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0200000009

第9章 茶泡饭,人生至味是平常

“你人生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有人问万夏。“清晨起来吃碗清汤面”,“那其他梦想呢?”,“半夜吃碗茶泡饭”。万夏平静的回答。

“你吃过得最奇怪的东西是什么?”经常有人这样问我,我总是不知道怎么回答。在许多人看来,一个美食记者理应吃过更多别人没有吃过的东西,事实上,一个做了十年的美食记者不一定比一个处级干部吃过的东西更奇怪。直到有一天,万夏给出了一个答案。有人问万夏:你吃过最奇怪的东西是什么?万夏回答说:香椿拌折耳根。

这个回答犹如禅宗公案,万夏如此解释:香椿很常见,折耳根也很常见,但是很少有人会想到把这两种东西放在一起拌,这也是家里的保姆择菜放混了,他说,别动,就这么吃。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食材放到了一起,于是有了一个最新奇的味道。

可是哪两种食材就有天然的联系呢?西红柿偶然遇见了鸡蛋,芫荽也是偶然遇见了肚丝,土豆也是偶然遇见了牛肉,丁宝桢偶然发现了宫保鸡丁,而王致和也是偶然发现了臭豆腐。

我也是偶然的认识了万夏。

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我在读初中的时候,疯狂的喜欢上了诗歌,在老师在讲台上讲三角函数的时候,我在默默地写诗,当别人踊跃的购买辅导题的时候,我在默默地买诗歌刊物。后来我知道了第三代诗人,自然知道了各路豪杰:李亚伟、万夏、杨黎、何小竹..

万夏是最像诗人的诗人,我早已经忘了第一次见到万夏是什么时候,估计是 10 年前吧,我刚刚来到北京不久,热衷于盛大的文艺联欢晚饭,各路牛鬼蛇神吃饭喝酒掏心窝子,第二天又忘得一干二净。或者是在某一个大酒局之上,应该有谁向我介绍:“这是万夏”,我应该抱着“久仰久仰”的心,干了一杯酒。

10 年之后,万夏已经过了 50 岁生日,我也娶了媳妇当了爹,听到大饭局头就疼。10 年飞逝如闪电,那时的梦想都灰飞烟灭,“吃遍地球”的妄想也悄然变成了跟三五好友随便吃点什么。万夏家里房子大,经常侍弄家宴,每次都是四五人,喝酒聊天,相对无言了,在地下室里听听古典音乐,万夏热衷于抄写《金刚经》,如今已经快抄了 30 遍了。

万夏是叫人摸不着头脑的巨蟹座,这时还坐在你身边跟你聊苏格兰泥煤味的单一麦芽威士忌,转瞬就不知道去哪了。细细找,原来跑到厨房,去看看掰好的圆白菜还有没有水迹,看冰桶里的白葡萄酒冰没有冰好,或者花园里有蚊子,他正在四处翻找驱蚊器。

万夏比我大将近 20 岁,但是我们都已经过了寻找“奇怪”的年纪。吃点奇怪的,远远不如吃点平常的,“百菜还是白菜好,诸肉还是猪肉香”,吃遍世间千般美,人生至味是平常。把平常的食材弄得不平常,这才是正途。

万夏是成都人,许多人都贪恋成都的安逸,有人问万夏为什么离开成都到了北京。万夏的回复也是令人莞尔:不会打麻将。他说在成都你要是不会打麻将,就没有朋友没有交流,很孤独,因为所有人都在打麻将。然而成都的底子是改不了的,比如他喜欢吃茶泡饭。四川有句俗语:“好吃不过茶泡饭,好看不过素打扮”。茶泡饭简单,用剩下的米饭,加入茶渍,稍微泡一下,这是一种清贫的美味,米香混合着茶香,再加上一味泡菜,简单悠远,不上台面,却是大酒之后的宵夜沉醉之后的早餐最佳搭档。

有一天,我晚上醉了酒,凌晨口渴,迷糊糊的醒来,喝水,又觉得有点饿了,刚好厨房有米饭,拿茶渍泡了,囫囵吃下,回床沉沉睡去,梦里似乎有清甜。

茶泡饭,颇有“此间乐,不足为外人道也”的玄机。

有一年我去日本,坐在福冈的居酒屋里,随便吃,点了一个“お茶渍け ”,其实就是茶泡饭。制作的稍微讲究一些,小小的一碗,里面加了昆布、琐碎的芝麻,还有一点海苔,茶是绿茶,切碎了,有些清苦滋味,有回甘。

那时候我已经看过小津安二郎导演的电影《茶泡饭之味》,黑白映像,公映于 1952 年,节奏缓慢,画面温情。人到中年,家庭生活,细水长流,茶泡饭只是一种道具,其中有老派的温情。

茶泡饭在日本的起源于涮羊肉在中国的起源相似,都是行军打仗时候的“路餐”。日本武士在行军路上,用热茶泡饭,加上作料,就是一顿潦草的充饥饭;而中国的士兵在行军途中,把头盔摘下,里面放了水,切好羊肉涮食,蘸着作料,也是饱餐一顿。所以茶泡饭在日本有个别号:武士之食。

无论在哪里,茶泡饭都是起于清贫。完全不用高妙料理,也无需太多食材,简单一泡便可。在我心中,日本最好的俳句诗人不是松尾芭蕉,而是小林一茶。这个江户时代的俳句诗人一生悲惨,句子中有大悲悯。他写过茶泡饭:“谁家莲花吹散,黄昏茶泡饭。”莲花吹落,搭配上黄昏,茶泡饭似乎也有了一种细腻的凄美。

茶泡饭的前身似乎是水泡饭,冬天便是开水泡饭,夏天便是冷水泡饭,这种吃法在中国古而有之,到如今还有。我问过淮扬菜大师周小燕先生,他说在淮扬一带,至今还有水泡饭的习俗,当成家中最日常的早点。而当地也把这个叫茶泡饭。

在《影梅庵忆语》中,董小宛也惯常用温茶淘饭,取其清香。“冒妾董小宛精于烹饪,性淡泊,对于甘肥之物质无一所好,每次吃饭,均以一小壶茶,温淘饭,此为古南京人之食俗,六朝时已有。”有一些乡间,过年不能吃茶泡饭,因为意味着“泡汤”,没有好含义。随着时间变更,茶泡饭在中国少了一些清雅的意思,多了一些残羹急就的含义。上海菜泡饭往往是寻常人家的早餐,多少有了零碎与苟且之感。无非是将隔夜的饭,与一些剩菜,用开水烫一下,或者一起在锅里煮一下,就是早上的一顿早餐。

泡饭不是粥,没有那么黏稠,也不是饭,没有那么爽利。介乎二者之间,有了一种清澈,最适合大醉初醒或者深夜独食。

有一段时间,一部日本电视剧在吃货之间流传,这就是《深夜食堂》,其中有一集说的也是茶泡饭。那一集出现的人物是三姐妹,大龄未婚剩女,三个人都还相信爱情,就如同三个人都喜欢茶泡饭。一个喜欢梅子,一个喜欢鲑鱼,另一个爱加鳕子。都是寻常物,其中却有另一种味道。

吃平常的茶泡饭,坐二等的硬座火车出行、住三流的快捷酒店、穿四线品牌的衣裳、往来于五线城市的老家之间,这是在这个六流时代的寻常生活。

其实我从来没有见过万夏吃茶泡饭,这不适合朋友的喧哗,适合穿着内衣在家里食用。我是北方人,没有吃茶泡饭的传统,倒是在小时候吃过不少折箩菜。

折箩菜是一个过去式的词汇,许多人已经不知道这个词的原始含义了。《北京土语词典》中对“折箩”的解释是:“酒席吃罢,剩下的菜肴,不问种类,全倒在一块儿,称为折箩菜。”从前红白喜事是大事,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鸡鸭鱼肉,剩饭剩菜舍不得扔掉,第二天混杂在一起,残羹剩饭别有一番滋味。折箩菜似乎只是清贫年代的吃食,其实最有名的折箩菜是传统相声里的“珍珠翡翠白玉汤”,这是皇上的救命菜,无非是一锅剩饭做的杂烩。

在我小时候,还吃过折箩菜。红白喜事的第二天,各种剩菜热一下上桌,绿色的是蒜苗、红色的是灌肠、白色的是豆腐、黄色的是鸡蛋,间或夹杂着肉丝。折箩菜别有风味,种种味道混杂,有一种酸酸的口感。我喜欢吃剩菜里的蒜苗,入味,有点软塌塌,筋道。也喜欢用剩下的鱼汤蘸油条。那时天光敞亮,爸爸妈妈都还年轻,坐在窗户边吃剩菜,窗户开着,猫蹲在脚底,不时丢给它一点,老猫刁起肉片迅速跑远,跑到院子里,蹲在柿子树下细细吃,外面有风,吹动柿子树,日光透过叶片斑驳泄露下来,那时或者是初秋,手指肚大小的青柿子已经挂在树梢,我吃着折箩菜,想象着再过一个多月,火红的柿子将挂满枝头。

据说在上世纪三十四年代的北京,有的店铺专门卖折箩,往往是二荤铺,都是从大饭庄里买来剩菜,挑着捡着,做成折箩,供穷苦人开开荤。如今这已经很难想象,倒是不少餐馆里剩下的潲水被人收走,提炼了回收油,重新回到我们的餐桌。而乡间办红白喜事的,也没有人再把折箩菜送给邻居,剩饭剩饭都拿来喂狗了。到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夏季的剩菜在高温环境下容易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亚与蛋白质结合,能产生致癌的亚硝胺。

餐桌上的折箩菜渐渐消失不见,然而我们面对的世界无非是个更大份的折箩。世界的酒局沉闷而夸张,我们似乎在其中觥筹交错,人生恍惚,一切都是剩余的,二手的,过时的,剩余的生活不过一盘折箩,我们拼命吃下各种不洁物,做出种种胜利的姿态。

哪有什么胜利可言。“谁家莲花吹散,黄昏茶泡饭”

而已。

其实最有名的折箩菜是传统相声里的“珍珠翡翠白玉汤”,这是皇上的救命菜,无非是一锅剩饭做的杂烩。

我们总是想找点特别的。北京的天气干燥,根本没有办法做四川的腌肉,但是万夏有办法,把挂起来的腌肉用报纸裹上,每天仔细的给腊肉喷水,天天不间断,于是在北京也能吃到地道的腌肉;四川的泡菜在北京做也难以成功,万夏也有办法,从四川来回来引子,一点点呵护。他善于做各种锅,牛肉锅,羊肉锅,海鲜锅,院子里随处种了藿香、紫苏、和薄荷,也有迷迭香、百里香,随便抓一把洒在里面,也是别出心裁。

一个诗人如果掌握了烹饪的秘密,那他不会成为一个烂厨子。诗歌是语言精细的搭配,需要精确到标点的运用,在哪一个词后面分行,如何提一口气,该从哪一个字开始,在哪里停下来,如何叫每一个字都在它应该在的位置,如何拿掉不该出现的词。而烹饪是食材与火候的搭配,不同的食材,不同的调料,多一些还是少一些,火候大一点还是小一点,什么时候放盐,什么时候收汁,如何叫菜品不俗,怎么把两种不相干的食材调配到菜里。一通百通,写诗并不比做菜更神奇。

茶泡饭不是长诗,而是三言两语的俳句。我总想跟万夏一起吃一顿茶泡饭,现在这个心愿还没有达成。

有一年,我去了福建永定,那是一个客家的县城,县城不大,最著名的建筑是土楼。我在土楼里与一位老头吃饭,老头年过八旬,瘦骨嶙峋,目光如炬,他曾经参加革命,扛过枪打过仗,老了落叶归根,老境不能说惨淡,却说得上凄凉。儿孙纷纷搬到城里,老伴亡故多年,他一个人孤零零守着祖辈留下来的土楼。老爷子做了一点腊鸡,炒了个青菜,我陪他喝两口小酒,老爷子谈兴颇浓,从祖上做生意造土楼开始讲起,讲到他第一次打仗,头一次负伤,如果被俘,又如何死里逃生,如又如何艰苦度日。不知不觉,到了深夜,他转身出去,借着昏暗的灯光,端来一份茶泡饭,又悄然离去,随着木板的嘎吱声,端来一份腌萝卜。

万夏也曾经跟我讲过一个故事,在八十年代,万夏乘船渡江,与船老大在船上吃鱼,是江里刚刚捕上来的江鱼,船老大先是把盐粒热锅炒熟,炒出香气,加水炖鱼,什么调料都没有,那一餐却是吃的绝妙。我能想象那一晚的长江,船头的灯亮着,江枫渔火对愁眠,江湖夜雨十年灯,这鱼忽然有寂寥之味。

如果以后再有人问我吃过的最奇怪的东西,我也有了自己的答案:我 10 岁时候的厨房尝试。那是一个孤独的黄昏,我一个人在老房子里,家里没有人,我需要自己解决晚饭。我能找到的是凉馒头、一根大葱,几头蒜。

热锅倒油,葱花炝锅,在里面加入酱油,然后把蒜片放进去,小火,然后盛出黑乎乎的一小碗。拿这些贫穷的酱油蘸着馒头,我吃的孤独而满足。那是我 10 岁的黄昏,1990 年的黄昏,万夏那时应该被关在重庆的看守所里,听着长江里的汽笛,吃着馒头和白菜汤。

如果说奇怪,真正奇怪的是这个世界,我们游走其间,正常无比,正常的都叫我觉得有点难为情。

茶泡饭不是长诗,而是三言两语的俳句。

同类推荐
  • 百变麻辣香:大师陪你下厨房

    百变麻辣香:大师陪你下厨房

    《百变麻辣香》为您介绍了川菜的制作方法。川菜自古以来就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巴山蜀水既有山珍野味、鱼虾蟹鳖,又有四季不断的新鲜蔬菜、各种笋菌,还有品种繁多、质地优良的种植调味料和酿制调味料。其实食材都是配角,麻辣的主角是调料。正是以下的调味料,为川式烹饪提供了变化味型的良好物质基础。作者史正良,国家级高级烹调技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式烹调专家、餐饮业国家一级评委、全国烹饪大赛评委、世界厨联国际评委、美国中餐厨师联谊会顾问、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四川省烹饪协会副会长、四川名厨联谊会会长、中国烹饪大师、全国技术能手。
  • 美味豆制品菜

    美味豆制品菜

    《妈咪私房菜丛书》根据家庭一日三餐的营养需求,精选了一千三百多道营养食谱,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妈咪私房菜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 豆浆·米糊·果蔬汁

    豆浆·米糊·果蔬汁

    养生豆浆、滋补米糊、健康果蔬汁,营养美味、制作简单,可强身健体、美肤养颜。《美食天下(第2辑):豆浆 米糊果蔬汁》让你学会在家自制天然饮品,让您每天健康多一点。
  • 熏腊味食谱

    熏腊味食谱

    《熏腊味食谱》主要介绍了熏制品、腊制品的制作方法,制作过程详尽,原料取材容易。《熏腊味食谱》行文简洁,通俗易懂,一学就能做出符合自己口味的熏腊品,是学习制作熏腊品的极好参考书。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梦续红楼之盗玉

    梦续红楼之盗玉

    金玉良缘宝钗侧,白首双星金麒麟,只留下木石盟空空泣血纤纤弱质逃出威赫赫荣国府,面对背叛,面对滔天权势玉簪抵在颈项,宁为玉碎…“如果你们再走近一步,我就血溅当场!”他策马扬鞭掠人而走,只为那一抹决然…“从现在开始,她就是我的人,没有人能够抢了去”她是名门闺秀,他是江湖侠客,他们会有怎样的交集?她是伶仃弱女,他是当朝王爷,他们会是怎样的纠葛?这是林妹妹又一个故事,看她如何得到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
  • 低调做人的哲学

    低调做人的哲学

    低调做人不仅是一种境界,一种风范,更是一种哲学。一个人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不管名有多显、位有多高、财有多丰,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社会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低调”这一哲学思想的启示。清代著名商人胡雪岩就曾这样告诫他的儿子:“树大招风,低调做人。”可见,低调做人不单是普通人的处世原则,更是成功者的做人训条。古人亦有云:“地低成海,人低成王。”生活需要低调,为人处世更不可不“低调”,低调代表着成熟和理性。低调的人,往往是人群中的不凡之人,也是最后的强者。唯有低调的人才能够在现如今的世态纷扰之中坚持淡定从容的志趣,以平和乐观的心态来面对风云莫测的人生。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大雁精神:构建完美与卓越团队的培训读本

    大雁精神:构建完美与卓越团队的培训读本

    团队精神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大雁精神的实质——团队、沟通、领导力、目标、纪律、分工……学习大自然中最完美的“大雁团队”,建造完美的企业、组织和机构,个人要在团队中走向卓越,必须学习大雁精神。
  • 总有一天,你会成为最好的女孩

    总有一天,你会成为最好的女孩

    你不是别人家的小孩,你的生活无人喝彩,你的恋爱屡战屡败,你的相貌乏善可陈,你的身高你的功课你的一切”整个世界似乎都充满恶意,倾其所有打击你走过最惨烈的青春,经历最现实的人情冷暖,你终于发现,这就是人生,你没有退路你反而平静释然 直到,你放下所有的自恋,所有的自怜。你终于懂了,重新出发,沉着勇敢。总有一天,这样的你成为了最好的女孩,闪闪发光。
  • 心灵茶坊

    心灵茶坊

    很多人都想改造这个世界,却很少有人想改造自己。改变也许不难,也许一条故事,就能点亮你心灵的人生感悟。本书汇集古今中外最贴近青少年的心理励志故事,一起重温心灵鸡汤带来的感动。
  • 死水微澜

    死水微澜

    李劼人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被郭沫若称颂为“小说的近代史”。本书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本书以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的七年时间为经,以四川省会成都及其近郊构成的川西坝为纬,描绘了清朝末年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及挣扎的苦难历程。在作品中,作者表达了对备受压制的人们——特别是下层妇女的同情。小说还结合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细腻地写出了当时的民俗风情、起居服饰等,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性,具有浓郁的巴蜀文化的地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