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9600000026

第26章 用感觉理解感觉

一位妈妈的日志:周六,刘洋说他的一颗牙松动了。我一看这颗牙已经非常松动,旁边一颗大牙已长出来,就建议他拔了。小时候我的牙都是我妈给拔的,我就让我妈给他看看。刘洋不同意拔,但他姥姥一看那颗牙长得太歪了,二话不说一用力就将牙拔掉了。刘洋不干了,大哭,说我们欺骗了他:“说好看看的,怎么不问我一句就拔了?”他躲进屋里哭,不开门。我说:“姥姥是好意,怕告诉你你觉得痛!”他说:“血流得太多了!”中午让他吃饭也不出来,我们没理他,就饿了他一顿。

我问这位妈妈:“怎样看待刘洋这次闹脾气呢?”妈妈说:“我觉得孩子小题大做,虽然大人没告诉他的确不对,但也不至于哭成那样,拔就拔了,又不是很疼!”我继续问:“孩子那样哭,是因为疼吗?孩子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呢?”妈妈说:“可能是觉得被欺骗了,有点委屈,但不至于哭成那样,拔就拔了,而且我们也是为了他好!”

“拔就拔了,而且也是为了他好”,这句话如此熟悉,妈妈的语气也似曾相识,可我却觉得心里凉飕飕的,甚至感到很震惊。我们小时候也曾经被这么理直气壮地“帮助”过,当时的反感变成了今天的支持,身份变了,立场也变了,我们忘记甚至背叛了童年的感觉和记忆。我对妈妈说:“刘洋的牙,他不同意拔,你们也说‘只是看看’,结果就拔下来了。一个孩子,连自己的牙都不能做主,你可以想象一下他内心的感觉。他觉得被欺骗了,觉得你们不尊重他,这才是他哭的真正原因。而这种感觉又勾起了他以前的类似的感觉,所以他才会大闹。假设下次刘洋又有一颗牙松动了,你们要看的时候,他会怎样想呢?”妈妈说:“不敢给我们看了。”我继续说:“是的,孩子会假定你们要故伎重演,因而会严加防范。无论怎样保证‘只是看看’,他也不再相信。在这件小事上,孩子觉得你们不尊重他,这就破坏了亲子间最基本的信任。我记得你曾经说刘洋不省心,感觉亲子双方总像敌人一样。今天这件事情恰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注脚。”

此前妈妈反复强调“不至于”,听了这番话她说:“啊,没想到这么严重,看来要反思一下了!”

这件事情发生在咨询的中间阶段,此时孩子已经有不少进步,不再为小事和妈妈争吵,脾气也温和了不少。但妈妈还是习惯性地“管”孩子,用对错来判定孩子。对孩子的感受、愿望,没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理解。因此我总是提醒妈妈,不要总想着管理孩子,而要重视与孩子的相处。如果我们不能与孩子在感情层面联结,就会以“为孩子好”的名义,去做对孩子不利的事情。

亲子之间的信任都是因为拔牙这样的小事不知不觉间被破坏掉的。这种信任一旦被破坏,孩子就会提高警惕,随时随地审查父母的真实意图。比如,我们答应孩子一件事情,孩子首先会确认:你说的是真的吗?你要骗我怎么办?生活在一个缺乏信任的环境,大家都很累,都习惯性地从负面去猜测对方,而且彼此都要不断地证明自己,这是非常耗费能量的过程。所以,我们不要为了省事,或者以为是小事,就欺骗孩子,从长远来看,这是最低效的方法。以上面提到的拔牙为例,如果那位妈妈说服孩子拔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如果孩子选择让牙齿自然脱落,我们也不妨尊重他。这两种情况都比不经同意直接拔牙好得多。我发现,在一个高度信任的环境中,孩子很少问“真的吗”,孩子确信父母的承诺,不会去核对真假。

妈妈问:“如何能发自内心地理解孩子?”我以拔牙为例,让妈妈站在孩子的角度用感觉重新回忆一遍。我特别强调:“一定要用感觉去理解,而不是用理智去分析。就像演员一样,要完全沉浸在孩子的处境中。”妈妈想了一会儿,说:“哦,我觉得很委屈,大人不仅欺骗了我,还没人理我,没人管我,以后再也不相信他们了。他们都是骗人的,害得我流了那么多血不说,现在还没人搭理我,好像是我做错了事。尤其是我妈妈,是她提议让我姥姥看牙的,一点儿不遵守诺言……”

妈妈说出这番话让我非常吃惊,此前妈妈说得最多的就是“小题大做”和“不至于”,没想到她能在一瞬间转换自己的立场,进入孩子的感觉世界。孩子的委屈、失落、孤单、无助都表达了出来。这个细节让我更加确信——只要我们想理解孩子,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感觉往往是信息传递的高速通道,如果我们肯放下自己的身段,转换立场,变成孩子,沉浸在他的角色中,感觉会告诉我们,孩子心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现在,大家之所以觉得教育孩子困难重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虽然每天生活在一起,大人和孩子却仿佛活在两个世界。不了解孩子的想法,不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自然不知道怎样应对。其实,每个人都有换位思考的能力,只要我们放下自己的立场,放下评判的态度,先不去追究对与错,而是接纳现存的情绪,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的感受会自然浮现出来。

怎样才能准确理解孩子的感受呢?这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我看来,理解的路径很容易说明白,但要达到精准的程度,则需要反复练习。这很像射击,扣动扳机很容易,正中靶心则很有难度。

与孩子相处,培养一个“预测——印证”的习惯很重要。我在咨询中发现,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行为没有预先的判断,因此心中也没有预案。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因为没有心理准备,便会措手不及。这时候特别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而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比如,当我们带一个3岁的孩子去大型超市的时候,就需要判断一下,怎样防止孩子跑丢,孩子弄坏货架上的商品怎么办,如果孩子要买零食玩具是否应该答应……假设这些细节都考虑清楚了,逛超市的过程便会很从容。如果之前没有考虑,一旦孩子出现这些行为,我们就会手忙脚乱并责怪孩子“不懂事”。

另外,我们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也缺乏判断,我们经常像这位妈妈一样,以自己童年的认知经验去判断孩子,从而做出认为适合他们的事。然而事实是我们经常无意间伤害了孩子。设身处地去理解孩子的感受,便能找出我们做得不妥的地方。下一次,就不会再以“为孩子好”的名义漠视孩子的权利。

理解孩子的感觉,最重要的是准确。因此要特别警惕一个误区,那便是错误地理解孩子的感觉。当今的教育存在两个偏差,一个是像前文中的妈妈一样过度忽略孩子的感觉,总是用理智判断孩子的对与错、应不应该,对孩子的真实处境缺乏体察;另一个偏差则是过度认同孩子的感觉。从本质上说,这两种都是误判,要么夸大了孩子的感觉,要么把自己内心的感觉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这两种误判的产生都是因为不能准确理解孩子的感觉。在咨询中两种倾向都很常见。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很多父母总是不忍心拒绝。孩子一哭闹就感觉孩子非常伤心,明知道是不合理的要求,却一次次地对孩子妥协。这种过度的理解会导致孩子越来越难缠。再比如,有的孩子每月偷偷花掉的钱比普通白领的工资还高,但父母不忍心解决这个问题,怕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过度理解孩子就变成了对孩子的纵容。

在教育的问题上,如果一直处于左右为难的状态,要么是因为对自己的方法没有信心,要么便是因为不了解孩子。孩子的成长虽然都遵循基本的教育规律,但毕竟存在个体差异。要想准确理解自家的孩子,就要以孩子为老师,在生活中观察、互动,不断进行“预判——印证”的练习。这样我们对孩子的判断就会越来越准确,也能准确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这时候,教育孩子就会越来越从容。

同类推荐
  • 儿科病调养食方

    儿科病调养食方

    《儿科病调养食方》中介绍了多种小儿常见疾病的饮食疗法,包括小儿发热、小儿肺炎、小儿腹泻、小儿腹痛、小儿厌食、小儿便秘、小儿寄生虫病、小儿夜啼、小儿遗尿、小儿汗症、儿童多动症等。书中的饮食疗法均按方名、组方、制法、功效、适应证的规则进行编写,以病统方,便于读者查找。
  • 好父母你该如何爱孩子

    好父母你该如何爱孩子

    普天下的父母最无私的时候就是爱孩子的时候。全天下的父母都一样。但是当父母在爱孩子的时候,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呢?是否思考过:这些究竟是孩子的需要,还是父母的需要?宠爱和溺爱仅有一线之隔,除了物质,我们还有其他方法爱孩子吗?“圈养”还是“放养”,究竟哪一种教育方式更加完善呢?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对孩子的爱,如何给,给多少,都是应该细致讨论的问题。本书向父母说说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错误的爱,该怎样去爱孩子,该怎样让孩子去爱别人。我们都知道,能够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从来都不是什么技术性的工作技巧和生存技能,只有好的性格才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财富,才是好的命运的基石。
  • 13岁前,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

    13岁前,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

    ,我们也不用着急。都可以成为一位称职的家长。因为任何一位妈妈,教育孩子。不过,就是我们做妈妈的要努力,只要努力,都可以成为一位不错的妈妈,努力学点真正有价值的教育常识。所以,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一件大事,是一件不容忽视、来不得半点马虎的大事
  • 好父母 教安全

    好父母 教安全

    2008年12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首次发表《世界预防儿童受伤报告》。报告说,全世界每年约10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各种疾病,死于意外伤害的孩子约是82.9万人,平均每天有2270个孩子死于意外事故。其中,每年有26万孩子(也就是每天有712个孩子)死于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10-19岁孩子最大的意外死亡杀手,这还不包括每年有上千万的孩子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致残。这些孩子本可以健康成长,但却因为父母疏于对他的安全教育或照看不周而遭遇意外。毋庸置疑,安全,对于孩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

    从不愿相信的事实中知晓必须明白的道理,心理健康决定孩子一生的幸福,国内顶尖教育专家孙云晓、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阮梅,七年沉底采访,用沉痛的答案告诉天下父母和老师,我们该怎样去持平孩子的心灵创伤
热门推荐
  • 随心皇妃

    随心皇妃

    异世的灵魂,孤独中寻求一丝安定的温暖,然而,现实总是让她受尽磨难,未婚夫婿的不加信任,丈夫的暗藏杀机,让她几度飘零。。。。。。。。。。。。。。。。。。。。。。。。。。。新文:《睡睡平安之流氓公主》《男人,你被劫持了!》完结经典文:《大良凰后》《笑面罗刹》《随心皇妃》《玉面狐狸》
  • 男穿女—绝色

    男穿女—绝色

    “谢……谢……老板!”边收钱边道谢的快递员幸福的拿着多来的小费笑得合不拢嘴,要是每个人都这么大方就好了。二十来岁的单纯小伙子,骑着单车继续前进,心里那个美几乎都写在了脸上,e市的某处人行道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多如牛毛,小伙子板寸头,很是憨厚,好似脸上写着“善良”二字般。或许是得意忘形了,难得收到五十块的跑路费,所以拐弯时忘了按车铃,等到他发现有一群人冲出来时已经晚……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养胎安胎营养食谱

    养胎安胎营养食谱

    一人吃两人补,本书为准妈妈准备了安胎健儿两不误的营养美食,呵护准妈妈和胎宝宝,陪伴准妈妈平安度过孕期。
  • 朱门嫡杀

    朱门嫡杀

    前世,她被所谓亲人爱侣利用殆尽,痛失爱子,更被白眼狼夫君一剑刺死!今生,她自地狱归来,血誓钧天:既然神灵无用,她便化身厉鬼,誓要仇人百倍奉还!自诩高贵的继母想让她痛苦死去?那就看看是谁先死。虚伪做作的嫡妹算计她入陷阱?她会先把对方踹进去。前世的负心夫君还想再次利用她?她就夺走他心心念念的万贯家产,让他去做乞丐!贪心忘义的父亲想榨干她最后的价值?她先毁掉他苦心经营的高位权柄,再让他跪在母亲坟前忏悔!野心勃勃的王爷想征服她?这次不用她出手,某人先一步挡在她身前,笑颜如花,眼神狠辣:“想打我家华容的主意?你还不配。”她在后面扶额:这辈子怎么会招来这么个妖孽?(本文一生一世一双人)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锦绣田园:爆笑小农女

    锦绣田园:爆笑小农女

    头顶着克夫命,被夫家退亲;可极品亲戚们怎么就那么惹人厌呢?瞧瞧这姑妈隔三差五来家里顺手牵羊;二叔二婶儿落井下石,舅舅舅妈连哄带骗让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哼,既来之,这个世上总有一个男人是为了受她折磨而来到这个世上!,怎么带着体弱多病的父母、无赖哥哥跟年幼的弟弟,教训他们那极品亲戚,过上盛世田园锦绣人生!顺带着,则安之;且看她堂堂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新新人类。给自己找一个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绝世好男人。她坚信,别人穿越就吃香喝辣,她穿越就是家徒四壁且父母体弱多病、哥哥无赖、弟弟年幼的小农女
  • 你在为谁工作(全新升级版)

    你在为谁工作(全新升级版)

    揭秘世界500强企业择人标准,破译高效能人士素质基因。工作只是养家糊口的一种手段?还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身处什么行业,搞清楚“你为谁工作?”这个问题,至关重要。你是自己命运的播种者。你今天所做的一切,都会在将来深深地影响到你的命运。
  • 后宫心计

    后宫心计

    男人有血流成河的江山—— 女人有硝烟弥漫的后宫—— 这群女子,时而闭花羞月,再者尔虞我诈;间或沉鱼落雁,怎堪勾心斗角… 在高墙之中,争相斗艳只博君王一笑。然则倾城红颜,仿佛绚丽烟花,过眼云烟… 在权术阴谋中,究竟是谁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异常生物见闻录

    异常生物见闻录

    郝仁,人如其名,是个好人,理想是平平安安过一辈子,当个穷不死但也发不了财的小房东——起码在他家里住进去一堆神经病生物之前是这样。一栋偏僻陈旧的大屋,一堆不怎么正常的人外生物,还有一份来自“神明”的劳动合同,三要素加起来让郝仁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忙碌的房东和最高能的保姆,最混乱、最奇怪、最不正常的房客房东的故事就此开始。“自打在劳动合同上摁手印那天起,我就知道自己是上贼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