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3900000013

第13章 小乘佛教的定学(3)

修十遍处观,一方面是为了破除对色法(物质概念及形态等)之执著,了悟色法皆以空为本性,不是我们常识所见那样,是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的,而完全可以由禅观中的意念所造,依意念而又转变,另一方面,修十遍观,可以锻炼意念能力,从而获得随意制造、转变物质的“神通”。据传统之说法,修成青、黄、赤、白等遍处观,能以定中意念改变万物的颜色;修成水遍观,能以意念造水;修成火遍观,能以意念造火(这种火被一些文人描写为“三昧真火”);修成地遍观,则传说更奇,可以点石成金;这些奇异功能之神通,可以和我国道家《抱朴子》中的记载媲美。

九次第意为次第无间所修之九种禅定。深心智慧利之行者,自试其心,从初禅心起入二禅,不令异念得入,乃至入灭受想定止息一切心识,是达禅定之至极。如是思无间杂,称无间禅。又以此禅炼诸味禅,使之清净,譬如炼金故又称为练禅。具体指色界之四禅,无色界之四处及受想灭尽定等九种禅定。修禅功深之行者,以不杂他心,依次自一定入于他定,故称次第定。行者从一座之中,从初禅一个阶梯一个阶梯的升进,依次进入二禅、三禅、四禅、空处定、识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最后进入受想灭尽定。九次第定中之受想灭尽定,指灭尽一切感觉及意念、概念活动的寂静心态,入此定者,呼吸、脉博皆随意识之停止而停息,但生命活动尚并未完全停止,保持着体温。据佛教史传记载,阿罗汉入灭尽定中,有能一坐一年、三年乃至几百年,而其头发、指甲等还不断生长者。灭尽定被佛教认为是超出了生死、生灭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之三界,是出世间的定境。据称只有小乘佛教的第三果(不还果)圣人、大乘六地菩萨以上的圣者方能入此定。

狮子奋迅三昧又作狮子威三昧、狮子伸三昧。略称奋迅三昧。狮子奋迅三昧又名熏禅。九次第定修纯熟之后,进一步修习,达到不但能从初禅沿九个阶梯很快一级级直上,进入灭尽定,而且能从灭尽定中很快地逐级退降,归一初禅,于所依定中,如狮子王奋迅勇猛、现佛之大威神力,故名狮子奋迅三昧。《华严经法界次第》卷中说之甚详,谓世间狮子迅速奋挣尘土,超越前后疾走之诸兽。此三昧可分为奋除细微无知之惑和出入捷疾无间两种三昧。出入捷痴无间三昧复又可分为二种:

(1)入禅奋迅三昧,远离欲界之恶不善法,入有觉有观之色界初禅,如是次第入于二禅、三禅、四禅、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入灭受想定等诸禅定之三昧。

(2)出禅奋迅三昧,与入禅奋迅三昧相反,乃从受想灭定起,还入非想非非想处,由非想非非想处起入无所有处,如是识处、空处、四禅、三禅、二禅、初禅,乃主出散心中之三昧。

超越三昧指佛菩萨能超越上下诸地而随意出入之三昧。为天台宗所谓观禅、练禅、熏禅、修禅中之最高境界,故又称“顶禅”。《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卷十说到超越三昧时谓:“亦名顶禅。于诸禅中最为高极,则能转寿为福,转福为寿。故复名佛智三昧。”又因于诸法门中能自在出入,故称自在定。另有超禅、超越禅、真如等至等异称。凡禅定之浅深次第,顺次四禅、四无色定、受想灭尽定;出入禅定时,皆以此次第为法。如散心之行者,不能直接入四无色定,必先入初禅,顺次而入四禅,后入四无色定之初定;出定亦不得直出,必逆次依此次第而出,此乃声闻之法。据说小乘佛教已断三界生死的阿罗汉,仅能超越一级,如从初禅直接超入三禅,被称为“不具足超越”。然佛及深位菩萨则不必依次第出入,而可由散心直接超入受想灭尽定,亦可由受想灭尽定直接超出散心,此超入、超出之法,称超越三昧。

四无量心观四无量心为佛菩萨普度无量众生,令离苦得乐,所应具有之四种精神。四无量心观即是在第四禅的定心中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据《中阿含经》卷二十一《说处经》、《大智度论》卷二十二列举阿毗昙说之解释:

(1)缘无量众生,思维令彼等得乐之法,而入“慈等至”,称为慈无量。慈,为爱念众生,希望他们受乐,慈无量心观,即观想无量众生皆悉受乐,慈心增广无量。

(2)缘无量众生,思维令离苦之法,而入“悲等至”,称为悲无量。悲,为悯念众生,愿拔出其苦,悲无量心观,即观想众生无量众生受苦,发悲悯救度之心,令此悲心增广无量。

(3)思维无量众生能离苦得乐,于内心深感喜悦,而入“喜等至”,称喜无量。喜无量心观,乃观想无量众生离苦得乐,为之欣喜,令此欣喜之心增广无量。

(4)思维无量众生一切平等,无有怨亲之别,而入“舍等至”,称为舍无量。舍无量心观,为观想众生皆悉离忧、喜、爱念、不苦不乐,皆入四禅、念寂心定。四无量心观的修习,必先发慈、悲、喜、舍之愿,然后从亲人观起,观想其受乐、受苦、喜及不苦不乐而得寂定的情状,渐渐推及于一般人,乃至仇人十方世界无量之众生。四无量心观旨在对治嗔恨怨仇及只求自利、不知利人的贪心,以培养佛教的宗教道德及宗教情操。修四种观想成就,能入慈、悲、喜、舍四种定。据传说能入慈定之行者,在定中能以慈心息灭别人嗔恨杀斗之念,并能降伏毒虫猛兽。

据《俱舍论》卷二十九载,“无量”一词,凡有三义:(1)以无量之众生为此四无心所缘,(2)此四心能牵引无量之福,(3)为四心能招无量之果。同时,举出四无量心对治四障,以慈无量对治嗔,悲无量对治害,喜无量对治不欣慰,舍无量对治欲界之贪嗔。关于四无量之依地,喜无量为喜爱所摄,故依初禅与二禅;慈、悲、舍三无量则通四禅、未至定、中间地等六地。或谓四无量为有漏之根本静虑所摄,不能断诸惑之得,故除去未至定,而仅依五地。或谓四无量广摄定、不定地、通欲界地、四根本定、近分定、中间地等十地。

另有密教四无量观,即真言行者观想佛之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此不赘述。

四念处为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科。指集中心念于一点,防止杂念妄想生起,以得真理之四种方法,为原始经典中所说之修行法门。又称之为四念住、四意止、四止念、四念、身受心法。即以自相、共相、观身不净,受是苦、心无常、法无我,以次第对治净、乐、常、我等四颠倒之观法。念,含有慧观之义;住,即于身、受、心、法四境,生起不净、苦等观慧时,其念能止住于其处。

据《俱舍论》卷二十三载,修习四念处之法,系以自相、共相,依次观照身、受、心、法、四境。自相,乃四境各别之自性;如身之自性,为四大种所造之色。共相,则诸法共通之性,即一切法身皆具非常、苦、空、非我等之自性。现将四念处简介如下:

(1)身念处,梵文为Kāya-smr·ty-upastnāna,又作身念住。即观身之自相为不净,同时观身之非常、苦、空、非我等共相,以对治净颠倒。

(2)受念处,梵文为Vednā-smr·ty-upasthāna,又作受念住。即于欣求乐受中反生苦之原因,并观苦、空等共相,以对治乐颠倒。

3.心念处,梵文为Cltta-smr·ty-upasthāna,又作心念住。即观能求心之生灭无常,并观其共相,以对治常颠倒。

4.法念处,梵文为dharmn-smr·ty-upasthāna,又作法念住。即观一切法皆依因缘而生,无有自性,并观其共相,以对治我颠倒。

四念处之体,皆各有三种分别,即:(1)自性念住,又作性念处。四念处各以慧为体,此慧有闻、思、修三种。(2)相杂念住,又作共念处、相应念处。以慧同时存在之心、心所等为体。(3)所缘念住。又作缘念处、境界念处。以慧所缘之对象,即身、受、心、法等四境为体。故知四念处之体各具有此等三念住之别。另据《大毗婆沙论》卷一八七之说,三念住中,自性念住及所缘念住不能断除烦恼。此外,《四教仪》卷二谓,修三种念处,可成就三种罗汉,如修性念处,可成就慧解脱罗汉;修共念处,可成就俱解脱罗汉;修缘念处,可成就无碍解脱罗汉。

四念处之观法,可分为别相、总相两种。别相念处为四念处之别观法;总相念处为总合四念处之观法。四念处中前三境杂缘,第四法念处则通于杂缘与不杂缘。唯观法念处者,称为不杂缘;于身、受、心、法等,或观二、三境之合缘,或总观四境之合缘,则称为杂缘。若修习杂缘法念处,可入四善根位。《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十举出四念处依次趣入四谛之说,即由身念处入于苦谛,由受念处入于集谛,由心念处入于灭谛,由法念处入于道谛。

(第五节 十六特胜观)

相传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后,曾教弟子们修不净观,藉以断除贪欲。但是,一些弟子修不净观后,产生厌世思想。甚至还有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一期生命。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佛陀教弟子们修“十六特胜观”。十六特胜观仍是以四禅八定为其修行次第,并且是一种系统性很强的禅法。这种禅法修习的过程中,使行者身心领受喜乐,无导致厌世自杀之弊端,如实观察,令入正定而不染著于诸禅的智慧。因之比较于其他禅法更为殊胜,故称“特胜”。

十六特胜观法,又名十六胜行。为数息观中,最为殊胜之十六种观法。以数息来制驭散敌,使精神统一之方法。有关其内容、顺序、解释,诸经论说法不同,据《成实论》卷十四所载,有下列十六种:

1.念息短,心若粗杂散乱,则呼吸短促,在此短促之呼吸中,集中心念,作意识分明之呼吸。

2.念息长,如念息短所述,观心微细而呼吸亦长。

3.念息遍身,知肉身是空,而作气息遍满全身之观想。

4.除身行。除去身体之行为,使心安静,并消灭粗杂之气息。

5.觉喜,即心得到欢喜。

6.觉乐,即身体得到安乐。

7.觉心行,知从喜心可能引起贪心之祸。

8.除心行,即灭贪心,除粗杂之受。

9.觉心,觉知心之不沉浮。

10.令心喜,心沉则令之振起生喜。

11.令心摄,心浮则将之摄归于静。

12.令心解脱,舍离心之浮沉而解脱。

13.无常行,知心寂静,一切无常。

14.断行,知无常而断烦恼。

15.离行,断烦恼生厌离心。

16.灭行,厌离而得一切灭。

十六特胜观的具体内容,佛典中缺乏详细的解释,后人多各据己见而加以发挥。隋代智者大师在其所撰的《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下和《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卷七两书中,对十六特胜观均有介绍。《法界次第初门》谓:“次六妙门而辩十六特胜者,此二种禅定,大意虽同,而六妙门一往竖浅横广;十六特胜则竖长横局;长则位远难穷,次后而明。皆称特胜者,解释别有因缘事。具出但此禅始从调心,终至非想,地地皆有观照,能发无漏,耐无厌恶自害之失,故受特胜之名。诸师多以此十六对四念处观。若作此释,则进退约位,但与六妙门齐。分别二种,对特胜之相,竖横不同。略如下辩,适取意用之。”现将其对十六特胜观之解释列于下。

1.知息入修习特胜之初,正依随息,故以知息入为门,即代初数息调心之法。因为数息则暗心而数,故观慧不明,今知息入,则照息分明,故解慧易发,是以用知息入为调心法。若将十六特胜横对四念处,从知息入去,有五特胜,并属身念处观。

2.知息出当以此知息出代数息心法,其意如前述。若对四念处,亦属身念处观。

3.知息长短藉观以调心,心既细静,则照了渐明。若得粗住细住及欲界定,定中暗障簿,即便觉息入出长短之相。若对四念处,亦属身念处。

4.知息遍身行者从欲界定与观相扶入未到地,故证未到地定时,即觉身及定法悉虚假,息之入出,遍身微微,如有如无。即于定中照了分明,染著之心簿也。若四念处,亦属身念处。

5.除诸身行行者从未到地欲入初禅时,常应观析。因此若发初禅觉观时,则身心豁然开朗,如照眼人开仓,即自了了,见仓中所有。分别所证境界,皆虚假空无人我;既无人我谁作诸事,谁受禅定,是则颠倒所起身业,皆悉坏灭,故云除诸身行。若对四念处,亦属身念处。

6.受喜行者既常与观慧相应,若证初禅,喜支时即能照了,因是喜生无过,故云受喜。若对四念处,从此有三特胜,并属受念处观。

7.受乐行者既常与观慧相应,若证初禅,得乐支时既能觉了,使于乐支不起见著,以无所受,而受乐触,故云受乐。若对四念处,亦属受念处观。

8.受诸心行行者既与观慧相扶,若证初禅一心支时,既能照了一心,不起颠倒,于一心中获得正受,故云受诸心行。若对四念处,亦属受念处观。

9.心作喜行者离初禅入二禅时,常自照了,因是若发二禅内净喜,则真喜从观慧而生,故名心作善。若对四念处,从此有三特胜,并属心念处观所属。

10.心作摄行者既因慧观行二禅一心支,既照了一心,因是倒想不起,故云心作摄。若对四念处,亦属心念处观所属。

11.心作解脱行者离二禅入三禅,常有观照,是故若发三禅既能照了,虽得妙乐而心不耽著,无累自在,故云心作解脱。若对四念处,亦属心念处观。

12.观无常行者离三禅入四禅时,常修观照,是故若发四禅不动定时,即自观达定中心识虚诳,念念生灭,故云观无常。若对四念处,从此有五特胜,皆属法念处观。

13.观出散行者从四禅入虚空处时,加修观智,内外照了,是故若证定之时,即知能离色界,缘空之识自在消散而虚诳不突,心无爱著,故云观出散。若对四念处,亦属法念处观。

14.观离欲行者离虚空定入识处时,常以观慧内自推捡,欲离虚空处,离欲之心是故发识处定,既能观达识定虚诳不实,心无爱著,故云观离欲。若对四念处,亦属法念处观。

15.灭观行者离识处入无所有处时,以智照了所修之境,能修之心是故发无所有处定,即自观达无所有处虚诳不实,心不住著,故云观灭。若对四念处,亦属法念处观。

16.观弃舍行者离无所有处,修非想非非想定时,即自以智观察所修之法,能修之心,是故发非想非非想定,既观照分明,知非想非非想处两舍之定犹有细想,四众和合而有虚诳不实,非是涅槃安乐真法,则心不爱著。行者若于地地修观照了,则地地之中颠倒不起,心不染著,随其因缘会处,既于是地发真无漏,证三乘道。

智者大师在《法界次第初门》中强调,必须细心此类令知此地之中,与根本禅四空证定一往虽同,而观慧有别。智者大师又在《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卷七中说,当时佛门对修十六特胜观有三种说法,第一、第二种是以十六特胜观分配于四念处,与《法界次第初门》中所述大致相同。第三种是从四禅八定渐次深入的层次来解释十六特胜观法,其具体之内容即:

1.知息入

2.知息出

同类推荐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出家六年,精研佛经,一朝归来,即向文化大师南怀瑾叫板!此人就是本书作者董子竹。他认为,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六年如一日诵读《金刚经》,对儒佛道三家均有深入研究的董子竹认为: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与谬误。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热门推荐
  • 辣手医女

    辣手医女

    所谓人性之根,不过贪、嗔、痴、恨、爱、恶、欲——红颜劫所谓人世之苦,不过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红颜泪所谓人心之变,皆源于爱、恨、情、仇——红颜乱她冷漠孤傲,她静若处子,她聪慧灵动。有覆手翻云之能却只笑看花开花落。你且随她们去,听听看她们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杜黄皮

    杜黄皮

    媚媚猫在《杜黄皮》的创作中,展示出其独特的人物和情节的驾驭能力。她冲破“武侠”的陈规,打造出一个男女皆爱、独一无二的“杜黄皮”,既带有武侠小说必不可少的侠义、情仇,更彰显了女性特有的细腻、温柔,这两者在“杜黄皮”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故事中的“十兄弟”性格各不相同,独具特色,在杜黄皮的带领下,共同谱写了一曲凄美的江湖之歌。
  • 穿越女遭遇滥桃花:红颜醉江山

    穿越女遭遇滥桃花:红颜醉江山

    江山美人两相欢,醉依红颜看河川。疯子女成长记。她是一个神经大条的女生,爱美好的东西,爱帅哥。这里有N多性格复杂的美男,因为恋了上女主的简单,他们开始陷入挣扎、困境。这里有最拉风的穿越,现代先进的装备装点的神仙。最后还有一个精彩看点,咱先卖个官司~~
  • 怀孕必须注意的365个细节

    怀孕必须注意的365个细节

    情绪是人的反应性心理活动的表现。从性质上说,它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或不确定的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的形成,与一个人的期望值和实现值之间所表现的关系有着密切联系。比如,有一对夫妇,希望很快地顺利怀孕,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如愿,就有可能导致消极的或不确定的情绪状态产生;相反,如果这对夫妇持坦荡、乐观的态度,即使没有及时怀孕,也仍然会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
  • 下堂王妃的翻身手册

    下堂王妃的翻身手册

    “想跑?”。进错狼窝找错人,她本想拍拍屁股潇洒走人,却被生死威胁,“本王给你一个选择死法的机会,凌迟,火焚,活埋,你挑一个。”,去你的混蛋选择!千辛万苦逃出狼窝,肚子却一天天大起来。半年后,妖孽从天而降,“凤临雪,你胆子不小,竟敢偷偷怀着本王的孩子。”她挺着即将临盆的大肚子,眼神妩媚,笑意冷然,“王爷若是不喜欢,打掉便是。”
  • 瓦洛兰荣光

    瓦洛兰荣光

    当一名胸怀志气、满腔热血,欲在龙蛇混杂、心计密布的社会上拼打出一番事业的有志小青年经过了经年时间的洗礼、人心社会铸炉的熔炼,却还是一个没房没车没女人的穷屌丝时,在历尽了辛酸苦楚,看遍了人心险要,猛然发现人生渺茫、生活困顿、前途堪忧之时,他选择了和众人一样的道路——堕落,任凭心灵、思想染上各种各样色彩,任凭意志消磨,任凭物欲鄙俗冲刷自己的身心。然而在堕落之中他仍能找到内心的那一缕傲气、一抹才华寄存的方式——英雄联盟。——“纳尼?这什么鬼地方???我只不过在游戏时打了个盹、不过是挂了会机而已啊,是哪个龟儿子把我丢到东山上来了?”一个望着周围高大的树木抱着双臂猥琐的佝偻着身子的屌丝青年发着牢骚。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仓央嘉措诗传

    仓央嘉措诗传

    所谓四大皆空,业已被仓央嘉措的诗歌一句一句地清算完毕。很多人都翻译过仓央嘉措的诗歌,一览无遗之际,译者从未敞开胸襟妄加臧否,只是在融会贯通之后别开生面。对于读者而言,那就仁者智者各随其便了。
  • 逆天魔后:拐上魔君回现代

    逆天魔后:拐上魔君回现代

    【简介】一朝穿越,付小七成了独孤一人,面对崭新而玄妙的世界,一无所知。然而渐渐复苏的记忆和一个若即若离的男人,如约而至;一段尘封多年的往事,渐渐浮出水面。当她拼尽全力去保护身边的人,却被人玩弄鼓掌……既然委屈不能求全,那么,她就逆天逆命!胆敢欺她辱她,玩弄她的,即便是神,也照杀不误!【一句话简介】某小强为了自由和爱情而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屡死屡生的【纠结+虐恋+悲情+搞笑】的长篇奋斗史。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