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春少女的情思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写这首词的时候,影响后世文学数百年的一代才女李清照还是一个十几岁的思春少女,这首小词从内容上来看大意是描述少女调皮可爱的情思:刚刚荡罢秋千的少女,看到家里来了访客,急忙回避,但是好奇心又使得她装作嗅门前的青梅来偷窥来人。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幻想,生活优渥的良好家庭环境不但使得李清照在生活上比一般的女子更加富足,更能够使她更早地接触诗词文学,为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条件。
李清照出身显赫,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宋代的著名学者,曾十分受苏轼赏识,并被他收为学生。李格非的文章辞赋十分了得,文采学问之高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首。他官做得也很大,曾经做到礼部员外郎,在现在相当于副部级高官。李清照的母亲出身也十分显赫,是状元王拱臣的孙女,也是一位擅长诗词创作、精通文墨的才女。李清照继承了父母身上对诗词文章的天赋,在这样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李清照在诗词创作上也得以不断的学习和进步。
李清照很早就显露出在诗词上极高的才情,早在她少女时代,就写出了我们后世非常熟悉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据说这首词在当时的文坛引起强烈的反响,文人们惊叹于十几岁的李清照竟然能够写得出如此合辙押韵、意境浑融的词作,一时被当作文坛奇事传诵,“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对她十分欣赏,到处宣扬李清照的才名,李清照在十几岁的年纪就得到文坛宿将的垂爱,可见才情之高。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就曾自豪于李清照的才情,说李清照“若是个须眉男子,采芹入泮,怕也像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李清照:生为人杰死鬼雄,女子如何不丈夫李清照久负才名,家世又极好,在十八岁那年终于与二十一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为夫妇。结婚那天正是寒冬腊月,从清晨开始便一直是大雪纷飞。拜完了堂,李清照与赵明诚步入新房。此时正是新月初上的时候,房间里四处摆放着红烛赤纱,赵明诚看李清照面若春桃,映着这新烛分外美艳,便命人取园内的腊梅来。赵明诚对李清照道:“我能娶到你这样的妻子,当真是几世的福分,春花虽美,都不及你的容貌,只有这腊梅不但艳若桃李,更加可贵的是能在这万物齐凋之时尽吐芬芳,就像你一样腹内满是诗词墨香,令人瞩目。就让我将这腊梅与你戴上,你与它相映成趣,当真是美事一件。道:
“李清照此时红晕初上,心中满是羞涩,“你我二人自今日起,便是百世夫妻,美与不美并不重要,若能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方不辜负今日这交杯之酒。”赵明诚听李清照这么说,知她不是一个寻常女子,心中先是一惊,但转念一想,有这样明理的妻子,夫复何求?不由得喜不自胜。
赵明诚时任太学学生,所谓太学就相当于现在国家级的大学,由此来看赵明诚应该也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赵明诚是官宦之后,家室也十分显赫,他的父亲赵挺之官至吏部侍郎。
据说在赵明诚娶李清照之前,他曾做了一个十分奇怪的梦。那一日他正在书房内刻苦读书,本来正是晴天白日,不知怎么竟然昏昏欲睡,不一会儿便进入了梦乡。在梦里他梦见自己写了一篇锦绣文章,真是辞采流利,文不加点,赵明诚喜不自禁,但是从梦里醒来以后文章却几乎忘却了大半,甚为懊恼。隐隐约约记下的几句,他赶忙誊抄下来。古人对梦十分重视,他细细看了自己誊抄的这几句文章,似诗却又不是诗,像词根本也不合词中格律,心中十分疑惑。于是便将仅能记住的这几句文章给他的父亲也就是赵挺之观览,赵挺之将这几句话仔细观览,见上面只写着“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一句,细细思考,不禁拊掌大笑道说:“我儿以后必当娶词人为妻”。赵明诚十分不解,忙问道:
“恕孩儿愚钝,不知父亲大人此话何解?”赵挺之笑道:“你且听我跟你慢慢解来,你看,这“言”与“司”相结合便是一个“词”字,“安”字上面去掉便是一个“女”字,“芝芙”把草字头去掉是“之夫”二字,四个字相合来看,也就是说你以后必是女词人的丈夫。”
这当然是一个不经之谈,或许是后来的好事者编排出来的故事,但不难看出赵明诚与李清照的婚姻是天造地设一般的契合。一位是礼部员外郎的千金,一位是吏部侍郎的公子,门当户对的婚姻为他们以后的圆满的后生活奠定了相对良好的物质基础。更让李清照感到欣喜和安慰的是,丈夫赵明诚对李清照温柔备至,照顾体贴,两人不仅相敬如宾,而且志趣也十分的相投。作为太学生,赵明诚不仅刻苦研读圣贤诗书,而且酷好金石,在攻读经史之余,对于彝器、书帖、字画等等各色东西也每每尽力搜求。李清照钟意诗词,但是在赵明诚的影响之下,对金石、字画也极为喜爱,常常与赵明诚一起搜罗整理,许多领域的研究成绩甚至超过了丈夫赵明诚。两人每每相互切磋,一同研究,说两人是情投意合、李清照:生为人杰死鬼雄,女子如何不丈夫举案齐眉一点儿也不为过。
赵明诚曾对李清照说过:“宁愿饭蔬衣简,亦当穷遇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大致的意思也就是说他宁愿粗茶淡饭,衣着简朴,也要遍寻天下的金石字画,来满足自己对这些东西的痴迷之情。作为赵明诚的结发之妻,李清照深深理解丈夫的志趣,并把这种志趣当做自己的志趣。两人常常是节衣缩食,尽量节省家里的开支用度来搜罗古书、名画或彝鼎金石,每有所获,两人便共同校勘整理,尽力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赵明诚与李清照虽然都是家世显赫,但是因为赵明诚此时仍是太学生,而宋代的李清照又不可能像现在一样出去工作,因此他们的婚后生活虽然衣食用度并不缺乏,但是因为两人同好金石字画,因此经济相对还是有些拮据。据说每月的初一、十五,两人经常到当铺将衣物典当,再到古玩市场等处到处搜罗字画碑刻,等到有了钱再将衣物赎回。
有一次,他们碰到一个画商叫卖据说是南唐画家徐熙的名画,开价甚高,夫妻二人对此画十分喜爱,奈何经济甚为拮据,身上实在是拿不出这么多钱,但若白白放弃这个机会又觉得十分可惜,进退维谷的情况下,两人决定让画商留宿一晚,给他们一点时间去筹措经费。最后二人虽然竭尽所能,可即使连典当衣物的钱都算上,也未想出筹钱的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画商拿着画离开,为此两人很长时间难以释怀。直到后来,赵明诚出仕为官时,家境才渐渐好了起来,他们才得以将更多的俸银拿来收集金石字画。
虽然二人的生活如此圆满,但美中不足的是因为赵明诚是太学学生,不能长期在家与李清照厮守,每月只有在朔、望之时才能请假回家。所谓朔指的是每月初一,望则是指的每月的十五、十六,赵明诚每月在家与李清照团圆的日子少之又少。两人虽然都在东京汴梁,但半月才能相逢一次,聚少离多的现状使得多情的女词人仍觉得两人如鹊桥两端的情人,满心充溢着离别的伤感。后来赵明诚出仕任官,两人离得更远,李清照的相思之苦更是如同东去之水,日夜不停。
离别的伤感时时触动着女词人的神经,重阳节历来有“团圆节”之称,每年的重阳节,亲戚朋友必应相聚一堂,饮酒吟诗,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每逢佳节倍思亲”便是对重阳节的最好注脚。有一年的重阳节,丈夫赵明诚在外任官不能回来与李清照团聚,词人满心的欢喜顿时变成了无限的惆怅,有情人不能团聚,只能托鸿雁把满心的相思带给丈夫,于是词人研磨提笔,写了那首流传很广的《醉花阴》寄给异地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写得婉转惆怅,将词人满心的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才情尽显,后来因为这首词还发生了一段被后人津津乐道的逸事。
此时正值晚秋,万物萧索,赵明诚收到信以后,一方面有感于爱妻的浓浓的深情,另一方面对李清照的才华赞叹不已。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须眉男子,赵明诚不甘心落后妻子,于是自己也费尽心思,精雕细琢李清照:生为人杰死鬼雄,女子如何不丈夫了五十首词,将李清照的这首混杂其间,遍邀朋友过来评赏,赵明诚对他们道:“列位都是经纶满腹之人,我将自己近些日子于感情迸发,难以自持之时创作的几首小词给诸位遍览,或有可称道处,请你们不吝指出。”赵明诚的朋友仔细通读了所有的词作后说道,“赵兄文采了得,据我等所见,这么多词中,便有三句可以称得上是词中精品,殊为难得啊。”
赵明诚连忙请朋友指出来,赵明诚一看,正是爱妻“人比黄花瘦”等三句,于是不得不拜服妻子的才情。
在古代,上元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一年之中也只有在这一天才会允许闺阁中的少女出门观灯,宫中的宫女也可以在日落之后出宫游玩,可见这一节日的隆重。这次的上元节也正好是赵明诚请假回家的日子,赵明诚满心希望能与爱妻团圆共度佳节,谁知刚刚在书房坐定,正要去唤李清照,突然丫鬟来奏报说门外有位年轻公子求见,自称是赵明诚的太学同窗。赵明诚本打算趁着这佳节与爱妻好好团聚,一诉离别相思之苦,因此正准备让丫鬟辞谢来客,却只见那人自顾自地进了书房来。赵明诚仔细端详来客,但见他峨冠博带,眉清目秀,举止潇洒自然,眉宇间一股书生气,却似乎在哪里见过一般。赵明诚本来正欲痛斥这位贸然闯入的不速之客,但看他生得这副模样,便顾不得生气,忙起身道:“兄台好生面熟,还未请教尊姓大名?”只见那书生并不答话,回了一个长揖,才缓缓笑道:“小生与兄有数载同窗之谊,今你我仅半月未见,兄何以将故人忘却?”刚刚说罢,便大笑不止。赵明诚愈加疑惑,连忙细细端详,突然回过神来,原来是爱妻李清照女扮男装戏弄他,不禁也哈哈大笑,将李清照一把扯入怀中,道:
“半月不见,当真是男女不分了!”说罢两人嬉戏打闹,笑作一团。
李清照本是个洒脱活泼的女子,午饭过后,她便又女扮男装央求着赵明诚带着她走街串巷游玩。赵明诚带着她来到整个汴梁城最繁华的大相国寺,一边拜神求佛,一边观光游玩,李清照对任何新奇的事物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赵明诚对妻子本就疼惜爱恋,看李清照有这么高的兴致,索性带着她到街头巷角的小吃摊前驻足,专拣些市井闲人吃惯了的平常之物给她吃。李清照出身高门大户,作为女子自然是不能轻易出门,对坊间各式小吃闻所未闻,十分新奇,赵明诚又引她去各种市井艺人那里,买几个泥人,看几段杂耍……在这一天,赵明诚带着李清照几乎游遍了汴梁城里所有有趣的地方,这是李清照人生中第一次走到市井人群中去感受民间生活,她用新奇的目光去观察每一个她不知道的东西。在赵明诚的陪伴下,李清照过着无忧无虑,充满理想色彩的婚后生活。
◆辗转数载,人比黄花瘦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如同过隙白驹,转眼即逝。还没等李清照尽情地享受两人的甜蜜生活,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就夺走了她原本安逸的生活。当时的朝廷分为新旧两党,宋徽宗宠信奸臣蔡京,极力迫害以苏轼李清照:生为人杰死鬼雄,女子如何不丈夫为首的一批朝臣,也就是所谓的“元奸党”,将其尽数谪贬、革职,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因为“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也受到了极大的牵连,被降旨发配广西象郡,一时家道败落。当时赵挺之与李格非分属不同的派别,双方的争斗对夹在中间的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来说是个不小的折磨。李家败落以后,李清照曾亲自求赵挺之代为疏通,因种种原因,赵挺之未能出面相助,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在李家最为败落的时候,赵明诚始终对李清照不离不弃。由于诏书上写明除了“奸党”不得在汴梁居住以外,凡是“奸党”的亲属都必须遣返原籍,李清照面临着与赵明诚诀别的困境,幸好赵明诚仍心系易安,他四处活动,妥为安排,终于使李清照得以流寓汴梁。虽然两个家庭的决裂已经出现,但似乎并未对赵明诚和李清照产生太大的影响,相互怜惜的夫妻俩继续努力支撑这个曾经幸福的家,直到另一个打击接踵而来。
就在大观元年,蔡京再次为相。此时的赵挺之已然逝世,蔡京认为赵挺之是元祐大臣所举荐为官,在奸党的处罚上多有包庇、纵容之处,应当受到严惩,于是下令夺去赵挺之所追赠的官位。身为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自然也无法幸免,几乎与此同时,赵明诚被罢官,开始了与妻子李清照长达十年的隐居青州乡里也就是现在的山东益都的生活。
赵明诚被罢官之后与李清照过着半退半隐的生活。赵明诚本就醉心于金石书画,对功名前程没有一般人看得那么重,而李清照个性洒脱乐观,对赵明诚被罢官一事倒也并不十分耿耿于怀,反倒是两人因为时时厮守而多了一份生活的情调和乐趣,这一段时间里,赵明诚与李清照继续从事他们热爱的金石收集和整理,但是罢官以后夫妻二人没有了基本的收入来源,想要继续从事金石、字画碑刻的收集和整理似乎变得越来越难。不过夫妇二人都没有就此止步,尤其是李清照,在生活条件已经不比往昔的情况下,对于丈夫的爱好仍然义无反顾地支持,她常常将丈夫的这种爱好比作是杜预的“左传癖”、王维的“书画癖”。李清照对于穿戴衣着从不介意,为了支持丈夫的爱好,她甚至是节衣缩食,粗茶淡饭,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清贫的生活没有使他们感到一丝的悲苦,贫贱中建立起来的共同的生活志趣反而使他们更加依赖彼此,生活虽然平淡但却幸福。
除了在金石书画上的收集和整理,他们对诗词的研究也没有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