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4700000023

第23章 向曾国藩借修身养性智慧(1)

许多人认为,人格修炼是很虚无的事情,修身是虚无缥缈的,甚至还是迂腐的。但曾国藩一生能成就伟大事业,修身是他事业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格修炼对他的事业起到了很大帮助。第一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第二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第三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第四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五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他每天记日记,对每天的言行进行检查、反思,这一直贯穿他的后半生,并且他不断给自己提出要求,要勤俭、要谦对、要仁恕、要诚信、要知命、要惜福等,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正是他的兢兢业业,从不懈怠,严于律己,为他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志向高远才能有大成就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斥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曾国藩格言

做人应当从立志开始。没有志向的人和有志向的人绝对是不一样的,立志能把这两类人区别开来。

诸葛亮讲“志当存高远”,宋文帝讲做人应“慨然立志”,王夫之讲“传家一卷书,唯在汝立志”。做人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志,也就是要使自己振作起来,抖擞精神,给自己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很多人并不是智力不如人、意志不如人、条件不如人,但是,很多年过去后,他们却不如曾经和自己条件相当的人。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确立远大的志向!人无志向,柔弱无刚。

曾国藩曾说:“人如果能立志,那么他就可以做圣人,做豪杰。他还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吗?他又何必要借助别人的力量呢?古书上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就是说,我想得到仁,这仁也就到了。我想做孔子、孟子一样的人,于是就日夜孜孜不倦地攻读,一心一意地去钻研他们的学问,谁能够阻止我成为像孔孟那样的人呢?如果自己不立志,即使天天与尧、舜、禹、汤这些圣人住在一起,那也只能是他们是他们,我还是我啊!”

由此可见,志向不立,则心神不宁;志向即定,则鬼服神钦。通常,成就有多大,在于其志向有多高。只有拥有鸿鹄之志的人,才能创造伟业。

曾国藩出生在湖南湘乡一个农家,家中虽然自曾国藩的太高祖曾元吉起,各代都有读书人,但都没有考取过功名,到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读书毫无起色,接连考了17次,直到43岁才考取秀才。曾麟书深知自己与功名仕途无望,回家办了个私塾,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曾国藩几兄弟身上。此时,曾国藩读书的志趣并不高,完全是为了科举考试。祖父曾玉屏认为曾国藩的确有培养的前途,继续跟曾麟书学习,恐怕会贻误这个孩子的前程。遂将曾国藩送往衡阳,后又将他送到本县的涟滨书院,接受名家的指点。曾国藩在涟滨书院改号为“涤生”,意在“涤其旧染之污”,涤除旧习,焕然新生。从改号这一举动,就可以看出曾国藩努力求学,希望长进的志向与决心。曾国藩22岁,考中秀才,第二年考取举人。

曾国藩中举后不久,便离开家乡湖南,进京准备会试,连续两次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第三次会试才中了进士,在朝试中名列一等第三名,进入翰林院庶常馆继续深造。进了翰林院以后,他更有锐意进取之意,决心要做一个藩屏国家的忠臣。曾国藩对张良、陈平、诸葛亮、魏征、范仲淹、司马光等人的辉煌相业,神往不已,暗下决心:今后一定也要入阁拜相,彪炳史册,留名后世。曾国藩曾给自己定下这样一条座右铭:“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他把圣贤视为自己最大的目标。圣贤在中国人的概念中是圣人和贤人的合称,那是品德高尚、才智超凡的完人,中国历史上能够称得上圣人和贤人的是屈指可数的,可见曾国藩的志向之大。

曾国藩还经常告诫弟弟们要树立宏伟的志向。

他在写给诸弟的信中说:“六弟埋怨自己的命运不佳,我也深以为然。但只是小试失利,就发牢骚,我暗笑他志向大而心中忧虑的不大。君子的立志,有为民众请命的器量,有内修圣人的德行,外建王者称霸天下的雄功,然后才不负父母生育自己,不愧为天地间一个完全的人。”

从草根到晚清名臣,及至晚年,权绾四省,位列三公,封侯拜爵,他的每一步成功都不是轻易获得的,而他之所以能够一步步走向辉煌,没有不甘于平庸的志向作支撑,也许在今天的历史名册上就很难见到他的名字了。

曾国藩的志向多少带着家人对他的殷切期望。而有些人的志向并不为他人所理解,但是,他们能够冲破万难,赢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赏。

明朝时期,李时珍背弃父亲要他科举入仕的愿望,一心阅读医书《神农本草》。他发现其中很多中药没有详细记载,决心认真编写一部详尽的医书。他对书中的每一种中药都十分认真地考证,经过三十多年,终于完成《本草纲目》巨著。

一个人的志向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个远大志向的树立都是建立在很多小愿望的基础之上的。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茅以升小时候的理想是成为一个桥梁专家,他之所以这样想,是出于给家乡建一座桥的简单想法。但正是为了实现这个小小的愿望,他每天刻苦钻研,夜以继日的学习。当别人在嬉戏玩耍时,他却自己一人在角落思考着种种问题。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其中当然也包含着很多的辛酸和挫折,但他都没有放弃,因为有一股强烈的力量支撑着他。他的愿望也随着学识的增加而逐渐变得远大起来,他不仅要为家乡建一座桥梁,还要给中国建很多桥梁。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自己的志向很小,会遭人笑话,其实不然。努力实现自己的每一个愿望,你就会一步步走向更高处,看得也越来越远,而远大志向就此萌生。但千万不要满足,因为一个人永远有学不完的东西,永远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看的风景。

总之,任何成就的取得、理想的实现,除了客观因素之外,最主要的还要靠自身的努力。一个人只要有志气,敢于拼搏,坚持不懈,终会有所成就的。

每个人心中都有远大的志向,每个人都有理想的人生目标。但是,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就要付诸行动,这是唯一的选择。当然,行动不应该是盲目的,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并严格执行。这样做,既能避免行动的盲目性,也能克服懒惰心理。想要成功,就一定要这样做。

时刻反省自己言行举止

遇有不测,自查反省;汲取教训,以利再战。

——曾国藩格言

一个人德行的进步,与意志坚定与否、与知识渊博程度有密切关系,但也与能否时刻反省自己有直接关系。即能否“静坐常思己之过”,能否时刻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纵观曾国藩家书,他一生在反省上下工夫,后世对其多有称道,认为曾国藩德行的长进是由于其反省的次数多。他写文章并非做样子,更没有局限于一朝一夕,他做到了月月讲、日日讲、时时讲。全面深刻且毫不留情地批驳自己的不当言行、不雅之举、不诚之心、不精之技,读后令人肃然。

在官场之上,巧言令色、阿谀奉承之举无处不在,很多官员言不由衷,言语尖刻,待人怠慢。曾国藩身在官场,自然也难免其俗。但他保持着一份清醒,尤其是一份羞惭。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月十三日的日记中,他写道:

“是日,口过甚多,中有一言戏谑,非特过也,直大恶矣!”

二十一日又写道:

“说话太多,神疲,心颇有骄气,斗筲之量,真可丑也。”

对于朋友的诤言,曾国藩也深刻剖析,加以反思。比如,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月三日记道:

“岱云来,久谈,彼此相劝以善。予言皆己所未能而责人者。岱云言余第一要戒‘慢’字,谓我无处不著怠慢之气,真切中膏肓也。又言予于朋友,每相恃过深,不知量而后入,随处不留分寸,卒至小者龃龉,大者凶隙,不可不慎。又言我处事不患不精明,患太刻薄,须步步留心。”

交朋会友是曾国藩官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每朋友相聚,谈经论道是、吟诗作赋、交流心得是经常的节目。如果肚子里没有一些真东西的话,那是难以为继的。曾国藩生性好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有求胜心”。然而,由于“心浮不能读书”,或“涉猎悠忽”,经常是“无所得”。所以,参加朋友聚会时常有露怯之处。他在某年的十月十九日的日记中记述:“午正,易经舫来久谈。问‘正心’,余不能答。”在同一天的日记中又记载道:“日来颇有数友晤,辄讲学中无所得,而以掠影之言欺人,可羞,慎之!”

官场的岁月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流逝着,曾国藩的自省自责也在继续着。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的日记中随处可见他无时无刻的焦急与愤懑。在曾国藩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一月十二日的日记中记述:

“晏起。日来不能整顿一切,随事有放松的意思,遂而精神散漫。读《易经·中孚卦》,不入。拟作诗寿树堂,不成,仅得十句。饭后,作诗数刻,不获。因翻《太白集》,细玩古诗五十九首数遍。继又缪刻无注,《乐府》多不可解。因取《乐府题解》校抄。晡时,走小珊、竺虔处闲谈。又是说话太多,幸无欺人语。归,仍抄题解,此所谓玩物丧志者也。因作诗而翻名人集,有剽窃底意思。《乐府题解》不细看全部,仅抄李集题,又不求真知,有苟且急遽底毛病……”

当年的十一月十六日又记:

“凡有所作,辄自适意,由于读书少,见理浅,故气小易盈,如是可耻之至!”

凡此种种,曾国藩认为自己“声气日广,学问不进,过尤不改,真无地自容矣”。

在遵守传统规范方面,曾国藩认为自己做得很不够,从而自责日甚。在当年的十二月十一日的日记中记述:

“友人纳姬,欲强之见,狎亵大不敬。”

在当年的十二月十六日的日记中又记载道:

“与朋友交谈,闻色而心艳羡,真禽兽矣。”

这些反省自己的例子,在他的日记中、家书中频频可见。他各个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自我反省。不仅如此,他还敢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他严格要求自己改正错误,一旦发现自己多次重复犯同样一个错误,就会非常气愤。

反省其实是一种学习能力,反省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如果能够不断自我反省,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悟到失败的教训和不完美的根源,并全力纠正,这样就可以在反省中清醒,在反省中明辨是非,在反省中变得睿智。曾国藩正是知道反省,并且真正自我反省了,他最终成为了人们所崇敬的领袖。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那些足迹印证着我们的成长。然而,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犯错误。如果做不到反省,我们就只会让自己错上加错。

春秋时期,一次名医扁鹊拜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就说:“您的病在表皮,不医治恐怕要加深。”桓公说:“我没病。”扁鹊只好离开。过了十天,扁鹊又见桓公说:“您的病已深入到肌肉,不医治将更深。”桓公又不理他。扁鹊叹气而出。又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提醒蔡桓公:“您的病情已经影响到肠胃,十分危险了。”桓公仍不肯就医。又过了十天,扁鹊见了桓公,什么话也没说,拔腿就走。桓公很奇怪,派人问扁鹊怎么回事。扁鹊说:“病在表皮,热敷就可治;在肌肉,扎针可治;在肠胃,药剂可治;现在病已深入骨髓,就无法医治了。”过了五天,桓公真的病发身亡。

这里的蔡桓公就是一个不懂得自我反省的人物,扁鹊已经多次提醒他要治疗他身上的病,但他根本没有好好自我检查一下、自我反省一下的意思。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如果他能够及时反省,发现自己的毛病,让扁鹊稍加治疗,也就不至于一命呜呼了。由此可见,我们要经常自我反省,发现自己有什么毛病、什么缺点,就及时更正,不要像蔡桓公那样,酿成大错才去后悔,那就一切都晚了。

反省还能使我们品德更加高尚。

古代的廉颇处处与自己的同事蔺相如为难,但蔺相如有不与其计较的宽大胸怀。当廉颇听到蔺相如对敌狠、对友宽的肺腑之言后,反省自己,最终悔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两人终成好友,这一文一武成为赵国的中流砥柱。

因为廉颇的反省,让他的品性得到升华,让他在自我的大海里找到正确的航向。这种反省使人挣脱错误的锁链,从而走向成功。

反省还可以令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正如高尔基所说:“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承认错误,这将会成为你与他人关系的调和剂。”有些人害怕承认错误,于是自欺欺人,坚持自己才是对的,由于他害怕丢面子,从而使人际关系僵化,甚至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结果只能是让自己成为孤家寡人。只有勇敢地自我反省,承认错误,我们才会拥有更多的朋友,获得更多的友谊和帮助。

韩愈年轻时到朋友家作诗会友,在创作时因情绪激动而打破了朋友的一只碗,回到家后他反省自己:虽然打破了一只碗事小,但如果办公也意气用事,岂不会坏了大事?于是,他登门谢罪,削掉了一束头发以作誓证。朋友被他这种精神感动,更加信任韩愈,韩愈成为其至亲至信之人。

宋代理学家朱熹教人:“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既然自我反省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为何不像曾国藩那样坚持自我反省呢?如果能做到自我反省,我们会受益匪浅。

自我反省需要长期坚持。虽然自我反省只需要我们几分钟的时间,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人会用种种理由放弃思考,放弃反省。所以,为了能够坚持下来,我们需要在发现自己错误的同时,记录下自己的自我完善的成果,通过这些取得的成果来激励自己继续努力。当我们坚持一段时间后,我们就会发现它已经成为我们习惯思维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会不由自主地进行反省。

慎独是修身之最高境界

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疚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曾国藩格言

慎独出自《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慎独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慎”是指认真、谨慎地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独”不是狭义上的孤独,是指一种无拘无束,没有任何人能支配和管理你的一种所谓的理想的、自由的生活方式。但在这种状态下,人们通常更容易犯错误。因此,当我们处在“独”的生活状态时,我们就需要“慎”。这就是慎独!

慎独是曾国藩晚年结合自己一生的体验,对后辈提出的忠告。曾国藩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慎独,严格要求自己,他内心就没有什么歉疚,也不会有感到心虚惭愧的事,自然就会有安然愉快的心境。所以,慎独是一个人自强自立的第一途径,是寻求安乐的第一方法,是保护自身首先应注意的事。

下面,我们来看两个关于曾国藩慎独的小故事,相信会对我们有所启示。

同类推荐
  • 人脉关系课

    人脉关系课

    人际关系本来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运用得当,便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用错了,用歪了,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自古以来,中国人建立的是一种举世罕见的人伦关系。它与人际关系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前者重视“合理的不平等”,而后者主张“人生而平等”。不论人际关系还是人伦关系,都有赖于良好的沟通。现代人很喜欢说话,却大多不善于沟通。许多人掉进“我有话要说”的陷阱,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尽管中国人十分讲道理,但中国人的道理通常是相对的。所以,中国人常常陷入“先说先死,不说也死”的尴尬境地。为此,必须在先说和不说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安全、有效、合理的沟通,以期达到“说到不死”的境界。
  • 理想名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理想名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成就你一生的好心态

    成就你一生的好心态

    心态决定命运。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在向读者阐释了积极心态对人收获幸福、取得成功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同时,又有针对性地对好心态的培养和运用提供了许多有效方法,从而帮助读者以平静的心态来面对人生的取舍得失,以乐观的心态来应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 口才赢就一生全集

    口才赢就一生全集

    语言的力量能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人的心灵。它具有神奇的魔力,它可以震撼人的心灵,操纵人的情绪。“投资口才等于投资未来,”拥有好口才,你就能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中游刃有余,助你改变思维模式,为成功打开更多的通路。
  • 做人做事做生意(大全集)

    做人做事做生意(大全集)

    《做人做事做生意大全集(超值金版)》趣味盎然,具有很强说服力和启发性。如果你希望命运出现转机,享受成就事业的快乐,那么请你遵循《做人做事做生意大全集(超值金版)》提供的意见和技巧,剖析自身的性格,剖析自己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重新检查自己的经营思路,将你的优点发扬光大,摒弃那些陈旧、固执、不合时代发展的缺陷。从此,你将成为一个面目一新的人,你的人生、事业也会随之出现新的局面。
热门推荐
  • 世界上的特种部队考察(世界军事之旅)

    世界上的特种部队考察(世界军事之旅)

    青少年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不仅对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对军事科学充满了强烈的好奇。真实地展现人类军事活动,也许我们无法成为一场军事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但我们可以把军事百科作为模拟战场。
  • 我的回忆

    我的回忆

    由程思远编著的《我的回忆——百年中国风云实录》既有程老对历史事件的回忆,也有对曾提到过的历史事件的补充;既有与政界人士的密切交往,更有对妻子、女儿不幸去世的怀念与悲伤,情真意切,令人感叹万分。
  • 如厕时光

    如厕时光

    小昌,80后新锐作家,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山东冠县人,1982年出生,大学教师。曾在《北方文学》、《黄河文学》、《延河》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现居广西北海。
  • 拐爱沉婚:错惹腹黑帝少

    拐爱沉婚:错惹腹黑帝少

    一张美男出浴照,她惹上M国第一权少。“给我掘地三尺找出那个死女人!”太子爷盛怒之下,对她全城通缉。她逃,他追,她再逃,他却步步紧逼,直至看着她进入了他的羽翼,以爱之名,将她骗入一场盛世婚礼……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重生之金牌医女

    重生之金牌医女

    前世,她是医术精湛的医生,一台手术,一场车祸,她意外重生在一个小护士身上。一个老人,一只猫咪,她成功逆袭。重披白袍,她摇身一变成为医院最年轻的主刀医生。是意外的车祸让她离开自己的身体还是遭人恶意陷害?她的归宿,是屡次救她于水火之中的优雅大公子?还是过她的眼眸寻找旧爱的青梅竹马?抑或是拥有她心脏的梦中少年?
  • 帝王独宠:朕的皇后要逆天

    帝王独宠:朕的皇后要逆天

    (包月免费,已完结)写博士论文也穿越,穿越异世惨遭灭门之灾。她看着地上滚动的头颅,她惊恐,她挣扎,挟持监斩官,威逼皇上,要翻案。面对他,她的一个小动作,让情住入他的心,“朕很欣赏你。”“可惜了,臣女不欣赏皇上。”转身离开背对着他拜拜手。她嚣张他放纵,她惹祸他收摊,她要男人,他赐她美男。任她胡作非为,宠她宠上天。
  • 看不见爱情的房间

    看不见爱情的房间

    我心里一慌,初相遇,条件反射地睁开眼睛,自椅子上跳起来,不想脚下一滑,摔了一个惨不忍睹。可是,眼前却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那时,我睡得正香,我并不知道,始作俑者的某男正憋笑憋到内伤。再相遇,家里正半夜上演“鬼影喧嚣”,各种奇幻场景连番上演。我愣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蒙眬中鼻端痒痒的,尖叫着夺门而逃。像有个人在对着我的面颊呵气。殊不知,家里某男正又无奈又好笑地看着我被吓得屁滚尿流。终于,某男为我打开了一个神奇的奇幻世界。我们不是一见倾心,却感觉像是认识了好几个世纪。他嘲笑我胆小不禁吓,我奴役他做我的“专属男仆”
  • 囧羊羊VS黑暗狼

    囧羊羊VS黑暗狼

    她说:上天造女人,就是为了要给男人数钱的,女人和男人的关系,就是一只美羊羊和无数青青嫩草的关系……他说: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傻子,这是狼的幸福——尤其是,富有的傻子,在他眼里,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代号:肥羊!那个二十二岁的年轻姑娘,她一身白色睡衣,吊在卧室的门上,身形单薄纤弱,长长的黑漆发丝遮住她的面目,裸着脚,脚踝细弱白皙,像朵凋零的白玉兰花。那具男尸的脸好像被人用斧头之类的利器剁过,耳朵和鼻子都不知去向,干瘪的眼球一只挂在脸上,一只不翼而飞,只剩了一个黑洞洞的骷髅,供蛆虫钻进钻出,红的白的肌肉组织稀烂如泥,下颚骨也碎裂了,几颗牙齿散落得到处都是——两具尸体,一段破碎的情事,幕后凶手是谁?暗处一闪而逝的鬼脸是真是幻?看亦敌亦友的黑暗狼与美羊羊在精彩对手戏中,为你抽丝剥茧,一层一层揭开真相的面纱!
  • 说话说到位

    说话说到位

    说话很难,难就难在说话太容易。这并不矛盾。薛维的话可以张嘴就来,骂人的话可以脱口而出,吹牛也用不着上税,实在自己一个人寂寞还可能自言自语。但在这人声鼎沸的世界里,让人们挑着听你的声音就不太容易了,再让人为你的话而鼓掌喝彩更是难上加难。有时候使尽全力去喊未必让人震惊,一声叹息却让人心潮澎湃;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常有鼾声相伴、平平淡淡的只言片语指不定就能换来掌声雷动。看来说话确是一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