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4100000016

第16章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16)

秘密宗教(这是乡土型的秘密组织,基本群众是农民。其教首和中坚往往是游民)活跃于明中叶以后,帮会(江湖型的,其成分大多是游民)形成于明代中叶以后。明初,社会控制比较严酷,但自英宗正统以后,皇帝日益懒惰,君臣日益隔阂(起源于英宗即位时年龄太小,不能天天上朝,即使上朝,时间也尽量压缩,后遂成为习惯,而且每况愈下),社会控制力日益下降。

洪武时,贯彻朱元璋制定的法外之法——《大诰》——可以说是雷厉风行。当时能够全文背诵《大诰》的就有19万人之多。可是永乐时期《大诰》已经不再执行,稍后,《大诰》甚至不为官员所知。后来皇帝常常几年甚至十几年不见朝臣,万历时期则几十年不朝,官员告缺也不补,国家机器全靠惯性运转,在这种状态下,社会控制则仰仗民间社会。比如明初,农民不许离开原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编纂了户口黄册和鱼鳞图册,以控制百姓,可是通行不到百年,便成一堆废纸。由于土地兼并剧烈,从15世纪中叶起,就形成全国性的流民。弘治间,据保守的估计,全国约有流民1000万人左右,约占全民的九分之一。在这种状态下如何能禁止商人、僧道流动?如何能查处秘密教门和各种合法与非法的结社?明朝皇帝懒就是他们对历史的巨大贡献;这与清代皇帝勤快是对历史的巨大犯罪一样。因为当政治制度成为严重的社会发展的滞后因素时,最高统治者的不作为反而对社会发展显示出正面价值。

9.您还提到了当代文学作品中的两个典型游民形象,阿Q和韦小宝,一个是失败者,一个却神行百变,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这种分析十分有趣。

这两个文学形象从其出身、思想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是典型的游民。不过鲁迅更写实,金庸在塑造韦小宝时包含了许多想象的成分,这种想象往往是作者的内心向往的虚拟实现。游民虽处在社会底层,却是最为活跃的一个阶层,特别是在社会动乱或社会的大变革中,对于游民来说是个改变自己处境的机会。许多游民的确也改变了自己的处境,但更多的游民则死于战乱(其他阶层死于战乱也不会少)。因此韦小宝式的人物肯定是有的,阿Q下场的人则更多。不过,因为《鹿鼎记》是武侠小说,韦小宝式人物的成功被漫画化了,似乎他的成功就在于他讲义气、有福气、没脾气、没傻气。

实际上游民的成功有赖于“朴刀杆棒”(不惮使用武力),有赖于不按牌理出牌,有赖于主动的进击精神,更有赖于拉帮结派……韦小宝除了具有第三点外,其他均有不足。仅仅靠骗术、靠借力打力,成功的几率是极小的。金庸更热衷编造离奇的情节,渲染韦小宝的艳遇以招徕读者,并非要刻画中国的现实和描绘国人的灵魂,批评他写的不真实,并非是其要害,因为武侠小说本来就非写实的。问题在于,就韦小宝这个形象所展示的想象也多体现了男性的不能宣之于口的阴暗心理。《鹿鼎记》与《阿Q正传》相比其高下立判,这不仅仅一是武侠小说,一是写实小说;更在于两者寄托的想法相去也不可以道里计。

10.历史学者吴思在重新认识传统中国这个课题上提出了“潜规则”,作为儒家正统规则的对立面。游民社会和潜规则社会有没有交集?

正统规则不能与儒家规则划等号。因为秦汉以后一些非儒家的观念也进入主流社会被社会上下所认可,成为“正规则”,例如佛家、道家、法家许多观念都可以登大雅之堂,文人士大夫也不羞于出口,有的甚至以此嘲笑儒者(读唐诗也找出许多例证,如李白的《嘲鲁儒》)。

然而自宋代以来,游民文化的出现,游民观念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例如拉帮结派,视财物为第一追求,好勇斗狠,“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耍弄阴谋诡计等等在主流社会都是只能干不能说的,这是“潜规则”。而游民不在乎这些,在他们那里这些为主流社会所不齿的思想观念,他们就敢笔之于纸,宣之于口,不以为非,主流社会的“潜规则”,在游民这里是“正规则”。

江湖本身就是隐性社会,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水浒传》中写林冲发配沧州道,林冲等人在个小酒店中,店主人告诉林冲这里有柴大官人常爱帮助流放犯。柴大官人“就是江湖上称作小旋风的”。“小旋风”这个词就只属于江湖,柴进与主流社会的人物往来,写拜帖绝不会写“小旋风柴进”。因此总的来说江湖的一套,在主流社会中很难摆上台面,而且大多数人也不了解。由于江湖艺人创作或演播的作品,流播于社会各个阶层,在社会竞争中一些人感到游民这一套如“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可用不可说,遂成为“潜规则”。这正如民国时李宗吾所说的“厚黑学”一样。当游民的规则被社会普遍接受的时候,说明社会的游民化也就差不太多了。

11.朱大可在《流氓的盛宴》中,认为您的专著首次打开了流氓学的视域,凸显了作为隐形社会的游民社会,是广义流氓学的开山之作。但他同时认为,您未能引入现代哲学及符号学分析的范畴与方法,从而阻碍了对流氓的文本细读和与国际学术水准接轨,并指出您的另一个遗憾:未能对当代游民现象作出必要回应,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我研究游民问题更多的还是从文化史、社会史等角度分析这一问题的。因为没有读过朱先生的著作真是不懂得如何“引入现代哲学及符号分析的范畴与方法”来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待以后细读朱先生《流氓的盛宴》后再谈。另外,我研究的是古代社会的游民问题。这样的社会是封闭的,是皇权专制的,是传统的士农工商的社会,它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这样的社会不可能解决游民问题,最后只能引发动乱,只能以大量的消灭人口之后,重建小农为唯一的解决之道。当代社会面临着社会转型,而且传统社会结构在五六十年前就被冲垮,近三十年来社会变迁,离乡离土的农民面临问题与古代游民有相似的地方,但目前的全球化使中国变为世界工厂,新兴产业、服务业对于离乡离土的农民的容纳量是以前根本不能想象的。现代社会的文明制度(各种服务与保险)成为一种保险带,以保障农民工不滑入只有铤而走险才能有生存的状态中去。当然现在离全面实现这种保险制度还很远,但毕竟有了这种可以企盼的目标。而古代的政治家,一提到游民,他们只有一个解决渠道,那就是“驱游民”,幻想把游民再赶回土地上去。现代游民问题多属于社会问题,他们只是对古代游民文化乐于接受,却很难创造新的游民文化。

12.尽管您没有介入现实问题,但我还是想问您如何看待当代中国现实社会的游民现象,比如民工算不算游民?民工是城市建设的正面力量,但却不能很好地享受城市生活的资源配置,你如何理解当代游民对中国社会影响的某种不确定性?

游民是个分析从宗法社会游离出来的人们时所使用的概念,建国以来,中国是组织类型的社会,行政的力量一竿子插到底,已经没有自发的社会组织了,虽然城里的单位制度、农村公社制度有“类宗法”(那时的阶级分析理论有模仿宗法的一面,如称阶级兄弟云云,或可称“人造宗法”)的一面,但毕竟不是依靠血缘的宗族了。特别是农村的社队,对于农民很少有保护制度,更多的是控制(宗法制度则是控制和保护并存)。因此不能完全用游民来指称当代的入城打工农民。

农民工人把他们从十八九岁到四十五六岁的人生最好的年华贡献给了城市,当他们不能胜任城市最繁重的工作时,被抛回农村。此时他们没有医保、社保、养老保险等,他们还要靠自己的力量度过后半生。无论如何这是不公正的。

另外,农民工收入之低也是惊人的,现在物价不断上涨,劳动力价格却能保持数年或十数年不变的奇迹。而且就连这点低工资也不能保证及时拿到。前些年有个可耻的口号叫做“严禁民工恶意讨薪”。自古以来,欠债还钱。民工辛劳一年,年底回家不发欠薪,“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发薪制度大多是先发工资,如果你在事业单位工作,那么在工作了五天之后,就可以拿到全月的工资;如果在企业单位工作,你工作了十五天后就可以拿全月的工资。直到现在,北京仍是每月5日(事业单位)或15日(企业)发薪。可是入城民工干完一年的活,使用人或单位还赖着不肯给钱;如果民工讨要手段过激一点,还叫“恶意讨薪”。如果民工有权,会出现这种现象吗?

连工资都不能保证,遑论其他(如住房、医疗、孩子上学等等)。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他们没权,每一项合理的要求都要“求爷爷,告奶奶”,而且求告之后还不一定能解决。因此当局应该考虑如何能使民工有权,这样他们合理的要求才不用求告就能实现。否则,长此以往,进城民工的权利越来越被挤压,终于会有一天人们耐不住,出现了非理性事件,这是上下朝野都不愿意看到的。

去年(2007)我有几次答记者问,多次谈到如何看待“当代社会的游民问题”。另外,2008年年初,我在《南方都市报》发表了《当代的游民问题》,有兴趣的可在网上一查。

13.我由您的游民脱序想起“断裂社会”,“断裂”是社会学家孙立平对当下中国社会图景的一种描述,您认为在利益多元化时代,应该如何尊重、平衡各种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

近一二十年来政府特别关注稳定问题,我想我们这些经历过反反复复政治运动,并多次吃过社会不安定苦头的人们,也希望社会稳定,希望人们有个和平安定的生活。然而,善良愿望是一回事,社会现实又是另一回事。古代皇权专制社会,每个朝代初建的若干年中,每人有了一小块土地,重建小农和宗法,此时人各有所安,社会大多也是稳定的。不过那是一种静态的稳定。那种稳定是以人口没有大的增长,没有天灾人祸,社会正常运转为基础的。表面上看来社会是稳定的,但它每隔50年要有小动乱,200年要有一大动乱。这些动乱的作用是什么呢?说起来很残酷,就是消灭人口,使一些活生生的生命丧失掉。每次动乱少则消灭社会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二十,多则消灭总人口百分之八九十(如东汉末到晋)。一个新的朝代建立起来了,人口比较少了,每个人都能有一小块土地了,重新开始。这就是六十多年前黄炎培与毛泽东讨论的“周期率”。因此静态的稳定是不可取的。古人常说“一治一乱”,人们把关注点往往放在“乱”上,其实更应该关注的是“治”,因为这个“治”(静态稳定)正是“乱”的根基。

人们内储的因压抑而形成的能量如果没有正当的、及时的出口,到一定时间就会激化,就可能演化为无序的、暴力的、期盼上下易位的“群众运动”。文革时这被视为这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方式,即所谓“大民主”。它仍然是“周期率”的反映,当政者希望通过有控制的“小乱”,释放能量,以避免失控的“大乱”。然而,大小之间,如何划线?“控制”和“失控”之间如何操纵自如,都在未定之天。我以为避免社会动乱最佳途径还是建设法制社会,进行公民教育,当然这是需要时间的,但应该从当下做起。

同类推荐
  • 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

    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

    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工作态度端正的人;优秀的教师,理应是道德的楷模;优衣的教师,不但要会教书,而且也要会育人,优秀的教师,更应是一位懂得如何与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人!
  •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模板与范例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模板与范例

    公文写作速成手册。指点迷津,提供标准的格式、现成的思路、规范的词语。现查现用,快速写成权威、规范、正确的公文。
  •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本书是刘志生的博士论文,也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该书以大量的东汉碑刻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把这些对象当作一个全封闭的系统,并制成ACCESS语词数据库,再对这个封闭性的语言材料的复音词采取通常所使用的专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分析,其目的在于提示出东汉碑刻语料复音词的面貌、特徵、发展演变的情况和内容规律,借以考察东汉时期浒使用的部分复音词的使用情况,从而对整体把握处于汉语史重要阶段的东汉段的词汇系统的复音词内容规律乃至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 如何说,青春期男孩才会听 如何听,青春期男孩才会说

    如何说,青春期男孩才会听 如何听,青春期男孩才会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孩子其实就是一场心理战争。如果你觉得你的男孩不服管教,不懂事,不听话,那么你需要掌握孩子控心术。所谓的“孩子控心术”,并不是要使用心理控制让孩子对父母服服帖帖,乖乖就范,更不是什么邪门歪术,而是要与孩子达成积极的有益的沟通所需要的技巧。很多时候,父母只需要了解男孩的心理,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或语气,就会发觉:其实,男孩很听话!
  •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再到他们的学习成长,都有着详尽的叙述。为了将作者的本意更好地传达给读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本书在语言润色上做了一些调整,以符合现代人的阅读要求。在书的最后,还加上了洛克的经典教育格言,以供读者学习。书中对教育力量所持有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在今天还是能带给人们很大的启迪。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再世武圣

    再世武圣

    平四夷,会发生什么?当历史上命运凄惨的貂蝉,征欧洲,甄宓在改变的历史中碰到关羽,笑傲天下。让大汉立于世界之颠。她们的人生还会和以前一样吗?一样的人物,当关羽在拥有比以前更好武艺同时还有现代的记忆,不一样的历史,蔡琰,弥补历史的遗憾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出来偷情迟早是要还的

    出来偷情迟早是要还的

    也许,一个女人一生之中,都要当一次第三者。因为做过第三者,才会更加明白爱一个人是多么凄凉……
  • 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研究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本书着重注意的地方。专家们关于古史分期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本书试图从正面进行阐述,提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看法,以论证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问题。
  • 王妃系列之机灵小王妃

    王妃系列之机灵小王妃

    女人征服男人而后征服世界,男人征服世界而后征服女人,这是千古之律。一个民女,一个满人,怎样成为王妃、皇后、皇太后这一系列悬殊的地位怎么会加在她的头上?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励仙

    励仙

    大道三千,我欲登仙。红尘万丈,我自道心清澄。你言仙途已折不若草庐弄趣,我却愿对天明誓:做你双腿负你披荆斩棘,做你双目看天下争锋,九霄踏仙,连诀携手共登仙路!不负如来不负卿!
  • 雪山

    雪山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