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2400000005

第5章 回归者的心声——湖北老一代文学家的运命与坚守(2)

揭露封建制度与文化对中国妇女的摧残与戕害,争取妇女的平等与解放是聂绀弩散文的一大主题。“妇女的品种比男的多,除了妻、母、娌、妾,等等一般性的外,有偷过人的、改过嫁的、经过刑狱的、在外面单身流过浪的、被强奸过的……”,但是不论怎样的妇女,也不论她逃到哪里,对妇女的压迫、虐待、轻视、玩亵便到了哪里,而且更令聂绀弩心疼的是,“对妇女实施这种种行为的,甚至是妇女自己。”⑩(1)在封建社会乃至到号称民主的民国时期,妇女从小就被设定、被培养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完全按照他们的要求来塑造自己,这种行为不仅仅是一种被迫的无奈,甚至已经沉淀于女性的无意识深处,成为了她们的自觉。她们以“贞静顺良慈淑端俭”为美德,以《列女传》《女诫》《女训》《女孝经》《家范》《内训》《闺范》为修身课本,以服从父母夫婿甚至儿子为行为准则(《女子教育一文献》),以成为别人宜室宜家的贤妻、太太、小妾、准太太、超太太甚至什么都没有的外室为人生的最高目标(《从桃色太子看旧中国》);社会,或者准确的说是男性审视女性是否优秀的标准并不是才学能力对社会的贡献有多大,而是容貌是否漂亮(《体貌篇》),是否是处子(《“确系处女小学亦可”》、是是否能够低眉顺耳宜室宜家;万一不幸女人被爱情冲昏了头脑,被人压迫诱骗沦落风尘,或者因为战乱失去贞操,甚至命运多舛丧夫或因生活所迫改嫁,那么她们就堕入了阿鼻地狱永世成为人们谴责唾骂鄙视欺凌的对象不得翻身;要是他们僭越了社会的规范识得几个字,明白点事理、要求点平等自由,走出家庭在社会上谋得一份工作,或者偶尔得到丈夫的尊重,那便是大逆不道,丧失母性的表现,是阴胜阳衰男人怕老婆的反常现象,引得道学家“知识分子”的扼腕叹息、普通人的莫名惊诧和耻笑。

正是女性的命运如此的不堪,聂绀弩才忍不住为女性挣得应有的权利大声疾呼,他认为女性获得平等自由与尊重、走出家庭参加社会活动并不会使女人丧失母性,母性本来就是女性与生俱来的,女人解放只会使得社会进步更快、文明发展更迅速,还会使母性的关怀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上去,进而得到更大的发扬,何况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听说过男性因为“主外”而丧失了“父性”的;女人之所以会成为男人的附属品,甚至沦落风尘并不是她们自甘堕落,而是因为社会的不公,男性对他们的戕害与玩弄造成的,妓女不是恶之花,而是文明的怀疑者、错误牺牲的受难者(《论娼妓》。聂绀弩所欣赏的女性是自然健壮的农妇,是《自由引导人民》中表现的那样的圣母,是活跃在瑞金的挑起生活重担、拿起武器自卫、勇敢的走向未来的娘子军,是出走家庭的娜拉,是冲破礼教条条框框追求两性自由的《聊斋》中的侠女。聂绀弩深信,只有女性自重才会赢得社会的尊重,只有打碎束缚女性的礼教枷锁才能使女性获得自由,只有张扬女权男女平等才会换得社会的飞速进步,只有女性的地位提高了,民主才会完整,国家才会文明。聂绀弩是“五四”以来女权主义的忠实旗手。

文学从来不是社会革命运动的工具,它也不能承担起改造社会的责任,但是优秀的作品会把握住社会重要思潮的脉搏,展现它本身的思想内容和内在价值。民主革命进程中旧观念和新事物的龃龉,腐朽谬种和进步因子的碰撞,都成为了聂绀弩关注的对象。何永佶的“私产即人格论”公然称,人格主要通过人的财产而体现出来的,这暴露的是赤裸裸的资本主义金钱至上观念,被聂绀弩斥之为“狗道主义”。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如火如荼地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时候,所谓的“第三势力”采取隔岸观火态度,他们怀疑共产党的统治,认为共产党也不能够给人民带来真正的自由和民主,认为国共斗争是没有必要劳民伤财,他们攻击共产党的阶级斗争,反对土地改革,甚至侮蔑共产党在战争中不估计贫民的生命安危,在战后计划拆除文化古迹(长城),更有甚者还无视事实抹煞中华民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功绩。聂绀弩对这类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指出他们实质上是帝国主义国家在国民党内部培植的反动力量,他们的真正目的就是要人民安分守己,维护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而已。聂绀弩犀利的文字直指一切黑暗的势力和反动的浪潮,为普通民众看清统治阶级反进步、反民主的申公豹式的真正面目。除此之外,他还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力主破除陈规陋习和戕害人性的封建道德,《壁画》讽刺了普通人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变革的心理弱点,《误认父兄》、《读鲁迅的〈二十四孝图〉》、《论莲花化身》、《伦理三见》针对的是孝义对青年心灵的束缚和对社会文化的束缚,《怎样做母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劝慰家长们切莫使用板子代替教育管教孩子……聂绀弩认为腐朽落后的封建陋习就像肺病患者吐出来的“痰”一样,他们主观上不是为了害我们,但是他们却具有传播病症的力量。聂绀弩一直高扬着理性大旗,用他的一腔热血投身于拆解陈腐传统的事业中去。

聂绀弩不仅仅是一位坚定的文坛斗士,也是温柔的情人、多情的丈夫、慈爱的父亲、诚挚的友人、睿智的诗人。散文本来是最自由的文学形式,它更容易承载人心中的情感波动并将之凝定为永恒。聂绀弩虽然在17岁的时候已尊父命成家,但是直到1927年才遇到与他羁绊一生的爱人周颖。他与周颖相爱、结合、伴读、育儿与共患难的经历沉淀在他的散文《离人散记》中,在字里行间,我们随处可以采撷到灵魂碰撞后的欣喜,孩子诞生后的父性的自然流露,患难时期的相濡以沫和爱侣离散后的思念。战乱中,东平的牺牲、骆宾基的被捕让聂绀弩心痛不已;在桂林和当地的木刻工作者协会的同志们相处的日子是聂绀弩最怀念的时光;还有萧红、曹白、鲁迅、胡风等等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斗士的过往,都像一张张老照片一样,珍藏在聂绀弩文字相册中。解放后,虽然聂绀弩的主要创作精力转移到了古体诗的方向上去了,但到花甲之年的聂绀弩仍然对中国古典小说怀有浓厚的兴趣,他曾经作《自遣》诗云:“自笑余生吃遗产,《聊斋》《水浒》又《红楼》”的研究成果同样以散文的形式保存了下来,其中的不少观点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如果说白话散文大师胡适的散文是以“清新明白”见长的话,那么聂绀弩的散文则是如匕首投枪般的犀利尖锐,一如鲁迅杂文的风格。聂绀弩认为他所接触的散文大概有三种风格类型。其一是鲁迅式的散文诗风格,“自是‘散文’既达最高境界,无以明之,乃名之曰‘诗’,亦犹长篇小说《死魂灵》,作者自称其为‘诗篇’一样。但《野草》多深悲极苦之篇,虽喜且爱,而往往不能终卷,甚至欲抛之疾走,若《影的告别》然。”其二是何其芳式的精工细致风格,这种散文专为抒发主体自身情感,不以示人为目的。其三是曹白式的浑然天成的风格。聂绀弩最为推崇的当然是鲁迅式的散文,这不仅是由于聂绀弩本人与鲁迅的性格气质相若,还因为他与鲁迅既是朋友,又是并肩作战的同志。聂绀弩早年任职于南京《中华日报》《动向》副刊时,就曾经发表过鲁迅的文章25篇,并和鲁迅结识,有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从此以后,聂绀弩自觉的追随鲁迅,他曾经明确的表示拥护鲁迅提出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也曾坦言“我其将‘谬讬知己’衣食于鲁迅呼!”?(1)聂绀弩师法鲁迅一方面体现在,他的许多散文的内容体裁极为相近:鲁迅曾经说:“救救孩子”,聂绀弩说:“孩子们,救救我们!”(《童匪,女儿国,裸体的人们》);鲁迅有《我们怎样做父亲》,聂绀弩写下《怎样做母亲》;鲁迅曾经重新塑造女娲的形象,聂绀弩给读者一个崭新的普罗米修斯。另一方面,他的语言风格也与鲁迅如出一辙:鲁迅逝世时,聂绀弩扶着灵柩送他最后一程,鲁迅的背影虽然倒下了,但鲁迅的嬉笑怒骂式的语言风格仍活跃在聂绀弩的散文中。聂绀弩极其鄙视那些因为自己有钱而奴役轿夫的剥削者,“抬的人有时是三个乃至四个,我以为,假如因为不得已,那就再用多人抬也没有关系,死人棺材常常用八个十六个甚至三十二个人抬,猪也常常被人用竹器抬着走。”(《伦理三见》)聂绀弩讽刺向培良也毫不客气,“无论把老子画成一幅怎样的嘴脸,都随作者的尊便,反正老子已经死了,死了几千年,放心吧,他不会从棺材里头爬起来回一枪的。”然而聂绀弩的语言比鲁迅多了一份平实自然,不饰雕琢,他还常常在行文中随意留下湖北方言的痕迹,使得文章更显得亲切朴实。

聂绀弩主张文学应该迅速直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事情,特别反对只重视提倡闲适、幽默、潇洒、轻松而逃避现实的个人笔调。所以,他的散文在内容上实效性非常强,不仅材料翔实、结构严谨、论证充分,如《血书》、《狗道主义举隅》、《论怕老婆》、《茫然》等等,这些散文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战斗力。而且,在艺术上他还努力求新,追求多变的表现手法。如《韩康的药店》,聂绀弩以间接形象化的手法,成功地把西汉实有其人的韩康与《金瓶梅》中的虚构人物恶霸西门庆凑合在一起。韩康的药店因为售药物美价廉受到老百姓的欢迎,而同行西门庆却因为卖假药生意清淡,西门庆用不正当手段接连霸占了韩康的五个药店,结果都没能挽救他生意落败的结局。《韩康的药店》影射了国民党“皖南事变”查封生活书店的暴行。生活书店本来在读者中享有巨大的威信,国民党在查封了这个书店以后在原址开设了一个国防书店,专售《总裁论》、《中国之命运》这样的书籍。聂绀弩古为今用,用影射的手法讽刺了国防书店就像西门庆的药店一样,不会得到民众的支持,而生活书店总有一天还会得到复兴。除了历史题材的翻新,聂绀弩还善于运用语言故事随意挥洒,自由驰骋。《兔的发言》虚构了一场森林宴会,其目的是为了揭露国民党统治时期假民主的嘴脸和弱肉强食的黑暗现实;《残缺国》利用梦境讽喻了现实社会倒行逆施、颠倒黑白的局势。虽然这些作品全文没有一句激愤的议论,但是它们也不露声色地批判了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和人物,用貌似平淡的叙事取得了反讽的艺术效果。

聂绀弩的散文创作无论是抨击封建伦理道德,还是追求民主自由法制,无论是呼唤女性解放与人道精神,还是针砭国民性弱点,他一直以自己的悠悠赤子情怀承担着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使命,虽然有的时候,因为要追求时效性和斗争性,有些文章难免语言粗疏,思考流于肤浅,有的时候也会犯下矫枉过正的错误?。但是,作为一位特殊历史时期的经历了风尘肮脏战争风雨的中国文人,他承担起了与普通大众分享艰难、言说真理的艰巨任务,他仍然是湖北现当代文坛上优秀的散文作家。

三“人性”抒写的柔韧与坚硬——曾卓、绿原的散文曾卓与绿原——同为“七月派”的著名诗人,因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诗人的人生中的辉煌与困顿同因一个特殊的“七月”而展开,同因胡风反革命集团的冤案受到牵连而被投入监狱,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沉沦到人生的最底层。艰难的囚徒生活,精神桎梏,他们只能以内心的诗歌来宣泄内心的苦闷和躁动,却又同因写诗而继续蒙受苦难——“七月”成为他们生命中一个无法绕开的故事情节。记得贾植芳先生多次讲过,胡风集团的成员个个都是政治犯。民国时期,政治犯受到优待,狱中地位高于刑事犯;待到他们作为胡风分子被捕之后,待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政治犯的待遇是囚犯中最低的——低于杀人犯、抢劫强奸犯,恨不得打入十八层地狱令其永世不得翻身。直至粉碎70年代末期,他们重返诗坛唱起“归来”的歌,直接影响了新时期以来中国诗歌的创作和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将曾卓与绿原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探讨。但是,曾卓和绿原二人艺术个性毕竟不同,造成了他们在困厄命运面前对人性坚守的不同理解和行动方式——曾卓“自白式”的娓娓道来的柔性力量和绿原“沉思式”超越困难的刚性力量,从而决定了他们作品中呈现出来的不同艺术个性与主体形象。

一、“吹笛者”与“浮士德”:散文双重个性的展示“吹笛者”与“浮士德”是两个富有不同特征和寓意的象征性的形象符号,一个是柔性力量的代表,仿佛一位遥望远方、若有所思吹奏着悠扬笛声的安详、平和的“吹笛者”,来源于曾卓散文的《笛声》;一个是刚性力量的代表,传达着永不满足、自强不息、追求真理的“浮士德精神”,它源于绿原对歌德的赞颂。

1、“吹笛者”的柔韧

曾卓不仅是一位卓然有成的诗人,他的深邃的思想、优美的文笔、充沛的激情和丰富的生活经历,也使他成为一位独标一格的散文家。曾卓认为,作家应“以诚恳、炽热的心感受生活,以亲切朴质的风格表达对生活的感受”?。人,或者说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贯穿了其散文的始终。

阅读曾卓的散文,他的写作方式往往是通过一个人世间的小故事来提炼出人生的哲理,“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从短小隽永的人生故事、世情百态里,获得一份情感的慰藉、温润和感动,让前行的每一步都行走在人性的天空,用真挚的情感去融化恶俗的坚冰……这是一种柔性力量。作家在《笛声》中说:“我多么希望,在我的窗口也能听到那样动人的笛声,有着特别真挚的情感、有着纯洁诗意的笛声……”而他的散文,正是“有着特别真挚的情感、有着纯洁诗意的笛声”。?在他的“笛声”里,我们很难想象“吹笛人”是一个饱经沧桑、曾被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那场政治飓风刮得遍体鳞伤的人,这正是有着诗人敏感气质的曾卓在表现对苦难的承担时采取的别一种姿态。

“曾卓属于这一类作家,不论他的诗,或是散文,或读书札记,更不用说他写的回忆和追述生平与创作的文章,都带有自白或自传的色彩,他的诗文里没有纯客观的冰冷的描绘”?,曾卓正是通过“自我开导式”的自白抒写人性的柔韧,他内心的凝炼和激越,并不嚷叫着说出来,有时候你感觉他在说的时候有一种听的姿态,他在听自己说出的心声,他把自己分成了歌者和听者两个角色,自我就在这两个角色间游走。

2、“浮士德”的刚硬

同类推荐
  • 老干部工作实录

    老干部工作实录

    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挖掘利用好这一群体的丰富资源,是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老干部工作实录》全书主要积累了服务老干部的一些工作方法。
  • 大海商

    大海商

    千帆云集,万商影随,从这里出发,征服世界。15世纪至19世纪末“闽南商人”以大海为舞台,以世界为市场,勇于开拓的历史。《大海商》用散文手法,发现历史,辩证地看沧海桑田变幻,激情澎湃地抒写了东南沿海的商人,填补了中国一段真实的海洋文化,情真意切地再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 周恩来在重庆

    周恩来在重庆

    换言之,在这九年期间,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影视作品多有反映。长征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重点战役几乎都有所反映,周恩来在重庆前后计九个年头。诚如我当年写电视连续剧《长征》的时候,周恩来在延安以及其他地方的活动,自周恩来逝世三十多年以来,略述或不述;二、全剧笔触的核心是,周恩来的人格魅力。经与金冲及、冯蕙、廖心文、黄允升以及李准、仲呈祥、李硕儒等协商:一、全方位反映周恩来在重庆的战斗生活。为此,他对党、对人民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同时,他在重庆期间指导党的地下工作、与中统和军统斗法等所显示出的机警、灵活的胆识就从略了。在这期间,但没有一部全方位反映长征的电视连续剧
  • 披风

    披风

    《披风》是苏忠近作的汇编,多为短句、短章,无冗词,无赘语,简约是他的基本风貌。有时深情绵缈,飘逸着记忆的风烟;有时关涉现世,聚结着日常的烦忧。山晴雪,雨离别,枝乱颤,都是他的所见、所感,美言词,深邃而别有意蕴。
  • 人生大策略

    人生大策略

    胡适一生著述甚多,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专门著述。在胡适大量的著术中,编者取人生问题这一角度,选编了一本这样的书,旨在使读者通过这些文章对胡适的人生观有一大致了解,也可从中引出些微镜鉴。本书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再至暮年为主线索,插入人生各个阶段的重大问题,共分为“树头铜钲”等六节,每节标题为编者所加,这样分类罗列的编排,其区区用心唯在便于阅读。
热门推荐
  • 百变魔术:戏法背后的故事

    百变魔术:戏法背后的故事

    以魔术为主题的饕餮盛宴,带你进入神奇的魔术世界领略百变缤纷的魔术传奇,让你在最短时间内学会最吸引人最能提高人气的技巧。
  • 女大学生蜕变记

    女大学生蜕变记

    都市贫民出生的我,大学刚毕业时,我的想法很单纯,只想找个能赚点钱保住自己生活费的工作,和自己心爱的人相伴一生。可是由于职场生活的残酷和无奈,让我在短短半年内经历了工作和感情的双重失败。从此,我改变了自己的追求目标。在妈妈的千方百计争取下,我终于有了一个认识“富二代”机会。我就借着这个机遇,运用自己所学到的职场和商场上的规则,来实现自己的各个愿望,最终步入高端生活行列中。在这里,你可亲身体会普通大学生找工作的艰辛路;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底层老百姓生活的艰难和无奈;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职场里所有的勾心斗角;在这里,你可以明白打工者们削尖脑袋赚外快的行为。而所有这一切的起源都是因为“钱”。
  • 步步惊华:腹黑轻敌长公主

    步步惊华:腹黑轻敌长公主

    第一次相见,那就是……他俯身把唇贴在她的耳边:你郎君!,第二次相见,他亵渎了白衣妖孽阴柔,第三次相见,雄才韬略腹黑阴险……大哥,人家梅花也才三弄,您这是唱哪出,川剧的脸谱变得都比你慢你信吗?某男很淡定:本王变来变去,她是好好学习乖乖女,他是翩翩公子英雄救美到最后,史上最炮灰、最无辜的穿越:穿越前,身份还不是只有一个,穿越后,她是相府大小姐……乖乖女?高考前夕,她带着满腔哀怨华丽丽地在青天白日下消失不见!大小姐?您位高权重的竟然逃婚,逃婚了也不安生,看看拐回来的到底是个什么货!老天这是送了她一个限量版!望着前面那个妖孽男,某女奸笑连连:跟姐比腹黑,你确定?!亲亲郎君,不是我看轻你,实在是,唉……
  • 听懂暗语,读懂人心

    听懂暗语,读懂人心

    老板到底在打什么主意?同事是善意还是别有用心?朋友的态度究竟是冷还是热?面试官是真的认可我吗?……你是不是也在为这些交际中碰到的问题绞尽脑汁呢?行走社会,识人本领是重要的资本。那么,怎样从一句话了解对方的心思而见机行事呢?本书涉及了不同人际互动情境中经常使用的人际暗语,对大量生动的案例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剖析,教你如何读出他人的话外音、潜台词,成为知己知彼的交际达人,在人际圈中游刃有余,轻松掌控交际主动权。
  • 娱乐探谜

    娱乐探谜

    《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娱乐探谜》是《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系列之一,包括:体育探谜、文化探谜、文明探谜、文学探谜、文艺探谜等。
  • 以退为进

    以退为进

    在地球毁灭后的诺亚方舟里,晋璃璃在“不进则退”的生存游戏里,为了让深爱的叶缺能够活着在新的星球上延续地球人的生命,而甘愿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百年之后,晋璃璃从营养仓苏醒过来,又重新见到了曾经的爱人,但是曾经的爱人因为无法接受她的死亡,而放弃了从前的记忆,成为了另一个人,他们还能再续前缘么?
  • 繁花:十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

    繁花:十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

    高考满分作文十大要点:标题引人入胜——独树一帜;语风清新明义——言简意赅;文体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视角独特深入——见微知著;内容充实新颖——镜意求新;材料意象丰富——托物引类;立意务求深刻——高瞻远瞩;行文展现才情——拍案惊奇;真情自然流露——去伪存真;彰显个性魅力——锋芒毕露。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心目中的黄如论

    我心目中的黄如论

    《我心目中的黄如论》通过对黄如论的描写和评述,为我们揭示出了一条真正能通向成功的经商之道。黄如论出身寒门又无靠山,为何能在不可胜数的民营企业家中脱颖而出?他的企业为什么能持续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什么经历那么多风浪他都能越做越强?他为什么能多次名列“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的榜首?书中写得很实在也很清楚。黄如论的这种经商之道,如王朝柱评述的那样,它既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吸收了当代世界经营管理与文明发展的新鲜经验,更是在他长期经商实践中形成和验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