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栓塞的栓子有哪些类型?
脑栓塞的栓子分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心源性栓塞最常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左心房扩大,心脏血流缓慢、淤滞,易使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当血流不规则或心房纤颤时,这种附壁血栓容易脱落形成栓子,发生脑栓塞。细菌性心内膜炎由于内膜或内膜下病变,细菌常附着在内膜上繁殖,与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等集结成细菌性赘生物,脱落后随血液进入颅内,也可发生脑栓塞。心肌梗死时,心房和心室内膜可受到损伤,而受伤的内膜易发生附壁血栓,在心房纤颤等因素的作用下,血栓脱落形成栓子,也常造成脑栓塞。另外,先天性心脏病、心脏黏液瘤、心脏手术等,也是造成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
非心源性的栓子常见的是脂肪栓子和空气栓子。当长骨骨折时,或因骨折手术,骨髓中的脂肪球进入血液,容易形成脂肪栓塞;而气体栓子则常见于胸部、颈部开放性外伤及外科手术、人工气胸、气腹以及潜水员、飞行员不适当减压,形成氮气栓塞;另外,肺静脉栓塞,脑静脉栓塞也是造成非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有的脑栓塞查不到栓子来源,称为来源不明性的脑栓塞。
哪些因素影响脑血栓的形成?
(1)脑血管病变。常见的血管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硬化。其他还有血管发育异常,如先天性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脉管炎,如感染性风湿热、结核病、钩端螺旋体病、梅毒等所致的动脉内膜炎;一些非感染性的脉管炎,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动脉壁创伤如损伤、手术、导管、穿刺等;少见的主动脉、颈动脉的夹层动脉瘤等。
(2)血液成分改变。血管病变处的内膜粗糙,使血液中的血小板易于附着、积聚以及释放更多的五羟色胺等化学物质。血液成分中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增加、可使血液黏度增加,致血流速度减慢。此外还有血液病如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和各种影响血凝固性增高的因素,均使脑血栓形成易于发生。
(3)血流动力学改变。脑血流量的调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血压的改变是影响脑局部血量的重要因素,当平均动脉压低第一章 5千帕(71毫米汞柱)和高于24千帕(180毫米汞柱)时,由于血管本身存在的病变,管腔狭窄、自动调节功能失效,局部脑组织的供血即可发生障碍。
另外还有遗传、年龄、吸烟、饮酒、体育锻炼、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也是影响脑血栓形成的因素。
脑栓塞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起病急骤,症状多于数秒钟或数分钟达高峰。
(2)既往有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如风心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心房纤颤,心肌病,心肌梗死等病史。
(3)多伴有其他器官发生栓塞的症状,如肾动脉、视网膜动脉栓塞等。
(4)脑血管造影可见血管闭塞。
(5)全脑症状较轻,神志多清晰或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多无头痛、呕吐及生命体征改变。
(6)脑脊液透明,内不含血。
(7)CT检查,可见与动脉分布一致的低密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