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6700000004

第4章 领会领导的真实意图

中国人有意见不会直接表达

很多年轻人念了书以后,并未变得聪明,只是好像知识比别人多一点而已。因为在学校里念的书,什么理论观点都写得清清楚楚,他只要记住就可以了。时间长了,脑袋就僵化了,失去了判断分析的能力。一旦进入社会,他就发现,没有人会清楚地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很容易一下子就混乱了。于是对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产生误解,以至于好心办坏事的情况时有发生,令人哭笑不得。

年轻人刚进入公司时,都是被领导者的角色,他要处处跟领导者打交道,如果不能明白领导者的心思,简直没法开展工作。因为中国人有意见,并不会直接表达,经常会拐弯抹角地说出自己的意思。当领导说些模棱两可的话时,若不能领会领导的话中真意,只会处处碰壁。很多年轻人没法适应这种情况,只怪领导不把话讲清楚。可是中国人所处的文化环境,决定了中国人不会直来直往。这一点怪不得领导者,年轻人应该自己学会适应。如果被领导者不了解为什么领导者言不由衷,或者不明白自己如何建言献策,只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以下几种情况,需要年轻人细细领悟,领悟到了,你才是合格的被领导者。

第一,领导者经常是言不由衷的,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太复杂,被领导者需要揣摩。有一句话尤其让我们害怕,叫“隔墙有耳”。“隔墙有耳”真的会随时出现在我们身边,以前还会说:“哪里有这个墙啊?那儿没有人啊!”现在有针孔摄像机,放在哪里,你怎么知道?所以,以前的老话在当今社会尤其管用。

以前我们都把“千里眼”和“顺风耳”当笑话,现在却天天生活在“隔墙有耳”的恐慌里。现在爱用手机的人最容易泄密,很多人在洗手间里面打电话,洗手间来来往往多少人啊,你怎么知道谁在里面,谁在外面?你如何知道前后左右有些什么人?

所以,领导者在和被领导者说话时,经常言不由衷。并不是对被领导者不信任,而是真的难以知无不言。被领导者一定要明白这一点,揣摩领导的言外之意,而不能追问他到底想说什么。迫使领导把话讲清楚,只会让自己死得更快。因为你若逼他,他会想,我已经说得这么清楚了,你还要问,我只能随便说一些假话了。你根本不可能知道他的真实意图。很多被领导者到最后会感觉上当受骗,其实哪里有骗局,是你不懂得揣摩而已。

第二,有些话由于条件的限制,领导者不方便讲,被领导者要替他讲出来。其实身为领导者,越是位高权重,越不方便随便讲话,不管对外对内都是如此。比如,对外谈判的时候就是如此。现在大家都在学西方的那套谈判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在中国是要吃大亏的,而且是吃闷亏的。西方人的个性是:我充分准备,你也充分准备;我实实在在,你也实实在在;我对你诚恳,你也对我诚恳;一切准备结束,我们开始谈。而中国人会说:“那有什么好谈的,不要谈了。公事公办嘛!”中国人一开始不会完全坦白,因为对方会杀价,于是我们会这样想:如果一开始就说实价,你一杀,我如果一毛钱都不能让,你会觉得没有面子,但是如果给你让价,我就吃亏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我们现在学西方的“定价模式”,是不是很好的经商方式?其实不是,但却没有办法,因为我们被大企业牵着鼻子走,这是最可怜的。所以,我一直鼓励发展中小企业,少理那些大企业。大企业要学西方,让它们去学,与我们无关。

最适合中国人的谈判方式是,领导者不说话,由被领导者出面当恶人。这个原则运用得好,会为公司带来很大利益。比如,当对方把价格杀得很低时,被领导者要拿出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勇气当面反驳,然后再由领导者来打圆场。这样一明一暗,才能收到奇效。

中国人有很多时候是需要“丑话说在前头”的,但有些“丑话”若是由领导者说出来,杀伤力就太大了。而由被领导者说,即便伤害了对方的感情,领导者也可以用一句“年轻人不懂事,不要和他计较”来挽回局面,并且适当调整“丑话”的内容,做到不伤和气。

第三,中国人不是不喜欢说话,而是中国话多半不容易表达得很清楚。有些话本身已经相当暧昧,听的人又相当敏感,于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往往好话变坏话,无意成恶意,招来洗不清、挥不掉的烦恼,何苦来哉?所以中国人对闲聊很有兴趣,见面不谈正经话,专说一些没有用的,就怕先开口,泄露自己的心意,让对方有机可乘,徒然增加自己的苦恼。闲聊,表面看起来是在浪费时间,其实目的是让对方先开口,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形势。中国人明知“形势比人强”,时时不忘“造势”,说一些废话,正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造成有利的形势,何乐而不为?更何况,言多必失,废话说多了,对方难免会说漏嘴,透露一些有用信息,这样就可以明白对方到底是怎样想的,然后采取相应的应付手段。

年轻人应该懂得谨言慎行,何况初入社会,还处于人微言轻的状况,与其多开口,不如保持沉默,多听听人家都说什么。特别是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你不开口,大家还不认为你不懂,你一开口就说错,大家表面不说什么,心里也会轻视你。要是说了不合时宜的话,惹怒领导,更是得不偿失。

当领导者询问意见的时候,有些年轻人为了表现得积极点,往往想着一鸣惊人,抢先说出自己的看法,唯恐被人抢了风头。可是等你说完,往往发现,不管自己说的多么有道理,后说的人很容易站在相反的立场,说出另一番道理。而且后说的人可以针对你的观点,有的放矢,处处占上风,甚至会把你的观点批得一无是处,弄得你相当没有面子。

你先发言,就等于让自己站在亮处,人家把你的底细摸得很清楚,而且在你说的过程中,人家可以组织语言,若是存心挑毛病,保证把你驳得体无完肤。你先说,说来说去顶多能说出道理的一部分或者大部分,总有一部分被遗漏掉,何况你资历浅时,很多情况都不了解;后说的人,就可以针对这些缺失来大做文章,表现得很内行。

先说先死不一定只针对被领导者,只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身份地位不同,先说先死的情形也不同。比如,被领导者先说,说错了就会受到领导者的批评,从被领导者的角度说,自己被批评很正常。但是万一领导者说错了,被领导者指出其毛病,那领导者就会很尴尬:发火,显得自己没度量;不发火,面子实在不好看。

因此不管是领导者还是被领导者,都逃不掉先说先死的困境,年轻人不要以为既然这样,索性就抱有“大不了一死”的决心,反正都是个“死”,不如说个痛快。这样做的结果,表面上领导者会怕你,但内心对你十分恼怒。但如果你可以做到怎么说都不会“死”,大可以先开口。若是只能做到“说得好领导认为是应该的,说得不好就会死”,那还是少开口或者后开口为妙。

但是,现代的年轻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在领悟“先说先死”之前,便勇敢地“有话直说”,弄得自己灰头土脸,却依然不知道毛病出在哪里,也从不检讨自己,反而怨天尤人。或者已经惹祸上身却不自知,反而沾沾自喜,以为得计。年轻人要谨防一种人,他们鼓励你先说,然后不同意你的话,就大肆抨击,抓住你话中的漏洞,添油加醋来陷害,若同意你的观点,也可能把你的话改头换面,作为自己的真知灼见。

最好的做法是,说话含含糊糊,让对方不明白自己的真实意思,这并不是你表达能力差,而是明哲保身的一种体现。说话“点到为止”,自己说一部分,让别人猜一部分,大家都有面子,同时也不容易被别人抓住把柄。

不知道“先说先死”的人,常常死得不明不白;只知道“先说先死”的人,会落得难以沟通的评价,对自己的前途非常不利。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孔子也大骂“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的。

先说当然也可能不死,因为中国人的道理一向是相对的。“先说先死”固然是事实,“有话直说”也可能得到许多好处。能够站在“先说先死”的立场来有话直说,才是中国人真正的功夫。

年轻人在接受“先说先死”的教训之后,也要体会“不说会死”的道理。一味不说,同样死得很惨。中国人具有“占了便宜还卖乖”的心理,所以领导者很矛盾。当他问你的意见,你畅所欲言,他却有可能骂人;如果你不说话,他更会不高兴。

年轻人若平日总是沉默寡言,问你几句话,常常只能得到简短的答复,会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大家不了解你,有时会构成升迁的障碍,不可不慎。哪个领导者会对他不了解的人委以重任呢。特别是当领导者需要你说话的时候,你装聋作哑,领导者更会觉得你不堪大用。比如领导者需要你解围的时候,你却装迷糊,使得他颜面扫地,他能不火冒三丈吗?

因此,我们应把说与不说合在一起,不要将它们分开。凡事在说与不说之间,看情势、论关系、套交情,衡量此时、此地、此事对此人应该说到什么地步,才算合理。

不能够由于害怕“先说先死”而不说,而应该顾虑“不说也死”的不良后果,慎重思量怎样说才不致一开口就闯祸。说与不说,多说与少说,都应该谨慎,甚至多说与少说比说与不说更应该慎重。平日少说话,忽然话多起来,或者一向多话,突然不说了,这两种情况都会被领导者认为你心理不平衡。

一个“说”字就包含了这么多学问,这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所以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年轻人必须认真学习。

巧妙探询领导心中真实想法

很多时候领导者不会很快地将自己的意图说出来,而会透过其他各种花样来暗示你,这是给你面子,不是耍人。一般人搞不懂,会认为这是耍花招,没有诚意,其实不对。

为什么大家都很认真地办一件事,但是效果却不好?其实就是因为默契建立不起来。什么是默契?就是我会去猜测、料想你不方便说的部分。中国的社会上有太多事情是不方便说的。所以一个好的被领导者,不要强迫领导者有话实说、有话直说甚至要说得很清楚明白,那是自讨苦吃。

中国人讲究的是心意相通,年轻人只有设身处地站在领导者的立场来考虑,才能真正达成默契。我们必须养成揣摩上司心思的习惯,这并不像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件坏事情。每一个人都要随时、随地、因人、因事地去度量上司的心思,只要不生坏念头就行。

当年轻人接到上司交代的任务时,揣摩领导授多大的权给你,揣摩领导到底相信你到什么地步,揣摩领导希望你什么时候向他汇报……这些事情,领导者都不会很明确地告诉你,全要靠你自己去揣摩。比如,领导交代你,这个客人难得来一次,午餐搞丰盛一点,其真实的意思却很可能是要你想办法不要请客人吃饭。有时候领导让你把报告拿回去再基本斟酌一下,其真实的意思则可能是说已经没有必要讨论了。你揣摩得越正确,两个人就越有默契。

领导者对被领导者讲的话,常常跟他想让被领导者做的事情是相反的,所以被领导者要了解领导者的看法,这非常重要。很多人是心口不一的,当他讲“无”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有”;讲“有”的时候,想的是“无”;讲“不要”的时候,就含有“要”的意思;讲“要”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不要”的。年轻人若是听见领导说“没意见”的时候,千万别当真,他的意思可能是:我有意见,只不过我尊重你,不方便公开指出,你真的要听,我们可以私底下交流。如果你不及时问清领导的意见,出了问题,就会唯你是问。当然,你也绝不能逼着领导公开说出意见,你让领导坦白交代,你的下场就是死得很快。聪明的人要对领导的意图心知肚明,等到散会以后再去问领导,私下里去征求老板的意见,询问具体应该怎么做。如果你不去找他,领导就会想:“我怎么可能没意见,你当我是死的吗?”

只有了解了领导的真正想法,你才不会吃亏。《三国演义》中刘备当初让诸葛亮离开荆州帮他攻打西川之时,并没有指明让谁接替他守卫荆州,只是让诸葛亮量才委用。但他派关羽之子关平送信,诸葛亮就明白刘备的意思了:“主公书中,把荆州托在吾身上,教我自量才委用。虽然如此,今教关平赍书前来,其意欲云长公当此重任。”这才是聪明人。有的年轻人不太了解老板的心理,比如领导提出一个关于时下流行的高科技产品的问题,他为了表现自己的博学多才,给领导解答得很详细,最后可能只换来领导冷冷地回答:“行了,我知道了,你出去吧。”他还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是你问了,我才说的,说完你却不高兴”。年轻人不明白的是,领导问他这个问题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领导不了解这款产品,想跟他了解一下,但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较低,另一种是领导很了解这款产品,想炫耀一下自己。结果他把答案都说了,抢了领导的风头,不成为眼中钉才怪。

我们要体谅领导常常有说不出来的苦衷,有很难表达的心意。这个就叫默契。一般人对于“揣摩上意”没有什么深刻的了解。他们认为你去揣摩上意,多半意图不良,觉得你是去猜领导的心思,然后投其所好,希望他对你有好感,特别照顾你,将来能够升官发财,这是不对的。在中国社会,想升官经常升不了,想发财也经常发不了,我们和西方不一样。

西方人认为,你有企图心,你有强烈的意愿,那我就给你机会。中国人绝对不会这样,在中国,只要你表现出强烈的上升欲望,一定会有人压着你。中国人喜欢把一些东西给那些不想要的人,你越想要,他越不给你,他有自己的想法。一个人当了副总之后,肯定不敢在自己的日记本里写下:我的计划是两年之内要升到总经理的位置上。

很多人到国外之后,看到了西方文化的表面,回到中国之后觉得西方的那一套很灵光,其实那是不知道整个背景的迥异。西方人很奇怪,如果你跟老板有特别的关系,其他人反而不敢帮你的忙;而在中国,你跟老板没有关系,其他人多半不会帮你忙,刚好与西方相反。我并没有断定孰对孰错,你在美国,就应该照着美国的那一套做,你面对中国人,就应该用中国人熟知的方法做,这样才会有效。

美国人的内心是很孤单的,他们的上下级之间没有什么真正的感情,双方合作将绩效做出来就好,那就叫唯利是图。中国人不是,中国人是不言利而利自来,即不说利润,但是利润源源不断地来,这才是最高明的。很多人误解了孟子,认为孟子不言利,不重视利,其实不然。孟子真正的思想是说:大家都谈利,利益是出不来的;不谈利,好好去做,彼此交心,利自然会来。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公司标榜自己是美式管理,看起来,它的老板似乎和美国人一样。我却不认为那是真的。我接触过很多老板,标榜美式是为了好听,那是讲给别人听的,平时的管理根本不是这样。

中国人说话都是模棱两可的,被领导者如若不揣摩领导者的心思,则可能在不经意中得罪领导者而不自知,更别提在公司中继续发展了,能否继续留下都是问题。

比如,当领导对你表现得很客气时,年轻人不能暗自欣喜,以为领导器重你,而是必须提高警觉,想想自己最近的行为、态度是不是有不合理的地方,自动调整,以求合情合理。

有时候,你认为相当合理的,而领导却不以为然,这时候,他会客气地提醒你,希望用点到为止的方式来促使你自行调整。中国人说“没有关系”的时候,多半含有“有关系”的意思。当你做错了,而领导却客气地说“没有关系”的时候,你千万不要以为真的没有关系,而应该赶快改正过来,对方才能够以“没有关系”开始,也愉快地以“没有关系”来收场。

若是听到“没有关系”这一类的客气话,便以为自己真的十分有福气,碰到一位宽大的领导,那就是不够自觉,错将客气当福气。结果呢,以没有关系开始,却以有关系结束,你的职业生涯肯定不愉快。领导的道理相当明显:“你犯了错,我还对你这么客气,你却不知道悔改。像你这种不自觉的人,真不知道应该怎么样用你。”

以“没有关系”开始,以“没有关系”来收场,才是一个完美的过程。要想做到这一点,年轻人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与领导建立默契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但是,注意凡事适可而止,了解领导者不能逾越最后的界线。过分了解领导者,就会惹其不满。

被领导者对领导者要心知肚明,心里要想着领会领导的意思,但千万不要显得自己完全了解领导,即使了解也要装成不了解,这是一种自我保护。如果你的领导说:“我给大家讲个笑话。”你千万不能说:“这个笑话你讲过了。”领导心里想:“我就会这么一个笑话,你都不让我讲,那你来讲好了。”聪明的被领导者,就算听了一百遍,照样会大笑,就算他心里在耻笑领导只会讲一个笑话,也要表现出听得很开心的样子。这是顾及领导的情面,不是欺骗,而是装,装成很好笑的样子。

凡是聪明的人,看到自己穿的西装和老板一样,就会赶快换掉。如果跑过去说:“老板,我穿的跟你一样,你花多少钱买的?”就等于自杀,老板早晚会把这种人开除。

探询领导的想法,是每个被领导者都要学会的。做不到这一点,只会多做多错。但是探询领导的想法,也要适度,领导的一举一动,被领导者都知道,只会招来祸端。年轻人一定要警惕,既不能傻到不知道领导在想什么,又不能傻到完全知道领导在想什么。

学会站在领导的立场想问题

被领导者要站在领导者的立场想一想:领导者最喜欢的是什么,最讨厌的是什么?你不能投机取巧,但一定要了解。

领导者最讨厌准时下班的人,因为他自己没有准时下班。我们在下班时间要找老板,经常拿起电话就打,老板一般都在办公室。我还没看过一个老板准时下班,因为老板知道客户从来都没有上下班时间。但是被领导者也不能学着老板不准时下班,那会让所有人都怀疑你是不是要干别的事,甚至觉得你准备偷公司的东西。

所以,难就难在这里,这样做也不对,那样做也不对,怎么办?

这要慢慢来。公司里凡是有前途的人,下班后都是往老板的方向走。当然,你不能说:“那明天开始,我下班就不回家,也往老板那儿走。”不可能,那些人是核心团队,他们才有资格走到老板那儿。你还没有这个资格,那应该怎么办?

第一步,可以在下班的时候,去找自己的顶头上司,把今天还没有做好的工作向他汇报,问问明天怎么做比较合适。这是你的顶头上司最紧迫的事情,因为他要到上级那里去,总会有话要讲。你的工作,就是领导最好的题材,他需要向上级报告事情的进展、明天应该怎么做……这样老板晚上才能睡好觉。

不要一下子直插到最高的领导那儿去,那离你太遥远了。为什么中国人老讲,不怕官只怕管?意思就是:你跟官离得那么远,不要也用不着替他想,你也想不通;你要跟你的顶头上司处好,他跟你的距离最近,你要供应他最需要的信息,就是今天到什么地步,明天有什么发展,后天有什么结果。这些东西,就算他没有机会讲,老板随时问,他能够答得出来,那他就跟老板又靠近一步了。只要你的顶头上司越来越靠近老板,你跟他的希望就越来越大,因为中国人是一串一串的,一个人上去,他一定提拔他下面,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你要想跟他串联好,你就必须站在他的立场,提供他所需要的资讯,直到有一天,你能够做到有机会替领导分忧分劳,你就不得了了,你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老板一有什么事情,你不能替他做,但是你会出主意,他觉得这样很好。

为什么刘备对孔明那么尊敬?他们也没有什么亲戚关系,诸葛亮也不是有什么家产的人,更没有留学,只是他每次出的点子,刘备都觉得太好了。就这么一件事情而已,但不是平常人能做得到的。

这要不断地积累,然后在适当的时间提供可行的方法,那老板自然要你分劳分忧,他就会特别照顾你,因为他生怕你跑掉,生怕你身体不好。这时候你变成“领导”了,以被领导者的身份而能够享受领导者的待遇,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同类推荐
  • 不懂财务就当不好生产加工企业经理

    不懂财务就当不好生产加工企业经理

    如何将成本砍到最低?如何将利润做到最大?如何将每一份资源的利用率提至最高?不论何种行业优秀的经理人一定是一位财务高手!,不论何种行业。读懂财务报告;非财务人员与财务部门在统一的平台上达成有效沟通;建立起清晰的成本控制意识与内部控制方法;强化财务管理意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学会使用预算等财务工具加强内部管理;运用财务思维视角运作企业,优秀的经理人必定是一位财务高手!教你轻松驾御生产加工企业必备的财务方法与技巧通过《不懂财务就当不好生产加工企业经理》的阅读,你将学到:全面掌握三大财务报表,找到提升运营绩效的方法
  • 用心管人

    用心管人

    一位企业领导在谈到管理时强调“发善念”、“用心力”。天下最大的善念,莫过于慈悲。管理者对员工要有慈爱之心,以关注员工的切身利益、身心健康、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为己任。而“用心力”其实就是赚取人心。比如你的企业有100人。你真正以慈悲心对他们。剩下的99个人就都会对你产生尊敬。在这种情况下,管理的所有事情就都容易解决,因为你所管理的任何事情,无外乎都是人做的事情,人的问题解决了,事情也就很好办了。
  • 一分钟抓住客户的营销妙招

    一分钟抓住客户的营销妙招

    永远不要表现得“像一名推销员”!接近客户的30秒,决定了营销的成败:要有一个漂亮的开场白!客户的拒绝将带来销售,只要你处理得当!60秒成为营销之王!
  • 短线炒股就这几招

    短线炒股就这几招

    在本书中,股票投资实战专家康成福揭示了短线投资的致胜秘诀。内容涉及:短线交易的风险与误区、短线交易的原则和纪律、短线投资者的看盘、盯盘和买卖技巧、短线投资者的资金管理和心态训练。对泛舟在股海中的投资者而言,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快速淘金指南。
  • 行政管理制度表格流程规范大全

    行政管理制度表格流程规范大全

    《行政管理制度表格流程规范大全(成功金版)》内容包括办公用品管理,办公设备管理、办公费用管理,印章、证照、文件资料、档案管理,会议、提案、行政事务、法务管理,员工考勤、出入、假务管理,员工出差管理,车辆管理,招待与接待管理,宿舍食堂管理,环境与安全管理等的日常管理工作,涉及多个行业的企业制度范例以及大量“拿来即用”的模板、量表。它将告诉你如何让繁杂的行政工作变得更有条理,让行政管理变得更有效率。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炼血途

    炼血途

    血祭大陆,血液有灵,偷天窃地,魂血相融。一朝踏入炼血途,永生陷入不归路。窃天盗地遭天怒,九死一生逆天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人间百味(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人间百味(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划过面庞的水晶

    划过面庞的水晶

    “炼,我们会好好在一起的,是吗?所以,别离开我。你说过不要让我消失在你找不到的地方,所以我也请你,别消失......炼..你等我!”——颜孜依“我放弃了一切,放弃了我的霸业,只为了换取你一句原谅我!可是,你终究让我失望了。颜孜依,你让我恨不起你,但是我可以让你恨我,这样你一辈子都能记住我。”——焰成皓
  • 死囚

    死囚

    《死囚》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死囚》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死囚》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
  • 特工酷女神

    特工酷女神

    当一个野性狂傲的冷酷特工,穿越到了一个懦弱胆怯的世家小姐身上,一切将会如何?她,楚野,中央情报局继千邪(《杀神女帝》中的女主)死后,又一夺得“特工007”称号的优秀特工,却在执行一项截杀任何中,爱上了对手,最后为爱而死。她,波凌伊璃,东国第一世家波凌家族的七小姐,生性懦弱怕事,又因无法成为“巫师”,被视为家族耻辱,从小便被放逐在偏远的小镇,一场被人设计的“自杀”,被淹死潭中。当从不安分,心身近乎于嗜血般的向往着野性、疯狂,甚至有些变态的追逐着生与死一线之间的刺激的楚野,以波凌伊璃的身体重生的那一刻起,等待着这个名为“巫漫大陆”的异世将会是一场怎样的天翻地覆……轻松版简介:第一巫师家族波凌家主,是她爹?可惜太过势利,有天赋当你是宝,没天赋当你是草,这样的爹不认也罢,顺利众目睽睽之下替漂亮娘赐他一纸休书,然后另觅年轻帅哥爹去…东国第一美男子是她未婚夫?好吧,承认你很俊很美很让人心动,可是,可不可以晚几年再收了你,还没有玩够呢,不想吊死在一颗树上…同父异母的六姐为了抢她的男人,背后下阴手?很好,打断双手再毒哑,敢心生歪念,就叫你后悔来到这个世界…威猛强大的虎神兽像只哈巴狗似的粘着她,要她收下它?丫丫的,不知道她前世被虎所食,今生非常非常的痛恨虎么?好吧,反正最近手正痒痒,少个练拳沙包,以后一天三小顿,三天一大顿的暴虐会让你爽翻天滴……恶作剧版简介:路人甲骄傲的说:哥能控风!路人乙骄傲的说:哥能控水!路人丙骄傲的说:哥能控火!路人丁骄傲的说:哥能控土!某只凑过去狂傲的吼:姐能控风、水、火、土!本文美男多多,过程NP,结局更是NP。本书QQ群:蒋湘VIP读者群③,51241961。推荐湘另四篇玄幻文:《邪女神》《杀神女帝》《很魅很狐狸》《萝莉女神的俊男佣兵团》推荐好友的文:《极道女天师》万夜星城著《狂尊》磬渺著《天空契约》即墨血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从“崇文重教”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四川客家教育的族群性和区域性特色。即从族群比较的角度,将四川的客家人与湖广人作比较,分析客家文化在与巴蜀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为了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四川客家教育所充当的角色及发挥的功能,突出客家教育的族群性特色;通过区域比较,即在比较四川客家聚居区与客家散居区以及四川客家与闽、粤、赣客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出四川客家教育的地域性特色,揭示了四川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分析四川客家教育发展模式与特色,从而勾画出四川客家的教育史轮廓。
  • 管理基本功

    管理基本功

    本书主要学习关于管理知识的内容。管理知识的学习过程将不会象我们阅读任何一部文艺作品那样的轻松或者有任何闲情雅致的感觉。只有当你真正地用心去体会,去学习,并且真正了解坚持的含义,你才能够在这一领域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