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8100000018

第18章 禅门一日 (2)

拜佛时,应当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动作轻缓,清晰自然。慢一些,再慢一些;柔软一起,再柔软一些;仔细地体会礼拜的每一个细节,以及身体相应产生的每一个感觉,不要把拜佛的动作弄得急促、紧张。

四、出坡

出坡,指寺院里的僧众日常的劳动。

《赵州禅师语录》中,记载着一个与扫地有关的公案。

有一天,赵州禅师正在殿堂里扫地时,有一位僧人走过来。

“禅师,您是得道高僧,怎么还干扫地这样的活儿?”

“因为有尘埃从外面飞进来。”

“殿堂是清净圣地,怎么会有尘埃?”

禅师慈悲地看着来人:“瞧,又飞进来一个。”

分配卫生区时,我有幸负责打扫赵州禅师塔前的塔院。

有一天清晨,净慧法师走过塔院,他看到我用大扫帚努力地扫着地面,便勉励说:“你和赵州结的这个缘很殊胜。要把地扫好,需要勇气;能把地扫好,就是精进。用心扫地,可以让我们的心不受染着。”

我答:“师父,我会好好扫地的。”

净慧法师笑了。

法师这几句话,在我离开柏林禅寺回归社会之后,一直令我很受用,也一直让我心存感恩。

欣逢机缘,写下这些文字,铭记师恩,同时与大家分享。

有一天上午,僧众集合到观音殿清洗地面。我到大殿时,正看到净慧法师挽着袖子,趿着拖鞋,手握橡皮水管,冲洗大殿地面。

我拎起门边的拖把就要往里迈,净慧法师对我说:“先脱下鞋袜,里面都是水。”

我在殿外,脱下鞋子,轻装进殿。净慧法师赞许地说:“对!就是这个样子。干什么就要像什么嘛。”

干什么就要像什么。净慧法师的这句话,对于我的人生,如灯如烛。

这是观音殿落成后第一回冲洗,水磨石的地面上,积垢很重,一时难以冲洗干净。净慧法师找来小铲刀,蹲在地上,一点一点刮地上的污垢。清理好一块,他站起身,用拖把擦干净。

我走过去,说:“师父,您歇会儿,让我来吧。”

净慧法师看了我一眼,“学会了?”

“学会了。”

“好,你来。”

他把小铲刀递给我。

五、如是我闻

在每部佛经的开头,会读到“如是我闻”四字。

为什么要以“如是我闻”开头呢?这个“我”又是谁呢?

佛陀时代,阿难出家为僧后,成为佛陀的侍者。阿难的记忆力很好,一经于耳,永不忘失。他跟随佛陀四处弘化,佛陀宣讲的如大海般深广的佛法,被阿难尊者一一记在心中。因此,在佛陀十大弟子中,他被尊为“多闻第一”。

佛陀在进入涅槃时,承侍在佛陀身旁的阿难,轻轻地问道:“第一,佛陀涅槃后,依谁为师?第二,佛陀涅槃后,依什么安住?第三,佛陀涅槃后,恶人如何调伏?第四,佛陀涅槃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叫人起信?”

佛陀说:“阿难!你和僧众好好记住,你们应依戒为师。有一人依戒律修行,佛教就有一份光明。有十人就有十份光明。有百人、千人、万人、以至人人都依照戒律修行而不毁犯,这时佛教就有无量无边的光明,照破消灭世间所有诸黑暗。依四念处安住,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遇到恶人时,不与他争辩,不要理他,以沉默对待之。结集经藏时,经文以‘如是我闻’为开始。你们依法而行,就是我的法身常在之处!”

在结集佛经时,阿难尊者遵从佛陀的吩咐,经文用“如是我闻”开头。

“如是我闻”。--我(阿难尊者)听佛陀这样说。

在佛典中,文殊菩萨曾这样赞叹阿难尊者:“相如秋满月,眼似净莲华;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

对于每一个读经人,这个“我”,不仅指阿难尊者,也是我们自己。

在柏林禅寺参学生活禅期间,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诸如净慧老和尚讲经说法、护法居士回山朝礼、一行禅师来访等,我记录了一些。

净慧老和尚说:“小事就是大事。”

我的理解是:一、佛法讲八万细行。细行,就是细微处的行持。细微处,在生活中,往往会被忽略。对于学禅者,这些被忽略的细微处,往往就是我们的放逸处。如果心能够在细微处起观照,我们就会观照好自己的身口意,从而庄严身心,庄严佛法。二、佛法无分别、无取舍,要把握好自己的当下一刻、当下一念。对于当下一刻来说,应事接人,如果不分别的话,自然没有小与大的区别。

净慧老和尚说:“见人欢喜者,必是欢喜人;见人烦恼者,必是烦恼人。”

我的理解是:

一、我们仔细地观瞻佛、菩萨像,就会发现,佛、菩萨像相好端严、安祥从容,面带微笑。佛、菩萨没有一张冷冰冰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面孔。他们脸上布满微笑,我们只要看一眼,就会有一眼的欢喜。

眼里有了欢喜,心里就有欢喜。心里有了欢喜,言行就有欢喜。言行有了欢喜,周围就有欢喜。周围有了欢喜,我们的生活就有欢喜。生活里有了欢喜,烦恼自然而然就减少了。

二、佛、菩萨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多苦多恼的娑婆世界里。为什么他们脸上总带着微笑,我们却总愁眉苦脸呢?

也许,是因为,佛是觉者,是已经觉悟了的人;菩萨是觉有情,是有情世界的觉悟者。而我们,生活在颠倒梦想的世界里,是迷而不觉的人。

觉悟的人有欢喜,迷途的人多苦恼。我们是可以选择欢喜的。为什么不呢?

觉悟到这一点,在生活中,待人接物,我们面带微笑,就是随喜众生,就是实践“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中的“喜无量心”。如果每个人都能在生活中欢喜无量,世界也会欢喜无量。

以事校心,离蝇营狗苟远些,乐称人善,不念人恶,必是见人欢喜者。

谁不愿做一个充满欢喜的人?

六、晚钟

有一年秋天,我和诗人树才到柏林禅寺小住数日。

顺着长廊,慢慢踱步,像走在梦中;隐隐约约的灯光,照不透廊外的夜色。远远望去,巍巍耸立的赵州塔,或高或矮的柏树,依稀可辨。周围隐隐的灯光,给夜色中的寺院增添了许多温情。钟楼上的风铃,偶尔从容响起,给禅寺之夜增添了几许幽静安详。

夜深处,我们在万佛楼前的广场上散步,谈诗歌与人生--大地像一座磨盘,倾斜着,转动着;黑夜里的星斗与人心的秩序,一生居住小城的康德;赵州的雪梨,锋利的刀子,削破的手指;暗绿着的念珠,捻动的手指,颠簸的汽车,在夜风里裹紧的外套,小石桥下的上午……

这时,钟鼓楼上的佛鼓声密集而来。

击鼓的僧人紧握鼓槌,双手在鼓面上游走,或缓或急。那鼓声,密时如雨,让人无法插脚;缓时如涛,汹涌不绝;轻时如微风,拂面不寒;急切时如激浪,雪白数丈……

忽然,鼓声停住了。

“铛--”钟楼之上,晚钟又起。

现实的钟声,一波一波传来,清凉如水,浸润着寺院的每一个角落。

钟声悠扬。语言已经多余。

两个人静静地站着,倾听大地上的钟声。

在钟声过后,一盏盏灯将渐次熄灭,整个寺院进入休憩。

钟声响过,孤月独明。

高迥的天空上,一轮明月,偶过白云。月影下的柏树,收藏了重重叠叠的时光。此时,风止云栖,庭院中的柏树,白天里的苍翠以及一丛丛新绿,都化作苍茫。明月终会隐去,众生终要醒来。

柏林禅寺里的柏树是不眠的。

第二天,我在寺院游走时,看到一副有关禅寺晚钟的对联。

云影空明应听霜钟醒世梦,

风声寂静且看柏子透禅机。

柏林禅寺的佛钟,常鸣诸行无常之音。钟声由起而灭,揭示了佛陀宣讲的诸行无常,世间没有永恒的存在,一切都在发展中变化着。

佛寺的钟声,经常启发诗人创作。

杜甫在洛阳龙门石窟游历时,听到了奉先寺的钟声。在他的诗《游奉先寺》中写道:“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张继考试未及第,在归途中,夜泊枫桥,夜不能寐,提笔写下“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寺钟声,是我在文字上最早接触的寺院钟声。

夜不能寐也好,发人深省也好,自中兴以来,柏林禅寺的钟声循时敲响,从未止息。

同类推荐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个挺着大肚子,背着布袋游走于街头,始终面带笑容逗弄世人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他抛下养父母、未婚妻,逃婚到岳林寺剃度出家。本想安心修行,却屡遭三个假和尚诬蔑,成为世人眼中偷吃荤腥、贪恋女色的花和尚,像过街老鼠一般受尽欺辱。在万念俱灰之时,经无名老僧指点修行,终于在弯腰插秧时重拾本来面目,从此背起布袋四处游荡,见人就笑,更在嬉笑怒骂、疯疯癫癫的言行中教化众人:少一点心眼,多一点豁达。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热门推荐
  • 我的世界炔你不可

    我的世界炔你不可

    【已完结】“老公,我……”“什么?”话音未落,迟早早就扑了过来。在她眼里,这个外人眼中冷酷倨傲,铁腕狠绝的男人,完全是属于她自己的,所以,她可以在每个夜晚,对他肆意。他是天宇集团总裁,冷酷无情,不近女色,却唯独对她,束手无策。被逼婚,婚后又被逼生娃,生了一个不够,再来一个。终于,叶总忍无可忍,“迟早早,敢情有了儿子,我在你眼里就没用了?”叶夫人呵呵一笑,“有用啊,我们再生一个。”“……”叶总直接气倒。
  • 撒切尔夫人给女人的13堂智慧课

    撒切尔夫人给女人的13堂智慧课

    2013年4月8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享年87岁,引发全球媒体的关注。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听到撒切尔夫人离世的消息,我十分悲伤。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领导人,一位伟大的首相,一位伟大的英国人”,“她不仅领导了英国,更拯救了英国”。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称,美国失去了一位“真正的朋友”。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撒切尔是一名伟大的人物,她在英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 药香书女

    药香书女

    二十一世纪的中医师穿越成了架空时代的小萝莉。小门小院小商户,且看小萝莉怎么斗继祖母,救亲叔叔,斗姨娘,帮娘亲生小包子,帮爹爹,一家人亲亲热热赚大钱,花园洋房我来也。呜呜呜,一不小心踩到了冷酷、武功高强但是腿有小残疾的腹黑大叔。人家不嫁!哼!人家不做小妾!平妻!人家就是不!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世妖妃:浴火重生

    绝世妖妃:浴火重生

    “其他参赛者皆带回上十头妖兽尸体,为何九王爷…”为何一头未有!?“哦,本王的妖兽还在路上。”羽落天云淡风轻,拿出灵笛放在唇边,片刻,地,山崩地裂般颤抖,“比起斩杀妖兽,诸位不认为号令众妖兽更胜一筹?”只见上万头高阶妖兽匍匐在地。“本尊的人也敢欺负,看你们能有多少条命,可以为本尊的人陪葬!”女子怒火喝,声音传遍方圆百里,震得众多修炼者口吐鲜血,语罢,便往结界中扔进一团熊熊烈火。----爽文,男强女强,一对一,身心皆干净---
  • 智慧修身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智慧修身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本书内容包括提高自身素质、打造完美个性、微笑的永恒魅力、好个性助你成功、富有内涵的秘诀等共8部分内容。
  • 福地

    福地

    佛家有十方诸佛国土道家有无量洞天福地当每个人都拥有一片空间福地时,怎样才能进化为一方真正的洞天福地,能否拥有传说中的瑞兽奇景,能否成长为无边无际的星空宇宙,最终又能否成长为可容纳无边众生的国土。◆《福地》导读1、洞天福地的进化2、瑞兽龙脉的争夺3、仙武流派的争斗4、科技法宝的争抗5、空间资源的争夺6、星空宇宙的穿梭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执行力组织

    执行力组织

    “落实企业执行力,创造永续价值”不只是另一个热门议题,事实上,这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企业成功关键。对于价值这个向来难以捉摸的议题,本书提出当今最彻底的组织结构设计要领,告诉你如何评量组织绩效与奖酬制度的实施;如何透过决策权的分派,创造和掌握企业价值,以及在追求价值中怎样制订公司整体战略的方向与规划。更确切地说,这本全方位的书不只着重在单一方面或战略,而是详尽介绍会影响执行力付诸行动,尤其是组织结构对于价值创造的所有关键。
  • 每场爱情都遍体鳞伤——如果深爱过

    每场爱情都遍体鳞伤——如果深爱过

    令小想。二十八岁半。剩女。宅女。姐姐突然死亡,她踏上了追寻谜底之路。一路上,有爱。有迷惘。有快乐。有悲伤。最后也不过是这样。每场爱情都遍体鳞伤——如果深爱过。已出版。出版名《我等你,永远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