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7700000010

第10章 梁启超讲国学——读书指导(2)

此为最有组织的地理书,其特长在专论形势,以地域为经,以史迹为纬,读之不感干燥。

此书卷帙虽多,专读其叙论(至各府止),亦不甚费力,且可引起地理学兴味。

史通刘知几著

此书论作史方法,颇多特识,宜浏览。章氏《文史通义》,性质略同,范围较广,已见前。

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著

读之可增史学兴味,且知治史方法。

(丙)韵文书类

诗经

希望学者能全部熟读成诵。即不尔,亦须一大部分能举其词。注释书,陈奂《诗毛诗传疏》最善。

楚辞

屈宋作宜熟读,能成诵最佳,其余可不读。注释书,朱熹《楚辞集注》较可。

文选

择读。

乐府诗集郭茂倩编

专读其中不知作者姓名之汉古辞,以见魏六朝乐府风格。其他不必读。

魏晋六朝人诗宜读以下各家:

曹子建阮嗣宗陶渊明谢康乐鲍明远谢玄晖

无单行集者,可用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或王恺运五代诗选本。

以上唐宋人诗文集。

唐百家诗选王安石选

宋诗钞吕留良钞

以上唐宋诗选本。

清真词(周美成)醉翁琴趣(欧阳修)东坡乐府(苏轼)屯田集(柳永)

淮海词(秦观)樵歌(朱敦儒)稼轩词(辛弃疾)后村词(刘克庄)白石道人歌曲(姜夔)碧山词(王沂孙)梦窗词(吴文英)

以上宋人词集。

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

以上元明清人曲本。

本门所列书,专资学者课余讽诵,陶写情趣之用,既非为文学专家说法,尤非为治文学史者说法,故不曰文学类,而曰韵文类。文学范围,最少应包含古文(骄散文)及小说。吾以为苟非欲作文学专家,则无专读小说之必要。至于古文,本不必别学。吾辈总须读周秦诸子、《左传》、《国策》、四史、《通鉴》及其关于思想、关于记载之著作。苟能多读,自能属文,何必格外标举一种,名日古文耶?故专以文鸣之文集不复录。(其余学问有关系之文集,散见各门。)《文选》及韩、柳、王集聊附见耳。学者如必欲就文求文,无已,则姚鼎之《古文辞类纂》、李兆洛之《骈体文钞》、曾国藩之《经史百家杂钞》可用也。

清人不以韵文见长,故除曲本数部外,其余诗词皆不复列举,无已,则于最初期与最末期各举诗词家一人:吴伟业之《梅村诗集》与黄遵宪之《人境庐诗集》、成德之《饮水词》与文焯之《樵风乐府》也。

(丁)小学书及文法书类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著

说文通训定声朱骏声著

说文释例王筠著

段著为《说文》正注,朱注明音与义之关系,王著为《说文》通释。读此三书,略可通《说文》矣。

经传释词王引之著

古书疑义举例俞樾著

文通马建忠著

读此三书可知古人语法文法。

经籍籑诂阮元书

此书汇集各字之义训,宜置备检查。

文字音韵,为清儒最擅之学,佳书林立。此仅举入门最要之数种。若非有志研究斯学者,并此诸书不读,亦无妨耳。

(戊)随意涉览书类

学问固贵专精,又须博涉以辅之。况学者读书尚少时,不甚自知其性所近者为何,随意涉猎,初时并无目的,不期而引起问题,发生趣味,从此向某方面深造研究,遂成绝业者,往往而有也。吾固杂举有用或有趣之各书,供学者自由翻阅之娱乐。

读此者不必顺叶次,亦不必求终卷也。(各书亦随忆想所杂举,无复诠次。)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清乾隆间四库馆,董其事者皆一时大学者,故所作《提要》,最称精审,读之可略见各书内容。(中多偏至语自亦不能免。)宜先读各部类之叙录,其各书条下则随意抽阅。

有所谓《存目》者,其书被屏、不收入四库者也。内中颇有怪书,宜稍注意读之。

世说新语

将晋人谈玄语分类纂录,语多隽妙,课余暑假之良伴侣。

水经注郦道元撰戴震校

六朝人地理专书,但多描风景,记古迹,文辞华妙,学作小品文最适用。

文心雕龙刘勰撰

六朝人论文书,论多精到,文亦雅丽。

大唐三藏慈恩法师传慧立撰

此为玄奘法师详传。玄奘为第一位留学生,为大思想家,读之可以增长志气。

徐霞客游记

霞客晚明人,实一大探险家。其书极有趣。

梦溪笔谈沈括

宋人笔记中含有科学思想者。

困学纪闻王应麟撰阎若璩注

宋人始为考证学者,顾亭林《日知录》颇仿其体。

通艺录程瑶田撰

清代考证家之博物书。

癸巳类稿俞正燮撰

多为经学以外之考证,如考棉花来历,考妇人缠足历史,辑李易安事迹等。又多新颖之论,如论妒非妇人恶德等。

东塾读书记陈澧撰

此书仅五册,十余年乃成;盖合数十条笔记之长编,乃成一条笔记之定稿,用力最为精苦,读之可识搜集资料,及驾驭资料之方法。书中论郑学、论朱学、论诸子、论三国诸卷最善。

庸庵笔记薛福成

多记清咸丰、同治间掌故。

张太岳集张居正

江陵为明名相,其信札益人神智,文章亦美。

王心斋先生全书王艮

吾常名心斋为平民的理学家,其人有生气。

朱舜水遗集朱之瑜

舜水为日本文化之开辟人,唯一之国学输出者,读之可见其人格。

李恕谷文集李塨

恕谷为习斋门下健将,其文劲达。

鲒埼亭集全祖望

集中记晚明掌故甚多。

潜研堂集钱大昕

竹汀在清儒中最博洽者,其对伦理问题,亦颇有新论。

述学汪中

容甫为治诸子学之先登者,其文格在汉晋间,极遒美。

洪北江集洪亮吉

北江之学长于地理,其小品骈体文,描写景物,美不可言。

定庵文集龚自珍

吾少时心醉此集,今颇厌之。

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

胡文忠公集胡林翼

右二集信札最可读,读之见其治事条理及朋友风义。曾涤生文章尤美,桐城派之大成。

苕溪渔隐丛话胡仔

丛话中资料颇丰富者。

词苑丛谈徐釚

唯一之词话,颇有趣。

语石叶昌炽

以科学方法治金石学,极有价值。

书林清话叶德辉

论列书源流及藏书掌故,甚好。

广艺舟双楫康有为

论写字,极精博,文章极美。

剧说焦循

宋元戏曲史王国维

二书论戏剧,极好。

既谓之涉览,自然无书不可涉,无书不可览。本不能胪举书目,若举之非累数十纸不可。右所列不伦不类之寥寥十余种,随杂忆所及当坐谭耳。若绳以义例,则笑绝冠缨矣。

国学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自序

我对于学问,件件都有兴味。因为方面太多,结果没有一方面做得成功。著述更不必说,始终没有专心致志好好地著成一部书。近几年来我名下的出版物,都不过一个学期中在一个学校的讲义,而且每学期所讲总是两门以上的功课,所编总是两种以上的讲义。我生平有种坏癖气,曾经讲过的功课,下次便不愿再讲。每次所讲总是新编的,匆匆忙忙,现蒸热卖,那里能有满意之作!所以每次讲完之后,便将讲义搁起,预备重新校改一番才付印。但每到休讲期间,又贪着读别的书去了;假期满后,又忙着著别的讲义。因此旧稿总没有时候整理,只好把他放在箧底再说。两三年此类的讲稿有好几种哩!这部《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便是其中之一种。

这部讲义是两年前在清华学校讲的。清华当局指定十来部有永久价值的古书,令学生们每学期选读一部或两部,想令他们得些国学常识而且养成自动的读书能力。这种办法,我原是很赞成的。当局因请我把这十几部书的大概和学生们讲讲。我答应了,每隔一星期来讲一次。一学期间,讲了从《论语》到《礼记》这几部。本来下学期还打算续讲,不幸亡妻抱病,跟着出了丧事,我什么功课都做不下去。因此向学校辞职,足足休讲了一年。现在虽再来学校,也没有续讲的机会。

说“要籍”吗,中国最少也有一百几十种。像这部讲义讲的不伦不类几部书,算什么东西呢?何况是现蒸热卖的粗制品,当起稿时已经没有多翻参考书的余裕,脱稿后连复看的工夫也没有。这样作品,如何可以见人?所以许久不愿付印,为此。

清华同学们不答应,说各处纷纷函索传钞,不胜其扰,说现在《清华周刊》要编辑丛书,决定把他充当第一种,已经付印了,而且要求我作一篇序文。我无法拒绝,也只好随顺。

我想,一个受过中学以上教育的中国人,对于本国极重要的几部书籍,内中关于学术思想者若干种,关于历史者若干种,关于文学者若干种,最少总应该读过一遍。但是,生当今日而读古书,头一件,苦于引不起兴味来;第二件,苦于没有许多时间向浩如烟海的书丛中埋头钻研;第三件,就令耐烦费时日勉强读去,也苦难得其要领。因此,学生们并不是不愿意读中国书,结果还是不读拉倒。想救济这种缺点,像“要籍解题”或“要籍读法”一类书,不能不谓为适应于时代迫切的要求。我这几篇虽然没有做得好,但总算在这条路上想替青年们添一点趣味,省一点气力。我希望国内通学君子多做这类的作品,尤其希望能将我所做的加以是正,例如钱先生新近在《清华周刊》发表的《论语解题及其读法》之类。同时我也要鞭策自己,在较近期内对别的要籍能再做些与此同类的工作。

这部书里头所讲,有许多是前人讲过的,并非全属自己创见。为什么不一一注明呢?因为(一)编讲义时间匆忙,没有查原书。(二)为学生们方便起见,若噜噜苏苏的引那一说驳那一说,倒反令人头痛,不如直截了当,我认为可采之说就采入,省些闲文。总而言之,这部书不是著述,不过讲堂上临时演说。凡有与著述体例不符之处,希望读者原谅。

“先入为主”,原是做学问的最大毛病;但人人都知道这是毛病,却人人都不容易破除。即如我这部书,讲《论语》推重戴望,讲《史记》推重崔适,也可以说是我个人的僻见。其实教一般青年,不该如此。此外各篇犯这类毛病还不少。我所以不甚愿意立刻付印,就是为此。即已付印,我不能不声明一下。

临了,我还想和青年们说几句话。——诸君对于中国旧书,不可因“无用”或“难读”这两个观念,便废止不读。有用、无用的标准,本来很难确定。何以见得横文书都有用,线装书都无用?依我看,著述有带时代性的,有不带时代性的。不带时代性的书,无论何时都有用。旧书里头属于此类者确不少。至于难读、易读的问题呢,不错,未经整理之书,确是难读,读起来没有兴味或不得要领,像是枉费我们的时光。但是,从别方面看,读这类书,要自己用刻苦工夫,披荆斩棘,寻出一条路来,因此可以磨炼自己的读书能力,比专吃现成饭的得益较多。所以我希望好学的青年们最好找一两部自己认为难读的书,偏要拼命一读,而且应用最新的方法去读他。通读之后,所得益处,在本书以内的不算,在本书以外的还多着哩。

十四年十一月十七日梁启超清华北院二号

(第一章)论语孟子附论《大学》《中庸》《孝经》及其他

总说

《论语》、《孟子》两书,近人多呼为“经书”,古代不然。汉儒对于古书之分类,以《诗》、《礼》、《乐》、《易》、《春秋》为“六艺”,亦谓之“六经”,实为古书中之最见宝贵者。次则名为“记”或“传”,乃解释或补助诸经者,《论语》即属此类。又次则为诸子,乃于六经之外别成一家言者,《孟子》即属此类。故《论》、《孟》两书,在汉时不过二三等书籍。然汉文帝时已将此二书置博士,(“置博士”者,在大学中专设一科以专门之博士任教授也。)是曾经特别崇重,然不久亦罢。(罢博士者,废此专科也)六朝、隋、唐以来,《论语》研究尚盛,《孟子》则亦侪于诸子之列耳。自宋儒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合诸《论》、《孟》,称为“四书”,明清两代,以八股取士,试题悉出“四书”,于是“四书”之诵习,其盛乃驾“六经”而上之。六七百年来,数岁孩童入三家村塾者,莫不以“四书”为主要读本,其书遂形成一般常识之基础,且为国民心理之总关键。

《论语》编辑者及其年代

《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据此,则谓《论语》直接成于孔子弟子之手。虽然,书中所记如鲁哀公、季康子、子服、景伯诸人,皆举其谥,诸人之死皆在孔子卒后。书中又记曾子临终之言,曾子在孔门齿最幼,其卒年更当远后于孔子。然则此书最少应有一部分为孔子卒后数十年七十子之门人所记无疑。书中于有子、曾子皆称“子”。全书第一章记孔子语,第二章即记有子语,第三章记孔子语,第四章即记曾子语,窃疑纂辑成书当出有子、曾子门人之手,而所记孔子言行,半承有、曾二子之笔记或口述也。

《论语》之真伪

先秦书赝品极多,学者最宜慎择。《论语》为孔门相传宝典,大致可信。虽然,其中未尝无一部分经后人附益窜乱;大抵各篇之末,时有一二章非原本者。盖古用简书,传钞收藏皆不易,故篇末空白处,往往以书外之文缀记填入,在本人不过为省事备忘起见,非必有意作伪。到后来展转传钞,则以之误混正文。周秦古书中似此者不少,《论语》中亦有其例。如《雍也篇》末“子见南子”章,《乡党篇》末“色斯举矣”章,《季氏篇》末“齐景公”章,《微子篇》末“周公谓鲁公”、“周有八士”章,皆或与孔门无关,或文义不类,疑皆非原文。

然此犹其小者。据崔东壁(述)所考证,则全书二十篇中末五篇——《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皆有可疑之点。因汉初所传有“鲁论”、“齐论”、“古论”之分,篇数及末数篇之篇名各有不同,文句亦间互异,王莽时佞臣张禹者合三本而一之,遂为今本。(见《汉书·艺文志》、《张禹传》及何晏《论语集解序》。)此末五篇中,最少应有一部分为战国末年人所窜乱。其证据:一、《论语》通例,称孔子皆曰“子”,惟记其与君大夫问答乃称“孔子”。此五篇中,屡有称“孔子”或“仲尼”者。二、《论语》所记门弟子与孔子对面回答,亦皆呼之为“子”。对面呼“夫子”,乃战国时人语,春秋时无之,此五篇中屡称“夫子”。三、《季氏篇》“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云云,考冉有、季路并无同时仕于季氏之事。四,《阳货篇》记“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云云,又记“佛肸以中牟畔,召子欲往”云云,考弗扰叛时,孔子正为鲁司寇,率师堕费,弗扰正因反抗孔子政策而作乱,其乱亦由孔子手平定之,安有以一造反之县令而敢召执政?其执政方督师讨贼,乃欲应以召,且云“其为东周”,宁有此理!佛肸以中牟叛赵为赵襄子时事,见《韩诗外传》。赵襄子之立,在孔子卒后五年,孔子何从与肸有交涉?凡此诸义,皆崔氏所疏证,大致极为精审。(参观《崔东壁遗书》内《洙泗考信录》,《畿辅丛书》中亦有此书。)

由此言之,《论语》虽八九可信,然其中仍有一二出自后人依托,学者宜分别观之也。

《论语》之内容及其价值

《论语》一书,除前所举可疑之十数章外,其余则字字精金美玉,实人类千古不磨之宝典。盖孔子人格之伟大,宜为含识之俦所公认,而《论语》则表现孔子人格唯一之良书也。其书编次体例,并无规定;篇章先后,似无甚意义;内容分类,亦难得正确标准。略举纲要,可分为以下各类。

一、关于个人人格修养之教训。

二、关于社会伦理之教训。

三、政治谈。

四、哲理谈。

五、对于门弟子及时人因人施教(注重个性的)的问答。

六、对于门弟子及古人时人之批评。

七、自述语。

八、孔子日常行事及门人诵美孔子之语。(映入门弟子眼中之孔子人格)

同类推荐
  • 看不懂的日本人

    看不懂的日本人

    “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次。对于日本,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今天,不论你喜欢日本也好,讨厌日本也好,你都应该了解她。因为中国和日本不可能不接触,只有更好的了解日本,了解日本人,才能在联系与合作,矛盾与斗争中取得主动。
  •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的现代化,即敦促教育国民由传统臣民向现代公民转变,是近一百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也都在推动的社会大课题。清末民初的北京,作为全国观瞻所系的“首善之区”,在由传统帝都向民国首都转型的过程中,强力发起了从散漫、保守的传统“臣民”道德向具有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的现代“国民”道德转型的社会教化运动。这场运动明面上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现代转型,实质上却是清末民初北京文化权力关系(传播谁的道德)、文化阶层关系(谁对谁传播道德)及文化社会关系(怎样传播道德)的深刻综合反映。
  •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著名晋商家族祁县渠家在晋商后期具有重要的代表地位,其经营的票号、茶庄、布庄遍布海内,盛极一时。
  • 三字经新读

    三字经新读

    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新读(第2版)》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对原著进行解释的基础上,还赋予了新的理解、新的立意,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和一些生动的典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中国文化的精髓。《三字经新读(第2版)》内容丰富,文字通俗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本书从人类与美术的起源始笔,以介绍西方美术数千年发展史中的三次高峰为重点,连成一条脉络清晰、起伏不断的中轴线,对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十九世纪这三次高峰时期的整体美术面貌、画家与画派、杰出作品、创作技术、风格演变等,均作了系统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同时对高峰间歇期的中世纪,十七、十八世纪以及苏联和美国的美术,也给予了简明扼要的评述。本书专列现代派美术一章,全方位地探讨了形成的原因,对各流派作了全面介绍。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单恋不转弯

    单恋不转弯

    叶红旗为人极度一根筋,认定的事物很少有改变。好友有宝认识她的时候,她正爱吃学校食堂的三明治,因为里面的火腿肉很好吃,她就固执地吃了大学四年。
  • 重生之种田也逆袭

    重生之种田也逆袭

    上辈子被家人出卖,嫁了一个弱智丈夫,老天又给了她一次重活的机会,这一世一定要活出不一样的人生!谁说貌美只能带来祸端,村花也是能逆袭的!家里长家里短,女主发家致富的励志史。
  • 最精彩的成长故事全集

    最精彩的成长故事全集

    成长的故事很多很多,有欢乐也有悲哀;成长的岁月很长很长,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去感悟。岁月不会回头,抓住今天的每一秒,把希望系于明天的彩云,成长就是希望编织的彩带,串联回忆和向往。本书精心挑选了400多个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成长故事,是亲子共读的首选范本。
  • 不做皇妃之间谍红颜

    不做皇妃之间谍红颜

    颜丛雪,从小训练有素的细作,来到郡安唯一的任务就是颠覆南祁朝廷,协助昌黎国主入主江南。许峙,从小看着祖父指点江山,一生的梦想就是披上战袍,收复失地,恢复中原。两个注定一生对立的人,却因一次蓦然回首,牵绊住了彼此的心。一个敢爱敢恨,执着不悔。可以为爱杀人,也可以为爱放下屠刀;一个为国为民,一心抗敌。不愿辜负爱人,更不愿辜负大祁百姓。分立两个阵营的他们最终是否能够一起金戈铁马,塞北江南,直到华发苍颜?宫斗、朝斗、宅斗,女主告诉你什么是超强圣斗士。乞爱、弃爱、夺爱,女配告诉你,不需要重生,一样可以命运翻盘。
  • 总裁的烙痕

    总裁的烙痕

    夜,未央。银色的月光,透过浅薄的窗帘,影影绰绰的布满不大的室内。一片暗影中,男人沉重炙热的呼吸,焦灼在女人稚嫩的肌肤上,让她感觉分外滚烫。她白皙的肌肤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带着隐隐香气,弥散在空气中。男人健硕的身躯……女人冰冷的双手,紧紧攥着身下洁白的床单。只是,身体的沉沦,丝毫也唤不起她内心的渴望!明亮的双眼紧闭,翘长的睫毛微耸,她想要装……
  • 曾国藩冰鉴(第一卷)

    曾国藩冰鉴(第一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恋君生

    恋君生

    一个女子,不管之前还是之后,都被同一个男人所牵绊。这就是命啊!!!田甜甜悲催了,魂穿了,好日子还没过够,就被通知要嫁人了。听说是个有钱人,是个独生子,是一个帅哥,是“她”自己定下来的夫婿。靠,要不要这么狗血,且等她再试一试说。-------可是小姐你这样主动真的好吗?一个女子怎能拉起袖口,大口喝酒,还势要把未来姑爷喝趴下。你懂毛?酒后吐真言。看着小姐脱衣服的时候,呜呜呜,错了原来小姐才是被坑的那一坨。且看一个现代小女子是怎样在陌生的朝代打倒一片花痴,闯出属于自己一片天地,把幸福握在自己的手里面。男主略腹黑,女主偶尔短线,但是个睿智型的。本文1vs1,双处,甜蜜不虐。
  • 危栏

    危栏

    ,表现了他的生存境遇中的独特的生命的变异与内在的疼痛。线条简洁而又推进迅速,本书是把普通人带入了官场。我读后心中有些难受,接受“水与火”的灵魂的拷问。表现了他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悲情诉求,这种故事性强而又晓畅好看的小说,有一种不是滋味的滋味,有一些不寒而栗的感觉。这说明小说已达到了它的目的。本书故事性强。这是一位长期耽于官场又不适应官场而又坚持要在仁途上走下去的主人公。作者把主人公带入了其设定的结构之中,也是因为它有着与读者的前意识相一致的预设的结构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