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7700000011

第11章 梁启超讲国学——读书指导(3)

右所列第一二项,约占全书三分之二,其余六项约合占三分之一。第一项人格修养之教训,殆全部有历久不磨的价值。第四项之哲理谈,虽著语不多,(因孔子之教,专贵实践,罕言性与天道。)而皆渊渊入微。第二项之社会伦理,第三项之政治谈,其中一部分对当时阶级组织之社会立言,或不尽适于今日之用,然其根本精神,固自有侯诸百世而不惑者。第五项因人施教之言,则在学者各自审其个性之所近所偏而借以自鉴。第六项对人的批评,读之可以见孔子理想人格之一斑。第七项孔子自述语及第八项别人对于孔子之观察批评,读之可以从各方面看出孔子之全人格。《论语》全书之价值大略如此。要而言之,孔子这个人有若干价值,则《论语》这部书亦连带的有若干价值也。

读《论语》法

吾侪对于如此有价值之书,当用何法以善读之耶?我个人所认为较简易且善良之方法如下:

第一,先注意将后人窜乱之部分剔出,以别种眼光视之,免使朦混真相。

第二,略依前条所分类,将全书纂钞一过,为部分的研究。

第三,或作别种分类,以教义要点——如论“仁”、论“学”、论“君子”等为标准,逐条钞出,比较研究。

第四,读此书时,即立意自作一篇孔子传或孔子学案,一面读便一面思量组织法且整理资料,到读毕时自然能极彻底极正确的了解孔子。

第五,读此书时,先要略知孔子之时代背景。《左传》、《国语》,实主要之参考书。

第六,此书文义并不艰深,专读白文自行细绎其义最妙。遇有不解时,乃翻阅次条所举各注。

右所学者,为书本上智识方面之研究法。其实我辈读《论语》之主要目的,还不在此。《论语》之最大价值,在教人以人格的修养。修养人格,决非徒恃记诵或考证,最要是身体力行,使古人所教变成我所自得。既已如此,则不必贪多务广,果能切实受持一两语,便可以终身受用。至某一两语最合我受用,则全在各人之自行领会,非别人所能参预。别人参预,则已非自得矣。要之,学者苟能将《论语》反复熟读若干次,则必能睪然有见于孔子之全人格,以作自己祈向之准鹄;而其间亦必有若干语句,恰与自己个性相针对,读之别有会心,可以作终身受持之用也。《论语》文并不繁,熟读并不费力,吾深望青年勿蔑弃此家宝也。

《论语》注释书及关系书

《论语》注释,有汉郑康成《注》,已佚,近人有辑本;有魏何晏《集解》,宋刑昺《义疏》,现行《十三经注疏》所载者即是。但其中要语,多为后人新疏所以采,不读亦得。为便于学者计,列举以下之注释书及关系书各种:

一,宋朱熹《论语集注》、《论语或问》。

《集注》简而明,最便读者,但其中有稍涉理障处。《或问》时于《集注》外有所发明。

二,清戴望《论语注》。

此书亦简明,训诂视朱注为精审,但多以公羊家言为解,穿凿附会,间亦不免。

三,清刘宝楠《论语正义》。

最精博,但太繁,非专家研究者不必读。

四,清颜元《四书正误·论语之部》。

此专正朱注之误也,可见习斋一家学说。

五,清焦循《论语通释》。

此书将《论语》教义要点分类研究,其方法最可学。

六,清阮元《揅经堂集》中《论语论仁解》。

此书一短篇文,专取《论语》言“仁”之一部钞下,通贯研究,其方法可学。

七,清崔述《洙泗考信录》附《余录》。

此书为最谨严之孔子传,其资料什九取自《论语》。辨《论语》窜乱之部分,当略以此书所疑者为标准。

以上说《论语》竟。

《孟子》之编纂者及篇数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云:“孟子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赵岐《孟子题辞》云:“退而论集,所与高第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问答,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书七篇二百六十一章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据此则汉儒传说,皆谓此书为孟子自撰,然书中称时君皆举其谥,如梁惠王、襄王、齐宣王、鲁平公、邹穆公皆然,乃至滕文公之年少亦皆如是,其人未必皆先孟子而卒,何以皆称其谥?又书中于孟子门人多以“子”称之,乐正子,公都子、屋庐子、徐子、陈子皆然,不称子者无几,果孟子所自著,恐未必自称其门人皆曰子。细玩此书,盖孟子门人万章、公孙丑等所追述,故所记二子问答之言最多,而二子在书中亦不以子称也。其成书年代虽不可确指,然最早总在周赧王十九年(西纪前二九六)梁襄王卒之后,上距孔子卒一百八十余年,下距秦始皇并六国七十余年也。

今本《孟子》七篇,而《汉书·艺文志·儒家》云:“孟子十一篇。”应劭《风俗通·穷通篇》亦云然。赵岐题辞云:“又有外书四篇——《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其文不能宏深,不与内篇相似,似非孟子本真,后人依放而托也。”据此,知汉时所流传者,尚有外书四篇,与今七篇混为一本。赵邠卿(岐)鉴定为赝品,故所作《孟子章句》,惟释七篇。此后赵注独行,而外篇遂废。后人或以为惜,但吾侪颇信邠卿鉴别力不谬,其排斥外篇,不使珷玞乱玉,殆可称孟子功臣。今外篇佚文,见于《法言》、《盐铁论》、《颜氏家训》、李善《文选注》……等书有若干条,经近人辑出,诚有如邠卿所谓“不能宏深,不与内篇相似”也。至明季姚士粦所传《孟子外书》四篇,则又伪中出伪,并非汉时之旧,更不足道矣。

《孟子》之内容及其价值

孟子与荀卿,为孔门下两大师。就学派系统论,当时儒、墨、道、法四家并峙,孟子不过儒家一支流,其地位不能比老聃、墨翟,但孟子在文化史上有特别贡献者二端:

一,高唱性善主义,教人以自动的扩大人格,在哲学上及教育学上成为一种有永久价值之学说。

二,排斥功利主义,其用意虽在矫当时之弊,然在政治学社会学上最少亦代表一面真理。

其全书要点略如下:

一,哲理谈。穷究心性之体相,证成性善之旨。《告子》上下篇,《尽心》上篇,多属此类。

二,政治类。发挥民本主义,排斥国家的功利主义;提出经济上种种理想的建设。《梁惠王》上下篇,《滕文公》上篇,全部皆属此类,其余各篇亦多散见。

三,一般修养谈。多用发扬蹈厉语,提倡独立自尊的精神,排斥个人的功利主义。《滕文公》、《告子》、《尽心》三篇最多,余篇亦常有。

四,历史人物批评。借古人言论行事,证成自己的主义。《万章》篇最多。

五,对于他派之辩争。其主要者如后儒所称之辟杨、墨,此外如对于告子论性之辩难,对于许行、陈仲子之呵斥,对于法家者流政策之痛驳等皆是。

六,记孟子出处辞受及日常行事等。

右各项中,惟第四项之历史谈价值最低。因当时传说,多不可信,而孟子并非史家,其著书宗旨又不在综核古事,故凡关于此项之记载及批评,应认为孟子借事明义,不可当史读。第五项辩争之谈,双方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未可偏执一是。第二项之政治谈,因时代不同,其具体的制度自多不适用,然其根本精神固有永久价值。余三项价值皆极高。

读《孟子》法

读《论语》、《孟子》一类书,当分两种目的:其一为修养受用,其一为学术的研究。为修养受用起见,《论语》如饭,最宜滋养;《孟子》如药,最宜祓除及兴奋。读《孟子》,第一,宜观其砥砺廉隅,崇尚名节,进退辞受取与之间竣立防闲,如此然后可以自守而不至堕落。第二,宜观其气象博大,独往独来,光明俊伟,绝无藏闪。能常常诵习体会,人格自然扩大。第三,宜观其意志坚强,百折不回。服膺书中语,对于环境之压迫,可以增加抵抗力。第四,宜观其修养下手工夫简易直捷,无后儒所言支离、玄渺之二病。要之,《孟子》为修养最适当之书,于今日青年尤为相宜。学者宜摘取其中精要语熟诵,或钞出常常阅览,使其精神深入我之“下意识”中,则一生做人基础可以稳固,而且日日向上,至老不衰矣。

学术的研究,方面极多,宜各随兴味所注,分项精求。惟每研究一项,必须对于本书所言彻头彻尾理会一番,且须对于他书有关系的资料博为搜采参核。试举数例:

一,如欲研究孟子哲学,必须先将书中所谓性、所谓心、所谓情,所谓才、所谓义、所谓理……种种名词,仔细推敲,求得其正确之意义。复又须贯通全书,求得某几点为其宗旨之主脑,然后推寻其条理所由衍出。又须将别派学说与之对照研究,如《荀子》、《春秋繁露》等书,观其所自立说,及批驳《孟子》者何如。

二,欲研究孟子之政治论,宜先提絜出几个大纲领——例如民本主义、统一主义、非功利主义等等,观其主张之一贯。又须熟察时代背景,遍观反对派学说,再下公正的批评。

三,孟子辟异端,我辈不必随声附和,然可从书中发见许多“异端”的学说,例如杨朱、许行、宋牼、陈仲子、子莫、白圭、告子、淳于髡等,其书皆不传,且有并姓名亦不见于他书者。从《孟子》书中将其学说摭拾研究,便是古代学术史绝好资料。

四,将本书所载孟子所见之人、所历之地及其行事言论钩稽排比,可以作一篇极翔实的孟子小传。

以上不过略举数例,学者如有研究兴味,则方面尚多,在各人自择而已。

《孟子》之注释书及关系书

最古之《孟子》注释书为东汉赵岐之《孟子章句》,且每章缀以章指,其书现存。全文见焦循《孟子正义》中,今不另举。

一,宋朱熹《孟子集注》。

性质及价值皆同《论语集注》。

二,清焦循《孟子正义》。

考证最精审,且能发明大义,现行各注疏未有其比。

三,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

此书乃戴氏发表自己哲学意见之作,并非专为解释《孟子》。但研究孟子哲学,自应以此为极要之参考品。

四,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内《孟子》之卷。

此卷将《孟子》全书拆散而比观之,所发明不少,其治学方法最可学。

五,清崔述《孟子事实录》。

此书为极谨严孟子小传。

以上说《孟子》竟。

附论《大学》、《中庸》

《大学》、《中庸》本《小戴礼记》中之两篇。《礼记》为七十子后学者所记,其著作年代,或在战国末或在西汉不等,其价值本远在《论》、《孟》下。自宋程正叔抽出此二篇特别提倡,朱晦庵乃创为四子书之名,其次序:一、《大学》,二、《论语》,三、《孟子》,四、《中庸》。于是近七八百年来,此二篇之地位骤高,几驾群经而上之。斯大奇矣!

区区《大学》一篇,本不知谁氏作,而朱晦庵以意分为经、传两项。其言曰:“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然而皆属意度,羌无实证。晦庵又因其书有与自己理想不尽合者,乃指为有错简,以意颠倒其次序;又指为有脱漏,而自作《补格致传》一章。此甚非学者态度所宜出也。而明清两朝,非惟以《大学》侪诸经,且几将朱氏《补传》与孔子之言同视矣。中间王阳明主张“大学古本”,对于朱氏所改所补而倡异议,然重视《大学》之观念,迄未稍变。惟清初有陈乾初(确)者,著《大学辨》一篇,力言此书非孔子、曾子作,且谓其“专言知不言行,与孔门教法相戾”。此论甫出,攻击蜂起,共指为非圣无法,后亦无人过问。自此书列于《四书》之首,其篇中“致知格物”四字,惹起无数异说,辨难之作,可汗十牛,然以此为孔子教人入德之门,非求得其说不可。由吾侪观之,此篇不过秦、汉间一儒生之言,原不值如此之尊重而固守也。

《中庸》篇,朱晦庵谓“子思作之以授孟子”,其言亦无据。篇中有一章袭孟子语而略有改窜。据崔东壁所考证,则其书决出孟子后也。此篇论心论性,精语颇多,在哲学史上极有价值。

要而论之,《大学》、《中庸》不失为儒门两篇名著,读之甚有益于修养,且既已人人诵习垂千年,形成国民常识一部分,故今之学者,亦不可以不一读。但不必尊仰太过,反失其相当之位置耳。

附论《孝经》

《孝经》自汉以来,已与《论语》平视,今且列为十三经之一,共传“孔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经》”,以为孔子手著书即此两种。其实此二语出自纬书,纯属汉人附会。“经”之名,孔子时并未曾有,专就命名论,已足征其妄。其书发端云:“仲尼居,曾子侍。”安有孔子著书而作此称谓耶?书中文义皆极肤浅,置诸《戴记》四十九篇中犹为下乘,虽不读可也。

附论其他关于孔子之记载书

记载孔子言论行事之书惟《论语》为最可信,其他先秦诸子所记,宜以极严冷谨慎之态度观之。盖凡一伟大人物,必有无数神话集于其身,不可不察也。今传《孔子家语》、《孔丛子》两书,皆晋人伪作,万不可读。有《孔子集语》一书,乃宋人采集群书言孔子事者,大半诬孔子而已。学者诚诵法孔子,则一部《论语》终身受用不尽,“岂买菜也,而求添乎”?

以上附论竟。

(第二章)史记

《史记》作者之略历及其年代

《史记》百三十篇,汉太史令司马迁作。迁字子长,(见扬雄《法言》及王充《论衡》。)左冯翊夏阳人,(据《自序》“司马氏入少梁”语,案推汉地。)今陕西之同州韩城县也。司马氏世典周史,迁父谈,以汉武帝建元元封间仕为太史令。谈卒,迁袭官。迁生卒年不见于《太史公自序》及《汉书·司马迁传》,惟据《自序》云:“为太史令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张守节《正义》云:“案迁年四十二岁。”以此推算,知迁生于景帝中元五年(西纪前一四五年)。父谈,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迁皆传其学。迁又受业孔安国治《尚书》,闻《春秋》于董仲舒。喜游历,足迹遍天下,其所经行之地见于本书者如下:

《五帝本纪》:“余尝西至空同,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

《河渠书》:“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大湟,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螺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

《齐太公世家》:“吾适齐,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余里。”

《魏世家》:“吾适故大梁之墟。”

《孔子世家》:“余适鲁,观仲尼庙堂。”

《伯夷列传》:“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孟尝君列传》:“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

《信陵君列传》:“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

《春申君列传》:“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

《屈原贾生列传》:“余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

《蒙恬列传》:“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取为秦筑长城亭障。”

《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余视其母冢。”

《樊郦滕灌列传》:“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冢。”

《太史公自序》:“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遗风,乡射邹、峰。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

吾侪试取一地图,按今地,施朱线,以考迁游踪,则知当时全汉版图,除朝鲜、河西、岭南诸新开郡外,所历殆遍矣。迁初仕为郎中,及继父任太史令,则奉召修太初历。自发议迄颁定,皆迁主之;始末具详《汉书·律历志》。修历事毕,从事作史。史未成,因上书救李陵,获罪下蚕室。已而为中书令,尊宠任事。其卒年无考,大率在武帝末年。今据王静安(国维)所著《太史公系年考略》,略表其行历年代如下:

西纪前一四五(景帝中元五年)迁生。

前一四(武帝建元元年)六岁。

前一三六(建元五年)十岁,自序云:“年十岁则诵古文。”

前一三四(元光元年)十二岁。

前一二八(元朔元年)十八岁。

前一二六(元朔三年)二十岁。自序云:“二十而南游江淮,过梁、楚以归。”(全文见前。)所记或不止一年事,要之自二十岁起游学四方也。

前一二二(元狩元年)二十四岁。《史记》所记事,讫于是年。说详下。

前一一六(元鼎元年)三十岁。《自序》云:“于是迁仕为郎中。”其年无考,大约在元狩、元鼎间。

前一一(元封元年)三十六岁。《自序》云:“奉使西征巴、蜀,还报命。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迁归自南,见父谈于河、淮之间。未几,谈卒。遗命使迁撰史。

前一八(元封三年)三十八岁。始为太史令。《自序》云:太史公“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细史记石室金匾之书”。

同类推荐
  • 法国精神

    法国精神

    自中国被西方战舰轰开大门,西方大国就介入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其中法国对于中国的影响不可小觑。如果说在19世纪下半叶,对中国改革运动起着重要影响的还主要是来自当时第一号强国大英帝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比如严复的著名翻译都采自英国思想家),那么在19、20世纪交替期间,由于大部分海外的中国留学生都来自于日本、美国和法国,因而这三个国家变成了外国影响中国最主要的国家。
  •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丛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 本书为其中一册,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先秦诸子学说,使深奥难懂的学术著作成为广大群众能够读通弄懂的人文素质教材,这无疑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贡献。
  •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古典文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
  •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如果有人问:阴历和阳历是怎么来的?篮球队中为什么没有1、2、3号队员?手术服为什么是绿色的?秋天的枫叶为何会变红?为什么日食发生在初一而不是十五?为什么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是武则天吗?如果不是,那是谁?诸如此类的问题您能答得出来吗?也许您已经发现,这些都是常识性的问题,您所说的每一句话里都包含着文化。本书内容广泛,涵盖文学艺术、科举教育、官政典制、科技发明、风俗礼仪、衣食起居、节日节气、天文历法、宗教哲学、体育娱乐、医疗保健、建筑园林、考古文物、自然生物、地理景观、历史军事、政治经济等文化的各个层面,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一本生活之余的休闲书。
  •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从修身之道、用人智慧、危机管理、协调沟通、有效激励、创新思维、制度管理、团队建设、竞争策略等方面阐述了经商谋业的经验技巧、策略及素养,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商人的综合能力。相信您读完这本《商人也要学点国学》后,不仅能学习到更多的经营管理智慧,还能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国学修养,受益终生。
热门推荐
  • 绣出完美人生

    绣出完美人生

    梅洪良,虽然你安排策划了我的重生,但我的人生,永远不会像你谋划得那般“完美”。所谓完美人生,不过是个笑话罢了!余然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里她重生了,遇到了很多事,伴随而来还有重重的阴谋与背叛……在梦中,她好像是一个旁观者,可有可无,抑或是被牵制的木偶,手脚都被名为亲情的线牢牢地绑住,尔后在某人的指挥下,被动地挥舞着她的四肢,最后她忍不下去了,亲手割断了名为亲情的木偶线,离开了那个曾经充满温暖的家……
  • 痴恋:寻找我的妃

    痴恋:寻找我的妃

    他因为当年对她的不信任,而犯下了无可挽回的错,于是一直苦苦寻回这错过的情。她因为当年对他的痴,最后弄得香消玉殒,可是这情在她心中仍是那般刻苦铭心。他发誓要寻回他的妃,重拾这错过的情。他和她是否能重续这错过的情?她的痴恋是否依旧会付诸东流?命运的红线是否已经紧紧缠绕着他们了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全世界美女都在用的美颜圣经

    全世界美女都在用的美颜圣经

    汉方草本面膜,美白、除皱、祛痘,一应俱全;大长今告诉你的韩医美容养颜古方;日式温泉保养的秘密和美肌大师佐伯天津的独特养肤术;以色列女性的浴盐塑身美容术;西班牙美女的橄榄油嫩肤秘方,全球掀起自然保养的美容革命。
  • 萌芽:全国高考满分作文精选
  • 代嫁宠妃不下堂

    代嫁宠妃不下堂

    她,是现代闻风丧胆的军区第一杀手,一枪夺人生死。他,是祁朝名震江湖的轩夜国将军,一战名扬天下。她,亦是现代的肚皮舞老师,魅人心神,夺人心魄。他,亦是祁朝腹黑的摄政王,冷静睿智,杀伐果断。当她以邻国公主的身份嫁到他的身边,他们的命运成了一个谜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享尽帝王宠爱:绝色俏贵妃

    享尽帝王宠爱:绝色俏贵妃

    她,一位美貌绝色的俏贵妃,因为俏皮之美,尽享帝王的至尊宠爱,并引来宫中一场场惊心动魄的争情夺爱故事。她常常因俏皮而惹祸,也总是因俏皮而得宠。她叫乔丹凤,不仅貌美俏丽如天仙,聪慧活泼,且俏皮,淘气,爱逗,风趣,因为她动人的一幅美人画,不料偶然被辗转传入皇宫,惊动了当朝皇上,下旨入宫为妃,这位俏皮美女不愿意被棒打鸳鸯,竟然抗旨拒妃,惊动了朝廷,龙颜大怒。因而,她被以抗旨之罪押送入宫领刑待杀。这个聪慧的俏美女,入宫后,却以她俏美、俏皮的特别魅力,让皇上倾倒,转怒为欢,不仅没有被杀,反而从此开始了她尽享至尊宠爱且又波浪起伏的艳妃人生,成为后宫缤纷花丛中盛开不衰的一朵俏丽奇葩,围绕着对她的争相宠爱,一场宫廷争夺美人与江山的惊涛骇浪展开了
  • 李世民管理日志

    李世民管理日志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魏徵、王硅、房玄龄、杜如晦等一班名臣贤士的“老板”,是如何知人善用、运用团队力量共同奠定“贞观之治”的盛世之基?面对百废……
  • 学长不乖:掳获邪魅美男团

    学长不乖:掳获邪魅美男团

    【日更,喜欢请收藏】她,黑道头目的大小姐,暴力冷情,孤傲自我。他,流连花丛的太子爷,魅惑多情,狂妄自大。第一次相遇,他轻佻地在她耳边呢喃,于是她挑眉一脚招呼他的小/弟!第二次撞见,他大手笔的想要买她一夜,她却扔了五十万给他,喊他一声鸭/子……待花心的他为她抛却万千女人,才发现她的身边不乏男人,他该止步不前,还是巧言豪夺?而当众多美男来袭,她又是如何hold住内心,又是为谁展颜一笑?
  • 仙品春秋

    仙品春秋

    世上春秋最易过,一缕仙缘再难求。十年前,为了一纸婚约,她以凡人之躯寻遍千山,以求一缕仙缘。十年后,负心人身在仙阙,而她依旧独行于求仙路上,跨不过仙凡间的那道鸿沟。人人说她可笑可悲,蝼蚁也敢痴心妄想,她却依旧执念不改。十年磨剑,芳华始绽。不为情故,独我为仙!******PS:接到通知,本文有可能会倒V,也就是说公众章节会由原来的三十多万字变成十五万字左右,剩下的公众章节会变成V章。还没有将前面公众部分看完的朋友赶紧趁着还没倒V的时候把公众看完吧。从前的长篇公众是新站福利,以后就没有啦,趁早趁早哦。谢谢大家的支持,鞠躬。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