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8100000017

第17章 禅门一日 (1)

一、闻钟早起

春在禅院,客舍青青。

在寮房的门口,看到一张“佛门作息”表:

04∶30钟鼓(起床)

05∶00—06∶00早课

06∶00—06∶30早斋(早餐)

06∶30—07∶30休息

07∶30—08∶00出坡(打扫卫生)

08∶00—11∶30坐禅

11∶30—12∶00过堂(午饭)

12∶00—14∶00休息

14∶00—16∶30坐禅

16∶30—17∶30晚课

17∶30—18∶00药食(晚饭)

18∶00—19∶00休息

19∶00—21∶00坐禅

22∶00钟鼓(休息)

我不禁吐了吐舌头。真想不到,寺院的生活竟然如此忙碌、充实。

我次日清晨,“梆、梆、梆……”清脆的早板,划破了沉寂的夜空,唤醒沉睡的人们。

早板过后,晨钟初响,此时是凌晨四点半。

听着钟声睡去,又听着钟声醒来。倾听钟声,心与钟声融为一体,随着钟声一起波动、减缓、慢慢消失。在钟声的帮助下,心回到当下一刻。

我从床上坐起来。外面一片漆黑。伸展一下胳膊,搓一搓脸。想起净慧老和尚所说“善用其心,善待一切”,我在黑暗里,微笑了一下。

充满欢喜的一天,从早晨面带微笑开始。微笑帮助我带着轻松与觉照走进今天。微笑帮助我进入安祥、喜悦、觉照之中。微笑帮助我让心觉醒,时刻关注当下。

洗漱毕,回到床边,穿上衣服,准备去上早课。打开门,见到外面一片朦胧,昏黄的光影里,已经有人往大殿走去了。

我迅速地朝大殿走去。黎明前的黑暗里,对于一路上遇到的僧人、在家信众,都报以微笑。

黑暗中,也许他们看不清我的笑脸,但这有什么关系呢。

二、朝时课诵

在柏林禅寺参学生活禅之前,我只了解“盲人摸象”等与佛教有关的故事。潜意识里,我觉得,所有宗教都是迷信。对于为什么这些迷信的事物,能够历经几千年而不衰?我一直想不明白。

缘分不可思议。踏进寺院,就有完全不同的感觉。站在大殿门外,看僧人们作晚课,听见引磬声、木鱼声,我泪流不止,直到功课结束。

说不出流泪的理由,既非感动,也非触景生情。

只是想流泪,仿佛泪水与我无关。

“这是你的善根发动了。”有僧人对我说。

我想,也许是吧。

早上四时半起床,五时上早课,念经、拜佛。一百多人站满了大殿,我站在后面。一开始,僧众五体投地,向佛像顶礼,只有我一个人直挺挺地站着。虽然我直挺挺地站着很刺眼,但是僧众没有人对我表示非议。然而,在早课中,僧众第二次顶礼时,我也跟着跪下了。

诵经开始,我听不懂僧众念的是什么、唱的是什么。只听清楚了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心境却充满了庄严、宁静与融和。梵乐像春风,围绕我,温暖我,让我不由自主再次落泪。

在向佛菩萨礼拜时,我生起一种无边无际、也无明确对象的悲悯之情。泪水甚至濡湿了我匍匐的拜垫。

这一次次的流泪,缘于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没有具体的所忏悔的人和事,也正因为这样,忏悔有了更为深远的意义和力量,好像从根本上否定了自己,又从根本上肯定了自己,再次喜极而泣。

诵经之后,僧众口诵佛号,在殿中绕佛。我排在队伍最后,双手合掌,两目微垂,随人流移动脚步,口中诵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行进的队伍像一条小河,蜿蜿蜒蜒,在拜垫间流动,首尾相接。我听见自己的声音与大家的融汇在一起,低沉委婉,声声相连,像一串不断的念珠。

在我的眼前,一条伸展着的道路,越来越清晰。

我明白了,我即将踏上那条真实地认识自我的道路。从今天开始,我不再是孤单独行的一个人,而是在一个行列里。我声声呼唤的,不是遥远的观世音菩萨,而是久已疏远、蒙尘的自己!

悲悯、忏悔、回归,像一阵阵的暖流,包围我的身心,虽然不停地行走,但我没有感到劳累。礼拜的时候,我的膝盖也不再疼痛。后来,我真诚地跟随僧众一起唱出“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尽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鼓声、钟声、磬声、木鱼声、佛号声,迂缓地、漫长地、和谐地在大殿里回荡着,悠悠扬扬飘入云霄。

六点钟,早课结束。

大殿门外,黑夜隐退,天刚放亮。尾随僧众的长队,我来到斋堂用早餐。数百人的队伍,静穆、整饬,没有言语的嘈杂,只有沙沙的脚步声。

此刻,大地不知不觉苏醒了。旭阳初照的黄瓦飞檐,已然层次渐显;啾鸣的鸟儿,正振翅盘旋。法雨甘霖滋润着的千年古柏,愈发遒劲;中兴之后的柏林禅寺,红墙黄瓦,殿堂楼阁,庄严古朴而又清新典雅;新修的塔院,肃穆整洁,赵州塔巍然屹立。

三、触摸大地

“佛教讲不著相,为什么还要人向石雕、泥塑、木刻的佛像五体投地呢?”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头,却没有答案。

尽管参加早晚课诵时,我也随众拜佛,但对于拜佛这件事,我很不以为然。

我和明海法师交流看法。他说:“你看到他人的著相,却放不下自己的念头,这也是著相。”

他讲了一个故事。

当年,在菩提树下,禅坐的悉达多王子即将成佛时,魔王为了阻碍他,想尽办法扰乱他进入甚深禅定,但是魔王所做的一切,都没有能动摇悉达多的决心。

最后,魔王绝望了,他走到悉达多王子的面前,希望王子能够举出自己成等正觉的证据。悉达多温和地移动放于膝盖上的右手,触摸大地。

他为什么要触摸大地呢?因为,在无始的生死轮回中,他已经是无数劫以来的修行人,而唯一的目的,就是追求无上的觉悟。他的从前虽已过去,但是在过去的生命中所做的修行,大地都见证过,也可以说,大地就是他的证据。

魔王看到悉达多触摸大地,知道自己彻底失败了。

所以,拜佛,既是礼敬佛陀这位伟大的觉者,也是礼敬大地,静静地触摸大地,让大地作证,我们正走在解脱的道路上。

“触摸大地”,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心中生起无比的感动,为这个词感动。于是,我将这份感动化成一种力量,一种实践。

站在拜垫前,我静静地合掌,然后缓缓地将右手下移,然后,再将左手放至右手的前方,整个身躯随着双手缓缓地伏下去,头接触到蒲团时,好像全身触摸着了大地,一行热泪突然涌出来……

在静静的触摸中,高贵与卑贱,富足与贫穷,傲慢与怯弱,都失去对峙,都是平等的;在大地的上面,国王与乞丐,智者与白痴,英雄好汉与无名小卒,都是平等的;在佛陀慈悲的微笑中,快乐与悲伤,幸福与苦难,都是平等的。

大地,是悉达多王子成佛的证据,也将是我们成佛的证据!

触摸大地时,在静静地感受中,感知伟大的佛陀与我们同在,无数的禅修者与我们同在。从此,走在解脱的道路上,我们将不再孤独。

从此,每进寺院,感受清净与安祥、庄严与宁静之时,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大殿,柔软、徐缓而安祥地礼佛三拜,表达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

拜佛的动作,是心诚意敬地将双掌合起,低头弯腰,五体投地--两肘、两膝以及额头着地,完成头面接触佛足的崇高敬礼,故又称为顶礼。

弯腰低头表示谦虚,承认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而当五体投地,接触到大地时,则令人感动于大地孕育众生,负载众生,涵容一切的精神。

拜佛的动作,让人联想到,当人的内心充满了礼敬、感恩与忏悔时,也有如稻穗一样的,因成熟而下垂。

同类推荐
  •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这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我们在一个女作家笔下,第一次看到一组圣经里的女性群像圣洁的圣母、英勇的女士师、温柔幸福的妻子、沦落又皈依的女子、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少女、给民族带来福祉的王后……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 禅修与静坐

    禅修与静坐

    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爱钻研佛学、医学、武术,自皈依三宝后,尤好禅学和静坐。她的近作《禅修与静坐》一稿,我阅读后,深感她能将正信、正见与修持相结合,有一定成就,值得高兴和赞扬。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热门推荐
  • 战争论

    战争论

    马基雅维利是西方思想史上遭受非难最多的伟大思想家,他的思想对政治生活中的道德基础产生了重大威胁。
  • 古龙文集:多情剑客无情剑(上)

    古龙文集:多情剑客无情剑(上)

    本书以旧派武侠名家王度卢《宝剑金钗》中的李慕白为原型,将小李探花李寻欢摆弄于朋友义气与爱人情感的强烈冲突中,加之以武林争霸的阴谋与野心,在情节上表现得极有戏剧张力,而无论是“兵器谱”中的正邪双方(天机老人、金钱帮主、小李探花、银戟温侯、嵩阳铁剑)或未列兵器谱中的阿飞、荆无命,乃至于女阴谋家林仙儿,都写得有声有色。这部作品运用了相互映照的写法,深刻描摹出一个人光明与黑暗、狂野与温和的性格冲突,是古龙小说中最经得起以心理学理论作品。
  • 炽爱似火:夺心邪少

    炽爱似火:夺心邪少

    他妖孽般俊美脸庞,自认为能迷惑世间所有女人,游戏人间玩世不恭在莺莺燕燕之中徘徊,她的出现成功夺取了他的心房,第一次付出真情!结果她成了他嫂子。痛苦万般从大少爷落魄成流浪汉,在他人生最低谷期遇到了,宛如一朵蓝玫瑰似的她,她的出现改变了他人生观价值观,可始终无法得到她的爱!他发誓这一生必须追到她为止!
  • 痛苦都是自找的

    痛苦都是自找的

    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所有的人都迫不及待……有一位作家说过:"如果我们感到可怜,很可能会一直感到可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时间背后的河流

    时间背后的河流

    《时间背后的河流》收录了叶延滨最重要短诗作品,主要包括《干妈》、《环行公路的圆和古城的直线》、《囚徒与白鸽》、《寺中扫帚声》、《蜜月箴言》、《时间到了》、《最后的年轮》、《现代生态学》、《月族》、《石碑与青藤》、《一个人在城外》等百余首,供文学爱好者欣赏。
  • 星期六童话(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

    星期六童话(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

    《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星期六童话》是当今童书出版的一种高品质制作,可谓“文、音、图”三杰,可读性、可听性、可赏性兼具。美文、美读、美绘的有机融合,将一流儿童文学的生动气象与艺术风韵立体地呈现了出来。小读者在阅读图书的同时,倾听原文的优美诵读,欣赏书中的精美插图,这是一种何等惬意的精神享受!《星期六童话》以明朗而优美的语言、深沉的笔触,完整地呈现了梅子涵早期、中期、近期作品创作的整体面貌。
  • 盛爱甜心迷你版

    盛爱甜心迷你版

    陌夕唯很想撞墙,为毛她会变成奶娃娃,躺在这个妖孽的床上,虽然衣服穿的严密,但是,是个女的就会YY的,尤其妖孽还把她揽入怀中。摸着她的发顶,声线魅惑“乖~”的时候,她很想挣扎好不好,但是,为毛胳膊腿都这么短啊喂!妖孽,再不远离,我就流鼻血了!
  • 小户媳妇

    小户媳妇

    *又谁知,阴差阳错,这样的小户人家,顶着粗俗的外表,只有轻松简单的喜怒哀乐愁。】*夫君项宝贵,静静的只想陪着父母,据说是个常年不在家、做跑船运输的商人,可怜她刚嫁过去就要开始守活寡;她是御史之女,做着风雅浪漫的营生,背后又有怎样的秘密?*他是五湖四海为家的人,然而怕什么来什么。烂糟糟事情不少。父亲丢官回乡,小气贪财,目不识丁,看书终老,腹黑恶劣,最怕之事就是嫁人为妻,小姑却怕嫂子抢心上人……他又是所谓“国相”,没有腥风血雨,肩上的担子剥夺了他娶妻享乐的权利,原想一辈子孤身,闲来伺弄花草,当家主母是婆婆,【没有惊天阴谋,强悍粗野,最恨的就是读书人;偏偏老娘给他娶了个小媳妇,等在家里,她就成了项家的小媳妇……*公公怕婆婆,夫家鸡飞狗跳,让他百爪挠心……
  • 食仙

    食仙

    庖刀司命,剁妖断鬼。瓮中奥妙,亦能证道。掌中乾坤,两般天地。财侣法地,诸般皆得。千年传承的金牌厨师苏择,是一个现代的修真者。在一次网友聚会时,他居然捡到一个异界?!从此修真不用愁,一界在手,天下我有。修真境界: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返虚——体虚合道PS:已完本《卑鄙在汉末》,《天国降临》。读者群:《东厨居》:20722203二群【食仙居处】:124386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