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从来不会标榜自己高远,每个能够考进北大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都值得每个人甚至包括我们授课老师的学习和思考。正是这种谦虚的育人的风尚,使北大始终是推崇互相学习,取别人之所长,人们对北大学生总会刮目相看,补自己之所短,获得普遍提高的治学之所。
曾是北大教授的鲁迅先生曾讲过这样一段话,大意是:他是不写自传也不主张别人为他作传的。成功并不永恒,低调却可以永恒,这就是北大学者们教给学生的人生哲学之一。因为自己的一生太过平凡。如果像他这样平凡的人都可以写自传,那么,北大人更深知自己也只是普通的人而不是无所不能的神。因而北大的学者们总是教导学生,四亿人(当时中国的人口总数)的传记,“直将塞破图书馆矣”。鲁迅先生的这番表述很令人感动。低姿态才是唯一可取的正确的选择。这样谦虚做人的态度,不仅没有降低和矮化自己,反而更加使人感觉他人格的高尚和超拔。
赵鹏在198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大法律专业。进入北大后,头脑敏锐,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跳进了书的海洋,这里有他读不完的书,越读他就越感觉自己知识的贫乏,越读也越感到自己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太多了。在这样的读书中,他深刻理解了谦虚这个词的意义,露出了真面目,如果不是读到这么多的书,他还觉得自己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了。而读到这么多的书,他才感到,自己所读的那些书仅仅连大海里的一滴水都不如。他在书中昭告天下:“三项桂冠一摘,如果她抱着好为人师的姿态走进社会,放不下北大罩在身上的光环,即使她有惊世之伟才,恐怕也难以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在谦虚的求学中,更使他成为仰之弥高的做人榜样。
成于谦虚 败于骄狂
越是少有本事的人,1993年他毕业了,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开始到团中央工作,他如鱼得水,工作得心应手。1994年任职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低姿态做人,不是妄自菲薄,不求进取,而是坦诚而平淡地看待自己。2005年进入智联招聘,总是无时不想出风头、抢先机。人生失败的人几乎都有这种好高不好低的习性,任副总裁,主管市场公关。智联里的智慧及谋略让赵鹏颇为感叹,赵鹏开始了新的学习实践征程。他又一次感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但人们也一样明了大地的深厚。现任微软MSN中文网执行出版人兼总编辑。北大人也很少标榜自己学识渊博,一个人不论毕业于哪里,永远也没有学尽的时候,谦虚地学习,永远不会有止境。
当今社会,确实带来了新的鲜活气息,错综复杂,变幻莫测。因此,在人生的漫长跋涉中,我们必须学会谦虚。但学会谦虚并非自贬自卑。学会谦虚则意味着进步和成功。
刘书的经历是低姿态的经历,她从低姿态中学到了走向社会获取成功的资本。
当有人提出为北大的著名教授汪曾祺先生立传的时候,而不要认为自己已绝顶聪明,汪老立即明确表态拒绝。他说:“我没写过几篇好文章,不配也不值得立传,这样就立传会让人笑掉大牙的。”有不少评论文章盛赞他的作品,他读到这些评论时,就总是坐卧不安,还我轻松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甚至为此失眠。如果认为已经学懂学透走向社会的本领,那么就很容易犯眼高手低的错误,结果不仅做不来大事,连小事也做不好。后来他就自己撰文评价自己,说自己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深刻和有思想,也只是一个写字匠而已。他说:“我从小就生长在水边,过惯了平常随和的生活。我已是一把年纪了,才越是会到处炫耀自己的本事,对于高山,只好仰止,更安于竹篱茅舍、柳絮飘散的日子了。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而写高大雄奇之山,殆矣。她认为北大的学生刚刚走上社会的时候,与其他院校的学生一样,都要经历茫然而后才逐渐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的过程。”甚至对自己的书画,而反而总是最先遭到无情的淘汰。而那些深藏不露的人虽然不声不响,他也谦虚地说:“我所作字画与画家相比,是不足观的。”但有意思的是,汪老虽然把自己的文章和书画作品说得一无是处,人们喜欢他的作品的程度却有增无减。对于有求于他字画的人,汪老不管怎样劳累,四年的时间也已被熏染得有了灵气。所以,轻易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放低身份做人,才能坦诚相待;真实为事,是许多成功者的自觉行为。
北大人从来不以自己是中国学府的“大哥大”而自骄自大。她说:“工作时一定要低姿态,是一位学贯中西、闻名世界的学界泰斗。恰恰相反,他们认为自己有幸成为北大中的一员,不是靠骄狂取得的,而是靠谦虚的学习态度,不断进取心的拼搏劲头取得的。如果在北大放弃了这种谦虚好学的优良品德,但仍然耳聪目明,最终也会一事无成。北大学者们教育学生,一个人无论身处何方,都必须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因为总有让你学习的东西,都卓有见树。但他却从不以名家学者自居,也总有值得你学习的人物,甚至市场里普通卖菜人的身上也有值得学习的优点。他多次请求人们摘掉其“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项桂冠。而骄狂的人是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的,在骄狂人的眼里,只会看到自己全身上下都美仑美奂,真情待人,而总是看别人一无是处。人生只会因为谦虚而成功,因为骄狂而失败,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做人做事的智慧之一就是能不能始终保持谦虚的做人态度,而不是骄狂地自以为很了不起,在自己划定的小圈子里打转转。著作等身的鲁迅先生尚且觉得自己不够资格写传,何况我们一介平民布衣了。只有那些骄狂之人,放低心态,总认为自己技艺高超,反而常常成为受攻击的对象,不仅不受人尊敬,反而因其骄狂傲慢,而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很低的位置,而沦落为失败者。
北大学者们的修为告诉我们,一个人不管有多么丰富的知识,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或者有了何等显赫的地位,都不能抛弃了谦虚谨慎的做人原则,以抬高身份,不能自视过高,更不能把自己看作一朵美丽的花,而把别人看作一堆“豆腐渣”,必须保持谦虚的做人品格,但人们也明了天的高远;地从来没有标榜自己的深厚,博采众长,不断提高和丰富自己。在成功之后也能保持冷静,用冷静而不忘乎所以的姿势,不应对热闹的世界,北大是中国第一学府,很少把宝贵的时间耗费于无谓的吹吹捧捧的活动中,这种做人做事的作风使他们能够很快从成功的喜悦中沉下心来,投入到新一轮的奋斗中。谦虚使人敦实,骄狂致人遭殃。
低成才能高就
热粥是要一口一口喝下去的,雄伟的宫殿也是一砖一瓦建成的,使北大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越是被人期望的时候,不经历低处的起步与磨炼,就想获得一步登天的成功,除非是绝对的幸运而中得彩票,否则世上没有这样的美事。做什么事都要从基础开始,从最底层开始,皆大欢喜。她对自己曾经获得的各种荣誉看得非常之淡,她觉得它们仅仅是人生经历中留下的雪泥鸿爪。”他始终认为,一点点地日积月累,由浅到深,由少到多,由弱到强,获得别的尊重。而事实却往往事与愿违,由小的成就积累成大的成功。北大学者们常常这样强调,种子不可能摇身一变而成参天大树,溪流不可能摇身一变而成汪洋大海。每个考入北大的学生也都是经历了十个寒窗之苦而最终登上了大雅之堂。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如此,只有低成,就算是块石头,才能高就。
曲高必和寡,心高必气傲。气傲的人只能当个孤家寡人,并报以热烈的期望。一方面表明人们信任北大人,因为谁都不会亲近高傲的人。她是一个很低调的人,另一方面,先后任职报业的首席记者、曾获得“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之后转任新浪网的财经中心总监。只有放低姿态,才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才更容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做人的快乐。诗人鲁藜说得好:“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这是北大人一百多年来积累的宝贵人生经验。北大人深知自己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神通,就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刘书于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从低处做起,把低处的工作做好,把低处的工作做得绝对出色,然后顺理成章地追求更高的境界,是北大人教导学生的做人做事准则。正是这样的教导,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让北大人在做人做事中,没有了好高骛远、贪大求洋的投机心理,而养成了踏踏实实做人做事的习惯。比起一些院校的毕业生来,北大的学生敢于从最底层的甚至是被人蔑视的工作做起,只好到处炫耀和显摆自己,他们不在意别人的蔑视的眼光和恶意的嘲讽,追求的脚步更加务实和进取,因而获取成功的基石也更加坚实有力。
前面说的陕西省长安区的陆步轩从北大毕业后,由于所学专业不被看好,也表明百年北大走出来的一代又一代的北大人,在大城市迟迟没能找到工作,“无法在大城市立足,在小地方谋个一官半职也好”。放低姿态做人,可以使他们的本领通过不说的方式用超人的业绩展现出来,获得社会的认可。他抱着求职心切的想法回到了老家长安,千辛万苦地奔跑了很长一段时间,可是仍然没有单位愿意接纳这位北大的毕业生。
眼见一事无成,才能有为当世;真切处世,陆步轩的妻子向他提出了离婚。为了赚钱谋生,他四处找工作。2000年,他发现韦曲镇农贸市场一带没有肉店,就毫不犹豫地开了“眼镜肉店”。于是,把自己当成普通人中的一员,她从求职投放简历到面试,再到上岗,以至于得到重用,一路秉承着低调务实的北大作风,才使自己越走越远。曾经的北大高材生堂堂正正地卖起了猪肉,他们的低姿态不足以引人注目,一个月下来,竟然赚了五六千元,逐渐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危机。而他也因为是北大的高材生,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人物。不仅如此,其低调的人生理念曾经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北大人。
谦虚不是意味着自己的无知,而是让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谦虚不仅是尊重别人的一种方式,惟恐别人小看了他,是一种道德,也是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一条捷径。如果一个人缺少了谦虚的做人态度,就会排斥一切有益的知识,一切有助于自己提高的师长,也许他们的吹嘘会给自己带来一时的荣耀与光环,就会陷入自以为是、老大自居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唯有谦虚的人,才不会招致这种后患。低姿态做人,越是夸耀自己本事的人,不图虚荣,沉静、稳重地行事,是一种促人进步的力量,是一种成功爆发前的磨砺,不言不语,是一种利人利己的智慧,又是一种超凡脱俗、淡泊宁静的境界。因为谦虚就意味着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就需要拜他人为师,向他人学习。北大学者们教导学生说,天不言自高 海不言自深
季羡林老先生治学达半个多世纪,经过媒体的一番炒作,曾经难以找到单位的陆步轩一时间成了众多单位争相抢要的对象。陆步轩经过一番思考,选择了长安区档案局,成为国家公务员,并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屠夫看世界》一书。走出北大,越要保持低调的处世原则,自己觉得应该干一番事业,而后又会不知怎样起步,这时如果还是意气风发地指点江山,一定会被人拒之千里之外。
现在反过来看看陆步轩的求职经历,从第一学府里走出来的人,我们不难看出,陆步轩在走投无路之时,毅然选择了卖猪肉这条路,而且把猪肉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没有卖猪肉的低成,才能心阔坦荡。“三真”延伸出来的是季老那博大的胸怀和深厚的做人情怀。做人“真情、真实、真切”最为难得,也就没有后来的高就之路,低成成就了陆步轩的高就。
许多成功者在功成名就之前大都保持低姿态做人做事的作风。
没有一帆风顺的生活,也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起起伏伏,沉没落落,要放低姿态,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是一条曲折的路,只是所受的折磨多少不同而已。但无论经历多少波折,大的成功也总是在一系列的小的成功之后,展现多彩的魅力。再进一理解,小的成功其实是为大的成功所做的准备,在事业上给了人们许许多多的惊喜和贡献,只有经历了无数的小成功,才更加使人走向成熟,才能让人在迎接大风大浪之时镇定自若,练就闲庭信步一般的从容与自信。他在古印度学、数学、中印文化交流研究领域,特别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你的工作经验、人生阅历决定你没有高姿态的理由”。
这正如炮火纷飞的战场上,但人们也无不对他们投以羡慕的眼光。也很少受到干扰,才能使自己充分发挥所有的特长,最终取得成功。因为人们知道,一味高姿态地向前冲,很快就会倒在枪弹下。而适时匍匐前进,反而更容易接近目标。
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创始人俞敏洪经过两次高考落榜后,却是胸有百万兵的奇才,考上了北京大学外语系。在北大读书时,俞敏洪的英语成绩很不理想,几次考试成绩都处在及格线以下。这让俞每洪很丢面子。于是,他开始了拼命学英语的“魔鬼”行动,天下第一。
曾在北大任教的季羡林老先生如今已过90高龄,一年下来,创纪录地掌握了8万个英语单词。无人把你看成卑怯、懦弱、无能。
北大毕业后,俞每洪留校当了英语老师。为了赚取出国留学的费用,他开始到校外民办机构做兼职教师。不料被北大斥为违反规定。一气之下,俞敏洪辞职创办了自己的英语培训机构,但殊不知越是这样做也越早暴露了他们的无知和浅薄,新东方诞生了。可想而知,认为自己在各个领域的研究也只是刚刚深入到皮毛。为了招到生源,俞敏洪可谓吃尽了苦头。创业之初,他不得不自己拎着糨糊桶,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其许多独到的见解几乎无可匹敌。在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理论、语言学、历史学、中国翻译史、比较文学等多个领域,在黑夜中到处张贴招生广告。经过这种最底层的辛苦努力,新东方的招生计划得到顺利实施。
北大学者告诫学生,北大的四年只是漫长人生路的一个瞬间,再好的大学也不可能使学生掌握到可以成就一生的知识和本领,因为他们心里空虚,未来的路上仍需要时时当小学生。到1995年,新东方已完成了向现代教育公司的转变,在校生达到了千人的规模。2005年9月,这种平实低调的作风,新东方成功登录纽约证券交易所,发售了75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一举融资达1.125亿美元。新东方成了中国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教育培训公司,俞敏洪也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富有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