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书店里的伙计在书店要打烊的时候,有的会这么驱赶顾客:“好啦,好啦,我们要关门了,不买书的赶紧回去吧!”话虽没错,却对顾客不够尊重,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处理不好的话这家书店恐怕真要“关门”了。聪明的伙计则会换个方式提醒道:“不好意思,我们要休息了,您要买书的话请明天再来吧。”这些顾客尽管现在不买书,但听到这话至少心里暖洋洋的,觉得下次还想来,并或多或少地购买一些。同样是卖票,同样是清场,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式,就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效果。可见,方法对于工作的重要性有多大。
约翰尼是一家连锁超市的普通收银员,他利用自己业余时间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编写了一个程序,然后他把自己寻找的“每日一得”都输入计算机,再打上好多份,并在每一份的背面都签上自己的名字。第二天他给顾客打包时,就把那些写着温馨有趣或发人深省的“每日一得”纸条打到买主的购物包上。
一个月后,连锁店里发生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无论什么时候,约翰尼的结账台前排队的人总比其他结账台多好几倍。值班经理很不解,就大声对顾客说:“大家多排几队,请不要都挤在一个地方。”可是没有人听他的话,顾客们说:“我们都排约翰尼的队,因为我们想要他的‘每日一得’。”
这样,在约翰尼的感召下,连锁店里的员工们也改变了以前的工作态度。其中一个史努比的发烧友,还买了两万张史努比的不干胶画,贴到一个个从他手中卖出的货物上,大家都感到自己的工作有趣极了。
勤于思考的员工就是如此,通过自己的小技巧,吸取了更多的顾客,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声誉与业绩。像海尔的“云艳镜子”、“齐明焊枪”,看似出人意料,但其实就是员工注重从工作中学习,寻找改进方法的表现。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谁掌握了方法,谁就能事半功倍,谁就能取得成功。不知你掌握了这种知识没有?
兵贵神速,速战速决:赢在时机
军队不仅要能战、敢战,还要会战、善战,懂得把握战机。兵贵神速,战机有如闪电,一眨眼就消失了,就看你是否懂得把握。我军之所以百战不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善于把握战机、迅速出击,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1935年,红三军团长征来到了娄山关。娄山关雄关漫漫,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蒋介石在此集中了几个师的兵力,妄图把红军消灭在娄山关下。眼看中央机关就要过来了,如果不拿下娄山关,红军大部队就有被围歼的可能。
2月26日清晨,贵州军阀王家烈率部从遵义出发,试图在红军到达娄山关之前将其截住。彭德怀得知这个情报时,对方部队距离娄山关还有45里的路程,他命令红三军团全速跑步前进。红军比敌人早5分钟占领了娄山主峰,掌握了战斗的主动权。当彭德怀率领部队登上顶峰俯视遵义方向时,发现山北侧的敌军距离他们只有100多米。随后,红军利用高度优势,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山下的敌人发起攻击。在随后的几天里,红三军团和红一军团汇合,一鼓作气消灭了敌军两个师和八个团。娄山关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第一次取得的重大胜利,树立了战士们战胜敌人的信心。
过去,红军携带大量辎重,大炮、电台、印刷机等一个都舍不得丢掉,结果速度极为缓慢,经常被敌人追着打。后来,红军吸取了教训,丢掉了这些多余的东西,大大提升了速度,徒步行军一天能走七八十里。这样一来,红军在战斗中经常能抢在敌人前头,把握战机,给敌人迎头痛击!红军在许多战争中的胜利,经常只是比敌人早那么几分钟登上了山头,早几分钟渡过了河流,早几分钟到达了目的地。一位红军曾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不需要比敌人快很多,也许只需要一分钟。但是,早一分钟,我们就具有了优势。”这就是著名的“一分钟法则”。
要贯彻“一分钟法则”,要做到抢得先机、速战速决,军队就必须抛弃不必要的负担,能够做到灵活运动,而且士兵能够坚决服从命令,长官指挥起来要如指挥一人那样轻松、有效。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特警队员作战能力之所以那么强,就在于他们在长期的训练中已经培养成了听到命令后果断行动的习惯,在意志、服从意识、高效、耐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无论多么艰苦的条件,他们都能毫无条件地服从训练,所有的训练命令都是立即执行。野外生存考场设在40公里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间,战士们靠喝泉水、吃野果,顺利地到达集结地。教官连续不断地下达命令,战士们就不停地围着操场做俯卧撑、蹲踢、蛙跳、快速出拳、背人跑、鸭步走……一个小时后,“停”的口令一出,除了教官是站着的以外,其他人全趴下了。“跃起后倒,流水作业”。随着教官的一声口令,数十名战士像通了电似的依次跃起1.5米后,脊背落在坚硬的水泥地上……只有这种坚决执行命令的军队,才可能做到迅速作战,抢得一个又一个战机。
2004年,解放军某测绘大队正营职军官张楠退役时选择自主择业,最终去了一家大型建筑公司设计部任经理。一次,公司为了和几家同行竞争政府计划开发的一幢办公大楼的建筑业务,总经理要求他一周内拿出设计图来。
这个任务的时间太短,而且设计部里的员工基本上是刚招来的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但张楠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表态:“保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
一位老员工好心地建议他:“如果你设计的图纸不具备竞争力,就会影响你在公司的发展前途。再说,总经理给出的时间太短,你的部下又大多没有工作经验,你完全可以推脱掉。”
在张楠的军营成长经历中,从来没有任务来临时就选择临阵脱逃。他对那位老员工说:“谢谢你的好意,我作为设计部的负责人,必须竭尽全力把总经理交代的任务完成好,否则就是我的失职。”
接下来,他带领员工跑图书馆,向建筑业的专家请教,去学习同行的先进经验,并利用计算机整理各种数据。他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甚至关掉了自己的手机,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一周后,张楠揉着红肿的眼睛,把设计好的图纸交到了总经理的手上。
3天后,政府部门宣布张楠所在的公司竞标成功。总经理热烈地拥抱着他说:“当过兵的就是不一样,我当初看中的就是你这股劲头,对任何任务从不找借口!”不久,总经理把他的年薪增加了一倍。
张楠说道:“在部队时,每个命令都要百分之百地执行,理解的要坚决执行,不理解的也要坚决执行。到了地方才发现,这也是部队给予我的财富。”
正是有了这种听到命令马上执行、坚决完成任务的精神才造就了企业强大的执行力,才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屡屡夺得商机。效率从哪来?富兰克林说:“如果有什么需要明天做的事,最好现在就开始!”如果员工们都能像爱迪生一样,意识到“人生太短,要干的事太多,我要争分夺秒”,那么公司又何愁效率不高、服务不好,乃至贻误商机呢?
海尔的电器闻名海内外,它的服务质量便是一大关键。甚至有人说,买海尔的产品就是买它的售后服务。海尔庞大的售后服务队伍活跃在有海尔产品的任何一个角落,在顾客有需要的时候迅速出动!一位专门做售后服务的员工说:“我们必须在客户提出要求后,20分钟内到达客户那里,并彻底解决问题。我的责任就是让每一位海尔的顾客满意,让大家知道,海尔真的很棒!”正是海尔的员工具备了这种迅速出击、完美服务的素质,才给海尔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这种迅速出动、速战速决的作风同样为海尔抢得了许多商机,抢在同行前面,开发出了一个又一个新产品。
萧伯纳说:“世界上只有两种物质:高效率和低效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高效率的人和低效率的人。”哪种人能够在如战场一般的商场中获得胜利,那是不言而喻的。“效率是做好工作的灵魂”(英国政治家、外交家切斯特·菲尔德语),想在工作中取得不凡的业绩,想在竞争中轻松地过关斩将,那就从提高效率、把握时机做起吧!
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赢在细节
近几年,有关细节的励志书渐渐多了起来,像“细节决定成败”一类的理念也已深入人心。这是个好现象,但又可能是个不好的苗头。说它好,是至少从表面上来看,大家逐渐认可了细节的重要性;说不好,是因为很多人可能只是承认它的重要性,但并不转化为实际行动——这类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
细节到底有多重要?它可能是太平洋彼岸一只蝴蝶扇了一下翅膀,却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太平洋此岸的一场飓风。它也可能只是无关紧要的一件小事,重复上千百遍都没什么用处。有的人在乎,有的人漠视,但差别却也于此体现。海尔的张瑞敏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话一点不假,一滴水能够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细节也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决定一件事情的成败。
从前有两个国家发生战争,战胜者将统治战败者。很快,一场决定性的战斗来临了。战斗进行的当天早上,一国的国王派了一个马夫去准备自己最喜欢的战马。
“快点给它钉掌,”马夫对铁匠说,“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
“你得等等,”铁匠回答,“我前几天给国王全军的马都钉了掌,现在我得找点儿铁片来。”
“我等不及了。”马夫不耐烦地叫道,“国王的敌人正在推进,我们必须在战场上迎击敌兵,有什么你就用什么吧。”
铁匠埋头干活,从一根铁条上弄下四个马掌,把它们砸平、整形,固定在马蹄上,然后开始钉钉子。钉了三个掌后,他发现没有钉子来钉第四个掌了。
“我需要一两个钉子,”他说,“还需要一点时间砸出两个。”
“我告诉过你我等不及了,”马夫急切地说,“我听见军号声,你能不能凑合一下?”
铁匠说:“我能把马掌钉上,但是不能像其他几个那么牢实。”
“能不能挂住?”马夫问。
“应该能,”铁匠回答,“但我没把握。”
“好吧,就这样,”马夫叫道,“快点,要不然国王会怪罪到咱们俩头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