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2400000006

第6章 回归者的心声——湖北老一代文学家的运命与坚守(3)

当曾卓努力重建“人性”的时候,另一位有着同样命运的作家绿原,沉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着与生命本质的交谈,在冷静的心态中发出对热忱灵魂的呼唤,他的文字中渗透着对于真理的固守、对于昔日美好事物的留恋,对于一种文明的断断续续的追溯和衔接,同样还包含着久长思之的对人性善恶的甑别。这是一个对文学与国家命运饱蕴深情的人,他书写的目的与动机,仅仅出于一份责任和良知,是早已存在了的使命。

“从绿原带有思辩色彩的表述中,仍可以看出现代知识分子传统中现实战斗精神的曲折体现,他的“坚信”即使是一种自慰,也带有入世的“英雄情结”。作为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的受难者,他们不可能有王蒙、郭小川那样的主人翁姿态,只能采取一种抵抗悲苦与绝望的低姿态抒情,是受难者对人性的权利和责任、理想与信念的坚守”?。绿原在“我们向歌德学什么”等评介歌德或涉及歌德的文字,连同我们已知的诗作“诗与真”、“歌德二三事”,最突出的重点就是保持自觉性和坚韧性,永远努力向上,不断奋进,不断超越自我“永远自强不息的创造生活”的“浮士德精神”,正如绿原所说“与其说歌德没有战胜‘德国的鄙俗气’,更应当说,‘德国的鄙俗气’终于没有战胜歌德”。在《我们象歌德学习什么》、《冯至<论歌德>读后散记》等散文中,绿原也一再赞扬歌德为追求真理而不断奋进的人生态度,传承了上下求索真理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这就成为吸纳歌德笔下“浮士德”奋进精神的契合点。

二、“微笑”着呼唤与“冷峻”的超绝:人性艺术主体的重构正是紧承曾卓与绿原散文中展示的不同艺术个性,他们对同一艺术主体——“人性”也采取了不同的重构方式,依然形成了“微笑”着呼唤的柔性力量与“冷峻”的超绝姿态的刚性力量的对比。

1、“微笑”着呼唤“人的世界”

在遭受厄运的20多年间,曾卓以顽强的意志进行着他的“隐匿写作”,成为他度过孤寂、困厄的精神支柱。曾卓没有被苦难折服,相反,他始终用他平和的“微笑”承担精神的重负,为我们留下了那个年代有独立人格的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独特证词。他的精神特质中最显眼之处确在于“期待”与“追求”:对爱的期待与对自由的追求。对爱的期待是一种温情,对自由的追求更多表现为一种理想。因为有了温情与理想,即使处于最不堪的逆境之中,曾卓也总是呼唤与歌唱着希望。

对爱的期待(温情)。牛汉称曾卓为“一个钟情的人”,是说他感情丰富、真诚,而且执着,甚至可以说离不开感情。人不能没有感情,但面对感情,有的人坚强些,有的人则有更强烈的需求,表现出更强烈的敏感。曾卓无疑属于后一类人,他不是一个能绝对忍受寂寞的人,所以,当他为自己的“温情”辩护时,他是意识到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的。这种强烈的对感情的需要,其原因正如牛汉所说:“我以为这和他的身世和后来的生活经历有着深深的联系。……(他)幼小的心灵上落下一层对于人世的凄凉和屈辱的感觉……他很早就朦朦胧胧感触到了寂寞。”对于苦难,他是敏感的,尤其是在感情上,而越是这样,他对感情的需要就越强烈,对别人的好意也就越是容易感激,感情对他的支持作用也就越大。

在历经苦难和残酷的人生处境后,曾卓虽然身上带着伤痕,但心灵很正常,仍在呼唤感情,感情在这里似乎意味着苦难之中的心灵慰藉与支持。“即使在文革岁月里,他仍在强调真正的艺术基于‘真挚的感情’,强调‘天然率直的、纯洁的、非矫揉造作的诗意’”。在阅读尤利·巴基的《秋天里的春天》时,曾卓发现那种纯真的柔情、柔和的爱仍然让他感动时,不由得感叹说:“他感动过少年时候的我,也使我现在还深受感动,虽然我早已到了生命的秋天。可以责备我的进步太小,但我却为自己还能保持与少年时候相通的心情而喜悦,即使说那是过分的温情、软弱也罢。是的,现实的斗争是如此激烈,我面对过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也见到了剑的寒光和火的烈焰。但健壮的心不一定就不能有一点纯真的柔情”(《永远的春天》)。曾卓的这种温情与古典风格来自于“对生活的美的追求,对生活的激情,对生活的爱”(《美的寻求者》),因为热爱生活,所以他对世界与人总是充满温情与爱意,有一种私语倾诉的愿望。

对自由的追求(理想)。在散文集《笛之韵》(被收入《跋涉者文丛》)的总序中,曾卓明确指出:文丛定名为“跋涉者”,即指在人生的道路和文艺的领域跋涉。这也正暗合着曾卓创作的主体指向:始终不停止自己的脚步,才能更显示人的意志,人的力量。曾卓的散文《听笛人手记》中,曾卓以诗人的眼光选读了多篇外国文学作品,以诗的语言复述那些令他感动和深思的故事,无论是议论还是对情节的复述,都深深地融进了自己的经历和感情,并将读后的心得提炼成叩人心扉、充满诗意的哲理,告诉人们“心中要永远有着明媚阳光的春天,秋天便弃你而去”,告诉人们“困难、挫折、障碍,在人生的长途中总是难免的。重要的是,要看到远大的目标,要意识到自己作为人的责任。一定不要失去对将来的信心和对自己的信心”……阅读这样的一本散文,犹如走进一座森林,诗的意象处处弥漫于林中芬芳,哲理透过层层浓荫的阳光,直射人的心间,让人感到莫名的快慰,仿佛总有四个字跃然跳动在眼前:“拥抱生活”,表现了作家始终不渝地赞美生活、追求自由的理想。

曾卓着眼于用散文去讴歌和赞美,于讴歌和赞美中去呼唤和重建“真人”,重建“人的世界”,他的散文深层都是写人,写自己,写严酷时代的受难者在一场场政治风波中,从社会的中心被无情地抛置于社会的最边缘,尽管有困惑、不满,但并不自暴自弃,更没有走向沉沦,而是在艰难时世和危难处境中坚守人的本质,坚守人作为人的一种独立不倚的人格,虽孤寂彷徨,却无绝望畏缩,始终顽强执着地凝视远方。

2、“冷峻”的超绝展示人性的坚硬

同是对自身经历和体验的艺术记录和表现,绿原与曾卓表现出了不同,绿原是一个“苦难的发掘者”,他专注于发掘苦难带来的心理深度,从这一点上挖下去,出现变形的意象,给读者带来颤栗的感觉,显示了他“理胜于情”的凝练和思辨。绿原所面临的不是以“我”为主人公的构思,而是对于一场苛刻的历史拷问的交代,时代的纷争和艰险在他的身上留下了太深的烙印。

在散文《〈人之诗〉自序》中,绿原这样说:“这个美妙的比喻不也可以借喻社会主义国家的诗人吗?不过,我们被绑上的铜罐是对人民、对祖国的责任感,炙烤我们的烈火是人民和祖国在艰难险阻中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没有这个‘铜罐’,没有这团烈火,我们又怎么能够跳舞呢?我们又何必要跳舞呢?”?绑着铜罐跳舞,对于绿原来说非常贴切。回想绿原在被囚禁于监狱的七年里,他深深体会到世界与人构成的是一种对抗,人是孤独的,人不能指望从别人那里得到支援,必须以极大的勇气去抵抗荒谬与虚无,独自承担自己的命运。经过了最痛苦、最难以忍受的煎熬之后,他告诉自己,“不能让苦难把自己给毁灭了,要自己救自己”,为了不至于精神失常,他通过读书学习来度过没有尽头的囚禁岁月,排遣忧伤和纷乱芜杂的思绪。他以坚强的毅力自修德语,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恩格斯和黑格尔原著,后又成为著名的德语翻译家,翻译了歌德的》浮士德》等作品。他长年在孤独中作冷静的思考,体现出深沉的思辩穿透力。

走出监禁牢狱之后,绿原发表了大量的回忆性散文,主要追寻个人人生的历程或纪念友人,如《我怎么学的德语》、《初记阿垅》等,或冷静而深沉,时见反讽的锋芒,或真情款款,语言炽热,几近催人泪下;此外,绿原也创作了一些文艺评论(随笔散文),探讨艺术创作规律或宏扬某种艺术观念,如《〈人之诗〉自序》、《诗与散文》等,理论深入浅出,启迪人智。不可忽略的是,无论在绿原的诗歌或散文创作中,他都写出了苦难逆境中的极度绝望和痛苦,也记下了对苦难的抵抗和思考,这是人的高贵的灵魂对于苦难的超越。不同于曾卓,绿原这样做是“直面痛苦”、“直面惨淡的人生”,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凸现出其艺术个性的刚烈和硬朗的一面。

进入绿原不同时期的创作文本可以透视出他一生的坎坷曲折,他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寻,都围绕着生命哲学来展开,勾勒出他心灵苦难历程的轨迹。随着一路漂泊的人生境遇,绿原不仅刻骨铭心地经受了祖国山河破碎的惨痛,感同身受地体验到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同时,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抗敌精神,更是点燃了他心中最真诚美好的爱国主义情愫,他的性格不是天生的坚强和爽朗,而是付出了代价而明白了自己的。绿原在他的《绕指集》中写了一篇文章《我还年轻》,用李又然的“革命者是没有年龄的”这句话,映照了自己对于革命的执着,真实记下了自己忘掉年龄勇往直前,即使身处逆境也不愿意动摇自己的坚定信念,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诗性的绿原,知性的绿原,理性的绿原,看到了他的丰富复杂,他的斑驳陆离。

三、“温情”诗意与“战斗”思辩:人性艺术的不同抒写曾卓与绿原对“人性”主题的重构方式不同,从而也呈现出他们不同的艺术特色。由于曾的柔性,从而呈现出诗意般的“温情”色彩,而由于绿原的刚性,使之呈现出“战斗”式的思辩色彩。

面对苦难,曾卓没有完全真正绝望,而是怀抱着大希望,经过了精神上的巨大痛苦与对自我不断的搏斗,始终保持理想主义的乐观精神,对爱、生命、希望与理想永远张开双臂,即使世界充满了苦难,个人与个人之间仍然可以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在一种和谐的关系中共渡难关。曾卓正是体现这种古典精神的人,他的作品情调多半是温和的,给人以慰藉,给人以期望,且看他的散文《爱的童话》,这篇散文是曾卓对巴乌斯托夫斯基的短篇小说《夜行的驿车》所作的分析与思考,然而就是这种本应为评论的体裁样式经曾卓的抒写润色后,却也变成了“温情”的赞歌。作者根据《夜行的驿车》所提供的情节来谈巴乌斯托夫斯基所理解的和想象中的安徒生,说“如果有人认为这篇作品并没有深刻的社会内容,他是有理由的。不过作者所追求的,是表现性格的美和生活的美,是那样一种境界,在那当中使读者得到感情的净化和灵魂的澄清。这一旅途上的过眼烟云的爱情,没有使我们感到轻佻和无聊,而是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而且喜爱了安徒生的诗人的性格,我们在一点淡淡的惆怅中却体会到了爱的美丽和人生的严肃”。这是何种亲切而感人、温暖而慰藉的抒发,让我们从中体悟到多少希望的力量;甚至于从曾卓的散文题目这一表层似乎也可以看出他温情的书写方式,如《胡子与微笑》、《热爱生命》、《生活的美和生活的爱》等,无不渗透着作者“诗意”一般的理想、爱与期待;他的语言是轻灵而充满激情的,弥漫着一种纯真的诗意,诗情与哲理的融合渗透,忠实纯真的感情,暗合着他的诗人身份,他的许多散文,如分行写出来,就是诗,很好的诗,对于一个写诗的人,最重要的是他对现实的感受和感情,那里面体现着他对生活的态度,渗透着他本人的思想、气质、生活积累、审美水平……他的悲剧渗着温暖的泪水,他的欢乐又蕴涵着苦味的胆汁。

而绿原的描述带有思辩色彩,显示出入世的英雄情结。绿原散文多冷静、轻松和睿智,与曾卓散文相比,有着更多的理性审视,而不是热情的讴歌和赞美。他新近的散文集《半九别集》中有篇短文叫《勤奋说》,绿原认为,人生苦短,人对于时间而言只是一个短暂的存在,人首先应爱惜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勤奋刻苦地学习,因而“勤奋”就成为他人生中“最珍贵的感悟”,这也对我们现代青年在读书、工作与生活中所应采取的严谨态度作出了理智的诠释。同时,《半九别集》这部集子中还参入了对友人的深情回忆,令人无限感动。尤其是《致曾卓》这篇短文,这是向一个面临死亡的老友,直陈人应如何尊严地面对死神的降临,并从容地走向安息,它智慧地指明“死亡的虚假本质”。用这样理性而冷静的方式和文字来安慰一个热爱生命却即将离开人世的人,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生活中都是非常独到的。无论绿原的“勤奋”启示说抑或感怀友人的“直面死亡说”,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战斗般思辩的哲学方式,强调意旨的哲理性内涵,是作家面对人生的具体形态时,以一种哲人式的态度参透人生、领悟生命本质意义的结晶。绿原的散文似乎“驳杂”,但并不混乱和芜杂,他的散文从整体上看,仍有着其内在统一的东西。从散文表达方式上来说,对于自己所遭受的那场政治“飓风”的反思,特别是对“飓风”中失去的人间“真”和“美”的呼唤,他的表达常常带着冷峻的批判,初见反讽、理性的锋芒,与传统文学中的“发愤说”有着难以言说的相通之处,是社会现实环境和苦难的人生际遇对作家心理的压抑所产生的反抗。有的作品更有了“嬉笑怒骂皆成文”的感觉,如散文《我的这个名字》中,针对八十年代初,西北某省作协出了一个大型文艺刊物,由当年领衔讨伐过“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某大作家赫然题字“绿原”一事,他说:“我的不健康的想法是:当年众口唾骂这个名字,就说是不了解真相吧,而今经过平凡,照说了解了,不再骂了,好歹也就是了,怎么转而用它做起刊物名称来了,存心抹煞它原来代表的那个人,岂不是变着法儿,继续维持当年‘全面彻底干净消灭之’的政治效应么?”?初读这段话,不禁莞尔,但心里却有些沉重,作家幽默的笔触中蕴藏深意。

正是一种难以移动和扭转的非常韧性的根,深深地扎在生命的底层里,使曾卓和绿原的文字坚强顽固。由于日复一日的探索和长久的感悟,他们终于触摸到自己的人生哲学,并让哲学的气脉将一切对“人性”的重建贯穿起来,这就是生活所能给予他们的最高报偿。

在这些回忆和感悟的文字中,我们仿佛看到他们伸出执拗的手指去寻觅隐含在字里行间尽可能有的秘密,即使面对自身的怯懦与缺陷,他们也进行着认真而苛刻的辨析,这是严肃而痛苦的工作,是一次解构,一次领悟,一种带着强烈痛楚的剖析与回顾。当芜杂的枝蔓被撩开,当陈旧的尘埃被拂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饱含汁水、鲜亮动人的果实。

同类推荐
  •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散文,并且由专家、名家为你解析、引导你鉴赏每一篇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有:鲁迅、郭沫若、许地山、张恨水、林语堂、徐志摩、老舍、冰心、闻一多、沈从文、林徽音、余光中、何其芳等等等等。
  • 病了的字母

    病了的字母

    让观点和思想插上艺术的翅膀它们的影响自然更大生命力自然更强。还有一大创新就是用了一百多方各具药理的中草药名来补白这个我看就是很好的表达方式。,不仅有许多文章是反常规的写法。所以杂文也不光是板着面孔的它是形式多样的 它需要良好的方式
  • 我说嗯

    我说嗯

    这是一本四辑合成的短诗集,第一辑题名为《在路上》。包括《我说嗯》《等待》《我想告诉你》《敲门》在内,共计33首短诗。第二辑《局外者》中灯灯共收集了45首短诗。从《春天的敌人》开始,诗集进入了入第三辑组成。这一辑题名是《灌木丛》,别有意味。当一首《桃花劫》的闪现,灯灯似乎找到了必须革新自己以往的写作真谛,她的诗歌感觉又开始了新一程扫描。在整个第四辑《桃花劫》中,灯灯竟然放进了73首短诗,这是灯灯写作求新,求变,求质,求深的结果。与既往写作经验不同,灯灯把自己的写作视域,逐步从高山庙宇,内心墙壁,移向了烟火缭绕的尘世,移向身边的人事,移向历史场景、生活思考和文化反思。并逐渐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诗作。
  • 宠爱

    宠爱

    有浪漫唯美的理想主义,作者胭脂泪是不折不扣的“荣迷”,还有文化女性所持有的孤芳自赏的些许刻薄,在这一切之上,还添加了肆无忌惮,展现出一派纯净的懵懂天真!文字中,热情与冷漠,肆无忌惮的豪迈与真挚,肆无忌惮的诱惑与风情,华丽精致、滴水不漏、刀枪不入的表象下,无处不在,在作者的文字中,有女性的细腻唯美,有旁若无人的自恋,有贵族气息浓郁的都市风情,更有悲天悯人的人文真情,在她的文字中,尤其是书中的多个影评,有雅致的书香,诙谐的调皮;自然的坦荡,奔放的豪迈,她的文字,读起来优美酣畅,自然真实
  •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散文诗,可以说是诗的散文或散文式的诗。它有着诗的灵魂及散文的外衣。它经过思想与艺术的多维嫁接,根植生活之壤,成为文苑一枝受作者珍玩读者喜爱的奇葩。读它,我们能从它的语言中感知灵魂的光芒,感知色彩、气味、声音的美妙。读它,犹如一次大享受,全身的神经感官都处在愉悦之中,想象张开彩色的翅膀,每一句语言都释放出无数个枝杈。本书精选了2009年度的优秀散文诗作品,尽显年度散文诗写作之盛景与实绩。
热门推荐
  • 心想事成法则

    心想事成法则

    纵观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人,我们会发现,总有些人是“幸运儿”,他们生活顺心,工作顺利,家庭美满,似乎好运总是伴随着他们,这也许会让许多平庸的人抱怨上天的不公。其实,只要明辨真理,认识到潜意识的力量无所不在,懂得一个人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和头脑意象,无时无刻不在塑造、引导和影响着自身的命运,并且能够对其大加利用的话,那么,勿庸置疑,你也可以拥有灿烂的人生。有的人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走向幸福的人生,有的人却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过着平庸的生活,这种差别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实现愿望的成功者和丧失理想的失败者究竟有何区别呢?答案就在本书的70条智慧之中。
  • 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

    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

    为了进一步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发挥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服务特色,提升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经过精心遴选,我们编写了《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本书依据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要求,汇集了近年来国务院、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开下发的相关文件,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中医药文化建设、科室建设为重点,便于医院领导、各职能科室、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系统掌握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政策、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知识及管理知识,同时,也可作为医院及科室开展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相关工作的依据,增加医院日常管理及监督考核的针对性和客观性。
  • 医绝天下之农门毒妃

    医绝天下之农门毒妃

    她是现代医农双硕士,却不科学的穿越附魂在一个村姑身上!她叫云菱,本想着扮猪吃老虎,在古代玩起农女逆袭,一手医术风骚天下的路子。却又撞见了他!一个冷冰冰的,身材绝佳,却故作神秘的面具男!他叫盛启,是大盛朝的冷面王爷,权倾朝野而无情血杀天下。本来只是养伤,却意外的看见一个十分诡异有趣的小村姑。于是……*一对一种田文,诙谐暖心系~*片段一【有凤求凰】大宴之上,众目睽睽之下。他,大盛的冷王爷,大盛的冷酷战神,对着她说——“十月十三,月皎星高,你在本王一众属下面前,亲了本王,此事你可认?”满座惊若木鸡……苍天在上,天地良心作证。她,绝对心思纯洁,绝对是为了救人,但心虚道——“呃……那什么,那是人工呼吸。本医是为了救你……”她越说越心虚……他目光咄咄,眸如暗夜鹰矢,掬满似笑非笑的星光,若白瓷上的那一抹朱红唇启——……片段二【琴瑟和鸣】这日天干物燥,地面的热气儿哧溜哧溜的往外冒,简直是要热死个人!他下朝方进府,府内却寂静只闻知了声?!竟连个护卫的影子都没?!居然敢擅离职守?!他黑脸心疑间转入内院,迎面一片凉风袭来,战场上面不改色的他眼皮跳了跳——荷塘边,槐树下,藤椅上,那小人儿正挥着小手绢招呼道:“你回来啦!快来乘凉!”他相信,整一个王府备用的冰块,全都被她投入了荷花池中……“谁惹你生气了?”他眉峰微蹙,柔声询问。小妻子脸一黑,不说话。“内火外寒压着伤身,是谁气了你,本王这就去给你出气。”他心疼哄道。小妻子眼眶一红……*【大连声明:】1、文中涉及医学与农学的内容,由度娘与《洗冤录》等文学资料提供的素材编写而成。看文重在开心,莫要过分较真哈~2、推荐大连自己的励志玄幻1V1爽文:《腹黑谋后噬魂妖妖》3、码字苦逼,求支持正版订阅┭┮﹏┭┮
  • 戏剧生涯漫记

    戏剧生涯漫记

    继《戏剧生涯漫忆》出版之后,王毅军同志的新作《戏剧生涯漫记》又与读者见面了。两部书是一脉相承、上下贯通的姐妹篇。上部的着重点是忆,忆戏,忆人,忆事。书中诉说了旧社会草台戏班艺人“处处无家处处家”、朝不保夕的流浪演艺生涯,揭示了旧戏班中的封建迷信、陈规陋习是禁锢艺人命运的精神枷锁,记述了不少戏剧圈内鲜为人知的传闻轶事。书中还抨击了在旧制度下将呕心沥血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戏剧文化的艺人斥为“下九流”的惊人落差。作者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旧艺人”翻身解放、命运大转折带来的无限欢心与幸福,讴歌了改革开放给戏剧舞台带来的百花齐放的春天。
  • 萌妻至上

    萌妻至上

    她叫天宠,天之娇宠,就算无父无母,一样活得风生水起,横行恣意。因为她有一个无所不能,还对她千依百顺的大哥。天宠觉得,大哥绝对是凹凸曼,不管她捅了什么篓子,总能第一时间出现,拯救她于水火。所以,她决定了以后找老公,就以大哥这样的为目标……*【重要提示】咳,因为本文修改时偷了点懒,将几个章节合并到一起,所以——卷一的V章到077章【许你一片天】止,卷二的V章到021章【大结局最终篇】止,其余都是重复章节,勿订-_-
  • 云倾枫舞

    云倾枫舞

    碧落箫,澈天琴。琴箫和鸣,音尘澈天!玄冥一去踏剑来,逍遥宫外少年行!若前生,音尘绝,初见你的脸,今生我何以,不辨旧容颜?三生三世的夙缘,消灭邪君的使命,血雨腥风间,侠骨柔情毕现……
  • 夜枭女帝

    夜枭女帝

    女尊文她的长相令皇族厌恶,她的无能让大臣耻笑,她的侍君给她带了绿帽,可是她依然无动于衷,自得其乐。在女尊的世界里,虽然贵为大皇女,可是她的身份却很卑微......她才貌过人,却冷酷无情,她武功高强,却杀人如麻。她是黑暗的主宰!她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夜枭!一抹邪肆冷酷的笑容却足以令男人为之疯狂,她誓言要将整个天下都踩在脚下......她是才德兼备的二皇女,爱情权势兼得。只要除掉夜枭就可以得到云裳国最高的皇权,却不曾想将身边的人以及自己都推向了地狱的深渊......他是她的侍君,可是他却讨厌这个生命中本应该最重要的女人,偏偏迷恋上了一个美丽的恶魔......他是岩咫国的王子,俊美的容貌,高贵的修养本应该成为云裳国的王夫,可是失去纯洁的他却偏偏赐婚给了一个丑陋的女人.......他是于人玩弄却洁身自好的伶人,心仪着云裳国的二皇女,可是却偏偏被心上人送给了云裳国最无能的女人......他是她的师兄,也是她的属下,无怨无悔的付出,可是依然被她排挤在心门之外......他是云裳国主的侍君,清淡优雅,却和霄王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虐恋、爱情、血腥、阴谋、背叛、忠诚交织混杂,挖掘着人性最脆弱的根源......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
  • 史上第一暴后狂君

    史上第一暴后狂君

    这里有一头算计死人不偿命的黑心狼,还有一头狂妄阴狠的腹黑狼,外加一头被两只狼共同培养成长的纯洁小绵羊……成长中告诉你,腹黑和腹黑,狼和狼相斗,究竟谁更胜一筹?◆当21世纪的两大杀手之王再次相遇,是否还是一场两相争斗的生死较量?◆杀手之王+杀手女皇、腹黑+腹黑、强强组合
  • 路易莎阿姨的趣味儿童故事

    路易莎阿姨的趣味儿童故事

    孩子一般都爱听故事。简短易懂而富有哲理的故事既可丰富孩子的知识面,又能引发孩子思考,启迪智力,并学会一些做人处世的道理。《国际大师儿童精品绘本系列:路易莎阿姨的趣味儿童故事》具有丰富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还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并有助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可拉近亲子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