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3900000012

第12章 小乘佛教的定学(2)

对治支所列者,指能用以对治(断除),及由对治所达到之心理活动或状态;利益支,则进入相应的境界之主观感受。如初禅虽已离欲界之恶不善法以,而感受到脱离欲界之喜、乐。但仍对寻、伺的精细分别之心理活动,尚须加以对治;至二禅时,寻、伺已断灭,形成信根,称内等净,由此所得之喜、乐,乃对此禅定之自身感受,故由定生喜乐到离生喜乐;三禅舍去二禅之喜乐,住于非苦非乐之行舍境地,以正念、正知继续修习而离喜妙乐;四禅舍三禅之妙乐,称为舍清净,唯念修养功德,称为念清净,由此得非苦非乐之感受。从初禅到四禅的一切活动及感受,均于心一境性之禅定中进行,故称为自性支。

四禅以其自体而言,乃发起四无量心,八解脱、八胜处、十遍处等诸功德之所依,故各皆称为根本定;对此而言,其加行(即入门前之准备阶段)称为近分定。然初禅之近分定称为未至定(未到地定),故四禅有一未至定、三近分定及四根本定。初禅之根本定仍有寻、伺之作用,故称有寻有伺定。初禅之根本与第二禅之近分定中间有中间定,称为无寻唯伺定(无寻而仅存伺)。至于入第四禅时,因已脱离八灾患(即寻、伺、苦、乐、忧、喜、出息、入息等八种能动乱禅定之灾患),故称四禅为不动定。相对于此,四禅以下则称有动定。

色界之四禅天,乃修四禅者所生之处,此四禅称为定静虑;相对于此,彼诸天自然而得之四禅,称为生静虑。此外,据《大智度论》卷十七载,于佛陀弟子中,有一比丘虽以坐禅持戒而得四禅,然因生起增上慢,自称“我已得四沙门果(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而且谤骂世尊、命终遂地狱;以此因缘,被称为“四禅比丘”。

盖禅定通见于印度宗教史中,为各时代重要修行法之一。佛陀亦以禅定为主要之行法,而成道及涅槃之际,皆依四禅法而成之。此四禅是通过特定系列的思维形式,引导众生把全部注意力严格地固定在佛教的信仰上,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感。修四禅定圆寂后可脱离欲界,升入天界(众生中之最高等级,居于色界四禅天)。四禅定一般作为世间禅,此是出世间禅的基础。

一般将四禅与四无色定合称为四禅八定。四无色定中的“无色”,是指没有任何物质性的东西。又作无色定。无色界或称无色天高于色界的四禅。四无色定具体是指:

空无边处定要在思想上排除一切物质形态的想法,只对“虚空”作无边的思维。修行者达到四禅时,甚为微妙,稍稍感到满足的人就不再前进了。如果不遇明师指点,不知断除“色”的束缚,断绝各种思想,如果遇到舍命之时,就会生无想天,造成大错、特错,所以要继续修空无边处定。

识无边处定舍去空无边处的思维,转到思维识无边处所达到的心理状态,也就是以内识为对象,作超越空无边处的观想。修行者在到空无边处定后,并舍空识,就会达到识无边处定。

无所有处定进一步觉悟到不仅物质和虚空都不存在,而且连识也不存在,一切思维都不存在,就是无所有处定。修行者得到识无边处定后,仍然不能停留,还要用功修行,并在此基础上继续精进。修行者心不可忧悔,专精不懈,一心内净,空无所依,不见诸法,寂然安稳,心无动摇,就达到了证无所有处定。

非想非非想处定舍弃一切想法,叫做“非想”。非想也是一种“想”,也应当舍弃,叫做“非非想”。所谓非非想处定,就是要超越无所有处的观想,而进入任何想都不存在的绝对寂静状态。修行者已得到了无所有处定,仍不满足,还要努力修行,进而就达到了非想非非想处定了。

四无色定系由欲界定、色界定而得之寂静禅定;于此禅定中,对欲、色等悉无想念。根据说一切有部之说,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等三定各有味定(味等至)、净定(净等至)、无漏定(无漏等至)等三种,非想非非想处定则以定相昧劣之故,仅有味定、净定二种而无无漏定。

若以南传佛教、观点言之,则不仅于现世中由于精神极度统一之纯粹专一现象可得无色定(属于善净之无色定),若因果报而生于无色界者,亦可得无色定(属于异熟之无色定);除此二类外,其他另有证成圣道果者之“无漏无色定”及现法乐住的阿罗汉之“唯作无色定”等。

(第三节 九想、八念、十想、八背舍、八胜处)

九想、八念、十想、八背舍、八胜处,皆为小乘的禅定,分别简介如下:

九想又作九相、九想门、九想观。即对人尸体之丑恶形相,作九种观想。为不净观之一种,行之可断除修行者对肉体之执著与情执。其内容为观想尸体从肿胀到火化的九个过程中的变化,修行者一般先到野外停尸体、坟园观察尸体,将其牢记在心,然后静坐禅思,设想所爱之人或者自身死亡变为尸体。其九想为:

①青瘀想,又作坏想、青想。观想风吹日晒,死尸变黄赤色,复又发黑青。

②脓烂想,又作想象烂、绛汁想。观想死尸皮肉糜烂,自九孔出脓生虫。

③虫噉想,又作想象虫啖、食不消想。观象蛆虫、鸟兽之食尸之形景。

④膨胀想,又作想象青勃。观想死尸之膨胀。

⑤血涂想,又作想象红腐、脓血想。观象死尸之脓血溢涂。

⑥坏烂想,又作想象虫食。观想皮肉之破裂、腐烂。

⑦败坏想,又作想象解散。观想皮肉、烂尽,仅存筋骨,七零八落。

⑧烧想,又作想象火烧。观想死尸烧为灰烬。

⑨骨想,又作想象生、枯骨想。观想死尸成为一堆散乱之白骨。

以上九种名称之顺序,各有异说。南传佛教《清净道论》说四十业处中,列有肉体之十种不净观,即膨胀相、青瘀相、脓烂相、断坏相、食残相、散乱相、斩斫离散相、血涂相、虫聚相、骸骨相等十不净。

八念念,即内心之存忆。《大智度论》卷二十一载,智者大师《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九说:“行人心厌六欲,犹如怨贼,故修九想以为对治,作此观时,虽破坏六欲而多生恐怖,若修八种正念,恐怖即除。”这就是“八念”法。佛弟子于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观,厌患其身,忽生惊怖,及为恶魔作种种恶事,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故如来为说八念法。若心存此八念,则恐怖即除。八念即:

(1)念佛,谓修禅观之人,若遭恐怖障难之时,应念诸佛慈悲,救济众生,功德无量,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

(2)念法,法力广大,通达无碍,能灭烦恼,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

(3)念僧,僧是佛之弟子,能修正道,能证圣果,为世福田,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

(4)念戒,戒是无上菩提菩提之本,能遮诸恶,得安稳处,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

(5)念舍,舍有二种:一是施舍,能生大功德;二是舍烦恼,以此得大智慧。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限除。

(6)念天,四天王天乃至他化自在天等,果报清净,利安一切,念念不舍,怖障即除。

以上之六念除去舍念中之舍烦恼,即为念施;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为六念,又作六随念、六念处、六念法。再加上。

(7)念出入息,息即鼻中出入之气,为治散乱之良药,入禅定之捷径,如是念念不已,则心不驰散,怖障即除。

(8)念死,死有二种:一是自死,即报尽而死;二是他缘死,即遇恶缘而死。此二种死,从生以来,常与身俱,无可避处,如是一心,念念不已怖障即除。

十想乃是指十种思想或十种观想。即:

(1)无常想,观一切有为法皆新新生灭,无常变坏。

(2)苦想,观一切有为法无常,常受三苦、八苦所迫。

(3)无我想,观想一切法为苦,亦不自在,皆由因缘所生而无自性,故无我。

(4)食不尽想,观想诸世间之饮食,皆从不净因缘所生,悉为不净物。

(5)一切世间不可乐想,观想一切世间无任何乐趣,唯有过恶。

(6)死想,人死之相。

(7)不净想,观想人身内涕、泪、汗、垢、痰等三十六物不净及身外九孔,恶露常流不净。

(8)断想。

(9)离欲想。

(10)尽想。

后之三想系为得涅槃菩提,而求断烦恼,舍离生死之迷,以及灭尽烦恼及生死等之观想。

十想与九想之同异,《大智度论》卷二十一举出多说。或谓九想未得禅定,仍为淫欲所遮覆,而十想能除灭淫欲等三毒。或谓九想为初学、十想为成就。或谓十想与九想相同为离欲,俱为涅槃。或谓九想为因,十想为果,内心想为外门,十想为内门。显而易见,九想、八念、十想三种观,皆渗透了小乘佛教厌世、出世的宗教思想。

八背舍又作八解脱、八惟无、八惟务,八背舍是修行者从低层次定境依次深入高层次,最终达到受想灭尽定的八种禅观方法。谓依八种定力而舍却对色与无色之贪欲。背是洁净五欲,离是着心,故名背舍。洁净五欲,指初禅未到地到非想非非想处定中,对所得禅定之乐及向身体的贪著,背舍就是背离、舍弃之义。八背舍:

(1)内有色想观诸色解脱,为除内心之色想,于外诸色修不净观。先从自己足大拇指观想,依次观想自身肿胀烂坏,臭秽不净;次观自己所爱的人,亦复如是。再次观从眉间起,皮肉脱落,白骨皆现,从两眉的白骨中,观想地、水、火、风、青、黄、赤、白八色光明旋转而出,全身白骨亦复如是,所出光明遍照十方,悉皆明净,定心于此光明中,从而背舍欲界定、初禅未到定、进入初禅、于初禅定中,不贪初禅之乐。

(2)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内心之色想虽已除尽,但因欲界贪欲难断,故观外不净之相,令生厌恶以求断除。于初禅中,进而观前所观想之身内的白骨散灭归空,只观想八种八光照而入定,可见光照从身内出,从而进入二禅,住二禅定中,亦不可贪著二禅喜乐。

(3)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为试练善成满,弃舍前之不净观心,于外色境之净相修观,令烦恼不生,身证净解脱具足安足。于二禅中心不受喜乐,唯观八色光明光耀,专心观想,令此八色光明极为明净,专注光照而入定,即能从二禅进于三禅,从三禅进于四禅。于三、四禅中,皆不心起贪著禅定之寂定与喜乐。

(4)超诸色想灭,有对想不思维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解脱,灭尽有对之色想,修空无边处之行相而成就之。于四禅定心中,一心观想虚空,进入空处定,于空处定中观空、无相(无意识、概念所能分别的固定形相)、无作(无能造作与所造作者),不著于空处定。

(5)超一切空无边处于无边识识无边处具足住解脱,弃舍空无边心,修识无边之相而成就之。

(6)超一切识无边处入无所有处具足住解脱,弃舍识无边心,修无所有之相而成就之。

(7)超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解脱。弃舍无所有心,无有明胜想,住非无想之相并成就之。

第五、六、七等分别指识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中,观空、无相、无作、而不著于识处定等三种定。

(8)超一切非想非非想处,入想受灭身作证具足住解脱,厌舍受、想等,入灭一切心、心所法之灭心定。也就是于非想非非想处定中,舍弃一切观念、意念,一心观“真实”,复舍真实之心念,从而进入超越世间禅境界的受想灭尽定。

这八解脱中,前二者依初禅与第二禅,治显色之贪;第三依第四禅修净观,皆以无贪为性。第四至第七次以四无色之定善为性,第八依有顶地,以灭尽有所缘心为性。初二者各分为二,第三分为四,合谓为八背舍。

八胜处又作八除入、八除处。即观欲界之色处(色与相),制伏而去除贪心之八阶段。和八背舍一样,也是八种,超越低层次禅定而进入受想灭尽定的禅法,因其能破净、不净五欲,又长于调制自心,较八背舍更为殊胜,故名胜处,谓制烦恼以引起佛教认识之所依处。即:

(1)内有色想观外色少胜处,即内心有色想,以观道未增长,若观多色,恐难摄持,故观少色;为除内心之色想,藉观色处之少分,制之而灭贪。其观法入手门径与八背舍初背舍大体相同,从内观己身不净,进观众生之美、丑、并把极美极丑之形象存于观想之中,于美不生贪爱,于丑不生憎恶,于所见的不净之相不生畏惧,于所见的八种光明不生爱著。

(2)内有色想观色多胜处,即观道渐熟,多观外色亦无妨。于身内,不灭前观所观见的白骨之相主要广观身外,谛观一死尸乃至百千万等死尸,进而战胜色处之多分。

一、二胜处是在初禅定心中作观想。

(3)内无色想观外色少胜处,即观道渐为胜妙,内心已不存色想,更观色处之少分而制胜。

(4)内无色想观外色多胜处,即更同样制胜色之多分。

此两胜处大体与前二胜处观相近似,都是观想身外遍宇宙皆是死尸,死尸变白骨,白骨放光明。第四胜处,外观身外死尸、白骨、光明等相。观成之后,于美丑形象心无分别爱憎,唯第三胜处主要内观自身白骨散灭。

(5)内无色想观外色青胜处。

(6)内无色想观外色黄胜处。

(7)内无色想观外色赤胜处。

(8)内无色想观外色白胜处。

以上第五至第八胜处,系内心已无色想,更观外色青、黄、赤、白等四色光明,令能随意见观而亦不著,并制胜之,以对治欲贪。此八胜处皆以无贪善根为自胜,前四者均依初禅与第二禅,后四者均依第四禅。不依第三禅,因第三禅天乐多心钝。

八胜处与八解脱之关系,依《俱舍论》卷二十九谓:“人中初二如初解脱,次二如第二解脱,后四如第三解脱。若尔八胜处何殊三解脱?前修解脱唯能弃背,后修胜处能制所缘,随所乐观惑终不起。”即修解脱于其所缘唯能次第弃背,至舍贪心为止,并未得自在,故更修八胜处,能制所缘,令烦恼终不起,乃是制伏对境得自在。

(第四节 十遍处、九次第、狮子奋迅三昧、超越三昧、四无量心观、四念处)

小乘佛教的禅法,多系一个阶梯接着一个阶梯、节节上升,而都是建立在四禅的基础上。十遍处、九次第、四无量心等观法及狮子奋迅三昧、超越三昧等,莫不如是。现简介如下:

十遍处又作十一切入、十一切处、十遍处、十遍处定。即依胜解作意,观色等十法各周遍一切处无间隙。十法即地、水、火、风、青、黄、赤、白、空、识,观其各遍满宇宙一切处,故称地遍处、水遍处、火遍处、风遍处、青遍处、黄遍处、赤遍处、白遍处、空遍处、识遍处等。此观法为行者修八背舍、八胜处后,于色等得净相,于所观之中转变自在,然仍未周遍,故更修十遍处定。此定是小乘佛教之高层次禅观,按照佛教定学的传统说法,须在第四禅的寂定心中修习,方可成功。其具体修法是依次观青、黄、赤、白四色及地、水、火、风、空、识各遍满宇宙一切处。可先取一小物作为观想的目标,如修第一青遍一切处观,先取一青色之物,如树叶之大小,置于面前,观看明白,然后闭目忆想,令其青色分明显现于意中,若观想不见,开目再看之后再观。至观想到一小块青色显现时,令其分明渐之而扩大,遍满内外、十方一切处所,唯见青色遍于宇宙。黄、赤、白三色亦复如是观想。地、水、火、风四大观,亦复如是。修地大观时,用黄土在木板或墙上涂抹,疑心观想黄土;修水大观进,用盆盛水置于坐前而观之;修火大观时,从观灯光入手;修风大观时,观想气流遍身一切处。修第九空遍处时,须先于四禅中观虚空,背舍四禅而入空处定,于定中观想虚空遍一切处。修第十识处观时,须先于空处定中观心识,背舍空处定而入识处定,于定中观想心识无边际,遍满十方一切处。

同类推荐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他像西西弗斯一样,被无法抗拒的命运困锁着,被高高在上的诸神无休无止地惩罚着,他是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虽然有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却没有一个人怜悯地抛给他囚笼的钥匙,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要回他自己,要回那个最真的自己。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热门推荐
  • 救了豆腐救错郎

    救了豆腐救错郎

    【穿越】他本是地府的帅气霸道又无赖的狼王,好心救你,你却吞了姑娘一颗心!一次穿越转生的报复,他是不争气的公子,她是威风卖豆腐的厉害丫头:我说你,我们成亲仅是一纸契约,扑你老爹怀里撒娇去。
  • 哑医王妃

    哑医王妃

    一朝穿越到相府千金身上,居然被姨娘虐打!发现自己是个哑巴?!还有没有比这更坑的?这是最悲催的穿越了吧!被下嫁到一位病王爷府里,开什么玩笑,为什么别人穿越这么金灿灿,亮闪闪,我,慕容楚楚除了这名字以外,一无是处?精彩片段★“哎,反正你都要死了,要不,我给你倒腾倒腾,没准儿又能活了,怎么样?”某男似在沉思某女刚刚说的话,缓缓点头,“嗯,可以试试。”某女眼眸瞬间亮起来,随后听到一句:“反正我死了你是要守寡的!”“......”精彩片段★★夜黑风高的夜晚,两个影子出现在城墙之上。一个素雅温软如水,一个悠闲如清风明月,各自拿着一个酒杯对酒当歌,某男:“如果有一个人深深地伤害了你,那你要多久才能原谅他?”某女:原谅他?原谅他是上帝的事情,我的任务,就是送他去见上帝!“你打算怎么做?”某男拿着手上的杯子一碰仰头喝下,斜睨着她,静听回答。“悄悄的来,悄悄的走,挥一挥匕首,不留一个活口。嗯,好酒!”某女砸吧砸吧着嘴巴。精彩片段★★★“王爷,王妃把锅给砸了。”下人来报。“嗯。”淡淡应付一声表示知道,依旧斜卧在榻上闭目养神。“王爷,王妃把厨房给烧了。”没多一会儿下人再次来报“嗯。”还是如之前模样,悠然自得。“王妃在着火的厨房里…..”来禀报下人话还没说完某男咻的没了影,其实他想说“王妃在着火的厨房里端出给王爷的午膳”。
  • 实用科技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科技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实地介绍了文书教研论文及科技报告各部分的写作内容及写作规范,并附上真实的案例,让您即使没写过类似的文书也能轻松上手!
  • 逍遥岛主

    逍遥岛主

    季峰得到了曾祖父遗留下的神龙玉佩空间,里面不仅有通向各个时代的通道,更有一个专门的集市。最重要的是,季峰发现曾祖父留下了包括济州岛在内的五座岛屿遗产,只是如何向这些岛屿的所有国讨要回来这些岛屿,并且如何保住自己的这些岛屿呢?这实在是个难题。就算要回来,可如何发展呢?原本想一心一意种种地,养养花,放放牛,看看娃的季峰,发现事情的发展越来越不受自己控制。当歼灭一切入侵的敌人,想着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时候,季峰才发现,原来自己不知不觉间已然站在了世界的巅峰。和尚书友群:111302163
  • 虚拟社会管理

    虚拟社会管理

    虚拟社会是网络时代一种新的社会存在形式,是人们通过互联网从事各种活动形成的社会关系体系。本书从虚拟社会的概念、历史演进、特征出发,分析和梳理了我国虚拟社会管理的现状、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网络热点事件的分析,重点阐述网络舆情传播的规律、特点和应对措施,以及对网络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处理方式;同时,结合实践,研究了网络问政、网络监督与网络反腐、微博的“革命”、网络信息安全以及如何重塑领导干部网络形象及网络公关等问题,为领导干部提高虚拟社会管理能力提供参考和帮助。
  • 爱上离婚女人

    爱上离婚女人

    (此文已经设置为半价,全文订阅能打半折,只需三元左右!)凌玲:一个离婚女人,带着女儿净身出户。前夫的处处为难,让她难以生存。段子龙:段氏集团少东,因为无聊,想着改造好友的前妻,让她成为一个自信的成功女人,让她恢复婚前的容貌,让好友后悔离婚。没想到在不知不觉中,他居然爱上了好友的前妻,一个后悔的游戏,后悔的人不止是好友还有他自己。莫少杰:广告界龙头老大,成熟稳重,温文儒雅,好奇商场太子爷对一个离婚女人的特别,免费教那女人电脑设计,跟自己抢饭碗,带着看戏的心态。没想到看别人的戏,自己也成了戏中人。石臣:扬名国际的服装设计师,对一个离婚女人一见钟情,甘愿屈于她手下,当她的助手,只想每天看到她。方宇:借着看望女儿,天天上门乞求前妻的原谅。在意外面前,甚至愿意为她失去生命,只求她再给他一个机会。当四个男人展开追求行动的时候,他们才惊觉原来离婚的女人亦抢手!谁是赢家?谁是输家?谁能让遭受过婚变的她爱上他们?一个离婚女人与四个男人的情感纠缠。谁是她的情感归处?她还能相信爱情吗?※※※※※※此文较为平淡,不喜的,慎入!此文不但平淡而且属于慢热文,不喜的,慎入!友情推荐:总裁的戏宠:(榴莲瓢香)火夫人:(雪藏玄琴)神笑:(转身)惹上魔鬼皇叔:(姜黎)金牌女教练:(花释棱)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3)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实用辩论技法大全

    实用辩论技法大全

    本书详细介绍了辩论的基础知识、方法与技巧等。本书与一般的辩论书籍不同,它改变了传统的烦锁冗长的理论阐述,而将重点放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实践指导上。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故事、事例,这些有趣的事例可以作为读者进行辩论时的素材和参考。对于渴望成为辩论高手的读者来说,本书是一本既能增长知识,又能提高技能的优秀作品。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男神别那么傲娇

    男神别那么傲娇

    新书《萧爷的娇气包又飒又凶》火热连载中,搜笔名:吕涵芷,求亲们继续爱~~“我今年才18,我还是一朵花,要是跨进这扇门,免不了变成豆腐渣,但是,今夜要不成豆腐渣,这一生都抓瞎。”某女纠结的抓头。一夜惊情。三日后,一纸婚书,一朵花变成了悲催小后妈。白天和傲娇儿子在学校挨骂,晚上遭到邪性总裁的变相惩罚。翌日,傲娇儿子季小陌笑的天真烂漫,某女气得咬牙切齿。“要淡定!不想当正牌夫人的小三儿不是好后妈。”某女咆哮了,“我只想当个安静的后妈!"【偶尔会抽,删除收藏,重新收藏阅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