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3900000018

第18章 大乘佛教的定学(3)

(二)五停心观

五停心观是天台宗为多贪、多嗔、多散乱、愚痴、多障的人而设的五种观法。简介如下:

(1)多贪者修不净观。贪有三种。首先是外贪,男爱于女,女爱于男,男女互相贪爱,这种贪爱可用“九想观”对治,观所爱的人,作九种观想:即胮胀想、青瘀想、坏想、血涂漫想、啖想、散想、白骨想、烧灼想。作九种观想,可以使贪爱的心熄灭。次者为内外贪,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贪爱,这种贪爱,可用“八背舍”对治,即内有色相外观色,内无色相外观色,净背舍身作证。虚空处背舍,识处背舍,无所有处背舍,非有想非无想处背舍,灭受想背舍。违背五欲,舍离贪爱。称之为背舍,修“八背舍”可以消灭自身和他身贪爱。再者遍一切外贪,对于资生五尘等物,悉皆贪爱,如爱宽敞之套房,高贵之服饰,美味之饮食以及色、香、味、触等,这种贪爱可以用“八胜处”对治。即内有色相外观色少,内有色相外观色多,内无色外观色少,内无色外观色多,青胜处,黄胜处,赤胜处,白胜处。观心纯熟,转变自在称为胜处,可以对治一切外贪。至于九想、八背舍、九胜处的具体内容,行者在修习时,可由老师(师父)讲解并参阅《小乘佛教的定学》章节。这里只举名而不再详述了。

(2)多嗔者修慈悲观。嗔也有三种。非理嗔,既无理而嗔,当修众生缘慈对治,观想一切众生都犹如自己的亲属,都希望他们平安吉祥和幸福。次者是理顺嗔,因他人的恼乱生嗔恚,当修法缘慈对治,观想一切法(即事物),都是因缘所生,空无有实,一切众生不知道诸法本空的道理,常想求得安乐,为了随顺众生,都希望他们得到安乐。再者是睁论嗔,以自己的见解为是,指责他人的所言所作,都以为不对,当修无缘慈对治,修无缘慈不住法相及众生相,怜悯一切众生,往来于六道轮回,心著于法,分别取舍,受诸苦,为使一切众生解脱诸苦,得诸法实相,故称为无缘慈。

(3)多散乱者修数息观。心思多散乱。可以用数息观对治。数息观法与前述数息法相同,只是从一数至十,不多不少,数满又重数,可以使心不散乱。

(4)愚痴者修因缘观。不信因果,不明了因缘生法,叫做愚痴,可以用因缘观对治,因缘观就是观十二缘起,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处(六人)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也可以老、死为起点,进行逆观十二缘起。修因缘观可以破除愚痴。

(5)多障者修念佛观。障有三种:昏沉、障塞、昏睡无记。可以念应身佛三十二相对治。恶念思维障,想作五逆十恶等罪过,可以念报身佛十力、四无畏等作对治。境界通迫障,身忽疼痛,或遇火烧水溺等等,可念法身佛空寂无为对治。念佛法门可以对治一切障,但是这里所指的念佛观,是念忆的意思,和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的“念”佛法门不同。

止观的方法虽然有区别,但在实际修持时,或偏重于止或观,不可能绝对的止或观,止不能离观,观不能离止,故必二者双修,方得有效。而修止观的法多得无法枚举,而层次有高有低。笔者认为,实际的修持则宜愈简单愈妙,行者各自凭性之所近,择其一法,或多取几法试修,体察择其适宜自己者,抱定一法,持之以恒,不要像猴子掰玉米,切切注意。

(第四节 还与净的修法)

修观在觉息出入遍诸毛孔,心眼微三十六等皮肉筋骨之物及诸出户,内外不净,刹那变易心生欢喜,得四念处破四颠倒就是证观。若观之过久,心易浮动散乱,这时应舍弃修观,还复数息、随息,达到止。所以天台宗《六妙法门》中说:“观相既发,心缘观境,分别破析。觉念流动,非真实道,应当舍观修还。”

一、还息

修还息吸气时,观想十方诸佛的光明、功德,化为白色(唵)字,下住于脐间,变成红色(阿)字,长久而住。呼气时即变成蓝色(吽)字,从鼻中出,放蓝光,入一切众生身中,为其消罪增福。如此循环往复(唵、阿、吽)三字,解开全身脉结,这便是密乘的还息观。

回心返照谓之还,是返照观心不可得之法门。因为行者虽修观而真明未发,即应心反照能观心;若了知能观之心,乃虚妄无实,则所观我执自灭,无漏方面自然明朗。所以《六妙法门》说:“修还者,既知观从心生,若从折境,此即不会本源,应当反观观心。此观心者,从何而生?为从观心生,为从非观心生。若从观心生,既已有观。今实不尔,所以者何?数、随、止等三法中未有既观故。若不从观生,不观心为灭生,为了灭生。若不灭生,即二心并。若灭法生,灭法已谢,不能生观。若言亦灭,亦不灭生,乃至非灭非不灭生,皆不可得。当知观心本自不生,不生故不有,不有故即空,空故无观心,若无观心,岂有观境?境智双亡,还源之要也,是名修还。”然后“心慧开发,不加功力。任运自能破折,反本还源,是名证还。行者当知,若离境智,欲归无境智,不离境智缚,以随二边故。尔时当舍还门,安心净道”。还息观修炼纯熟之后,便当修净观。

二、净观

金刚诵之净观,是在还息观修炼纯熟之后,呼吸随心之寂定而渐渐缓慢,直到停息,中脉即打通,业气转为智慧之气,这就是密乘修净之方便法门。心无住著,泯然清净,则真明之无漏智因此而发,自然断惑证真。散乱、掉举、昏沉皆不再起,能任意持久入定,出欲界。定进入初禅未到地,令心离欲界而得清净,名为净。修净就是要知道色净,不知妄想,“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能心如本净,亦不得能修所修,及净不净,就是修净。在修净之时,豁然心慧相应,无碍方便任运开发,三昧正受,心无所依持,是名证净。

观、还、净三步,还可以作不同的解释,因而使六妙法门成不同性质的禅,所以智者大师把《六妙法门》称之为性质不定的“不定止观”,可以作为“世间禅”和“出世间禅”来修证。智者大师还说有一种“随便宜六妙门”,即不一定按数、随、止次第修,只要觉得哪一门适宜自己修,容易入定,便从这一门入手。觉得修此门效果不理想,还可以选择其他几门试修。

在藏密的金刚诵中,还与净的关系是头与尾的关系,还之后期为净,业气转为慧气,观照般若形成。此与天台宗“六妙法门”还与净之差别,即在于此。

金刚诵证分则依呼吸之入、住、出而默诵(唵、啊、吽)三字,同时观想(唵)、字白光,(阿)字红光、(吽)字蓝光从中脉出入,要练习至最难打通于心间之“都帝”脉结打通,令全身的气,入、住融于中脉而引生心寂,即可深入而达到四禅之境界,证见“实义光明”。金刚诵不独将“六妙法门”包容净尽,实为殊胜。可见显密二宗之修法的圆融,笔者认为,若以修法形成的先后来探讨,“六妙法门”在前,而金刚诵的数息法是“六妙法门”在藏密中的发挥运用。

(第五节 禅宗的参究法门)

达摩传入中国的禅法,传至慧可、僧璨,行者多实行头陀苦行,一衣一钵,随缘而住。四祖道信才开始改变宗风,住于湖北黄梅双峰山,聚众说法传教,据说有500徒众。五祖弘忍继承道信传统,移住双峰山对面的冯茂山,信众多达700余人。弘忍提倡修禅应该山居,远离嚣尘,实行生产自给自足,把日常的劳动作为禅修的组成部分,为以后禅宗正式的创建奠定了基础,并为禅宗广建丛林,倡导禅农并举提供了指导思想。因此,道信、弘忍所创造的禅修方法被称为“东山法门”,是为禅宗的参究法门之始。

一、东山法门

弘忍的禅学思想,是依道信所传的特点,根据《楞伽经》以心为宗和《文殊般若经》所倡导“一行三昧”说。“诸佛只是以心传心,达者应可,更无别法”,便是弘忍以心为宗观点的阐发。道信提倡专心一行以修正定,并且强调“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间,舍诸意乱,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念名号,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之佛。”重视念佛,建立了念佛禅的理论根据。

所谓念佛禅,是指静坐之际,兼行念佛的法门。念佛有观像、观想、实相、口称四种,其中观想念佛系由印度传来,佛驮跋陀罗就以修习观想念佛为主,观佛三昧及般若三昧。观像念佛即以观佛的塑像或画像,观佛像念佛是观想佛的妙像。实相念佛是以观想佛的法身。口称念佛是以专念佛的名号。达摩系之禅师多修念佛禅,弘忍门下之法持、智洗、宣什、无住、南岳承远等,传至后代,至宋永明延寿,提出了“禅净一致”的主张,念佛禅的倡导几乎席卷中国佛教的禅界,成为禅、净二宗最普遍的方法了。

道信继承达摩的“二入四行”建立了“入道安心要方便”,以后由神秀发展为“五方便”法门,意在超悟的“藉教悟宗”,是“渐悟”的源头。弘忍在道信的学说上,比较强调“息其言语,离其经论”,“天竺相承,本无文字”。“教外别传”已经在此萌芽。又提倡“即心是佛”与“心净成佛”,“屈伸臂顷,便得本心”,也初步有了“顿悟”的意味,以后被慧能所倡导,从无念着手,并不限于静坐一途,从而禅门禅风大变。由此,东山法门分为渐、顿不同的修法,各扬其帜,故被称之为“南顿”、“北渐”。而在当时之际,东山法门除念佛禅以外,仍然是以“二入四行”和神秀发展起来的“五方便”为法门。

二入四行即理入与行入之二入道要旨,及行入之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等四行。理入,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舍妄归真,凝住壁观,则无自无他,圣凡第一,坚住不一,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称为理入。行入谓四行:

(1)报冤行。谓修道之人,若受苦时,当念“此系我宿殃恶业果熟,所以甘心忍受,都无冤诉”,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而进道,故称报冤行。

(2)随缘行。谓众生与我,皆由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茶誉等事,皆是过去宿因所感,缘尽还无。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故称随缘行。

(3)无所求行。谓世人长迷,处处贪著,称之为求。智者悟真,安心无为,万有皆空,无所愿乐,是真无求,顺道而行,故称无所求行。

(4)称法行。性净之理,称之为法。此理众相皆空,无染无着,无此无彼。智者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无身、命则和行檀舍施,心无吝惜,达解三空,自利利他,庄严菩提之道,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故称法行。

神秀认为“众生本有觉性,如镜有明性;烦恼覆之,如镜之尘。熄灭妄念,念尽即本性圆明,如磨拂尘尽镜明,即物无不极”。撰《观心论》,并提出了“五方便门”之学说,以之为修道阶段之次第法门。五方即:

(1)总彰佛体离念门。依《大乘起信论》之说而彰显佛体,远离诸念。

(2)开智慧门。即依《法华经》之教而开显智慧之门,又称不动门。

(3)显不思议门。依《维摩经》之说而显彰不可思议之解说。

(4)明诸法正性门。即依《思益梵天所问经》之说而明了诸法之正性。

(5)了无异门。依《华严经》之教而得自然无碍解脱。

因为此五项法门皆依借经论之教说作为修道习禅解脱之方便,故称为“五方便”。所以神秀“观心”之说及“五方便门”实为东山法门之忠实继承者,为“北渐”禅的思想骨干。

东山法门的“顿悟”为慧能所谛创,强调一入门即“顿见佛性”,定慧一体,不走由定生慧的传统禅修门路。慧能所修的禅法也属于“一行三昧”,但不用《文殊般若经》的念佛名法,而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所谓无念,实际上是慧能所说三种三昧的修习诀要,是知见一切而不染著的意思。《坛经》说:“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若于一切处不住相(相状),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等,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是教导行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染著于感知所得一切表象、知觉、概念。这种不杂著的无念心,达到任何时候都不迷失,运用自如,成为对生活的一种自然的、根本的立场时,便叫做一行三昧。“直心”,《大乘起信论》解释为“真念真如法故”,这正是“法界一相,系缘法界”的意义。慧能所创的这种不拘于坐禅的形式,而把禅修贯彻于全部生活中,其教人见性的方法也相当灵活,无定规可循,只是根据行者的素质和心理状态,设法解除其执著,令其离念自证自心的真性。

神秀所倡北渐的禅法墨守成规,缺乏慧能所创南顿的禅法活泼。而禅秀在北方,称为北宗,受到“会昌法难”的影响;慧能在南方,称为南宗,没有受到冲击,所以北宗的渐修不久趋于衰绝,而行者多坚持由定发慧之路,走向密宗和净土的修持,或转向南宗。而慧能之后,南宗发变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而宗风大阐。

二、话头与默照

禅宗通过参究的方法,以期明心见性,静坐修行,在禅定中参究真理。参究指反究内心,觅求心性。禅宗本来标榜不立文字,是教外别传。然而五代以后,禅门祖师的语录就越积越多,禅门中渐渐兴起了一种注解阐释古人语录的风气,而所著语文字比哪一个宗派都多,真实参禅逐渐少起来。鉴于此,临济门下大慧宗杲(1089-1163),力倡“参话禅”以图振兴宗风。

参,是看见之意,话是“公案”之意。公案的本义,为官府中判决是非之案例,禅宗将其历代高僧之言行记录下来,作为禅修行者的指示,久之成为一种思考之对象,或禅修行者的座右铭。此种言行录在禅门之中,有如官衙之下正式布告,尊严不可侵犯,又可启发思考,供学人研究,并作为后代依凭之法式,故称“公案”。即专就一则古人的话头,历久真实参究,终于获得开悟,此种禅修称为“参话禅”。

参话禅的禅风是先慧后定,起源于唐代赵州从谂的“狗子无佛性”,主要参究从谂的“无”字公案。如《普说》中说:

经言祖语,诸方老宿语,千差万别,若透得过无字,一时透过。不用十度,不用注释,不用要得晓分晓,不得作有无商量,不得作真无之无十度,不用向开口处承当,不用向举走处作道理,不用堕在空寂处,不用将心等悟,不用向宗师说处领略,不用掉在无用甲里。但行住坐卧,时时提撕:“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口议心思不及,方寸里七上八落,如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得如此时,却是好消息。忽然打失布袋(注:比喻心理上的妄念负担),不觉抚掌大笑。茶里饭里,喜时怒时,净处秽处,妻儿聚头,宾客酬酢,公私各处,都是第一等好做功夫的时节。

这里对参话头的方法和要点讲得很详细,几个“不得”尤为重要,参话头成为临济宗参禅的运用方式,影响至为深远。历代禅师对参话头的方法,要点及论述很多,总结归纳有三项:

(一)是先要先取适宜自己参的“话头”,话句要“没心路,没语路,无摸索”,即必须截堵任何思路,无法通过理性思维给予解答,方能引发疑情。明代甚为提倡“麻三斤”,“柏子树”,“须弥山”,“平常心是道”,“六门顾”,“赵州无”;清代则主张参“无梦无想时主人公在何处安身立命”及“死了烧了什么去处”等话句。禅净兼修的行者,也有以“阿弥陀佛”四字为公案。

(二)是要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疑,就是切忌向理性思维的路子上滑,要使所疑落在空处,离绝一切名言概念。疑还必须由粗至细,持续不间继,不计参究时间的长短。当功夫得力,疑情成片,专注不散时,容易达到心定念寂,疑情无从发起,此时若堕在空寂定中,便是过失,一般主张此时须提起疑情,令其更为深细。又不可将心待悟,须通过参究,逼令心悟。

同类推荐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爱的胜利》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五分册,本卷回顾了基督教会一千九百年来的历史,讲述了基督教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并在卷末复述了《圣经》最后一卷《启示录》中的故事。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六祖慧能的一生,既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热门推荐
  • 生活再苦也要笑一笑

    生活再苦也要笑一笑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哭泣,它也会给你摆出苦脸;你对它微笑,它便会对你展开笑脸。无论多苦,都试着给生活一个微笑,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你才能乘风破浪,尽快突破困境。本书通过十章的讲述,将人生的浅显而又深刻的生活哲理向您娓娓道来,希望它能够让您重新感悟人生的真谛和美好,放下过去的包袱,面带微笑走上新的征途。
  • 今生就爱这一回

    今生就爱这一回

    为了逃避父亲的逼婚,她-----李芸儿,选择了和自己的好姐妹-------司徒天涯交换了未婚夫!但是却在意外中发现自己喜欢的人天麟竟然就是自己的未婚夫!而此时的天涯却已经爱上了自己的未婚夫!但是芸儿自己却被天涯的未婚夫雷欧爱上了------芸儿该怎么办?天涯的命运又将如何?爱情背上了友情,她们是怎么的选择?
  • 御赐痞妃:邪魅王爷太勾人

    御赐痞妃:邪魅王爷太勾人

    “夫君,一夜夫妻百日恩,你忘记妾身了吗?”某男眉头一挑,她本是异世亡魂,再然后……“母妃,机缘巧合之后遇见了他,父王他又失踪了……”某个小宝贝佯装着急的说道。此后便死皮赖脸的粘上了他
  • 日光微暖:我曾遇见你

    日光微暖:我曾遇见你

    【正文已完结,可放心阅读,推荐小说《你的眼里有星辰》】懵懂无知年纪出现过的少年,带着不为人知的秘密闯入。双生少年留下来的一切,很多年后想起来依旧倍觉珍贵。冷清孤傲的男子,我只是遗憾没能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他。但你要知道这世上真的有那么一种人,遇见就觉得幸福。我曾遇见你,想到就心酸。谨以此献给我们已逝去又回不去的青春。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妈咪又又又又跑啦

    妈咪又又又又跑啦

    他一定是太过仁慈,才会这么在意他身边这个特别的小秘书,甚至几日不见就开始怀念起她的味道,更可恶的是,这个女人早在多年前就怀了别人的孩子!
  • 男尊女贵之一夫难求

    男尊女贵之一夫难求

    男女比例15:1是个什么概念!满大街跑的都是男人,丑女大妈都成了抢手货,天下再无剩女,这里简直就是女人的天堂。楚雨曼是演技一流的三流女星,前世她被男人厌弃,被男人陷害,重生的她,成了这南邵国的绝世美女。只要是母的,在南邵都金贵的不得了,何况她这个罪臣之女还是个大美女。说是金贵,男人也就只把你当成生育工具!养在深闺,不问世事,巴不得你从此不再出门。是罪臣之女就该被送入女楼吗?被男人欺负,给男人生孩子?她不是良家,也不是妇女,她要做南邵第一剩女!男人怎样,我一个都不娶。女楼——顾名思义女儿家所待的地方。在南邵这是男人们寻欢问柳的地方,因为女子十分金贵,能上的起女楼的人自然非富即贵,现代人称之为妓|院!当然此妓|院和女楼根本不能同日而语。女楼里女子的地位也不比男子差。一般犯了罪的女子会被送入女楼,也有些自愿卖身的,但大都是些人老珠黄的。南邵的婚娶法规。女子一生最少最少娶三人,一般硬性规定是五人,有特殊情况的,可以减少到三人!但南邵绝大部分的女子都会多娶夫。一来家财都归自己所有,因为女子为一家之主。二来,那个女人不想多找个男人服侍。故而南邵的女子,没几个少娶夫的。当然专情的也有,只是很少而已。南邵朝廷。女皇为天,女皇之下由多名优秀的皇夫辅政,帮助女皇打理朝廷的大小事务!说白了女皇就是个傀儡,好在女皇后宫充足,倒也不会寂寞!男女可以同朝为官,只要有本事,你是阿猫阿狗也能封侯拜相。但女子为官人甚少,多由南邵女子好逸恶劳所导致。
  • 人生何处不离人

    人生何处不离人

    穿过多情的雨季,寻觅江南繁华的旧梦;是谁品一盏清茶,倚栏静静地远眺,等待那朵寂寞的莲开;是谁乘一叶小舟,在明月如水的霜天,打捞匆匆流逝的华年;又是谁折一枝寒梅,是谁撑一把油纸伞,书写俊逸风流的诗章?全书收录39篇清新美文,江南婉约派实力作者白落梅全新角度解读唐诗。共分成六辑,每一辑主题不同,带给读者不同的心灵享受。在一场文化与历史的盛宴里洗涤心灵,倾注热情,修磨心性,超越美学。在新颖的唐诗与散文完美的交融里,让读者品尝文字的韵味,体悟人生的真理,探索自然的永恒
  • 糖尿病食疗谱

    糖尿病食疗谱

    本书主要从以下介绍糖尿病的食疗食谱:素菜、荤菜、粥菜、汤菜、主食、药茶和药酒。
  • 绝色极品妾

    绝色极品妾

    一朝穿越使她成为了相府绝色倾城的傻子三小姐,再睁眼眸底闪过一道冷光。原想安安份份演好自己的角色,却在她爹把她送人当妾之后有了一丝变化。他是高高在上,传说中冷性绝情的残暴王爷,新婚夜粗暴的夺取了她的身。他说他会宠她爱她,要她替他生下他的子嗣,却在她渐渐爱上他的那刻把她推下了深渊。她静静地站在远处看着他手揽深爱的女子,那强忍的坚强伪装终于在手捧他亲赐的毒药时化为了碎片。无声的泪滴落在碗中,她笑着饮下那碗毒药,刹那间唇边的血染红了白色的衣。那张带血的绝美容颜,灼痛的又是谁的心?红颜劫,四国乱,当最初的纯净不复存在,一个个强势的男人臣服在她的脚下时,只能感叹岁月无情,造化弄人。人物介绍:东方磊:如果可能我会带你离开皇宫这个吃人的地方,可是我肩上的责任不充许我这么做,所以我只能用我的方式保护你。东方煜:如果只有站在顶峰才能得到你,那我会想尽一切办法爬上那个至高点,哪怕要我撕毁多年的伪装。端木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只想守护着你,一生一世。李玉淳:是你该死的让我心动了,所以即使是血染山河,也别想逃开我。情景一:“娘,外面有个男人来找爹看病。”一个粉雕玉琢的小男孩跑到一个正在悠闲喝茶的绝美少妇那里。“让他等着,你爹在给娘研制嫩肤露呢。”绝美少妇对着小男孩如此说道。“灵儿。”东方磊从外间闯了进来,看着正在喝茶的绝美少妇,如寒潭般的星眸中满是不可致信,心在这一刻狂喜莫名。“娘,这人你认识?”趴在绝美少妇怀中的小男孩抬起了头。“不认识。”绝美少妇眼也没抬的回答了一句。“滚。”与东方磊相似的小脸上嫌恶的白了来人一眼。“爹。”接着下一秒小男孩从绝美少妇的身上下来,扑入了一个身着白衣,风华绝代的美男子怀中。“灵儿,要救吗?”“不救,死了清静。”“好。”好文连接:《毒寵药妾》《总裁的羔羊》《婚后的誘惑》《黑道教父的寡情妻》《甜心女王爷》《错入总裁房》《帅哥们别追了》《嫁个将军好过年》完结《独占七夫》完结《绝色妖姬》《邪医“傻”妃》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