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因他的驭人之术而获得人们称许。他的育人思想,高度体现出他作为一代宗师的颖悟与睿智。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企业注重用人但常常忽略了育人,其实,培育人才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因为自己培养出的人才,更能为我所用。虽然培育人才消耗了一部分资金,但这些人才更容易在企业中长久待下去,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每名员工都希望自己能够在企业中参加培训,增长知识。企业要想吸引更多的有才之人,就要建立一个长期的培训计划,让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有新知识的灌入,只有这样,员工才有动力在公司中长久发展。毕竟,自己培养出的员工使用起来更顺手。公司可以把招聘新员工的资金,用在培养有才之人上,这样会收获更多。
当然,人才流动是不可避免的。但真正有事业心的人,是不会轻易换工作的,他们更看重在企业中能够学到什么,如何让自己进步。如果企业能够满足他们这些要求,而且他们在企业中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他们又怎么会走掉呢?企业也不必因此再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去招聘新手了,何乐而不为呢?
多与下属进行情感交流
凡正话实说,多说几句,久之人自能共亮其心。
——曾国藩格言
作为领导者,想要让人才乐意为你所用,就一定要重视与人才之间的情感交流。一个高明的用人者,通常也是精通和熟练运用情感的大师。曾国藩也不例外,他也是一个善于运用情感的人。曾国藩在带兵打仗时,能够有那么多人集聚在他周围而至死不渝,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曾国藩很重视与人才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曾国藩手下,有一员叫塔齐布的勇将。在一次作战中,他寡不敌众,又因为身陷泥潭,迷了路,结果没有回到营地。幸好被当地的一位农民发现,将他带回自己的家中休息。次日早上,塔齐布的部下们因为主将一晚上没有回来,就以为他战死了,都哭作一团,曾国藩也悲痛不已。正在这个时候,塔齐布回来了。曾国藩听说后,连鞋子都没有穿,光着脚就跑了出去,抱住塔齐布大哭起来。塔齐布说:“我饿极了,快拿饭给我吃吧。”曾国藩这才破涕为笑。这一哭一笑,都是曾国藩真情的流露。然而,其发挥出来的功效却非常之大。试想,假如你是塔齐布,会不感动吗?
曾国藩经常说,湘军内部有一种“家人父子之情”,他们带兵就像父兄带子弟一般,没有银钱,不能提拔,都是小事一桩。千万不能使士兵们因骚扰百姓而坏了品行,因嫖娼、赌博、吸大烟而坏了身体。如果他们个个学好、人人成才,他们自然会感恩戴德,他们的父母也会感激不尽。正因为曾国藩把自己的兵将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在情感上让兵将们有了归属感,曾国藩才笼络住了那么多的人才。
同样,沃尔玛公司的老板山姆·威顿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共创办了六千多家商场,在全美有将近三千家,其中包括沃尔玛这样的商场,也包括像山姆会员店这样的批发场所。很多人想知道他用什么方式发展得这么迅速,山姆·威顿的秘诀之一就是:把你身边的每一个员工当做合作伙伴。当你把员工当做合作伙伴时,他们表现得就像合作伙伴一样,会真心地为你的顾客着想。
得人心者得天下,企业家与员工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企业家是离不开员工的。因此,一定要在企业内部搞好员工关系,多关心员工,多和员工进行情感交流,以便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当然,领导者关心下属,一定要是真诚的情感,无论是嘘寒问暖,还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都要出于至诚,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和做作。曾国藩用人就很讲究一个“诚”字,他说:天地之所以运行不息,国家之所以存在建立,圣贤的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都是因为一个“诚”字。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如果领导与员工的关系达到这样的程度,那就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了。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齐国的商人叫刀闲。当时的商人不愿雇用头脑灵活的人做事,唯独刀氏专门使用这种人,并给予丰厚的报酬和充分的信任,放手大胆地让他们去干。这些雇工干得十分卖力,也干得非常出色。
反之,虚情假意的关心,不但打动不了别人,反而会弄巧成拙。因为虚情假意的关心,是很不自然的,人们会很容易辨识出来。所以,领导最好敞开心扉,真诚对待他们。
除了真诚之外,领导还要做到开诚布公,这样才能达到与下属进行感情交流的目的。曾国藩说:“我们应该永远诚心待人,虚心处世。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变初衷,终有顺理成章的那一天。心诚且不挟私见,终有为大家所理解的那一天。”
皇太极就是一个为人直率、讲究开诚布公的帝王。皇太极在位的时候,他要与诸王贝勒、大臣之间建立起互相信赖的关系,就要在思想作风上破除类似明朝的那种上下互相欺蒙、互相戒备的颓废之风,提倡开诚布公,以诚相见。皇太极率先示范,他对群臣讲实话、做实事,凡好人好事与坏人坏事、功劳与过错、说理与评论,都摆到群臣面前,赏善罚恶,秉公而断。因此,他得以使自己稳居皇位,为群臣所拥护。
天聪八年(1634年)正月十六日,很多汉官来到户部衙门,向主管贝勒德格类诉苦,说他们负担的差徭繁重,皇上给他们每个备御(官职名)八名帮丁,只免官粮,其余杂差与其他百姓一样负担,还得按规定“赡养新人”,这要比百姓负担更重。这些汉官要求准许将这八名帮丁准照官例当差,以增加一些收入。
德格类将他们的请求奏报给皇太极,皇太极马上派龙什、希福调查差役重科的情况。经查,证明这些汉官所述与事实不符。他们诉苦的原因,是前不久皇太极令每个备御出钱买妇女,给新归来的人配妻室,但没有偿还这笔钱。因此,他们心怀埋怨。皇太极传谕户部按价还钱。之后,又召见主管礼部贝勒萨哈廉,指示说:“这些人都忘了在辽东时所受的苦累,所以口出怨言。如不申谕,让他们明白,以后只要动些小费就会借为口实。”于是,萨哈廉奉命召集这些汉官,传达了皇太极的长篇谕旨。
皇太极说:“你们所诉差徭繁重,可谓直言无隐。如非不得已,岂肯前来陈述?但朕的意见也不能隐而不说,应当从公评论。朕以为你们的苦累较前已经稍轻,何以见得?从前,你们都归并满洲大臣,所有马匹你们不得乘,而满洲官员乘之;所有牲畜你们不得用,而满洲官员强行买去;凡官员病故,其妻子都给贝勒家为奴;你们属于满洲官员,虽有肥田不能耕种,终年勤劳,米谷且不够吃,每每卖仆人,典当衣服维持生活。
“你们暗中私通明朝,朕都宽恕不究,还把你们从满洲大臣之家拨出,另编一族。从此,你们才得以乘所有之马,得用所饲养的牲畜,妻子得免为奴仆,选择肥地而耕种,不再像从前那样典衣卖仆人。你们以小事来诉,无不听取解决,所控虽然不实,也不重处。这是朕对你们格外加恩更胜过满洲官员。
“困苦之事,间或有之。然而,试拿满洲人的功劳与你们比较一下:满洲人竭力为国,有经百战的,有经四五十战的,你们经几战呢?朕对于你们只要有一点功劳便立即提拔,给你们的好处超过满洲人。如果与满洲人比较受伤论功劳作为升迁的条件,你们现在当总兵官的不知该居何职!当给你们另编旗时,你们都说:‘把我们从苦难中拯救出来,不受满洲大臣欺凌,虽肝脑涂地,也不能报答皇上恩德于万一。’现在,朕阅览你们的诉词,以前说的话都忘尽了。你们认为苦累甚于满洲人,何不向熟悉差役情况的人问个明白?倘与满洲人相比,你们的差役却是有轻的,没有重的。古人云:以家之财养贤则取国而国可得,以国之财养贤则取天下而天下可得。这句话你们都是熟知的。国小民少,朕及贝勒之家各量自己所有,拿出来以养百姓。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家财、国财之义啊!
“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出一点钱赡养从大凌河城来归的人,却口出怨言,你们为何言行不一?朕以为你们博通典故,虽非圣贤,必有通达事理之人。朕以及贝勒尚散财无吝,如果你们真的明于事理,岂能以随众出资为苦呢?
“你们曾奏报说:一切当照官职功次而行之。以前分拨辽东人民时,满汉一等功臣占丁百名,其余俱照功次拨给。如你们照官职功次言之,果真出于诚心,满汉官员所占有的奴仆都应多寡平均。而你们有的占有千丁,有的八九百丁,其余的也不下百丁。满洲官员曾有千丁的吗?如真的按功论理,满洲一品大臣应得千丁。自分拨人丁以来,八九年间,你们汉官很多人占丁的名额都超过了规定。如说这些超额人丁都是新生的小孩,那为什么长得如此之快?如说是从他国俘获的,可你们汉官又从未另行出征。朕真不明白这么多人丁是从何处增添来的?你们的过错,朕知而不究。但贝勒和满官以你们私自隐藏人丁谁不怀怨?朕如果不允许你们多得,岂不可以照官职功次重新进行分拨吗?
“倘如此分拨,不知现占有千丁的应得几人!你们在明朝时,家中人丁又有几人?现在又有多少?为什么不深思呢?满汉官民虽有新旧,但都是我的臣属,岂有厚薄之分?既然如此,你们也该同满洲人一样,凡三丁抽一名当兵,凡出征、行猎一切差徭一例承担,不差分毫。你们以为如何?你们试拿朕的话与你们说的话从公思考,有想说的不必疑虑,就直说好了。就说满洲人苦于汉人不只是三丁抽一,还有每年每小录出守台人八名、淘铁人三名、铁匠六名、银匠六名、牧马人四名,固山下差役二名,凡每小录下当差的人家占了十分之四。还有……”
汉官联合赴户部控诉,实际是一次聚众闹事。皇太极并没有大动肝火,相反,首先充分肯定他们“直言无隐”,承认这是完全正当的行为。对他们的控诉与事实不符,采取平心静气说理的态度,开诚直言。近两千字的长篇讲话,通篇是事实,而且有统计数字,没有一句空泛的大道理,也没有一句惊人之语,更没有使人感到气势汹汹。讲清事实,道理自明,因而感动了汉官,撤回了他们的不合理要求。一场风波便瞬间平息。
人和人之间是互动的,你开诚布公,对方也会不由自主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双方就会在畅谈之中,达到相互信赖,避免了各种莫须有的猜忌。
总之,凡是想成就大事的人,都应该关心自己的下属,把员工和下属当成自己的亲人或伙伴一样对待,真正关心他们,并开诚布公地与他们交流,而不是拐弯抹角地玩弄权术。只有这样,才会赢得下属的感恩与回报。今天的领导者,应该把情感当成是一种力量,用它去动员、感染和影响自己周围的人,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人才的热情和活力,一起去成就事业。
人都是有戒心的,如果你的真诚没有换来应有的回应,不要灰心,保持这种态度,别人会知道你就是这样真诚的人,也就信任你了。同样,如果相互之间有些什么误会,开诚布公地畅谈,就事论事,最后,一定会达成一致的。但要注意,你不可以攻击他人的隐私,尤其不能在背后诋毁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