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500000022

第22章 中古汉语"是"字判断句 (6)

我们认为中古汉语"是"字后置式判断句源自汉语,但并不否认佛经中此类句式的使用受到了语言接触带来的影响。我们注意到这样的事实:中土文献中"是"字后置式判断句虽然表意丰富,但是出现频率并不高据我们粗略统计,《列女传》有1例,《风俗通义》2例,《搜神记》3例,《拾遗记》3例,《佛国记》1例,《宋书》2例,《洛阳伽蓝记》1例,《高僧传》2例,《齐民要术》5例,《周氏冥通记》1例,《真诰》稍多,有十余例。其中《佛国记》《洛阳伽蓝记》《高僧传》等又是佛教文献,受佛教用语影响较大。汉译佛经中此类判断句数量多、出现集中,而且使用很有特点,即一般出自佛口,主要揭示人物的身份。这种情况说明佛经中此类判断句的使用与佛经源语有一定关系。据江蓝生《语言接触与元明时期的特殊判断句》,梵文原典判断句可以不用系词,如果出现系词是为了强调,要放到句末。汉译佛经"是"字后置式判断句的使用可能受到了梵文原典强调式判断句的影响。近年来梵文对勘的研究成果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据。下面转引朱冠明《中古汉译佛典语法专题研究》的一条例句:

(52)ahamsa tena kālena tena samayena rāja -abhūvam/

我国王是

ayam eva sa devadatto bhiksus tena kālena tena

提婆达多

samayena rsir abhūt/(蒋忠新1988:219)

仙人是

时国王,则吾身也;梵志者,调达是。(西晋竺法护译《正法华经》,9/105b)

尔时王者,则我身是;时仙人者,今提婆达多是。(姚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9/34c)

以上例句比较的是《法华经》梵文原本和两个汉译本,梵文原本把相当于英语动词be的bhū放在句末,两个汉译本如果使用系词"是",也是将其放在句末,构成"A,B是"式判断句。

龙国富《从梵汉对勘看中古汉译佛经中的特殊判断句》从梵汉对勘的角度论证得更为详细,转引一个例子:

(53)tvam evājita ns′ a tensa kālensa tensa ns′ amayensa

汝迦逸多此此时此时

tas′ ans′ kāmo nsāma bodhins′ atvo abhūt//(蒋忠新1988:19)

求名名 菩萨是

求名菩萨,汝身是也。(姚秦鸠摩罗什译《法华经》,9/4b)

梵文助动词bhū位于句末,翻译为汉语时仍把它放在句末,构成"A,B是也"式系词判断句。

汉译佛经中"是"字后置式判断句之所以能够大量使用,一者汉语有先例,为其提供了句式基础,至少有古汉语"A,B是也"这种与梵文表面一致的线性组合的基础。二者梵文"是"字判断句主要是用于强调,汉语中判断句句末"是"的虚化主要表达肯定确认语气,也是对判断谓语的凸显强调,这样在语义语用上又存在一致性,那么佛经中"是"字后置式判断句大量使用就易为接受了。需要注意的是,梵汉语言在这个句式中的相似处,就在于系词在句末,但句中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却是相反的,这也可以证明,汉译佛经中的"A,B是"句的直接来源是汉语本身,而不是梵语。

佛经翻译初期,虽然汉语具备了"是"字后置式判断句,但使用不多,佛经翻译时大量采用这种句式,出现了"A,B是"、"A,B是也"、"A者,B是"、"A者,B是也"等形式。而个别情况下以新兴的"是"字例程句为基础,在判断谓语后再加"是",就形成了系词叠加式判断句。如:

(54)欲知尔时净复净王发道意者......则是今现莲华首菩萨是。(西晋竺法护译《正法华经》,9/132c)

(55)弟子华者,即是舍利弗比丘是。(东晋僧伽提婆译《增一阿含经》,2/793c)

(56)无所怯弱,亦是须达女优婆斯是。(东晋僧伽提婆译《增一阿含经》,2/560b)

(57)复告比丘:"又彼过去伽罗尸弃辟支佛边,手执伞盖作荫人者,还是即今此耶输陀比丘身是。"(隋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3/823b)

这种叠加式判断句也是一种错合使用,即"是"字前置式判断句和"是"字后置式判断句的重叠使用。系词叠加式判断句的出现正是汉语在语言接触过程中受到影响的表现。

总之,汉译佛经中的"是"字后置式判断句受到梵文原典的一定影响,不过其深层根源仍是汉语。佛经的翻译,对于这种句式的发展和流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余论

上古汉语中的"A,B是也"句式,最初结构上是"S(VP),NP+是也",语义上是举例证明,即A表示动作行为,B是所举具有A属性的人,"是"是一个复指代词。后来,A由谓词性成分逐渐变为名词性成分(或者仍然是谓词性S,不过被后项说明的只是S中的一个NP),由指称动作行为转指具有动作行为的人,由泛指转为定指,那么A与B之间的关系由举例证明转为等同或类属,这样"是"字复指的作用弱化,肯定联系的作用加强,发生语法化,由代词逐渐演变为系词,同时句子结构发生重新分析,产生"是"字后置式判断句。

以上是"A,B是也"句式孕育出"是"字后置式判断句的简要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上古一种大量使用的举证式判断句式,"A,B是也"在中古没有全部转为"是"字后置式判断句,它的举例证明的语义功能仍在延续,并使得"是也"向语气助词方向虚化。

上古汉语"A,B是也"句式中B一般为名词或名词短语,这样当A发生名词化后才能与B形成对等关系,促使"是"字向系词虚化。中古时期出现了大量B为谓词性成分的"A,B是也"句,即"S,VP+是也",用动作行为举证前面的论述。如:

(58)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三国志·魏志·华佗传》)

(59)其余唯帝之庶母及蕃王承统,以追尊之重,特为其号,如恭怀、孝崇之比是也。(《后汉书·献穆曹皇后纪》)

(60)其为物雄而无雌,不交不产;常取桑虫或阜螽子育之,则皆化成己子。亦或谓之"螟蛉"。诗曰"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是也。(《搜神记》卷十三)

(61)臣松之案:诸书记是时帝居北宫,以建始殿朝群臣,门曰承明。陈思王植诗曰"谒帝承明庐"是也。(《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注)

(62)吴无刻玉工,以金为玺,孙皓造金玺六枚是也。(《宋书·礼志五》)

(63)陈郡谢灵运有逸才,每出入,自扶接者常数人。民间谣曰"四人挈衣裙,三人捉坐席"是也。(《宋书·五行志一》)

(64)光武入纂,南顿君已上四世,别祠舂陵。建武三年幸舂陵园庙是也。(《南齐书·礼志上》)

(65)古者,书误则削之,故《左传》云"削而投之"是也。(《颜氏家训·书证》)

以上充当A的是谓词性成分。

(66)次则松柏脂、茯苓、地黄、麦门冬、木巨胜、重楼、黄连、石韦、楮实、象柴,一名托卢是也。(《抱朴子·内篇·仙药》)

(67)从事中郎、掾、属、主簿、令史,前汉官,陈汤为大将军王凤从事中郎是也。御属、参军,后汉官,孙坚为车骑参军事是也。(《宋书·百官志上》)

(68)五神者,谓两手、两足、头是也。(《真诰》卷五)

以上充当A的是体词性成分。

以上所举例句,从语义上分析基本还是举证,但是由于充当B的是一个谓词短语或句子,这样句法语义自足,"是"字的复指作用不明显了,偏于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而上古汉语中"是也"本来就有表示肯定语气的基础,加上"是"与语气词"也"经常共同出现在句末,这样受其沾染,语义类化,推动"是"字与"也"结合成词组向语气助词虚化。实际上中古时期有些"是也"位于句末的句子,"是"字既不能分析为复指代词,又不能分析为系词,"是也"几乎可以看做是一个语气词了。如:

(69)布妻谓曰:"将军自出断曹公道粮是也。......"(《三国志·魏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

(70)江水之东,金陵之左右间小泽,泽东有句曲之山是也。(《真诰》卷十一)

(71)其人形中人,面左边有紫志,著黄绢帽,多髯而前齿缺是也。(《周氏冥通记》卷四)

(72)世祖罢广兴还,立别宅,遣人于大宅掘树数株,伯玉不与,驰以闻。太祖曰:"卿执之是也。"(《南齐书·荀伯玉传》)

以上例句中"是也"都是仅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前面"S,VP+是也"句式,"是"字一般不能分析为代词,同时也不能理解为系词。虽然不能看做系词,但是由于中古时期"是"字作为系词地位已经较为巩固了,系词"是"的肯定强调作用对于"是也"向语气助词方向发展并固化下来产生了正面的影响。系词"是"的影响体现在"是也"前面有时出现副词。如:

(73)前世乐饮,酒酣,必起自舞。《诗》云:"屡舞仙仙"是也。宴乐必舞,但不宜屡尔。讥在屡舞,不讥舞也。汉武帝乐饮,长沙定王舞又是也。(《宋书·乐志一》)

(74)蔡邕章句曰:"阳气和暖,鲔鱼时至......今三月上巳,祓于水滨,盖出此也。"邕之言然。张衡《南都赋》祓于阳滨又是也。(《宋书·礼志二》)

(75)凡阴景者,因光而生,故即谓为景。《淮南子》呼为景柱,《广雅》云:"晷柱挂景。"并是也。(《颜氏家训·书证》)

(76)母病经时不差,入山采药,遇一老父语之曰:"得丁公藤,病立愈。此藤近在前山际高树垂下便是也。"(《南齐书·孝义传·乐颐》)

例(73)~(75)基本上是举证式,而例(76)不是举例证明,"是也"主要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这些例句"是也"前出现了"又"、"并"、"便"等副词,作为代词或语气词是不能受副词修饰的,这些副词的出现说明使用者是把"是"字看做系词的。但这只是说明了"是"字作为系词大量使用带来的影响,并不能证明所有"是也"位于句末的句子都是系词句。因为更大范围语料的调查显示,大部分"S,VP+是也"句,"是"前成分句法语义自足,"是"字不应视为系词。

"是也"居于句末加强语气的用法一直延续到近代汉语中。如:

(77)盖此星独居天轴,四面如轮盘,环绕旋转,此独为天之枢纽是也。(《朱子语类》卷二)

(78)以此气遇此时,是他命好;不遇此时,便是有所谓资适逢世是也。(《朱子语类》卷四)

(79)这个阴阳,都关系着皇帝一人心术之邪正是也。(《大宋宣和遗事·元集》)

(80)婢妾是刺仪王姜老星忽刺之女,二公子姜侭牙、三公子姜代牙之妹,叫做姜金定是也。(《三宝太监西洋记》第二十四回)

以上例句已经完全没有举例证明的作用了,"是"前成分句法语义自足,"是也"居于句末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基本可以看做是语气词了。

三、中古系词"是"的进一步虚化与功能扩展

中古时期,系词"是"字在逐渐发展成熟的基础上,词性进一步虚化,语义功能也有了扩展。

(一)用作焦点标记

一般认为,焦点是句子中最重要的信息,是说话人所要强调的核心。焦点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表现出来,现代汉语中凸显焦点的主要手段是在所要强调的成分上面添加焦点标记词"是"。"是"字作为焦点标记词是在系词用法基础上发展出来的。Heine&Kutewa研究证明人类语言焦点标记最常见的两个来源是判断词和指示代词,而"指示代词>判断词>焦点标记"的发展链是人类语言演化的一个规律。汉语中"是"的发展正符合这一规律,"是"字在上古最常见的用法是指示代词,上古晚期在指示代词用法的基础上发展出系词(判断词)用法,中古时期在系词用法的基础上又发展出焦点标记的用法本书吸收石毓智的观点,区分了焦点标记和强调标记两个不同的概念。被焦点化的成分是离散性质的,被强调的成分是连续性质的。在"是小王打碎了杯子"一句中,"是"充当焦点标记,焦点化施事。在"他昨天是来过"一句中,"是"充当强调标记,强调事实发生的真实性。中古时期"是"字具有了焦点标记的用法,但还没发展出强调标记的用法,"是"后跟谓词性成分是对事件的一般性判断说明,不是强调事实的真实性或性质的程度之高。从中古汉语到现代汉语"是"字一直是最重要的焦点标记词。

实际上系词"是"字至迟在汉末就发展出焦点标记的用法了,在我们穷尽调查的前期文献中,《论衡》有1例,《修&中》有2例,列举如下:

(1)如审是王莽致之,是非瑞也。如非凤皇,体色附从,何为均等?(《论衡·讲瑞》)

(2)必是世尊哀顾若兹。(《中本起经》卷下,4/157c)

(3)是其威神,令吾等失神足。(《修行本起经》卷上,3/463b)

以上三例"是"字都是加在施事前使其焦点化,"是"起强调作用。

中古后期,"是"字焦点标记的用法就更为多见了,不但可以标记施事为焦点,还可以标记时间为焦点。如:

(4)此潭左侧有五色石,皆云是白螭肠化成此石。(《拾遗记》卷十)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谁是人才

    谁是人才

    本书对我国人才的制度框架、理论基点、科教平台、激励机制、业绩定位、宏观环境、管理队伍和企业用人等环节进行了问询,提出了解决人才的得与失、禁与漏、导与堵、权与责、信与滥等辩证观点与制度治理建议。
  •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针对孩子学习的心理特点,从中外成功的家教中,精心萃取了让孩子从小爱上学习的有效方法,总结出培养孩子爱学、乐学、善学的91个妙招。这些妙招,招招受家长欢迎,招招让孩子受益。可以说,本身是一本通俗简明、易学活用的家教方法全书。
  • 素质教育在中国

    素质教育在中国

    中国的素质教育要做什么,我想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做人与成才。从古至今,海内外的教育在培养学生做人这一方面都有共识。北宋的张载和现代的陈鹤琴都论及过做人。陈鹤琴认为在具备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世界的眼光的基础上,不仅要做中国人,而且还要做世界人,要以宇宙为学校。要做世界人必须具备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素质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还要让他们成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现在西方社会中提出的把学生放在“适应性领域发展”的观点与朱熹的思想大致相同。
  • 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本书是对中华民族积淀传承下来的经典之作的深度总结提炼,涉及到修身、养性、学习、处世、心态等诸多方而,在每条经典诗句后均附有出处、释义及延伸阅读,以期在帮助读者了解每一句经典之作的来源及现代解释外,引导读者向更深的层次去探寻、去思考。好的诗句会给人如沐春风之感。《中华句源(超值金版)》能为每一位读者带来缕缕春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热门推荐
  • 清宸绝恋海兰珠传

    清宸绝恋海兰珠传

    一位是科尔沁草原上美玉般的格格,一位是前清王朝叱咤风云的帝王。海兰珠与皇太极。一段千古难解的帝妃之恋。《海兰珠传》为你揭开这段悱恻缠绵的爱情之谜
  • 何必一往情深

    何必一往情深

    这二十多年、似乎没什么特别的可取之处、唯有执着。小的时候隔壁的小男孩抢了我的玩具,愣是追杀了他五个小时,追得他求饶才心满意足的拍拍屁股回家长大后,喜欢上一个人,掏心掏肺把所有所最好的都给他,改变自己的去迎合、却弄得自己满身伤痕累累。有的时候,都怪自己太过执着、人又何必要一往情深。小说交流群348036258
  • 嚣张女皇倾天下

    嚣张女皇倾天下

    黑暗中,一道娇小瘦弱的精神体被动的凌空穿梭者,为什么是被动呢?因为她正在睡觉,驮着她穿梭的是空气中各种元素力量。穿梭飞快,几个闪动间,消失在虚空中。没多久,另一空间的星空,点点星星的黑暗忽然被撕开了一道裂缝,依旧熟睡中的女孩出现在星空。“龙儿,醒醒,别贪睡了!”一道如水的声音传出,随后女孩胸前的透明星形水晶一阵白光扩散而出,一道精神体飘了出来。娴静而又绝色的脸庞俨然是熟睡女……
  • 美男如云:一等魔妃倾天下

    美男如云:一等魔妃倾天下

    21世纪的顶级药学家意外穿越到冷家最卑微的养女身上,相貌丑陋,心术不正,名声败坏?她悄然一笑,素手翻转间亮瞎了那些刻薄的嘴脸。废柴女涅槃重生,封印解除,魔力无边。谁还敢再挑剔她的不是?美男如云,桃花朵朵围绕在她左右,她嫣然一笑,甜美冷情。却不知,何时身边隐藏了这么一只狡诈坑爹的大腹黑,他在人前病弱残,人后是匹狼。生死相随,不离不弃。某女:“爷,我相貌丑陋,配不上你!”某爷邪魅一笑,揭开了女人脸上的人皮面具,宠溺的眼眸中倒映着女子倾国倾城的容颜:“娘子别谦虚,我们是有夫妻相滴!”(《邪龙戏凤:纨绔召唤师》的续篇开坑啦!一对一宠文,亲们准备好跳坑了么?)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步步惊心年羹尧

    步步惊心年羹尧

    这个可以和“满清第一勇士”鳌拜齐名的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怎样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家奴成长为雍正皇帝最当红的人?他又是怎么从显赫一时的年大将军走向生死边缘的?这一切是他的咎由自取还是另有玄机?书中作者以女性细腻的视角,通过查证大量史实,年羹尧,配合艺术加工,从感性的角度解读清朝悍将年羹尧短暂跌宕的一生。为读者解开围绕在年羹尧、雍正、纳兰性德等话题人物身边一个又一个鲜为人知的迷
  • 心与禅

    心与禅

    《心与禅》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要义。
  • 一次读完50场经典战争

    一次读完50场经典战争

    战争,不单单是为了争而战,战争的意义比它本身更重要、更耐人寻味,战争不仅是将士之间力的较量,还是策划者之间思想与智慧的较量。战争是人类长久的话题,尤其是那些激烈而又充满智慧的战争往往最能打动人的心灵,因为那是很多人用自己的身体、灵魂、生命铸造的历史精彩。那么请你锁定本书的50场经典战役的精彩,也祝愿未来将是一个永远没有战争的时代。
  • 女大当婚

    女大当婚

    尹清清第一次见武师益就看了不该看的,以致于武教授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时候她总集中不了精神。事实证明尹清清跟武教授猿粪不浅,因为,无论她做什么都能遇到他。当她以为毕业了她跟他的孽缘总算了了时,谁知道他竟然是她第十个相亲对象。相亲篇:相亲第十场,陈女士千万保证的最后一场。十分钟后,尹清摊牌:“我觉得我们不合适,这么说吧,你太老了,按辈分你都是我叔了。”某人咬牙,“配你刚刚好。”“可是,教授,你是我导师,你不觉得这样会破坏我们之间纯洁的师生关系吗?”“亲力亲为教导自己老婆,我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宠妻篇:亏得她一直认为武师益是教师中的典范,没想到他却是禽兽中的模范。温情篇:青江市一夜之间几位风云人物全部落马,而被媒体发现跟几位高官都暧昧不明的陈素素再度被推至风口浪尖,社会舆论纷至沓来。“我不想考了。”“因为母亲的事吗?别担心,就算天塌下来,还有我给你顶着。”尹清双手捂脸,“你是不是后悔娶我了?”“我后悔没有早点娶你,”“我担心陈女士……”“不会,有我呢。”怎么会有事?
  • 世界最具精悍性的微型小说(2)

    世界最具精悍性的微型小说(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