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500000021

第21章 中古汉语"是"字判断句 (5)

(17)呼亭长问:"新令为谁?从何官来?何时到也?"曰:"县已遣吏迎,垂有起居。"曰:"正我是也。"(《过誉》)

(18)城阳,今莒县是也。(《怪神》)

例(17)判断句在对话中承前省略了主语"新令",谓语部分的修饰副词"正",处于判断谓语前面,而不是紧贴系词"是",这正是中古"是"字后置判断句具有的特征之一,所以该句中"我"分析为前置的判断谓语,句子为"是"字后置式判断句。例(18)判断句前项和后项是两个简单名词,而且其语义所指处于不同的时间层面,需要包含时间要素的系词"是"字来连接,"是"字这里无疑是系词,句子为"是"字后置式判断句。

如果说《列女传》中的用例在当时是单文孤证,其文句存有后世改动的可能,那么《风俗通义》中的用例却是肯定的,下文的分析也会证明东汉产生"是"字后置式判断句是完全可能的。而应劭《风俗通义》成书于2世纪晚期,也早于《中本起经》的译成时代。

另外,汉译佛经中的"是"字后置式判断句主要是介绍人物的身份,少有例外。而中土文献用例却不受此局限,不仅可以介绍人物,还可以介绍地名、称谓、身体部位等,较早的《风俗通义》的用例就不单一,两个用例一例介绍人物,一例介绍地名。如果说中土文献"是"字后置式判断句源自汉译佛经,汉译佛经这种句式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使用范围狭窄,基本没有变化,而中土文献使用范围却一直较宽,那么说它由佛经扩散到世俗文献显然不合理。

因此,根据"是"字后置式判断句出现于中土文献的时代早于出现于汉译佛经的时代,在中土文献中使用时语义范围广于汉译佛经使用时的语义范围,我们推断中古"是"字后置式判断句源于汉语自身,下面对其来源作具体的阐释论证。

(二)汉语本源

上古汉语中有一类"A,B是也"式判断句,形式上与中古汉语"是"字后置式判断句相似,不过其中的"是"是代词,而不是系词,与系词句有本质区别。上古汉语中"A,B是也"式判断句,一般是前项A提出一个话题,后面B举例论证,前项A多是一个谓词性陈述,B是名词性短语,构成的是"S(VP),NP+是也"式结构。如:

(19)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伯是也。(《荀子·王霸》)

(20)故至贤畴四海,汤武是也;至罢不容妻子,桀纣是也。(《荀子·正论》)

(21)夫治国者以名号为罪,徐偃王是也。(《韩非子·喻老》)

(22)贤主必自知士,故士尽力竭智,直言交争,而不辞其患,豫让、公孙弘是矣。(《吕氏春秋·不侵》)

(23)趋利固不可必也,公孙鞅、郑平、续经、公孙竭是已。(《吕氏春秋·无义》)

(24)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战国策·魏策四》)

(25)虽布衣穷处之士或首恶而危海内,陈涉是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26)小人智浅而谋大,羸弱而任重,故中道而废,苏秦、商鞅是也。(《盐铁论·遵道》)

(27)在母身时,遭受此性,丹朱、商均之类是也。(《论衡·命义》)

这种句式在上古时期,特别是战国中晚期以后,特别常见,直到东汉时期,文献中仍有较多用例,如例(27)。有时句末的"也"字可为"矣"、"已"等语气词代替,如例(22)、(23)。这类句式主要作用是举证,比如例(19),先提出一个话题,"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然后举例,指出"五伯"就是这样,"是"字在句中是代词复指前面的话题。余例皆当如此分析。以上"A,B是也"句式中B是名词或名词短语,这是用具体对象举证前面的陈述,说明B代表的人或事物就是前面所述的样子。偶尔见到B处是个谓词性成分,用名物化了的动作行为举证前面A处的陈述,形成"S(VP),VP+是也"式。如:

(28)故曰以至智说至圣,未必至而见受,伊尹说汤是也;以智说愚,必不听,文王说纣是也。(《韩非子·难言》)

以上"A,B是也"式中,A都是陈述性的成分,谓语部分用"是"字复指它,"是"是个确定无疑的代词。其中,NP(B)表示的人物具有VP(A)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充当A的VP后加了一个"者"而名词化,成为体词性短语,这样,A就由表示行为转指具有这种行为的人,与B具有对等关系。如:

(29)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孟子·梁惠王下》)

(30)毁廉求财,犯刑趋利,忘身之死者,盗跖是也。(《韩非子·忠孝》)

(31)有其实而无其名者,商人是也。无其实而有其名者,农夫是也。无其名又无其实者,王乃是也。(《战国策·秦策四》)

(32)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史记·乐书》)

(33)战胜而不休,身死国亡者,吴王是也。(《盐铁论·论功》)

这样的句子,话题主语比较明确,"是"字虽仍然是代词,但它复指的必要性不是很大,逐渐偏向起是认、肯定的作用,这样它就有了向系词虚化的趋势。有时,A直接由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充当,A与B形成等同或类属的关系,"是"字复指的必要性更小,肯定、联系的作用更为突出了。如:

(34)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孟子·尽心下》)

(35)夫鲁无功曹之官,功曹之官,相国是也。(《论衡·遭虎》)

(36)贤之纯者,黄、老是也。(《论衡·自然》)

例(34)先是一个"A,B也"式判断,后面"是"字无论指代"圣人"还是指代"百世之师",都是具体的名词或名词短语,"是"字具有一定的是认、联系作用。不过既然前面是一个判断,后面显然是举"伯夷"、"柳下惠"加以证明,"是"字仍然主要起复指作用。从系词"是"字产生发展的历史性上看,《孟子》这例"是"字也还是应该看做代词的。例(35)充当A的是"功曹之官",是个确定的名词短语,"相国是也"虽有举证意味,但"是"字在这里主要起肯定、联系作用,复指作用不明显,"是"字有被重新分析为系词的可能。

例(36)充当A的也是个名词短语,中心语是"贤"(这里"贤"作为名词使用,义同"贤人"或"贤者"),"纯者"是后置定语,而充当B的也是由两个专有名词"黄"、"老"组成的名词短语。这样A与B也存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是"字起肯定、联系作用,很容易被重新分析为系词。比较一下《抱朴子·内篇·辨问》中的一处用例:"得道之圣人,则黄、老是也。"西晋这一例"是"字看做系词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例(36)与此例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而且《论衡》时代系词"是"已经较多地使用了,那么例(36)后置"是"发展出系词性应该是可能的。总之,《论衡》中的这两例可以看做是"是"字后置式判断句的萌芽了。

有时,"A,B是也"句式中A代表的话题虽然是一个陈述,但谓语部分"是"字指代的不是整个陈述话题,而是话题中一个明确的对象,或者说是一个有定的指称。自西汉起文献中有了较多用例。如:

(37)得幸武帝,生子一人,昭帝是也。(《史记·外戚世家》)

(38)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史记·封禅书》)

(39)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说苑·政理》)

(40)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汉书·路温舒传》)

(41)臣闻周室既衰,四夷并侵,猃狁最强,于今匈奴是也。(《汉书·韦贤传》)

(42)周封微子于宋,今之睢阳是也。(《汉书·地理志》)

(43)单父吕公善相,见高祖状貌,奇之,因以其女妻高祖,吕后是也。(《论衡·骨相》)

(44)无恤最贤,又有贵相,简子后废太子而立无恤,卒为诸侯,襄子是矣。(《论衡·骨相》)

(45)许在颍川,今许县是也。(《潜夫论》卷九)

上面例子中,判断对象可以是人物、地名以及其他一些事物。指称的对象或是前句的主语,如例(40)、(41);或是前句的宾语,如例(37)、(38)、(39)、(42)、(44)、(45);甚至是前句充当状语的介宾结构的宾语,如例(43)。所有这些例句,"是"字所指都不是前面的整个陈述,而是其中的一个有定对象,这样"是"字复指的作用也不明显,肯定、是认的作用较为突出,而"肯定"、"是认"正是系词"是"具有的功能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是'字的基本作用是表示肯定:联系,判断,强调,都无非是肯定,不过轻点儿重点儿罢了。",所以这种句法环境中的"是"也有明显的向系词虚化的趋势。特别是有些例句判断项和被判断项代表的是不同时间层面的称谓,正需要系词"是"字连接断定,代词"是"不具有此功能。可以说以上例句也是过渡状态的系词"是"字后置式判断句了。

总之,上古汉语"A,B是也"式判断句,其主要用法是提出一个话题,然后举例证明。但是如果该句式中的A是一个有定的体词性成分,那么谓语部分"是"字复指的必要性不大了,而多了肯定、是认的作用,"是"字发生虚化,虚化到一定程度其词性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变为系词。而随着"是"字词性转变,句子发生重新分析,原来句子结构中B是主语,重新分析为前置的谓语。东汉时代已经具足了发生重新分析的条件。

另外,汉代有些"A,B是也"判断句,虽然表面上构成的是"S,NP是也"式结构,但是如果把"是"看做复指代词,其所指既不是主语部分的整个陈述,也不是出现在主语中的某个明确对象,"是"字的复指作用淡化,肯定、是认作用突出。如:

(46)昔者,秦缪公都雍郊,地方三百里,知时之变,攻取西戎,辟地千里,并国十二,陇西北地是也。(《新序·善谋下》)

(47)及毕万佐晋献公,十六年使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以灭耿灭魏封万,今之河北县是也。(《潜夫论》卷九)

(48)天地之气,在形体之中,神明是矣。(《论衡·卜筮》)

例(46)"陇西北地"指的是秦缪公所辟疆土,"是"字如果作代词,复指对象在上文中不明确。例(47)"今之河北县"指的是毕万受封之地,上文中没有出现明确的判断对象,只能根据文意补出。例(48)如果把"是"看做复指代词,更是难以找到复指对象,该句表达的是"天地之气处于形体之中,从而形成了神明"。以上各例"是"字所起作用主要是肯定、是认、说明一种变化,"是"的系词化倾向明显。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自上古有些"是也"居末的叙述句,"是"主要起加强语气的作用,"是"有与"也"结合向助词方向发展的趋势。如:

(49)我以为当其于此也,天下无愚夫愚妇,虽非兼者,必从兼君是也。(《墨子·兼爱下》)

(50)吊死而问疾,颜色戚容,必有以异于人也,如此而后可以服三年之丧,其余则直道而行之是也。(《礼记·杂记下》)

(51)鲍白令之对曰:"天下官,则让贤是也;天下家,则世继是也。故五帝以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家。"(《说苑·至公》)

以上各例"是"字显然没有指代作用,它的作用在于与"也"结合表达一种肯定的语气。这些句子虽非判断句,但"是也"在此类句子中所处位置与在判断句中所处位置相同,这种在句末起加强语气作用的"是",可能也会对判断句末指示代词"是"的虚化产生一定的类化影响。

综上所述,上古汉语"A,B是也"判断句式中,随着充当A的成分的变化发展,"是"字作为复指代词具备了向系词虚化的句法条件,到了汉代发生词性转化和重新分析的迹象较为明显了。另外,有些句子"是也"位于句末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对句末代词"是"的虚化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而随着句中系词"是"的产生、使用,句中的"是"逐渐完成了由代词向系词语法化的历程,到了东汉,系词"是"字基本走向成熟了。在句中系词"是"字广为使用的前提下,那么完全有可能对句末的"是"字产生类推影响,加速其向系词的虚化。这样到了东汉时代,判断句句末的"是"内部既有虚化的句法条件,外部又有类化影响和类推推力,那么它就完全有可能语法化为系词,产生"是"字后置式判断句了。上面《论衡》中的很多例句是可以作两可分析的,而《风俗通义》中出现地道的"是"字后置式判断句更是在情理之中了。

(三)外来影响

同类推荐
  •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几番增添,越来越有点自传的意思了。其中有自己的检讨,当然说不上是自我解剖,更不敢说是老实人的宣言书。但是,热爱、老实、讨论、比较几节写得都较充分,对毛泽东和鲁迅谈也较多,引用也多,以至有朋友建议删削一番。
  •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在艺术领域,由于多种新艺术的观念和样式此起彼伏,“交流”艺术正渐渐失去了主导作用的地位,由此对艺术本质的质疑和混乱意识进一步形成。由此,建立一个包容一切艺术的定义变得不太可能与没有意义。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流动复合体的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只能是短暂的、一时的,任何哪怕自认为是无懈可击的关于艺术的定义都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概括而非最终答案。今天,对艺术不可避免的谈论恰恰证明艺术正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实,人类喜欢刨根问底的天性是对千变万化的艺术现象背后本质的追问,也得益于人们不断了解和接近艺术。
  • 东宫·西宫(王小波作品)

    东宫·西宫(王小波作品)

    本书包括王小波《他们的世界》——第一本中国男同性恋研究的专著,王小波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和其他四部未竟稿。电影《东宫·西宫》由张元执导,胡军、赵薇、司汗等人主演,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全书按体例共分为五部分。“古今”部分剖析国人对男女情事的心理、批判清末民初的腐败统治、悲慨古今民告官的悲惨下场。“公器”部分认为,权力乃天下之公器,不是官员个人的财产,不可私相授受,揭露官场的症结、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乡村”部分关注乡村的权力结构、乡村的变化、农民工和城市的关系以及工会如何援助农民工。“风气”部分批判社会上的冷漠风气、不正常的师生关系、现在读者的不正常阅读、社会机构的衙门化、文化界的造假。“世相”部分深刻揭示出当今社会的阶层已经出现固定化的趋势,个人机会的公平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尊重消费者权利、尊重公民的权利是社会的当务之急。
  • 谁是人才

    谁是人才

    本书对我国人才的制度框架、理论基点、科教平台、激励机制、业绩定位、宏观环境、管理队伍和企业用人等环节进行了问询,提出了解决人才的得与失、禁与漏、导与堵、权与责、信与滥等辩证观点与制度治理建议。
热门推荐
  • 重生复仇:异能废嫡女

    重生复仇:异能废嫡女

    上一世,她是南宫将军府的废物嫡女,为庶母庶妹所迫害,被打入天牢,与鼠蛇蚁虫为伍,最后被庶妹一箭穿心而死。这一世,她因恨重生,身上还带着不为人知的异能,她誓要将那些害过她的人都千刀万剐,下斩庶母庶妹,上将太子拉下马。南宫凰:“我欠你一条命,你有什么要求?”拓跋战睿:“我只想宠你、纵你一世!”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不等到泪倾成海

    不等到泪倾成海

    —☆—爱情有两种,一种是你想牵他手,在街上,超市里走,你们做.爱,做饭,你们看电视给对方夹菜,你们在一起,像头驴子,转啊转,把时间磨成粉末,然后用粉末揉面,做包子饺子面条,吃下去心满意足,还有一种,是远远的,用一点微弱的想象,给这暗下去的岁月,涂一抹口红。—☆—她实在是有够衰,男朋友前脚劈腿,后脚父亲就出了车祸躺在医院里被诊断成了植物人。为了医药费,一纸契约把他和她绑在一起,本来是各取所需,谁知道前男友携未婚妻重新出现在她面前,她无意拉他入戏,他却将她狠狠压在身下,告诉她作戏要做全套。她其实不太敢爱他,他太优秀,太耀眼,于她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她怕一切不过是他的一时兴起,怕成为他的弃如敝屣,所以,假装不爱他,假装不在乎。忘记有人曾说过的,不要因为害怕受伤害,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因为,在这场爱情里,用情深的那一个人,从来都不是她。—☆—ps:如喜欢本文,请【动动】小指头让言的文进入你的【书架】,谢谢!
  • 教你学自行车·摩托车(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学自行车·摩托车(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室内外体育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项目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摩托车等数十个类别。
  • 第一杀手:逆天小病妃

    第一杀手:逆天小病妃

    她,曾经是现代黑道上排名第一的杀手,如今却穿越沦为夏府人人唾弃和打骂的小贱种、病秧子。个性桀骜不羁的她,怎会甘心如此卑微地活着,任人践踏和蹂躏?当漆黑冷冽的眸子一睁,病秧子便变成一个惊世骇俗的小天才,光芒乍现,霸气尽露!他,是身份尊贵的二皇子,天赋异禀,同时也是苍茫大陆上闻名遐迩的修炼怪才,一场怪病,让他与身为“病秧子”的她结成连理,从此他们共同上天入地,生死相随,一生一世一双人。
  • 小礼物大学问

    小礼物大学问

    送礼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其实包含很深的学问。《小礼物大学问》(作者潘鸿生)以浅显易懂的文字,传授读者最实用的送礼知识。通过阅读《小礼物大学问》,相信送礼对你来说会成为一件信手拈来的事情,让你送出的礼物非同寻常,送出心想事成的效果,使你成为一个送礼的高手!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冷夫萌妻

    冷夫萌妻

    她:沐氏集团小公主一枚,小小年纪就显示出她卓越的经商头脑,是集团幕后最高决策者。但是一朝被人追杀,赶上了时下最潮的事‘穿越’落入了一个不知名的时代。他:南苍摄政王权倾天下,天下第一庄庄主富可敌国;他:待人冷漠疏离,却独独对她宠溺有加。她单纯,不带表她好骗;她善良,不带表她好欺;她性格迷糊,只是她懒不想动脑筋;且看她如何在古代开学堂、教育育人。开赌场、粮庄、、、抓经济。开孤儿院、养老院帮助弱小。当迷糊的她遇上那个待人淡漠疏离他;当他在她看不到的地方守候着她;当他在她遇到困难的时候默默的帮助着她;当他在她遇到危险的时候默默的给她除去险阻;【片段】“焰、、、”如玉石般漆黑的眸子呆呆的看着他。“我在,睡吧!”轩辕焰坐在床边,指腹摩挲着沐沐娇艳的脸颊。“焰、、、”“乖、我在”“焰、、、”“宝贝儿你怎么了?”“你可不可以上来陪我睡呀!”说完整个小脸红得都可以滴出血来似的。“好!快睡觉吧!”他叹了叹气,转身上去把她抱在怀里,真是个磨人小妖精。几年后再次相遇她已不认得他,而他依然如初般宠溺着她!“王爷,王妃说‘天香楼’的饭菜很合她的口味,她准备把它收购了、、、、”某侍卫将最新收到的‘特大’事件向自家王爷禀报。“‘天香楼’的老板要迁到别的国家去,所以要低价出售,记得意思一下就行了!”听到自家王爷说完这话某侍卫满头黑线。“为什么不直接送给王妃呢?这样王妃肯定会非常高兴的!”某侍卫不解的问。“笨,王妃现在也是经商的,如果直接送给了她,她会觉得很没面子的,如果是她收购了,那以后她在商介可谓是如虎添翼谁敢小瞧了她。”
  • 重案缉凶

    重案缉凶

    “在这个世上,没有破不了的案,只有破不了案的人。任何看似完美的罪案其实都不完美,因为制作罪案的人本身就不完美。”《重案缉凶》(作者九木)收集了近年来中国最为刺激、惊险、复杂的真实案例,以档案小说的形式,深度剖析犯罪动机,完美演绎犯罪情节,并对罪犯心理做了深入的解析探讨,完整地还原了扑朔迷离的复杂案情。《重案缉凶》将给“犯罪”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权威性借鉴。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治家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治家术

    《智慧治家术》介绍136种现代家庭持家、理财、投资的管理之道,全面、系统、分门别类地将现代人生存立世必须具备的智慧告诉您。指导您做适者生存、永立人上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