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900000047

第47章 近代日本留华学生(4)

20世纪20年代以后,逐渐有日本留学生进入北京大学等校为旁听生,如仓石武四郎、吉川幸次郎、水野清一、目加田诚等。1928年吉川幸次郎在北大学院的旁听证为第9号,选听了马幼渔的“中国文字音韵概要”、“经学史”和朱希祖的“中国文学史”、“中国史学史”,以后又先后听过钱玄同的“古今声韵沿革”、沈兼士的“文字学”、陈垣的“正史概要”、伦明的“版本源流”、余嘉锡的“目录学”、吴承仕的“三礼名物”等。考古留学生则选修马衡的“金石学”。按照规定,科目一经选定,不得更改,并须注册,但不必考试。(参见《吉川幸次郎全集》,第16卷,原件照片。旁听生开学时须测验程度。)同时他们还在中国大学选修课程。另外每周一次到西城的汉军旗人杨锺羲宅学习诗文和清朝学术史。杨氏曾与王国维同为废帝宣统的南书房行走,熟于清朝的掌故制度及学术源流,多所著述,与日本学者及留学生交往甚广,曾开办雪桥讲舍,并于日本人主办的《文字同盟》杂志刊登广告,后因报名人数太少,未能开课。(参见《学问の思い出:仓石武四郎博士を围んで》,载《东方学》,第40辑(1970年9月)。杨氏于清朝史实掌故极熟,但讷于言,见客常与人默默相对。)学习文学的奥野信太郎不满北京大学里以整理自然账簿式的态度研究文学,认为缺少精致的学风,不足以谈诗文,为体验中国文化的精髓,反而从奚待园的教授《红楼梦》中获益良多。(参见[日]奥野信太郎:《北平通信(一)》,载《三田评论》,第474号(1937年2月)。)

学习书本知识只是日本留学生来华的目的之一,而且可以说不是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实地了解中国社会,或者说通过各种活动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与风俗人情制度。与此相应,日本留学生的在华活动主要有以下几项:一、拜访学者,二、访书买书,三、考察名胜古迹,四、看戏采风。

以学问为目的的留学生,在现地向本国学者请教,对于全面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可谓事半功倍。中日两国间学者的交往由来已久,尤其是近代以来,学者的互访日益增多,彼此增进了了解。这为日本留学生访求名师提供了便利。尤其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小柳司气太、今关寿麿、桥川时雄、杉村勇造等人长期在华,广交文化界人士,注意掌握当代学术动向,其中任职东方文化事业总会的桥川时雄侨居中国二十余年,“与中国学者交游之广,堪称现代第一人”([日]长濑诚:《日本之现代中国学界展望(下)》,载《华文大阪每日》,第2卷第8期(1939年8月)。),并对在华日本留学生负一定责任,七七事变后日本组织所谓“东亚文化协议会”,1938年在北京举行首次会议时,即由他介绍在华留学生的情况。(参见[日]小林澄兄:《东亚文化协议会》,载《三田评论》,第494号(1938年10月)。)留学生拜访中国学者,往往由他们提供指示,或予以引荐。因而日本留学生对于中国学者的情况,有时较本国人还要熟悉,知道所研究的专题应向哪位学者请教。早在1919年冈崎文夫欲治宋学,即知须见深居简出的马一浮。他和同时留学的武内义雄、诸桥辙次、佐藤宏治以及今关天彭等,在读书和纵谈古今之外,“时时相携拜访名儒硕学”(《はしがき》,见《武内义雄全集》,第10卷,《杂著篇》,8页。)。

这时在日本咄咄逼人的侵略扩张气势下,中国人的反日情绪普遍高涨,学者对于真诚求学的日本青年却能区别对待,热情相助。竹田复来华,沈尹默不顾当时排日气盛,说“我们是同学”,给予很多研究的便利。诸桥辙次留学期间会见过沈曾植、郑孝胥、陈宝琛、姚永朴、姚永概、马通伯、柯劭忞、樊增湘、王树柟、叶德辉、王国维、康有为、章炳麟、蔡元培、杨锺羲、胡玉缙、张元济、傅增湘、周作人、钱稻孙、胡适、伦明、杨树达、马幼渔、陈垣、黄节、马叙伦、朱希祖、孙人和、孙德谦、沈尹默、沈兼士、马衡、马鉴等。(参见[日]诸桥辙次:《支那の文化と现代》,85~94页。)吉川幸次郎等人留学时,中日关系相对缓和,先后结识的中国南北学者文士有杨锺羲、王树柟、江瀚、傅增湘、汪荣宝、徐乃昌、金松岑、袁励准、梁鸿志、李宣龚、李宣倜、吴士鉴、李详、张元济、徐鸿宝、陈寅恪、杨树达、黄侃、孙人和、胡光炜、马幼渔、马廉、马衡、吴承仕、吴梅、朱希祖、沈兼士、钱玄同、钱稻孙、赵万里、李根源、王君九、潘博山、潘景郑、王佩诤、王大隆、吴湖帆、陶冷月等。1929年7月杨树达接待了来访的仓石武四郎,认为“此君头脑明晰,又极好学,可畏也”(《积微翁回忆录》,43页。)。

1936年5月平冈武夫来华时,已是两国之间剑拔弩张之际,他不仅由桥川时雄介绍,认识了参与东方文化事业总会北平人文研究所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的学者,还得到据说有意避开日本人的顾颉刚的款待,并见到被视为反日派的陶希圣。留学日本出身的学者更是日本留学生首先拜访的对象。周树人、周作人兄弟即先后接待过竹田复、青木正儿、木村英一、冢本善隆、水野清一、仓石武四郎、目加田诚、桂太郎等人。(参见《鲁迅全集》,第14卷;《周作人日记》。)如果说在北京还受到格外优待的话,访问江南的吉川幸次郎则受到和中国青年同样的待遇,令他感到自己已是半个中国人。

日本留学生来华的目的之一,是收集研究资料,因而访书买书成为在华活动的重要内容。武内义雄在北京的京师图书馆看到浩瀚的《四库全书》和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看到印行中的《四部丛刊》各种珍稀典籍时,心情激动不已。后来商务印书馆的图书不幸毁于日军的战火,江南书商的抗议之词,一直传到东瀛的友人处。吉川幸次郎几乎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购书。日本留学生在北京的主要去处有二,一为琉璃厂,一为隆福寺,是当时两大著名古书店街。前者的来薰阁、通学斋,后者的文奎堂,为留学生光顾最多的书店。

这一时期,因政局动荡频繁,许多古书流出市面,中国学者的注意力多集中于古史,重视年代早的珍版。日本留学生却注意清代学术,主要收购这方面书籍。有的隔日一往,每去必有所获。虽然经费充裕,又将大半以上用于买书,但因买的太多,有人甚至将归国的旅费也用掉,还要向书店借款。这几家书店的掌柜陈杭、孙殿起、赵殿成等,和不少日本留学生成为知交。北洋政府时期,压迫学界,20世纪20年代中期,“北京书行买卖,现在亦靠几个日本人支持”,令中国学者感到“可哀”。(参见《陈垣来往书信集》,176~177页。)

除在北京购书外,游览各地之时,尤其在江南各城镇,也往往拜访当地的知名书商,选购古籍,如苏州的邹百耐、扬州的邱绍周等。吉川幸次郎归国时,邮寄的书籍小包达300包之多。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教授的待遇远不及中国,不少学者后来藏书的主要部分,即为留学期间所购书籍。至于一些研究必需的珍版秘籍,则设法阅览抄录或影印。中国的收藏家对于求知好学的外国后进反而予以优待,连秘不示人的珍本古物也从金库中取出予观。

游览名胜古迹,是留学生的重要活动项目。各种奖学金除日常生活费外,往往还提供一定数额的旅费,作为调查旅行之用。中国各地的佛教建筑和雕塑艺术以及古代碑刻,尤为日本学术界所重视。除了考察北京市内及附近的宫殿寺观,山西大同,陕西西安,河南洛阳、开封,河北易县、房山等地,为留学生足迹所到较多之处。桑原骘藏留华两年,先后四次到西安、山东及河南、蒙古东部、江南等地旅游考察。宇野哲人也到过山东、西安。(参见《考史游记》。)青木正儿留学期间,先后以北京、上海为中心,遍游河南、山西、北京及长江中下游各地,到过郑州、开封、洛阳、大同、云冈、八达岭、居庸关、上海、宁波、镇海、舟山、沈家门、普陀山、曹娥、绍兴、钱塘、嘉兴、湖州、苏州、常熟、庐山、镇江、南京、芜湖、安庆、九江、汉口、洞庭湖、长沙等地。(参见《青木正儿年谱》,转自唐振常:《吴虞与青木正儿》,载《中华文史论丛》,1981年第3辑;《吴虞日记》下册,261页。)东亚考古学会所派留学生,更集体深入蒙古、绥远、察哈尔,考察古长城和细石器文化遗迹,收集匈奴时代的青铜器。1930年4月来华留学的江上波夫,一年时间里先后到察哈尔、山东、旅顺、绥远、内蒙古考察,活动完成,留学生活也告结束。(参见《学问の思い出:江上波夫先生を围んで》,载《东方学》,第82辑(1991年7月)。)游览名胜,则多到中原、山东和江南一带,南京、苏州、杭州、扬州最多。不少人还撰写了游记,记事抒情,如桑原骘藏的《考史游记》,宇野哲人的《长安纪行》,武内义雄的《江南汲古》,冈崎文夫的《兖豫纪行》等,均为名篇。

戏曲为中国文化的结晶,近代京剧取代昆曲而兴,名家辈出,争奇斗艳,被誉为国剧。而戏曲研究,又为晚近学术尤其是域外学人所重视。因而看戏便成为日本留学生沐浴中国文化的重要一环,短期游学者也要千方百计听几出名角的戏,虽然不能完全了解唱词内容,却大体可知剧情,更重要的是亲身感受那种氛围。清末民初留学生常去的北京剧场为广和楼、燕喜堂、天乐园、庆乐园,此后则为东安市场的吉祥戏院和前门外的开明戏院。不过从研究的角度出发,昆曲更为学者所偏爱。铃木虎雄在北京留学时与当地名剧评家交往(参见[日]铃木虎雄:《北京より》,载《艺文》,第7年第6号(1916年6月)。),学习过《桃花扇》,加藤常贤则学过胡琴。了解较深者还试图比较皮黄与昆曲。关注现代中国的留学生除了注意当红的富连成科班以及中国戏曲音乐院附属中国高级戏曲职业学校,还留心正受好评的新式话剧《日出》的上演情况。(参见奥野信太郎致庆应学塾塾监局函,载《三田评论》,第480号(1937年8月);[日]奥野信太郎:《演剧の二道场》,见《随笔北京》,120~122页。)青木正儿留学时北京昆曲几乎绝迹,为此特意改赴上海,到徐园听硕果仅存的苏州昆剧传习所的童伶演唱。(参见[日]青木正儿著,王古鲁译:《中国近世戏曲史·序》,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此外,北京的风俗人情,节令礼仪,也是留学生注意了解体味的事情。(参见[日]青木正儿:《昆曲剧と韩世昌》、《见た燕京物语》、《春联から春灯まで》、《支那の鼻烟》,见《江南春》;奥野信太郎:《街巷の声音》、《空地と杂艺》,见《随笔北京》。)

近代中日关系,在反侵略与侵略的总体对抗中,的确存在不同发展趋向的变数。在日本逐步推行大陆政策的大背景下,留华学生无论类型如何,甚至包括求学问者,也不能不受此制约。其考察研究活动成就不俗,使日本的中国研究很快发展为当时国际汉学界的重心之一,同时又往往成为日本政府甚至军方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依据,服务于所谓“日支提携”、“东亚共荣”的国策。但是,其中一些人通过留学亲身感受到中国文化与民性的优长,或由热爱历史与自然风光而对中国滋生由衷的感情。狩野直喜声称恨不能生在中国,对一般人认为不好之处也流露出眷恋之情,是一种极端的体现。(参见《狩野直喜氏支那文学史解说》,见《吉川幸次郎全集》,第23卷,595页。据说狩野直喜曾在东京的教授欢迎会上讲,想起夜赴寒山寺,有人在船上解溲,很有意思,令在座的人大吃一惊。虽知道狩野直喜喜欢中国,可没想到竟到这种程度。见《先学を语る:狩野直喜博士》,载《东方学》,第42辑(1971年8月)。)中国学者访问京都,必然前往狩野直喜住宅,这时狩野直喜往往更换中装出来见客,以示郑重和礼敬。(参见《积微翁回忆录》,47页。)仓石武四郎和吉川幸次郎等人以成为中国人为留学目的,不仅在华期间“全盘华化”,归国后也继续着中装,讲汉语。更重要的是在学问与生活两方面领悟了中国人的价值观。

中日两国虽有“同文同种”之称,学术见解却相去甚远。而且中国学者一般不将对人物著述的评议诉诸笔墨,只有在口耳相传中才能了解和领悟彼此的区别。这对欲按照中国当代学术方法治中国文史的京都学派尤为重要。加藤常贤、宇野精一等人在旅费用完时,无须任何凭据就得到古书肆的借款,感到无信不立并非抽象概念,而是维系中国社会的重要支柱,因而尊敬中国人,认为中国人伟大。(参见《学问の思い出:加藤常贤博士を围んで》,载《东方学》,第39辑。)平冈武夫在易县考察时,适逢卢沟桥事变,身陷战线中方一侧却得到当地巡警的保护得以生还,他本人和曾经去易县考察过的武内义雄都叹为奇迹。战争期间,平冈武夫还收到顾颉刚从昆明辗转寄来亲笔书写的条幅。(参见[日]平冈武夫:《顾颉刚先生》,载《东方学》,第62辑(1981年7月);《访古碑记》,见《武内义雄全集》,第10卷,188页。)而松崎鹤雄、盐谷温不仅学习知识,也接受礼仪文化的熏陶。盐谷温初入师门,见同门杨树达入见叶德辉时以手击头出声,以示叩头,惊于中国礼仪之盛。松崎鹤雄后来对叶师事勤谨,他长期在华,广交中国学者,日本战败后也不愿归国,“被敦迫就道”。临别致函陈垣、邓之诚等人,“追念多年高谊,依依不忍去”(《陈垣来往书信集》,226、385页。)。这种热爱中国的感情在当时日本普遍蔑视中国的情况下,虽不足以阻止日本的侵华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却转化为推进中日民间交流的重要动力,在增进中日友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美国学者任达(DouglasR.Reynolds)所著《黄金十年与新政革命》,对清末中日关系重新估价,虽不无创见,但过于看重政府间的行为,失之笼统。其实,研究两次战争之间的中日关系,积极因素主要还在于民间。而学问的留华学生显然是其中的重要一支。

同类推荐
  •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孔庙建筑历史悠久,已有近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就在孔子故乡曲阜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立庙,内藏孔子生前用过的衣、冠、琴、车、书等,“岁时奉祀”。这是中国最早的孔庙。
  • 听三毛讲远行

    听三毛讲远行

    好想跟着三毛远行,一同去金色海洋吹风,聆听音乐王国的天籁之音,伴着大西洋的七颗钻石感受清风拂面的恬然情怀。
  •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天才、奇才,他的诗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在全世界都享有很大声誉。李白的爱国主义精神,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以及他诗歌艺术上的杰出成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明晰李白的思想、个性特征和诗歌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对于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离婚契约:情深首席薄情妻

    离婚契约:情深首席薄情妻

    【全文已完结,大家可以放心跳坑了,欢迎扑倒~~~】(欢迎加入群225010947,新文《偷吻男神:萌妻一毛带回家》已发,甜宠文哦~,欢迎扑倒~)他说,我爱你,真的。她说,我再也不会不顾一切的去爱一个人了,哪怕那个人是你。“凌羽臣,你不要脸!”“你要都给你。”为了把她绑在身边,他宁愿不要脸。“她不爱我。”高傲如他,他不会比她先说出那三个字的。“离婚。”她高傲离开,留下身后茫然无措的他。为了说出那三个字他追,她跑。他宠,她凶。他可歌可泣,她可搁可弃。“凌羽臣,你愿意娶沈蓝晴麽?FOREVERWITHYOU。”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让泪化作相思雨

    让泪化作相思雨

    在无数个睡不着的夜晚,我相信会有很多人,习惯性地开始闭上眼睛,安静地想念一个人,想念一张脸。而在他们心里,能够有这样一个人可以想念,或许就够了。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关于“两脚羊”的故事

    关于“两脚羊”的故事

    终于有一些人感受到了这种变化,纷纷赶去分享,开始四处寻找新的泉源。人类的历史不断重复着上述的故事……,让人永葆青春。后来,所在地的权贵在生命泉的周围树起的栅栏,世界上有一眼神奇的生命泉,并在门上安了锁,能去病强身,他们严格管那些前去求水的人并索取酬谢,它从地底涌出,这种做法违背了生命泉的本性,人闪发现生命泉后,泉水逐渐失去了生命活力并慢慢地枯竭,领受它的恩泽,生命泉开努在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涌流,它清澈甘甜,但是那些占有者并浊有意识到这种变化,在地表的某处不急不徐地流淌,他们仍垄断着那个泉源,相传,靠想象中的神奇之水牟利
  • 独宠迷糊小丫头:误陷花心恶男

    独宠迷糊小丫头:误陷花心恶男

    杀手世家的独生女终于可以分派任务了,可是第一次任务就是要暗杀一家跨国集团的总裁,听说这个总裁在亚洲有很神秘的背景。不过没关系,她喜欢挑战最强的!第一次去任务就失败,她被他啃得满身都是吻痕。再次在故障的电梯里,他双臂将她挡在身前。然后,他像猎人一样守候着她的光临,识穿了她的身份,并要胁她做他的女人。结果,她任务完成不了,拍拍屁股想一走了之。他拦在她面前,露出邪魅的笑,“等等,谁说你可以走了?……”
  • 悍妇当家

    悍妇当家

    穿越女凌秋,被穷困受人欺凌的三兄妹捡回了家.收拾完恶人以后,带着三人努力奔小康.买房买地做起了封建小地主.平静的生活下,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各色人等。痴迷厨艺的厨子、被罢免的官员父子、落魄江湖的剑客(书生?)西门吹雪、守护边疆的将军兄弟、猪头脱线的神医和武艺高强的隐退高手主仆、时尚贵公子皇帝小舅子、不怀好意的敌国王子、以及……平静温馨的封建地主生活,偶尔穿插着这些闹的鸡飞狗跳的各色人等。此文温馨清水!生活化田园化!我的宗旨就是:娱乐自己,娱乐大众!**************简介用分割线*************有朋友死拍我简介,说不够狗血没人看--!我让他写来,他给我来了一堆。贴上给大家,仅供娱乐!NO⒈平凡的穿越女,不平凡的经历,一个女人与三个男人不得不说的故事……(我喷--!)NO⒉看强悍穿越女,周旋与众多美男之中,三角、四角、多角尽在悍妇当家……(我接着喷--!多角在哪里?)NO⒊一个女人的理想,三个男人的目标,悍妇当家有Y有H,总有一款适合您……(我华丽丽的喷血倒地!)NO⒋“记住我才是第一女主角,别和我抢男人”彪悍穿越女的奇幻之旅,两对痴情男女的旷世畸恋……(这是在我说明那三个“男人”里的小二毛是个女娃娃后他写的--!我爬起来继续喷!)给大家介绍下我比较欣赏的作者的:花月夜小亲亲的文。花月文的特点是大气。当时我特喜欢她的汉宫潋滟,现在附上地址。汉宫潋滟,讲霍去病霍少的故事。大气磅礴,难得的是好文竟然没V,已完结!拐个夫君入洞房,花月的新文。新鲜热乎,我也在追踪ing!小答应。作者前浪,通俗轻松型,个人觉得很恶搞,反正我看到现在笑死了。皇帝不像皇帝,妃子不像妃子,完全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邓刚幽默

    邓刚幽默

    早恋的要害在于发生在关键的学习求知阶段,犹如一列不按时刻表而提前开出站的火车,整个前程将不堪设想。爱情是一种非常状态,而家庭却是正常状态,爱情是浪涛滚滚,家庭是平坦的沙滩,相爱的男女两人兴奋地从爱情的浪涛中游上来,到了家庭的沙滩上还做游泳状,那就有点精神不对头了。
  • 脚下的远方

    脚下的远方

    爱是一种特别重要的素质、特别重要的能力、也是特别重要的境界。才华不光在于高智商和绝顶聪明,有的顶多是漂亮。漂亮在不太高的境界之中就常常可以找到。境界取决于理想,生活过就是爱过,生活着就是爱着。最美的永远在理想之中。如果不说理想,而包括真诚的爱的能力。人类也就没有美也没有希望了。散文写作也如此,那怕是走马看花,理想之光照耀着痛苦之肥养育的美丽。没有理想之光和痛苦之肥,匆行远方,用脚写下的游记类作品,便不可能有美丽,也缺不得爱心。应该是,人生得追求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