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000000006

第6章 治病是被动痛苦昂贵的过程 (2)

但是,有人认为,药物的毒副作用只是针对西药而言的,而中药是纯天然的,不会有毒副作用,这其实是错误的。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在《类经》中就曾提到“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有所偏也”,这里就把药物的毒性看做偏性,而这种偏性就是药物治疗疾病的机理所在,所以中药也是有毒副作用的,服用不当也会造成严重后果。比如,蟾酥、川乌可使心跳过缓、血压下降,严重者还会引起心源性休克;黄药子、野百合使用过多,可以造成肝脏损害;益母草、苦参可致肾脏功能的损害等。中医的《十八反十九畏歌》,就是依据相生相克的理论,讲药品配伍不当也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说,绝对安全的药物是不存在的,无论服用西药还是中药,都要严格遵照医嘱和用法用量,否则很可能会遭到药物毒副作用的侵害。

所以说,医生和药物都可能让我们生病,而养生是最安全最有效而且没有毒副作用的,只有养生才能让我们真正拥有健康,获得轻松快乐的生活。

病有“十不治”

曲黎敏教授曾经讲过扁鹊的“病有六不治”,就是说有六种病人你是没法给他治疗的,这“六不治”分别是: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扁鹊的这六不治其实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那为什么说没法治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具体含义。

第一种,叫做骄恣不论于理,其实就是不讲理,不讲理的人不治。为什么呢?扁鹊见蔡桓公的例子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有的病人讳疾忌医,不承认自己有病,而是认为医生给他看病是想为自己牟利,这样的人根本不相信医生,自然属于“不治”的范畴。

第二种,是轻身重财。这样的人其实我们现在很常见,就是拼命忙工作忙事业,爱财如命,肆意地透支健康,不懂得爱惜身体,这种人在中医看来也是没法治,因为他的病是日积月累积攒下来的,待积累到一定程度爆发时,想恢复已很困难了。

第三种,就是衣食不能适。这句话是说生活不节制、饮食无度、好逸恶劳的人。这样的人长期坚持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他们的病都是自己“造”出来的,如果不能改变生活习惯,同样属于“不治”之人。

第四种,是阴阳并,藏气不定。所谓阴阳并其实就是指人体内的气血,气血如果错乱的话,那么人的五脏六腑就跟着乱,它们的功能就都跟着乱了,这样的病人也不好治。

第五种,叫做形羸不能服药。就是说病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病人身体非常羸弱连药都喝不下去了,这也就没法治了。

第六种“不治”之人,就是信巫不信医的人。扁鹊认为如果一个人只信巫而不相信医生,那也没法治。

上面谈到的是扁鹊的“病有六不治”,后人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十不治”,下面我们就具体讲一下。

操欲慆淫,不自珍重,一也。就是说人的欲望如果太过度的话,不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这样的人属于“十不治”的第一种。诚然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是凡事不要太过强求,否则就会损害健康。

窘苦拘囚,无潇洒之趣,二也。一个人如果生活得没有一点情趣,总是把自己弄得很累,这样的人就是第二种“不治”之人。比如说古代讲究琴棋书画,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养生。

第三条是怨天尤人,广生烦恼。这种人遇到事情总是抱怨多,很少有开心的时候,或者是怀疑自己不是这儿有病就是那儿有病,庸人自扰,这些人更难治。

今日欲愁明日,一年常计百年,为之四。这样的人更有问题,天天想一些不着边际的事,总是在为未来的事担心,典型的胡思乱想。中医就讲究顺其自然,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你尽力做好就行了,不用去担心以后的事情,瞎想空想根本没用。

第五条是室人聒噪,耳目尽成荆棘。这一条非常有意思,室人,在中国古代是指老婆。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他的老婆很爱唠叨,男人工作一天回来了耳根眼底也得不到清净,心里不痛快,这也会造病。

第六条跟扁鹊的六不治就很像了,那些总是听信巫师广兴杀戮的人也不好治。因为从中国医学来说,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就是如果你靠杀生的方式来求生的话,离生命的本意就越来越远,对生命本身不会有太大的益处。

第七条是寝兴不适,饮食无度。这是在说饮食和起居方面的问题,现在的人都喜欢熬夜,上网、泡吧,就是不睡觉,吃东西也没有节制,不要小看这些问题,一天两天可能看不出来,时间长了会对你的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第八条是讳疾忌医。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病,更不愿去找医生,就硬扛着,这种人是没法治的,他根本不让治。

第九条是,多服汤药而敌肠胃,元气渐耗。这样的人,老是觉得自己虚,就想吃点药补补,殊不知这样会给肠胃造成很大的负担,而且损耗元气,导致身体发生很多病变,可以说是补出来的病。

第十条是,以死为苦,然后以六亲眷属长生难割舍之想。这句话的意思是很多人惧怕死亡,觉得自己有很多事放不下,牵挂不断,这也会造病。其实这些病都是自己找的,人应该活得通透一些,要知道谁也不会长生不老,死并没有什么可怕,只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尽量活得开心点,这就行了。

不管是扁鹊的“六不治”,还是后人总结的“十不治”,主要是针对生活状态和个人情志的,很实在。我们养生就是要避免染上这些“不治”的习惯,健康、豁达、轻松、自在地生活着,把握现在,对未来抱有希望,不要过分奢求某些东西,心境平和,这样才能长寿。

病入膏肓,神医也无奈

在讲病入膏肓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三焦。三焦是全身的水道气化网络,主持诸气。人体的气通过三焦而输布于五脏六腑,充沛全身,因此,三焦通则全身通,内外协调。三焦除负责全身诸气之外,还是全身上下水液运行的通道。

上、中、下三焦的具体作用又不一样。上焦主心肺,负责宣发,将食物化生的水谷精气散布全身,如雾气一样滋养全身脏腑;中焦主脾胃,主运输,运化精微,以化气血;下焦主肾、膀胱、大小肠、女子胞等,主要负责分清浊,有向下、向外排泄的作用。

三焦在外总揽全身之气,心包在内护卫心脏,它们一内一外,一阴一阳,互为表里。心包,顾名思义,包裹保护心脏的脂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膏肓。病变在外容易治疗,病变由外入内就难以治疗了。换句话说,疾病在三焦经上容易治,一旦由三焦经转入心包经,就很难治,这就叫病入膏肓。

中医说“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要治心包以外的病,而不是治已经进入膏肓的病,已入膏肓的病谁也治不了。扁鹊去见蔡桓公,前三次都积极要求治病,而第四次掉头就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此时蔡桓公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所以,千万不要等到病入膏肓再去求医!

懂得养生,病秧子也能有长寿命

医学发展至今,还远不能使所有的人与顽症痼疾“一刀两断”,仍有许多疾病人类无法根治。事实上,绝对健康的人也很少,一位前辈医师就说:“几乎对每个40岁以上的人,我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出至少四种病。”这种说法绝不夸张。

在临床医疗中,也经常会有这样的例子,有人得了癌症,医生已经下了病危通知,说他最多只剩几个月的寿命,多数人知道这个消息就已经痛不欲生了,每天精神委靡,非常消极,这样的人一般存活的时间比医生说的还要短。但是也有的人不这样,人家想:反正就剩那么几个月,人早晚都会死,我辛苦了大半辈子,现在该享受享受了,于是,该吃吃,该喝喝,还到处游山玩水。这样的人一般存活的时间都会长一点,还有的甚至复查的时候病就好了,没有印证医生的预言,人们管这一现象叫“医疗史上的奇迹”。而在中医看来,这根本不是什么奇迹,而是中医养生“带病延年”的功劳。

“带病延年”一语,古已有之,系清代医学家王孟英之言,出于《王孟英医案》。书中认为:患了慢性病——痼疾——很难治愈,只能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所以王孟英用“带病延年”安慰患者。今天,这句话可以被我们推而广之,作为正确对待疾病态度的典型代表。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想一下,为什么带病也可以长寿呢?

首先,带病者知道自己身体上的问题,因此奉行“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经常学习养生知识,善于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比如做健身锻炼,他们不会像“无病者”那样自恃强壮而一曝十寒,而是持之以恒地进行适当的锻炼。又如饮食调养,带病者因没有“本钱”放纵自己,常吃得谨慎、科学,不敢像强壮者那样敞开肚皮无所顾忌地胡吃海塞,因而不会导致体内垃圾堆积。带病延年者胜在时有远虑,对于身体,他们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长期坚持下来,这些“零存”的健康就成为“整取”的长寿了。

另外,带病者一般体质不好,这使他们领悟到了“巧者有余、拙者不足”的道理,因而善于以“巧”取胜。他们一般不争强好胜,不做力不从心的事。一遇冷热气候,“病身最觉风霜早”,他们能及时防范,因而活得从容、仔细、不急不躁,这样,能量代谢便相对缓慢,自然为延长寿命节约了能量,使有限的生命得以“细水长流”。

所以说,疾病来袭时不要害怕、哭泣,这样的话,你首先被自己打倒了,只要与疾病和平共处,然后慢慢调养身体,你身体里的正气就自动把疾病这股邪气打得落荒而逃了。退一步讲,即使疾病一直存在,只要它不肆意干涉你的生活,带病延年,你也同样可以长寿。

同类推荐
  • 女性必吃的28种食物

    女性必吃的28种食物

    20岁的热情洋溢,40岁的恬淡心安,50岁的智慧沉淀……每个阶段的健康和美丽,都需要最合适的食物保驾护航,给妈妈,给自己,给女儿,选择让她们绽放美丽的食物吧!
  •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从日常生活着手,帮助我们解读《黄帝内经》里的养生智慧。年有十二月,日有十二时,五脏六腑有神明。只要我们每天按照人体的本性好好生活,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供养好我们的先天真元,养生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 黄帝内经与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与四季养生

    ,它与《山海经》、《易经》并称为上古时期的三大奇书。各九卷。《黄帝内经》这个书名,很少有人想到黄帝。灵柩,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就是从黄帝算起的,而且黄帝给我们留下了《黄帝内经》,就是说神灵的关键,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汉书·艺文志·方伎略》中,有“黄帝内经十八卷”的记载。事实上。《素问》主要是对生命的体质、生命的本质追问,在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时候,大家都会想到孔子、老子等人,是黄帝与岐伯等臣之间在进行的发问、探讨。《黄帝内经》从结构上分为《素问》和《灵柩》两部分,生命的枢纽
  • 做个细节美人

    做个细节美人

    最美奥运志愿者商忆沙推出美丽新概念,教你如何做个细节美人。从细节中发掘美丽,由内而外散发迷人魅力。细节美人的时代已经到来,你就是舞台上最闪亮的明星。做细节美人才能成为美丽风尚的宠儿,从众多美丽中脱颖而出,独放异彩。
  • 杨力讲低碳养生

    杨力讲低碳养生

    我们在环境中生活,在生活中追求健康,追求养生之道,没有“低碳”的环境,我们就无法健康地生活。而低碳的环境又取决于我们能否“低碳”地生活,“低碳”地开展养生活动。但有了低碳的环境,不代表我们就能健康了。我们还必须通过一定的养生方式才能实现健康。
热门推荐
  • 恶魔在盛夏

    恶魔在盛夏

    他被甩后遇到了她,为了报复前女友,把她占为己有。她为了救弟弟与他签了一纸协议,却遇到了自己的真爱。他邪魅一笑:“沈筱文,我有一万种方式让你生不如死!”她毫不示弱的回击了一句:“我也有一万种姿势,让你舍不得!”“是吗?”只看见一个恶魔在向她逼近……
  • 随身空间之嫡福晋

    随身空间之嫡福晋

    一个现代平凡的烹饪老师,唯一的兴趣就是美食,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带着随身空间穿越成四爷不喜爱名存势亡的嫡福晋。不喜欢我,求之不得,咱就在自己小院吃香喝辣的,没他什么事!再说受宠有什么好?嫡福晋又有什么好?压根就是炮灰命,嫡福晋这个职业不好做啊!
  •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讲述了中欧现代文学大家:波兰现代文学大家、匈牙利现代文学大家、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大家、奥地利现代文学大家、 瑞士现代文学大家、德国现代文学大家。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至爱九尾狐

    至爱九尾狐

    ‘我是一只修行千年的狐,千年修行千年孤独,夜深人静时可有人听见我在哭,灯火阑珊处可有人看见我跳舞……’怪事年年有,到她这就特别地多!没错,她正是一只修形了千年的九尾狐,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本所向往的人类世界当中,又该死的掉入了一个又一个的圈套,陷阱之中,成为被它族算计的对象!虽然失去了原有的灵力,可怎么说她也是九尾狐不是,正所谓,头可断,血可流,修形道路不可无啊!什么,有捷径?找雄性?那也得她看的上地好不!罢罢罢,成仙最好,变魔也罢,她已在弦上不得不上地说,再怎么也比打回原形地强。不管现实是什么样,就算用尽手段,上天入地,她只能硬着头皮的说——“偶来也!”不管你是人是怪,她看上了,那她只想说——“亲爱的,我是你丢失的至爱,现在,我回来了!”(本文多帅哥,本文玄幻,本文1VN,入坑需谨慎,嘻嘻!!!)【爽文玄幻创意新文】
  • 金庸传

    金庸传

    这是第一部以平视的眼光写下的《金庸传》,作者以客观、理性的尺度,依据大量翔实可信的史料,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出类拔萃的武侠小说家,一个报业巨子,一个备受争议的社会活动家。本书首次利用第一手档案,挖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矫正了有关金庸生平的许多讹误。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医道还元注疏

    医道还元注疏

    作《医道还元》“注疏”,在“注疏”的规范性上难以把握。因为就《医道还元》正文的九卷,都分为“总论”和“洋解”两个部分,“详解”对“总论”进行逐句解释。如果把“详解”当作“注”,那所做的只能叫“疏”;如果把“详解”当作“总论”的“分论”,那所做的则叫“注”。从这个角度,《医道还元》原文本应该叫《医道还元注》才合适。就文本的实质而言,“详解”与“注”无异。既然原文本已经含“注”,那后来在此基础上做的工作,只能叫“疏”了。鉴于原文难以界定,所以本书名为《医道还元注疏》,此“注疏”的意思可以多熏理解:既可以理解为在“注”上作“疏”,又可以理解为有“注”有“疏”。
  • 法律文书教程

    法律文书教程

    为适应法律职业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处理法律实务的工作能力,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组织本校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编写了系列教材,这本《法律文书教程》就是其中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