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微笑可以传遍全球
如果说北美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引发南美的暴雨,那么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也可能引发整个社会改变。
学习积极心理学,对个人来说是一种自我的提升,而这种自我的提升也会影响到别人。要知道,我们是互相联系的,我们每天都处于这个关系网之中。如果说北美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引发南美的暴雨,那么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也可能引发整个社会改变。
新闻史上就有个著名的“蝴蝶效应”的故事:杰森·布莱尔于1999年6月进入《纽约时报》,因“工作勤奋”而一路获得提拔,2002年10月升任国内新闻记者,被同事称为“多产记者”。
2003年5月11日,《纽约时报》在其星期天版以醒目位置刊登长篇文章,披露了杰森·布莱尔任国内新闻记者后,其至少一半的新闻报道均以虚构的笔法杜撰而成。
杰森·布莱尔发表的许多文章,根本就没有经过他本人的独立采访,而是靠他坐在家中,根据一点线索凭想象加工而成。杰森·布莱尔经常在移动电话和手提电脑上做手脚,假装从各地发稿,并向报社报销采访费用。
美国对伊拉克开战后,他从一名自由记者那里购买了一张照片,然后根据照片以访谈的形式杜撰了一篇《一名老人听到儿子在伊拉克战争中丧生后的感受》,其大胆和想象力令人叫绝。该报社早就有编辑发现杰森·布莱尔有杜撰新闻嫌疑,但未能引起新闻主管的重视,杰森·布莱尔反而被委以更重要的采访任务。
《纽约时报》多年来以维护新闻工作的传统准则、追求公信力而著称;该报内部要求每一篇署名该报的报道,均须经过独立采访调查。因此,虽然不时遭到外界批评,但该报还是被看作美国最享盛誉的报纸,曾在一年内夺得了七项“普利策新闻奖”。
杰森·布莱尔丑闻的发现,暴露了该报内部管理机制的漏洞,给《纽约时报》的声誉造成了极大损害。就像百年老店“童叟无欺”的招牌,《纽约时报》的报头上天天都印着一句话,“此报所有新闻宜于印行”。然而,杰森·布莱尔的丑闻却使这句招牌话成了极大的讽刺,该报也自称进入了有史以来的“最黑暗时期”。
没想到《纽约时报》152年的声誉就这样毁于一旦!许多在这家世界级大报里受过严格训练的专业新闻工作者,居然栽在一个27岁、初出茅庐的行骗者手里,不禁令全球传媒界大跌眼镜。同时,由于《纽约时报》的丑闻,两个与新闻业本身一样古老的准则,即新闻真实性和新闻工作者的操守,在互联网和电讯业高度发达的今天,重新提到全球新闻工作者的面前。《纽约时报》的丑闻为国际新闻界敲响了一记警钟。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的新闻主管能防微杜渐,在察觉杰森·布莱尔有杜撰嫌疑时采取果断措施,情形何至于此呢?
当然,布莱尔的由于自己的特殊身份而影响整个行业,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可能不会具有如此大的“杀伤力”,可我们也不要小看自己身上的影响力作用。
例如,你对三个人微笑,三个又对三个人微笑,如此类推,我们会让全世界的人微笑。这是种“蝴蝶效应”几何基数的增长是惊人的。
同时我也相信,今天沙哈尔老师在这里讲积极心理学,它会通过很多很多听众、读者的传播,慢慢去改变这个世界。当你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改变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了。
幸福是什么
幸福就是让你在一个幸福的基准线上下徘徊。而我们是可以通过一些改变,来让你变得“更幸福”,或者是“比过去幸福”。
当我选择听这门课的时候,我一方面希望能够真正从老师那里学到一些让自己更幸福的方法,另一方面我也知道,其实靠别人的力量是很难彻底改变自己的。所以我只是怀着积极参与的态度来听课。如果有人希望能够通过这门课达到从地狱迈向天堂的效果,那么他最好不要尝试了,注定是失望。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将自己的幸福与否寄托到别人身上,而且别人也没有让你变得更加幸福的义务。
正如沙哈尔老师所说:幸福不是由你金钱的多少决定的,也不是你达到了你的期望就会得到的。不过,这也不意味着幸福是你降低自己的期望就能达到的。
如果你本来期望自己拿满分,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期望不致失望”,你就说“好吧,我希望达到60”。结果你得了70分,你会真正因此而惊喜吗?很多人不会。
另外一个重要的信息是:一项调查表明,如果你太看重结果的话,那么你达到目标得到的幸福只能维持短暂的一段时间,然后你又会回到原有的幸福水平上。同样如果你失望一段时间后,你也会回到原来的幸福水平上的。
幸福就是让你在一个幸福的基准线上下徘徊。而我们是可以通过一些改变,来让你变得“更幸福”,或者是“比过去幸福”。
这个世上只有两种人是永远幸福快乐的,一种是精神病人,一种是死人。这门课并不是教给你永远幸福快乐的方法,人类所有的感情,痛苦、失望等都是正常的,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才算是你给自己作为“人类”的权利。如果你不能允许自己有沮丧、发怒、失望的这些不好的感觉,你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那么后面会有很多的篇幅告诉你应该怎样做。
积极心理学是帮助人们增强心理免疫系统,让你能够从困境中站起来,而不是让你从此不得病。我们能做的是少得病以及得了病之后能够迅速康复。
而且,从幸福的角度来讲,不得病或者从不遇到困难并不是完整的幸福,甚至是一个人生的不幸——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不敢尝试。只要你还在经历起起伏伏,你还面对很多的未知数,面对很多的挑战,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为自己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
幸福是可以传染的。你幸福了,你的幸福会传染给你的家人和朋友,你的故事也许会鼓励一个绝望的人。
人类终其一生,就是为了追求幸福,得到幸福。
但是幸福是一个结果吗?不是的,幸福是一个过程。是让我们觉得快乐、值得。而且当我们在快乐的情境中时,我们的创造力能极大地发挥,想象力更加丰富,对生活的热情也会被点燃,我们的生活才能得以改善,文明得以进步。
曾经有一个时代我们强调去追求民族的幸福,不齿于那些追求于个人的幸福的人。其实,追求个人的幸福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因为人类的幸福是互相联系的,是可以传染的。你幸福了,你的幸福是会传染给你的家人和朋友,你的故事也许会鼓励一个绝望的人。当我们把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处理好的时候,也正是我们对这个社会、乃至对民族做贡献的时候。沙哈尔老师没有强调这一点,但是我想他做的工作也是一个对整个社会都有益的工作。
曾经有个妈妈带着儿子来找甘地,请他告诉自己的儿子少吃点糖。甘地说那你一个月之后再来,一个月后这位妈妈再次带着儿子来到甘地面前,甘地对他的儿子说“孩子,少吃点糖。”
这个母亲就很奇怪,她问甘地为什么不在一个月前说这句话,甘地说,“因为我当时也吃太多糖”。
幸福不仅是你知道就可以的,你还必须要做到。
而怎样做到呢?当然老师这门课今后的重点就是讲做什么的问题,他在一开始的时候也会让我们明白:我们期待怎样的幸福就能得到怎样的幸福。
很多心理学家都证明,人的潜能是能够通过预言来实现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心理学家在一个普通班级做了次IQ测验,结果声称他们这个班级的人普遍智力超常。一年后,心理学家再次来进行测验时,奇迹发生了,这些学生的智力较之上一次有了巨大的提升。
因为老师让他们相信自己是一群非凡的人,他们的潜能被激发了,也就慢慢变成了一群聪明人。
同样,一些普通的老师会因为学生的鼓励和崇拜而变成了不起的教师,一些普通的员工会在老板的重视下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
毫无疑问,我们如果想让自己变得更加幸福,或者是摆脱不幸福的情况,我们就需要这样去积极地暗示自己。这不是吹嘘和忽悠,这是真正的一种达到更加幸福的手段,也是我们常常忽视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