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这一态势,诸葛亮认为刘备应以“人和”为根基,率先占据巴蜀、荆襄二地,然后南联孙权,北抗曹操,西和诸戎,内修政理,以成鼎足之势。一旦时机成熟,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率荆州之兵向东,刘备率益州之众出秦岭北上,则帝业可成。
在这番规划中,诸葛亮不仅为刘备指明了中长期目标,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这正是只有“兴复汉室”终极模糊目标的刘备眼下正孜孜以求的。诸葛亮没有大而空地夸夸其谈,而本着谨慎的态度,将目标制定得较低、较实际,句句说到了刘备心里。
在此后诸葛亮赴东吴联吴抗曹中的舌战群儒中,诸葛亮的一番话又从另一个方面阐释了他的谨慎思维。
诸葛亮赴东吴联络联吴抗曹一事,尚未见吴主孙权,先遭其手下谋士诘问,于是诸葛亮舌战群儒。其中有这么一段:
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尫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
诸葛亮这位高明的医生,为困顿潦倒的刘备开出了一剂良药:先一滋补为主,增加实力,壮大势力,然后再求主动出击,从而扭转困境。这是治军治国之良策,体现的同样是他的谨慎思维。
《治国方略》中说:“处天下之事,不可以不因其势。”意思是说:处理国家大事,不可以不顺应形势。因此,管理者在做决策时,必须学会“因地制宜”,“揣切时宜,从便所为”,即要揣度时势的特点,从便利处入手。这“因势而治”的本质还是谨慎。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只有把握和顺应客观的变化形势,才能做好决策,抓住机遇,夺取事业的成功。因此,现代管理者要学会吸取古人的经验,在进行战略决策时,千万不可忽视观察周围的形势,让决策围绕着形势转,只有这样,你的决策才是最可取、最容易引领企业走向成功的。
【管理王道】
有经验的钓鱼高手都知道钓鱼首先要挑选合适的水域。如果你想钓鲤鱼或者鲫鱼,那么必须在淡水区域,如水库、鱼塘,或者一条水流不太湍急的小河。如果你想猎获鲸鱼,也许需要驾着渔船进入深海,迎接惊涛骇浪的冲击。同理,企业管理者做决策也要“因地制宜”,依“势”而为,才能“驾轻就熟”。
正所谓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只有把握和顺应客观的变化形势,才能做好决策,抓住机遇,夺取事业的成功。因此,现代企业管理者要学会吸取古人的经验,在进行战略决策时,千万不可忽视观察周围的形势,让决策围绕着形势转,只有这样,你的决策才是最可取、最容易引领企业走向成功的。
空城计:冒险策略的运用时机
“胆大漂洋过海,胆小寸步难行”。没有一点勇于冒险的胆量,你的事业终将一事无成。在面对很多决策时,该大胆就大胆些,在决策的实践中,该细心就细心点。要学会不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千万不要等摸索之后再去决策,如果那样,转瞬即逝的市场时机已落入他人的囊中。
邓小平说:“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即冒险)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做决策亦如是。管理者在做决策时,千万不要因为前面有风险,就不敢冒险、不敢尝试,好的决策中往往潜伏着的风险,只有那些敢于冒险的决策者,才能够化风险为机遇。
诸葛亮的“空城计”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也在于其中的“大冒险”带给了大家一种强烈的刺激感,让人不由得不佩服并为之震撼。而综观诸葛亮一生,这也是他唯一的一次冒险。
三国时,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十五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魏军来到城下,见到诸葛亮如此模样,不敢前进。司马懿观望一番,心中好生疑惑,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充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身边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诸葛亮冒死制造假象,巧成“空城计”,可谓一个典型的冒巨大风险而获成功的决策实例。在当时的情况下,诸葛亮如果不冒险,后果将不堪设想。空城之险,虽然千钧一发,但很值得一冒。那样诸葛亮不仅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保住了两千五百军卒的性命,也保证了各路蜀军安全退回后方。其间蕴涵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风险大,利益也大,风险与利益并存。这也是风险决策的精髓所在。
现代日本一位经验丰富的企业家说过:“风险与利益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如果风险小,许多人都会望而却步,所以能得到的利益也就大些。”因此,决策虽有风险,但更有利益,为了组织的利益,理应敢冒风险,果断决策。
在现代经济领域形势日渐复杂、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指望不冒半点风险就能摘取丰硕的成果是不可能的。决策者不能惧怕和回避风险决策,这是毫无意义的。但话说回来,风险决策毕竟存在失败的可能性,所以不能胡乱拍板。冒风险一要是不得不冒的风险,二要是值得一冒的风险,三要成功的可能性大于失败的可能性。必败无疑的风险,无谓的风险,能够避开而又不至于酿成恶果的风险,是绝对不能冒的。
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出现了大滑坡,松下公司的产品也出现大量积压。有人主张公司减员一半,以渡过眼前的难关。这个消息透露出去后,整个公司人心惶惶。但松下幸之助却语气坚定地说:“我已经决定一个人也不减!”
“可是照目前的情况看,恐怕我们公司养活不了这么多人啊!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扭转,公司就可能面临破产的风险呀!”助手担忧地说。
“如果我们减人,别人就会看出我们的困难。别的公司就会趁机给我们讲条件,我们的处境反而会愈加艰难。如果不减人的话,外界就会认为我们是有实力的,竞争对手便不敢小看我们。”松下回答说。
“那具体应该怎么办呢?”助手问。
“我们就冒一下险,改为上班半天,工资按照以往全天的标准发放。”员工们听到这个消息,欢声雷动。公司上下出现了万众一心、共渡难关的局面。后来,松下公司的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只用两个月的时间便把积压产品全部推销了出去。接着不但停止了半天工作制,而且还要加班加点地干才能把大批订货赶制出来。 松下幸之助不愧为经营之神,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危险之际,他能够从容不迫地大胆冒险,不畏破产的风险,最终不仅没有让外界怀疑公司的实力,内部员工又更加齐心协力,最终,化不利为有利,化困难为转机,成功走出了困境。 很显然,这个风险还是值得一冒的。
【管理王道】
一般而言,优秀的企业管理者需要较高的智商和情商。智商高者,能见人之所未见;情商高者,能有效地整合各方资源,为己所用。然而,在现实中,一些高智商、高情商的企业管理者,往往错失良机,未能将自己的人生推向应有的高度。这其中的关键在哪里呢?
“要成为企业家,天赋很重要,要有高智商、高情商,更要有高胆商。”企业管理专家一语切中要害。所谓高胆商,就在于有胆识、善谋断,也就是说,具有决策的魄力,能够把握机遇,该出手时就出手,以最快的速度应对环境的变化。 具体说来,企业管理者的高胆商首先体现在决策力上。任何决策都有瑕疵,都不会十全十美,但前怕狼后怕虎的决策绝对不会是好的决策。所以,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尤其是在做重大决策时,企业管理者必须树立起一种强烈的冒险意识,充分发挥高胆商的作用。
挥泪斩马谡:无情管理的有效运用
无情,应该是管理者力争达到的一个境界,做好好先生是无法得到众人的信服的。别人是否信服你,完全取决于你的个人品质和能力。得到了信服,才能谈到管理。因此,你必须使自己变成愿意负责的“无情”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