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是保健食物,它能带走有损心脏的胆固醇;蒜能降低引起心脏病的物质低密度脂蛋白;还能够降低血小板的粘滞性,阻止血液的凝固,预防血栓的形成。每天至少吃1至3瓣大蒜,最好是未经加工或未除蒜味的大蒜,这对冠心病有预防作用。
6.洋葱
具有降低胆固醇的效能,不论是生吃、油煎、炖或煮,洋葱永远是心脏的“朋友”。
身体泄漏心脏病秘密
不少患心脏病的老年人对自身早期出现的病症缺乏认识,而一些年轻人对胸闷、心慌等症状也不是很重视,往往认为没什么关系,忍一忍就过去了。正是这些想法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心脏病除常见的心悸、心前区疼痛等人们熟知的症状外,常常还有一些体表征兆。注意观察这些先兆症状,就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这些体表征兆包括:
呼吸:做了一些轻微活动,或者处于安静状态时,出现呼吸短促现象,但不伴咳嗽、咳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脸色:如果脸色灰白而发紫,表情淡漠,这是心脏病晚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脸色呈暗红色,这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如果呈苍白色,则有可能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征象。
鼻子:如果鼻子硬梆梆的,这表明心脏脂肪累积太多。如果鼻子尖发肿,表明心脏脂肪可能也在肿大或心脏病变正在扩大。此外,红鼻子也常预示心脏有病。
皮肤:慢性心力衰竭、晚期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皮肤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皮肤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说明心脏缺氧。
耳朵:心脏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表现,如果你的耳垂出现一条连贯的皱褶,极有可能是冠状动脉硬化所致。
头颈:如果由锁骨上延伸到耳垂方向凸起一条表筋如小指粗,很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
肩膀:天气明明很好,左肩、左手臂内侧却有阵阵酸痛,这有可能是冠心病。
手脚:手指末端或趾端明显粗大,并且甲面凸起如鼓槌状,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或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患者。
下肢:中老年人下肢水肿,往往是心脏功能不全导致静脉血回流受阻的表现。如果常心悸、气喘,只有蹲位才能缓解,这是紫绀性心脏病的特有表现。
气管和支气管
认识气管和支气管
气管呈筒状,位于喉的下方,由15—20个半环状气软骨和韧带连结而成,长约11—13厘米,向下进入胸腔后分为左、右支气管,然后继续分支呈树枝状,直至肺泡。
(插入“气管”图片)
气管和支气管是呼吸气体出入的通道。气管的上部在颈部,当咽喉被阻塞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时,常在此段作气管切开进行抢救。
气管的支气管内层的粘膜内含有粘液腺,分泌粘液。当呼吸道发生炎症时,分泌物增多,故病人咳出的痰量也增加。粘膜表面有一层纤毛上皮,纤毛有节律地作定向波动,能将其表面的分泌物和尘粒、病菌等,推向咽喉腔,然后咳出。
气管与食道上方,均与咽部有接属关系,呼吸时,通向气管的气道开放,饮食咽下时,食物通道开放,气道关闭,不致发生误差。临床上,在鼻饲插胃管或行胃镜检查时,常需患者配合做咽下动作,以防误入气管,引起呛憋,危及生命。日常生活中,饮食时忌大喊大笑,也是为了防止饮食误入气管造成窒息。
气管—支气管常见的疾病有急性气管炎一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
下面这些是气管常见疾病的日常保健。
1.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呼吸道常见疾病。在气候突变的季节容易发病,常在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发生,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削弱和全身抵抗力降低是患病的主要原因。病毒(如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感染以及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的细菌(如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常先引起上呼吸道炎症,并向下蔓延波及气管支气管粘膜,引起急性炎症。此外,吸入有害粉尘或气体(如二氧化硫、氯等)也可引起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
秋冬季节是气管炎的好发季节。因此,从仲秋开始搞好预防,可以减少气管炎的复发。要加强耐寒锻炼。坚持用冷水洗脸、洗鼻子或擦四肢及至全身。晨起到空气清新的地方深呼吸,并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增强抗病能力;要预防感冒。不要过度疲劳,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不要和感冒病人接触,一旦感冒应立即医治;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和适当的温度。室内经常通风换气是预防气管炎复发的重要措施;要注意饮食营养。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坚持戒烟、戒酒,避免吃刺激性过大的食物;同时注意保持心情愉快,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治疗。
2.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常常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病情若缓慢进展,还会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原性心脏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尤以老年人多见。
吸烟、病毒和细菌感染、刺激性烟雾、粉尘、大气污染的慢性刺激、寒冷的气候等等都可能成为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或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
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保健首先要做到戒烟,并脱离空气污染环境、呼吸新鲜空气;还要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尤其在季节交换,气候突变时,做到随时增减衣服和被褥,冬天外出应戴口罩、围巾,避免阵风吹袭,预防感冒;平时要多喝开水或茶水,最好每日喝6~8杯。
在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一些,多吃高蛋白营养丰富食物,如瘦肉、鸡、鸭、动物内脏、牛肉、蛋类、牛奶、和豆制品等;在发作期要多吃绿色蔬菜,如蓬蒿菜、刀豆、马兰头等;多吃一些化痰食物如萝卜、菠菜籽、冬瓜仁、白茄籽、苏子、枇杷仁等;如果有喘息现象则要少吃或不吃海鲜、黄鱼、带鱼、橡皮鱼、虾、蟹等,忌食毛竹笋以及辛辣熏烤肥腻饮食;多吃水果如梨、桔、柑、西瓜、甘蔗、荸荠等;最后是注意戒酒。日常生活起居应该定时打开门窗,保持居室空气流通;经常用湿墩布拖地,减少尘埃飞扬;加强耐寒锻炼、冷水擦脸擦身。
此外,运动也能起到防病健身的作用。步行、慢跑、太极拳、气功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为了有效地防止气管炎的发生,可以经常揉搓颈部,将两手掌搓热,然后两手掌在颈部摩擦,直至颈部发热为止,每天2次,就能改善胸部和肺部的血液循环。
3.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可能是因为气管及支气管对各种刺激物的易感性增高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导致气管管腔狭窄而发病。目前研究认为过敏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哮喘发病的两大主要因素。
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可有明显的过敏原接触史,或与季节有关。发病前常常有鼻咽痒、眼痒、打喷嚏,流鼻涕和咳嗽等黏膜过敏的表现。病情发展比较迅速,出现胸闷、紧迫感、呼吸困难,患者多被迫坐起,两手前撑,两肩耸起,额部冒汗。可有干咳,严重时出现紫绀。可自然或经治疗而缓解。常在夜间或晨起时发病。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在长期反复发作的过程中,会使呼吸道受损,抵抗力降低,容易合并呼吸道感染,以致于在过敏因素的基础上逐渐附加感染因素,使症状复杂而形成支气管哮喘。持续的气道阻塞除了引起肺气肿外,还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最终可导致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对哮喘病人最严重的威胁就是猝死。患者在几分钟致数小时内突发严重迅速的哮喘发作,在来不及进行有效治疗前就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因此,针对支气管哮喘的预防与保健措施尤为重要。
为了预防支气管哮喘,应当去除病因,远离过敏原;适当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因人而宜,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爬山,打太极拳等;增强免疫功能,目前最安全有效的增强免疫功能的方法是服用有针对性的、功能性保健品,如OPC葡多安等。它具有清除自由基增强免疫,改善过敏体质等;在饮食上要尽量清淡,少吃辛辣及油炸食物,慎吃海鲜等易导致过敏的食品;情绪应当保持乐观,不要过度紧张和忧郁,不要过度劳累,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生活无规律等;在日常起居上要注意保持居室的环境卫生,内衣及被褥要常洗常晒,室内空气要流通。如对花粉、冷空气过敏则要在春、秋、冬季节注意保护自己。如是花粉传播季节,少进行户外活动,特别是在公园里。对冷空气过敏的人,冬季外出时要带口罩。
饮食因素是导致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最常见诱因之一,所以,哮喘病人应仔细摸索自己的饮食致敏规律,在选择食品时,应远离致敏物质,以减少哮喘病的发作。
哮喘发作的急救
当哮喘突然发作时要且记的是万不可背送病人去医院急救。
背送哮喘发作病人这一不当的急救转移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病人的死亡。哮喘发作时,全身极度缺氧,呼吸肌最大限度地工作,吸入更多的氧气和更多地排除肺内残余气体,以缓解体内重要器官缺氧,这是一种代偿方式。如果背送病人,正好压迫胸腹部,限制了胸腹式呼吸,加重了全身缺氧,无疑雪上加霜,严重时可致使患者呼吸衰竭,呼吸心跳停止。
哮喘发作时,应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取坐位或半卧位,解开领扣,松开裤带,避免胸腹受压和不必要的搬动。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老年患者或原有心脏病史,可能是心源性哮喘,应立即舌下含服消心痛或硝酸甘油片1~2片。如果是支气管哮喘,应尽快脱离过敏原,有气管扩张气雾剂应立即让患者吸入2~3次。一旦心跳呼吸停止,应尽早行人工心肺复苏,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哮喘严重时,需肌注或静脉给药,同时吸氧,多数经治疗后病情均能缓解,或病情稳定后在医务人员护送下,用担架或靠背椅保持病人坐位,病人安全转送医院。
夜间有哮喘病史的患者,如果感觉胸部疼痛或者胸部发紧;几乎不能做深呼吸;呼吸急促、困难或者持久性咳嗽;半夜咳醒或者因为喘不上气而憋醒时应紧急送往医院。在运送途中,特别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最好的体位是坐着,头颈部稍后仰并偏向一侧,病人不能呈缩颈点头位,这样会引起上呼吸道不畅,影响气体交换。
另外,还要防止痰液窒息,痰液窒息往往突然发生,病人喘声突然消失、口唇发紫是哮喘发作时常见的死亡原因。要鼓励患者把痰咳出,轻拍其背部有时很有效,若痰在口腔或咽部无力咳出时,家属可用软纸、纱布等深入口腔帮其擦去,因此病人床边可备软质卫生纸和一次性手套以便及时应用。家属在一旁要尽量设法让病人安静,减少氧消耗。
与支气管哮喘不同的是,心源性哮喘在转送医院时要采取端坐位,身体可稍稍前倾,脚放在低位,减少肢体回心血量。因为心源性哮喘最重要的是减轻心脏负荷。
支气管哮喘可以采用下面几种急救方法:
1、吸氧气疗法。中、重度哮喘发作时,由于呼吸道阻塞,肺泡通气不足,造成机体明显缺氧,必须及时补充氧气。当病人已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口唇、指甲青紫时更应尽快吸氧。
(1)使用氧气袋(氧气枕头)或压缩氧气钢瓶,平时灌好氧气备用。
(2)中度缺氧吸入25%~30%的氧浓度,相当于氧流量1~2升/分。
(3)氧气吸入前应当通过一个水封瓶适当加温、加湿,以免氧气过干过冷对呼吸道的刺激,并可稀释痰液以利排痰。
2、气喘喷雾剂疗法
在手边随时准备气喘喷雾剂。哮喘发作时可以立刻治疗。
3、向“120”急救中心呼救
中度以上哮喘初次发作,可向“120”急救中心呼救,请急救医生前来救治。待病情稳定后,护送病人到医院就诊。
肺脏
了解空气的交换机——肺
肺是最重要的呼吸器官,气体交换就是在肺中进行的。小支气管一再分支,到了肺泡管的末端是一个囊状构造,也就是肺泡。肺泡是由单层细胞构成,小到要用显微镜才看得到,所以肺是由多达30亿个肺泡所组成的,如果把人类肺脏的所有肺泡面积加起来,可能比一间教室还大!肺泡在小支气管旁排列成串,就像是一串葡萄围绕在枝上一样,这些成串的肺泡,叫做“小叶”,很多小叶集合起来就构成“肺叶”。左肺由两片肺叶构成,右肺由三片肺叶构成。
(插入“肺”图片)
气体可以经扩散而透过肺泡,所以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在肺泡进行气体的交换。在整个呼吸循环,右心室将富含二氧化碳的血液经过肺动脉打到肺部,血液会进入每个肺泡的微血管内。紧邻著肺泡的微血管和肺泡的壁部都非常的薄,所以肺泡内的氧气穿透肺泡壁进入红血球,二氧化碳则进入肺泡,这样就完成了气体的交换。
(插入“肺泡”图片)
正常人在休止状态的时候,每分钟进出肺泡的气体量大约是四公升,每分钟流经肺泡微血管的血量可达五公升。如果是在激烈运动之下,气体进出肺部的数量可增加三十到四十倍,而血流量可增至五、六倍。
在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经常不断地从环境中摄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而人与环境的这种交换离不开肺,肺组织里有一套结构巧妙的换气站。在人们吸入大气时,大气经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的清洁、湿润和加温作用,最后到达呼吸结构的末端肺泡。肺泡与毛细血管的血液之间有一道呼吸膜相隔。薄薄的呼吸膜,只允许氧气和二氧化碳自由通过,其他一律挡驾。氧经肺泡,通过呼吸膜,进入毛细血管,进而至动脉流遍全身。二氧化碳由静脉经毛细血管,通过呼吸膜,到肺泡,经肺排出体外。如此反复呼吸,人体就能源源不断地从外界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肺与外界大气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肺通气。肺通气是气体进出肺的过程。气体流动必需有动力,必需克服一定阻力。
培养积极的呼吸习惯
不论我们意识到了还是没有意识到,我们每天都在不断地呼吸,呼吸的次数呢,达到了一天大约2万次。如果假设一个人的寿命是80岁,那么他在活着的时候共响应吸60亿次以上。呼吸虽然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但很多人未必会正确呼吸。而且有关健康调查数据表明,半数以上的国人呼吸方式并不健康。而学会正确呼吸则是科学养生的前提。
有关专家指出,典型的不健康呼吸方式表现为呼吸过于浅短,也就是吸入的新鲜空气还没来得及到达肺叶下端的肺泡,就已经被呼出。这种现象在冬季尤为突出,因为人们长时间待在空气几乎不流通的室内,吸入的氧气不足,血液碱性增加,导致血红细胞不能释放出足够的氧气供给大脑、心脏或其他脏器,从而出现头晕眼花、易疲劳等症状。同时,由于上述症状容易引起更浅短的呼吸,因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正确的呼吸方法应是仰天而卧,手放在肚子上;吸气时,用手抵着肚子;呼气时,让肚子放松,自然下垂。这叫腹呼吸。它强迫你用横膈膜而不是依赖于柔弱的胸肌进行呼吸。并且它能充分利用肺容量呼出废气,吸进更多的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