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书上说:“用兵贵变,胜不可一。”企业经营者应以善于多变而取胜。在企业界流行着这样的口号:“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企业应力求开发出一些别人想不到、干不了或来不及生产的新产品来,就像卡西欧公司一样,以新取胜;当发现别人刚有时,自己要加速生产,大批量销售,尽快扩大市场占有率,力求多多超过别人;当别人也批量生产这种产品时,则要下功夫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并增加产品花色品种、规格型号,以便多方面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提高企业的产品信誉;当别人的产品也提高了质量水平时,则要通过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减少产品成本,随之降低价格,以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当别人也把价格降下来时,则要立即投入新的产品。这样“变”是越变越好,总处在别人的前面,因此,越变企业越兴旺。
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孙子日:“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镒、铢为古代衡制中重量单位,24两为镒(一说20两),24铢为两。试想,前者是后者的500倍左右,后者微乎其微,当然不堪一击。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苦练内功,提高竞争的实力。为此,张秀生等专家概括了以下十个字:
1.“新”。即不断开发新产品。企业必须使自己的产品与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保持一致,做到常变常新,以新取胜。在开发新产品时,对市场应采用双重焦距进行观测,即不仅用“显微镜”来观察现时市场错综复杂的供求状况;而且还必须用“望远镜”来观测经济技术发展的未来,从而作出决策,研制、设计、制造出“今天”还没有消费者但“明天”将有众多消费者的新产品。
2.“高”。即以高质量的产品取胜。产品质量是竞争力的核心,质量高低决定产品竞争力的强弱。日本“丰田”为争夺小型桥车的国内外市场,对其光环牌汽车进行了多次耐用性能的破坏性试验,让疾驶的光环车从高达1.7米的跳板上凌空飞起,飞车距离长达25米,汽车落地后安然无恙,连续飞车7次,均获成功。企业必须真正树立“以用户为中心”、“以消费者为帝王”的观念;要由成品的事后验收的质量控制转向各道工序层层把关的“事前预防”式的质量控制;要通过艰苦奋斗,扎扎实实工作,创出名牌产品来。
3.“廉”。即以低价格的产品占领市场,企业应通过价值分析和机会成本分析,学习“邯钢”经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不断降低产品成本。产品价格降低,在竞争中不仅处于优势,而且也利于消费者。
4.“多”。即开辟多条销售渠道,采取多种销售方式。企业必须彻底改变“等客上门”的产品经济体制的观念。要采取多种形式(如展销、试销、经销、代销、赊销等)、多种渠道(如批发商、中间商、经纪人、零售商、直销等)、多种措施(如广告宣传、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导入Ci工程等),千方百计推销,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5.“好”。即企业的形象要好,信誉要好。信誉是企业的一种重要的无形资源,它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企业要获得良好的“公众形象”,重要的是产品品种、质量真正受到公众欢迎,做好为消费者的服务工作,要严格认真履行签订的各项合同。
6.“优”。即提供优质服务。优质服务是构成企业强大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顾客在购买和使用产品的全部过程中,感到满意,这应是服务的标准。顾客真正满意,产品才有生命力,因而也就有竞争力。
7,“良”。即机器设备要精良,技术要先进。企业的所有机器要优化配套,力求达到以下“五性”:先进性(高功率、高速度、高行程)、可靠性(能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完成高质量的工程)、节能性(单位产品能耗降到最低限度)、环保性(有利于“三废”治理)、耐用性(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安全性(灵活而安全,劳动强度小)。
8.“灵”。即以信息灵敏取胜。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先”与“后”的竞赛,是时间的竞争。如果谁抢在了竞争对手的前面,谁就可能占领市场,使竞争对手处于不利的地位,甚至望而却步。因此,企业及时、系统、准确、全面地占有信息,决策果断,行动雷厉风行,抢先一步,便可胜过别人。如果闭目塞听,反映迟钝,“马后炮”甚多,决策失误,必然使企业陷入困难,甚至导致毁灭。
9.“齐”。即企业人员齐心协力共同迎接挑战。古人云:“上下同欲者胜。”企业在竞争中的胜败,一是取决于人员的个体素质。近20年来,江浙和广东经济飞速发展,除了有利的地理条件外,就是那里的人才济济。经理要尊重人才,既要重视人才引进,又要舍得花钱培养企业内部人才。二是取决于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凝聚力强,其战斗力就强。天津市企业家李春元说:“心暖人合,人合业兴。”企业如能上下同欲,众志成城,就能克服任何困难,战胜任何竞争对手。
10.“上”。即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地上台阶。管理是企业的“软件”,“软件”不好,企业的所有“硬件”都不能发挥作用。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人才、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都应加速实现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才能使企业各种资源发挥“1+1>2”的系统效应,企业的竞争实力才能提高。
§§§第五节智而好谋必胜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说:“夫强之国,必先争谋。”孔子提出:“临事而慎,好谋而成。”现代的市场竞争,不仅是实力的较量,更是智谋的较量。纵观满纸风云的“商战”史,无论是资金雄厚,还是白手起家,最后能力挫群雄,“称王称霸”的胜利者,无不是在竞争中善于运用智谋的结果。
掌握竞争辩证法
朱宝庆、杨琦所著《竞争谋略》、张晓峰所著大市场制胜谋略》,对市场竞争战术、谋略都有精辟的论述,笔者摘录其精要,并概括为竞争辩证法。
(一)利与弊。竞争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作用,但前者是基本的。生存竞争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机制,竞争可以促进人的素质提高,增强群体的凝聚力、战斗力,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竞争也有消极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社会,一方的胜利,往往使另一方遭受损失,有些人瞬间一贫如洗,甚至因失败而投河、上吊。据报载,1986年由于日元升值造成日本经济不景气,中小企业经理和职员自杀的有275人。1994年1月20日《港台信息》载:驻日本的一位英国记者厄普顿透露,不久前在日本川崎市发生了50名公司高级职员集体自杀的事件,主要是因为竞争激烈对前途悲观绝望,加上工作压力过大,感到精神上不胜重负。这50名商界高级管理人员事先联系好,各人在名单上签字,再计划自杀的方式、时间、地点等。他们决定假借乘坐巴士到郊外游玩,将巴士开到一处悬崖绝壁,达到自杀的目的。如此,可使传媒不致大加渲染,并可瞒过家人,使他们不致过分伤心。这天,他们先在巴士内开了一个热闹的狂欢派对,并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开车向川崎市郊一处山头驶去,一直将车冲落山崖,结果是车毁人亡。这虽是个别现象,但说明竞争的残酷无情性。话又得说回来,这些走上绝路者被暂时的困难所吓倒,是不明智的。
(二)胜与败。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在战争领域里,常胜将军是少见的。刘邦百败,一胜得天下;项羽百胜,一败而自刎乌江。可见,胜和败并不是绝对的,其间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关系。有的人在一次失败之后,头脑冷静,认真总结教训,斗志昂扬,带领部下,发愤图强,卧薪尝胆,披荆斩棘,精进不休,逐渐由败转化为胜。但也有的人刚刚采撷到胜利之果,还陶醉在那忘乎所以的心态之中,随之而来的可能又是一只“苦果”。据报道,美国某市一个开了50年车的司机,从未出过那怕是微小的事故或违章事件,该市颁发给他一枚高贵的奖章。就在他受奖后的回家路上,撞死了一个人,这个人正是他的发奖者。
《孙子》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意思是说,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先创造取胜的条件而后才同敌人作战;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先冒险同敌人交战,而后期求侥幸取胜。在市场竞争中,要想“未战先胜”,必须预先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其中主要是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任和渴望心理。因此,企业的声誉要好,产品要好,服务要好,才能对消费者有强烈的吸引力。
在激烈的竞争中,高昂的士气常常和强烈的荣誉感连在一起,经理不仅要“克己”,而且要善于激励企业的员工。古人云:“哀兵必胜”,以“哀”励士更能使职工产生奋发向上、献身企业的精神。
(三)强与弱。竞争要以实力为后盾,但实力强弱并不完全是其局部力量的简单相加之和,还要看看管理者对企业人力、物力、财力如何进行优化组合,是否发挥了“1+1>2”的系统放大效应。
优势与劣势,强与弱是在比较中存在,在竞争中发展的,精明的企业家善于扬长避短,以己之长攻彼之短,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本企业的各种资源,以小克大,以弱克强。反之,平庸的企业经营者,由于组织管理不善,不能充分发挥人、财、物、技术等作用,既不能以弱克强,还常常被比自己弱的对手击败。
(四)得与失。“得”与“失”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失,就难以“得”,而一般规律是欲取先予,先失后得。企业的重要目的是盈利,在产品的单位成本既定的情况下,降低销价就意味着盈利的减少,这对企业来讲是一种“失”,但这种“失”却能换来“得”。这个“得”就在于产品降价而打开了销路,增加了销售额,从而增加利润。当产品销路不佳时,可采取薄利多销的举措,否则就打不开销路,会使企业背上产品积压的包袱,因小利而失大利。
有些事情,在眼前看来是一种“失”,但这种“失”却为日后长远的“得”打下了基础,铺平了道路,那么也就应果断地把眼前的这件事办下去。70年代末,进口车用的万向节需求愈来愈大,鲁冠球的企业很快试制出来了。为了提高质量,适时改进产品,他们把试制品送到用户手中,装到车上,一律奉送,但要收试用反馈信息。几年后,名声传出,吸引了20多个国家的客商,其中,美国的克斯公司每年就订购20万套万向节。
可口可乐公司进入我国之初,没有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广告攻势,而是在涉外宾馆低价委托寄售,当消费者认可后,又向我国赠送300万元的可乐生产设备,迅速扩大了消费需求,我国大量进口原浆,很快达到1万吨,可口可乐公司进而与我国合资办厂,终于在潜力惊人的中国市场独领风骚。
(五)进与退。事物的运动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前进的,然而,其发展过程又是曲折的。企业领导者应以百倍的勇气、雄厚的实力与强者拼搏,以积极的态度创造条件,不断推出新产品,努力开拓市场,力争企业不断发展。然而进取的道路是曲折的,有迂回甚至有倒退。任何企业不可能时时前进、处处前进;有进必有退,在进中有退,退中有进。当与竞争对手实力对比远远落后的时候,可以采取退让的方法,如退出某一竞争市场,某种产品下马等。这种退让不是消极的态度,而是为进取创造条件,是下一个进取的前奏。企业在竞争中,该进不进,坐失良机,后悔莫及;反之,该退不退,盲目前进,则会遭受碰壁之苦。
(六)奇与正。在军事上,“正”指用兵之常法,“奇”则是用兵之变法。高明的军事家和企业家,在异常繁杂纷乱的战场上或市场上能出奇制胜,创造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迹,在危险中求生存,在绝境中求成功,人们以为不可能取胜的地方,却成了走向成功的捷径。诸葛亮用的“空城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奇”的产生并非是不着边际的异想天开,而是基于常规之上的科学创造,可说是“无正难以求奇”,“奇”还往往与“险”结为伴侣。日本西铁城钟表商为了打开澳大利亚市场,提高手表的知名度,使用了人所未闻的奇招。他们用直升飞机空投方式从天空把手表抛下,落向指定的广场,谁拾到送给谁。拾得完好无恙的手表的“观众”爱不释手,夸耀之言油然而生,人们奔走相告,轰动一时,使得“西铁城”名声骤然大振,销路大开。这就是“用奇”,然而这种“奇”与“正”相联系,终归离不开产品的高质量。
“奇”和“正”不是绝对的,两者可以互相转化,当一种奇术获得惊人的成功而为人们所模仿后,就不足为奇而转变为“正”;刻意求新者则又会施谋用奇,而追随者再次闻风而动,见异而趋。看来以正求奇则是能者的得手之术。当年的农民企业家鲁冠球,为了成为生产万向节的国家定点厂,他虽然连整顿企业的文件和考题都没有,但他使出奇招,把3万套“将就”的万向节装车以6分钱一斤卖给了废品公司。没几个月,这位在“考场”外答卷的厂长,把考官们请到厂里验收。经过一个星期严格测试,考分99.4分。这个乡镇企业居然中了“状元”,当之无愧成为国家定点厂。
(七)长与短。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意思是: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在市场竞争中,经理应熟知本企业和竞争对手各自“长”与“短”,应以自己的“长”攻对手的“短”,在经营中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如果资金不够雄厚,但技术力量强,就发挥技术专长;如果同类商品其他厂家的质量较好,本企业就可在价格上灵活些,或在售后服务上下功夫。
(八)先与后。先发能够制人,在战场上或在市场上,往往先人一步,就可占据优势而取得胜利。先发制人,必须具有先见之明,先人而知。否则,先发不仅无法制人,反而会受制于人。对企业来说,先知就是掌握市场供求规律,预知市场发展趋势。因此,经理应具有突出的观察力、预测力、判断力。
后发也可制人。先入以“新”取胜,以“异”悦人;后入则以“质”取胜,以“廉”诱人。“后来居上”也是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不过后人者必须对先入者作全面的考察,认真地比较、分析,发现其优缺点,选准突破口,集中力量克服其缺点,一矢中的,就会改变市场竞争的态势。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在早年很少把最新技术的产品急于投放市场,而是先让别的公司去冒险,然后从别人的失误中去汲取教训,很快把产品设计得更好,产品销售得更多,维修服务得更周到,因而他们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
(九)虚与实。自古至今,兵家无人不知“水趋下则顺,兵击虚则利”的道理,但临阵破敌,虚与实并不是黑白分明、显而易见的,而在竞争的市场,情况也十分复杂。企业竞争中的避实击虚之策,无非是避市场饱和之实,击市场空缺之虚;避对手长处之实,击对手短处之虚。但是,虚与实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今天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人们争相购买,不久就可能趋于饱和。经理不能被市场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能错估了市场趋势。2000多年前,范蠡就提出了“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的高明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