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3800000023

第23章 妙行无住分(2)

所以,不管是哪一个众生,把自己融化到了整体中就“福德不可思量”。而这种现象,是从释迦自己开始的。这一点我们在上面已经讲过,当他发现了这个真理之后,灭度一切众生的大愿一旦发出,“宇宙—生命”系统这个整体的“帝网珠”就绽破了一个口子。这个口子即所谓的“明明德”、通过“知”与“闻”,“明明德”在众生的因缘中不断展开,不断扩大。

相对的说,释迦的因缘融入整体中,他的福德不可思量。但我们再也找不到他了,一切众生皆是他,他入了一切众生心。具体的个体生命的释迦,二千五百年前那个释迦,再也找不着了。幻想、冒充释迦转世,是骗人的鬼话,他的“舍利佛骨”与众生的尸骨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见佛骨也是一种结缘,人们尊重佛骨,也没有什么错。但迷信“佛骨”有什么特异功能,什么神通,那就是虚妄邪说了。

释迦发了愿,就归入“宇宙—生命”系统整体了,他没有了,但他不是绝对断灭了。释迦第一个回了家,享受着永远生生不息、生气勃勃的“宇宙—生命”系统整体的福德,这福德能思量吗?

释迦入了一切众心,他灭度一切众生的“本愿”入了一切众生心,“种子”已经种下去了,早晚会发芽、开花、生长、结果。那么,一切众生的福报也不可思量,十方世界福德也不可思量。

这样,“宇宙—生命”系统——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释迦牟尼,皆是福德不可思量,这就是第三品“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的本意。

区别功德、福德、清福、洪福是无意义的。苏东坡哪里知道这一切,所以他只会在人生的旅途上哀叹、无奈……但这也算是一道佛光风景线吧!

我们对世间充满了希望,我们相信十方一切众生福德皆是不可思量,因为我们的法是从“世间自在王如来”那里发源而来,来自世间还回到世间。丢掉的不过是局限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虚幻妄想。而这些“幻相”也没丢,我们少了什么?

我们很着相,我们就是要在佛前求福德,我们私心重重, 甚至是野心重重,但我们一定能达到。因为人类的美好前途是无尽无休的。南先生,我们是人, 不能不着相啊!我们的着“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现在这已是一道亮丽的极乐风景线了。南老,明白吗?包括你这位让我们不住相、不着相的老人,也是这道风景线中鲜明的对比色。南老的福德也不可思量。至于南老是喜欢清福,还是洪福?由你自己的便,阿弥陀佛都会满足的。如果南老要功名富贵、儿孙满堂、五代同堂,也是可以的。正如南老说的,世间就是要越来越繁华的过下去。因为我们大家已经都回了家了。记得《妙法莲花经》吗?太子已经回宫了,现在在马厩中尘劳一番也是别一番风味。

从东方到西方

“来往双丸无住轮”。南老解释他的大作说:双丸是指太阳、月亮,永远在转。“我们死了以后,太阳月亮照样的转下去,这个宇宙照样是虚空无量,决不因为我们死了就没有了……”

这一段,尤其是“东方佛西方佛”一段,是我们看到的《金刚经说什么?》一书中最好的段子之一。我们不明白,既然南先生已经“搞通了,你不要看到年轻人乱七八糟,我跟你老兄死了以后太阳还是照样从东边出来,西边下去,他们乱七八糟的历史啊,也是很繁华的过下去,决不会因为你死了以后,历史改变了形态。”

能这样豁达,实在是不容易。但是:

南老为什么还要提倡人们去享清福,不要去追求洪福呢?

如果“历史改变不了形态”,还要佛学干什么? 释迦的存在有什么意义?释迦发那么大的愿有什么意义?南老写那么多的书有什么用?难道真是“空”吗?

南老的《金刚经说什么?》是记录稿,内中有矛盾势所难免,但在重大问题上,不能自圆其说,就是不该有的失误了。

不去纠缠这些了。

“东方佛与西方佛”这一节中,南老讲的道理,比之一般讲经者高明多了。

“我们大家要学佛修持,先要有东方的生机,生命之机气脉发动,色身转变,才能得定,才能得到妙乐。代表这个的符号,在方位上是东方,是所谓生气方,像太阳一样,从东方上来。”

“为什么念阿弥陀佛经要念西方?日落西山,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所以赶快打主意,回家吧!念念西方。”

这一段话中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第一,“气脉发动、色身转变。”是谁在修?第二,东方佛西方佛的职能分工是存在的吗?是不是可以说西方佛就是东方佛,东方佛就是西方佛?这两点,我们下面讲。

南先生说,东方象征生,西方象征灭,这无疑是独到的真知灼见。 佛经几乎无处不用象征性的比喻,有些是我们现代人可以理解的,有些是失传了的文化符号。前面我们已经反复说过,这和古印度文化习尚关系甚密。

在佛学讲,无东无西无南无北无上无下,“时空”是个假相,这是已经被现代科学常识证明了的。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印度能有此智慧,实在是石破惊天的事。只是为了表述说明,佛学才借用世间的东西南北四维上下的概念,但含意很不一样。佛学都是从“宇宙—生命”系统生生灭灭的无常因缘来说的。正如南先生所说:东,即生;西,即灭。

不过,我们这里有两点和南先生不同的看法。第一,要修生法,当先明“灭”,无灭何以言生?诸经最后都指归西方极乐,其义明也。生命一旦形成,即是因缘成熟聚合,从理上讲必得因缘散开,重新聚合,才有所谓“气脉”、“色身”的真正变化。这一散一聚都不是个体生命自己可以达到的,必是“宇宙—生命”系统整体因缘的散与聚的结果。个人修行实是妄论。如果不是这样,释迦老子当年也不会舍弃古印度原始的修行方法而创造佛学。我们承认在人世间有许多奇异的特殊功能,但这都不是哪一个体生命,自己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发愿世世修下去,经历无数世的修行就可以达到“气脉”、“色身”修行的成功转化。这是幼稚的二值逻辑思维即“相续心”在作怪,说白了是自欺欺人。当你一世人生因缘完成之后,因缘散开,再一次聚合,不知减去增加了多少因缘,你怎么还是你呢?“转世”说不可庸俗化。我还是欣赏古代高僧的禅语:“娘生以前你是谁?”

我们对那些自认色身转变了的大特异师们问上一句,“有特异之前你是谁?谁给你的娘生褂?你知道娘生以前你是谁吗?”

理上讲,只要人世间有特异功能现象产生,都是“东方佛”的作用,即“宇宙—生命”系统整体的作用。推理:一切众生都应有这些功能,给与不给是阿弥陀佛的事,不是你要不要的问题。在这里,必须导入历史主义的内容。我们说,给不给是阿弥陀佛的事,也就是说,是历史的事,是人的历史存在,决定人的能力存在方式。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得特异?何处转色身?何处通气脉?但是我们相信一切众生早晚都会色身变化为金刚那罗延身。那就是由于有“本愿”在,“本愿”的核心是:“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 灭度之,……实无众生而灭度者。”还是决定于历史的进步。

真正的“生”法,是“灭”法。南老,您老人家明白吗?您老人家是一位伟大的学者,在当今的东方文化界堪称大师的人物,和那些自称是大师、法师的人相比,不知高明多少倍。但是,对于佛学的两个关键处,你常常忽视:第一,佛学永远从整体出发,整体永远是个体的决定者,个体只有回归整体才是有希望的,否则一切修行都是虚妄。在本愿没有发现前, 这些修行还有一定的价值, 便是显现“本愿”存在的端倪。第二,佛学的思考从来是穿透三世的,这正是儒学、道学的不足之处。由此而引起一些人的误解,认为佛学是修死法,修来世,学佛就是求死。南老有意回避这一点,想替佛学正名,这个意图不能说不对,但是对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辩证运动没有吃透,所以才把东方、西方、生法、死法打成两截。实际上当释迦说出“灭度一切众生”之时,众生的“生法”全都修完了,如今是一代一代享受“生法”的成果。你看,电视、电话、飞机、火车、高楼这都不是“生法”的成果吗?佛学和社会进步是一致的。南先生不是明白历史就是历史吗?为什么不把历史与佛学统一起来思考呢?

学“生法”,作为方便、导引未尝不可,但是最终是“灭法”,“灭度一切众生”是究竟法。

第二,从个体讲,生下来是以东方为喻,死是以西方为喻,生是因缘聚合,死是因缘散开(只是相对色身而言)。但是从总体说,从整体说,无生亦无灭,一切是东方佛,一切也都是西方佛。佛学以“西方”喻极乐,不过是把“西方极乐”作为世间美好的“至善”来比喻的,世间向“西方极乐”进发,“西方极乐”是世间因缘的“矢量”,但“至善”是不能彻底实现的却又永远存在。在世间只能向“西”行,如太阳,但“宇宙—生命”系统不是地球,不是圆的,谁也不知它是什么样子的,佛学决不玄想宇宙是什么样子。佛学只知“生生灭灭”之法,只知个体与整体因缘的辩证运动关系。个体的“西方”就是整体“宇宙—生命”系统的“东方”的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四十八大愿永远在“实现”,但永远也没有最后完成的一天。终极的“矢量”,在!在!但永远不能彻底实现,“至善”无始无终,没完没了……

这一段实在不好懂,勉为其难讲了这么多。但是只要好好阅读经文,便会明白,释迦是把西方佛的“灭法”放在第一位,而南先生不明白生灭互换的辩证关系,而鼓励人们自己去修“生法”,实在是一个大误会。

也录一首诗

南老关于《金刚经》写了不少诗, 我也录一位“修”《金刚经》“修”了八年的人作的一首诗,供南老参考。

佛即非念兮本愿慈摄

心非系念兮一心皈命

念不离兮非觉知

本愿合兮难思议

不断妄兮如冰消

生死至兮不着力

全体是兮因果合

不求生兮未尝来

顿生西兮如印泥

真实力兮凡难测

不可思兮圣且信

未尝来去兮古今弥陀

何以如是兮四八大愿

普愿沉溺诸有情

速往无量光佛刹

南老不是讲《楞伽经》吗?释迦“灭度一切众生”之愿正是无漏种子,一实相印一印印成,阿赖耶大海充满了“无漏种子”,能不经“末那”转为前“六识”吗?

这就是“妙行无住”的布施啊!昭明为第四品题名“妙行无住”,看来是悟出几分真谛,南老一方面赞昭明的分品,另一方面又解不出“妙行无住”四字的真义,“妙行”与“妙乐”不是一回事,是佛与一切众生全都正在享受的,早就在享受的。

众生如大海,“本愿”——“灭度一切众生”如石子,一石投入海中,自然涟漪回荡.……直至无终……

妙行无住。

真实力兮凡难测,

同类推荐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本书辑录了佛家精品故事500余则,通过这些故事,大致可以了解佛家的基本思想及修行方法,可以了解佛教在中国传承的大致脉络,可以了解将佛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基本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故事,能击碎头脑中许多牢不可破的观念障碍,获得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观察人生、观察生活的视野,提炼一种更积极的处世态度,因而做人更有格调,做事境界更高。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热门推荐
  • 迷糊生子:驯服凶猛坏夫君

    迷糊生子:驯服凶猛坏夫君

    她被陷害致死,重生后,身边多了个搞笑宝宝与一个妖艳男子。于是她甩坏男,训小三,杀父仇。一场缠绵,一场交易,她为他生子,他却从来没有现身。她报复,迷乱美男群,他却突然出现,抢儿子,败情敌,最后邪恶冰冷地抬起她下巴:你的嘴唇真美,味道不错……她勃然大怒:恶魔放手!我身边随便一个美男比你强!他双瞳冷然:好啊,那来试试看,谁更强!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失眠(贴心大夫丛书)

    失眠(贴心大夫丛书)

    这套丛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俗性:采用大众语言讲解医学术语,患者及家属能看得懂,并以生活“比喻”帮助了解;2实用性:学以致用,用得上。一人读书,全家受益,成为“家庭小医生”、左邻右舍的“健康小顾问”;3科学性:不仅知其然,还要了解其所以然。通过临床病症的表现,讲基础理论,理论与实际结合。贯彻“一分为二”的两点论讲解、诊断和治疗,避免绝对化不会使群众无所适从;4权威性: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具有丰富的经验的临床医生,其中多数是某一专科的专家,并介绍了他们所在单位、姓名、联系方式、出诊等时间等,便于联系,又成了就医指南。
  • 逆血战神

    逆血战神

    少年从母亲遗物中获得传承之力和圣兽护体,且看废柴少爷如何逆天杀神,成就无上战神道。
  • 神秘首席:撒旦的错嫁新娘

    神秘首席:撒旦的错嫁新娘

    上部:为了任务,她只身潜入,奋身步入虎穴大婚当日,新郎远赴法国救治,独留新娘,看似跨世纪的奢华婚礼,却处处透着诡异的画面,别人的婚礼都是热热闹闹,而她方菁的婚礼却是安安静静。新婚之夜,她轻灵如猫夜行,只因豪华的别墅内似乎深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引人勘察。却不想,她的一切行动只不过是他人眼中玩物不知死活的举动。既然她如此不乖,那么,猫戏老鼠的游戏他也不在乎多玩几天。★☆★☆★☆★☆★☆★☆★☆★☆下部:当她沉入海底的那一刻,所有的一切开始逆转。千年前的记忆,千年前的情深,以及千年前的伤痛席卷而来。而当他再遇她,他惊喜,他彷徨,他失措。千年后那个会令他再次怦然心动的女人竟然是千年来他魂牵梦萦的那个人。而她却是心冷,情更怯。究竟他该如何弥补自己曾经所犯下的错误,又该如何挽回那颗被他伤得体无完肤的心灵。放手与禁锢,只在刹那之间。片段:“妈咪!那男人在看你。”宝宝说“他是看妈咪的美色,谁叫你的妈咪太过迷人啦!”某女眼皮也不抬,非常自恋道。“妈咪,那男人看你的眼神好像要吃了你。”宝宝继续说。“那当然,男人都是下半身动物,要是他没有吃妈咪的眼神,那就怪了!”某女解释道。“妈咪,那男人走过来了!”宝宝持续说某男走过来道:“小姐你胸前的扣子掉了”某女捂脸四处逃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在清华听的12堂修心课

    在清华听的12堂修心课

    本书介绍了在清华大学,有很多发人深省的修心讲座,无数知名学者和专家教授都在这里讲解过修心的要诀,让我们跟随他们的步伐,聆听他们的声音,进行一场简单而又不平凡的修心之旅。
  • 武痕

    武痕

    石宇本是石泉镇一个小家族的子弟,每天过着平凡的生活,然而在一次历练的过程中,意外得到一件血色印记,从此生活便是发生了变化,身不由己的卷入了一个惊天的阴谋中,那是一段过往的辛秘。
  •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假面天后:妖孽校草独家宠制

    假面天后:妖孽校草独家宠制

    【皇家学院:邪魅校花VS妖孽校草】姊妹篇,加强版。他是狂放不羁的妖孽校草,她则是携恨而来的假面公主。一个阴谋将她推入他的怀中,从此她便被牢牢的捆绑住。“你也有爱吗?”某天,她略带讽刺的说道。他却是邪肆一笑:“真正爱你的人不会说许多爱你的话,却会做许多爱你的事。”而他爱她的方式则是不断吞噬她的思想,不断占据她的心。她以为这是她精心策划的一场计谋,却反被一张密实的大网所擒获。这是一场爱与被爱的角逐,赢了,放光无限,败了,满盘皆输。在这场爱情与权谋的游戏中,到底谁先失了心?!【泣洛洛读者群:17186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