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400000033

第33章 尹昌衡政治生涯两件大事论辨 (2)

《报清记》记保路运动中,诛杀赵尔丰后,成都城中"汉民多想复仇,满人益惧"。满人往日骄肆,自视皇民,耀武扬威。积怨多时之汉民有"复仇"冲动,自不为怪。尹昌衡身为都督,单骑入满城安民,说满城中军民曰:"五族皆兄弟也。且清朝待我厚,我无报,安忍灭诸君乎?予问满民有食乎?曰:窭甚。予泫然慰之曰:勿虑,我当为诸君图之,皆大感,争以酒奖进......明日以五万金输之,令汉将与满将交欢,予与将军裕昆迭宾主。罗纶复移居满城。汉满咸睦。"

清兵下江南,制造"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大屠杀,已是大错特错,罪不容诛的历史悲剧。推翻清廷,自不能以错对错,又制造一轮屠杀。尹昌衡、罗纶的处置是历史的一大幸事,是辛亥革命的一大幸事。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未以民族互残为代价,是一次文明革命。今日回顾,减少了后人多少遗憾!

尹昌衡为什么反复念叨清廷对他的恩泽?这与他的家世背景密不可分。尹氏祖宗遗训是忠孝传家,敦伦不官。尹氏子弟须耕读为本,忠孝持身,但不能应科举。故尹昌衡自幼即有陶渊明志趣,功成身退是少年尹昌衡就立下的志向。但尹昌衡母系家族,却是一忠烈家族。据尹昌衡著《述先记》记载,尹昌衡外祖父刘世敏,与昌衡祖父为好友,但选择人生方向各有不同。刘祖"俊姿鹤立,明目电耀",少壮曾举孝廉于乡。先醉章句之学,后弃章句而采经书、子书、壬遁黄老而自为著述。曾著政书、兵略、天文、地志凡十卷。再后,感慨著述无救于时,而思别图。于是,"同治初,外祖刘世敏受蜀督骆秉章知遇,统川西团练。方集众,逢石达开部先锋兰大顺兵万余,犯天彭。刘氏率弟子十九人坐讲,杖剑于濛阳金福桥"。兰大顺欲招降刘世敏,不果。"车裂刘而杀十九人"。骆秉章兵至,剿灭兰军,请清廷追抚刘世敏遗族并在金福桥敕建刘世敏祠庙祭祀。尹昌衡幼时曾入刘祠参祀。即尹昌衡之母为清廷烈士遗族,尹昌衡亦为遗脉。尹昌衡童年时,可能随母享受过清廷抚恤。

由于家族背景与个人成长原因,尹昌衡始终未加入同盟会,未成为国民"党人"。

四、时局推动尹昌衡成为辛亥革命导火线的杰出领袖

鸦片战争以后,列强瓜分中国形势已成。义和团失败以后,清廷内政外交几为列强控制。中国政局的"半殖民地化"日益加深。救亡图存是不甘灭国灭种的中国人最迫切的时代使命。如何救亡图存?志士仁人各探方略。林则徐禁烟开埠,无济于事;康梁变法,百日维新,短命结束。六君子被杀,光绪帝被囚,康梁逃亡海外;洋务运动,在清廷体制内筹办"洋务",要受洋人与清廷双重压制,加之腐败不堪,难以成功。孙中山被迫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此欲借助日本势力,曾一度秘密承诺日本在华特权。列强在亚洲已经吞灭了印度,瓜分了东南亚,霸占了印度支那,还剩下最大最美一块蛋糕--中国,列强都想多吞食一份。四亿中国人的生死存活,列强当然不会管顾。在他们看来,"东亚病夫"死何足惜。清廷一味怕洋人,一味镇压本国人民。于是列强干脆以清廷为攫取中国资源的合法工具,清廷则甘当列强镇压中国人反抗侵略的帮凶打手。二恶勾结,国运危急,族运危急。

列强在中国疯狂抢夺路权、矿权、财权,要以宾夺主。以四川修铁路为例,英国要掠夺缅甸、西藏到四川的铁路,尤其是谋筑川藏铁路;法国策划攫取越南到四川铁路,进而吞灭四川。日本要掠取川汉铁路建造权,美国要强迫渗入川汉铁路借款股东权。最可恶的是列强互相勾结施压,阻止中国自建粤汉、川汉铁路。强迫清廷向列强签约借款卖路。清廷又屈服于英、法、德、美的压迫承诺借款卖路。川人闻讯,义愤填膺,起而保权保路,终于爆发保路运动。保路是表面,保权才是实质。

保路运动初期,在蒲殿俊等人领导下,采取清廷体制内的合法斗争形式,抱着光绪牌位请愿保路,当时斗争目标集中在"保路"上。政治上既不反赃官,更不反皇帝。四川保路运动应分前后两段,斗争性质有所区别。第一段以君宪人士蒲殿俊等为代表幻想清廷收路为国有,为保商团士绅路股路款而保路。这一阶段以蒲殿俊退出军政府而结束。第二阶段以尹昌衡、罗纶重组军政府为标志。为保国家主权而保路,其斗争性质已然具有反帝反封建品质。斗争目标重在捍卫国家主权。

前后两段时间分界线为1911年10月前后。此时四川保路运动性质起了大转变--提出了"破约保路"口号。"破约"指破除列强强迫清政府签下的借款卖路不平等条约。"保路",指保住中国人的筑路主权。"破约保路"的矛头直指列强和清廷,具有早期反帝反封建专制性质。有两份文献可以为"破约保路,争取民产立宪"提供历史佐证。一份是1911年10月13日成都《民立报》发表的《川人告哀文》,文中提出川人保路是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另一份文献为1911年10月14日成都《民立报》发表辛亥领袖之一宋教仁《论川人不应只停留在争路应以建设民主立宪为期》(此文后更题为《论川人争路事》)。

《川人告哀文》写道:(一)"原川乱之起,起于铁路国有。国有政策,夺吾人之生命财产而送诸外人之政策也......当铁道政策之始生也,湘人激昂于前,粤人抗议于后......吾川于是时未见全文,无所置喙......六月见借款条约,始知丧权失利,无异卖路,群情大哗。于是有保路同志会之设。其宗旨专在征款破约,而不敢议政策。......而破约改款之事,特一大臣与外国资本家之关系耳"。(二)"川人所争者,四省之路,而非一省之路也。盖使川路而得,则川汉、粤汉与之俱得。

川路而失,则川汉、粤汉与之俱失......铁路问题遂解决乎?四省人之生命财产遂陆沉而不可复拯乎?全国危亡之机遂隐伏而不可去乎?"(三)川人保路教训有二:第一"以情礼要求政府"之方式"不可恃"。"我以文明,彼以野蛮;我以和平,彼以破坏。如此欲偷苟全,其道无由。"第二"立宪不可信也。宪政大纲,孰有过于保护人民权利者。今资政院、资议局成立,而数千万外债不借入,数省铁道权之收买,不许议员一过问......此议长议员者,于代表人民意见则屏之。于代表人民罪状则用之,此真中国独创之宪政也。苟为议员者尚迷信此宪政,不得不自斫其舌;为人民者尚迷信此宪法,不得不先自焚其家。"

《民立报》对清廷的声讨,对清廷宪政的质疑,代表四川保路运动已经走出清廷宪政框架,迈上辛亥革命的新途。保路运动有了反正独立、"保卫国家主权"的明确政治目标。

宋教仁的文章更对川人保路运动之实质作了高度肯定与激励。宋文云:(一)"自政府定借债修路政策,强收粤汉、川汉铁路为国有。借英法美德四国债款为修筑费。并以会计监督权、用人权、购料权予四国债主。以管路权、展路权、湘鄂二省租税征收权,听彼限制。蔑视四省之民意,断送四省之主权。于是始则有湘鄂人争之不得,粤人又争之亦不得。最终乃有川人奋起力持,设保路同志会。誓要求政府取消借款契约,收回川汉铁路国有成命,听归商办。始事以来,坚韧不懈,以与政府相抗着,已二阅月。其意志之强固,毅力之宏大,迥非湘鄂粤人所能及(羞死湘鄂粤人)"。(作者按:原文如此)。(二)保路风波,使吾民知"伪立宪"之不可信,清廷政府之"不足恃"。

"数年来,彼辈所戴伪立宪之假面。遂由是一旦脱去,毫无顾忌。吾民处此而犹信其能节制淫威,尊重舆论,保护吾侪权利,盖不为迷梦,已不可得"。(三)"假使川人潜察政治盛衰倚伏之故,达观世界大势变化推移之数,不复规规于争路,由消极而进于积极。为四万万汉满蒙回藏人民首先请命,以建设真正民权的立宪政治为期。湘鄂粤及各省人同时并发,风起水涌,以与川人同其目的。吾恐数千年充塞天地之专制恶毒,或因此一扫而尽,亦未可知。区区借款夺路之虐政云乎哉!"1911年10月14日宋教仁之论几乎是一大预言。川人保路风潮,果然引燃了鄂人的武昌起义。二千年之专制恶毒帝制家天下终于被推翻,故保路运动其实质是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

尹昌衡被时势浪潮推上了干城英杰的历史地位。

尹昌衡早年如君宪人士一样,救国报国志向坚定,但对清廷尚存幻想。一方面感愤"大陆近沦胥,斯人敢弃捐。国情殊蠢蠢,我志益拳拳"。一方面又誓言:"满腔君国泪,洒尽是何年?"但川人保路运动的残酷斗争,使尹昌衡随"运动"性质的升华而升华。诚如张培爵当年《蜀军政府始末》所记:"四川发难于各省之先,反正于各省之后。......重庆于十月初二宣布独立,建设蜀军政府。成都亦旋于十月初七日反正,建设大汉四川军政府";"培爵于阴历十二月廿日由渝出发,三月初九抵省。即商行营同人,电请尹都督就任正都督之位";"十月十八日成都东较场兵变......幸有尹、罗都督出而戡乱"。由张培爵所写第一手史料可证。尹昌衡虽曾持"忠清立宪"观念,但眼见清廷愚昧而官吏脏暴,在人民惨痛流血现实的警醒下,作为血性男儿的他,不得不奋起反正,保境安民,揭起脱清革命性质的旧民主革命义旗。

尽管尹昌衡并未加入同盟会和国民党,但尹昌衡在武昌起义导火线之保路运动中的功勋实绩是毋庸置疑的。其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亦不容低估。在新旧交替、乱云飞渡之乱世,尹昌衡亲冒矢石西征,挫败藏独叛乱;又协助北洋政府从外交上挫败英帝国藏独阴谋。其对中华民族领土完整,民族统一之卓越贡献,更是彪炳史册,令人敬仰。

辛亥革命中,事实上形成了早期最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志士仁人,在同一大目标下,先是各自为战,然后逐渐联合起来,组织起来,汇成洪流,冲决封建帝制,创立民国。辛亥革命的果实属于中国各阶层人民!尹昌衡是辛亥革命救国志士中的精英。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

同类推荐
  • 古代阵法

    古代阵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阵法》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丛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王忠强编著的《古代阵法》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中国古代阵法的产生及发展、春秋前十大古阵、几大古代重要阵法、古代历史传记以及传说中的阵法、古代阵法在古代军事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影响等内容。
  • 法国精神

    法国精神

    自中国被西方战舰轰开大门,西方大国就介入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其中法国对于中国的影响不可小觑。如果说在19世纪下半叶,对中国改革运动起着重要影响的还主要是来自当时第一号强国大英帝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比如严复的著名翻译都采自英国思想家),那么在19、20世纪交替期间,由于大部分海外的中国留学生都来自于日本、美国和法国,因而这三个国家变成了外国影响中国最主要的国家。
  • 日用与收藏(和谐教育丛书)

    日用与收藏(和谐教育丛书)

    本书介绍了生活中常见器具,如筷子、剪刀、梳子、镜子等的发展历史,也说明了如笔墨纸砚等文化收藏品的前世今生,读来贴近生活,妙趣横生。
  • 中外文化交流史

    中外文化交流史

    本书系统探讨了自先秦至1999年的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说是首次对21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全面巡礼和总结。通读全书,可以发现,这是一部很有品位的学术佳作。
  • 听三毛讲远行

    听三毛讲远行

    好想跟着三毛远行,一同去金色海洋吹风,聆听音乐王国的天籁之音,伴着大西洋的七颗钻石感受清风拂面的恬然情怀。
热门推荐
  • 天堂的左边

    天堂的左边

    当生活和生命被我们心中的执念所主导,幸福会在哪里?绝望不会是一切最终的结局,也给不了结局,因为希望生生不息……
  • 新国学(第七卷)

    新国学(第七卷)

    本书是第7卷《新国学》,书中具体收录了:《蔡琰的号啕,美杜莎的笑——蔡琰研究的性别反思》、《“儿女情”与“风云气”——论张华文学及其玄儒思想》、《唐代华亭德诚禅师《拨棹歌》所呈现的意涵》、《林希逸诗学思想的特色及其学术基础简论》等研究文章。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丹宫之主

    丹宫之主

    她是唐婧也是云婧,她真的重生回来了,回到了小辰界破碎前夕,回到了仙魔俩族终末之战的开端,回到了这个风云激荡的混乱大时代的转折点……重生这一世,她要好好保住自己的一对小包子!
  • 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

    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

    ,又广泛借鉴了其他的权威版本。博采众家之长。宋词和元曲的选择则是对各个时期、各种题材的作品衡量斟酌。元曲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元杂剧文学成就也很高,挑选可接受性强、浅近明白之作入书,但我们尽量侧重选择活泼灵动、浅俗直白,本书所选篇目以普及性为要,并能够使欣赏者毫无间隔感的元散曲
  • 豪门蜜爱:追缉出逃少奶奶

    豪门蜜爱:追缉出逃少奶奶

    重生归来,占了别人的身体。这个男人……容诗涵满脸嫌弃,逃,必须逃!伸手将她困在墙角,“女人,欠的债还清了吗?”柳眉倒竖,“什么债?”男人邪气一笑,“我妻子的身体,我独孤凛的爱!”伸手将她推倒在地,“还有……欠我五六个孩子!”
  • 礼仪金说6:社交礼仪

    礼仪金说6:社交礼仪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社交礼仪作为联系沟通交往的纽带和桥梁,显得更加重要。本书具体而详尽地介绍了社会交往中所必须遵循的各种社交礼仪,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修身敬业(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修身敬业(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修身,以自我的选择来雕琢自己。在自己的事业中,人们进一步完善修身这一目标。许多最终获得成功的人都是执著于自己的事业的,在他们的事业中,他们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他们自身也在事业中得到完善。敬业的人,会将理想和信念与事业结合起来,事业便是他们人格与智慧的体现。
  • 中国历史名人之九

    中国历史名人之九

    清代文学与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了在小说领域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作品,对封建社会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无愧为传统的文言小说和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而其作者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也是本卷所要重点评介的人物。
  • 收藏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收藏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以下几方面东西的收藏方法、价值等:玉器、铜器、古币、杂项、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