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900000004

第4章 绪论 (4)

各种有关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着重分析了劳动力转移的"拉力"和"推力"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缩小城乡差距提出了有用的政策建议。在对劳动力转移的事后分析中,学者们更多关注的是社会问题,如农村劳动力给城市造成的就业压力(Zhao,2002)及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受到的歧视问题(Borjas and Bratsberg,1996;Orrenius,1999;et al.)等。经济问题的分析主要是研究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特别是对提高农民收入的作用(Lin,Cai,Zhao et al.,2003)。总的而言,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数量"(如收入、非农就业等)上进行的。

通过现实的观察和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在"质量"上也影响了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城市就业格局、农户家庭内部、农业生产本身等都受到了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早在1962年,Sjaastad就对劳动力转移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进行过研究,Wenfei和Winnie Wang(2004)也利用四川和安徽的数据证明了劳动力回流是人力资本投资失败的表现形式。在我国,已经有学者开始关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技术进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蔡东汉(2002)考虑两部门的人口迁移过程,假定劳动人口迁移是由于人均工资差异引起的,通过引入人口迁移函数和反应函数得到一个二维微分方程组,建立起具有人口迁移的经济增长模型。

之后,蔡东汉和饶晓星(2004)通过引入迁移函数建立了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他们得到一个三维的离散动力系统,证明模型存在唯一的非零平衡点,经济增长方式由非零平衡点的性态确定。陈宗胜和黎德福(2003)以二元经济为背景,经济中存在传统的农业部门与现代的非农部门,假定现代非农部门的技术进步是外生的,引入劳动力转移因素,研究了传统农业部门的增长。他们认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引进新的生产函数(生产部门),这类似于熊彼特(1911)的创新。而且这个新的部门的产出能够作为改造已有部门的投入。通过改造以后,传统部门能够提高生产率,并释放劳动力作为新部门的发展要素。因此,如果能实现引进新的生产部门,那么现在所指的现代部门又变成了传统部门。这就是本书思想的重要源泉,课题希望从这一新的着眼点去研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所产生的"质量后果"--内生技术进步。通过综合应用各种经济学工具,从理论上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生技术进步的四种典型模式。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对象及目标

本书以Lewis-Fei-Rains等的"二元经济理论"和Todaro等的劳动力转移理论为依据,研究伴随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生技术进步的四种典型模式。因而课题研究的是因其预期城市务工收入高于农业收入而选择在一定时期内进城务工的这部分转移劳动力,而不是通过其他方式进城(如上大学、工作调动等)的劳动力。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城市现代部门和农村传统部门,城市现代部门劳动力和农村传统部门劳动力。

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是解析伴随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生技术进步的四种典型模式,说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及实现机制。针对这一目标分别从城市和农村展开如下:

城市研究。城市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式--农村剩余劳动力结构性转移与城市效率改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服务业多样化。

农村研究。农村由于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户职能分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户家庭内分工。

1.3.2 相关重要概念界定

任何问题的研究都是限于既定的范围之内,对基本概念和相关问题的正确界定和理解是进行理论研究的基本前提。基于前述对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在这里给出课题涉及的重要概念和一些观点的基本含义:

(1)转移(Migration)

我国传统定义将有户籍变化的居住地变化叫"迁移",没有户籍变化的居住地变化叫"流动",由于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没有户籍变化的劳动力流动较为普遍,本书将迁移和流动视为相同概念,并在文中统称为"转移"。

(2)剩余劳动力(Suplurs Labor Force)

笔者认为,我国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的特点接近于Fei-Rains的定义,但又有其不同之处。剩余劳动力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持续变化的动态概念。因此本书所涉及的剩余劳动力主要是指:在农村传统部门存在的超过实际生产需求的劳动力(即隐蔽性失业)及实际工资率低于制度工资的那部分劳动力。或者可以描述为边际生产力从等于零到大于零的过程中传统部门释放出的劳动力。

(3)农村传统部门(Rural Traditional Sector)

农村中以农业为代表的以传统的生产工具和手工技术进行生产的部门。

(4)城市现代部门(Urban Modern Sector)

城市中以非农业为代表的依靠先进的机器设备或技术手段进行劳动或提供劳务服务的部门。

(5)内生技术进步(Endogenous Technical Progress)

有关技术进步来源的划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外生给定,即不依赖于资本积累和经济体系内的任何其他变量;另一种是可以由经济系统控制的,受一系列经济过程所推动和促进的技术进步,即内生技术进步。本书所要研究的就是这一种类型的技术进步,即受经济过程中的劳动力转移活动推动的分工所影响的技术进步。

1.3.3 研究方法和框架

1.基本假设

可靠的理论分析必须有一系列的限定条件,对研究问题的限制和界定可以更清晰地对问题做出准确的描述,以下是贯穿全书的两个基本假设,也是本书研究的背景:

假设1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现象是既定事实,本书不讨论剩余劳动力出现的原因。

假设2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结构特征。一定时期内,农村传统部门与城市现代部门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差异无法改变,农村剩余劳动力只能从事低技能部门的工作。

2.全书内容结构和基本框架

本书的研究遵循了从实际现象入手,以理论模型为工具的分析方法。在思想上应用了逻辑实证的方法,即"提出概念-形成假说-实证检验-应用分析"。

逻辑实证主义实质上就是"具体-抽象-具体"的研究过程。马克思指出"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既然本书的思想方法是逻辑实证主义,那么自然地也就遵循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同时自然地也就遵循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统一、演绎分析和归纳分析相联系等研究方法。

全书就思路上来看,主要有:第一部分包括第2章和第3章,可称为基础理论篇,其内容将构成本书的理论根基,是本书思想的逻辑起点。第二部分包括第4章~第7章,称为基本模式篇。主要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内生技术进步的四种模式进行了分析,通过应用不同的分析工具,论述以剩余劳动力转移为起点实现分工效率改进和技术效率提高的推进过程。第三部分包括第8章,称为制度篇。该部分根据第二部分的一般结论,重点分析了基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际,要成功实现技术进步所必须构建的制度环境,并结合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提出了相应建议;第四部分称为结论篇,主要是概括全书的主要结论,就文章在实践中的应用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全书共分8章:

第1章:主要界定本书所要研究的问题,综述该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本书涉及的几个主要概念的定义,说明本书赖以为基础的基本假设,介绍本书的内容安排。

第2章:涉及本书的第一个逻辑起点--专业化分工与内生技术进步。这一部分从效率的角度定义了分工和技术进步,以分工效率为中间变量指出分工通过实现分工效率(配置效率)的改进达到提高技术效率,即分工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第3章:本章是本书的第二个逻辑起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分工演进。在引入分工这一中间变量之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如何实现分工演进将是全书逻辑的关键之处。本章将杨格定理应用于劳动力市场,从专业化水平、经济迂回度和行业多样化三个方面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分工的关系。

第4章:论证了第一种模式--农村剩余劳动力结构性转移与城市市场效率改进。这一章根据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结结构性转移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农村转移劳动力、城市劳动力和厂商三方的议价模型。得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效率改进主要体现行业(部门)的结构性、人力资本提高和资源配置状况改善三个方面。

第5章:论证了第二种模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服务业多样化。这一章以家政业兴起的超边际分析为例,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城市服务业多样化的促进。指出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资源效应和时间替代效应的共同作用,推动城市经济的分工细化和专业多样化发展。

第6章:论证了第三种模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户职能分工。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以实现农业内部农户职能的分工,这种分工格局推进了农业专业化的发展,专业化对交易成本的节约和农业产业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7章:论证了第四种模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户家庭内分工。本章通过对农户家庭劳动力转移的博弈分析得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形成了农户家庭内部农业与非农业的分工,推进了农户专业化的发展,专业化对技术进步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8章:应用诱致性制度创新理论和实证数据论证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技术进步效应。在这一章中,我们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均衡过程,并就如何构建有利于技术进步作用发挥的制度环境提出了政策建议。

同类推荐
  •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本书编入科学历史上各领域震撼世界科学界的数百个科学发现。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取得的重大科学突破进行分析介绍,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科学知识之门,引人沉思,启示未来。
  • 诸葛亮文集译注

    诸葛亮文集译注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他不但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导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创造了彪炳千秋的业绩,而且以其精辟的著述,丰富了我国思想史的宝库。诸葛亮的著作,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既有论及治国富民的篇章,又有谈论发展生产的内容;既有治国治军的宏论,又有举贤斥佞的表文;既有畅谈外交、形势的文章,又有提出战略决策的雄文。其中,有关治军、用兵的论述,又成为诸葛亮著作中引人注目的、闪耀着朴素辩证法思想光辉的瑰宝。罗志霖译注的《诸葛亮文集译注》即对诸葛亮的著作进行了翻译和注释,题解着重介绍时代背景、著作内容,并简要揭示其思想意义。
  •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

    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

    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工作态度端正的人;优秀的教师,理应是道德的楷模;优衣的教师,不但要会教书,而且也要会育人,优秀的教师,更应是一位懂得如何与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人!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全书按体例共分为五部分。“古今”部分剖析国人对男女情事的心理、批判清末民初的腐败统治、悲慨古今民告官的悲惨下场。“公器”部分认为,权力乃天下之公器,不是官员个人的财产,不可私相授受,揭露官场的症结、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乡村”部分关注乡村的权力结构、乡村的变化、农民工和城市的关系以及工会如何援助农民工。“风气”部分批判社会上的冷漠风气、不正常的师生关系、现在读者的不正常阅读、社会机构的衙门化、文化界的造假。“世相”部分深刻揭示出当今社会的阶层已经出现固定化的趋势,个人机会的公平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尊重消费者权利、尊重公民的权利是社会的当务之急。
热门推荐
  • 影响你一生的习惯

    影响你一生的习惯

    本书从影响你一生的习惯入手,探讨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戒除不良习惯对人生的积极意义。全面深刻地分析了老习惯、新习惯、好习惯、坏习惯、小习惯以及无处不在的各种习惯。通过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习惯,生动有趣地描述了形成各种习惯的性格。郑重地劝谕读者,要区别习惯的好坏,别让习惯牵着走。要警惕潜意识的误导。不当消极被动的奴隶。要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别囿于习惯的藩篱,被习惯所左右。从而,借他山之石以攻玉,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缥缈游

    缥缈游

    一位现代生活中的青年,因为修真,踏上了一条茫茫的奇遇里程,其中之扣人心魄,其中之离奇诡异,其中之天真幻漫,其中之婉转可人,其中之神奇探险,其中之法宝灵兽,其中之神仙佛魔,其中之鬼魅魍魉……
  • 奥巴马传

    奥巴马传

    奥巴马竞选成功,继任美国总统,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本书从奥巴马的身世、幼年、成长乃至成功,揭露了这位美国现任总统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岗厦14号

    岗厦14号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7日熟络:跟上司打交道:7日职场炼金术丛书

    7日熟络:跟上司打交道:7日职场炼金术丛书

    上司与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双向的,想要有所作为的员工必须要“管理好”自己的上司,正如上司必须管理好自己一样。员工不一定非得被动的接受上司的命令,也不一定非得符合上司的期望。反过来,他们与上司应该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实现共同的目标!
  • 怨气撞铃

    怨气撞铃

    许景媛、孟阿塞、李乃文、李宗翰等主演悬疑网络剧原著小说,讲述盛家的小女儿盛夏为查明母亲死因的真相,化身为路铃掌铃人季棠棠开启的一段神秘惊险的边疆公路旅途。怨气撞铃,一串只能被死人怨气撞响的风铃,一段永远看不到终点的漂泊旅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玛丽亚的舞毯

    玛丽亚的舞毯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在异界的日子

    在异界的日子

    丹药法器尽在手,升级练功成神路!元慧带着满级的辅助技能穿越异世的生活……变强是主流,且看女主如何攀登上武修的高峰,成为不朽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