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四君子”就是指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种,《本草纲目》里记载,人参甘温,益气补中为君;白术健脾燥湿,合人参以益气健脾为臣;茯苓渗湿健脾为佐;炙甘草甘缓和中为使。四味皆为平和之品,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故名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
材料: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用水煎服,不拘时候。
功效:益气健脾。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的人可以用本方。
十全大补汤
材料:党参、炙黄芪、炒白术、酒白芍、茯苓各10克,肉桂3克,熟地、当归各15克,炒川芎、炙甘草各6克,墨鱼、猪肚各50克,猪肉500克,生姜30克,猪杂骨、葱、料酒、花椒、食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1.将以上中药装入洁净纱布袋内,扎品备用。
2.将猪肉、墨鱼、猪肚洗净;猪杂骨洗净,捶破;生姜拍破备用。
3.将猪肉、墨鱼、猪肚、猪杂骨、药袋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放入葱、生姜、花椒、料酒、食盐,置武火上烧沸;后用文火煨炖,待猪肉、猪肚熟烂时,捞起切条,再放入汤中。捞出药袋不用。服用时将汤和肉装入碗内,加少许味精,食肉喝汤,早晚各吃1碗,每天2次,全部服完后,隔5天再服。
功效:十全大补汤向来是中医里补气养血之要方,具有气血双补的作用,适用于血气俱虚或久病体虚、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腰膝乏力的人。一般情况下,服用一剂即可见效。
虚弱人群,山药薏米芡实粥是最佳选择
有些人吃一点东西就饱胀不适,难以消化;还有人吃下东西,或腹泻,或便秘,或不生精微而生痰涎,或不长气血而长赘肉。这些问题,都是由于脾不健运造成的。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要想气血充沛,必须先把脾胃调养好才行。
不管是先天不足的孩子,还是高龄体弱的老人,或者身染重病的患者,山药薏米芡实粥都是补养气血的最佳选择。
山药可补五脏,脾、肺、肾兼顾,益气养阴,又兼具涩敛之功。薏米,健脾而清肺,利水而益胃,补中有清,以祛湿浊见长。芡实,健脾补肾,止泻止遗,最具收敛固脱之效。将三药打粉熬粥再加入大枣,对治疗贫血疗效显著。
就像要在引来清泉之前排净污水一样,服用此粥之前,也要清查身体。体内浊气太多的人,喝完此粥必饱胀难消;肝火太旺的人,必胸闷不适;淤血阻滞的人,必疼痛加剧;津枯血燥、风寒实喘、小便赤短、热结便秘者也不适宜。
此粥的做法十分简单,若用于平日保健,山药、薏米、芡实三种材料以1:1:1的比例搭配,打粉熬粥即可。粥里还可以放芝麻、核桃、松子、红枣或肉丸等来调味。平日有水肿、尿又少的人,可以用山药薏米粥;平日肾虚、尿频、口干舌燥、喜饮水的人,可偏用山药芡实。对于老人,偏重补脾肺的,可以山药2份,薏米或芡实1份;偏重补肾阴的,可芡实2份,山药1份;偏重祛湿热的,还可以单用薏米,里面可加绿豆。最起码的量是山药、薏米、芡实,每个人每次吃30克,比如山药芡实粥,那就是共60克打粉熬粥。为了保证效果,一般不主张在粥里加米,尤其是不要加大米。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薏米性微凉,脾胃过于虚寒、四肢怕冷的人不宜食用,而孕妇要忌用。
多吃鸡肉扶正气,强身健体效果好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鸡肉的众多疗效,其中提到这样一个方子:“脾胃弱乏,人痿黄瘦。同黄雌鸡肉五两、白面七两,作馄饨,下五味煮熟,空腹吃。每天一次。”鸡肉可以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益五脏、补虚损。中医认为鸡肉可以治疗由身体虚弱而引起的乏力、头晕等症状。对于男性来说,由肾精不足所导致的小便频繁、耳聋、精少精冷等症状,也可以通过吃鸡肉得到一定的缓解。
按现在的说法,吃鸡肉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科学研究表明,鸡及其萃取物具有显著提高免疫机能的效果,这一观点与营养学以及传统的中医理论不谋而合。
营养学上一直有“红肉”和“白肉”之分,我们可以简单地从颜色上来区别,所谓“红肉”就是指猪、牛、羊等带血色的肉类;而“白肉”指的是禽类和海鲜等。鸡肉就是白肉中的代表,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又比红肉健康。这种可以培育正气的食物,常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更应该多吃。比如工作强度大、精神长期紧张的都市白领们,多吃鸡肉,可以增强免疫力,降低患病率。
这里介绍一款鸡肉药膳——人参鸡汤,具有补气安神的功效,特别适合气虚、失眠的人群食用。
材料:人参、水发香菇各15克,母鸡1只,火腿、水发玉兰片各10克,精盐、料酒、味精、葱、生姜、鸡汤各适量。
做法:将母鸡宰杀后,退净毛,取出内脏,放入开水锅里烫一下,用凉水洗净。将火腿、玉兰片、香菇、葱、生姜均切成片。将人参用开水泡开,上蒸笼蒸30分钟,取出。将母鸡洗净,放在盆内,加入人参、火腿、玉兰片、香菇、葱、生姜、精盐、料酒、味精,添入鸡汤淹没过鸡,上笼,在武火上蒸烂熟。将蒸烂熟的鸡放入大碗内。将人参切碎,与火腿、玉兰片、香菇摆在鸡肉上,除去葱、生姜不用,将蒸鸡的汤倒在勺里,置火上烧开,撇去沫子,调好口味,浇在鸡肉上即成。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鸡肉虽然是一种营养佳品,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鸡肉进补。鸡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会加重肾脏负担,所以有肾病的人应尽量少吃,尤其是尿毒症患者,应该禁食。此外,感冒的人,要先分清症状后再考虑是否用鸡汤来补身体。如果是体质虚弱的人感冒,一般就是虚证外感。中医上有“虚则补之”一说,所以此时让他喝点鸡汤、吃点鸡肉是再好不过的。但如果是平时体质很壮实的人感冒,就大多是实证外感。这种情况下用上滋补的食物,反而会火上浇油,加重病情。鸡汤能扶助正气,感冒时喝鸡汤适宜于虚证外感者,而不适宜于实证外感者。
延年益寿话保健,就找白茯苓
茯苓的功效十分多:健脾、安神、镇静、利尿,可以说是能全方位地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被誉为中药“四君八珍”之一。
茯苓生长在哪里呢?一般的大树枯死或被砍伐后,往往会从枯死的躯干或残留的根上生出新的小枝叶来,中医认为这是大树未绝的精气要向外生发。如果大树枯死后,上面不长小的枝叶,就意味着附近的土壤下有茯苓,是茯苓吸取了大树的精气,使它没有能力再生发小的枝叶。
茯苓生长在土壤中,而且是在大树根部附近,它的生长位置告诉我们,它能收敛巽木之气,让其趋向收藏。
“人过四十,阴气减半”,如果人的肝木之气得不到足够的阴精制约,就会渐渐偏离常道在体内妄行,导致头晕、手足摇动等肝风太过的症状出现。而茯苓,色白,应坎水之精,恰好能够收敛巽木的外发之气,使它潜藏于坎水之中。所以,茯苓对于中老年人绝对是延年益寿的良药。
在古代,人们对茯苓推崇备至,因为他们认为那是大树之精化生的奇物,有十分好的养生功效,据说慈禧太后常年内服的13个保健长寿药方中,约有一半的药方含有茯苓。
白茯苓有多种食用方法,最简单的是把茯苓切成块之后煮着吃,还可以在煮粥的时候放进去。另外,可以把茯苓打成粉,在粥快好的时候放进去,这样人体就更容易吸收了。
对于中老年人,茯苓具有补益功效,但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与青少年就不太适合了。孩子处在发育阶段,生机盎然,正需要肝木之气的生发之性,而茯苓趋向收敛,会阻碍孩子的生长,给未成年人吃茯苓,就等于在扼杀他们的生发之机,给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未成年人只有在生病等特殊的情况下,经过医生的准确辨证后才能服用茯苓,家长千万不要自作主张煎煮茯苓给孩子吃。
男女有别,膳食滋补也要各有侧重
《黄帝内经》关于男女有深入的研究,女属阴,命数是7;男属阳,命数是8。男人和女人的生命周期是不一样的,女性7岁、14岁、21岁、28岁、35岁,每7年有一次变化,女人的顶峰年龄是28岁,过了28岁以后就开始慢慢向下走了;男性是8年转一圈,8岁、16岁、24岁、32岁、40岁,男人的顶峰年龄是32岁,过了32岁以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男人以阳气为主,女人以阴血为主,过了各自的顶峰年龄后,在饮食上就要加以注意了。因为这个时候脾胃运化能力减弱,代谢的东西排不出去,就容易发胖,并开始衰老了。
那么怎么办?在饮食上应注意,首先是早上、中午吃好点,晚上尽量少吃,吃得清淡些。这是大的饮食方针,具体到食物的选择上,男人的饮食要多以补阳的食物为主,女人要以养血为主。下面给大家推荐几种食物:
1.男人要多吃的食物
(1)狗肉。能补中益气、温肾壮阳,还可以治疗腰膝冷痛、阳痿遗精、小便频多、神疲乏力、胀满少食,或水肿等。
(2)羊肉。能温补肝肾,还可治疗肾阳虚所致阳痿、腰膝酸软、畏寒喜热、小便清长、夜尿多、困倦乏力及脾胃虚寒之反胃等症。
(3)小米。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小米是一定要经常吃的。
(4)韭菜。能补肾壮阳、健脾暖胃,还可治肾阳虚弱、腰膝酸冷、阳痿早泄、小便频数、腹中冷痛、泄泻或便秘等。
(5)核桃仁。能补肾固精,主治肺肾亏虚,久咳气短而喘,遇寒活动加剧,甚则张口抬肩;或肾气虚衰,腰痛膝软,耳鸣乏力,阳痿早泄,梦遗滑精以及须发早白、大便燥结等。
2.女人要多吃的食物
(1)大枣。补气敛血、健脾胃,能延缓衰老。
(2)山药。性温,能补血、润滑肌肤,可清炒,也可炖食。
此外,女人还要多吃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通常带黏液的食物都是胶原蛋白含量较高的,比如炖猪蹄、芦荟、鱼皮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