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策划人语
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哈尔滨出版社是一个出好书,好出书的出版社。
2003年的春天,我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家中,受到一个从中国打来的电话,是我的老朋友肖布侯,他告诉我有一个叫关力的女士想和我联络,希望能引进版权书,从此我和关力在电话和E—mail上有了交流。她对图书出版市场敏锐的阅读眼光和对自己事业的热爱以及迫切希望能引进先进的生活方式、文明思维模式的心情,都同我急切想把中美文化差异传达给中国人的心情吻合。未曾谋面,我们便有了“心贴心”的沟通。她的乡音在深夜里触动我的神经,调动、集合、凝聚了我对祖国,对自己出生、生长、受教育的城市——哈尔滨的思念,并且下决心一定为她做点事。
美国东亚文化传播公司的“八仙”(八个人的公司)都各有自己的事业:医生、工程师、地产开发商、大学教授,这些人都是中国留学生,酷爱文学的一群人。我们用业余时间耕耘自己的精神花园,专门为中国图书出版策划选题、为期刊策划栏目,同时也为专栏撰写稿件。目前,我们和中国多家文化单位有了友好合作。
这套NO丛书是我和哈尔滨出版社资深编辑刘乃翘女士第一次合作。我们看好了这样一个视角,“怎么说比说什么重要”。中国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对营养过剩的研究开始和营养不良的研究比肩;在情感世界里,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到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在服饰方面,从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到今天讲究在不同场合穿不同的衣服,得体又不失礼貌。
该丛书从“不”的角度,先否定后引导。讲坏处也讲好处。这套丛书的作者均是儒雅大方、有丰富人生经历、又无比热爱生活、思维经过科学训练的像“矿”一样深藏精神宝藏的中年女人。当我在太平洋彼岸加利福尼亚的家中,深夜审读初稿时,我为这套丛书女作者们隽永的文笔、喁喁细谈的话语魅力所打动。
我相信,当这套丛书印刷成书时,你是捧着一本书在读,而不是坐在电脑前读,无论是你放在口袋里,在等车、候诊时翻一翻,或是临睡前在台灯下一个人静静地读一读。你一定会感到有一个人低声、亲切地和你谈心,引领你走向一个更好的生活方式。
这套NO丛书就要和读者见面了,作为这套丛书的总策划,我最想说的就是对哈尔滨出版社社长陈春林先生的感激。他是出版界的新锐,没有他的开明、敬业、爽朗和放眼世界的阅读眼光,就没有这套NO丛书的出版。在茫茫的书海中你能看到这套丛书,让我们一起对他说声谢谢……谢谢!
这套NO丛书是生活规范丛书,也是生活方式丛书,我们要接着做下去。亲爱的读者,如你有什么想法和建议,请与我联络。
魏嘉琪
2004年3月于美国Oakland
E—mail:[email protected]
2.导读
老祖宗有些很经典的说法,比如“民以食为天”。这里首先强调了“吃”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西方也持有同样的观点,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人类需求的5个层次,其中生理需要,也就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求吃被放在了首位。可见“吃”的重要性。
我国现今社会已经跨过“温饱”阶段,向“小康”迈进。人们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吃饱的问题,如何“吃好”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是怎样才能既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有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呢?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注重视觉、嗅觉、味觉、感觉,讲究色、香、味俱全,将饮食活动与内容完美地统一起来,给人们带来了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中国饮食文化的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越来越广泛、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过程中,人们对进餐的选料、烹调、搭配乃至饮食环境的追求,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仅仅是维持各种感官享受是不够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心食物的营养成分和如何合理饮食才能对健康有利。人们对吃越来越重视,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不仅仅停留在对传统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以及脂肪的摄取,还要满足人体内对水分、糖类、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等七大养分的需求,使得饮食均衡,营养搭配合理。
本书科学而系统地从科学饮食、身体所需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合理饮食需注意的问题及用餐礼仪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另外,还把侧重点放在人们饮食的误区上,指出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错误饮食习惯并予以纠正。使大多数人懂得该吃什么,又该如何吃,使人们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真正懂得饮食的个中奥秘,是我们编写此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