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8100000019

第19章 禅是一枝花 (1)

一、一朵花的启示

花与禅,一直有着天然的、神秘的联系。

花一直在无声地讲述着禅的诸多秘密。

比如,花开见佛。

比如,花的美,可以看得见;禅的美,可以体验到。

比如,禅师说: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法身。

比如,花开短暂,花开花落,警示生命无常。

比如,花袒露自己于众生眼际,不管看它的人是美是丑、是富是贫、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总依然故我,无宠无辱,从不肯做出媚眼或者使出冷脸来。对禅来说,也是一样的众生平等。

……

禅是一枝花。

一天,在灵鹫山的法会上,有人把一枝金色优波罗花敬献给佛陀,请他说法。佛陀用两指拈起花来,遍示大众,从容不迫,意态安祥,一言未发。

僧众都不能领会佛陀的意思,面面相觑。

此时,迦叶尊者会心微笑。

佛陀将花交给迦叶,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旨,以心印心之法传给你。”

人的诞生,总会伴着痛苦不堪、惴惴不安、哭声震天。拈花微笑,禅的诞生,却是如此幽雅、寂静、安宁、祥和。

佛陀拈花示众是传授,迦叶以微笑回应是接受。没有语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两人在静默中完成了心灵的传承。这最初的传承,借由一枝花完成。

迦叶睹花而笑,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禅与花之间的秘密进行的第一次成功破译。

在场的其他僧众默然,是因为难以领悟这一场景中的奥秘。

佛陀说的话,记录下来的,是经典。

佛陀拈花,没有说出来的,是禅。

一朵花,开启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二、一花一世界

佛陀拈起那朵金色优波罗花,不发一语;迦叶破颜微笑了。

迦叶能够微笑,可不是一件寻常事。

在佛经中记载,佛陀入灭前,曾嘱咐迦叶尊者要把法流传下去。

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迦叶苦行第一,少欲知足,精修律行,以严肃著称。

如今,走进寺院的大殿,你会看到大殿正中,佛陀雕像的左右,还站着两个人。

那两个人,就是迦叶与阿难。阿难年轻貌美;迦叶年长,并且皱眉苦脸。

在灵山法会上,佛陀拈花时,严肃的、平素总是板着脸的迦叶微笑了。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那么,迦叶从佛陀拈起的花里,看到了什么?

在《华严经》里,佛陀把宇宙描述成一朵莲花。一朵多瓣莲花,从每一片花瓣,可以看到这朵完整的莲花,如此层层无尽。佛陀把这种观察世界的方法叫缘起法。通过缘起法,任何时候,只要我们观察一样东西,就能从中发现宇宙中所有的一切。

观察佛陀手上的那朵花,或者,我们拿一朵花在手里,练习观察。

从这朵花,你将会清楚地看到,这朵花里有一朵云在飘飞。没有云就没有雨;没有雨花苗就不能生长;而没有花苗我们就不能看到这朵花。云对花的存在来说是必要的。如果没有云,也就不可能有这朵花了。

如果我们再深入地观察这朵花,还可以从中看到阳光。如果没有阳光,花苗就不可能生长。没有阳光,任何东西都不能生长,我们也不能生存。这样,我们就知道,这朵花里也有阳光。

如果我们再继续观察,还会看到种花人,是他们播种花籽,仔细浇灌,除草除虫,使一粒种子变成花。从这朵花里,还可以看到食物。如果每天没有食物吃,种花人就没办法活下去,因此养育众生的食物,也存在于这朵花中。同样地,种花人的父母也在这里。当用这种方式去观察的时候,我们看到,没有这些事物,这朵花就不可能存在。

再深入地观察,可以看到我们也在这朵花中。因为当我们看一朵花时,这朵花就成为我们的意识的一部分。你的心在这朵花中,我的心也在其中。一切事物都在这朵花中。你无法指出一样东西不在这朵花中,时间、空间、泥土、雨水、土壤中的矿物质、阳光、云彩、河流、热量。每一件事物都与这朵花互为缘起。

假设我们试着把每一个因素还原到它的本源。假设我们把阳光还给太阳,你认为这朵花还有可能存在吗?不,没有阳光,任何事物都不能够存在。如果我们再把种花人还给他的母亲,那么我们也同样不可能有这朵花。

……

不管这朵花有多么小,它的里面却包含了宇宙中的每一件事物。

有一次,佛陀在一片树林中驻足,他摘了一两片树叶在手中。

他问跟随他的弟子们,“我手中的叶子多,还是树林的叶子多?”

“当然是树林的叶子多。”

“同样的,我告诉你们的法,只是一点点,那些没有说出来的法,还多得多呢。”

佛陀说,他所宣讲的法,犹如一片绿叶,一朵花,一滴水,一把尘沙,这些并非法的全部;那没有说出来的部分,是那片绿叶所归属的森林,是那朵花所归属的花园,是那滴水所归属的大海,是那把尘沙所归属的大地。佛陀讲解之外的事物,如何去认识呢?

佛陀告诉我们可以通过“三法印”这个方法,来认知事物。

三法印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我们可以从佛陀拈起的这朵金色优波罗花开始。

诸行无常。

--花不会永远地开下去。这朵花从播种种子、秧苗成长,到花朵开放,从无到有,然后从盛开到衰败,从有到无,这个成住坏空的过程,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佛陀要求我们不要只是谈论无常,而是要接受它,把它作为工具,以帮助我们认知世界的真实形相,从而获得解脱的智慧。我们也许想说,因为事物是无常的,所以才有痛苦。但佛陀却鼓励我们进一步观察一下:没有无常,生命怎么可能产生?没有无常,我们怎么能够转化掉自己的痛苦?没有无常,我们如何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儿童成长为一个年轻人?没有无常,社会状况怎么能改善?没有无常,我们的痛苦岂不也要没有止境?

--无常是真实存在的。如果我们为认知到无常而痛苦,那不是因为事物无常,而是我们错误地认为事物永恒。一朵花凋谢时,不要太难过,因为花开易谢,原本无常。认识到无常,我们会变得积极、慈悲和富有智慧。无常是好事情。没有无常,一切都将成为不可能;有了无常,每一扇门都为变化敞开着。

诸法无我。

--花是独立的吗?

--不是,这朵花由种子、大地、空气、阳光、雨露、肥料、时间、机遇等诸多非花的因素共同作用下出现的。同样,我们的身体也是由空气、阳光、矿物质和水构成的。我们与其他生命一样,是大地和蓝天之子,与其他所有生命、无生命的事物都有联系。

--这就是佛陀所说的无我。

涅槃寂静。

--一朵花是由诸多非花的因素(无我)组成的。它会从种子到花朵,从盛开到衰败(无常)的过程,是所有事物都要经历的过程。如果洞悉了一朵花的无常、无我,我们就不会为一朵花的生灭而苦恼了,对于我们的心灵来说,这就是涅槃。因为此时,我们不再为一朵花担心、烦恼、沮丧。

--涅槃,就是灭除烦恼、担心、沮丧,获得安乐。

--涅槃不是空。佛陀说,如果认为万物不存在,是错误的观念。

佛陀教我们以无常作为深入观察的工具;但是如果我们被无常束缚住了,他就提供我们无我这个工具;如果我们又被无我束缚住了,他就教给我们用涅槃来灭除苦恼和概念。

如果学会灵活地运用概念,而不被它们所束缚,那么概念就是有用的。临济禅师说“佛来佛斩”,他的意思是说,如果你有佛这个念头,妨碍了你直接去体验佛性,你就是被你的概念束缚住了,解放自己、体验禅的唯一方法是除掉你心中“禅”这个概念。

如果你被概念(什么是生活禅)束缚住了,你就会与生活禅擦肩而过,失去了体验解脱的机会。

如果你能够学习深入地观察事物的本质,直接体验实相而不是用概念术语来描绘什么是生活禅,这就是在生活中修行。

这是修行生活禅的秘诀。

从一朵花里,认识了世界的本相,在生活中如是观,如是行,我们已经与佛陀手把手共行在同一条路上了。

假设此时佛陀拈花,我想,破颜微笑的,不会只有迦叶一人。

三、但取莲花莫取泥

明海法师升座晋院,成为柏林禅寺中兴以来的第二任方丈。

在万佛楼,净慧老和尚为明海法师送座。

明海法师升座诗偈中提到了莲花。

多子塔前分半座,

万佛楼中露消息。

愧我无德继芳踪,

但取莲花莫取泥。

某一天,佛陀率僧众行脚来到多子塔前。佛陀落座时,留出一半的位置,让迦叶共坐。佛陀告诉迦叶:“我已经把正法眼藏的秘密告诉你了,你一定要小心护持弘化,莫令断绝。”迦叶点头称是。

净慧老和尚建寺安僧弘扬生活禅,此时,传灯于明海法师,明海法师感觉到肩上的重任。

“但取莲花莫取泥”,可以看出明海法师报佛恩、报师恩的决心。

为什么明海法师要借莲花来说法呢?

因为莲花是佛教的象征之花。

踏进寺庙,低眉微笑的菩萨跏趺于莲花座上;救苦救难的观音脚踩莲花,对着大千火宅洒下甘霖。

《大正藏》中记载,莲花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其实,有许多花都柔软、干净、充满香气,只是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一特殊的生态是其他花木所没有的。

在《佛陀本生传》中,佛陀出生时向十方各行七步,步步生莲花。

在《佛说阿弥陀经》中,众生若得善报,解脱轮回,得以往生净土世界,会有观音手持莲花迎接,往生者在莲花里“化生”为极乐世界一员。

在《阿弥陀经》中,也记载西天净土世界的美况,“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在《妙法莲华经》中,莲花代表接引众生的法门。莲华本身即妙法。

在《中阿含经》里,佛陀说“以此人心不生恶欲恶见而往。犹如青莲华红赤白莲花。水生木长出水上不著水。”

古老的南传佛教圣典《经集》,也采用莲叶上的露珠与莲子,形容不为诸种情欲所污染的生命。莲蓬上成熟的莲实,必须剥去黑而坚硬的外壳,才是人们食用的白色莲子,如同人人本具的佛性。

佛陀讲经,要人行菩萨道,度自己,也要度,让人人成佛。莲花努力开花不只是为了开花,而是开花才能结出莲子。一片片的莲花瓣,正如佛陀以很多方便法门接引众生,通过不同法门,人们得以显出藏在其中的佛性,进而成佛。

莲花色虽鲜好,出处不净。佛教探求解脱人生苦难,人生是苦海、是火宅,成佛,是最高理想。莲花出污泥而生鲜美花叶,正如佛教解脱过程。

学禅的人在世间寻求解脱,以众生为福田,虽然同在污泥中,“但取莲花莫取泥”,开出了清净的花。

柏林禅寺东北角的花房里,众多的花本中,也有几盆莲花。亭亭中直,团团的叶,鲜洁的花,微妙香洁。

唐代时,此地应也种有莲花。因为赵州禅师有咏莲诗,“奇异根苗带雪鲜,不知何代别西天。淤泥深浅人不识,出水方知是白莲”。

《华严经》中说,“一花一世界”。

一朵莲花里含藏着一个庄严的世界。

四、禅者之花

在众生眼里,花是什么样子呢?

杜秋娘吟哦道,“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言语之中,无限感慨,韶华易过,直当珍惜。

同类推荐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出家六年,精研佛经,一朝归来,即向文化大师南怀瑾叫板!此人就是本书作者董子竹。他认为,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六年如一日诵读《金刚经》,对儒佛道三家均有深入研究的董子竹认为: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与谬误。
  •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历代愿望》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三分册,讲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对应《圣经·新约》的前4卷。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嫡妻重生功略

    嫡妻重生功略

    她从棺材里醒来,他在一旁与人调情,她是爬出来,还是躺回去?翻身休夫,让皇帝来走秀……第一年,她捡了他回来。第二年,眉来眼去,奸情不断。第三年,他娶了她,夜夜缠绵。第四年,不辞而别,他弃她而去。第五年,她从棺材里醒来,他在一旁与人调情,她是爬出来,还是躺回去?第六年,她要翻身…她夸下海口:要皇上给我走秀。他说:我穿上比皇上更好看。她吡牙:你不穿更好看。···此文是刁蛮女和腹黑男相互调教的故事!**********[片段裁剪]雪晴好不容易推开头顶的木板,吃力地撑起身子,才发现自己躺在棺材里。回头见灵牌上写着“亡妻雪晴”,原来那天杀的当她死了。坐了一阵,身上有了力气,刚想起身,听见有人走来,女子的嗔笑道:“她算是把位置给腾出来了,那我是不是可以……”接着男子轻笑,“还得再等等,怎么也得过了丧期。”雪晴脑袋‘嗡’地一声,蒙了。转眼间,脚步声已经到了门口。雪晴这才回过神,望了望身下棺材板,这是该爬出去,把这对奸夫淫妇捉个现场,还是躺回去,接着装死?***********雪晴拧着刚做的新衣裳,怎么看怎么好,扬言道:“我这么好的手艺,窝在这小地方,真是委屈了。”子容淡睨了她一眼,“妇道人家,还想去哪儿?”雪晴竖了眉,“妇道人家怎么了?你信不信,赶明我就让皇上给我走秀。”子容牙根一抽,挨了过来,“不用找皇上了,我穿着比他穿好看。”雪晴撑头看他,一本正经道:“你不穿,更好看。”
  • 妾室

    妾室

    好吧,只是个小妾,我认了。 夫君不喜欢?我也认了。 夫君娶了红颜知己?我还是认了。 可是,该我得到的银子一分也不能少,该我拥有的股份一点也不能退让,该我自己维护的尊严,任谁也不能践踏。 且看大学生许悠扬重生在明月王朝,怎样由小妾成为当家家主,叱咤商界,富甲一方。
  • 正能量

    正能量

    坚持正向能量,人生无所畏惧!到底什么是正能量?科学的解释是: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而在此书中,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正能量》是一本世界级心理励志书,也是《怪诞心理学》作者的转型之作。这将是继“不抱怨”之后,引发全国团购热潮的励志读本!书中的内容深入浅出,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窗户,并结合多项实例,教会我们如何激发自身的潜能,引爆内在的正能量。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悍女不愁嫁之肥妞来袭

    悍女不愁嫁之肥妞来袭

    街市上突然热闹了起来,街坊们放下手中的活计,都来看这个特别的迎亲。新娘没有坐在花轿里,而是和新郎肩并肩分别骑着两匹高头大马,一白一黑,新郎骑着黑马,新娘骑着白马。只是新娘那肥胖的体型和红彤彤的礼服,在白马的映衬下格外的显眼。大家都好奇地弯着腰,想要一睹新娘的庐山真面目,只可惜那顶大红盖头挡住了人们的视线。谁也不曾想到,这个与众不同的新娘在半个月前还是……
  • 世界军事百科之空战武器

    世界军事百科之空战武器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 善心得善果:报君恩

    善心得善果:报君恩

    古树参天,溪水潺潺,清澈见底的水,冰凉凉的。偶有微风,将这一番静止之画打乱,却更添韵味。一丛紫竹悠悠然随风而舞,纷披疏落竹影的画意,潇潇淅沥竹声的风情。忽地,一颗小小的头颅从紫竹丛中探出,淡红色的眼睛贼溜溜的四处打探巡视,终于放心而出,竟是一只通体雪白的白狐。它甩了甩毛茸茸的尾巴,坚挺着身子在竹丛间穿来穿去,速度并不快。微乎其微声响从岩石那边传过来,白狐先是一顿,双耳警戒向后退,獠牙外露发出威吓的低鸣。岩石后伸出一只血手,死命的抓紧岩石上的突起,再也不动了。白狐歪着脑袋同那只血手对视了片刻,它开始悄悄的悄悄的向那血手靠近了几步,身形微躬,后腿放松,如果那血手对它会有不轨的行为,它随时会以最快的速度溜之大吉。一只大手从身后摸过来,以白狐的灵敏狡猾居然也被一抓即中。它正要挣扎,却闻到一股熟悉的药香,遂放松了戒备。
  • 开心休夫

    开心休夫

    她堂堂二十一世纪特警精英,医学世家传人,只因遭人陷害才命归黄泉,不幸穿越到一名柔弱的和亲公主身上,最可恨的是被当成替王妃冲喜的小妾,还在洞房当晚被王爷推得撞死过去,再次醒过来时,她的柔弱换成了强势,外加冷漠腹黑.既然他们兄弟不仁,将她拉进这皇权的争夺中,就别怪她不义,她可不是好捏的软柿子!凭着特警的敏锐和高超的医术,抽丝剥茧揭开层层面纱,方才知从一开始自己便入了局,一切只不过是一场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