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4000000037

第37章 往哲昔贤 (3)

这份近四十万字的初稿,写得很粗糙,李先生看了有两个月。对这个稿子提了许多意见,大到观点材料,小至文字标点。他还建议书中应对朱元璋这个典型的游民进行分析,于是我在原书基础上增加了朱元璋一章(近五万字),就这位游民奋斗的成功者的经历考察古代游民领导的或以游民为中坚的群众暴力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此书完成后李先生赐序,对我所作的那点工作谬加夸奖,称为“发现另一个中国”,为拙著光宠,受之有愧。这篇序言写得很精彩,首发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上,后有多家杂志转载。有的朋友慕先生之名,向我索书时,都要提到这篇序。我往往这样回答:李先生的文章是写得好,你们读了李先生的文章再读我的书是会失望的。可是“游民”“游民文化”这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却借着李先生的鸿文远播海内外,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与思考。拙著出版至今已有四年,尚时有相识或不相识的学者来电或来信与我讨论这个问题,这是对研究工作者的最大的报偿。拙著能够为社会所关注,是不能不感激先生的。现在我正进行着游民文化问题的第二期研究,一些想法也与先生讨论过,但全书尚未成文,先生遽尔仙去,问道无由,言念及此,痛莫大焉!

李先生对我这个后辈学者平等的态度使我与他接近起来,但如果没有急事和朋友相托我也很少去李先生家和给他打电话,只是常托李伊白向他致意问候。我想老先生年近八旬,自前几年中风痊愈后,不良于行;每天要读书、研究问题、写文章,而且常常有客拜访,我不忍多打扰他。然而老先生也常有读书、写作意兴阑珊的时候,需要找人聊一聊,便常给我打电话,使我成为他闲聊的伴侣。

我也常帮他找寻和翻检一些资料,所以电话往往是这样开始的:李先生在电话那一端用极洪亮的嗓音说:“王——学——泰——我——问——你……”这仿佛是临济宗义玄禅师的当头棒喝或文革当中的提讯,不了解的人会吓一跳的。然而我恬不以为怪,因为我知道这是他的习惯了,不要说已经成为了“自由身”的现在,即使当右派、被专政时也没有改掉。有一次沈昌文先生对我说,六十年代“反修”论战时,沈负责编印出版一些“反修”参考资料,找了一些懂外语的右派翻译外国的评论,分俄文英文两大类。李慎之先生属于英文类的。这些人本来都在沈的领导下,要听沈公的调遣的,而他老先生颐指气使,常常凌驾于沈公之上。沈对我说到此时,摇摇头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沈公贵为“经理”,且长我十余岁,尚且如此,何况我辈。

初见李先生,听他讲话,确实是气势夺人,不知者或生望风披靡之感;有时也表现为拙于应付人情世故,使一些人不理解。其实李先生为人却很随和,没有架子,不论职位高低、年龄长幼、学问大小一律平等对待,毫无高官、师长、学者的架子。在院医务室、电梯上我都见过有些熟人与他开玩笑。有位20出头的小伙子,知道我认识先生,想与先生通话,问我李先生的电话。我问先生可不可以,李先生说,我这里又不是保密机关,想来电话就来呗。后来我还给他引见过一些人,也都待如常人。我感到先生真是世法平等,无分别心。有一次我对他说,学界有人把您和上海的王元化先生视为当今学界思想解放的领袖,有“南王北李”之说。他连忙制止我说:我怎么能和王元化先生相比,他才是饱学之士,有那么多著作,我只是写点小文章、敲敲边鼓而已。其实他不仅熟悉现代西方一些流行的学说和理论,对于传统典籍也很精熟。有一次聊天,我说,《齐物论》有言,“物之不齐,物之性也”。他马上说,不对,这话出自《孟子》,我一查果然。我劝他出个集子,他不赞成,认为自己首肯的文章也不够一个集子。我的文章都交给《读书》的吴彬了,等我死了由她来编。

我有一些典籍的电子数据库,他有时急需一些词语、命题的出处,便向我查索。即使我一时回答不出,也会说我给您查一查。当然这只是电话的开端,此后便是海阔天空,想到哪儿就聊到哪儿,从一些思想史上的问题,到日常生活、笑话,无所不谈。有次他问我:“你这个写过《饮食文化史》的人,告诉我一下,如何炒麻豆腐?”我说,您别学这个,这是“老北京”吃的菜,像豆汁一样,做好了,您也吃不了。又有一次,他对我说,你猜毛主席接电话,如何自称。我说自称“润之”吧。他说,不对,我听胡乔木说,有一次他给毛主席打电话,毛主席接了后说:“我是毛主席。”我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与有的台湾学者通话,他们常自称我是李教授、刘教授,与内地官员通话也听过我是张县长、赵书记之类的。这样闲谈也就是给老人开开心,一个电话有时持续四五十分钟。

从他让我查的和找的资料中也可以看出他那一段在思考什么。如九十年代末他曾让我查“天人合一”的出处。实际上,这种意识产生较早(大约是战国期间),但作为一个词出现在南宋末嘉泰年间,一个小官向皇帝上书时用到这个概念,但类似的想法在庄子和董仲舒的作品中是多次出现的。与此同时我还帮他复制了民初的《东方杂志》上所刊载的杜亚泉评论当时国内和国际形势的文章,如谈“一战”“五四”等等。最后一次帮他查材料是在今年三月下旬,他来电问清末中国留日学生办杂志用黄帝纪年和杂志封面题写“发大汉之天声”是在黄帝哪一年。

我记得鲁迅曾说过此事,于是查电子版的《鲁迅全集》,不到十分钟便查到两处,他非常高兴,在电话中大笑对我说:“你的电脑就那么灵?”我说:“只要有能索引的电子数据库,谁的电脑也一样。”他让我给他复制的最后一个文章是毛泽东在1926年所写的《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革命的态度》。3月初他给我打电话说,1926年《向导》和1926年的《中国青年》所载的毛主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怎么与你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中的引文不一样。我说我是引自1926年的《中国农民》。我又从图书馆借了《中国农民》,发现《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革命的态度》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原是两文。我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引的是前者,但长期以来我以为前者是后者的初稿呢。

写到这里,妻正收拾家中卫生以防“非典”,找出一段形似干树枝的东西,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这是去年秋天女儿与我一起去南京时买的,当地叫“支支嘎”的东西,干树枝上有一粒粒绿豆大小的东西可以吃,可是一不留神有可能扎了嘴。我这个年龄十九、心态也就在十二三的女儿到了南京看什么都新鲜,她买了许多枝这种“支支嘎”,碰到认识的、不管大人小孩一人一支。大人拿到了一笑,放在一边。那时李先生也在南京,拿到这个干树枝不仅很认真地和我女儿讨论怎么吃,而且真的一粒粒地摘着吃,还连连说真好吃,还自言自语地说: “我这个南方人怎么就没有吃过呢?”想起这些,先生的音容神态,犹在目前,转瞬之间,怎么就人天永隔了呢!

王学泰于2003年5月2日

雨横风狂三月暮

——怀念李慎之先生

又到了“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季节,五年前,也是这个季节,正值全国“非典”肆虐之时,神州大地一片阒寂之际,惊闻李慎之先生因患肺炎住院。当时我正在外地,一时难于返京。后来又传先生患的乃是一般性肺炎,大家稍稍放心;后来在回京的途上,得知先生最后以肾衰逝世。这几日,沉云低垂,阴霾满天,细雨飘忽,宛如穷秋。由于防疫隔离,同悲者不能一聚,以寄哀思。幸而现代有了互联网,先生的故旧新知、敬重者、崇拜者,纷纷借网络一摅情愫;秋风先生的网站上还专为李慎之先生设置了灵堂,供网友凭吊哀悼,数日间便汇集了一百多篇文字。这些文字的作者如丁东先生所说:“上自望九之年的宿儒,下至二十出头的在校学生,人员来自天南地北、四海五洲,专业遍及文、史、哲、经、政乃至自然科学各界”。这样局面是近几十年来大陆所仅见。虽然不能说是“死后哀荣”,但也反映了知识界对于先生近些年来工作和人格的认同、钦佩和爱戴。

先生生于1923年8月15日生于江苏无锡,成长于战乱之中,少年时便受到共产主义理论影响。194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经济系,大学期间参与进步的学生运动,并参加了中共领导下的“民主青年协会”,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至1957年一直在新华社国际部担任领导工作,在多起国际会议中担任周恩来总理的秘书。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开除党籍。1979年初右派问题获改正,恢复党籍,2月随同邓小平访美。后历任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副院长。1988年任全国人大常委,1990年被免去人大常委和社科院副院长,赋闲在家,专力于中国的现代化问题研究,“为中国的民主自由呼号”。

什么是中国的现代化?是不是有了船坚炮利、有了声光化电就是现代化了?这些人们不是都很清楚了。粉碎“四人帮”后,所制定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方针都局限在物质层面。李先生在《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一文中说:

现在在多数人心目中,现代化只有物质的标准,只是几十年前的乡下人对城里人观念“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延长与放大。殊不知中国人之所以要现代化根本上是为了要做现代化的人——独立的、自由的、自尊的人。

要做“独立的、自由的、自尊的人”,实现民主自由是其必要条件。这是自清末严复以来进步的知识界矻矻以求的;当年中国共产党闹革命、推翻国民党统治也是以建立民主制度、弘扬自由平等为号召的。李先生明确地说“中国要现代化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全面的、充分的民主,这不但是中国的必由之路,也是世界各民族的必由之路”。为此,他大声疾呼,演讲著文,寄希望于改革开放和世界的全球化,并认为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走出“一治一乱”的怪圈。他还说要“更推广、更深化,中国的改革,只有融入全球价值才有前途,其核心的价值即是自由,即是人权”。有了独立的、自由的、自尊的现代人,不愁没有现代国家。正像胡适所说:“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李先生在他的《自述》中说,自中学起,他就受康德一句话的影响——“以提高人的地位为平生志愿”。这种想法贯穿了他的一生。

为什么在中国个人没有地位?没有“独立、自由、自尊”?为什么难于造就成现代人?关键有两条,一是长期的专制主义制度的控制,一是长期专制文化的熏染。世界上许多民族、国家都有过专制主义的历史,张光直先生说专制主义是大多数民族都经历过的,但唯有中国的专制主义历史特别长久,扎根特别深厚,弥漫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李慎之先生对中国专制主义特点与支持力量做了非常深入的分析,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改革的艰难。因此,我们回顾历史上的弯路,虽然痛心疾首,但想一想我们沉重的历史包袱,稍能释然。他说,文革把专制主义、蒙昧主义推到极端,正好成了我们前进的“反面资源”。

李先生总结中国专制主义历史有七个特点,其一,资格老,历史悠久;其二,教政结合的式专制统治,皇帝不仅实行政治统治,还管思想教化,也就是说统治者还承担着老师的职能;其三,“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从而使得专制统治带有几分人情味。皇帝不仅统治者,还是全国人民的“父亲”,驯良的老百姓被称为“子民”;其四,“大一统”观念,皇帝把自己视为天下的“共主”,这样很难与其他国家平等相处;其五,建立了完善的专制集权的官僚制度;其六,思想统制和自秦始皇开始就实行了燔百家书“以愚黔首”的政策,此后这种统治越来越精致化,儒家也越来越配合。“非圣人之志不敢存,非圣人之言不敢言”,“舆论一律”都是其延伸,到文革中的“全面专政”为其顶峰;其七,专制主义的生命力特别顽强。

同类推荐
  • 谁是人才

    谁是人才

    本书对我国人才的制度框架、理论基点、科教平台、激励机制、业绩定位、宏观环境、管理队伍和企业用人等环节进行了问询,提出了解决人才的得与失、禁与漏、导与堵、权与责、信与滥等辩证观点与制度治理建议。
  • 实用个人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个人文书写作大全

    普通书信第一节概述书信源远流长,流传至今最早的信件是3000多年前周公旦写给召公夷(shi)的信。信是人人必写的,即使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也不可能不写信,因为书信是感情联络的纽带、信息传递的桥梁。打开本书,让您的个人文书更加完美吧。
  • 成功社交72法则

    成功社交72法则

    生命中有些东西是不依赖于外力的,要想倍受瞩目,要想创建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必须得注重内在人格的修炼。正所谓:肚中有货,不骄不躁,不怕没有伯乐寻不着千里马,气宇轩昂,平易谦逊,不愁身边不环绕仰慕的群众。
  • 胡适治学讲演集:提高

    胡适治学讲演集:提高

    《胡适治学讲演集·提高》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治学方面的讲演,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热门推荐
  • 高血压调养食谱与饮食禁忌

    高血压调养食谱与饮食禁忌

    如何更好地利用饮食控制血压?《美食天下(第1辑):高血压调养食谱与饮食禁忌》由专家推荐16种降压食物和近百道黄金降压食谱,高质量食疗配合药物治疗,降压不再愁!选择健康食物,辅助治疗高血压及其并发症;了解饮食禁忌,远离血压升高的因素。
  •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它的含义。人生在世,最难把握的也就是“舍得”这两个字了。人生有舍才有得,当你懂得了“舍”时,你就会“得”到更多。在人生漫漫长路上,会面临着很多选择,有选择就有放弃。选择什么,放弃什么,这是一门学问。人生最重要的是机遇,而正确的放弃,则是真正把握住了机遇。因为很多时候,放弃就是获得。人们常将“舍”与“得”合说成“舍得”,就是因为有“舍”才有“得”嘛!一个人在沙漠里迷失了方向,酷暑难熬,饥渴难忍。正当快撑不住时,他发现了一幢废弃的小屋,屋子里居然还有一台抽水机。他兴奋地上前汲水,却怎么也抽不出半滴水来。这时,他看见抽水机旁,有一个装满了水的瓶子,瓶子上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饮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水装满!怎么办?能抽出水来当然好,要是水浪费掉了而抽不出水呢?自己不是有可能死在这里吗?如果将瓶中的水喝了,还能暂时远离饥渴。这个人犹豫不决。想来想去,他还是将水倒进抽水机。不一会儿,就抽出了清冽的泉水,他不仅喝了个够,还带足了水,最终走出了沙漠。临走前,他把瓶子装满水,然后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先舍弃瓶中的水,才能得到更多的水!有一得必有一失,只有放弃一些东西,才有更多的收获。人生好比一个房间,想要搬进新的家具、电器,就得先扔掉一些东西。放弃不是失去,正确的放弃往往是一个全新的转折点,是一个脱胎换骨的再生过程。
  • 幸运的三叶草(原创经典作品)

    幸运的三叶草(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陕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雨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大风刮过

    大风刮过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老婆,难伺候

    老婆,难伺候

    叶晓秋,香港最大的黑帮组织麒麟门当家大小姐,一直不愿继承黑帮,直到父亲莫名丧命,且当天被同父异母的哥哥和嫂子卖给了人贩子,她一夜蜕变。当她强势归来,查清父亲的死因,她才明白原来她心目中的他居然是父亲死因的策划人。真是可笑,她甚至为了他还想要脱离黑帮。但是她带回来的拖油瓶是怎么回事?想方设法的讨好她,甚至一句话就能挑起她的怒火。片段一:“老婆,咪咪小。”褚晏指着叶晓秋的胸部,一脸的嫌弃模样。“你再说一遍。”叶晓秋凶神恶煞。“不说了。”褚晏害怕的缩了脑袋,摇着头。片段二:“老婆,送给你。”褚晏献宝般的从背后拿出一束花和一盒巧克力献给叶晓秋。“哪儿来的?”叶晓秋狐疑的看着他。“一个妹妹送的,她说今天是情人节。”褚晏老实交代,对老婆他从不撒谎。“扔了。”叶晓秋气急攻心。片段三:“先生,夫人偷潜入境被海关的警察扣押了。”褚晏从座位上弹跳而起,继而又坐了下去。“海关警察?”褚晏笑了笑。“去把海关总署的署长请过来,我们要叙叙旧。”“明白。”当晚,叶晓秋便被无罪释放且由署长亲自护送回家。
  • 每天读点博弈论

    每天读点博弈论

    博弈论原本为游戏理论,这一理论涉及的“游戏”范围甚广:人际关系的互动、球赛或麻将的出招、股市的投资等等,都可以用博弈论巧妙地解释,可以说,红尘俗世,莫不博弈。 博弈论探讨的就是聪明又自利的“局中人”如何采取行动及与对手互动。人生是由一局又一局的博弈所组成,你我皆在其中竞相争取高分。所以说人生是一场永不停止的博弈游戏,每一步进退都关乎成败。
  • 骑士风云录1

    骑士风云录1

    大陆历596年,“卡德莱特平原之会战”以卡奥斯帝国的全面胜利而告终,索菲亚王国军自国主诺兰德夫六世以下,全军覆没,仅杰克·佛利特将军一人生还。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自死神指间侥幸逃生的王太子阿斯尔和利特大公爵这子莱恩斯成为索菲亚复国的最后希望。而当人类互相残杀时,兽人正在海峡的另一边窥视着……
  • 羽灵

    羽灵

    正?邪?亘古不变的话题。世上又何来绝对的正义与纯粹的邪恶?昔日同门是否会因以后的立场不同而挥剑相向?修仙一说又是否是镜中花,水中月?伊人倩影,音犹在耳,为何终随纷飞花逝?温语相问,君心何失。为何只刹那,便是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