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3800000022

第22章 妙行无住分(1)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 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谁在布施?

写到这里,我们已经无法再跟着南老走了。因为我们与南先生可以说是南辕北辙。在他老人家看来,一部《金刚经》就是一部道德教科书,无处不是教育人们这样做或者是那样做。我们不知道这本身是什么,是不是“无所住”?南老最喜欢说“放下”,人们对于现实生活是不是可以一切放下?如果南老不是一位名人,不是一个浙江人,而是生下来就是一个甘肃、宁夏、青海山沟里的人,出门就是荒山野岭,走几百里连一棵树也见不着。春夏季,山上的草也如秃子头上的毛,撒一斗种子,收两斗粮,吃水靠的是山坳里水窿中的积雨,行人到此宁送一个青稞馍,不给一口水。南先生你在这样的生活中能“放下”什么?中国人有一句话,站着说话不腰疼。也许阿弥陀佛看透了这一点,中国的文人太能谈心说性了,干脆让中国人穷上几百年,天灾人祸,外忧内患, 中国人倒是把谈心说性“放下”了, 一国人都“住”到“振兴中华”上了,“谈心说性”被斥为无聊,释迦牟尼一生都排斥这种文人的无聊的假贵族味。

“不放下”,什么也不放下,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克已复礼,天下归仁”,每个人都充分完成自我并与群体归于和谐,这是天地的大仁。天地的大仁,阿弥陀佛的慈悲,不是要每一个人都成为圣人君子。释迦牟尼对人间的一切只要求去除一个东西,那就是“五逆”,“诽谤正法”。天地的“大仁”、阿弥陀佛的慈悲,绝不是为了束缚众生的欲望。没有了众生的贪嗔痴慢疑,还要你这个“仁”、“慈悲”干什么?你不许众生有欲望,才是真正的大不仁,大不慈。你说的仁、慈悲只是麻醉人的鬼话,欺骗人的鬼话。众生的欲望,本身就是天理,如果不是天理,欲望也存在不了,也出现不了。到了这里,我们也就明白了,释迦牟尼在《金刚经》中说的“布施”是什么意思了。

“布施”只是整体对个体而言的,释迦在《金刚经》中强调“布施”是“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应无所住”的布施,正是因缘布施,这和个体人的做好事、上供养根本不是一回事。要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应无所住行于布施,等于让人们欺骗自己。“放下”、“忘了”全是心理游戏,谈什么第一义、第二义。如果佛学就是这些心理游戏,他早就该灭亡了。

正如南老自己反复说的,佛学的真谛就是四个字:“缘起性空”。众生皆是缘起,无有本性无有自性。六祖慧能所说的“自性”,实是“宇宙—生命”的整体之“性”,不是“本来无一物”的“自心”的“性”。“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有什么“自性”可认识的?既然连“自己”都没有,你拿什么去“布施”?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个体生命的一切都是整体给的,没有整体的因缘,个体什么也不是。只有如来对众生的“布施”,个体活得更自在更美好便是对如来的供养。众生能作一点所谓的“好事”、“善事”,也是“如来”、“天地”、“阿弥陀佛”、“宇宙—生命”系统本体布施的显相。

也许正是由于南老自己也发现“无所住”布施、“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太难也太残酷,于是便劝人们不要学佛,怕年轻人学佛反“画虎不成反类犬”了。实话说,照南先生说的方向、办法去学佛法,不是把人学成呆子,就是学成骗子。

第四品接第三品,《金刚经》在这里提出“妙行无住”,正是对第三品的“本愿”的进一步阐解。“本愿”就是因缘布施,入一切因缘,入一切众生心,你能在色香声味触法的幻相上发现的一切的一切,都包含着“本愿”的布施,但又不止是“本愿”,是无量因缘,即“宇宙—生命”系统的整体因缘的作用,布施也是不布施,这几乎是不能举例子说明的,说得出的必是色声香味触法,凡是色声香味触法,皆是相对的“果”,而不是因缘本身。当然,南先生说的因果同时的观点也是对的。但因与果毕竟是有区别的。

从须菩提的提问,“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到释迦回答“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汝今谛听。”正是由于是如来,是天地,是“宇宙—生命”系统本身,所以才有如来护念诸菩萨,咐嘱诸菩萨, 只有他才能降伏众生心。 须菩提从这开始恭敬等待世尊讲。释迦世尊进一步说出“本愿”, “本愿”——灭度一切众生,就是护念众生、咐嘱众生,降伏众生心。

众生,本无众生,因缘聚合生众生。众生心,本无众生心,因缘聚合而生众生心。护念、咐嘱众生,降伏众生心,都只能从“宇宙—生命”系统的整体因缘入手,改变形成众生、众生心的整体因缘本身,不然就无从改变。个人改个人,个人修个人,一生改一生,一生修一生。即是果改果,在逻辑上是一种混乱。灭而度之,涅即再生,必须是一种果之缘散开,本愿切入,再生之时,即因缘再聚合之时,本愿就主宰了这个新的众生、新的众生心。这个众生与佛不一也不二。

这才是真正的“布施”,真正的佛家的“法布施”。正因为是因缘布施,所以不住于相,不住于色声香味触法,所以是“无为法”。

功德、福德、清福、洪福无分别

学佛与学道很容易混淆在一起。 中国人大半是用道学的精神境界来解释佛经的。南老解经就有这个特点,他热爱苏东坡的诗、词,《金刚经说什么?》中引了不少。其实苏东坡至死也没有开悟,都只是一些庸俗化了的道家的“散淡人生,清净无为”之类的东西。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雪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哪复计东西

这不计东西的飞鸿,没有找到家,所以有此无奈,有此迷茫,有此尴尬。

可怜的苏东坡不知“回家”不知“归家”,也不知家在何方,才会如此无奈,如此迷茫,如此尴尬。

这根本不是佛家的“不住于相”。

佛家的“不住于相”、“应无所住”,最究竟的含义正是住一切相,住一切处。正由于佛家住一切处,住一切相,所以世尊如来才会说:“其福德不可思量”。

文人诗、文人画的定型大致是中唐至宋,清新飘逸,玲珑剔透,从美学讲不失为一种高雅,但如果以此对照一下四十八愿的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其美学品质就有明显的差异。试举几例:

四十八大愿云:“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千百由旬。道场树高。四百万里。 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所居佛刹。广博严净。光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 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观者。生希有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下从地际。上至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其香普薰十方世界。众生闻香。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们要问南老,这一切是清福还是洪福?

南老说:“平安无事,清清净净,就是究竟福报。”

南老是读过《维摩诘经》的,维摩诘不是平安无事,而是一身是病,他的居所也不是清清净净,而是忙得不得了。不知维摩诘是不是有究竟福报?

如果《维摩诘经》还有商榷处,看一下华严世界诸大菩萨的生活,似乎也不是“平安无事,清清净净”。

“平安无事,清清净净”是庸俗了的道家的福报,与佛家完全不一样。“佛法不离世间法”。世间法有什么,佛家就主张什么。“惟除五逆、诽谤正法”。

到了这里,我们也顺便提一下,那些认为“西方极乐”在“十万亿银河系”之外的法师们,你们看四十八愿中所引诸愿,在今天的人间是不是都有了雏形?如果你们不相信的话,不承认的话,便请解释一下“光照十方”、“光照一切众生”、“香味普薰十方。普薰十方众生”的经文。

如果我们这个世界,还没有见到闻到“光照”“香薰”,那“西方极乐”就根本没有建立。如果建立了,我们就应见到闻到它,不是光照十方、普薰众生吗?我们地球人为什么闻不到见不到?法师们,你早在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光照、香薰之中了,还去西方十万亿银河系之外找什么星球。那里有没有生命,还不一定呢!

南老在这一点上是看得很清楚的,比那些法师高明多了,他老人家知道“西方”不是地球以西的意思,而是“只是近黄昏”。讲得很好,不过也不圆满,下一节再讲。这里讲“无量福”三个字。

释迦在解释完“法布施”,就是在讲因缘布施不住于相之后,马上说“其福德不可思量”,接着就以“虚空”为喻,东南西北四维上下都说到。这里没有什么非常奇妙的道理。这是直接上扣第三品的“所有一切众生之类”的。“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十方”就是“一切”,就是四维上下。

“一切众生心”显化的当然是十方世界。 上面我们已经说到了众生心, 就是“宇宙—生命”系统的窗口。没有众生心,“宇宙—生命”系统有与没有、空与不空都是废话,根本无从说起。这样,“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心”、“十方世界”都是指的“宇宙—生命”系统的整体。对于此,释迦怕解释不清,才以“虚空”为喻,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皆是无限,皆是不可思量,其福德亦不可思量。

不管个体生命有多少苦恼、多少福德,对于“宇宙—生命”系统来说, 都是它的“福德”,它永远是生生不息,生机勃勃,不生也不灭,不垢也不净,不增也不减。所以是福德无量。

佛学是非常现实的,从不作无根据的玄想遐思,每一步都在众生世界中。绝不把福德推到“宇宙—生命”系统之外,即所谓的“彼岸天堂”。佛学也不相信这些东西,释迦拒绝回答这一类无根据的问题,即着名的“十四不正问”。

但是,佛学也不局限于世间人的观念。对于佛学来讲,“宇宙—生命”系统整体无善无恶,无福无不福, 众生之所以苦难, 就是局限于自己所立足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妄生分别,妄想重重,“明德”被蒙上了一层黑雾,这是世间一切苦难、恶行、丑陋、虚假的根源。

同类推荐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出家六年,精研佛经,一朝归来,即向文化大师南怀瑾叫板!此人就是本书作者董子竹。他认为,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六年如一日诵读《金刚经》,对儒佛道三家均有深入研究的董子竹认为: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与谬误。
  •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本书辑录了佛家精品故事500余则,通过这些故事,大致可以了解佛家的基本思想及修行方法,可以了解佛教在中国传承的大致脉络,可以了解将佛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基本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故事,能击碎头脑中许多牢不可破的观念障碍,获得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观察人生、观察生活的视野,提炼一种更积极的处世态度,因而做人更有格调,做事境界更高。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热门推荐
  • 家有青春期女孩:母女共战青春期必读书

    家有青春期女孩:母女共战青春期必读书

    本书从青春期的女孩的生理变化、情感需要、逆反心理、母女间的沟通、富养、批评教育以及引导其自立自强七个方面入手,围绕母女关系这一核心,阐述了青春期教育的关键要领,翔实地讲解了构建和谐母女关系的方式方法。母女共战青春期,女儿的青春才会多姿多彩,母亲也会青春起来。
  • 男人,别对我说谎

    男人,别对我说谎

    男人都会觉得对不起旧情人,就算是旧情人先离开他,也会觉得是自己对她太坏才让她失望,但是很少有男人觉得对不起身边的女人。如果你是他身边予取予求的女人,他当然懒得花心思去想你的情感需求,这是恋爱中低级的姿态。懂点恋爱手段的女人都明白,对待男人要若即若离,才能激发他们的男性荷尔蒙,让他们产生占有欲,不顾一切去追你。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魔道

    魔道

    一个21世纪的倒霉修魔者流落到了异世界,他要如何回到地球呢?是从魔界还是修魔界,还是深渊界,亦或是神界和灵鬼界?哪里才能找到回家的路?前路不可知,孤单上路的他会遇见些什么呢?什么是神?什么是魔?修真是道,修魔也是道,看我修魔成神。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易经的智慧(大全集)

    易经的智慧(大全集)

    《易经》广泛记载了我国上古时代的经济状况、社会生活状况,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畜牧养殖、生老病死、诉讼征伐、婚丧嫁娶、祭祀、经商、天文历法等诸多内容。因此,它不但是一本哲理书,也是一部反映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具有较高的史学研究价值。《易经的智慧大全集(超值金版)》对《易经》原文进行逐一讲勰,无惊世骇俗之论,无虚远玄妙之谈,没有天方夜谭的奇闻,没有照本宣科的套话,作者力求古今通鉴,史论结合,举一反三,启人遐思,借古圣智慧,益今人心力,值得一读。
  • 弃妻不二嫁:侯门嫡女

    弃妻不二嫁:侯门嫡女

    ********她,性情如火,冲动易怒,不善言辞,不懂宅斗,痴恋与他,却终落得休弃出府。慈爱的父亲,良善的继母,友善的妹妹,却原来都是假象,识人不清使得她终含恨而亡。******素素新坑《重生名媛望族》******风吹起幔帐,软榻上,一对半裸男女正动作激烈地纠缠着,难舍难分。女子粉脸微红,雪白的双腿紧紧缠在男人的腰上,挑衅地迎上她惊恐的双眸,唇角尽是讥讽的笑。她,只身噩梦,眼看着痴慕的夫君和自己钟爱的妹妹纠缠在一起,呆若雷击。质问与他,却只得一份休书!“沈慧安,休书已立,你莫再多做纠缠,愿你重梳蝉鬓,选聘高官之主,早日另嫁,你我也好各生欢喜。”他神情冷漠,对着呆愕的她不耐地摆摆手拂袖而去。“怎样?你沈慧安死死缠着的男人,他不屑碰你,却迷恋我的身子。大姐姐,识相的,你就该早些去死!你为什么不去死?还有你那死鬼母亲,蠢笨如猪,哈哈,你还不知你那死鬼娘是怎么死的吧?不妨告诉你,她是吃了我娘亲手调制的桂花糕才一命呜呼的,可你却视我娘为长辈,待我如亲妹,呵呵,你瞧,这世上怎会有你们这样的白痴?”她神情扭曲,对着惊愕的她狂笑不止!*********悲愤而亡,幸得重生,这一生,她不要再做受人摆布的木偶,要做掌控自己命运的女王,不要再为任何男人放弃自我,要找到自己的舞台,只为自己而活!所有害她的人,欠她的人,她势要亲手讨回!“慧安,和我在一起吧,做我的妻…”求你了!当他抱着她说出这样的话,带着一丝请求,一丝隐忍的脆弱,甚至他俊美的面孔上流露出害怕拒绝的不安,她却只冷冷一笑,慢慢扯开他环抱着的双臂。“秦王殿下,您听清楚,对你,我无法生爱,不论如何,我不会和你在一起!”“大姐姐,不,凤阳侯,求求你帮帮我们吧,以后做牛做马我定会还您的恩情,求求你了…”当那个曾经折辱她的女人跪在面前哀求祈怜时,她只淡漠一瞥。“抱歉,我对养虎为猖,助纣为虐一点兴趣都没有,你找错人了!”含恨重生,她又会有怎样的际遇?会遇到什么样的人?是否能遇到那个懂得欣赏她,珍惜她的人?敢爱敢恨的她最终能否放下仇恨,找到心的祥和与安宁?能否寻得幸福?且看素素倾力打造种田文《侯门嫡女》。本文一对一,种田,宅斗,复仇,爱情,励志。慢热温馨文,男主腹黑冷情,只宠女主一个,无小三,无误会,就是个百炼钢化成绕指柔的故事哇,喜虐绕道呀,哈哈。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千金压顶:相公请勿动

    千金压顶:相公请勿动

    她,一无才貌,二没气质,三无节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人不喜,七姑不爱,八种恶习,九分荒唐,十分不好!虽是相府千金,却与大家闺秀八竿子打不着,丞相大人亦因为这个女儿被人诟病,被谏官弹劾,在朝堂上和京城中抬不起头来!只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这相府千金依旧我行我素,毫无改进,总是自己的亲骨肉,大齐相爷也只能仰天长叹,养不教,父之过啊!自此,小女子与发小打架,与皇子斗殴,绑架神医,调戏黑老大,欺女霸男,纵横天下,任性妄为!更傲娇自得,扑到相公,笑声如铃:相府千金压顶,相公不要乱动哦!
  • 九星天辰诀

    九星天辰诀

    深埋地心的地底琼楼,沧海桑田演化的死冥湖,诡异神秘的幽冥宫,喂饲冥魂的禁域之地,帝国争霸,世家、宗门林立,人类、妖兽、玄兽,海妖、天魔、魑魅,无尽荒泽大地之上,蜗牛心中的玄幻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