说:“修还者,既知观从心生,若从折境,此即不会本源,应当反观观心。此观心者,从何而生?为从观心生,为从非观心生。若从观心生,既已有观。今实不尔,所以者何?数、随、止等三法中未有既观故。若不从观生,不观心为灭生,为了灭生。若不灭生,即二心并。若灭法生,灭法已谢,不能生观。若言亦灭,亦不灭生,乃至非灭非不灭生,皆不可得。当知观心本自不生,不生故不有,不有故即空,空故无观心,若无观心,岂有观境?境智双亡,还源之要也,是名修还。”然后“心慧开发,不加功力。任运自能破折,反本还源,是名证还。行者当知,若离境智,欲归无境智,不离境智缚,以随二边故。尔时当舍还门,安心净道”。还息观修炼纯熟之后,便当修净观。

二、净观

金刚诵之净观,是在还息观修炼纯熟之后,呼吸随心之寂定而渐渐缓慢,直到停息,中脉即打通,业气转为智慧之气,这就是密乘修净之方便法门。心无住著,泯然清净,则真明之无漏智因此而发,自然断惑证真。散乱、掉举、昏沉皆不再起,能任意持久入定,出欲界。定进入初禅未到地,令心离欲界而得清净,名为净。修净就是要知道色净,不知妄想,“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能心如本净,亦不得能修所修,及净不净,就是修净。在修净之时,豁然心慧相应,无碍方便任运开发,三昧正受,心无所依持,是名证净。

观、还、净三步,还可以作不同的解释,因而使六妙法门成不同性质的禅,所以智者大师把《六妙法门》称之为性质不定的“不定止观”,可以作为“世间禅”和“出世间禅”来修证。智者大师还说有一种“随便宜六妙门”,即不一定按数、随、止次第修,只要觉得哪一门适宜自己修,容易入定,便从这一门入手。觉得修此门效果不理想,还可以选择其他几门试修。

在藏密的金刚诵中,还与净的关系是头与尾的关系,还之后期为净,业气转为慧气,观照般若形成。此与天台宗“六妙法门”还与净之差别,即在于此。

金刚诵证分则依呼吸之入、住、出而默诵(唵、啊、吽)三字,同时观想(唵)、字白光,(阿)字红光、(吽)字蓝光从中脉出入,要练习至最难打通于心间之“都帝”脉结打通,令全身的气,入、住融于中脉而引生心寂,即可深入而达到四禅之境界,证见“实义光明”。金刚诵不独将“六妙法门”包容净尽,实为殊胜。可见显密二宗之修法的圆融,笔者认为,若以修法形成的先后来探讨,“六妙法门”在前,而金刚诵的数息法是“六妙法门”在藏密中的发挥运用。

(第五节 禅宗的参究法门)

达摩传入中国的禅法,传至慧可、僧璨,行者多实行头陀苦行,一衣一钵,随缘而住。四祖道信才开始改变宗风,住于湖北黄梅双峰山,聚众说法传教,据说有500徒众。五祖弘忍继承道信传统,移住双峰山对面的冯茂山,信众多达700余人。弘忍提倡修禅应该山居,远离嚣尘,实行生产自给自足,把日常的劳动作为禅修的组成部分,为以后禅宗正式的创建奠定了基础,并为禅宗广建丛林,倡导禅农并举提供了指导思想。因此,道信、弘忍所创造的禅修方法被称为“东山法门”,是为禅宗的参究法门之始。

一、东山法门

弘忍的禅学思想,是依道信所传的特点,根据《楞伽经》以心为宗和《文殊般若经》所倡导“一行三昧”说。“诸佛只是以心传心,达者应可,更无别法”,便是弘忍以心为宗观点的阐发。道信提倡专心一行以修正定,并且强调“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间,舍诸意乱,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念名号,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之佛。”重视念佛,建立了念佛禅的理论根据。

所谓念佛禅,是指静坐之际,兼行念佛的法门。念佛有观像、观想、实相、口称四种,其中观想念佛系由印度传来,佛驮跋陀罗就以修习观想念佛为主,观佛三昧及般若三昧。观像念佛即以观佛的塑像或画像,观佛像念佛是观想佛的妙像。实相念佛是以观想佛的法身。口称念佛是以专念佛的名号。达摩系之禅师多修念佛禅,弘忍门下之法持、智洗、宣什、无住、南岳承远等,传至后代,至宋永明延寿,提出了“禅净一致”的主张,念佛禅的倡导几乎席卷中国佛教的禅界,成为禅、净二宗最普遍的方法了。

道信继承达摩的“二入四行”建立了“入道安心要方便”,以后由神秀发展为“五方便”法门,意在超悟的“藉教悟宗”,是“渐悟”的源头。弘忍在道信的学说上,比较强调“息其言语,离其经论”,“天竺相承,本无文字”。“教外别传”已经在此萌芽。又提倡“即心是佛”与“心净成佛”,“屈伸臂顷,便得本心”,也初步有了“顿悟”的意味,以后被慧能所倡导,从无念着手,并不限于静坐一途,从而禅门禅风大变。由此,东山法门分为渐、顿不同的修法,各扬其帜,故被称之为“南顿”、“北渐”。而在当时之际,东山法门除念佛禅以外,仍然是以“二入四行”和神秀发展起来的“五方便”为法门。

二入四行即理入与行入之二入道要旨,及行入之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等四行。理入,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舍妄归真,凝住壁观,则无自无他,圣凡第一,坚住不一,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称为理入。行入谓四行:

(1)报冤行。谓修道之人,若受苦时,当念“此系我宿殃恶业果熟,所以甘心忍受,都无冤诉”,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而进道,故称报冤行。

(2)随缘行。谓众生与我,皆由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茶誉等事,皆是过去宿因所感,缘尽还无。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故称随缘行。

(3)无所求行。谓世人长迷,处处贪著,称之为求。智者悟真,安心无为,万有皆空,无所愿乐,是真无求,顺道而行,故称无所求行。

(4)称法行。性净之理,称之为法。此理众相皆空,无染无着,无此无彼。智者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无身、命则和行檀舍施,心无吝惜,达解三空,自利利他,庄严菩提之道,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故称法行。

神秀认为“众生本有觉性,如镜有明性;烦恼覆之,如镜之尘。熄灭妄念,念尽即本性圆明,如磨拂尘尽镜明,即物无不极”。撰《观心论》,并提出了“五方便门”之学说,以之为修道阶段之次第法门。五方即:

(1)总彰佛体离念门。依《大乘起信论》之说而彰显佛体,远离诸念。

(2)开智慧门。即依《法华经》之教而开显智慧之门,又称不动门。

(3)显不思议门。依《维摩经》之说而显彰不可思议之解说。

(4)明诸法正性门。即依《思益梵天所问经》之说而明了诸法之正性。

(5)了无异门。依《华严经》之教而得自然无碍解脱。

因为此五项法门皆依借经论之教说作为修道习禅解脱之方便,故称为“五方便”。所以神秀“观心”之说及“五方便门”实为东山法门之忠实继承者,为“北渐”禅的思想骨干。

东山法门的“顿悟”为慧能所谛创,强调一入门即“顿见佛性”,定慧一体,不走由定生慧的传统禅修门路。慧能所修的禅法也属于“一行三昧”,但不用《文殊般若经》的念佛名法,而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所谓无念,实际上是慧能所说三种三昧的修习诀要,是知见一切而不染著的意思。《坛经》说:“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若于一切处不住相(相状),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等,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是教导行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染著于感知所得一切表象、知觉、概念。这种不杂著的无念心,达到任何时候都不迷失,运用自如,成为对生活的一种自然的、根本的立场时,便叫做一行三昧。“直心”,《大乘起信论》解释为“真念真如法故”,这正是“法界一相,系缘法界”的意义。慧能所创的这种不拘于坐禅的形式,而把禅修贯彻于全部生活中,其教人见性的方法也相当灵活,无定规可循,只是根据行者的素质和心理状态,设法解除其执著,令其离念自证自心的真性。

神秀所倡北渐的禅法墨守成规,缺乏慧能所创南顿的禅法活泼。而禅秀在北方,称为北宗,受到“会昌法难”的影响;慧能在南方,称为南宗,没有受到冲击,所以北宗的渐修不久趋于衰绝,而行者多坚持由定发慧之路,走向密宗和净土的修持,或转向南宗。而慧能之后,南宗发变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而宗风大阐。

二、话头与默照

禅宗通过参究的方法,以期明心见性,静坐修行,在禅定中参究真理。参究指反究内心,觅求心性。禅宗本来标榜不立文字,是教外别传。然而五代以后,禅门祖师的语录就越积越多,禅门中渐渐兴起了一种注解阐释古人语录的风气,而所著语文字比哪一个宗派都多,真实参禅逐渐少起来。鉴于此,临济门下大慧宗杲(1089-1163),力倡“参话禅”以图振兴宗风。

参,是看见之意,话是“公案”之意。公案的本义,为官府中判决是非之案例,禅宗将其历代高僧之言行记录下来,作为禅修行者的指示,久之成为一种思考之对象,或禅修行者的座右铭。此种言行录在禅门之中,有如官衙之下正式布告,尊严不可侵犯,又可启发思考,供学人研究,并作为后代依凭之法式,故称“公案”。即专就一则古人的话头,历久真实参究,终于获得开悟,此种禅修称为“参话禅”。

参话禅的禅风是先慧后定,起源于唐代赵州从谂的“狗子无佛性”,主要参究从谂的“无”字公案。如《普说》中说:

经言祖语,诸方老宿语,千差万别,若透得过无字,一时透过。不用十度,不用注释,不用要得晓分晓,不得作有无商量,不得作真无之无十度,不用向开口处承当,不用向举走处作道理,不用堕在空寂处,不用将心等悟,不用向宗师说处领略,不用掉在无用甲里。但行住坐卧,时时提撕:“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口议心思不及,方寸里七上八落,如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得如此时,却是好消息。忽然打失布袋(注:比喻心理上的妄念负担),不觉抚掌大笑。茶里饭里,喜时怒时,净处秽处,妻儿聚头,宾客酬酢,公私各处,都是第一等好做功夫的时节。

这里对参话头的方法和要点讲得很详细,几个“不得”尤为重要,参话头成为临济宗参禅的运用方式,影响至为深远。历代禅师对参话头的方法,要点及论述很多,总结归纳有三项:

(一)是先要先取适宜自己参的“话头”,话句要“没心路,没语路,无摸索”,即必须截堵任何思路,无法通过理性思维给予解答,方能引发疑情。明代甚为提倡“麻三斤”,“柏子树”,“须弥山”,“平常心是道”,“六门顾”,“赵州无”;清代则主张参“无梦无想时主人公在何处安身立命”及“死了烧了什么去处”等话句。禅净兼修的行者,也有以“阿弥陀佛”四字为公案。

(二)是要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疑,就是切忌向理性思维的路子上滑,要使所疑落在空处,离绝一切名言概念。疑还必须由粗至细,持续不间继,不计参究时间的长短。当功夫得力,疑情成片,专注不散时,容易达到心定念寂,疑情无从发起,此时若堕在空寂定中,便是过失,一般主张此时须提起疑情,令其更为深细。又不可将心待悟,须通过参究,逼令心悟。

同类推荐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无论你是否信佛,这本书都是让你心灵安静的一滴甘露。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即便生命无常、一切皆空是真理,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按这样的真理去生活。世俗红尘依然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离开的地方。所以,星云大师提倡“人间佛教”——以出世胸怀做入世事业。星云大师乃方外之人,全无私心杂念,所以对世事看得透彻,将佛教义理生活化,本书对于大师的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不可否认的是大师的作品很多,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可能存在选择上的疑惑,本书是将星云大师对于生活中最常见问题的指点做出归纳,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你恍然开释,一切都为了让你的心灵得到安宁和舒适。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热门推荐
  • 迅风辞赋集

    迅风辞赋集

    本书为辞赋作品集,是作者多年来的心血结晶,更是一个身处基层的文学爱好者艰辛奋起的例证。作者曾两次荣获中国地市报副刊作品二等奖、四川报纸副刊作品二等奖,还荣获了“中华赋坛十大精英辞赋家”荣誉称号。
  • 冤家路窄:多金男友靠边站

    冤家路窄:多金男友靠边站

    本以为在部队以后的生活就会好过一些,谁知道会遇到叫陆连城的家伙,你往南,一看就知道他不是个简单的人物,来到特种部队以后才知道他是特种部队的队长,冯愈年,这一刻夏锦织总算明白什么叫冤家路窄。一次特别的任务,让夏锦织沉睡了两年,我便向北。我们注定这辈子也不可能再次相遇。夏锦织选择了去到部队。与闺蜜同时喜欢上一个人,这两年里她清楚的听到了陆连城的话,以及连她自己都无法相信的秘密,不想夹在中间,还有关于她的身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成功有捷径

    成功有捷径

    只要你读完这本书并完成了书上的要求,你就会发现:成功的潜力其实一直就在你身上。其目的是帮助你认清理想,经过严格的训练任何人都可以掌握它。启示成功是一种习惯,锤炼你的意志,令你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转型为“成功模式”。你会发现,平衡你的心态。本书列出了57种简单易的方法,你必将从人群里脱颖而出!,成功原来如此简单!只要留意。坚定你的信念,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大多数人却不知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 2012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

    2012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

    《2012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精选了2012年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悬疑小说作品。《2012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收录了《灵魂主宰》、《异现场调查科·酷刑》、《202号窗口》、《活死人法案》、《齿轮》、《魔女的庭院》、《镜子》、《人心游戏》等十三篇经典悬疑小说作品。
  • 我是你的克星

    我是你的克星

    “听我说!从你进公司就注意到了你,把你带到身边做事也是因为不想你离我太远。你可以把我的表白当作一个项目预案,好好考虑!过几天答复我也行的,但是不要让我等太久!”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湛紫灵:佞王休妃(全本)

    湛紫灵:佞王休妃(全本)

    【内容简介】生性无欲无求的上官珂,遵从父母的遗命嫁给了坊间流传其嗜血、暴戾、冷酷、无情的王爷,一直过着平静无波的生活。直到某一日,被人陷害坠入水中后,平静的表面下,变成了滚滚的波涛……那个一脸凶残邪魅的王爷,冰冷的眸子,紧紧的盯着她露在面纱外的灵动水眸,修长的手指钳住她的细长的颈项,冰冷的话语一字一句吐出:“我的王妃,你不是要坐正主儿的位置吗?那本王就让你继续好好的坐下去……”手上微微使力,她的面纱随即滑落了下来……冰冷的眸子霍然闪动了下——这,是他那个终日面纱遮面的“丑妻”吗?为何,有些不一样了?
  • 医生的绝世魅宠

    医生的绝世魅宠

    咱有毅力有恒心又够专情,还尼玛自愈能力超强,跟一个男人玩姜太公钓鱼的游戏玩了四年。咱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受伤害,但是还是懂什么叫识时务者为俊杰,人家订婚了,那咱就收手吧。那他是谁?他是一名医生,最高医学学府毕业,技艺精湛,却在我们这个中小城市医院卧虎藏龙。他是我的老师,冷面,寡言,却总是倾囊相授,诲人不倦。他叫王伟南。
  • 网游之修道歧路

    网游之修道歧路

    蜀山世界,一路行来,看歧路者如何逆天行事。新书【剑道无双】上传,请筒靴们继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