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平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4;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
内容摘要:本文对“嘉陵江”的得名以及“嘉陵江”一词在文献中的始见时代进行研讨。“嘉陵江”一词至迟668年《法苑珠林》已经出现,而“嘉陵江”得名还更早,至少北魏已经称“嘉陵水”。
关键词:嘉陵江;唐代;考论
嘉陵江是长江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嘉陵江”何时得名,何时文献首先出现“嘉陵江”一词,国内外的研究取得一定成绩,但存在不少问题,故仍然有研究的必要。本文拟对“嘉陵江”的得名以及“嘉陵江”一词在文献中的始见时代进行研讨,望方家正之。
一、“嘉陵江”始称时间研究
《巴蜀文化大典》“嘉陵江”条说:“唐代以后始称嘉陵江。其得名,一说因嘉陵道,一说因嘉陵谷。古称阆水、漾水、巴水、渝水”。
按:南充五中夏权民老师2007年10月26日指出:称“唐代以后始称嘉陵江”的提法有误:首先,这个“以后”至少应改为“之际”,因为杜甫在《阆山歌》中已直言“嘉陵江”,更有稍比杜甫还早的画师吴道子绘“三百里嘉陵江水风光图”,均说明唐代已有嘉陵江之称,而不是在唐代以后;其次,再查《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1081页释:嘉陵道“汉置。后汉省。故治在今甘肃成县西北”。可知嘉陵道取名于西汉,东汉时已将嘉陵道的行政区划废除。故《水经注》“汉水南出嘉陵道为嘉陵水”,当指该水是嘉陵(江)水得名之源,时间可能始于西汉;至迟,嘉陵水(江)的得名,始于《水经注》之际的北魏。
我们认为:夏老师所言《巴蜀文化大典》“嘉陵江”条的错误,是;但杜甫《阆山歌》当作《阆水歌》。为说明问题,现录杜甫《阆山歌》全诗:“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看青壁。”可以看出,该诗中并未出现“嘉陵江”一词。同时,改成“之际”也不通,不如直接删除“以后”就可以了。因为“之际”应该是两者之间,用在时间上,应该是两个朝代之间,如唐宋之际就是唐代与宋代之间。
《辞海》收录“嘉陵江”条,仅仅言“古称阆水、渝水”,并未提及“嘉陵江”出现时间。《辞海》“故道”条提及“嘉陵江”出现时间是唐以后:“故道,古水名,即今发源陕西大散关南,西南流至略阳白水江集会西汉水的嘉陵江源,唐以后始改称嘉陵江”。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收录“嘉陵江”条,指出嘉陵江又称“阆水、巴水、渝水”,并未提及“嘉陵江”出现时间。后出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收录“嘉陵江”条,仅仅言“古称阆水、渝水”,未提及“巴水”,也并未提及“嘉陵江”出现时间。
网文《“是是非非”西汉水 ——西汉水、嘉陵江、汉水古名辨析》指出《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关于“潜水”:“嘉陵水通谓之潜水矣,……禹贡通指之潜,后人称为西汉水,唐又称为嘉陵江”。该文所引错误不少。《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潜水”条并没有该句。我们怀疑《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是《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的讹误。我们翻阅了《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发现“潜水”作嘉陵水通谓之潜水矣。《禹贡锥指》:“潜水自此至巴县入大江,禹通谓之潜,后人称为西汉水,唐又称嘉陵江”。与网文的引文大同小异,当是作者误引,引用时文字又有脱误。《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容易让人误写为《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1931年编写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提出唐代称为“嘉陵江”是正确的,1999年在编纂《巴蜀文化大典》时未能注意,值得今后编纂字典辞书时引以为鉴。
该网文类似引用错误的情况不少。如《尚书·禹贡》:“‘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此言梁州之贡道。潜,汉水支流,指西汉水,今名嘉陵江。”实际上从“此言梁州之贡道”后均不是《尚书》的内容,该网文误把后人的文字引在《尚书》文字中,这样,给人的感觉“嘉陵江”一词在《尚书》中已出现了。
二、“嘉陵江”一词首见唐代
“嘉陵江”一词,《汉语大词典》未收。其中,“嘉”的含义,有美好、夸奖之意;“陵”的字义,有丘陵、陵墓之意。据目前文献记载,“嘉陵江”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文中明确无误的最早当属公元688年完成的《法苑珠林》。
(一)唐代诗文出现的“嘉陵江”一词
1.唐代诗歌中已经出现“嘉陵江”一词,略举例证如下:
欧阳詹《与林蕴同之蜀,途次嘉陵江,认得越鸟声,呈林。林亦闽中人也》:“正是闽中越鸟声,几回留听暗沾缨。伤心激念君深浅,共有离乡万里情。”
按:作者欧阳詹(756~800),贞元八年(792年)春登进士第二名,居贾棱、韩愈之间。欧阳詹游历四川时写下该诗,该诗当在贞元八年(792年)到贞元十六年(800年)之间完成。该诗载《全唐诗》卷349,题目中出现的“嘉陵江”毫无歧义,明确无误。不过,该诗标题也存在被后人改动的可能。
元稹《新政县》:“新政县前逢月夜,嘉陵江底看星辰。已闻城上三更鼓,不见心中一个人。须鬓暗添巴路雪,衣裳无复帝乡尘。曾沾几许名兼利,劳动生涯涉苦辛。”
按:作者元稹(779~831),该诗当晚于上首诗时代。杨军《元稹集编年笺注·诗歌卷》(下面简称“《笺注》”)编年于元和十年(815年),是诗人“由京师赴通州司马任所途中”。“嘉陵江”是一个词,与“新政县”对文,“嘉陵江”后的“底”当是方位名词,与上文的“前”对文。“新政县”现在是仪陇县城,位于嘉陵江边。
白居易《寒食日寄杨东川》:“不知杨六逢寒食,作底欢娱过此辰。兜率寺高宜望月,嘉陵江近好游春。蛮旗似火行随马,蜀妓如花坐绕身。不使黔娄夫妇看,夸张富贵向何人。”
按:作者白居易(772~846),谢思炜《校注》:“朱《笺》:作于开成三年(838),洛阳”。正文出现的“嘉陵江”是一个词,与“兜率寺”对文,“嘉陵江”后的“近”当是形容词,与上文的“高”对文。该句中国基本古籍库《全唐诗》卷457作“嘉陵江近好游者”,“者”字与“辰”“身”“人”不押韵,当是“春”字的形近讹误。中国基本古籍库《白氏长庆集》卷67等不误。
2.唐代文章中也多见“嘉陵江”一词,如以下:
释道世《法苑珠林》卷18《感应缘·唐都水使者苏长妾》:“唐武德中,以都水使者苏长为巴州刺史。长将家口赴任。渡嘉陵江,中流风起船没,男女六十余人一时溺死。唯有一妾常读《法华经》,船中水入,妾头戴经函,誓与俱溺,妾独不沈,随波泛滥,顷之著岸。逐经函而出,开视其经,了无湿污”。
按:作者道世(?~683),唐代僧人。《法苑珠林》完成于唐总章元年(668年)。收于大正藏第53册。由此可见,文献中至迟在668年已经出现“嘉陵江”一词。本文又载唐临《冥报记》卷中。正文中出现的“嘉陵江”明确无误,是一个词。“渡嘉陵江”一作“度嘉陵江”,意思同,文字更古,符合当时语言。
颜真卿《鲜于氏离堆记》:“阆州之东百余里,有县曰新政。新政之南数千步,有山曰离堆。斗入嘉陵江直,上数百尺,形胜缩矗,欹壁峻肃,上峥嵘而下回洑,不与众山相连属,是之谓离堆。”
按:《鲜于氏离堆记》上元元年(760年)八月作。颜真卿(709~784,一说709~785)。上元元年八月,颜真卿52岁(有人误为53岁),由刑部侍郎出贬蓬州长史,途经新政县,应成都兵曹鲜于昱之请,为其父鲜于仲通撰写《鲜于氏离堆记》。描写离堆的位置、山势和离堆石堂的形制及周围景色,介绍鲜于仲通其人及颜氏与鲜于氏的通家之谊。一说唐代宝应元年(762年)立。清代董诰《全唐文》卷337(清嘉庆内府刻本)载有该文。“嘉陵江”出现在正文中,毫无歧义,是一个词。
颜真卿《中散大夫京兆尹汉阳郡太守赠太子少保鲜于公神道碑铭》:“县南有离堆山,斗入嘉陵江,形胜峻绝,公乃慷慨发愤,屏弃人事,凿石构室以居焉。”
按:《中散大夫京兆尹汉阳郡太守赠太子少保鲜于公神道碑铭》是颜真卿大历二年(767年)为御史台同事鲜于仲通撰。该碑铭记述鲜于仲通20始学、40进士高第及其与诸子的宦履事迹,表达颜氏、鲜于氏通家之谊。清代董诰《全唐文》卷343载有该文。“嘉陵江”是一个词,出现在碑刻文献的正文中,碑刻文献属于同时文献,很有说服力。
杜光庭《历代崇道记》:“文宗开成二年五月,中书舍人高元裕为阆州刺史,于州北八九里嘉陵江上小山之前,忽见崖壁间光彩有异,近而观之,石上自然石文,成老君真像,眉发衣章,巾履服饰,无不周备。”
按:作者杜光庭(850~933),唐僖宗时,为供奉麟德殿文章应制。随僖宗入蜀。本文作于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清代董诰《全唐文》卷933载有该文。“嘉陵江”一词出现在道教文献中,毫无歧义。
我们必须看到,“嘉陵江”得名时间与“嘉陵江”一词文献出现时间并不一致,因为书面文献往往滞后。“嘉陵江”一名,可能始于西汉嘉陵道地名。专家学者热衷讨论的始见书证实际上往往只能是早期书证。现在硕、博士论文、学术论文批评《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文大辞典》《辞源》等所收词语例证滞后,但往往忽视例证的典范、规范,漠视例证文献的版本,而一个时代较晚的词语例证比一个不规范甚至错误的词语例证要好。
(二)简称“嘉陵”
“嘉陵江”多使用简称“嘉陵”,容易与表示行政区划的“嘉陵”混淆。
杜甫《阆水歌》:“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巴童荡奖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按:作者杜甫(712~770),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秋,杜甫52岁,第一次到阆中;广德二年(764年)春初至春晚(即农历的正月至三月),杜甫53岁,第二次到阆中。其间,因感慨万端,写下了著名的《阆水歌》。“嘉陵江色”一作“嘉陵江山”。“嘉陵江色”当读作“嘉陵 江色”,说明“嘉陵江”不是一个词。
韦应物《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崖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
按: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初看,该诗题目含有“嘉陵江”,似乎说明唐代已经使用该名称。不过,该标题也可以理解为“听 嘉陵 江水 声”,这样的话“嘉陵江”就不是一个词了。
元稹《使东川·江楼月》:“嘉陵江岸驿楼中,江在楼前月在空。月色满床兼满地,江声如鼓复如风。诚知远近皆三五,但恐阴晴有异同。万一帝乡还洁白,几人潜傍杏园东。”
按:杨军《笺注》编年于元和四年(809年),并未具体说明。《笺注》专门为“嘉陵江”列为注释条目进行说明。该诗正文中的“嘉陵江”实际上是“嘉陵”,“嘉陵江岸”是“嘉陵”加“江岸”的组合,而不是“嘉陵江”加“岸”的组合。“嘉陵”是“嘉陵江”的简称。
元稹《江花落》:“日暮嘉陵江水东,梨花万片逐江风。江花何处最断肠,半落江流半在空。”
按:杨军《笺注》编年于元和四年(809年),但并未具体说明。“嘉陵江”并非一个词,该句按照语气当读断作“日暮 嘉陵 江水 东”。“嘉陵”是“嘉陵江”的简称。“江花何处最断肠”中国基本古籍库、《笺注》均作“江花何处最肠断”,是符合近体诗平仄格式要求。
元稹《嘉陵江二首》:“秦人惟识秦中水,长想吴江与蜀江。今日嘉川驿楼下,可怜如练绕明窗。千里嘉陵江水声,何年重绕此江行。只应添得清宵梦,时见满江流月明。”
按:杨军《笺注》编年于元和四年(809年),但并未具体说明。“嘉陵江”出现诗歌标题中,第二首出现“嘉陵江”,但并不是一个词,而是连用的两个词,该句按照语气当读断作“千里 嘉陵 江水 声”。“嘉陵”是“嘉陵江”的简称。
白居易《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江楼月》:“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按:正文出现的“嘉陵江”并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连用,该句按照语气当读断作“嘉陵 江曲 曲 江流”。
薛能《嘉陵驿》:“江涛千叠阁千层,衔尾相随尽室登。稠树蔽山闻杜宇,午烟熏日食嘉陵。频题石上程多破,暂歇泉边起不能。如此幸非名利切,益州来日合携僧。”
按:作者薛能(817~880),晚唐著名诗人。该诗标题一作《题嘉陵江驿》,说明“嘉陵江”可以简称“嘉陵”。正文中出现的“嘉陵”是“嘉陵江”的简称,与“杜宇”相对。
罗邺《嘉陵江》:“嘉陵南岸雨初收,江似秋岚不煞流。此地终朝有行客,无人一为棹扁舟”。
按:罗邺(825~?),晚唐著名诗人。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该诗载《全唐诗》卷654。标题出现“嘉陵江”,正文出现的“嘉陵”当是“嘉陵江”的简称。
李商隐《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楼中忆阆州。若到阆中还赴海,阆州应更有高楼。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今朝相送东流后,犹自驱车更向南。”
按:作者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生年,冯浩主元和八年(813年)说,张采田主元和七年(812年)说。第一首出现的“嘉陵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一个词,一种是两个词连用。“嘉陵江”出现诗歌标题中,第二首出现“嘉陵江”,但它们都不是一个词,而是连用的两个词,标题按照语气当读断作“望喜驿 别 嘉陵 江水 二绝”,“千里嘉陵江水色”句按照语气当读断作“千里 嘉陵 江水 色”。一作“十里嘉陵江水色”,亦通。但考虑到嘉陵江的情况,“千里”更好。“犹自驱车更向南”一作“犹是驱车更向南”。
刘沧《春日游嘉陵江》:“独泛扁舟映绿杨,嘉陵江水色苍苍。行看芳草故乡远,坐对落花春日长。曲岸危樯移渡影,暮天栖鸟入山光。今来谁识东归意,把酒闲吟思洛阳。”
按:作者刘沧(约公元867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标题与正文均出现了“嘉陵江”,但标题中的“嘉陵江”是一个词,而正文中的“嘉陵江”却不是一个词,该句按照语气当读断作“嘉陵 江水 色 苍苍”。
三、嘉陵江的别称“嘉陵水”
“嘉陵江”又称“嘉陵水”,还有不少别称,如“潜水”“漾水”“西汉水”“阆水”“渝水”“巴水”“内江”“垫江水”等。《辞海》《汉语大词典》均未收录“阆水”、“嘉陵水”。“渝水”,《汉语大词典》未收录,《辞海》收录,但未提及出现时间。这些别称中,“嘉陵水”与本文有直接关系。其余的别称,我们拟另外专文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清代赵一清注《水经注释》卷20:“杜佑《通典》:秦州上邽,县嶓冢山,西汉水所出,经嘉陵曰嘉陵江,经阆中曰阆中江,汉中金牛县嶓冢山,《禹贡》漾水至此为汉水,亦曰沔水。其说为可据。”
按:由于该段出现在杜佑公元801年完成的《通典》注释中,很容易误解为杜佑的说法,以为文中出现的“嘉陵江”是唐代书证,这是有问题的。实际上“县嶓冢山,西汉水所出,经嘉陵曰嘉陵江,经阆中曰阆中江,汉中金牛县嶓冢山,《禹贡》漾水至此为汉水,亦曰沔水。其说为可据。”是清人引述的内容。有人根据这段引文记载作为唐代文献证据,来说明问题,无疑是很不妥的。
元稹《苍溪县寄扬州兄弟》:“苍溪县下嘉陵水,入峡穿江到海流,凭仗鲤鱼将远信,雁回时节到扬州。”
按:杨军《笺注》编年于元和十年(815年),但未具体说明。本诗又题作《流寓苍溪寄扬州兄弟有感》。“嘉陵水”即“嘉陵江”,出现在北魏时期。《水经注》:“西汉水南入嘉陵道为嘉陵水。”《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466或472-527年)所著,《水经注》的记载说明北魏之际已有嘉陵水之称。北魏所言“嘉陵水”,比唐朝时所言“嘉陵江”的时间早。《辞源》“嘉陵江”条也解释说:“水名。古称西汉水。《水经注》卷20《漾水》‘汉水又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江名由此而来”。
杨小平,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