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500000028

第28章 中国小说的文化范型(4)

诚然两性关系主题,在中国传统白话小说中一直存在——从17世纪的世情小说,包括部分淫猥小说,到18、19世纪的狭邪小说,到20世纪的鸳鸯蝴蝶派小说。狭邪小说与鸳鸯蝴蝶派小说有个共同特点,即在性趣味之外,着力于渲染男女双方的崇高与纯洁的感情,其结果是双方都苦于缠绵无望而又无法现诸于行动的恋爱,其中性或性欲的直接描写完全不可能出现。恋爱的双方没完没了地交换情书情诗,涕泪涟涟。在五四作家眼中,这种小说是以营利为目的,以保持传统礼教为宗旨,其原则是儒家的“发乎情出乎仪礼”。实为说教范型的变体。

而五四的性问题小说,则成为文学摆脱教化让自我驰骋的场地。

这种自我伸张也导致了自我意识的不安。五四性问题的小说有一种罪孽感,此类小说中的叙述者或人物一般都是社会上层子弟,在对社会规范的尊重中长大,现在却发现这些规范与个人表现的冲动不相合。这些青年知识分子背井离乡,进入新式教育环境,其传统道德感松弛了。可是他们作为知识分子一员其道德责任感加重了其良心自责。郁达夫的《茑萝行》可作一例,其叙述者主人公把他所不爱的妻子送走,其结果是陷入更深的良心自责。

因此,五四小说中性爱要跨越的主要是个人心理障碍,而在才子佳人小说中,在鸳鸯蝴蝶派小说中,爱情成正果的主要障碍是社会关系(家庭背景差异,父母不应允,主人公尚未登科及第)。这就是为什么五四性爱主题小说有一种悲剧气氛,从未看见性的欢愉能旗开得胜一帆风顺。可以说,个人表现的伸张在这里遇见了最根本的文化障碍。

五四小说中弥漫着的悲剧气氛,在历代文人文学中经常可见到,但在亚文化文类——白话小说,俗剧——中极少出现。

郁达夫的《沉沦》的主人公可以算是这种心理冲突的典型受难者。每次手淫之后,他想到的是儒家教诲“身体发肤不敢毁伤”,自我谴责使他的精神忧郁症越发严重,最后精神崩溃。沈雁冰在评论这种心理冲突时,从郁达夫的另一篇小说《茫茫夜》中拣出一句话:“‘向善的焦躁与贪恶的苦闷’我想很可以作为《沉沦》的‘赞词’。”他认为“凡是现代青年,谁也该觉得”这二者的冲突。

规范的迷失,新旧的冲突,造成的多半是失去文化依持的自我无所适从的苦闷。忧郁不仅见于性题材小说,实为五四小说整体的主调。

冯至曾在一篇文章中回忆当初“沉钟社”的文学青年读鲁迅作品的感受:

鲁迅的小说,尽管举世公认《阿Q正传》《祝福》等是最杰出、最深刻的作品,但我们常常谈论的却是《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孤独者》的魏连殳,以及《伤逝》的涓生,对他们寄予无限的同情。

这可以由鲁迅本人的自认得到印证:

多伤感情调,乃知识分子之常,我亦大有此病,或此生终不能改。

五四作家都这样不讳言忧郁。郁达夫《沉沦》的第一句就是“他近来觉得孤冷得可怜”,而其《茫茫夜》(主人公名质夫,明显是作者自指),发现四周每件事都浸透了悲哀。“……觉得将亡未亡的中国,将灭未灭的人类,茫茫的长夜,耿耿的秋星,都是伤心的种子。”在一篇散文《北国的微音》中,他对这种自我毁灭性的忧郁提出了一种几乎是存在主义的解释:“凄切的孤单是我们人类从生到死味觉到的唯一的一道实味。”

几乎所有的五四作家都身感这种忧郁,只是不同性情不同思想倾向的作家提出不同的解释。成仿吾作为浪漫主义的主要辩护者,在散文《江南的春讯》中回应郁达夫的感慨:

你说人类的一切行动都是由这“孤单”的感觉催发出来的,我以为不如说都是为的反抗这种“孤单”的感觉。

反抗与否,他们两人都感到了反文化定义中必有的悲剧感,因为这个社会阶层从传统文化结构中游离了出来,与社会规范形成对抗。而作家被孤独地拋在世界上,没有确立的规范保护,也不再依靠社会的认同。

因此,自我表现范型终于使中国小说有可能从亚文化的规范认同式模式中解脱出来。在五四小说中,叙述者不再扮演历史家或道德家角色,而成为类似回忆录作者或自传作者由于这个原因,下列叙述学特征的变化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首先,他不再是程式化的半隐身叙述者,他不再君临于叙述世界之上,而是充分地人物化,使他可以表现一个有血有肉的自我,或者则充分地隐身,使小说中的人物有可能表现自身。由于传统的叙述框架已经拆除,叙述者对人物和事件的评论失去了权威性,评论就减少到最低程度,而叙述者不再与隐指作者靠拢,叙述常呈不可靠甚至反讽型。

而且,转述语的多样化,有效地使用人物视角,不多见但非程式的分层,都使传统僵化程式解体,从而使主体更自由地在文本中分布,人物主体强度大为增强,使中国小说的主体下移过程发展到新阶段。

在传统小说中始终保持着的时间线性,在五四小说中被代之以高度省略的,剖面式的,慢速的叙述。动力性意元被静力性意元所取代,其结果,叙述的时间一因果链常被打碎从而造成叙述变异之可能,从而为表现思想活动和情绪打开大门。而描述个人情绪,个人看法,使静力性意元上升为主导,从而使五四小说的叙述方式变成重要的“形式化的内容”。

所有这些新的叙述学特征都使五四小说成为与中国传统小说本质上不相同的一种叙述方式。这种变化可以说是追摹自我表现范型的需要,但它使中国小说文人化,并且把它变成对整个中国文化结构的一种挑战。

因为,当叙述者退出叙述的控制地位,沿着离心方向朝孤立的人格方向走去,当主导的叙述者主体让位给人物主体的自由运动,小说在中国文化文本等级中的地位就变化了,从公共的亚文化地位移出了。而且,由于这种运动实际上不被中国文化结构所允准,中国小说就成了五四运动反文化潮流的主要组成部分。

五四时期在中国出现的反文化有好几个特点。首先,这种反文化的实践者(作者主要是读者)都是上层知识分子,是当时具有比较高学养的一批人,它首先在留学生中发端,然后漫延到京沪及其他城市的学生群中。它是一种文人文学,既不合传统,也脱离群众。使沈雁冰当时惊诧的情况其实完全正常:

不知道为什么西洋文学上的颓废主义,一到中国,就故中国名士派的余孽认了同宗,中国的名士思想——本来世世相传,潜伏在一般人的意识里的——于是就穿上了外来主义的洋装,在先天的洋迷的现代中国青年思想界活动起来了。

时代变了,语言变了,“中国青年思想界”却依然是知识上层。所以,它是中国传统的知识精英的现代重组。

但是,这批知识分子现在团聚在一种崭新的社会机构周围——大学。大学既在国家权力体制之内,又具有很大的独立性。教授并不是旧式士大夫或晚清政治家——文人,他的思想活动不直接服从国家权力或政治活动需要;学生不是试子,他们至少在毕业前可以不必与社会既成势力苟合。因此大学以自由思想为风尚,教师学生以学术独立为标榜,个人主义或个人表现的文学,反而成为这样的集团之凝合剂。在中国这样传统政治和社会力量强大的国家内,大学学院就成了一种特殊的反文化集合点。

五四文学,是依附学院而生成的,其批评家,其读者,往往都是大学教师与学生(作家因职业特殊,可能在学院之外,但五四期在学院内还是居多)。

在现代中国,或某些第三世界国家中,一部分现代知识分子从国家权力结构中退出,退入学院,使学院成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力量基地,在某些时候也成为抵制商业化浪潮的基地。

因此,葛兰西当年研究西方社会时所指出的社会分裂成政治社会与公民社会,而统治阶级对政治社会实行命令式控制,但对公民社会实行“霸权控制”。这个观点应适当修正,至少在现代中国,这“霸权”呈分裂状,一部分知识分子不再是“社会控制集团的代表”,而因为其个人主义立场而成为主流文化的批判者。我想称之为学院——反文化派。

使局面变得复杂的是,学院——反文化派形成之时,往往是主流意识形态处于危机中的历史时期,因此这个在某种条件下(例如民国初年政权控制松弛,军阀政府急于抢权保权,无暇顾及文化),会迅速形成知识界主流,控制了相当大部分文化诠释的权力,尤其是文学艺术的诠释权,而这种诠释权又决定了文艺的价值判断与意义构筑方式。甚至形成“文艺本身就是反文化”的局面。

学院的意义控制权之所以重要,还由于它直接产生文学史的写作权。因此,国家政权控制的主流文化如果无法赢得学院,它们就丧失了文化史地位。五四时期开始出现的中国式学院反文化派之所以迅速成为改造现代中国的主要文化力量,原因就在此。

这种局面的出现,使作家很容易感到他是社会正义的代表,历史潮流的指引者,甚至“青年导师”。鲁迅,至少五四时期的鲁迅,常看到这个危险,因为这样做很容易使文学离开个人表现范型:

好的文艺作品,向来多是不受别人命令,不顾利害,自然而然地从心中流露的东西,如果先挂起一个题目,做起文章来,那又何异于八股,在文学中并无价值,更说不到能否感动人了。

应当说,五四文学,至少在前期与中期,坚持了个人表现范型。自五四中期以后,中国现代小说发生的变化,将在结论中叙述。

普实克曾详细分析了中国文学中的“主观因素”,他认为这些因素原先存在于诗词散文等文人文类之中,到18世纪即进入《红楼梦》等中国白话小说杰作中。但是,即使在《红楼梦》和《儒林外史》中,个人表现的余地还是相当狭窄的。固然,小说一向写的是奇人异事,所以夏志清认为宋明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即以纵欲、痴恋等行为反抗社会秩序。如果这一说成立,那么《水浒传》即是个人英雄之传,唐传奇是奇人奇事之记,更不用说《红楼梦》和《儒林外史》中各式人物的自我伸张与社会规范之抵触了。

本书讨论的,不是人物形象,而是表现方式。上面的讨论已经说明了,用程式化的叙述方式来写奇人异事,最后经常是从叙述的程式归向道德判断的程式,至少叙述的程式会阻碍反程式的阅读,抵制歧出释义的可能性。

而五四小说的“个人表现”范型,使它与主流社会规范的对抗,不再局限于内容(例如性爱主题上的“变异”),而且,其形式鼓励歧解,哪怕内容并没有明显的挑战性(例如写的是阿Q这样再普通不过的村痞),读者实际上被迫读出各人不同的释义,因为作品的叙述方式拒绝提供一个与社会规范相呼应的解释。这样,叙述方式的个人表现,鼓励阅读的歧解,最后形成了五四小说对中国社会的反文化式批判。

同类推荐
  • 沙与沫(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沙与沫(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同时,这些作品几乎都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的。他的创作方向开始转向了散文与散文诗,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的卡里·纪伯伦,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形成了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纪伯伦的创作以小说为主。青年时代,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和散文诗集《先驱者》、《沙与沫》、《先知》等,上世纪20年代起,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引领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 淮安文学史

    淮安文学史

    淮安文学,犹如大海中那粼粼的波光,在太阳的照耀下,不断发出动人的光芒。从有文字可考的绵延达一千五百年的古徐国开始——是淮安的前身——那饱含着仁义的民歌,那承前启后的辞赋,那人品坚贞的诗词,那三足鼎立如巅峰的小说,等等,让淮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了一块令人骄傲的丰碑
  •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文白相间,新旧质素交融,叠置着从历史上各个时期传承下来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和宋代产生的新词新义,现存各本的异文在某种程度上又反映了宋至明清的语言演变,为汉语文白演变和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语言实录。
  •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从作品的时代背景、内容介绍、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包括《钦差大臣》、《狼与羊》、《上尉的女儿》、《父与子》、《母亲》等在内的苏俄现代著名作品进行了剖析。是我们学习和了解苏俄现代文学概貌的良好读物,也是广大图书馆珍藏的良好读本。
  • 国旗阿妈啦

    国旗阿妈啦

    仁曲珍是一位深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藏族老人,在四十五年的时间里,这位老共产党员每天执著地将五星红旗在自己的院中挂起来,成为边陲山村一道美丽的风景。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知道老人的事迹后,都给予了关注与关怀。《国旗阿妈啦》的作者杨年华深入老人所在的樟木镇帮村采访、拍摄,对老人的人生故事进行了解,对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升旗行为进行探寻,最终写成本书。《国旗阿妈啦》以老人一生的坎坷经历,尤其作为旧农奴,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生活、尊严上的翻天覆地变化为核心,以老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为描写对象,进而将镜头拉远,焦点扩大到老人所在的一个村、一个镇的数十年发展。
热门推荐
  • 魔法与诅咒

    魔法与诅咒

    这是个魔法的世界,魔法能移开高山,填平大海,改变整个大陆的格局……云哲,就生活在这个魔法世界的海边小村里。一次意外让他被海云魔兽突袭,随后被神秘人搭救,更是解除了云哲身上血灵诅咒,而后在三年一届的魔法公会大选之前,来到国都参加考核的云哲意外遇在药店遇到了十耀,那么他会有什么的际遇呢?天要亡我,我要亡天!看我如何吞噬诅咒,成为至强!
  • 魔君的懒妃

    魔君的懒妃

    ★★简介:她很宅,宅到能不出门绝不出门。她很懒,懒到一天至少有十五个小时都在睡觉。能坐着绝不站着,能坐车的时候绝不走路。这并不表明她很糊涂,她只不过想省事而已。能不亲自动手时绝不亲自动手。她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每天一觉睡到自然醒,无人烦无人扰。可是命运却跟她开了个玩笑,让她穿越到一个莫名其妙的朝代,还嫁了个皇帝。就在她以为可以悠哉一生时却成了劳碌命,一直在劳碌奔波,某人还不知好歹,很是欠扁呐。★★泪有点咸有点甜你的胸膛吻着我的侧脸回头看踏过的雪慢慢融化成草原而我就象你没有一秒曾后悔爱那么绵那么粘管命运设定要谁离别海岸线越让人流连总是美得越蜿蜒我们太倔强连天都不忍再反对深情一眼挚爱万年几度轮回恋恋不灭把岁月铺成红毯见证我们的极限心疼一句珍藏万年誓言就该比永远更远要不是沧海桑田真爱怎么会浮现待度过斜风冷雨春暖在眼前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戒爱

    戒爱

    我在你的掌心,刻下一个轮回的梦,往事成空,生生世世重重。阿雅到新学校的第一天,就遇上了很拽的校草楚尧,世界上就有一见钟情的故事,可是现实中的爱情往往不会太完美,在那所学校,还有阿雅同父异母的妹妹林龄,当年父亲抛弃阿雅出走,就是为了林龄。在和林龄成为好朋友的同时,阿雅也在一步步报复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

    选取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二十余篇,展现了英杰为人称道的英雄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崇高精神。故事描写生动形象,人物塑造栩栩如生,同时配有精美的插图,更具趣味性和可读性,适宜小读者阅读。希望这本小书能受到小读者的喜爱,让孩子在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得到启迪和收获。
  • 倒霉变成少奶奶

    倒霉变成少奶奶

    《替嫁太子妃》:(冲动是魔鬼……-_-|||)————————————【第一卷】:☆『蓝家祖宅』:——新婚不过两月的夫妻,此刻却各执一方的站在长辈的面前,手中各拿着一份离婚协议书,婚姻的保质期,原来不过两个月!「签字吧!」男人的声音冰冷。「…」古典的美人眼睛一眨一眨,成串的泪珠滴到了离婚协议书上。「快签,我没时间跟你耗。」冰冷的声音中透着一丝的厌恶,已经失去耐心。「…」可她都还兀自犹豫著,眼泪掉得更凶了,纤手在颤抖。「签字!」他咬牙切齿道,已经完全失去耐性。眸中喷着火。「…好…」细如蚊的声音,女人哽咽着。——大笔一挥,他与她之间,从此一刀两断!OK!既然他这么绝情,那她…还留恋什么?才一踏出他的地盘,她立刻变脸,刚才还楚楚可怜,瞬间变得笑容满面,还兴匆匆的向老友打电话:「嘿嘿,我终于离婚了,恭喜我吧…」————我的妈咪不简单:爱妃再嫁我一次:
  • 别回头

    别回头

    一栋封闭的旧图书馆里究竟有什么能让人莫名其妙的失踪?墙壁上的“死亡预言”又预言了什么,为何能让人自杀?古朴的青铜镜上的铭文究竟记载了什么,能引出匪痍所思的梦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那些美好而忧伤的记忆(每天读一点英文)

    那些美好而忧伤的记忆(每天读一点英文)

    《那些美好而忧伤的记忆》选取亲情、友谊、爱情等主题美文,让你在阅读中,感恩那些你爱的、爱你的人们!《每天读一点英文》是一套与美国人同步阅读的中英双语丛书。该丛书由美国英语教师协会推荐,讲解单词、精华句型、翻译、检验阅读成果,升级英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