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性生活与少女妊娠不仅影响青少年女性的生理健康,还影响她们的心理健康。中国的风俗及传统的道德观念将保持少女的贞操作为一种美德。婚前性生活,甚至妊娠是件不光彩的事,常会遭到亲戚、朋友、家人的非议,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因此:少女的性行为常常是在十分紧张状态下偷偷摸摸进行的,缺乏必要的性知识和思想准备,同时在性生活过程中和事后又因怕怀孕、怕暴露而产生恐惧感、负罪感及悔恨情绪,给女性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久而久之会使她们产生心理变态,如厌恶男子、厌恶性生活、性欲减退、性敏感性降低和性冷淡。对妊娠少女打击最为沉重的是,把怀孕的事告诉男伴后被对方遗弃,给少女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有些会导致精神失常,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
4.影响学习和生活
青春期少女正处于学习、积累知识为自己的未来打基础的黄金时代,如果有性生活必然会影响学习和工作的精力,对本人、家庭和社会都不利。绝大多数少女还是在校学生,少女怀孕和分娩除限制了她们自身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外,还会对其本人、家庭及社会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如情感方面将承受巨大的压力、被家庭和社会抛弃和经济贫困等,由此带来的自杀、抑郁等社会问题也屡见报端。因此,过早妊娠不仅仅是个医学问题,它也从不同角度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5.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由于顾及家庭名誉和经济等问题,少女性生活和妊娠常遭受家人唾骂,导致家庭成员严重矛盾,甚至家庭破裂和被家庭所抛弃。青春期性生活也会给婚后夫妇生活带来阴影,抹上不愉快的色彩,因为婚姻稳定性差,以后分居、离婚、独身的比例比一般妇女高。此外,少女妊娠常会遭受社会的冷遇和心灵的创伤,如受到父母及亲友的冷落而往往离家出走,受社会的鄙视唾弃,学习和就业困难等,使她们身心备受摧残,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对前途失去希望,放荡自己的性行为,或走上犯罪的道路,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严重影响。
总之,少女的性行为和妊娠是非常有害的事,甚至可能葬送她们一生的幸福和健康,少女们一定要自尊自爱,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以学习为重,抛弃一切邪念,抵制他人的引诱,理智从事,关好情欲的闸门。同时,学校、家庭和社会应重视她们的生理、心理变化,适时、适度、适当地提供青春期性教育。
四、青春期月经异常
(一)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1.病因和发病机制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ding of adolescence)简称青春期功血,指初潮后由于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不完善,导致生殖内分泌紊乱而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青春期中枢神经系统H一P一0轴正常功能的建立需经过一段时间,初潮后1年内,80%为无排卵月经,2—4年内无排卵月经占30%.55%,而5年时仍有20的月经周期尚无排卵。
在青春期,当机体受精神紧张、环境变化、气候骤变、过度劳累、营养不良及全身性疾病等的影响时,可通过大脑皮质的神经递质影响H一P一0轴之间的相互调节和制约,干扰丘脑下部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控制,使卵泡刺激素(FSH)呈持续低水平,无法诱导黄体生成素(LH)分泌高峰,卵泡虽发育但不排卵,无黄体形成,导致月经周期后半期缺乏孕激素,因此,青春期功血绝大多数属于无排卵性功血。子宫内膜长期受单一雌激素刺激而无孕激素拮抗,呈持续性增生或增生过长,无分泌期改变。但此时期血中雌激素对FSH的负反馈仍然存在,当卵泡生长到一定阶段,雌激素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可负反馈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使之分泌下降,卵泡发育停止,同时雌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失去雌激素的支持而出现各种类型的子宫出血。由于受单一雌激素刺激,使子宫内膜剥脱不规则,加之无黄体产生的孕激素对抗,子宫内膜螺旋小动脉不发生阶段性收缩和松弛,导致血管不易收缩止血,子宫不规则出血,持续时间长而量多。
2.临床表现
青春期功血主要是由于无排卵所致的孕激素缺乏而雌激素相对足够,这种雌激素的撤退性出血的特点是子宫内膜不规则剥脱,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为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甚至出现突破性大出血而致贫血或休克。一般不伴有痛经。
3.诊断
诊断青春期功血首先应排除全身性疾病以及生殖道器质性病变。主要根据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作出诊断。
(1)病史。详细了解发病年龄、月经史、性生活史、激素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有无甲状腺、肾上腺、肝脏和血液病等。
(2)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和全身检查,以排除生殖器官和全身性器质性病变。如注意全身发育、营养、身高、体重,有无贫血、多毛、肥胖、甲状腺改变、肝脾大或出血倾向。
(3)辅助检查。(1)B超检查:可了解子宫大小、形状、宫腔内有无赘生物,以及子宫内膜厚度等。(2)基础体温(BBT)测定:基础体温多呈单相型,提示无排卵。(3)性激素测定:为反映体内生殖内分泌状态和卵巢功能最确切的指标,如经前测定血孕酮值仍在卵泡期水平,则提示无排卵。(4)血常规和出、凝血时间:了解有无贫血及凝血功能等。(5)诊断性刮宫:在青春期,如果出血过多而药物治疗无效、高度怀疑宫内病变时应采用诊断性刮宫术,但术前应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4.治疗
半数以上的青春期功血在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功能发育成熟后,即可自行调整而痊愈。因此,当血量不多、贫血不明显时,特别是有排卵型功血,可作期待疗法。出血多或伴贫血时,应积极治疗,其治疗原则是止血、调整月经周期和促排卵。
(1)止血。青春期功血常用性激素止血,对于大量出血患者,要求在性激素治疗8小时内见效,24—48小时内出血基本停止。
主要有两种止血方法:(1)孕激素内膜脱落法。适用于体内已有一定雌激素水平的青春期功血患者。用孕激素使增生的子宫内膜转变为分泌期,停药后子宫内膜按预定时期脱落,即所谓的“药物性刮宫”。常用炔诺酮治疗出血较多的青春期功血,方法为炔诺酮3mg,每6—8小时1次,2—3日血止后每隔3日递减1/3量,直至维持量每日2.5—5mg,此剂量维持到血止后20日停药,停药后3—7日发生撤退性出血。(2)雌激素内膜生长法。适用于体内雌激素水平偏低的青春期功血患者。应用大量雌激素可迅速使子宫内膜生长,短期内修复创面而止血。常用妊马雌酮2.5mg,每6小时1次,血止后每3日递减1/3量直至维持量每日1.25mg,从血止日算起第20日停药。应用雌激素后最后710日应加用孕激素。
(2)调整月经周期。青春期功血止血后必须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常用雌、孕激素序贯法。如撤药性出血第5日开始用妊马雌酮1.25mg,每晚1次,连服20日,于服用妊马雌酮第10日加用甲羟孕酮,每日10mg,连续3个周期为1个疗程。
(3)促排卵。青春期功血患者经过几个疗程的调整月经周期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自行恢复排卵,一般情况下不必使用促排卵药物。
另外,应重视青春期精神情感创伤和营养不良等发病诱因,强调心理治疗,加强营养,劳逸适度,以促进性腺内分泌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动态调节。
(二)痛经
1.定义和发病率
痛经(dysmenorrhea)是指经前、经期或经后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严重者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临床上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前者是指痛经不伴有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后者是指盆腔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痛经。青春期少女的痛经绝大多数是原发性的痛经,本节仅叙述原发性的痛经。
—青春期少女发生痛经的相当普遍,其发生率报道差别较大,主要是与每个人疼痛的阈值和测量疼痛的方法不同有关。2004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妇幼系随机调查成都市1147名在校中学女生,发现1031名月经来潮者中有痛经者占74.7%,其中轻度痛经占66.9%,中度占31.5%,重度占1.6%。1982年瑞士对19岁少女随机抽样调查,痛经的发生率为72%,其中15%严重痛经影响生活和学习,并对止痛药无效。
2.病因和发病机制
(1)前列腺素等合成和释放异常。目前许多研究表明,子宫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增加是原发性痛经的主要原因。痛经患者子宫内膜和月经血中前列腺素PGF2a和PGE2含量较正常妇女明显升高,尤其是PGF2含量增加与痛经明显有关,它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度收缩,甚至痉挛性收缩而出现严重痛经。研究还发现,除PG可导致子宫过度收缩以外,血管升压素,缩宫索和白三稀也可引起子宫收缩频率增加和不协调或无节律性的收缩,使子宫血流障碍、子宫缺血而导致痛经的发生。
(2)精神因素。精神因素与痛经的关系目前争论较大。有学者认为痛经女性常表现为抑郁、焦虑和性格内向,认为精神因素与痛经明显有关;另一些学者发现,精神因素只是影响了对疼痛的反应而非致病性因素。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觉,每个人的疼痛阈值差别很大。对于痛经,有的人完全能够忍受,有的人缺乏对月经的正确认识,把月经视为“倒霉”,在月经来潮前精神就十分紧张、恐惧和感觉过敏,痛经发作时只能卧床休息,痛经如同患病一样。这种精神因素是痛经的主要原因。
(3)子宫发育不良。少数女性子宫肌肉和纤维组织比例失调,致使子宫产生不协调收缩而产生痛经。有些少女的子宫颈口或子宫颈管狭窄,子宫过度倾曲,以致月经血流不通畅,宫腔内压力增加,刺激子宫剧烈收缩而发生痛经。
(4)子宫内膜整片脱落。一般月经期子宫内膜成碎片随经血排出,有些少女月经期子宫内膜整片状脱落,因而经血引流不畅,刺激子宫收缩增强或痉挛性收缩而发生痛经,又称膜样痛经,一般在月经第3—4天时疼痛剧烈,膜状物排出后,疼痛立即消失。
(5)内分泌因素。痛经常发生在有排卵的月经周期,无排卵性月经常常不伴有痛经。因此,有学者认为痛经与卵巢激素失衡有关,月经前孕激素水平下降,雌激素水平增加,可以刺激PGF2的合成和释放,子宫肌肉兴奋性增强而引起痛经。
(6)其他。有的少女不注意经期卫生,月经期剧烈活动,受寒冷刺激或进食生冷饮食等均诱发痛经。有研究发现自主神经系统(如胆碱能、肾上腺素能及肽能神经类)也能影响子宫肌肉和血管收缩引起痛经,他们发现产后痛经减少与子宫的自主神经纤维明显减少有关。此外,近来有研究发现痛经与免疫系统发生改变有关。
3.临床表现
原发性痛经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1)常发生于青少年女性,多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2)疼痛常在月经即将来潮前或来潮后开始出现,持续2一3日后缓解。(3)疼痛常呈痉挛性,多集中在下腹正中部位,可放射到腰骶部和大腿内侧,有时需卧床休息。(4)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乏力等症状,严重者面色苍白、出冷汗。(5)盆腔检查无阳性体征。
4.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发病年龄、月经期下腹疼痛和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临床上即可作出诊断。必要时可结合辅助检查如B超或腹腔镜等,以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和慢性盆腔炎等导致继发性痛经的疾病。
关于痛经程度的判定尚无统一标准。1993年Akerlund提出了痛经的轻、中、重度分级标准。轻度:有疼痛,但不影响日常活动,工作很少受影响,无全身症状,很少用止痛药;中度:疼痛使日常活动受影响,工作能力也有一定影响,很少有全身症状,需用止痛药,且有效;重度:疼痛使日常活动及工作明显受影响,全身症状明显,止痛药效果不好。
5.治疗
(1)一般治疗。应重视青春期少女的精神心理治疗,帮助她们正确认识月经,消除焦虑、紧张情绪,树立信心,可使疼痛缓解。痛经使日常生活受影响者,可卧床休息,或热敷下腹部,也可适当应用镇痛、镇静和解痉药。
(2)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适用于青春期无避孕要求的女性。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 一inflammatory drugs,NSAIDs),通过阻断环氧化酶通路,抑制P:合成酶,减少PG的产生,使子宫张力和收缩性下降,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有效率可达80%。常用的药物有吲哚美辛(indomethacin)25mg,每日3次;布洛芬(ibuprofen)400mg,每日3次;氣芬那酸(flufenamic acid)200mg,每日3次。一般于月经来潮即开始服用,连服2.3天。
(3)口服避孕药。适用于要求避孕的痛经妇女。由于痛经常发生在有排卵的月经周期,口服避孕药可抑制排卵、降低血液中PG水平而抑制子宫活动,有效率可达90%以上。
(4)其他治疗。钙拮抗剂可阻止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从而抑制子宫收缩。此外,中药对痛经也有治疗作用,治疗原则以通调气血为主,如当归芍药散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明显。
(三)闭经
1.定义
闭经(amenorrhea)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两类。原发性闭经(primary amenorrhea)指年龄超过16岁、女性第二性征巳发育、月经还未来潮者,或年龄超过14岁尚无女性第二性征发育者。继发性闭经(secondary amenorrhea)指正常月经周期建立后月经停止6个月,或按自身原来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青春期的闭经通常以原发性为主。
2.病因
(1)中枢神经一下丘脑性闭经。(1)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好发于年轻女性,以精神性闭经最多见,由于突然或长期精神过度紧张、环境改变、剧烈运动或寒冷刺激等引起下丘脑的GnRH脉冲式分泌异常,导致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下降所致,属于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2)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精神神经内分泌紊乱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强烈惧怕肥胖有意节制饮食、体重骤然下降导致促性腺激素水平低下有关。当体重降至正常体重的15%以上,即出现闭经,青春期女孩多见。(3)Kallmann综合征:又称无嗅觉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原发性闭经,性征发育缺如,伴嗅觉减退或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