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灌成功的是汗水:赢在勤奋
高执行力、强战斗力要从哪里来?军人用他们的辛勤汗水告诉了我们答案。
1946年夏,国民党第五十四军从青岛登陆,进攻山东解放区。时任山东军区警备四旅八团射击队排长的魏来国,率全排在南泉车站东边的蓝格庄顽强地阻击敌人。他的枪法非常准,战斗结束一统计,魏来国共发射135发子弹,打倒了110个敌人。1947年4月,已经成为七十七团四连连长的魏来国,奉命在蒙阴白马关阻击敌人。魏来国指挥全连凭借险要地形,像一颗颗钉子钉在阵地上,寻机准确地打击敌人。这次战斗,魏来国的连共打退敌人7次冲锋,打死、打伤敌人500多名,其中魏来国一人打死、打伤敌人92名。
喜讯传到山东军区司令部,许世友司令员十分兴奋,他号召全区开展向魏来国、向四连学习的活动。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知道后高兴地说:“魏来国的事迹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的战士有高度的觉悟、精湛的技术,我们的劣势装备就一定能战胜国民党的优势装备,最终取得胜利。”后来,陈毅司令员向毛主席汇报华东野战军的工作时讲到了魏来国在蓝格庄阻击战中,135发子弹打倒110个敌人的事迹。毛主席笑道:“一个人就消灭了敌人一个连,了不起,了不起啊!全军官兵都像魏来国这样,解放战争的时间将大大地缩短。”
和魏来国类似的,还有朝鲜战场上的神枪手张桃芳。这个当时年仅22岁的年轻战士,在上甘岭阻击战中,用442发子弹,歼敌214名,创造了朝鲜前线我军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同时也是现代战争史上阻击敌人的最高纪录。
一把很普通的枪到了他们手里,为什么会变得这么神奇、这么威力无穷,令人闻风丧胆?答案很简单:汗水里有真功夫!
中国解放军的仪仗队是世界上最好的仪仗队之一。它能够为人们所赞誉,为外国朋友所尊敬就是因为它的精神,靠队员们“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的认真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阅兵仪式上,首先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是徒步方队,他们以1022步、8分30秒的步伐和速度,准确地从调集线到达疏散线,其中,从敬礼线到礼毕线96米、128步、1分零6秒,与军乐团的阅兵曲配合得天衣无缝,令人叹为观止。
仪仗大队里有两句口号:“台上一分荣誉,台下一吨汗水。”“台上正步100米,台下苦拔1万里。”这两句口号一点都不夸张,据仪仗大队的有关人员介绍,新兵入伍两年,仅踢正步就得走一两万公里,每人每年要在操场上磨破七双训练皮鞋。哪怕是在平时去食堂吃饭,他们也要严格按照条令进行,两人一行,三人一列,勤奋训练,养成了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是有了这些辛勤汗水的浇灌,他们才会作出如此出色的表演。据了解,三军仪仗队的官兵退伍之后,许多企业都争着聘用,不为别的,就因为他们身上具有一种其他青年所不具备的吃苦精神。
在公司里也是如此,许多人能够当上部门主管,能够拿好几万的月薪,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毕业于名牌大学,懂得什么高新技术或者跟老板关系不错。在他们成功的背后,一样有无数辛勤的汗水,只是不为外人所知罢了。很多出色的员工并不是简单地接受命令、被动地完成任务,而是主动地找事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加细致、更加勤奋,多记些别人不留意的东西,多学些别人不在乎的本事。日积月累,能力渐长,自然会有惊人的成绩,让人刮目相看。《蓝色企业》一书的作者宣兴章先生在拜访一位企业家的时候就惊奇地发现,这位企业家的秘书打电话时从来不用电话簿。当宣先生问她原因的时候,她的回答更加让人惊讶,她竟然记得200多人的各种联系方式!原来,这位企业家有个要求,当他需要找到某个人的时候,必须立即找到他。为了满足老板的这个要求,秘书只好更加辛苦、更加勤奋,把这些联系方式牢牢地记在脑海之中,以备不时之需。或许有人觉得这个方法太老土,也太辛苦了,但也正是这种勤奋的精神让她出色地完成了秘书的工作。
卡莱尔说:“天才就是永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天才数学家华罗庚也有句类似的名言:“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在我们惊叹别人有着辉煌的成绩、惊人的能力时,其实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他们付出的辛劳比我们多,他们流出的汗水比我们多。很多人说鲁迅是天才,可是鲁迅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有着杰出成就的员工、企业家难道不也是这样成功的吗?
纽约首屈一指的毛织物批发商达勒·柯姆,有一年雇用了一名杂役,是一位叫乔瑟夫的少年,每天早晨六点钟要到富兰克林街的办公室,在七点半办事员来之前,把办公室打扫、整理好。
除此之外,白天一整天,他都要为一名罹患慢性胃病的董事来回不断地送热水。
当周薪被调整到5美元的时候,他断然申请到外面去推销毛织物,尽管他年轻而且身体又弱小,但他还是决定为自己争取一次尝试的机会。
有一天,大风雪突袭全纽约,就在这场大灾难刚过不久,一般推销员在中午,纷纷赶回富兰克林街的办公室,无不争先恐后靠到火炉旁,尽兴地聊天。
到了下午,已经冻僵了的乔瑟夫,像醉汉似的摇晃着走进了办公室。
“原来是董事先生上班了。”资深的推销员讽刺地说。
“不过,我把今天应做的工作全做了。”乔瑟夫回答说,“像这样的大风雪,我更加勤奋,而且这样的日子,不会有竞争对手,所以给客人们看了更多的样本,今天获得了43件订货。”
于是,他立即被升为正式的推销员,薪水也增加了。
乔瑟夫用自己的业绩证明了自己对企业的忠诚,自然获得了老板的重用,更加接近了自己的理想。大家仔细想想,看是不是这么回事?那些业绩突出的同事未必比自己聪明,但他们比别人更主动一些,更有心一点,也更勤奋一些。甚至在你感慨万千或怨天尤人的时候,他都还在默默地工作、辛勤地付出。最后希望大家牢记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一句话:“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磨刀不误砍柴工:赢在方法
若是要说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红军在早期并不见得比任何一支队伍差,也不见得比后来的自己差,却经常吃败仗,越打越艰难。这是为什么?路线出了问题,方法出了问题!
在革命初期,一些领导人照搬外国模式,食古不化,跟敌人硬拼硬打,结果吃了不少亏。井冈山的前四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便是明证。后来,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了起来,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终于把中国革命引向了正确的方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我军领导人善于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寻找正确的革命方法与道路,底层的士兵也是如此。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战士扮成出殡队伍,吸引日军士兵看热闹,然后突然冲入据点,消灭了据点的所有日军。这种土办法是任何军事院校都教不出来的,只有农民的脑袋才能想出这样的怪主意,但却很有效。八路军的重火力不足,即使是简单的炮楼都难以摧毁,真要强攻硬打,那需要流很多血。
像这样懂得如何出色地、有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的解放军士兵太多了,人民解放军三级人民英雄金君正就是一个。
1949年3月3日,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授予时任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一支队二连见习医务员的他“三级人民英雄”荣誉称号。金君正担任卫生员时,在火线抢救伤员不怕苦、不怕死,完成任务出色。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战役中,他肩挑四五十斤的药箱,夜间在崎岖的山路上随部队急行军四五十里,奔袭包围敌人。三天恶战中,他冒着枪林弹雨,连续抢救伤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有一次部队转移,他负责阻击排的伤员抢救工作,当时他腿部中弹负伤,仍坚持背着伤员前行。还有一次,他和另一个同志负责护送66个在战斗中负伤的伤员去卫校,当赶到目的地时,卫校已转移至黄河以北,此时敌军就在附近,情况十分危急,为保护伤员的安全,他们白天隐蔽医治、护理伤员,晚上赶路,巧妙地与敌周旋,吃尽了苦头,直至将伤员全部安全送达卫校。
咱们中国有句老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便是这个道理。把刀磨好了,找对方法了,那么办起事来便省心省力得多,还事半功倍。在公司里工作也是一样,既要吃得了苦、受得了累,还要懂得方法、勤于思考,善于从普普通通的工作当中寻找到更好的方法,提高效率、提升业绩,甚至在关键时刻帮公司一把。
彼得和查理一同进入一家快餐店当服务员,他们的年龄相同,也拿同样的工资。可是工作不久,彼得就获得了老板的褒奖,很快就加薪了。而查理的工资却保持不变。为了消除查理和周围人的牢骚与疑惑,老板让他们站在一旁,观看彼得是如何为顾客提供服务的。
在冷饮柜台前。顾客走过来要一杯麦乳混合饮料,彼得微笑着对顾客说:“先生,您愿意在饮料中加入1个鸡蛋还是2个鸡蛋?”顾客说:“哦,一个就行。”在麦乳饮料中加鸡蛋是要额外收钱的,这样快餐店不仅多卖出了鸡蛋,而且增加了收入。
看完彼得提供的服务后,经理说:“据我观察,我们很多服务员是这样提问的:‘先生,你愿意在饮料中加1个鸡蛋吗?’而顾客通常回答说:‘哦,不用,谢谢。’对于一个能够在工作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员工,我没有理由不给他加薪。”
聪明的员工就应该像彼得一样,同样是在为顾客服务,却善于思考,寻找出更好的工作方式,既满足了顾客的需求,又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业绩。这类事情在生活中实在是太多了,就看你注意观察了没有。
比如说同样是在公交车上卖票,有的售票员会喊:“还有谁没买票?”有的则会改个方式,站在乘客的角度上想问题,说:“还有谁没买着票?”虽然仅仅是一个“着”字的区别,却把主要的责任转移到了自己身上,使还没买票的乘客免去了不必要的尴尬,其效果自然要比前者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