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500000021

第21章 中古汉语"是"字判断句 (5)

(17)呼亭长问:"新令为谁?从何官来?何时到也?"曰:"县已遣吏迎,垂有起居。"曰:"正我是也。"(《过誉》)

(18)城阳,今莒县是也。(《怪神》)

例(17)判断句在对话中承前省略了主语"新令",谓语部分的修饰副词"正",处于判断谓语前面,而不是紧贴系词"是",这正是中古"是"字后置判断句具有的特征之一,所以该句中"我"分析为前置的判断谓语,句子为"是"字后置式判断句。例(18)判断句前项和后项是两个简单名词,而且其语义所指处于不同的时间层面,需要包含时间要素的系词"是"字来连接,"是"字这里无疑是系词,句子为"是"字后置式判断句。

如果说《列女传》中的用例在当时是单文孤证,其文句存有后世改动的可能,那么《风俗通义》中的用例却是肯定的,下文的分析也会证明东汉产生"是"字后置式判断句是完全可能的。而应劭《风俗通义》成书于2世纪晚期,也早于《中本起经》的译成时代。

另外,汉译佛经中的"是"字后置式判断句主要是介绍人物的身份,少有例外。而中土文献用例却不受此局限,不仅可以介绍人物,还可以介绍地名、称谓、身体部位等,较早的《风俗通义》的用例就不单一,两个用例一例介绍人物,一例介绍地名。如果说中土文献"是"字后置式判断句源自汉译佛经,汉译佛经这种句式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使用范围狭窄,基本没有变化,而中土文献使用范围却一直较宽,那么说它由佛经扩散到世俗文献显然不合理。

因此,根据"是"字后置式判断句出现于中土文献的时代早于出现于汉译佛经的时代,在中土文献中使用时语义范围广于汉译佛经使用时的语义范围,我们推断中古"是"字后置式判断句源于汉语自身,下面对其来源作具体的阐释论证。

(二)汉语本源

上古汉语中有一类"A,B是也"式判断句,形式上与中古汉语"是"字后置式判断句相似,不过其中的"是"是代词,而不是系词,与系词句有本质区别。上古汉语中"A,B是也"式判断句,一般是前项A提出一个话题,后面B举例论证,前项A多是一个谓词性陈述,B是名词性短语,构成的是"S(VP),NP+是也"式结构。如:

(19)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伯是也。(《荀子·王霸》)

(20)故至贤畴四海,汤武是也;至罢不容妻子,桀纣是也。(《荀子·正论》)

(21)夫治国者以名号为罪,徐偃王是也。(《韩非子·喻老》)

(22)贤主必自知士,故士尽力竭智,直言交争,而不辞其患,豫让、公孙弘是矣。(《吕氏春秋·不侵》)

(23)趋利固不可必也,公孙鞅、郑平、续经、公孙竭是已。(《吕氏春秋·无义》)

(24)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战国策·魏策四》)

(25)虽布衣穷处之士或首恶而危海内,陈涉是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26)小人智浅而谋大,羸弱而任重,故中道而废,苏秦、商鞅是也。(《盐铁论·遵道》)

(27)在母身时,遭受此性,丹朱、商均之类是也。(《论衡·命义》)

这种句式在上古时期,特别是战国中晚期以后,特别常见,直到东汉时期,文献中仍有较多用例,如例(27)。有时句末的"也"字可为"矣"、"已"等语气词代替,如例(22)、(23)。这类句式主要作用是举证,比如例(19),先提出一个话题,"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然后举例,指出"五伯"就是这样,"是"字在句中是代词复指前面的话题。余例皆当如此分析。以上"A,B是也"句式中B是名词或名词短语,这是用具体对象举证前面的陈述,说明B代表的人或事物就是前面所述的样子。偶尔见到B处是个谓词性成分,用名物化了的动作行为举证前面A处的陈述,形成"S(VP),VP+是也"式。如:

(28)故曰以至智说至圣,未必至而见受,伊尹说汤是也;以智说愚,必不听,文王说纣是也。(《韩非子·难言》)

以上"A,B是也"式中,A都是陈述性的成分,谓语部分用"是"字复指它,"是"是个确定无疑的代词。其中,NP(B)表示的人物具有VP(A)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充当A的VP后加了一个"者"而名词化,成为体词性短语,这样,A就由表示行为转指具有这种行为的人,与B具有对等关系。如:

(29)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孟子·梁惠王下》)

(30)毁廉求财,犯刑趋利,忘身之死者,盗跖是也。(《韩非子·忠孝》)

(31)有其实而无其名者,商人是也。无其实而有其名者,农夫是也。无其名又无其实者,王乃是也。(《战国策·秦策四》)

(32)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史记·乐书》)

(33)战胜而不休,身死国亡者,吴王是也。(《盐铁论·论功》)

这样的句子,话题主语比较明确,"是"字虽仍然是代词,但它复指的必要性不是很大,逐渐偏向起是认、肯定的作用,这样它就有了向系词虚化的趋势。有时,A直接由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充当,A与B形成等同或类属的关系,"是"字复指的必要性更小,肯定、联系的作用更为突出了。如:

(34)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孟子·尽心下》)

(35)夫鲁无功曹之官,功曹之官,相国是也。(《论衡·遭虎》)

(36)贤之纯者,黄、老是也。(《论衡·自然》)

例(34)先是一个"A,B也"式判断,后面"是"字无论指代"圣人"还是指代"百世之师",都是具体的名词或名词短语,"是"字具有一定的是认、联系作用。不过既然前面是一个判断,后面显然是举"伯夷"、"柳下惠"加以证明,"是"字仍然主要起复指作用。从系词"是"字产生发展的历史性上看,《孟子》这例"是"字也还是应该看做代词的。例(35)充当A的是"功曹之官",是个确定的名词短语,"相国是也"虽有举证意味,但"是"字在这里主要起肯定、联系作用,复指作用不明显,"是"字有被重新分析为系词的可能。

例(36)充当A的也是个名词短语,中心语是"贤"(这里"贤"作为名词使用,义同"贤人"或"贤者"),"纯者"是后置定语,而充当B的也是由两个专有名词"黄"、"老"组成的名词短语。这样A与B也存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是"字起肯定、联系作用,很容易被重新分析为系词。比较一下《抱朴子·内篇·辨问》中的一处用例:"得道之圣人,则黄、老是也。"西晋这一例"是"字看做系词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例(36)与此例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而且《论衡》时代系词"是"已经较多地使用了,那么例(36)后置"是"发展出系词性应该是可能的。总之,《论衡》中的这两例可以看做是"是"字后置式判断句的萌芽了。

有时,"A,B是也"句式中A代表的话题虽然是一个陈述,但谓语部分"是"字指代的不是整个陈述话题,而是话题中一个明确的对象,或者说是一个有定的指称。自西汉起文献中有了较多用例。如:

(37)得幸武帝,生子一人,昭帝是也。(《史记·外戚世家》)

(38)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史记·封禅书》)

(39)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说苑·政理》)

(40)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汉书·路温舒传》)

(41)臣闻周室既衰,四夷并侵,猃狁最强,于今匈奴是也。(《汉书·韦贤传》)

(42)周封微子于宋,今之睢阳是也。(《汉书·地理志》)

(43)单父吕公善相,见高祖状貌,奇之,因以其女妻高祖,吕后是也。(《论衡·骨相》)

(44)无恤最贤,又有贵相,简子后废太子而立无恤,卒为诸侯,襄子是矣。(《论衡·骨相》)

(45)许在颍川,今许县是也。(《潜夫论》卷九)

上面例子中,判断对象可以是人物、地名以及其他一些事物。指称的对象或是前句的主语,如例(40)、(41);或是前句的宾语,如例(37)、(38)、(39)、(42)、(44)、(45);甚至是前句充当状语的介宾结构的宾语,如例(43)。所有这些例句,"是"字所指都不是前面的整个陈述,而是其中的一个有定对象,这样"是"字复指的作用也不明显,肯定、是认的作用较为突出,而"肯定"、"是认"正是系词"是"具有的功能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是'字的基本作用是表示肯定:联系,判断,强调,都无非是肯定,不过轻点儿重点儿罢了。",所以这种句法环境中的"是"也有明显的向系词虚化的趋势。特别是有些例句判断项和被判断项代表的是不同时间层面的称谓,正需要系词"是"字连接断定,代词"是"不具有此功能。可以说以上例句也是过渡状态的系词"是"字后置式判断句了。

总之,上古汉语"A,B是也"式判断句,其主要用法是提出一个话题,然后举例证明。但是如果该句式中的A是一个有定的体词性成分,那么谓语部分"是"字复指的必要性不大了,而多了肯定、是认的作用,"是"字发生虚化,虚化到一定程度其词性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变为系词。而随着"是"字词性转变,句子发生重新分析,原来句子结构中B是主语,重新分析为前置的谓语。东汉时代已经具足了发生重新分析的条件。

另外,汉代有些"A,B是也"判断句,虽然表面上构成的是"S,NP是也"式结构,但是如果把"是"看做复指代词,其所指既不是主语部分的整个陈述,也不是出现在主语中的某个明确对象,"是"字的复指作用淡化,肯定、是认作用突出。如:

(46)昔者,秦缪公都雍郊,地方三百里,知时之变,攻取西戎,辟地千里,并国十二,陇西北地是也。(《新序·善谋下》)

(47)及毕万佐晋献公,十六年使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以灭耿灭魏封万,今之河北县是也。(《潜夫论》卷九)

(48)天地之气,在形体之中,神明是矣。(《论衡·卜筮》)

例(46)"陇西北地"指的是秦缪公所辟疆土,"是"字如果作代词,复指对象在上文中不明确。例(47)"今之河北县"指的是毕万受封之地,上文中没有出现明确的判断对象,只能根据文意补出。例(48)如果把"是"看做复指代词,更是难以找到复指对象,该句表达的是"天地之气处于形体之中,从而形成了神明"。以上各例"是"字所起作用主要是肯定、是认、说明一种变化,"是"的系词化倾向明显。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自上古有些"是也"居末的叙述句,"是"主要起加强语气的作用,"是"有与"也"结合向助词方向发展的趋势。如:

(49)我以为当其于此也,天下无愚夫愚妇,虽非兼者,必从兼君是也。(《墨子·兼爱下》)

(50)吊死而问疾,颜色戚容,必有以异于人也,如此而后可以服三年之丧,其余则直道而行之是也。(《礼记·杂记下》)

(51)鲍白令之对曰:"天下官,则让贤是也;天下家,则世继是也。故五帝以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家。"(《说苑·至公》)

以上各例"是"字显然没有指代作用,它的作用在于与"也"结合表达一种肯定的语气。这些句子虽非判断句,但"是也"在此类句子中所处位置与在判断句中所处位置相同,这种在句末起加强语气作用的"是",可能也会对判断句末指示代词"是"的虚化产生一定的类化影响。

综上所述,上古汉语"A,B是也"判断句式中,随着充当A的成分的变化发展,"是"字作为复指代词具备了向系词虚化的句法条件,到了汉代发生词性转化和重新分析的迹象较为明显了。另外,有些句子"是也"位于句末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对句末代词"是"的虚化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而随着句中系词"是"的产生、使用,句中的"是"逐渐完成了由代词向系词语法化的历程,到了东汉,系词"是"字基本走向成熟了。在句中系词"是"字广为使用的前提下,那么完全有可能对句末的"是"字产生类推影响,加速其向系词的虚化。这样到了东汉时代,判断句句末的"是"内部既有虚化的句法条件,外部又有类化影响和类推推力,那么它就完全有可能语法化为系词,产生"是"字后置式判断句了。上面《论衡》中的很多例句是可以作两可分析的,而《风俗通义》中出现地道的"是"字后置式判断句更是在情理之中了。

(三)外来影响

同类推荐
  • 信用知识宣传手册

    信用知识宣传手册

    个人无信则不立,企业无信则不兴,政府无信则不威。提高诚信江苏建设水平,必须从加强诚信教育入手,大力培育诚信意识,弘扬诚信文化,在全社会倡导重诺守信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诚信氛围。
  • 容易读错 写错 用错的字词大全集(超值金版)

    容易读错 写错 用错的字词大全集(超值金版)

    都详细地介绍了导致错误的原因,并介绍了科学的区分方法,每部分内容的开始,帮助读者建立科学的思考和学习方法。每部分的内容中择取了目前比较常见的容易出错的字词,并进行了适当的注释和详细、清晰的辨析,最后还附有例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和区分。《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字词大全集(超值金版)》中还穿插一些趣味故事、开拓思维题目和知识解读等内容,本书分“容易读错的字词”“容易写错的字词”和“容易用错的字词”三大部分,帮助大家开拓思维,扩大知识面,保证大家阅读起来轻松愉快,受益匪浅
  • 宝贝取名有学问

    宝贝取名有学问

    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此话今天看来似乎有点片面性,带点名字决定命运的唯心味道,但其中也反映了名字的重要性,体现了人们对取名的重视程度。姓名,是人的“品牌”。取名,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姓名的好坏,虽不能决定人的一生命运,但它却带着时代的信息,凝聚着长辈对宝贝的深情厚意和殷切希望,好的名字寄托着人的理想、抱负和志向,从小为宝贝树立起人生的追求目标,激励宝贝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塑造良好的个性,在心理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影响他们的一生。
  • 王学泰自选集:江湖旧梦

    王学泰自选集:江湖旧梦

    这本书浓缩了作者几十年的研究心血,在字里行间中折射出了作者对于“游民文化”“江湖文化”牵动中国社会变迁的密切关注和深刻思索,让读者在“游民文化”和“江湖文化”中发现另一个中国。
  • 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

    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

    本书是对世界的历史,人类文明成果的一次回顾和检阅。世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文明将会开出更加灿烂多彩的思想之花,结出更加丰富的文化科学硕果。如果您阅读此书,实际上是对文化的一种选择,是一次对人类文明的礼拜,更是一次撷取知识信息的大好良机。
热门推荐
  • 逆天女配:毒女大翻身

    逆天女配:毒女大翻身

    新书【快穿之炮灰女配翻身大逆袭】更新中,欢迎入坑。脑癌晚期,就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可活了,紫梵浅以为自己一生就这么过了,谁知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穿越到生前看的一本小说书中的女配,呵呵呵,老天曾经那么早就收走了我的命,如今我一定好好地活着,女配又怎样,既来之则安之。就算是女配我一样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 绝唱之恋

    绝唱之恋

    他从小把她当成瑰宝一样呵护,她懂他的情,他的爱。无奈为了恨,又不得不嫁于别人。终究是伤了他,也伤了自己。他用尽全部的爱也化解不了她的恨,那么就陪着她一起沉沦。那样一个优雅灵动的女孩,为何会那样的忧伤?从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就爱上了她,当她要嫁于他时,他的心情飞上了天空。原来一切的一切只是一场报复。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做事要懂心计

    做事要懂心计

    做事懂“心计”,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做事懂“心计”,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尽情挥洒,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做事懂心计,才能做到“长袖善舞,多财善贾”,成为驰骋商海的成功人士。“心计”成就事业,“心计”成就人生,“心计”也会成就你的理想。做事要学会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做事要懂心计》所讲的做事“心计”,将会为你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为你迈人这个社会舞台的中心助上一臂之力。
  • 丛林故事

    丛林故事

    本书讲述了“狼孩”毛格利和其他几种动物的惊险故事。作品中塑造了机智勇敢的“狼孩”毛格利,以及憨厚的老熊巴鲁、机敏的黑豹巴赫拉等众多个性鲜明、令人难忘的形象,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本书对青少年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丰富个性、提高素质大有裨益。
  • 福尔摩斯探案集1

    福尔摩斯探案集1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是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创作的一部长篇侦探小说,主角名为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又译作歇洛克·福尔摩斯),共有4部长篇及56个短篇。第一部长篇《血字的研究》完成于1886年,隔年与其它作品合集出版于《比顿圣诞年刊》。被多次改编为电影与电视剧。
  • 薄情佣兵妃:嚣张女丞相

    薄情佣兵妃:嚣张女丞相

    第一佣兵穿越,萧家十三少从此扬名,凭着体内神奇玲珑塔,她翻云覆雨,纤手遮天。比玄兽?我有兽王为奴!比身手?我是玄武双修!比炼丹?咳,本人是紫玉阶丹师,你真的确定?!“他”富可敌国,“他”武冠天下,“他”妻妾成群,“他”风流纨绔,“他”指点江山令天下易主,“他”傲行九洲让众生仰慕。世人皆知,宁杀一万神仙,不惹萧家十三,又有谁知,天之骄子,一代狂相,本是红颜?!【穿越+玄幻,女强】(薄情佣兵系列之二)(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奉子相夫

    奉子相夫

    才死三天,未抬出门,就有人来打娃,惦记老公?岂有此理,孰可忍,孰不可忍! 占了人家的躯壳,做了人家的娘,好歹替人家出头,维护奶娃权益,夺回奶娃他爹,看正妻死而复生,坚决打击狐媚小三...... 啥?俺没资格?俺可是三媒六聘,八抬大轿抬进你家大门,拜了天地宗祠牌位的!有木有?到底有木有?
  • 神箭诛日

    神箭诛日

    脚踏潇洒的舞步,吟唱死亡的战歌,一柄弓,一支箭,非凡节奏的背后,演绎传奇的人生!主角说:“其实上面的简介都是扯淡,这就是一个很神很射也很日的故事——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