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考试前中学生学习过度紧张,许多中学生是在搞“疲劳战术”,简直是废寝忘食,他们挑灯夜战,突击复习功课,竭力增加复习时间,结果疲劳战不仅打乱了平日规律的作息习惯,而且更易导致考前紧张,导致失眠。同时中学生通常对失眠不了解,一旦出现失眠,白天没精神,影响了继续复习,便更紧张、恐惧,害怕再次失眠,这样反倒不利于第二天的睡眠,结果形成了恶性循环。
(3)考试之后中学生出现失眠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考完试后,考生一下子从前一段时日的过度紧张中松弛下来,闲暇时间突然增多了,好多学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有的人拼命补觉,或一玩就是一个通宵,这些不规律的生活易导致睡眠障碍。第二,考完试后,虽然学习不再紧张,但是有不少学生开始担心考试的成绩,尤其是学习差的学生,害怕这次再考不好遭父母训斥,老师白眼,同学讥笑,在等成绩的时候忐忑不安,心里难以平静下来,同样也引起了失眠。
总之,针对中学生考试前后失眠人数增多应予以重视,使中学生认识到考试只是对平时学习的检测,是一种手法,而不是目的,正确认识考试,加强平时的学习,而不仅仅只在考试前几日临时抱佛脚,这对预防考试前后的失眠是有帮助的。
脑力劳动者容易失眠
脑力劳动者长期过度地用脑,使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脑内释放的兴奋物质过多,久之,必然对整个机体造成损害,失眠症、神经衰弱是最常见的。大脑机能就像松紧带一样,只拉不松,慢慢就会失去弹性。脑细胞的兴奋和抑制是协调的,兴奋超过了极限,若不考虑用脑的时限性,可导致神经系统的超负荷状态。久之,这种慢性长时间的用脑,使大脑的兴奋状态难以得到正常的修复和抑制,因而脑力劳动者易患失眠症和伴随的神经衰弱症候群。
脑力劳动,有助于脑的血液分配的增加,但久坐不动的人容易引起呼吸表浅,血液循环慢,体内新陈代谢水平低,心脏要维持脑和全身血液循环是比较困难的。久之也容易引起脑的供血不足,使脑功能受到一定程度地影响,引起工作效率低,思维能力变得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这时大脑如果得不到充分休息和适当调整,勉强维持它的兴奋,容易造成兴奋与抑制失调,导致失眠。
许多科研工作者,争分夺秒,夜以继日,他们往往在上班8小时中持续用脑,晚上,又经常学习或研究课题到深夜。大脑过于疲劳并且饭后胃肠道的血液增加,脑部的血液便相对减少;加上腰骶及下肢因伏案过久,影响血液循环,脑部所需的血液就再次受到“量”的限制。而大脑对血液供应及氧气供应十分敏感,经常饭后用脑,不仅能出现头昏等,还容易引起失眠症。
部分学生或青年人,有不吃早饭的习惯,或者马马虎虎地吃一点,当工作或学习到上午10时左右,往往感到饥肠辘辘,四肢无力,思维迟钝,注意力分散,甚至心慌多汗,面色苍白。医学上称此现象为“低血糖症”。这是因为工作和学习都要靠脑活动支配、施令,而脑活动所需能量的消耗又是从血液中氧化葡萄糖获取,血液中的葡萄糖来源于食物。如果不吃早饭,随着脑和身体代谢所需能量的消耗,血糖下降,产生“低血糖症”,久之,还会因脑糖原及氧供应不足而导致失眠等神经衰弱症。
失眠与疾病的关系
失眠与很多疾病有关系,但多是这些疾病伴发的症状影响睡眠。疾病造成的失眠症,常与疾病伴随发生,且与疾病的转归有密切的关系。与失眠有关的疾病如下:
⑴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癫痫、偏头痛、脑外伤等。疾病自身可能削弱大脑皮层活动,使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过程减弱而致失眠。还有的人因对患病的躯体及自己未来的生活担心而失眠。
⑵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这类疾病影响呼吸功能,而且以夜间较明显。呼吸不畅亦可导致睡眠障碍。
⑶泌尿系统疾病:急性泌尿系统感染,尤其是下尿路感染、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明显,症状本身可使人心烦,影响睡眠效果。泌尿系统结石有时出现绞痛,剧烈疼痛当然使人痛苦得睡不着觉。慢性肾衰竭时的睡眠是短而破裂的,只有肾透析或肾移植才能有效地解决。另外肾衰竭时毒物在体内蓄积,会不可逆地损失中枢神经细胞,导致机体代谢紊乱。
⑷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常引起皮肤瘙痒,重者使患者无法入睡;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部不适也会影响睡眠。
⑸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如半夜出现腹痛、反酸等症状则严重干扰睡眠。肠炎、痢疾等引起的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也使人难以安然入睡。
⑹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病人常伴发失眠,而休息不好又使血压升高,不少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病,甚至在夜间猝死,不少患有冠心病的人一到晚上便出现恐惧感,害怕一旦病情发作会不能醒来,故而长期处于失眠的困扰之中。
⑺内分泌疾病:甲亢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常自始至终伴发失眠,有时这也可能是惟一或最早最严重的症状;糖尿病患者因要终身治疗,有人对此感到惧怕而失眠,另外有的糖尿病人出现皮肤瘙痒、腿脚发麻也可引起失眠。
⑻骨骼、肌肉、关节的炎症和疼痛,在临床上是常见的疾病,也不同程度的引起睡眠障碍。
更年期失眠
人到中年,无论男女都要经历更年期这一阶段,这是人的一生中必不可少的生理阶段。更年期,男性在50~60岁,女性在45~55岁。女性在更年期,绝大部分被一系列或轻或重的忧郁或焦虑症状所困扰,使家庭生活和社会上的人际关系均受到影响,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更年期综合症。
更年期由于机体内分泌机能减退,而引起一系列平衡失调,使神经系统功能以及精神活动稳定性减弱。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减低,对生活和工作中能引起情绪紧张、悲伤忧虑的事件或躯体疾病较敏感,忍耐力差,情绪变化大,易悲伤、激动、紧张。这些精神因素及躯体疾病都可诱发本症。
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的发病率较高,其主要表现可以有头痛、头晕、食欲差、失眠、出汗、心慌、浑身无力、周身难受、工作能力下降等表现,病情加重可逐渐发展为忧郁、焦虑、猜疑或躁狂症状。
失眠是更年期综合征的常见表现,是引起病情恶化的一个主要症状,所以应给予充分重视。患者一定要以乐观健康的态度面对更年期生活,不仅可有效治疗失眠,而且可以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愉快。
饮酒引起失眠
很多人认为睡觉前多喝些酒可使人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有助于解决失眠问题。一般来说,偶尔饮一次酒,有一定的催眠作用,可使睡眠时间延长并加深,所以有人认为“催眠药物中最好的是酒”。这句话应当辩证的分析。如果一个人生活很规律,每天晚饭时喝少量酒,可起到舒筋活血的作用,这对睡眠有一定的好处。但长期饮酒的人往往并不满足于少量的低度酒,而是酒量越来越大,次数越喝越勤,变为酗酒对人体便有危害了。酒精还可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戒酒后会产生戒断症状,从而引起睡眠障碍。
戒断症状在精神上难以忍受,焦虑不安,意识混沌,产生错觉甚至幻觉,幻觉中以幻视较为常见,如看到小虫子、老鼠等;躯体症状可有震颤、乏力及抽搐等,这些症状两周后可逐渐消退。戒酒后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深睡眠减少,易醒。有的人这些症状长期存在,会成为慢性失眠。
嗜酒后出现失眠,可能还与酒精对脑内神经细胞的损伤有关。另外,长期胃肠粘膜受损伤可形成胃十二指肠溃疡。这些情况均可导致失眠。
除以上因素外,喝酒后容易出现口渴,睡前大量饮水,饮水过多可因膀胱充盈,肾脏负担加重,还易因夜尿频多干扰正常睡眠。
晚饭饱餐引起失眠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许多人感叹早上和中午没有时间,只有到了晚上,一天的工作结束了,才有时间好好准备一顿丰富的晚餐,一家人坐到一起,慢慢用餐。因此,很多人容易晚上吃得过多,肚子里塞得满满的。而丰富油腻的晚餐会延长消化的时间,从而导致晚上睡不好觉。如果晚餐中有产气的食物,会使肚子胀满了气令人不舒服,不利于睡眠。吃一些辛辣的食品因某些人胃部不适而影响睡眠。另外晚餐中汤等东西喝得多了,也会因频繁起床去厕所而干扰睡眠。
因此晚餐的安排要有一定讲究,否则会因吃得太多而影响睡眠。但是如果入睡前感觉饿,这个信号也会传给大脑抑制睡眠。可在睡前稍微吃点甜食,既不给胃造成负担,又能给大脑以满足感,在“吃饱了”的状态下安然入睡。
合理安排晚餐,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对于改善睡眠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夜晚喝茶及咖啡引起失眠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逐渐地加快,人们的夜生活越来越丰富,不少人在夜间饮用浓茶水及咖啡等饮料后,彻夜难眠,严重影响了其第二天的工作能力。
茶叶被称为东方饮料的皇帝,饮茶有不少的益处,包括提神醒脑。茶叶中含有5%左右的生物碱,主要是咖啡因(或称茶素),这种咖啡碱在泡茶时有80%可溶于水,因此人们饮用后可提神。但是如在夜间饮用浓茶或过多饮用,可兴奋神经细胞,使人过度兴奋而无困意造成难以入眠。
咖啡,是一种原产于热带非洲的茜草科长绿灌木或小乔木,我国广东、海南等地也有栽种。其种子(即咖啡豆)经焙炒、研碎成为咖啡粉,用水冲即成为世界著名的饮料。咖啡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其中的咖啡因具有中枢性兴奋作用,正是这种兴奋作用,可使一部分夜晚使用咖啡者失眠。
当然,晚上过多饮用茶水及咖啡(尤其是晚上9点钟以后),即使睡着了,也会因夜尿次数过多而影响睡眠效果。所以喝茶及咖啡最好在白天,夜晚不宜过多饮用。
环境因素与失眠
环境因素与睡眠的好坏有密切关系,要想有充足、舒适的睡眠,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对睡眠环境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光亮度:黑暗能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有助于迅速而安详地入睡,在这里,黑暗帮助入睡是一个主要因素。周围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什么念头也没有,这些就是一种无形而有效的催眠剂,能使人尽快闭眼入睡,所以卧室的光线宜暗。但如果有的人对黑暗有恐惧感的话,可在卧室里开盏小灯,有助于入眠。
⑵声音:一般维持较安静的睡眠环境是安眠的必要条件。环境过于嘈杂会引起醒觉无法入睡。如住在繁华街区,夜班车直开到深夜,早晨5点钟左右由喧闹起来,工地、工厂、铁道旁、公路旁的人常忍受机器、车辆的轰鸣声。有的人对声音敏感可导致慢性失眠。
⑶温度与湿度:合适的温度与湿度有利于安然入睡。卧室要保持温湿度相对稳定。室温一般在20℃,湿度在60%左右为宜。卧室要保持清洁。
⑷室内空气:卧室内的空气一定要新鲜。白天阳光好的时候开窗通风,防止潮湿之气及秽浊之气的滞留。因此,睡前及睡后均可开窗通气,睡时不宜全关住窗户,充足的氧气利于皮肤的呼吸功能。
⑸卧室的布置:卧室布置要温馨,须将卧室功能单纯化,使人感觉到一进卧室就是要睡觉,形成这种条件反射,有利于睡眠。
城市失眠患者的特点
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优胜劣汰,单位如此,我们每一个人也如此,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参与竞争,外界环境中的压力可使我们紧张、情绪不稳定甚至烦躁、压抑、疲劳感,如果自身对环境不能适应,心态调整不好,就可以引起失眠。
另外,噪声也是干扰失眠的重要因素,住在繁华街区,晚班车直开到午夜,早上5点左右又开始喧闹起来;工厂、工地、铁路旁、公路旁的住户也夜夜忍受机器、车辆的轰鸣声。一部分人对噪声很敏感,长此以往会形成慢性失眠。住集体宿舍、楼道内的吵闹,同宿舍人的鼾声、梦话、起夜上厕所、早出晚归等,都对睡眠有影响,常使神经衰弱者苦不堪言。据调查,61%的人白天生活和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中,86%的居民夜间是在超标噪声中休息。长期在噪声中生活工作,不仅易患失眠症,还会使人心绪不宁、疲倦、语言联络困难、工作效率低,甚至诱发神经、精神疾病。故此,城市患失眠患者较多。
情绪变化对失眠的影响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时候总有一定的态度,或喜悦,或悲哀,或愤怒,或恐惧,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情绪。
情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每个人都有不由自主闹情绪的时候。因为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充满了矛盾,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可能总是风平浪静、百事顺心,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影响情绪的事件及矛盾。有些影响很小,一般不在意,印象不深刻;也有些影响较大,让人久久难以释怀,每次想起来,都会有强烈的情绪反应,或兴奋,或悲观,或仍心有余悸。
现代医学将这些影响人们情绪的事件和矛盾称为生活事件。凡使人产生喜悦、满意情绪的生活事件即称之为正性生活事件;凡使人产生悲哀、恐惧、抑郁等情绪的生活事件称之为负性生活事件。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活事件不仅严重影响人的情绪,而且还常常导致失眠。
躺在床上准备睡眠时,如果情绪平稳,神志安定宁静,就能将烦恼、焦虑抛之脑后,心态平和,很容易进入梦乡;如果睡前思绪万千,头脑一刻不停地想事情,或喜或悲的情绪充斥整个头脑,必然是辗转反侧,烦躁不安,难以入眠。
所谓的生活事件几乎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结婚;妊娠;子女出生;离婚;丧偶;父母离异;父母死亡;夫妻感情破裂;家属死亡;家属患重病;恋爱;失恋;子女结婚;子女行为不端;家属受刑事处分;婚外恋;退学;获重大成就荣誉;晋升;入党入团;参军复员;邻居纠纷;同志间矛盾;中额借贷;财产损失;严重差错事故;政治性冲突;遗失贵重物品;暂去外地;重病外伤;法律纠纷;收入显著增减;搬家;工作量剧增;变换工作;流产;受惊吓;名誉受损等。
这些生活事件如严重影响人的情绪,可导致失眠。不过,人与人的性格不同,对同一事件的反应或反应强度不同,所以失眠的有无或程度也不尽相同。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情都需要我们去面对,保持平和的心态应对环境当中每一件事情,即使受到不良情绪的压抑和折磨影响睡眠时,也不必担心,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则情绪对睡眠的影响就会明显减少。即使情绪所致失眠严重,也不必忧心忡忡,因为不管是非药物疗法还是药物疗法,总有适合于你的方法,使你尽快摆脱失眠的困扰。
惊吓引起失眠
受惊吓后可引起失眠,多见于小儿和妇女。患者常有受惊吓的经历,如意外遇见恐怖场面,在外出时差一点被车撞着,看恐怖紧张的电视或电影,家庭成员重病或死亡,现实生活中亲身经历恐怖事件等,使精神受到刺激,精神过度紧张、恐惧、担心而难以入睡,或睡眠过程中易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