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800000017

第17章 漢末曹魏文人群落的分化與重組(4)

文學自不必說,曹操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其他如音樂、書法、圍棋乃至方術等,不僅能通,而且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後来曹操於戎馬倥傯之間,新得一藝,而至能擅,已殊為不易,何況遍習諸藝而兼擅。最合乎邏輯的可能就是曹操有很好的基礎,即其在青年時代就可能已遍習諸藝。本紀注引《曹瞞傳》云:“太祖少好飛鷹走狗,遊蕩無度。”或許悅習諸藝正是其“遊蕩無度”的主要內容,以史筆來記,這些有乖儒訓的行為自然可以和飛鷹走狗歸於一類,因而以“遊蕩無度”一語涵蓋之。這並非無據之談,尋繹歷史材料,有一則頗引人注意。衛恒《四體書勢序》曰:

(梁)鵠卒以攻書至選部尚書。於是公欲為洛陽令,鵠以為北部尉。鵠後依劉表。及荊州平,公募求鵠,鵠懼,自縛詣門,署軍假司馬,使在秘書,以勒書自效。公嘗懸著帳中,及以釘壁玩之,謂勝宜官(《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注引,第31頁。)。

梁章钜《三國志旁證》卷二:“《後漢書·百官志》注引《漢官》曰:‘洛陽孝廉左右二尉。蓋時以孝廉為郎者居之。曹公舉孝廉為議郎,正當作尉。《四體書勢序》以為求為令,非也。’”(《諸子集成初編》本第一冊,中華書局1985年出版,第39頁。)梁鵠正是藉了“鴻都門學”的機會,“以攻書”至選部尚書,其超升的軌跡本就有違傳統的任命規則,正是士大夫極力反對的情況之一。梁鵠能以書藝超升,那麽曹操自然也可以所擅為憑而謀求高就。“於是”二字頗能透露個中消息,其所承接的意緒,要麽是曹操與梁鵠有舊,要麽是曹操也想以擅書法超遷,希望能得到梁鵠的共鳴。如若有舊,就梁鵠和曹操的身份地位而言,二者的互相認同恐怕也與書法相關,蓋不會是經學士大夫之間的以禮義相高,從梁鵠拒絕曹操的結果來看,二人此前似乎並没什麽瓜葛,所以後者的可能性大。可是梁鵠並没有賞識曹操的意思,衹是照章辦事,委以北部尉,這纔有了曹操募求梁鵠時,“鵠懼,自縛詣門”的情況發生。梁章钜所說的“《四體書勢序》以為求為令,非也”,其實並没有錯,衹是其中隱含了上述的一個細節。

另《後漢書·列女傳》說“曹操素與邕善”,曹丕《蔡伯喈女賦序》亦云“家公與蔡伯喈有管鮑之好”,曹操與蔡邕顯然不是泛泛之交,從曹操特意以金璧贖蔡邕之女歸漢這一點就可見其一斑。但兩人的這種莫逆之交是在什麽時間形成的呢?綜考兩人史傳,兩人能够同在一地的時間,一是公元一七四年至一七八年的四年,曹操與蔡邕均在洛陽,兩人有集中交往的可能;另外一個是在曹操為諸生時(曹操為諸生的時間,史載不詳,陸侃如的《中古文學繫年》、張可禮的《三曹年譜》對此也付之闕如,可能是史料實在缺乏之故。不過下面的幾個細節或有助於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世說新語·識鑒》第七注引《續漢書》曰:“初,魏武帝為諸生,未知名也,(橋)玄甚異之。”(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修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頁)這條史料是可信的,建安七年,曹操軍譙時,特意作文祀橋玄,其中有“非至親之篤好,胡肯為此辭乎”之語,可見關係實在不一般。曹操特意為祀也說明了這點。那麽曹操與橋玄的這段交往或者說曹操“為諸生”是在什麽時間呢?史無明文,不過《後漢書·蔡邕傳》載:“建寧三年,(邕)辟司徒(當為司空,《靈帝紀》記玄本年為司空,四年為司徒)橋玄府,玄甚敬待之。”嚴可均《全後漢文》卷七四載蔡邕《車駕上原陵記》:“建寧五年正月車駕上原陵,蔡邕為司徒掾,從公行到陵……”(前揭《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第一冊,第876頁)就是說,至少從建寧三年到五年的兩年時間裏,蔡邕在橋玄府。聯繫曹操與蔡邕的關係,似乎可以推斷,橋玄府是曹操與蔡邕得成“管鮑之好”的最初場所,或由此可知曹操為諸生的時間大約就在建寧年間。)。但無論哪一个時間,都屬於曹操的青年時代,深入交往的中介可能就是兩人均擅的書法和音樂。《後漢書》蔡邕本傳記載:“……熹平四年,乃與五官中郎將堂谿典……等,奏求正定《六經》文字。靈帝許之,邕乃自書丹於碑,使工鐫刻立於太學門外。於是後儒晚學,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觀視及摹寫者,車乘日千餘輛,填塞街陌。”(《後漢書》卷六〇下《蔡邕傳》,第1990頁。)觀者雲集,其意或在經,但文中言“邕乃自書”及“觀視及摹寫”頗可注意,眾人“觀視”、“摹寫”的怕多是蔡邕的書法。靈帝召集的“鴻都門”生,“時諸獻篆,無出邕者”,自可見當時蔡邕書藝的盛名,自靈帝時期才藝作者“鼎沸”的情況看,這種情形是極為可能的。蔡邕本人兼擅諸藝,對才藝本身並不反對,其反對的衹是純以諸藝“超取選舉”而壞了士大夫們把持的選舉規矩,蔡邕既然習擅諸藝,自然存在交流切磋的活動,蔡邕和曹操或正是在這一平臺上相交的。

如果曹操習諸藝是在青年時期,那麽以其出身及愛好傾向,不求其贊成,但對“鴻都門學”影響的理解應該有深一層的認識,曹操可能親身領略了“鴻都門學”的發生及產生的震動。史無明載曹操對“鴻都門學”持什麽態度,但曹操與其有密切關係確是有史可據的。

在現今可以確考的七位“鴻都門”人士當中(前揭王永平《漢靈帝之置“鴻都門學”及其原因考論》。),可知的就有兩人與曹操發生關聯。一位是梁鵠,已如上述。另一位是郗儉,《三國志·魏書·華佗傳》注引《典論》曰:“潁川郗儉能辟穀,餌茯苓”,《博物志》說曹操“好養性法,亦解方藥,招引方術之士,廬江左慈、譙郡華佗、甘陵甘始、陽城郗儉無不畢至”,《辯道論》中還記載了曹植親身驗證郗儉的辟穀之術。七人中的師宜官,曹操也十分熟悉他的書法,但有無進一步的接觸,就不得而知了。從以上情形已不難發現曹操與“鴻都門學”千絲萬縷的關係。

當然,曹氏與“鴻都門學”的聯繫不僅僅局限在這些表層現象,应该還存在着更為深層的關係。“鴻都門學”的核心特徵就是對“才之小者”的“辭賦書畫”等的重視以及對相關作者的汲引。有趣的是,這一切在曹魏時期又發生了。

曹氏重視文學、書法、音樂等諸術藝已為人熟知,這裏簡單梳理一下其對相關人員的召集。對於“文學”之士,曹植《與楊德祖書》概括說:

昔仲宣獨步于漢南,孔璋鷹揚於河朔,偉長擅名於青土,公幹振藻於海隅,德璉發跡于大魏,足下高視於上京。當此之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也。吾王於是設天網以該之,頓八紘以掩之,今盡集茲國矣(《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曹植傳》注引《典略》,第558-559頁。)。

對於方士,曹植《辯道論》曰:

世有方士,吾王悉所招致……卒所以集之于魏國……(《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華佗傳》注引,第805頁。)

對於音樂之士,《晉書·樂志》載:

及魏武平荊州,獲漢雅樂郎河南杜夔,能識舊法,以為軍謀祭酒,使創定雅樂。時又有散騎侍郎鄧靜、尹商善訓雅樂,歌師尹胡能歌宗廟郊祀之曲,舞師馮肅、服養曉知先代諸舞,夔悉總領之。遠詳經籍,近采故事,考會古樂,始設軒懸鐘磬(《晉書》卷二二《樂志》上,第679頁。)。

曹植《鼙舞詩序》記載:

漢靈帝西園鼓吹有李堅者,能鼙舞……先帝聞其舊伎,下書召堅……(《晉書》卷二三《樂志》下,第710頁。)

所載諸人顯然都是搜羅而至,曹氏此舉雖有“增損漢樂為一代之禮”之意,但曹氏對俗樂的酷愛賞知是出名的,搜羅人士參與日常娛情悅性的音樂活動也很正常。

書法方面,應該也有類似的召集舉動,“公募求(梁)鵠”就是一例。曹操不但把梁鵠的書法作品“懸著帳中,及以釘壁玩之”,其身邊還網羅了一批有影響的書法家,著名的除了梁鵠,還有胡昭、關枇杷、邯鄲淳、韋誕、孫子荊、鍾繇等一批人,其中不乏對後世產生重要影響的書法大家。

綜合以上情況可知,曹操對諸藝之士的延攬召集舉動顯然是有意識的。王粲言曹操“引其賢俊而置之列位”(《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第598頁。)當包括了對這個層面的說明,胡應麟更直接說曹氏“朝攜壯士,夜接詞人”(《詩藪》外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138頁。),在召集的人士中,雖不乏儒學之士,但以儒學為顯者,或已通過其他途徑入仕,多不在特别搜羅之列。把这些文人、方士、擅書法者……與“鴻都門”人士做一下對比,兩者何其相似,曹氏時期的情形幾乎就是“鴻都門學”的翻版(前引劉師培《中國中古文學史》云:“漢之靈帝,頗好俳詞,下習其風,益尚華靡,雖迄魏初,其風未革。”已隱约地指出了“鴻都門學”和曹氏“尚文辭”的內在關聯,不過這裏還衹是就兩者文學風氣的相通而言,尚未對兩者發生的內在邏輯予以揭示。)。

“鴻都門學”時期,才藝之士的顯露有它的政治契機,曹氏時期才藝之士的集中出現當然亦不能僅以“偶然”視之,二者的連續出現自有它們重大的歷史聯繫邏輯。

那麽這種“邏輯”是什麽呢?陳寅恪的一番話道出了其中的玄機:

東漢中晚之世,其統治階級可分為兩類人群,一為內廷之閹宦,一為外廷之士大夫。閹宦之出身,大抵為非儒家之寒族……主要之士大夫,其出身大抵為地方豪族,或間以小族,然絕大多數則為儒家之信徒也。

然則當東漢之季,其士大夫宗經義,而閹宦則尚文辭。士大夫貴仁孝,而閹宦則重智術。蓋淵源已異,其衍變所致,自大不相同也。魏為東漢內廷閹宦階級之代表,晉則外廷士大夫階級之代表……

夫曹孟德者,曠世之梟傑也。其在漢末,欲取劉氏之皇位而代之,則必先摧破其勁敵士大夫階級精神上之堡壘,即漢代傳統之儒家思想,然後可以成功(《書〈世說新語〉文學類鍾會撰四本論始畢條後》,前揭《金明館叢稿初編》,第41-42、42、43頁。)。

曹操為什麽這麽做呢?因為他是宦官的後裔。曹操的祖父曹騰歷侍安帝、順帝、沖帝、質帝與桓帝,桓帝世封費亭侯,操父曹嵩為曹騰的養子。曹操的出身對其影響很大,這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立身處事與傳統士夫有異,也奠定了其在政治陣營的分立中,代表閹宦一方的階層背景(這裏似乎存在一個矛盾。曹操初出世的時候,有對宦官進行嚴厲打擊、為黨錮人士大鳴不平的經歷,如《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曹瞞傳》曰:“太祖初入尉廨,繕治四門。造五色棒,縣(懸)門左右各十餘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強,皆棒殺之。後數月,靈帝愛幸小黃門蹇碩叔父夜行,即殺之。京師斂跡,莫敢犯者。”(第3頁)《讓縣自明本志令》:“故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迕諸常侍。”注引《魏書》曰:“先是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謀誅閹官,反為所害。太祖上書陳武等正直而見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其言甚切;靈帝不能用。”(第3頁)實際這和曹操以後代表宦官階層的傾向並不構成矛盾。在經學纔是社會承認的立身標準,名士纔是社會認可的成功人物的條件下,任何人都希望能向這一行列靠近,以謀求社會承認,從而獲得成功,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自言:“孤始舉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為海內人之所見凡愚,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是當時曹操欲成名的現實追求舉動。這一舉動也並不是曹操獨有,如范文瀾曾說:“李膺在獄中牽引出不少宦官子弟,足見宦官家某些子弟在接近士人,企圖使自己士人化。”(前揭《中國通史簡編》修訂本,第147頁)可見宦官子弟追求名士化在當時是頗具普遍性的。曹操打擊宦官、為黨錮人士鳴冤意在向名士行列靠近,並不證明他骨子裏已經是徹頭徹尾的儒家信徒,如果是,反而不合邏輯,因為曹操“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三國志·魏書·本紀》,第2頁),“少好飛鷹走狗,遊蕩無度”(《三國志·魏書·本紀》注引《曹瞞傳》,第2頁),至於出入張讓宅(《三國志·魏書·本紀》注引孫盛《異同雜語》,第3頁)、劫新婚婦(《世說新語·假譎》,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第851頁)等等都說明曹操並不是一個以禮義自守的人。反倒是有些細節頗能透露曹操為宦官一列的背景。其為洛陽尉之初便得罪宦官,使“京師斂跡”,其中宦官的反應頗為有趣:“近習寵臣咸疾之,然不能傷,於是共稱薦之,故遷為頓丘令。”(《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曹瞞傳》,第3頁)《後漢書》滿眼都是得罪宦官而被迫害的例子,曹操被疾卻被薦的經歷倒是獨此一家,恐怕其中的近習寵臣“不能傷”,是忌憚曹操的家世背景,其出入張讓宅並“舞手戟”出而不受追究迫害,也應該是同樣的原因,否則實在蹊蹺。當然這裏的“家世背景”除了指曹騰歷侍四帝得以封侯的顯赫外,曹操曾為“皇戚”也應該是其內容之一,《武帝紀》注引《魏書》:“太祖從妹夫濦強侯宋奇被誅,從坐免官。”(第3頁)梁章钜《三國志旁證》卷一:“按,宋奇之封,……考《後漢書·后紀》,靈帝宋皇后父酆,封不其鄉侯,光和元年後廢,酆父子並被誅,則濦強侯必宋皇后兄弟行也。”(前揭《諸子集成初編》本第一冊,第6頁)則曹操當時亦為“皇戚”,加之其宦官背景,故而曹操雖有觸怒宦官之舉,但仍能得保平安。總之,曹操當時是有內廷背景的,其代表宦官系統之一面,一直就是連續的。)。陳琳代表袁紹罵曹操為“贅閹遺醜”、孫策說曹操為“醜類”(《三國志》卷四六《吳書·孫策傳》注引《吳錄》載孫策使張紘為書責袁術僭號時語,第1105頁。),頗能解釋這種情形。如果僅是宦官群體本身,很難構成一股能與傳統士大夫對抗的較強的政治勢力,宦官一方面以皇帝做後盾,一方面廣泛延攬與經學士大夫文化、階層有異之人群來壯大自己陣營的力量。陳寅恪說“士大夫宗經義,而閹宦則尚文辭”,就實際而言,東漢的宦官能“文辭”的並不多見,也没能構成一個文化特徵特别鮮明的群體,陳氏所云“尚文辭”是就以宦官為代表的、與經學士大夫相對立的整個階層的文化屬性而言的,上文所論之“鴻都門”人士就是其中的主要力量之一。曹操是這個階層的代表,所以曹氏政權在文化傾向上就有“尚文辭”的一面。歷史事件的發生有時候是帶有偶然性的,但拉大對它們的考察歷程,則又無不體現着歷史發展的某種連續和必然性(卞孝萱言:“(“鴻都門學”)以如此速度力度提高文學藝術人才的地位,是前所未有的,它直接為建安時期‘主愛雕蟲,家棄章句’的尚文局面掀開了序幕……”(前揭《兩漢文學·導論》,第7頁)可參看。),曹氏政權對“鴻都門學”現象的延續和藉鑒就體現着歷史的一種連貫發展,曹操對“士大夫階級”的“摧破”術之一就是對廣大庶士的延攬。

曹操延攬庶士政策上的依據就是《求賢令》。在諸令頒佈的同時或前後,曹操仍在以儒舉人,荀彧等典型的士夫人士仍在源源不斷地為曹操推薦人才。曹操任用崔琰、毛玠典選舉,二人為典型的儒家士夫,“其所舉用皆清貞之士”。《先賢行狀》說崔琰:“魏氏初載,委授銓衡,總齊清議,十有餘年。”(《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琰傳》注引,第369頁。)又《三國志·魏志·何夔傳》載:

(何)夔言于太祖曰:“自軍興以來,制度草創,用人未詳其本,是以各引其類。時忘道德。夔聞以賢制爵,則民慎德;以庸制祿,則民興功。以為自今所用,必先核其鄉閭,使長幼順敘,無相逾越。顯忠直之賞,明公實之報,則賢不肖之分,居然别矣……”太祖稱善(《三國志》卷一二《魏書·何夔傳》,第381頁。)。

同类推荐
  • 学国学,用国学

    学国学,用国学

    本书紧紧围绕“本领”和“能力”,通过分析国学与现代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让领导干部能够清楚地了解国学知识,学会用国学知识中的精髓来分析当今社会出现的问题,懂得用国学知识来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本书所讲的内容,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点明了国学精髓的所在,开创性地把当今社会的突出问题与国学联系起来进行探究,是一本既讲得时尚,又要讲得明白;既讲得有深度、有层次,又讲得很管用、很实用的国学经典书籍。
  •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书籍发展简史》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你介绍了文字的起源与书籍的产生,书籍的发展和演变,书籍的制作方法,书籍的维护与收藏等有关内容。
  •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主办的文化产业研究性学术期刊,以理论分析、政策解读和前沿观察的形式对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展开理论性、批判性、历史性和国际性的研究论述,倡导跨学科的视角研究文化产业现象和趋势,希望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发表的论坛,成为凝聚华人学者文化产业研究通向国际学术前沿的桥梁
  •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谜语文化:自然谜、植物谜、动物谜、常用物谜、工矿交通谜、军事武器谜、商业贸易谜、海外港台谜、文化体育谜、书报刊谜、字谜、词语谜、歇后语谜等。
  •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古代文明探索之旅系列丛书发现古老的文明,探寻逝去的记忆,掀开古 代世界神秘的面纱,介绍古代文明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展示各大 文明的经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辉煌,带你领略几千年前古代人类的风采 ,充分了解人类无穷的智慧和叹为观止的成就……  拨开历史的层层迷 雾,人类文明之谜向你娓娓道来!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傲世轻狂:逆天符师大小姐

    傲世轻狂:逆天符师大小姐

    被迫女扮男装的她,不会遭遇退婚。魔武双修的她,铁定不是废材。她可以是符师,可以是丹师,也可以是器师!不要怀疑,她真的什么都会,谁让她不是天才,却是个狂傲的变态!一缕残魂,他是她命定的人,她可以为他越过六界,遍寻良方,他也能许她永世繁华,宠溺无边!
  • 贤行润身

    贤行润身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位学术大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过程,是其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 重生之妻本风流

    重生之妻本风流

    梅飞飞重生了!前一生,她遭遇背叛,受过伤害,这一世,她不愿重蹈覆辙,只求远远逃开。谁想到,等她阅尽美男无数,历经万水千山,一回头,他仍在原地默默等待。片段一:他低低地道:“我真的让你这么讨厌?”她转过身去,从鼻子里不屑地哼了一声:“现在知道也不算晚。”“那我们的承诺呢?梅飞飞!”她全身陡然一震。承诺?原来他也曾是个相信承诺的人吗?可惜,她现在却早已不再相信!片段二:艾洁的声音气急败坏:“梅飞飞!你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对他?你怎么能总是这么残忍?你不知道他爱你吗?!他爱你!他一直在爱你!”“他爱我?你确定他是真的爱我吗?”想起前世的伤害,她冷冷一笑,“那好啊,那么不妨让时间和空间来证明一下!”片段三:“飞儿,我说过,如果有一天,这世上再没有人爱你,那一定是因为,我不在了。”“既然如此,你就该好好活着,净做这种傻事干什么?!”“你这样说,我可以理解为,你终于愿意再一次接受我了吗?嗯?”…本文有宠有虐,有笑有泪,有校园爱情,有都市恋曲。过程貌似NP,结局其实一对一。
  • 天才相师

    天才相师

    少年叶天偶得相师传承,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往圣继绝学
  • 娇宠娘亲

    娇宠娘亲

    女主神经卖萌,暗地害人。嬉笑怒骂之间,步步高升。纠结一:夫君的书房门口,秀儿高兴的玩跳皮筋。“唔……咱们这次跳茅坑。”噢!侍卫痛苦的看着面前这疯子跳进跳出……反反复复,惨不忍睹。纠结二:秀儿给九儿子手里塞上三根香蕉。“拿着,娘吃不了”看着儿子要进书房,“唔,要不然给你爹一根。他老了,尝尝鲜就好。”结果儿子出来时,手上空空如也。纠结三:秀儿看着面前的老十和小十一,莫名其妙的开始美滋滋起来。小十一擦掉娘亲嘴边的口水:“娘亲,你……”秀儿用星星眼望着他。忠犬攻和腹黑受。嘻嘻,乖。秀儿——少妻老夫,相处起来是不是会像祖孙俩?众多少爷,后台相差,秉性错乱,性格迥异。咦?老皇上该死了?康王——老牛嫩草,要相处多久才不会轻易放手?他是夫君,是父亲,但更是康王。是要自私,还是要自伤?清冽——长子小娘,是否也能不动神思淡然相处?权威父亲,神经娘亲,他会因为谁送上一生。权衡两重,云淡风轻。曾经的玩伴,反目成仇;曾经的依赖,天人永隔。没有谁,可以不长大。
  • 流向远方的水

    流向远方的水

    本文收录了作者的一些散文随笔,简单的文字中透露出作者深刻的内涵以及对诗词的理解,对诗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一番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总经理管人管事管利润大全集

    总经理管人管事管利润大全集

    本书共六篇,包括了第一篇总经理的角色与自我管理、第二篇管人与激励、第三篇技术与生产、第四篇营销与服务、第五篇财务管理与利润管控、第六篇企业文化与员工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