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3600000015

第15章 禅定养生(1)

禅定是佛教最核心、最重要的修行方法之一。因为通过修习禅定,一是可以祛病强身、怡情养性、延年却老,防范和治疗人的许多“身病”;二是可以克服外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诱惑和内心七情六欲的困扰,使精神得以专注、安详,并能因禅定产生智慧,解除人们内心存在的种种烦恼,彻底根除人的“心病”,这也是佛教修习禅定主要的目的。

禅定养生入门

禅是“禅定”、“禅那”的简称,意为静虑,是制心一处、思维观修之义。“禅”是外来语。禅那和“三摩地”都是印度各宗派通用的术语。禅定另有“瑜伽”、“止观”等异称。由禅引申出来相关联的词语有很多,如禅观、禅定、禅心、禅意、禅味、禅风、禅机、禅悟等。

佛教传入中国后,历代祖师和各个宗派把禅定或禅观定为修行和立宗的根本。对禅的理解,历代禅师和古今研究禅的学者各持不同的观点和论述,其中有很多论述对现今修习者的心理调整,有直接或间接的感染力。禅宗六祖对禅有这样的观点:“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为禅。”“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禅的内容是很难用言语文字来表达的,必须亲身去体证。没有修过禅的人很难理解禅的内容,就好像一个从来没有见过、吃过蜜柚的人,无论他怎样详细地形容蜜柚的颜色、形状和味道,都无法与蜜柚的本质相符,除非他亲自尝试过。所以,对于还没有进入禅门的人来说,禅是无法用任何语言文字表达说明的东西,也无法依靠语言文字的说明来了解它,但语言文字却能引导或指示初学者如何去亲自体验它,正如很多禅宗祖师所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要靠自己体会。

禅修在印度是最古老的一种修行方法,其实早在佛教成立之前已经盛行。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之时,把“戒、定、慧”立为基本三学,是每个佛教徒必须修持的根本法门。“戒”,即戒律,是佛教修习的第一阶段,“定”即禅定,也叫修止,它是戒、慧的桥梁,佛教修习者修习禅定的主要目的是明心见性,开悟,印证佛的智慧,进入佛教修习的最高境界——慧,禅定不但发挥着桥梁的作用,而且它还有副产品——促进人体健康长寿。这是因为,坐禅能够净化修习者的心灵,消除常人心中的无明和烦恼,而这些烦恼不但能够导致疾病的产生,而且还是人们欲望无法满足、备受爱恨折磨、郁郁而终的根源。

因此,养生者可以通过修炼禅定,明心见性,消除常人的无明和烦恼,调整身心,改变现实中人的病态,恢复其自然状态,从而达到促进养生者健康、长寿的目的。禅定还能够通过修止、气、息等方法直接作用于人的身体,使得人体健康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另外还能够祛除疾病,帮助人体恢复健康。

禅定何以对养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用中医的观点来加以解释。如我国中医的圣典《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古代的高僧长寿者以禅师居多,他们虽然衣食非常俭朴,医疗条件极差,甚至常年风餐露宿,但精神充实,因而能尽享天年。虚云禅师的弟子妙智法师(俗名蔡松苍),1888年出生于福州市鼓楼楼区,2000年被评定为“全国第五届世纪健康老人”,且名列榜首,2003年安详逝世,世寿115岁。他生前总结自己的养生之道是:“三勤、三静、三淡、三乐。”“三勤”谓脑勤、手勤、脚勤;“三静”即静心、静气、静行;“三淡”是看淡权力、看淡金钱、淡忘年龄;“三乐”是要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他的这种养生之道与他的禅修理念和实践是分不开的。

总之,无数高僧大德的禅修实践证明:生命既在于运动,也在于“牵灵虚静”。佛教禅定的理念与方法是佛家养生的一大秘诀,人人都可以通过修禅充分调动自己身心的巨大潜能,从而实现祛病强身、怡情养性的目的。

小知识

修禅定须满足一定要求

坐禅看起来简单,两腿一盘,什么都不想就行了。其实这看似最简单的事恰恰最复杂,不仅修法多,目的不同,结果也大异,弄不好还可能得“禅病”。因此修禅定须满足一定要求。

1.遵守必要的行为规范。

2.饮食洁净。

3.环境安静。

4.有好的指导老师。

5.节制乃至杜绝五官受色、声、香、味、触五种欲境的勾引。

6.克服贪欲、嗔恨、嗜睡、躁动、多疑等负面心理。

7.合理调节饮食、睡眠、身体坐姿、呼吸以及心理状态。

修禅必备的条件

佛教禅学强调,修禅必须具备时间、地点、衣食、师侣等条件,才能顺利进修,系缘入定。这就如同道教修炼内丹要求具备法、财、侣、地等条件一样。

1.要有充足的时间修禅

拥有充足的时间,是修禅的首要条件。佛教修禅所追求的是深层次的、出世间的定境。这就要求僧尼必须排除一切人事干扰、障碍,集中全部心力,才能使禅定有所成就。按照佛陀的规定,出家的僧尼必须在初夜和后夜习禅不寐。不仅如此,佛经中还说到,就连中夜的短暂睡眠也应予以取消。《佛遗教经》中记载了佛临终前对徒众的教诫:“汝等比丘,昼夜勤行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大乘禅、密乘禅的念佛三昧、本尊瑜伽的修习中,还需要在一定期限内闭关专修。这个期限最短为7日,中等为77日、3个月或1年,长的则为3年零3个月。

2.要少欲知足

对于世间的一切享受,诸如美味的饮食、漂亮的衣服、豪华的住宅等,要不奢求物质的享受,只要能满足于基本的生存条件即可。俗话说:“安贫才能乐道。”追求佛法的修证和享受五欲的“快乐”是不可能“双运”的。具备此点尚需对无常、苦谛有深刻的认识和体悟。所以说佛法的修持具有系统性和次第性,如果对基础的内涵没有修持,后面的法无论如何高深和微妙,也是难以修习成功的。

3.要减少不必要的琐事

在修习禅定期间,最好能远离一切与修习无关的事情,诸如世间的一切劳作和琐事,这是修习禅定本身的特质所决定的。一个想真正成就禅定的人必须如此,但对于在家人来说,确实很难做到,暂时可以在工作之余,尽量减少业余世间的不必要应酬,来修习佛法的禅定。

4.要有坚定的信心

并非所有的禅修者对禅修都有坚定的信心。有些人确实具备了柔顺、信心、自律、诚实和精进等品格,但必须意识到他们内心还有弱点。透过内观,内心的贪嗔痴染污可以得到根除。达到这些内观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只有那些具坚定信心并对自己有正确认识的人才有可能达到内心的彻底净化。

5.必须要诚实

禅修者在向导师汇报体验时必须绝对诚实,他必须只传述他确实经验到的事实,无论好或坏。如果他没有做到内心的专注,或是他对禅修失去了信心,他都必须坦白地说出来。有些人向导师汇报时,会把那些从别处或书本上学过的有关禅修的知识当成自己的体验说出来,这种不诚实的做法无论如何要避免。如果禅修者不实话实说,导师将无法帮助他。禅修者应该只叙述他在禅修中所经验的而非他想象的经验。因此他必须要留心地省察自己。

6.要有充足的人缘

人缘,也是修定最重要的条件之一。人缘,是指修定者必须依靠“善知识”,即能够帮助、指导自己修习佛法(尤其是禅定的)老师和侣友。修定的善知识包括三类人:一为师资,是指具传承、通佛法、有德行的明师,这又被认为是修禅最为关键的“增上缘”;二为禅友,汉传佛教称其为“同参”,是指与自己见地相同、志趣相投、戒行清净,且能够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修定者。三为外护,是指能够保护、供养修定者,帮助、保证修定者安心修习的人。

小知识

禅定治病的必备条件

1.信,确信按正确的方法修禅,一定能治好自己身上的病。这是能见效的先决条件。

2.用,实修禅定。

3.勤,每日早晚专精修禅,每次以身上出微汗为度。

4.恒,持之以恒,不间断。

5.别病,必须先正确地判断病因,识别病症。

6.方便,根据病情灵活运用治疗方法,不要老是采用固定一个办法。

7.久行不懈,持续精进,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8.取舍,善于辨别损益,有效则行之,无效是止而不修。

9.善养护,除修禅外,还要善于保养身体,饮食要正当,防寒防暑,尽量不要违反禁忌的要求。

10.知遮障,不能随便把坐禅中的境界和疗效传告他人。

在这10条中,除了第10条“知遮障”外,其他9条都与现代医用气功理论一致。

调五事是修禅的基本功

修习禅法之人,必须首先摒弃阻碍入定的五种障碍,令心情平静、安和,才能使修习顺利。不仅如此,在最初修习禅法的时候,还应学会调节五事,以扎实的基本功进修。调五事,即调节饮食、调整睡眠、调身、调息、调心。

1.要调节饮食

饮食的滋养是不可缺少的,对我们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饮食必须调匀,不要过饱,也不要挨饿,不能吃不洁净的,或过期发霉发臭的食物。“若过饱,则气急身满,息喘体重,百脉因是不能流通,令心地闭塞不开,于是懈怠心起,百病丛生,身心不得安泰,道业因是而废。然亦不可过减食,若饥饿,则身赢心悬,意虑不固。”“然尤须先应识得可食、不可食之物,若秽浊之物,食之增病,凡增眠增烦恼皆不应食”。食物不要过于复杂丰富,建议以素食为主,减轻肠胃消化的负担。静坐时间在清晨空腹时最好,饭后1个小时才可入座。

2.要调匀睡眠

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方式,也是恢复体力的必要方法,一般人通常要睡足8个小时的时间,而修习静坐者则需要六七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就足够了。睡眠时间过长,会导致人心神昏昧,不利于静坐。如果过少体力得不到恢复,心神虚恍,也不利静坐。因此初学静坐者,应该有最起码7个小时左右的睡眠,不要刻意减少,待功夫深入后,睡眠会自然减少。虽然,佛教中有终年不倒单(即以坐代睡)的禅者,但这并不是勉强可学的。初学静坐者最好有充足的睡眠,不可勉强减少睡眠的时间,自然为好。

静坐者最好睡硬板床,习惯之后可在任何地方随地而卧,随遇而安,不会有辗转难眠之烦恼。睡的姿势最好是右侧睡,以免心脏受到压迫。睡要如弓,左右脚相叠。

3.调身

调身,主要是指掌握正确的禅定姿势。修习禅定可采用坐、立、行、卧等多种姿势,而佛教徒修禅主要以坐姿为主,因而常被称为“坐禅”。坐禅的方式主要有单盘和双盘两种。单盘又称半跏趺,包括两种:一为“吉祥坐”,即以右足屈放于坐垫上,左足背压右大腿上,脚心朝天;二为“降魔坐”,即以左足背压右大腿上,右上左下,脚心朝天。双盘又称全跏趺,在印度教称“莲花坐”,即以右足压左大腿上,左足交叉压右大腿上,两脚心朝天。在各种坐禅姿势中,尤以全跏趺坐最佳不仅有助于修习、入定,且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4.调息

佛家认为,呼吸与心念相互影响,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若呼吸不调,心念则必然不调;要想调心,则必先调整呼吸。《释禅波罗蜜多次第法门》中说:“以气粗故,则心乱难录。兼复坐时烦愦,心不恬怡。”如果气息不调,则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调治:一为安心于心,将意念守于下丹田等处;二为全身放松;三为用意念想象气息遍布全身毛孔出入无碍。《小止观》将调息的要领总结为四个字:“不涩不滑。”

5.调心

调心是修禅的主要法则,贯彻于修禅的始终。《小止观》将调心的要诀总结为:“不沉不浮”,并且指出初学坐禅调心时,有两条要领:一为收心止念,应放下心中的一切念头,不要胡思乱想;二为坐禅时应根据心念的沉浮之相,及时地进行自我调整,以使心系缘于禅观境,能使心念既不散乱奔逸,又不昏沉沉没。

小知识

初学坐禅者须注意的事项

1.要老师指导:如果没有老师指导,参禅打坐容易出现错误的方法,对身心不利。

2.要自我察觉:禅,完全要靠自己洞察心机,靠自己当下承当。因此参禅要有大善根、大信心、大疑情、大奋志。

3.要虚心无求:一个人的心如果能谦虚无求,犹如“朗朗晴空,不著一物”,则容易与禅相应。

4.要把持中道:坐禅要保持一颗平等无分别的心,不落于好坏、是非、善恶、有无的两边。

持戒是修禅的基础

佛教禅定,作为宗教修持的内容之一,有其严整的修学体系,并且强调修学佛道的共同课目是修禅的基础。这些共同课目包括三皈依、发心、持戒、供养、读诵、忏悔、布施等。在修学了皈依、发心之后,小乘禅修学戒、慧二学,大乘禅修学施、戒、忍、进、慧五度,这些都被认为是修禅的必要基础。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即是持戒和得闻思慧二事。持戒、得闻思慧,是修习止观的前提。《杂阿含》中说:“住戒有慧忍,修习心与慧。”

戒,是佛教针对道德、生活方式、僧团生活纪律方面所制定的一种行为规范,意在约束佛教徒的行为,以防非止恶。因此,持戒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修禅资粮。《佛遗教经》中说:“戒是正顺解脱之本……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佛书中,更有“戒为定基”、“禅定心城,以戒为郭”、“尸罗(戒)不净,三昧不生”之说。佛书还将不能持戒,比喻为衣有垢腻,不受染色。佛徒受三皈依后,自愿求受某种戒,在经过了庄严得受戒仪式后,则必须严格遵守戒条。若触犯戒条,则警以地狱之惩;若触犯重戒,则须驱逐出僧团。

戒的名目多达十余种,是僧团针对佛教徒的行为问题而制定的。在家信徒,须长期受五戒或短期受八关斋戒;出家信徒须受沙弥尼、沙弥、式叉摩那、比丘、比丘尼戒等戒条。其中,比丘和比丘尼戒被称为“具足戒”(因与沙弥、沙弥尼所受十戒相比,戒品具足,由此得名),只有受了具足戒的僧尼才可成为一名合格的僧尼。佛教的各种戒律,虽然各有不同,但皆以四根本为要,四根本,即为禁止杀、盗、淫、妄这四种最重的恶行,这也是五戒和具足戒中至为重要的内容。

下面主要讲讲五戒与修禅的关系。五戒就是不杀生戒、不偷盗戒、不邪淫戒、不妄语戒和不饮酒戒,五戒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健康。

1.不杀生戒

在行为方面,不能故意杀害生命,如不自杀、不杀害他人,不帮助别人杀害他人和其他动物。不仅仅如此,还应爱护生命,多做放生的善行;在饮食方面,提倡吃素食,也可吃三净肉(未见杀、未亲自杀、非专门为我杀);在精神方面,要培养慈悲心,消除嗔恨,修习忍辱。

2.不偷盗戒

在行为方面,要辨明是非;在精神方面,清心寡欲,不贪非分之财。

3.不邪淫戒

在行为方面,不能违背伦理道德乱搞男女关系;在精神方面,不沉迷女色,学会正确控制情欲。

4.不妄语戒

不妄语戒指的是不要说谎话,不要谩骂、诅咒他人,更不能为了自己的谋利而欺骗他人、误导他人。

5.不饮酒戒

酒喝多了会使人丧失理智,容易造成行为失控,口无遮拦,甚至会做出伤害他人、违法乱纪的事来。

戒律的实质,首先为伦理、道德上的止恶行善,其次为节欲及禁欲。从佛教禅学角度讲,止恶行善和节欲、禁欲都是为禅定而设立的,甚至可将其看成禅定调心的首要工作。如果不先以戒律为约束,则难以系缘一境、摄心入定。即使勉强静坐,也难以修出禅定成就。

小知识

佛家之十善戒

同类推荐
  • 女人吃出你的美丽

    女人吃出你的美丽

    本书融汇了对美丽、时尚的理解和经验总结,可供广大女性朋友阅读和应用。
  •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以《黄帝内经》中“天人合一,顺应四时”的养生法则为基础,以二十四个节气为主线,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二十四节气对人体节律周期与健康的影响,破解了顺应节气养生的奥秘。
  • 养心食谱

    养心食谱

    《养心食谱》精选了近百种养心食谱的做法,你能在短时间内享用色香昧美的养心菜肴。这里既有大众熟悉的传统菜式,也有名厨新近的创新品种,种类齐全,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内容实用。
  • 杨力谈老年养生

    杨力谈老年养生

    关注老年人的健康,让每个老年人都掌握自我保健之法,延缓衰老,提高晚年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由中国首席中医养老专家为你讲解养生的奥秘,这是一部让中国人多活十年的书!
  • 女人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女人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我们改变不了外部的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根据我们身体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不变应万变,按自己身体的实际状况去选择该吃的食物,去选择有利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科学的生活方式,才能健康地生存下来。如何做到保护自己,不让自己被疾病缠绕,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看看吧。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我的师父是棺材

    我的师父是棺材

    命终于保住了,没想到,在一个阴森森的小摊上吃了一碗饭,却背负了更大的诅咒。为了活命,我不得不听从师父的安排,一步步探寻诅咒的源头。诡异的师父,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永远紧闭大门的棺材铺里面,却吃出了祸来。我不得不拜一个奇怪的人为师。为了保命,究竟生活着什么人?祸延千年的诅咒,到底是谁种下?六道轮回,究竟是怎么回事?随着越来越接近秘密的中心,我越感觉到危险。这件事已经超出我的想象,那天晚上我走进一个昏暗的路灯下,我想抽身,然而,我发现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吃过一次鬼饭,一辈子都要靠鬼吃饭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来自未来的历史档案

    来自未来的历史档案

    来自万年后未来的科技,穿梭时光后来到这个正处于突然历史阶段的时代,寻找着历史断代与转变的原因,探索出基因的秘密,神奇的历史,以及这个时期,涌出现的神话中的种种传奇生物——龙、凤……
  • 战俘

    战俘

    艾伟的中短篇作品精选,其中收录了《战俘》《欢乐颂》《小偷》《白蚁》《迷幻》等十三篇中短篇文章。其作品主要聚焦一些灰暗和卑微之处,以小映大,站在人性关怀的高度,用简练的笔触写出非常深刻的主题。
  • 做人要有原则 做事要有方法

    做人要有原则 做事要有方法

    人生在世,无外乎做两件事:做人、做事。这两件事需要我们穷尽一生来学习和领悟,努力做到:做人有原则,做事有方法。若原则不倒,心诚者,人亦诚而应之;若方法得当,志远者,则千百事可为。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替身媳妇

    替身媳妇

    她穿越时空,代替云音生活在远古的年代,十七岁生辰,却又代替自己的姐姐出嫁王府。是否,她这一生的命运,便是替代................片段:鲜红如血的喜字,摇曳烛火,窗影斑驳,绣着鸳鸯喜字的红盖头被猛的掀开.......“本王就知道一定会是你.......”,一身大红喜服,俊美风流的当朝五王爷站在她的面前,伸手捏着她的下巴,薄唇带着邪魅的冷笑:“告诉本王,你姐姐那个贱人在哪里?”她抬首望着眼前这个俊美绝伦的男子,粉唇紧抿,满眼清澈空灵。于是新婚夜,她被剥去王妃头衔,扔进后院,与他的十六位侍妾同住,成为了他的第十七位侍妾,让云氏蒙上了羞辱。.......泱泱乱世,烽火四起,诸侯争天下,皇位玄虚,他与她,也成了彼此的眼中盯,肉中刺。挟天子,令诸侯,是为了得到那把紫玉九龙椅,还是只为博得美人一笑?爱只一字,他不信,而她更不信。.......花前月下,富贵荣华。爱恨成痴,梦如昙花。最是无暇,风流不假。酒醉千古,一曲作罢。君临天下,君临天下.......——雪魔写,误盗
  • 嫡女世子妃

    嫡女世子妃

    太傅嫡女赵子妍,本是养在深闺中的千金,谁知竟然误打误撞结识了段王爷家的傻世子,一来二去,玉佩定情,傻世子原来是个正常人,两人暗生情愫之时却传来要入宫选秀的消息,谁知这等事也难不倒赵子妍,轻轻松松解决了麻烦,料理了生事的姨娘们,顺利嫁入王府成为世子妃却也踏进了千争万斗的漩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