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6700000003

第3章 与领导建立和谐关系

奉行交互主义彼此理解

我们常常讲西方人有个人主义,中国人难道没有吗?有,可是中国人的并不完全是个人主义。西方人也有集体主义,像德国人就很显著,我们好像没有,但是也好像有。难就难在这里:中国人拥有的,既不是个人主义,也不是集体主义。我们现在受二分法的影响很大,很多研究者都认为,不是个人主义,就是集体主义。其实没有这回事。

中国人拥有的,是在世界上别的地方都找不到的,叫交互主义。交互主义就是“你对我怎么样,我就对你怎么样”,“你对我好,我没有理由对你不好,你对我不好,我为什么要对你好”,这种话在别的地方是听不到的。

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是什么?其实就是三个字——看着办。你把心掏给我,我肯定不好意思不把心掏给你;你看不起我,我虽然不好表现出来,但是心里肯定也不把你当一回事。其实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争执,很少是是非问题。有时候,我们真的“看不到自己”,因为我们各有是非。在中国人的脑海中,是就是非,非就是是;对就是错,错就是对。如果连这个基本思维都搞不清楚,那你肯定没有办法了解自己。

我们听别人说话,一般不会在乎他讲的是真是假,是对是错,我们只在乎“你怎么可以这样讲”。对又怎么样,错又怎么样,好又怎么样,坏又怎么样,你就是不能这样讲。我们不能让别人感觉到我们讲话的态度、语气不对,内容反而无所谓,人们在乎的是态度和语气。我们并不是一个是非很分明的民族,在中国社会,你觉得对的东西一定有人认为是错的,你说这么做,就会有人说要那样做。全世界都在讲多元化,但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所以我们才是真正的多元化。

西方的部分国家很小,有些还比不上我们的一个省,所以那里的人都很单纯。人们现在都在学美国,其实我们应该先审视美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美国的历史很短,几乎没有什么积淀,所以可以创新。中国的历史很悠久,你能怎样创新?在中国,如果做的事让老一辈的人看不过去,你就会失去一大半人的支持。美国是一张白纸,你爱怎么画就怎么画;中国到处是古迹,我们必须尊重历史。

但矛盾的是,中国人很重视历史这句话并非完全正确。中国人重视历史意识,但不是很重视历史。中国历代有几个皇帝,指南针是哪个朝代发明的,清朝一共多少年……许多人都答不出来。我们明知道《三国演义》的很多内容不是真的,但是我们宁可看《三国演义》,也不看《三国志》。所以,人们有时在没有把事情摸清楚前就展开行动,是很麻烦的事情。

中国人重视历史意识,重视意识形态。历史意识是由个人的背景造成的,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自己的爱好,这就说明了个别差异。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每一个老板都有不同的作风,每一个下属都有不同的个性,所以老板跟下属最好的相处方法是:你是领导者,眼睛要往下看;你是被领导者,眼睛要往上看。二者的眼睛要有交集。

外国人很简单,他们看到了就是看到了,没看到就是没看到;中国人一般不敢实话实说,应该看到的,我不可以没有看到,不应该看到的,就算看到了,也一定要假装没看到,这中间很复杂。

很多人不了解中国人的“面子”,中国人所讲的面子跟西方人的是不一样的。中国人认为的有没有面子,只是看你有没有把我当一回事。如果几个同行在一起,你看别人都有说有笑,所有人都冷落你一个,你回去是睡不着的,你会觉得一点地位都没有。所以我们一方面害怕有竞争对手,一方面又很害怕没有竞争对手。当你发现没有人把你当竞争对手时,就可以收拾包袱回家了。

奉行交互主义就是要交心,但交心是很难的,所以我们退一步讲关心——彼此关心。会领导的人,要关心被领导的人,而被领导的人,也要关心领导的人,互相关心彼此关怀,慢慢地就会形成默契,默契到了彼此关系很密切的时候,就叫交心。我在这里要清楚地说,被领导者与领导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是随时变动的。西方人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因为他们靠合约、签合同、权利义务来约束彼此,中国人不是。该你做的事情,别人可以随时故意不要你做,他不会不知道这是你的工作,但是他偏偏会当着你的面将工作交给别人,这时候你一定要提高警觉。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如何互动非常重要,出发点一定要弄清楚。说起来很可笑,就是明哲保身。有很多人会批评明哲保身的做法,会骂是因为他们看不懂。如果你连自己都保不住,你还能做什么事?但这又衍生出来一个问题:我怎么才能保护自己?我要得到他的认同,我才能保护自己;得不到他的认同,我拿什么保护自己?

中国人是交互的,领导者会这样想:“我是领导,我首先要保护自己。虽然我要保护的东西很多,但是我必须首先保护自己。保护自己,才能保住这家公司,而公司的同人要配合我。”那么,被领导者要怎么保护自己?要记住,不要变成老板心目当中的奴才,那太可怜了;也不要变成老板认定的叛逆分子,那会很糟糕;更不要让他一想到不合法的事情,就将脑筋动到你头上,那你注定会完蛋。被领导者保护自己也不是为了保护个人,而是为了保护自己这颗公司大机器当中的老螺丝钉能够正常地运作,这样就对了。

每个人都是明哲保身的,不会将事情完全摊开来讲,只有彼此交心、有默契,才能同心协力把事情办好。

讲求被领导的艺术,就要研究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如何同心协力。

你要准备好被领导,要站在领导的心态来看自己,而不是觉得自己样样都好。被领导者要了解领导者的心态,领导者要了解被领导者的心态,这样才能同心,同心就会协力,效果就会非常好。

尤其是小企业,更要研究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小企业有很多好处,首先它有弹性,其次它不会被制度绑死。大企业都会被制度捆绑,绑到最后动弹不得,就僵化了。小企业可以随时机动,实现策略联盟,它的实力甚至可以超过大企业。但是现在很多小企业都学大企业,那就完了。小企业一定要好好孕育、发展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因为企业所有的竞争力都在这里。要跟大企业竞争,靠什么?靠的就是公司里人人同心协力。

小企业,五脏六腑俱全,它可以发展得很好,关键是看怎么运作。被领导者与领导者的关系在中小企业显得尤其重要。

每一个领导者都要记得:你并非领导所有的人,你只领导手下的几个人,不可以认为“所有人都要听我的”,那你会累死的,你的下属也会跟着“死掉”。如果你管得太宽,管到了其他的人,你的核心团队就会散掉;如果所有的员工都要直接找你,那更可怕,你会更惨。所有的问题都直接抛向你,工作琐事、待遇问题、家里烦恼……让员工统统直接找到你,你就是自找麻烦。领导者应该只看手下的几个人有没有把事情处理好,只在一旁观察,因为旁观者清。把手下的一切举动都看得一清二楚,这样才有办法掌握全局,否则极容易百密一疏,最后死在很不起眼、被你疏忽的那一点上……

被领导者与领导者之间,讲的不是制度,他们之间的关系永远没有办法用文字写清楚。一旦用文字清清楚楚地写出来,领导者就得不到真正贴心的人,因为大家都依照规定办事,不讲私情。所以,应该怎么样在日常生活中彼此关心、互动?靠什么?其实就是靠每天下班之后的半个小时,那半个小时的意义非常重大。但是领导者不能做出硬性规定:下班后所有人加班半小时。凡是硬性规定的事情都没有效,要使其自然发生,这样领导者就可以在旁看出谁不热心、谁的时间比较有弹性、谁没有家累、谁比较顾家……每个人都可以看得很清楚,然后再去做合适的调配,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真正交心的核心团队,否则就是没有心。

在交互主义的基础上,领导者应该相信被领导者吗?答案是“不可以相信”,也“不可以不相信”。被领导者不要希望能得到领导的绝对信任,有些年轻人觉得“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必须得到领导的绝对信任,才能够做好工作。你站在领导的角度想一想,他绝对信任你,万一你欺骗他,大家岂不是嘲笑他“老糊涂,被一个年轻人耍得团团转”?

被领导者应该相信领导者吗?答案也是“不可以相信”,但是“不可以不相信”。你相信领导,万一他叫你做违法的事,你怎么办?你不相信他,又怎么能安心工作?中国人“不怕官只怕管”,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

领导者自己小心,才会时时用心,判断下属的言行是不是合理。被领导者自己小心,才会时时用心,留神领导者有没有做出不正当的决策。当领导者可以相信的时候,你不信他信谁?当领导者不可以相信的时候,要明白他不是神仙,就算真的是神仙,有时也会犯错,不要盲目服从。若是盲目地相信,绝对服从,必然会害人害己,全盘皆输。相信领导者,也是以合理为限度。他是不是事事合理,谁也料不准,被领导者自己小心一些才比较保险。

正确认识合理的不平等

以交互主义为基础,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尊重,和谐相处,这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但是被领导者不要以为从此可以跟领导者没大没小,你一定要小心,老板永远是老板,因为他可以把你换掉,可是被领导者就很难把领导者换掉,二者的差别就在这里。所以你说自己跟谁是平等的,我是不太接受这句话。

我经常劝现在的年轻人,心里头不要有平等的观念,因为那是不存在的东西。人活着,只能享受“合理的不平等”,没有一个人可以享受平等。

佛教说“众生平等”,那也是当你成佛以后才有可能实现的。即使大家都成佛,也不一定能够平等,你看,菩萨就比佛差一点,而罗汉又比菩萨差一点。所以,平等是一个理想,是一个梦想,是一个幻想,是不存在的东西。

你跟老板永远是不平等的,所以你不能奢求平等,只能奢求“合理的不平等”。希望领导者不要过分冤枉你,不要过分地整你,不要过分给你难堪,这就好了。

就因为不平等,一个被领导者,是不可以去告知上司的,“告知”这两个字是大忌讳。比如你说:“老板,10点钟到了,有客人在等我们,我们要准备走了。”这么说,到底你是领导者还是他是领导者?

你这种语气根本就不对,你说得再对,他也会发脾气的。

有一次我去理发,到了店里,我说:“我今天不洗头,你给我修一修就好。”他说不行,一定要我先洗头。我觉得奇怪,到底是听你的,还是听我的?他说:“我是专业的。”我笑笑:“你去跟别人说专业吧,我是出钱的!出了钱还得听你的,怪事了。”

这是一个问题,即你不能告知我,你没有权力告知我任何事情。但现在年轻人都是用“告知”的方式,尤其让父母伤心的就是打电话:“爸妈,我要结婚了。”你这样还是你父母的孩子吗?

我们以前要出国,差不多提前三个月就要跟父亲讲:“我三个月以后要出国。”他听到时间是三个月以后,就不会太激动。然后过了两个月再说一次:“时间过得真快,再过一个月就要出国了。”这样,他不会觉得很唐突,绝对不会觉得“你都不顾老母亲老父亲,说走就走”。

要记住,你只能请示,而不能够告知。有的年轻人觉得:“我很好啊,我也很尊敬他啊,他怎么这样对我呢?”其实他不了解,我们不是西方人,我们讲话的方式不可以像西方人一样。被领导者不可以在自己的朋友或者老板的朋友面前表现出“我比老板还厉害”,绝对不可以。

其实诸葛亮有一点吃这个亏。诸葛亮已经是可圈可点的人,可是到最后,刘备不听他的话,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他过分显示出“你看老板都得听我的”。老板总有一天觉得“我就不听你的”,那就坏了大计了。

这就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等级不同造成的。在现代社会,虽说人人平等,但是等级观念必不可少,等级分明是中国组织中的鲜明特征。

现在的年轻人很羡慕西方人的交流方式,不管对方是谁,该说的话都可以说,都可以直呼对方的名字,一点也没有上下级的区别。但是你要在中国也这么做,就行不通了。中国人讲话要先看对象:对上面是一种说法,对下面是另一种说法,对平级的同事,用第三种说法。这就是中国人重视等级观念的表现。如果两个中国人在谈话,看见老板来了,就要马上调整,对老板视而不见,老板心里肯定不舒服;但是,一看见老板来了,突然闭口不谈,老板也会想“这两个人在说我的坏话”,也是不妥。这就是中国人比较奇怪的地方,只要有第三者介入,两个人的互动关系就要调整。

等级观念其实是伦理的一种反映,伦理就允许合理的不平等。中国人之间形成的是人伦关系,在交往的时候,时时刻刻受等级观念的影响。西方人听到一件事情,会就这件事情来论断是非;听到一句话,会就这句话来判断对错。中国人听到一句话,往往根据说话的人下判断。说话的人不同,话的正确性也不同。

年轻人要懂得维护老板的权威性,当你的老板叫你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就要马上着手,因为他会关注你有没有在做。如果你打算先将手边的事情做完了再做老板交代的事,那老板肯定不高兴,因为老板的看法是:“不是我叫你做的都是不重要的事情,我叫你做的才是重要的”。

因为老板要管理整个企业,必须树立自己的权威,能做到不怒自威最好,让下属尊敬自己的同时,还有一点惧怕自己。如果下属毫不害怕老板,说明他心里根本没有老板。

一般来讲,年轻人刚进企业的时候都很怕老板,逐渐在公司站稳脚跟之后,特别是当上中高层主管以后,由于资历深、贡献大,和老板走得很近,擅自与老板称兄道弟,或处处以老板的朋友自居,无形中就会冒犯老板的权威。

被领导者越到高层越要小心这一点,老板最不喜欢下属对他有负面的评价。因此,当老板问你对他的看法时,你最好说些好听的话来应付。即使老板坚持让你实话实说,你也不要上当,不要对老板的缺点直言不讳,否则无异于自掘坟墓。

被领导者在老板面前应该谨言慎行,因为一说错话就损失惨重,职位越高越输不起。所以,多听少说就是被领导者基本的保身之道。西方人非常单纯,对就对,错就错,什么话都可以在老板面前讲;中国人却认为“对有什么用”,在老板面前,你越“对”,他越生气,因为他只认为自己是对的。你可以在别人面前“对”,但不能在老板面前“对”,否则老板会感到没有面子。

凡是经常挨骂的被领导者,要自己检讨一下。老板的话永远是对的,你反对就是顶撞,盲从就是奴才。那应该怎么办?凡是老板说的,你就点头,过一段时间再来找老板说:“现在有问题,怎么办?”一个聪明的被领导者从来不去改变自己的老板,而是让老板自己改。他自己改了,会感谢你;你强迫他改,他会干掉你。

被领导者要想得到领导者的信任,又能使自己活得自在,就要与领导者建立一种恰到好处的关系,既不是领导者的奴才,又不是领导者的心头大石,这种关系我们称之为主伴关系,领导者是主,被领导者是伴。而且主伴关系是可以调整的:工作的时候,老板理应是“主”;工作以外的时间,就不一定以老板为“主”。在不同的场合,遇到不同性质的情况,“主”与“伴”应该适当调整。这样有助于促进全员参与。这里的“主”,指的是主要负责的人,而不是发号施令的人。

主伴关系,就要求被领导者要站在“不从”的立场来“从”,如果你存心要顺从,甚至揣摩领导者的想法,那就糟糕了。我一直认为历史上没有坏的皇帝,只有可怕的爪牙,因为没有一个皇帝登基以后就下决心搞垮自己的社稷,他总希望自己的江山能够千秋万代地传下去,而搞垮社稷的,是那些出馊主意的人,即所谓的佞臣。

讨好领导,甚至谄媚,只会把领导害死,被领导者要合理地“从”,“不从”的时候也要给领导留面子,尊重他的立场,最起码在其他人面前,维护他的形象,这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年轻人总以为老板喜欢听话的下属,所以凡是老板做的决定,都照样执行,哪怕这个决定是错的。其实老板最不放心就是这样凡事都说“好”的人,特别是那些话还没有讲完,就已经答“好”的人,所谓轻诺寡信,就是如此。老板不是神仙,当他决策有误的时候,你仍然说“好”,就会令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当然,你也不能凡事都有意见,这样会令老板很没面子。你必须自己衡量,对老板的命令应该服从到什么地步。服从不服从的标准,应该以把事情做好为基准,而不是以讨好老板为基础。服从与否,是自己内心的事情,用不着表现出来,千万不要当面顶撞,也不可以表现得心灰意冷,而应该和顺委婉地、合理地坚持自己的看法。

合理即有几分把握就做几分坚持。盲目坚持自己的意见就是刚愎自用,你的坚持是对的还罢了,一旦你的坚持是错误的,你势必成为众人嘲弄和苛责的对象。合理坚持自己的意见,是“不失责”;坚持到合理的地步就不再坚持,就是“不越权”。

有的年轻人始终得不到老板的重视,老板从不听你的建议,你要自己反省一下,是你的意见并无实质的助益,还是你表达的态度或方式有所偏差?有时候,老板认为你的心里没有他,就会拒绝你的一切建议。你若想有光明的前途,要得到老板的赏识,只能让他感觉到你心中有他,心意要靠“心”的交流,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讨好领导是不明智行为

即使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建立了主伴关系,这种关系也不是固定的。因为人与人的关系随时在变动,世上哪有什么固定的东西?但是,我们却可以在这个变动中抓住一点:对中国人,绝对不能存心讨好,那是没有用的,但同时也一定不能得罪。得罪他,他一定报复你,别看中国人平时表现得很有修养,话专挑好听的来说,但是你千万不要过于相信这些表面的现象,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有仇必报。

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剧看到这样的例子:一个小孩,从小就不上学,天天练武功。你若是问他:“你勤练武功,长大之后想要做什么?”他则会回答:“长大后,我要替我爸爸报仇!”这种为父报仇的例子太多了。

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如果父亲被杀了,你还拼命用功想考状元,所有人都会看不起你,会唾弃你,认为你一点也不像中国人!

你不要认为中国人会改变,中国人根本不可能改变,为什么?在西方,人为的规则很多,很多的知识都是人为编造出来的,人们非学不可,不学就落伍,而这样的规则可以随时改。中国人不一样,你看在深山里面长大的那些人,哪有机会学什么科学知识?人家不也一辈子过得好好的?中国人所有事情都是这样自然去学习的,所以为什么有人住在山上他“通”了,有人在海边他也“通”了,就是一样的道理。我们的民族性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很多人都是不学自通,他们是很自然地慢慢体会到这些“规则”,自然而然地“通”了,这样的中国人,不可能改变。

所以,被领导者要顺应自然,慢慢地感悟领导者的用意,不能存心讨好,也不能随意得罪。只有将中国人的“规则”感悟出来,才能在中国社会中生存。

与领导者相处,首要的一条是不能乱拍马屁,因为在中国,没有一个人是靠乱拍马屁成功的。也许有人会有疑问:我们看到很多拍马屁的人都过得很好啊!我想说,那是我们看错了。

当老板,最怕下属变成奴才,因为奴才就是马屁精。所以很多人说中国人很喜欢拍马屁,其实这全都是错误的观点。我问过一百多位总经理,我说:“你喜欢任用马屁精吗?”他们都是板起脸孔,说:“我为什么要用马屁精?”我又问:“你为什么这么害怕?”他回答:“我当然害怕!我迟早会被马屁精害死!”显然,中国的老板没有一个喜欢用爱拍马屁的下属。

一个人如果天天被别人拍马屁,久而久之,他就会形成“我说的话都是对的”或者“我是天下最聪明的人”的想法,慢慢地,他就会夜郎自大,目中无人。更有甚者,还会形成一种高人一等的错觉,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听我的”,如果领导者形成这样的思想,不出乱子才怪。要知道,将“马屁”全数接收,有时候必须付出庞大的代价。

如果要说中国人从来不拍马屁,这句话也不对。

老板有时候会问你:“最近忙不忙?”你若是说“忙死了”,他就会很来气,觉得“我是叫人家忙死的人吗?让你忙死了,我算什么老板?” 若回答没事,老板就会说,那你多做几件事好了。怎么答都不对。很多人学沟通,不知道都学了什么东西。最适合中国人的回答是“还好啦”。老板就会觉得“不错,就是说我布置的任务刚刚好,不会让你应付不来”。你只能这样讲,别的话都不能讲。

万变不离其宗,变来变去,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这才是妙。不变的当中有变的部分,变的当中有不变的部分,这个道理,你即使打死外国人他都听不懂。他们要么就是很诚实,要么就是撒谎。中国人怎么可以诚实,怎么可以撒谎?都不可以!

遇到问题的时候,你要看这个问题是谁在问,是在什么场合问,有没有外人在场。也许老板是故意当着外人的面问你:“你在我这儿工作辛苦吗?”老板是问给外人听的,结果你来一句:“辛苦是不辛苦,就是工资太低了!”那你就等着被领导骂吧!

情况不明,而且情况会有所变动,所以每一个被领导者都应花很多时间在研究情况上。中国人除了做工作以外,还有很多时间要去把公司的氛围弄清楚,然后要分析自己“在什么样的氛围之下,用什么样的表达、配合方式”来应答,那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绝对不是制度,不是产品,也不是LOGO,企业文化是这种隐隐约约,确实存在但是永远说不清楚的东西。

学术界的人士都说中国有“马屁文化”,我觉得很奇怪,因为如果你去问问,去做一下调查就会很清楚!当然了,谁拍了马屁都不可能承认,但其实也不完全是这种情况。

甲、乙、丙三个年轻人跪在大法师面前要求剃度当和尚。大法师出来问甲:“你为什么要来当和尚?”甲说:“我爸爸要我来的。”大法师当头一棒就打了下去:“这么重大的事情自己不决定,你爸爸叫你来,你就真的来了,将来你后悔怎么办?”对于甲的回答,大法师讲的话是对的。大法师再问乙:“你为什么要来当和尚?”乙一听甲说“爸爸要我来”会挨打,就说:“我自己要来的。”这下大法师打得更凶:“这么重大的事情,不跟你爸爸商量就来了,你爸爸向我要儿子怎么办?”大法师再问丙:“你为什么要来当和尚?”丙吓得一句话都不敢讲。大法师用了全身力气打下去:“这么重大的事情想都不想就来?”这才是中国社会。

如果你是第四个人,面对这样的问题,你怎么回答?有人会这样回答:“我受佛祖的感应。”言外之意是,你敢打我吗?我把佛祖搬出来了。结果大法师两只手都打下去了。为什么?他完全没有面子了——修行了几十年,佛祖都没有给他感应;你还没修行,佛祖就给你感应了,打你看看头破不破。

这其实是个笑话。但是年轻人真的要动一动脑筋。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没有第二个——“我受到大法师的感召”。因为你这句话讲到对方的心里去了。所以,什么叫中国式沟通?就是讲到对方“打”不下去,讲到对方没辙。有人会问,大法师会不会说“让你拍马屁”,又打一下?肯定不会。因为这不叫作拍马屁,而叫作“马屁味道”。

中国人擅长制造马屁味道,很多人也都喜欢马屁味道,而实际上我们真的很讨厌马屁精。那么,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有些事情要做,但不要把它当成是拍马屁?不是这样的。我认为,还是要看动机,看看你是否存心拍马屁。

还必须说明的是,中国人是无法讨好的,因为中国人太敏感。中国人的警觉性非常高,而某些警觉性高的人,疑心也是非常重的。有两个小女生,只要看到一个大男生从外面笑着过来,其中一个女生马上会对另一个女生说:“大老远就在笑,你要小心啊,他不怀好意!”外国人碰到这种事,只会认为他只是对你笑笑而已,而中国人就会提高警惕。

还是上面的例子,如果说那个大法师警觉性很高的话,年轻人回答说“是大法师感召我来的”,还会挨棒子,怎么办?在我看来,如果是这样,那个人就没有资格当大法师了。但我认为,面对大法师的提问,很完整的回答是这样的:“我受大法师的感召,我爸爸也同意了,我自己也考虑过,而且好像佛祖也有这个意思。”完完整整地回答,他的棒子怎么都打不下去。

不要触犯彼此私人领地

我们不要想着去改变老板的喜好。比如老板喜欢黄色的,你千万不要跟他讲:“老板,你老穿黄色的衣服不好。”这里没有你的事,因为老板的公生活你是有一份的,但是他的私生活你是没一份的。类似老板喜欢的颜色、口味等,这些东西完全是主观的,千万不要乱加评价,甚至反驳。尤其是他引以为豪的东西,哪怕他说自己打麻将很厉害,你也不要当着他的面,说“打麻将纯属浪费时间”之类的话。

但是中国人说没一份,也是有一份。当他问你的时候,你要表示意见;当他不问你的时候,你千万不要琢磨,不要有任何话。

怎么把握跟老板的个人关系?记住一句话:千万要保持距离,而且是安全的距离。

第一,如果不同性别的话,要明白“我是你工作的伙伴,不是你生活的伙伴”,一定要很明确,否则会很乱,将来更会一塌糊涂。第二,要坚持“我也有我的个性”,人不可能没有个性,所以,如果老板讲的话你觉得不妥当,不要说出来,用行动来表现,让老板知道“你要适可而止,太过分我就不干了”。

我有一招最好的,就是当你觉得老板太过分的时候,就溜出去,让他找不到人,这样老板就会知道——这个家伙又溜走了,肯定有什么问题不对。他就会开始想,是不是自己的行为不当,然后就会叫人把你找回来。这时,你要清楚老板的心理,回去之后要当作没有事一样。人不能保护自己的话,又怎么能在这个社会好好活着呢?

当然,你要靠自己去拿捏其中的度。十个老板起码有八个是脾气不好的,即使人前表现再好脾气的老板,实际上也不可能容忍一切,因为若是脾气非常好,他就不可能当老板。你不要期待你的老板脾气好,那是天方夜谭,你要面对事实,要知道你没有办法改变他,但是可以跟他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我不过分,你也不要过分,你过分了,那我走,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样才能长久。

中国人有一句话,“防人之心不可无”,年轻人一定要谨记。防人从来不是出自小人之心,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迫害,防人又不是害人,何错之有?不信的话,可以看看中国的历史。自古以来,当权者基本都经历过三个阶段:一开始大家都是好兄弟,百无禁忌,好话坏话都可以直说;接下来就区别对待,重用自己认为靠得住的,而那些不可靠的,越能干越要加以迫害,以免夜长梦多;到了衰落时期,对任何人都心存怀疑,即使好人也会变成坏人,不可不防。人心善变,当权者有这种心态也正常。被领导者唯有小心翼翼,特别是看过了太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难免心生恐惧,不敢不防。

可见拿明哲保身作为管理的根本理念,具有相当稳固的基础,不容忽视,也不必怀疑。被领导者要慎防被领导者害死。因为领导者好不容易才爬到高位,最怕被下属拖累,所以一旦发现下属可能连累自己的时候,无不六亲不认,把所有责任往下属身上推。这也是人之常情,被领导者不可盲目被这种领导者弄得自己家不像家、人不像人。所以中国人逐渐养成“明哲保身”的习惯,时时以“防人之心不可无”为信念,不敢稍有大意。你提防我、我也提防你,演变为我相信你、你也相信我,这是中国式管理“以心交心”的历程。明哲保身,不过是修己,用来作为管理的起点,并不能发挥管理的功能。而当其逐渐演变为“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彼此互信互赖时才能安人,获得管理的效果。

被领导者对领导者要敬而远之,保持适当的距离,特别是不能介入领导者的家务事。以《三国演义》中的赵云为例,赵云的功劳不比关羽、张飞小,但刘备并不喜欢他,因为他介入刘备的家务事太深。被领导者如果介入领导的家务事,就会惹领导不高兴,其他的人也会愤愤不平,认为你拍马屁。这一点要学学诸葛亮,他虽然深得刘备的信任,可以说刘备对他言听计从,但他从不介入刘备的家务事。刘备曾问诸葛亮立嗣之事,诸葛亮笑而不答,让刘备去问关羽。而刘备本人,也曾因介入刘表的家事,差点丢了性命。刘表有二子,长子刘琦为前妻所生,为人虽贤,而柔懦不足成大事;次子刘琮为后妻蔡夫人所生,颇为聪明。刘表要废长立幼,又碍于礼法,乃请教刘备如何是好。刘备率直说出废长立幼是取乱之道,并说蔡夫人娘家势大,可缓慢削灭,不可溺爱少子而乱了局。被蔡夫人知道后,怀恨在心,设计杀之,幸好刘备命不该绝,否则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我们常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意思是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内容各不相同。身为外人,根本弄不清楚,最好不要轻易介入,免招祸患。

同类推荐
  • 促销管理

    促销管理

    促销作为企业各种营销组合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应对竞争,扩大市场、争夺顾客、树立形象的基本营销手段。一个零售企业,如果不经常地组织合理有效的促销活动,终将被市场淘汰!促销的方式与技巧、组织与管理等问题已成为营销理们的、经常探讨的问题。本书重点阐述了企业促销的策略、技巧、操作,以及如何使促销的实施符合企业战略目标,改善促销流程、隆低促销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从而真正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营销经理人的案头必备书籍。
  • 最能赚钱的九个人:享誉全球的九大富豪经商谋略

    最能赚钱的九个人:享誉全球的九大富豪经商谋略

    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卡洛斯·斯利姆·埃卢、英瓦尔·卡普拉德、拉克希米·米塔尔、谢尔登·阿德尔森、伯纳德·阿尔诺、阿曼西奥· 奥尔特加·高纳、李嘉诚——全球的九大富豪。 本书含载最新的财富信息、最卓越的财富智慧、最深刻的理论分析、最生动的财富事例,给广大读者提供了具有绝对高度的财富大看台。 相信,在这本《最能赚钱的九个人》每一个读者都能找到自己想看的东西和答案。
  • 股神:沃伦·巴菲特的股票投资忠告

    股神:沃伦·巴菲特的股票投资忠告

    沃伦·巴菲特是当今股票市场最著名的投资大师,他在股市中创造了永不破灭的神话,成为全世界投资人仰慕的财富之神。他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11岁的巴菲特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两年后,巴菲特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1956年,他回到家乡创办“巴菲特有限公司”。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至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 管理不“狠”,公司不稳

    管理不“狠”,公司不稳

    要想在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狠”字当头。狠是一种姿态,一种精神,一种深思熟虑后的执行力。古往今来,心慈手软对政治家、军事家、大商人来说,都是致命的弱点,是那些失败者功亏一篑的重要原因。正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所说,“我永远都不知道谁是优秀员工,就像我不知道在茫茫荒原上到底谁是领头狼一样。
  • 公关总监

    公关总监

    当10万元打造中高级职业经理人的飓风刮起的时候,你还以为响亮的头衔、宽敞的办公室这些东西就能让你成为真正的管理者吗?那你就OUT了。杰出的管理能力和突出的贡献才是管理者横行天下的王道。赶紧给自己充电吧。做杰出管理者从阅读本书开始。
热门推荐
  • 娘子,为夫要争宠

    娘子,为夫要争宠

    一次意外的邂逅,她救了他的命,而后,他们处处受到追杀,在困境中,他牵起她的手,“上天入地,携手与共,生死不离,今生不弃。”从此他的柔情只为她而绽放;从此,上穷碧落下黄泉,日夜伴君行。青楼中无意的一句“青楼满座,谁懂人心寂寞”,深深震撼他的内心,封闭已久的心一点一点的崩塌。“小萱儿,本王不会放手的,死也不..”你注定挑不掉的。“你现在是本王的王妃,竟敢想别的男人,是觉得死了一次喜欢上那种感觉啦?”世人眼中凶狠残暴的他,却对着她的冷漠而无计可施,在短短的相处中,他沦陷在她的冷漠中。“放我走...”声音淡淡的,仰头看着这个华丽无比的金屋,她觉得好累,好累。她的心只有一颗,为何想要跟相爱的人在一起就这般的难呢?片段一:“君上,姑娘被平南王给劫走了,要追吗?”属下在一旁提心吊胆的问。敢抢他的人,活腻歪是了吧。紫眸上溢出嗜血的光芒,冷冷道:“管他什么王什么神,抢本尊的人,杀无赦。”“是...”“顺便告诉他,乖乖放人,王府着火了可别伤了旁边的百姓。”片段二:“你是我的,你不嫁给我你嫁给谁?今生,你只有嫁给我,别人你想都别想。”他霸道的搂着他,威胁着。瞬间,泪水溢满眼眶。他以为他是谁啊,别以为我没人要,哼,她生气的将头扭到一边。“不嫁也得嫁,今生你注定是我的人。”满眼泪水,咆哮道:“我不嫁,就不嫁,你怎么着。”语毕,泪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一颗一颗的往下砸。半响,他温柔的拭去她腮边的泪水:“乖,不哭了哦,你看,都成花猫脸了。”她还是很生气,继续扭头不理他。“娘子,为夫错了。”柔柔的声音划过耳畔,带着说不出的温柔,令她沉醉。最后,她强忍着心中的那份悸动,换乱的逃开他的怀抱,她害怕自己的坚持在他的柔情攻势下,崩塌的一趟糊涂。片段三:“小萱儿,他能做到的本王也一定做得到。”平南王一脸执着的望着对面的女子。楚天阁,琉璃宫中,秋千架上,他亲手为她挽发,为她扫眉为她点妆的柔情蜜意他都知道,如今她在他身旁,他也可以倾尽所有,爱她,宠她,怜她,惜她...看着他坚定无比的目光以及执着,她无奈的低头,而后耐心的教他。夜色中,微波闪闪,时不时传来断断续续,曲不成调的声音。“见过笨的,没见过这么笨的。”她的耐心道了极限。他哀怨的看着他,继而一遍又一遍执拗的吹着不成调子的曲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兽弈天下

    兽弈天下

    一道神秘的金纹,它神秘、玄奥、晦涩。却又宏大、深邃、浩瀚。且看魏佑桑如何穿过重重迷雾,在一个充满杀机的异兽大陆,绝境中求得一线生机,寻得金纹的秘密。天道酬勤,人定胜天,且看神奇少年如何解开那环环相扣的真相。气势磅礴的战斗、无法割舍的亲情、爱恨情仇的纠缠、贯穿全局的迷雾。
  • 凤凰之谜

    凤凰之谜

    一段奇异的经历,改变一生的命运。一对忠诚的朋友,演绎一生的友情。冥婚,血龙棺,凤凰神血,凤凰之胆……他们经历各种离奇事件,接触无数神秘之物,共同探险地底世界,无人深谷,揭开那流传千年的传说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黄帝内经与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与四季养生

    ,它与《山海经》、《易经》并称为上古时期的三大奇书。各九卷。《黄帝内经》这个书名,很少有人想到黄帝。灵柩,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就是从黄帝算起的,而且黄帝给我们留下了《黄帝内经》,就是说神灵的关键,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汉书·艺文志·方伎略》中,有“黄帝内经十八卷”的记载。事实上。《素问》主要是对生命的体质、生命的本质追问,在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时候,大家都会想到孔子、老子等人,是黄帝与岐伯等臣之间在进行的发问、探讨。《黄帝内经》从结构上分为《素问》和《灵柩》两部分,生命的枢纽
  • 别惹楚家大小姐

    别惹楚家大小姐

    楚家大小姐在国安寺上香的当晚竟------遭到不明人士掳劫,失去了清白,当晚住在山上的男性物种有------一教主,二王爷,三剑客,四公子,五乞丐,还有男性下人无数,到底谁夺走了她的清白?一个月后,有三人分别上门来求亲,他们是否是凶手之一?也罢,嫁就嫁呗,可,为啥该嫁的人她没有嫁到,不该嫁的却嫁到了?嫁到了又怎样?洞房花烛夜,嘭地一声爆炸声-----因为新娘把新房炸掉了!可就在此时,楚小姐发现------她竟然怀孕了!呜呜,她怎么可以让一个强暴犯当宝宝的爹呢?宝宝,你放心,娘娘一定会为你找一个光明磊落,侠肝义胆,诚实善良,英雄无敌的爹来疼你。为什么别人家的宝宝那么贴心,那么可爱,自家的宝宝却是个大大的财迷,最大的梦想是将天下所有的财富收归自己囊中!最让她难以容忍的是,就连她与男人嘿咻,着孩子也要收钱!宝宝版简介:房中春色撩人一男一女正浓情蜜意突然男人的身子一僵原来床前从上方掉下一个小脑袋来“老爹,根据协议,您刚才亲了娘娘的嘴,------还摸了她的胸,需交银三万两千两,银票拿来!”“你这个小混蛋,给我滚出去!”男子吼道。“爹,你现在是不是不能动了?”那小身子被倒挂在屋梁上,小脑袋一晃一晃的,口中还在吐着瓜子皮!“小坏蛋,你又对你爹做了什么?”女子有些无奈地看着自己的宝贝儿子!“祖师奶奶说,要是爹不交享受费,就让他乖乖地定住,看得到,吃不到!”大眼瞪小眼,父子用眼神厮杀:父:你这小混蛋,总有一天为父要把你发配边疆,眼不见心不烦!子:时间就是金钱,娘亲是你儿子的首席发明师,你却将她压在床上,浪费了大好时光,简直是谋财害命!--------------------男人生来是被用来改造的,就算是西门庆你也要将他改造成柳下惠,就算是唐僧你也要让他为你神魂颠倒。就算是杀人无数的暴君,你也要让他乖乖地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楚悠然语录----------------------------------------推荐众位好友的文文:《索欢》《媚欲》都市的黑道欲望《征服》爱从契约开始《大夫人》桃花依旧笑春风《肥后三嫁》肥女丑女翻身记《恶魔囚宠》爱与尊严的较量《法医废后》如罂粟一样惑《盲妃待嫁》让死人开口说话《母妃太可口》《怪盗小懒后》《恶魔硬上弓》豪门虐身虐心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海底沉船的恐怖符号

    海底沉船的恐怖符号

    报警器响了,“飞虎小队”们立即出发。跟踪超市里行迹诡秘的人,发现了惊天秘密……那个人见人怕的“病老头”到底谁什么人?泡沫里到底吞噬了多少孩子们的生命?飞龙小队能揭开吃人温泉的秘密吗?本书是一段精彩的冒险探案故事。
  • 色彩心理学

    色彩心理学

    色彩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色彩与人的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息息相关。蓝色的天空,纯白的云朵,翠绿的树木,火红的花朵……没有色彩,世界不会这么绚丽,生活不会如此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