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3900000011

第11章 小乘佛教的定学(1)

(第一节 佛教定学的源流)

早在释迦牟尼佛以前,禅定就是古印度瑜伽修持法的重要一派。广泛流行是《奥义书》时代,其特点是以闻声入道,舍念而达梵。梵文“唵”()字,本由阿(a)、乌(u)、莽(m)三音合成,字上一点,为第四半音,音理上为鼻音的合口收声,存持唵声,在唵声后无声之际,凝思谛听第四半音。集万念万声于一念一声,“习此大梵声,他声尽皆掩”。“念诵一声唵,制气至极止,如其力所能,平等持不已,正定念声逝”。直听无声,外物若忘,意气声三者合而为一。“终然寂无声,无上境斯掩”,“是声为心声,更超此声上,得彼超上者,修士断疑网”。这“唵”字在古印度思想之中,表男、女、中三性,或者表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又配于《三吠陀》,或配觉、梦、熟眠三态,或配火、风、日三种,或配天、空、地。而后印度教中,又比拟为毗湿奴(梵文Vis·n·a)、湿婆(梵文Siva)、梵(梵文Brāhnan)等三者,亦即司掌护持、破坏、创造之三神一体。唵字含有神圣之意。原于《吠陀》为应诺之义,又用为咒文及祈祷首先发音之圣音(梵文Pran·ava)。至《奥义书》时代附加于秘密之义,成为观想之对象,进而作为梵、世界,依此观想之实修为达第一义(梵)之法。

古印度所传的禅定并非空定,定中内观,心莲开有八叶、日居莲蕊之中,月又居于日中,月中出火,火里生光,莲丰蒂圆。日月火光,层叠舒明,上穿中脉,导至两眉中间,额前交鼻根外,日积月累便可以获得正果,成就大道。根据《阿含经》记载,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前就修持此类禅定。佛陀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佛教独特的法门。

《奥义书》中,介绍一些瑜伽的理论和方法。婆罗门的一些派别及反婆罗门的佛教、耆那教等新兴宗教,都以瑜伽的修炼为达到解脱的途径。瑜伽在印度可谓渊远流长,直到近代,仍然有瑜伽的传习。

从印度河文明遗址中发掘有一位三个面的神祇之印章,这枚印章的神祇头戴水牛角做成的王冠,双足相抵,盘坐在一张矮几上。胸前佩有三角形的胸饰,腰中束带,左手带着三个大手镯、八个小手镯,右手亦然。双手自然置于两膝,男根勃起,正在进行瑜伽修持。他的右上方刻着一头老虎、一头大象;左上方刻着一头水牛、一头犀。下方刻着八只羚羊。上方还有印度河文明特有的文字。研究者们公认,这就是后代婆罗门教湿婆大神的形象。湿婆是婆罗门三大神祇之一,是一个性格复杂之神。他既是毁灭之神,又是生殖之神;既是苦行之神,又是舞蹈之神。复杂的神格实际上是宗教信仰哲学思辨的象征与隐喻,是对生命奥秘、宇宙本源的探索、把握与表现。

湿婆的三面,中间面相显示瑜伽禅定,肃穆庄严;右边面相显示恐怖,表示破坏;左边面相显示温柔,表示创造。把瑜伽禅定相放在中间,象征湿婆正是通过瑜伽修持而妙契“梵我一如”,获得生殖与毁灭,创造与破坏的超自然能力。恐怖相与温柔相仅仅代表宇宙不同变化形态的某一个侧面,只有正面宁谧的修持瑜伽相,才透露出内心彻悟的宁静和精神超脱的淡泊,代表了宇宙内在矛盾的有机统一,才是湿婆真正的本相。从湿婆神的诸种神格可以知道,瑜伽的产生还与古印度人的生殖崇拜有关,湿婆男根的勃起正是这种写照,男根的勃起归于“气”的运行,注重以意念调息,从而出现瑜伽,把男根看作是总摄全身之根,证明瑜伽之法产生于对男生殖器的崇拜。

随着瑜伽的理论化及体系化,瑜伽师团体也随之而出现。也相因为瑜伽的修持而能获得神通,需要有经验的导师指导,至《奥义书》时代,瑜伽的修持已经注重师承,讲究择徒。释迦牟尼出家之前,就受过婆罗门文化的教育,出家之初,从数论派始祖的瑜伽师阿罗罗·迦罗摩和优陀迦·罗摩子学修无所有所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各三年,这两种定佛教认为是无色界定中的两种最高禅定,都获得了成功。按照《普曜经》卷五的说法,佛陀当时学的是有想无想定和无用虚空三昧;《大方广庄严经》则说是世间百千三昧,想必这些记载都是后人的追述,都可以证明佛教的禅定是瑜伽的修持中发展起来的。《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三有这样一段记载:

尔时太子即便问曰:“我今已知汝所说生死根本。复何方便,而能断之。”

仙人答言:“若欲此生死本者,先当出家,修持戒行,谦卑忍辱。住空闲处,修习禅定。离欲不善法,有觉有观,得初禅;除觉观定,生入喜心,得第二禅;舍喜心,得正念,具乐根,得第三禅;除苦乐,得净念,入舍根,得第四禅。获无想报。”

别有一师,说如此处,名为解脱:“从定觉已,然后方知非解脱处。离色想,入空处;灭有对想,入识处;灭无量识想,唯观一识,入无所有处;离种种想,入非想非非想处。斯处名为究竟解脱,是诸学者之彼岸也。”

从这些经典中,已经肯定了释迦牟尼向这些瑜伽师们学习了四禅、四无色定,然后把其发展成为自己佛教早期的定学理论及模式。瑜伽与佛教的定学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在佛陀住世时,瑜伽修持的实践与理论正在形成之中。佛陀接触与学习了这些瑜伽的理论与方法,把其融贯在一起,创造了独特的佛教禅定。

佛陀学习并体验了瑜伽的理论,且很快达到了所说的最高禅定境界。但凭借这些修持并未得到真正的解脱。于是他开始修苦行。婆罗门就有瑜伽苦行者,据说湿婆依靠瑜伽苦行的力量创造自身,创造世界。湿婆也被称为“大瑜伽者”、“瑜伽者之主”及“苦行者之主”。经常被描绘成为头发蓬乱、遍体涂灰的祼体苦行者。释迦牟尼在苦行林实行最严格的苦行,以期通过自我克制的方法,谋求获得觉悟和解脱。他进行了一系列可怕的修行,如逐渐减少食物,直到“一日食一谷一麦”,或者七天吃一顿饭;他穿粗毛织成的衣服,或用树皮、鹿皮做成的刺激皮肤的衣服;他拔除须发,连续站立,卧于荆棘、牛粪之上;他不洗污垢,形同枯木一般。他还到墓地,和腐烂尸体睡在一起。前后达六年之久。结果形骸消瘦,濒临死亡,仍然徒劳无益。这时他领悟到苦行无益。于是一个人在伽耶城外一株菩提树下静坐禅思,思维生老病死的因与果,经过七天七夜(有的记载说是七七四十九天)的冥思苦想,终于在内心出现了一个越升越高的精神境界,超越了自身的视力和听力的限制,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心平如镜,一切烦恼全部断除,各种疑惑全都清楚,悟到了宇宙人生的真谛,终于成佛。释迦牟尼成佛,佛教独特禅定也由之而诞生。

佛教的禅定的产生,意味着释迦牟尼在古印度传统的、或古数论派瑜伽的基础上禅思,而创立了佛教,他继承了古印度瑜伽的传统,并给予创造性的发展。在《长阿舍经》有一部《种德经》,说膽婆城有一个叫种德的婆罗门,他与佛陀讨论“怎样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婆罗门”。种德婆罗门讲必须具备五点,即:必须要有纯正的血统;要有丰富的知识;要五官端正;要严格遵守戒律;要智慧通达。佛陀问能否取掉一条?种德想了想说:“可以把有纯正的血统这一条取掉。”佛陀问能否再去掉一条?种德说:“把要有丰富的知识这一条去掉也行。”佛陀接着问能否再去掉一条?种德考虑再三,想到自己的外甥品行不好,杀、盗、奸淫,说谎骗人,什么坏事都干,长得十分漂亮,都也是婆罗门。于是便说:“把五官端正这一条也去掉吧!”佛陀又问;“能否再去掉一条呢?”种德断然地说:“不行了,因为持戒与智慧密相关,缺一不可。”佛陀听了很高兴地说:“善哉!善哉!只有坚守戒律,人才能增长智慧;同时,正因为具备了智慧,人才能坚守戒律。戒能净慧;慧能净戒。就好比人的左右二手,互相搓洗,才能搓洗干净。所以我要求比丘必须具备戒、慧这两条。”

佛教主张戒、定、慧三学,但这个故事却只强调了戒、慧两者的重要性。在当时善遍重视禅定的背景下,佛陀与种德的讨论中偏偏不提禅定,这是一种对机的说法,这说明了在戒、慧二者之中,深隐着“定”的内涵。在佛教发展的早期,佛教的定学在当时印度瑜伽诸派中,可以说是最系统、最发达的一家,对其他诸家派别的瑜伽都有深刻影响。就是最著名的《瑜伽经》,比佛教经论关于瑜伽的论述,要晚出得多。书中的内容所包括的三昧及制戒、内制、坐法、调息、制威、执持、静虑、三昧之境等八种实修法;经由实修可获得的超人神通;由修行而脱离自性、得以独存,乃主完成解脱等之内容和术语,与佛教的定学说都多相近,受佛教的影响之远灼然可见。因此,可以说佛教的禅定源头是瑜伽,但佛教的禅定又引导着瑜伽的发展。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经过了小乘、大乘及密乘三个盛行时期,定学的发展大约亦是与时俱进。原始佛教的禅定基本上墨守成规遵守着佛陀的遗教,受其他派别禅定的影响不大。部派佛教时,虽然对戒律存在争论,但在禅定的修持尚未有所争论。这一时期佛教称为“正法时期”,精进实修者多,证果者亦多。到公元一世纪至七世纪,大乘佛教盛行,佛教的教义有突破性的发展,马鸣、龙树、无著、世亲等把佛教教义进一步发展到高峰,亦意味着佛教的衰落。佛教的定学亦随之得到发展,在继承小乘禅法的基础上,出现的大乘禅法,把禅定的理论建立在深奥的哲学基础之上,不仅推动了佛教定学的深化发展,并影响到婆罗门教及其他瑜伽诸派,刺激和促进了婆罗门瑜伽的改草与复兴。由于婆罗门教的复兴,婆罗门教内诸派的融合、形成吠檀多派哲学主导的印度教,这对已呈衰微之势的佛教产生了极大的压力,促使佛教更进一步强化地吸收、融合,改造印度教,特别是印度教的恒特罗派,形成了佛教的密乘。密乘盛行起来之后,发展到时轮乘,从而把佛教的瑜伽理论和方法向更高水平发展,《时轮经》的结集,可谓佛教定学高度成熟的产物。

(第二节 四禅八定)

小乘佛教的禅定,通常分为“四禅”和“四无色定”两大类,合称“四禅八定”。四禅,又作四静虑、色界定。即色界天之四禅。色界天之四禅与无色界天之四无色定,合之而成八定,故知八定包含四禅。四与八并举者,盖色界与无色界相对,则在色界为禅,在无色界为定;若以色界、无色界相对欲界之“散”,则色界及无色界二界皆称为定。故合色界之四禅与无色界之四无色定,而称之为八禅定。“定、慧均等”,无色界之禅定,其相微细而“定多慧少”。

四禅又作四禅定。指用以治惑、生诸功德之四种根本禅定。即指色界中之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因为禅系禅那(梵语dhyāna)之略称;意译作静虑,即由寂静善能审虑,而如实了知之意,故四禅又称四静虑、四定。此四禅之体为“心一境性”,其用为“能审虑”,特点为已离欲界之感受,而与色界之观想、感受相应。自初禅至第四禅,心理活动逐次发展,形成不同之精神境界。或谓自修证过程而言,前三禅乃方便之阶梯,仅第四禅为真实之禅(真禅)。

初禅——定生喜乐。思维形成是“寻”(觉、寻求)、“伺”(伺察、观)。由寻求、伺察而厌离欲界(具有贪欲和淫欲的众生所居住的境界),进而产生喜乐的心情。当一个修行的人在得到未到地定时,由于入定渐深,身心虚寂,心一境性,毫无纷杂思念,自然不见有内外,这种情况需要经过一天、七天,有的甚至要一月、一年。如果定心不被破坏,收获增长,定中忽然觉得身心凝然,任运而动。当此之时,还能感到自身的存在,就像天上的浮云和地上的影子一样,就会渐渐地引发生理上、生命本能上的快乐。这种快乐与我们平常感觉的快乐、喜悦不同。如果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像道家那样,先打通任、督二条气脉。气是生理的本能活动,脉是神经系统的状态。如果打通气脉,就能达到心一境性的地步,达到觉、观两个境界。

二禅——离生喜。思维形式是“内等净”,因进一步断绝以名言为思虑对象的寻、伺作用,形成内心的信仰,故名“内等净”。由于初禅中未到地中的觉、观二境还有扰乱作用,而修行人都以为得到这种初禅觉悟的境界便是极限了,他不知道要想进入二禅,觉、观二者都是病患,仍需对冶。因为从觉、观所生的喜乐定为粗,会障碍二禅的内净,所以又称二禅为离生喜乐。要想排出它,必须不领受、不执著才能远离。在离开初禅,二禅还没有产生时,称为“中间禅”。中间禅又可称为“转寂心”。在此定中,必须根据云行观法,即压下的有苦、粗、障,欣上的有胜、妙、出。修行者应知行云观法,让心不忧悔,一心专精,加功修行,其心淡淡澄静,没有分散,称未到地,也就是二禅的前方便定。久而久之,不失不退,专心不停,其心豁然,明净胶浩,那么定心与喜境俱发,就好像人从暗室中走出来,看见日月光照,豁然明亮,而且喜境十分美妙,胜过初禅。就二禅来讲,它具有内净、喜悦、乐、一心四境。

三禅——离喜妙乐。思维形式是“行舍”(非苦非乐)、正念(正确的记忆)和正知(正确的智慧活动)。舍去二禅所得的喜乐,住于非苦非乐的“行舍”境地,并运用正念、正知,继续努力修习,从而产生“离喜妙乐”。二禅又叫俱喜禅,而三禅又称乐俱禅。二禅虽然是内净所发,但是大喜涌动,让定不牢固,应当舍弃。要用不受、诃责、观心穷以使它排除。不过三禅未到修前,中间有定,还要一心一意地精心修行,其心自然澄静,这是三禅的未到地。三禅有境:一舍、二念、三智、四乐、五心。三禅之乐,乐从内发,以乐为主,遍身内外,为纯真清静妙乐充满恬愉,为遍净天所居。遍净天为三禅第三天,也是色界第九天,此天最快乐,容易让修禅的人坠落,所以一般修禅者不应该停留此境,要很快到四禅天去。

四禅——舍念清净。四禅的思维形式是“舍清净”、“念清净”,舍弃三禅的妙乐为“舍清净”;唯念修养功德,名“念清净”。由这两种清净而得“不苦不乐”的感受。当修行达到三禅境界时,深见乐境也有过患,力求四禅不动定。得入到地定,即为四禅方便定时,心无散动,然后其豁然开发,定心安稳,出入息断,是为修成四禅定之境。当四禅定发时,没有苦乐之境,与舍心俱发,所以又称“舍俱禅”。心如明镜不动,也如静水无波,断绝各种乱想,正念坚固。有如虚空,无诸垢染,所以称为“不动地”,又称“世间真实禅定”。在此定中,心不依善,亦不作恶,无所依附,已无形无质,而神通变化,皆从定而发,所以佛典上说,佛以四禅为根本。它有四境:一不苦不乐、二舍、三念清境、四定心。

以上四禅能摄寻、伺、喜、乐等诸静虑支,为止(定)与观(慧)并行者;以其最能审虚,故其义最胜。盖四禅之差别,乃由所摄之静虑不同而分为四种。据《俱舍论》卷二十八、《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九等所举,将四禅总分为三类十八支(十八禅支)。三类,即指对治支、利益支、自性支。十八支则指初禅所摄之五支、二禅所摄之四支、三禅所摄之五支、四禅所摄之四支。

同类推荐
  •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本书辑录了佛家精品故事500余则,通过这些故事,大致可以了解佛家的基本思想及修行方法,可以了解佛教在中国传承的大致脉络,可以了解将佛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基本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故事,能击碎头脑中许多牢不可破的观念障碍,获得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观察人生、观察生活的视野,提炼一种更积极的处世态度,因而做人更有格调,做事境界更高。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热门推荐
  • 把公关做得滴水不漏

    把公关做得滴水不漏

    当蒙牛遇上伊利,360遇上QQ……危机公关当如何保护商业底线?公关,不仅能打造一个品牌,也能守卫一个品牌。本书解密公关细节,教你做一名实力派的品牌卫士。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小女人进城碰婚记

    小女人进城碰婚记

    她是大龄剩女,离乡背井,孤身一人来到大城市,碰运气,找婚姻。一个屋檐下,五个好男人,同为舍友,要么有主,要么偏偏没有感觉。她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迎来了半个刁钻同事,时刻嫌弃她的装扮;另外一位男士,同样优秀,加上暗中喜欢的人,换了个环境,桃花终于朵朵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非人大小姐系列2:妖怪千金

    非人大小姐系列2:妖怪千金

    这是一个三观不正坏脾气暴力女被迫成为好事做尽五讲四美十全十美大家闺秀的血泪史故事。男猪是个身份高贵且表面风流倜傥但内在却乌漆嘛黑还能跟女主同流合污的人……狼?表面上温柔娴静十全十美的大家闺秀应惜弱,实际上却是个靠着吃鬼为生不人不妖的怪物,她这虚伪的面纱,竟然由那个自称到太平城来安养身体的纨绔子弟安思意被戳破了……安思意自己也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他的灵丹妙药竟然正好就是那个怪病缠身的应惜弱?日行一善捡回来的小婴儿居然是个刀枪不入杀人于无形奉行日行一杀的怪物杀手——哎哟喂,这到底是不是言情小说女主角该有的遭遇啊?不过呢,唔,谢天谢地,装B装二的无聊日子总算过完啦!XD
  • 校草的一辈子恋人

    校草的一辈子恋人

    她内柔外刚,却在一次的意外中得罪了恶魔般的男人,从此他们便水火不容。她从小就喜欢着一个小男孩,长大后发誓要找到他。当两个人相遇了却不相知。直到她爱上了那个与她水火不容的男人,两个人过着幸福的日子,但好景不长,她的青梅竹马出现了,在两种感情之中,她无比的挣扎着。最后她还是选择了自己的所爱,当他们以为从此就会幸福的在一起的时候,劫难却总是降临在他们的身边,第一次的误会,让两个人分开了两年,但并没有将两个相爱的人分开。第二次在订婚当天被绑架,另一个女人取代了她。第三次她和儿子一起被绑架,结果失忆了,她再也不记得他了。
  • 诛天狂凤:独宠摄魂鬼妃

    诛天狂凤:独宠摄魂鬼妃

    【升级战斗+魔宠萌宝+铁血至尊】异世风云,狂风乍起,残弱之身,难掩异世之魂,惊才艳艳,辣手张狂,杀伐降世,立足巅峰,苍茫大陆,谁主沉浮,天下之大,我命由我不由天。“为什么找上我?”某男笑的风情万种,“自然是因为你也是祸害,你不知道,世间只有一个祸害太孤单,所以本王想找个伴一起祸害天下。”众手下狂倒:天啊!我们英明神武的殿主啊!形象啊!一世英名全毁了!!!——“交保护费了。”某宝宝叉腰站在山顶锣鼓一敲,四面八方飞禽走兽、孤魂野鬼通通齐聚,一个个排着队递上天材地宝,谄媚道:“老大,这个月的保护费。”某宝宝脑袋一甩,“放心,这个月小爷罩着你。”
  • 深红色童话书

    深红色童话书

    本书是一本32篇童话组成的小集子,由著名学者、童话创作人安德鲁·兰编著。收录了著名童话《可爱的伊隆卡》《七个西蒙的故事》《小小野蔷薇》《强壮的王子》……那些美丽动人的想像伴随多少人走过他们的童年?那些扬善避恶、催人进取的情节是多少人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在这个集子中安德鲁·兰先生将为我们展现他的彩色神奇世界。
  • 恋爱课上的小动作

    恋爱课上的小动作

    讲述了暗恋滋味酸酸涩涩,怎样不着痕迹让他注意你?怎么做让他先开口约你?男生女生的恋爱事,好女孩应该懂;什么时候他在劈腿?什么样的男生注定不会成功?为什么他不会和你结婚?男生女生的恋爱事,好女孩必须懂;看着对方的嘴唇说话;走路比对方慢1/4步;只用1.5秒凝视对方;多穿有绑带设计的衣服……简单小动作却有超强“杀伤力”,好女孩知不知道?
  • 宝贝,你的世界我知道

    宝贝,你的世界我知道

    本书作者张静女士从宝宝发育的规律出发,即自然界最根本的进化发展规律,以宝宝的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运动、语言、情绪等8个方面入手,并以宝宝发育的不同阶段为线索,用宝宝成长的每个阶段的不同表现,来揭秘其真正的“动作”原因——脑发育,及其深远的影响。本书行文流畅,语言幽默且通俗易懂,并配有可爱温馨的绘画,能让广大父母在获得轻松“悦读”的同时,又能习得育儿的相关心理、生理学知识,以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每个孩子都是上天对父母爱的馈赠,很多时候,父母不但要倾注全身心的爱给宝贝,而且还要懂得如何去爱——要知道宝宝成长的过程和真相。帮助宝贝快乐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