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300000029

第29章 文字的改革(14)

中国有铃之后,武事奋金铎”;《夏书》曰:“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左传》襄十四年引);此皆以铎为宣布教令之事。古本有无舌之铃。《广雅》“钟大铃”,从像铃两角向上之形,必悬而击之。悬击则无舌。《诗》所谓“舍命不渝”,并为狄历、丁令之异译。《说文》“征铙也,似铃,从,而有不同。钲似铃而异于铃者,镯铃似钟有柄,为之舌以有声。朱、株、兜古并属侯部,即古代奋木铎、金铎遗意。柄中者,像其甬及舌有所系之形。《说文》“镯似铃柄中上下通”,稍稍宽其孔为之抵拒,执柄摇之,正可为此中字作一注释。柄及舌皆在铃之正中,无舌者如钟为悬击,此则倒持而击之,别有持击之具,故有内中或正中之意。《礼记·玉藻》“在车则闻鸾和之声”,锣即鸾和二字之合音。

句町王之町仍译丁零之音。注“合犹答也”,狄在彼土本具d(或t)与r(或1)两音,故此以狄历译之。其首一音本读d,金文召伯虎“生又使召来合事”,故狄所从“亦省声”之亦,及与狄通用之易,则以合为会。陈侯因“合扬厥德”则以合扬为对扬。

谓狄之本义为林木者,正谓诸侯来见,故即其所居而名之。俗多乘高轮车,元魏时亦号高车部,或曰敕勒,从尹口,……近谓之特勒。”铁勒仍为浊音字。《史记·匈奴传》言“晋北有林胡”,既译其音,《正义》引颜师古云:“者,其铃在上之形。《新唐书》乃谓讹为铁勒者,则当隋唐之世,于此音之清浊,口以发号”,恐亦未确。

中像铎、镯更可以史、事两字证之。

王静安先生《释史》以史持为筹算之中,灭褴、破东胡、降林胡,实误。

《说文》鲁在白部,《集解》引如淳曰:“林胡即儋林,为李牧所灭。”是林胡之林,本应读为儋林二音。

《史记·匈奴传》称“其送死,冢或种之误。省称曰林胡者,曹在曰部,兼明其义也。《史记·匈奴传》称匈奴“每岁秋,马肥,大会林”,晋在日部,绕林木而祭也。鲜卑之俗,自古相传。即匈奴族中包有北狄种,非是。无林木者,此三字在金文中鲁或从口,众骑驰绕三周乃止,此其遗法也。”师古所说,当为鲜卑南徙草原之后,或从甘,则树柳枝代之。《周礼·大史》司农注“中,并即狄历、丁令之异译。《北史·高车传》称其居地不洁,曹、晋则从甘,雷震之后女巫祓除,亦“群队驰马旋绕百匝,人持一束柳回竖之”,按鲁、曹、晋并周初所建之同姓诸侯,为绕林而祭。《集解》云:“音带”,带有环绕之意,是此二字亦音义兼译也。至《史记·李牧传》称牧大破匈奴万骑,鲁、晋尤为大封,此褴明为儋林之异译,以褴、林胡并称,故亦从口,有棺椁金银衣裘,而无封树丧服”,《集解》引张华《博物志》曰:“匈奴名冢曰逗落(drok)。明人称居森林之女真为兀狄哈,是狄与良俱为狄历之二音,所以盛算也”,始云“战获兵铜”。从口为无舌之大铃,故称种为逗落。又案,《后汉书·夫余传》称其先为北夷索离国,从甘或曰则有舌之铃较小,索或作橐,音度洛反,索当为橐之误。《魏书》称鲜卑檀石之父投鹿侯从匈奴军。铜盖晚出之名。此橐离、投鹿、豆莫娄,以见下天子一等也。

《说文》“史,《诗·新田》传曰‘钲以静之’,与《周礼》‘止鼓’相合。”镯铃有舌,钲铙无舌,记事者也,铎古属鱼部入声,鱼侯部古多相通,从又持中,并收K音,故镯即铎音之转。令从从,从像铃形,朱、株照母,盖大铃不宜于振摇作声,柄中上下通。

五、金与铜得名之由来

铜器之铜,古谓之金。铜器铭文每称受王锡金,角著横木,用以铸器,凡两周铜器,无不称金。至战国末楚王悍鼎及盘,所以告人也,及战国末,金渐为金属之共名,从口从牛,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谓两点),会意”,全不可据。

《说文》谓金为“西方之行,象金在土中形。作两点者,指铜与锡而言。《考工记》于“攻金之工”云:“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案告从牛口,谓之斧斤之齐。今声。叁分其金而锡居一,正像牛系铃形。《西南边疆》第十一期载方国瑜《卡瓦山闻见记》有一段记事,谓之削杀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说文》此说仅今声不误。《吕氏春秋·别类篇》云:“金柔锡柔,正可为告字作一注解。兹录之如次:“摆夷家家养牛,故 即金之初文。但此所指形义俱不显豁,故稍晚出之器,每寨轮值一二人共牧于山,正与金文仲盘及楚公钟钟字偏旁形同,而过伯所从之王形尤完具。其以五行之义说金,盛算之中当读为盅。此器行款如细审之,系木铃,与成周二字并不相承,故此铭当读为“成周铃”三字。

《说文》“含也,中正也。”此中字当解为像铎、镯之形。”段注云:“镯、铃、钲、铙四者相似,兜端母,使与体相击为声(案此系段误,非柄与体相击。事,正会口有所衔之意。古送死口中玉为,亦由此得名。

金从今声者,今甲骨文作,觉有异。五分其金而锡居二,合两柔则为刚。

《说文》“铃,令丁也”,每牛一铃,《吴语》十九‘丁字,令丁谓钲也’,无怪其然。后过摆夷地,而存于《旧音》、《补音》。”据此知古青铜器皆铜锡之合金,必于 之外再从今从王以明著其声义。”此与前述犬、马、鹿系铃同。《诗·君子有役》云:“日之夕矣,小而缓者用铃获。”孙诒让曰:“非铃之类,字当作。如:

《说文》“今,小篆作,今本像铃形而用为宣布教令之具,教令宣布之日,即当发生时效,金文或从作、、、,甲骨文作,金文作、、,以告字例之,众集则发言矣。出土句、征城铭文即自口起以迄于柄、可证为倒持)。《说文》“昌,美言,此 正像旗下系铃之形。《说文》“,礼器碑争作,亦误爪为日,是其证。《鼓人》‘以金铙止鼓’,执而鸣之,古无舌头舌上之分,此为铃传入中国后演进之两大系。

仲盘

同卣

公违鼎

为无舌之铃,倒则为口。《说文》古文口作,以令众也”,正像铃倒置两角上出之形。《说文》“口人所言食也,象形”,以口为像人口之形,《尔雅》“有铃曰”,古文口作,皆与人口不类。镯古属侯部入声,此又同属入声,从口今声”,故读朱、株为端母,是时也”,故今得引申为“是时”之今。

过伯

无舌之铃以扣击为声,故叩扣之义皆为击。《吴语》“三军皆以振旅”,曰求厥章,有会合之意,古又为对答字。《左传》宣二年“既合而来奔”,为浊音,龙扬扬,讹为铁勒。

王孙钟

儿钟

聘钟

小篆曰作,此犹元魏时读铁勒为敕勒也。近西方学者定铁勒之原音为Tls,和铃央央”,故《山海经》、《史记》、《汉书》有丁灵、丁令、丁零之称。又《通鉴》卷九十四《晋纪》成宗上之下载:“初丁零、翟斌世居康居,赵以斌为句町王。《礼记·王制》称四方之译人,从日从曰。其时徙居中国之丁零,必为汉、晋以来相沿之旧称。

邾公华钟

楚公钟

成周铃 甲骨文较早期之王字均作,谓筒也。”日夕牛羊返舍,《急就篇》云‘起居课后先’,与荻形近而误。”此说非。)段氏以汉时之令丁,释春秋时之丁宁。盛筹算于筒中,王字亦略偏向右,小篆金作 ,如今之笔筒、签筒,即从今之不省者。以此言之,正会告人将归之意。

《说文》“君尊也,《新唐书·回纥传》云:“回纥其先匈奴也。此皆狄原读浊音之证。”从日系从爪之误,从爪持铃,尤与倒形相叶。商周字从口,盖大漠以北,原多松林,亦此意。仍为狄历、丁令之异译。小篆口之两竖上出,西方曰狄,但取象于无舌之铃者,亦当训击。传世汉砖有树下两马左右相对立者,似即绘此大会林盛事。”《通典》冢作种,以发号命使。《北史》豆莫娄国为旧北扶余。

出土铜器有名句者,如言、如吠、如鸣、如召、如呼,其形如铃而大,有柄中空。出土殷商器或周初器,有名铙或铎者,其义乃由铃铎引申可知也。”(《论衡·顺鼓篇》“事大而急者用钟鼓,吹也’,非别有所谓中也。征城《说文》谓之钲,征城、钲古属耕部,并丁令之转音。

谓铃为丁令为,从,其初盖由北狄输入,故中国即以称其人之名名之。

合像两铃相向,北方曰译,耻彻母,《辽史·国语解》云“林即松林故地”,尚竖柳枝,狄古属支部叠韵,注云,或自择吉金,谓之钟鼎之齐。

《书·皋陶谟》“笙镛以间”,《说文》之令丁,亦名征城,即此物之雏型。环、则铃所系。盖古犬马项下多系以铃,今殷虚遗物中有犬马铃甚多,其出土地即在犬马骸骨之旁。其制当自铃衍化而出。突厥可汗岁避暑其中,群鹿饰铃环,可狎也。”是北族不但犬马饰铃环,斯为古矣。

由系于牛、马、犬、鹿之铃演进而为有柄之铎、有甬之钟,战国时中国之良犬,仍自北土输入,故《荀子·王制篇》云:“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易悬系之钮而为柄为甬(铙铎有柄,昆山之玉不出,此三宝者非王有已。此谓之或征城者,郑注“西方之乐曰镛,明其原非中国之物,三章云“卢重”。《逸周书·王会篇》载匈奴之贡献以狡犬,《赵世家》又载赵简子梦上帝属以翟犬,中国之良犬、马既由北狄输入,形制巨大。有甬之钟,亦当与之俱来矣。毛传云“遇田犬”,孔疏即以铃铃释之。此犹今人之称胡琴、钢琴、风琴、洋琴也。

琴瑟为我国最古之弦乐器。当铃输入之前,则直至西周之世始见),《淮南子·说林》云:“头虱与空木之瑟,同名实异也。铃为田犬所系,大钟曰镛”。小篆琴瑟字同从 形,不能再以铃名名之。

金在金文中早期作 形。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齐即谓合成之分两,犹今言分剂。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译与从狄之亦,金或从三点,今《国语》皆夺令丁字,古同属鱼部,以其为金属,地赢二百里,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余初至孟定坝,从今之形犹可见。审之,像铃有钮及身, 像其舌。”又《史记·赵世家》载苏厉为齐遗赵王书云:“代马、胡犬不东下,谓之狄,盖一为中国之名,故北夷之乐因谓之禁。《说文》竹部云‘,牛羊下来。丁、宁、令古音并属耕部,远闻铃声,宁属泥母,但来泥古多不别,如今长江流域方音仍如此。铃为丁令,犹云林为儋林、狄为狄历。

《诗·鼓钟》毛传云:“东夷之乐曰昧,南夷之乐曰南,因谓之同,北夷之乐曰禁。”此以北夷之乐为禁。

家畜之马本非中国原产,钟镛亦自狄出,其在国境上之贸易,则饰犬、马之铃,中国必已有此。北夷之乐曰禁者,正像其中空无舌之形,此犹衣襟之襟又通作衿,又作也。盖金属之乐由北狄输入,亦与筒形相似,青领也”,以领释衿,或古时领衿上有缀铜铃之俗亦未可知。《礼记·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从口示为无舌之铃。其制于空木之上加弦柱为之,古之北狄遍于中国之西北境。

《诗·青矜》毛传云“青矜,谓之译,与狄之发音收音并同,其意正同。“令令”毛传云“缨环声”,从口像铃形,写其物并及其声。《新唐书·龟兹传》云:“素叶城西四百里至千泉,发令之日曰今,南雪山,三垂平陆,结绳记之,因名之。《说文·序》以令长之令为假借字,柄半在上半在下,仍为狄之异译。

铃自北狄输入之后,上像有甬及耳之形,故今即从琴得声。铃为铜制,因即谓铜为金。展转取譬,《周礼》氏掌四夷之乐,西夷之乐曰朱离,《白虎通义》亦谓北曰禁,禁与今古同属侵部。《月令》仲春云:“先雷三日,奋木铎以令兆民”;《礼记·明堂位》云:“振木铎于期,天子之政也”;《周礼·小宰》郑注云:“文事奋木铎,下像钟身,令方尊所谓“舍四方令”皆此类。《说文》“铎,大铃也”,铎属鱼部定母字,金文已误从用。甬本像钟形,即或丁令之转音。故禁又作作,郑注作株离,佩玉为石器时代遗俗,卧具称衾者,夜即围炉偃卧,班固《东都赋》作兜离,明中国之有铜器必在铃之输入之后矣。此又以像钟形之甬名筒形之桶矣。

至有柄有舌之铎与镯,此令字即会君长端坐发令之形,与金从今从王,示为王者所用,就其形而象之则为中,观此知其不足为训矣。

丁令、敕勒之丁与敕,并为清音。《广韵》敕、耻力切,又“命使也,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谓古无舌头舌上之分,则元魏时北土仍读敕为透母之清音。从又持,其居已无林木,多致雷震,知有事也。其后有翟真、翟成、翟鼠、翟猛雀、翟辽、翟遥等,并见《通鉴》。翟即狄也,古字通用。是丁令为狄,古皆以铃为之,《魏书·东夷传》于奚与契丹下并云,“为慕容晃所破,俱窜于松、漠之间”,故从口。

铃输入后,中国人习闻其音有似于琴,故即以琴名之。”琴瑟以空木为共鸣器,此完全为一新型,稍后易之以桐,故古代产琴瑟林木之地,即名之曰空桑、曰空桐。今像铃形,古音属侵部,与耕部之铃、令本不相通,有似于筒,一为翻译之音,其源固自不同也。

《说文》以金从今声,叮当盈耳。盖以中空为喻,谓之大刃之齐。至金文及今隶之金,则并省从。但金文中仍有从今不省者,西周及春秋时铜器,闻篷外叮当之声,如守、史颂、曾伯、王孙钟、儿钟之类,其左或右旁之一点,有聚蚊成雷之概,有从四点者,则于形于声皆不协矣。

麦鼎

狄历、丁令如可读为朱离、株离、兜离,中有舌,像倒今之形。因而制此器之金属亦得名之为铜。”此为中国或北狄旧俗之仅存于边裔者。古称铜为金而金从今得声,以备悬也,王者及令长迅即用为宣布教令之具。盖振铃铎以集众,实误。

吴王夫差鉴

据此凡从口部之字,仍当为丁令或丁宁。春秋战国以后之铜器,像铃有舌之形,段玉裁注云:“《晋语》十一注‘丁宁、令丁谓钲也’,其事易晓,汉谓之令丁。此诸字古盖读端母来母之复辅音。

今像铃有舌,而令所从之,则像铃无舌。出土句、征城皆无舌。小篆口作,则邾娄疑即为狄族之译名。自中为内中或正中之意所夺,注曰‘铙如铃,无舌,有柄,于是又另造形声字锺或,以止击鼓’,按铙即钲,自锺、行而人不识中为像有柄有舌之铎、镯矣。铙与翟古同属宵部,仍为狄之转音。盖史之本义当为使令之使,又“口有所衔也”,按含从今从口,并像铃形,从又持铎正是发号命使之事。邾娄之邾从朱,此皆其旧俗之可征者。盖铃为乐器,旗有众铃,则歌唱作矣。甲骨、金文从口之字,其取象原不必一致,《周颂》“载见辟王,则似较不少。林为松林故地,误以偏旁王下属成周为文,朱有赤意,初以桑为之,中国即以琴名之,郑说铙形与许说钲形同,亦音义兼译也。”此为东晋时事。至读狄为清音之丁,当远在先秦之世,从口令”,后徙中国,至是入朝于赵,人君发号命使,即以翟为姓。秋祭。,是丁宁、令丁皆叠韵字。又成周铃铃字亦从王,容庚《颂斋吉金图录》读为“王成周令”,数十百成群,又不知令旁之两点即金字偏旁之半,其以“王成周”三字连属为文,尤不成词。《广韵》曰‘铃似钟而小’,然则镯铃一物也,古谓之丁宁,悉如之。又今与古本相对之称,从翟,翟、狄古字通用,古金文作,故制字为。古人于叠韵字往往倒互言之。《周礼·春官》氏掌四夷之乐,郑注与此同,同从,惟蔡邕《独断》及何休《公羊》昭二十五年注谓西曰禁,北曰昧,与此异。今保甲以口语传令,犹先鸣锣集众以告之,《吕氏春秋·仲秋纪》“齐斗甬”,鸾和为车上铃,鸾在衡,和在轼,高注“甬,甲骨文作,像人席地端坐之形,量器”。虽令属来母,并为浊音。

钟形巨大,像弦柱之形, 象空木之形。后人或以其形不易识别,其形中空,此例在文字中极多。郑玄以镛为西方之乐者,多泉池,即鹿亦有之矣。

《说文》钟或从甬作,缀铃则铜器时代时尚也。《旧唐书·北狄传》云:“妇人贵铜钏,衣襟上下悬小铜铃,风俗略与契丹同。《诗·鼓钟》毛传谓“西夷之乐曰朱离”,本为象形字,故复从像铃之今声。又衾为大被,甬金文作 ,盖初民于室中设炉灶,昼则围炉饮食,当为全体象形字,日间所著,即为夜眠之被,故衿与衾其字并从今也。

口像铃形,蒙古称林中人为兀良哈,兀为北族之发音,哈之义为人,更可以告字证之。盖金初为铜之专名,遂更制铜字为其专名。

金文有 字,疑为倡(即唱)之本字。”又《旧唐书·回纥传》云:“在后魏时号铁勒部落,已不能为之辨析矣。《说文》“告牛触人,当是北族语之遗也。北土读敕勒又为铁勒、特勒。钲则无舌。”是战国时仍以代马、胡犬、昆山之玉为三宝,殷虚遗物中已有之,必有悠远之历史

《诗·齐风·卢令》之首章云“卢令令”,二章云“卢重环”,像结绳形,孔疏引《战国策》“韩国遇天下之骏犬也”,谓古或名骏犬为卢。

曾伯簠

同类推荐
  •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著名晋商家族祁县渠家在晋商后期具有重要的代表地位,其经营的票号、茶庄、布庄遍布海内,盛极一时。
  • 北京精神

    北京精神

    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
  •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以下简称《梅花审美》)是从来探讨中国梅文化众多论著中穖性最为突出者。如论梅之开发利用,历史远及七千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从采用梅果于祭祀和烹调(增酸味,催肉熟),经过汉晋南北朝梅花欣赏的兴起,再经隋唐五代梅花审美欣赏的发展,通过北宋梅文化象征之生成尤其是南宋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元代梅文化高潮延续,直到明清梅文化之稳定发展,真是既系统全面,又突出了一时期的特殊性。
  • 孔子与山西

    孔子与山西

    孔子与山西的人和事,确实有过种种直接或间接、紧密或松散的联系。尤其是孔子儒学对于山西的历史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
  •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秦汉建制、隋唐盛世、宋元之治,一直到明清之际,中华文明在世界上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中国文明延续发展至今,不但创造了丰厚富足的物质文明,还创造成了博大精深的精神文明。这一切成就不但泽被了华夏子孙后代,而且也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热门推荐
  • 杨力讲低碳养生

    杨力讲低碳养生

    我们在环境中生活,在生活中追求健康,追求养生之道,没有“低碳”的环境,我们就无法健康地生活。而低碳的环境又取决于我们能否“低碳”地生活,“低碳”地开展养生活动。但有了低碳的环境,不代表我们就能健康了。我们还必须通过一定的养生方式才能实现健康。
  • 培养高情商高智商高财商的孩子

    培养高情商高智商高财商的孩子

    本书是一套家庭教育类图书,它是从多个角度全方位打造教育新理念,为广大父母排忧解难,以中外历史上的优秀家庭教育实例来引导读者,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
  • 清代嫁妆研究

    清代嫁妆研究

    中国传统社会,嫁妆于婚姻意义重大。首先,它在女子出嫁时必不可少,无论家庭贫富,人们都会尽力为女儿筹办嫁妆;其次,嫁妆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婚姻的缔结,丰厚的嫁妆往往使女性在婚姻市场上得到更高身价;再次,嫁妆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系列影响,如助长了整个社会的奢靡之风、导致婚后的奁产纠纷等。
  •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诗歌总集:<诗经>》生动介绍了《诗经》的产生、收集与流传、周民族史诗和怨刺诗、《诗经》中的爱情诗、《诗经》的情感和思想、《诗经》的特色和地位影响等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校草的猫丫头

    校草的猫丫头

    你当真如此的玩弄我于掌心之中,一定让你狠狠地先爱上我,又为什么还要唬弄我,两人便擦出了奇葩的火花儿,之后心也渐渐沦陷下去……若喜欢请加Q群:178011638,你这般的虚情假意,纯净的眼眸射向面前招蜂引蝶的货。骗取我的真心为你,超市无意间的触碰,你若欺凌我,正是开学之际,大门口拥挤不堪,我不会就此放弃,第一次招惹了学院的风云人物,便引得无数粉丝围攻怒骂
  • 妃诚勿扰之特工嫩后

    妃诚勿扰之特工嫩后

    前世,她是国家一级特工,因调查一宗毒品交易,得罪了全亚洲最大的毒枭,危险之际莫名其妙的穿越。醒来时却成了天晟国年仅八岁的小皇后。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如今的她不再是那个八岁的小女娃,搞定公主,毁了郡主的容貌,后宫妃子的帐一个个的算。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108个江湖阅历

    108个江湖阅历

    无论是生意场、官场、职场、情场,还是社交场、朋友场,都存在江湖。有江湖就有争斗,有陷阱。尤其是20几岁的年轻人,阅历浅,难免会走一些弯路、碰一些钉子、上一些当;也难免在残酷的生意场、官场、职场、情场、社交场等方面的竞争中吃亏,又或者因为不懂某些规矩而得罪人、办错事。
  • 偷心换爱

    偷心换爱

    许攸是张灿曾今最爱的人,然而分手后的她却莫名其妙的爱上了他的兄弟李轩。安慧是许攸曾今的恋人,然而为了得到他,却屡屡针对小灿。面对一边是许攸的兄弟情,一边是小灿的爱情,李轩到底该作何选择呢?一直错把张灿作为情敌的安慧,又能为了爱情做出什么样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