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6700000019

第19章 外现僧相内是俗——仓央嘉措情歌之谜 (3)

1685年,五世达赖喇嘛去世后的第三年,桑杰嘉措听到了仓央嘉措出生前后的一系列“灵异”现象后,派人将他一家从邬坚林迁居夏沃,暂住措那宗。据文献记载,这一系列行动都是严格保密的。此后,灵童的一切生活都在格鲁派仅有的4个人的照料之下,连他的父母也不得随便接近。

1688年,灵童开始学习文字。据记载,他非常聪明,学习开始的当天,就掌握了30个字母,并能上下加字、逐一拼读。

1690年,桑杰嘉措派出学问精深的高僧担当灵童的经师,在当地的巴桑寺中,他开始正式学习佛法。

1691年,灵童开始给桑杰嘉措写信,汇报学习情况。从这年的10月开始,他的学习任务更重了,见于记载的便有五世达赖喇嘛著的《土古拉》、仁蚌巴著的《诗镜注释》、《除垢经》、《释迦百行传》等。甚至,十岁左右的小灵童还完成了《马头明王修行法》一文的撰写。

有意思的是,《诗镜》是古印度的文艺理论著作。简单来说就是讲诗歌创作的一本书,它对藏族古典文学尤其是诗歌美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有656首诗歌。也许《诗镜》和《诗镜注释》正是仓央嘉措酷爱诗歌的关键原因。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出家的人还要学文艺学,其实这正是佛教“五明”中的声明,是一种研究文字、语法及音韵的学问,是僧人必须学习的。

1696年,康熙皇帝得知五世达赖已经圆寂、桑杰嘉措匿丧不报的事情,严厉责问。桑杰嘉措做出将灵童迎往拉萨的决定,但是对他的真实身份,此时还是内部公开但对外保密的。

1697年4月,灵童从措那启程,前往拉萨,途中在浪卡子暂住。8月,桑杰嘉措公开了五世达赖喇嘛圆寂、灵童即将迎请到来的消息。9月,五世班禅受邀来到浪卡子,给灵童授沙弥戒,取法名为仓央嘉措。这期间,灵童的父亲去世。

当年10月,仓央嘉措正式坐床,康熙皇帝派章嘉国师授予封文,正式认证他为六世达赖喇嘛。此后,五世班禅来到布达拉宫上了“第一堂课”,给他讲了五世达赖喇嘛一生的巨大贡献,鼓励他勤奋学习。

1698年,仓央嘉措开始学习更多的经典,他的老师都是各教派的著名学者,精通多种学问的桑杰嘉措也亲自教他。

关于仓央嘉措的学习情况,正史就记载到这里,从1683年到1698年。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个问题:

一、仓央嘉措并不是在家乡长大的,而是从小就秘密搬迁,在格鲁派的严密保护下成长,连他的父母都很难见到他。所以,很多民间传说他在家乡自由快乐地成长,是不可能的。同时,即使是他的父母信奉宁玛派,也还来不及向他灌输什么。不过,有意思的是,灵童的父亲去世时,恰好有两位宁玛派的活佛来探望灵童,确实是这两位宁玛派的高僧为他做了超度法事。

二、仓央嘉措从小就受到良好的佛教教育,从他的学习过程和进度来看,他的学习能力和提高速度都是不错的。很多民间传说说他从小就不喜好佛学,偏爱游山玩水,还学了骑射,身负武功,而且年纪轻轻就风流倜傥等等,这些都不太可能。

三、从他的经历来看,不可能有什么青梅竹马的女朋友。他的生活是在严密的监控和保护下的,哪里去找女朋友?而且,从时间上看也不可能。如果真有这样一个初恋情人,也只能是在1697年4月他从措那动身前往拉萨之前;因为此后他的身份逐渐公开化,是断然不可能找女友的了。那么,1697年他多大呢?15岁。

一个15岁的小孩,在寺庙里住,竟然已经谈了好几年恋爱了,这不是太好笑了吗?

由此,可以初步判断,至少在1698年坐床前后,他的私生活是不会出现什么放荡的事情的。那么,住到布达拉宫之后,会不会真的搞出“夜会情人”的事儿来呢?

1698年到1706年,他正式做达赖喇嘛这6年,关于他的私生活,正史里是没有记载的。

不过,学界的统一观点是,在此期间,仓央嘉措确实有一些喜好游乐的行为,在学习方面态度也比较懒散。为此,桑杰嘉措曾反复规劝,督促他的老师和身边侍从严格管教,但适得其反,反而使彼此间产生了严重隔阂。最终,导致了仓央嘉措拒绝比丘戒、要求放弃沙弥戒(出家戒)的事情来。

从正史记载的字里行间来看,仓央嘉措的错误肯定是有的,使得格鲁派上层僧侣认为他“迷失菩提”。但这种错误是不是半夜里化名出游、纵情酒色,甚至真有几个情人呢?事实上,格鲁派认为他“不守教规”,多半是指他拒绝受戒这件事情。至于生活方面,他也肯定是有些过失的,但未必到了众叛亲离的程度。

年轻人精力充沛、不喜欢枯燥的生活,这是可以理解的;年轻人有些“逆反心理”,对生活有自己的想法,不甘愿听从长辈的指挥,这也是正常的。从这个所谓的“情理”出发,民间普遍认为,因为仓央嘉措从小生活在家乡比较自由的环境中,此时面对老迈而无趣的一大批老师、每天学习枯燥的经文,从年轻人的本性出发,采取了“对着干”的态度。

然而,这样的理解并不成立。首先,仓央嘉措从小就接受佛教教育,并不存在从自由环境到枯燥环境的不适应;其次,藏传佛教僧人对上师是无比崇敬的,这种无条件的尊崇是不能用现代教育的师生关系来类比的;第三,幼年活佛的学习生涯确实比较紧张、压力比较大,但也还不至于无趣到有如困兽的地步。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年轻的仓央嘉措不爱学习呢?他对学习是一种什么态度呢?

目前,民间对仓央嘉措这一段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有两种说法:一、以桑杰嘉措为首的老师们,严格监督他学习繁重枯燥的佛教典籍,对学习抓得很紧很严,这让渴望自由生活的仓央嘉措产生逆反情绪;二、仓央嘉措没有受到什么正规教育,在布达拉宫里纯粹就是一个象征性的摆设,所以,让他感到“失望,学习也无益处”。而此时的桑杰嘉措忙于政务,醉心于揽权,教学上不太用心,却总用老师的权威压人,让仓央嘉措对他心生不满。

总之,两者的结论都是仓央嘉措不喜欢学习、也不听从老师教导。

然而这样两种说法不是非常矛盾吗?桑杰嘉措对仓央嘉措的学习,到底是管得严还是放手不管呢?

很多貌似矛盾的观点,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其实并不是那么格格不入的。

对这一问题,实际上有第三种解释:仓央嘉措不是贪玩不学,而是没学到真正想学的,所以对当下的学习任务比较消极懒惰;桑杰嘉措不是不管,而是没管到点子上,仓央嘉措想学的他不教、不管,不想学的他反而拼命教、管得严。造成的结果就是:仓央嘉措学习态度懒散,对老师的规劝也保留意见。

用现代的观点来看,这就是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对培养方式和培养目的之间关系的理解产生了分歧。

此时,如果老师们教仓央嘉措另一门学问,用不着桑杰嘉措严格管理,他都会学得努力、用功,感到有趣有益。

问题是,仓央嘉措究竟想学什么呢?桑杰嘉措为什么不教呢?

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格鲁派发展到清代,已经不是单纯的宗教组织,它管理的不仅仅是宗教事务,而是由于宗教集团在地方事务上的特殊作用,成为一种有经济产业、有组织机构、有政治权力的政教组织。这种宗教集团的领袖不但要在佛学上出类拔萃、在宗教事务上有绝对权威,在地方政治的处理能力上也要有相当的水平。

在这三者中衡量,佛学水平是对个人修为的要求,宗教事务处理能力是教派内部的要求,地方政治处理能力才是集团整体利益的要求。实际上,做不做一个佛学大师并不是很紧要的。比如,第三世、第四世、第八世达赖喇嘛,若论个人的佛学修为并不甚高,但政治贡献非常巨大。像第五世达赖喇嘛这样的个人、宗教、政务三者都突出的“学者型领导”,实在是绝无仅有的。

此时的仓央嘉措,学习的是什么呢?大量的佛教经典。

此时的桑杰嘉措,严格教导的是什么呢?也是佛教经典。

而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各派势力互相争斗,危机一触即发,学习佛经,确实就是没有用。

于是,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两个人当时的想法。

仓央嘉措的想法,是在纷繁复杂的政治局面中做出自己的贡献,也就是参与政事,至于佛学,可以在日后慢慢学;至少在目前,并不是最紧要的。

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说明这一猜测是历史的真实,但两件事情值得注意:

第一,五世班禅给仓央嘉措受戒之后,给他讲的第一个故事就是五世达赖喇嘛光辉的政治生涯,并勉励他为了众生的幸福而努力。1698年的仓央嘉措,16岁,深知五世达赖喇嘛生平的他,不会不知道他的前世在同样的年龄做了什么。1632年,格鲁派在管理大昭寺的问题上发生内部矛盾,有的人提出借助蒙古人的武力,有的人提出借助当地政治势力,是16岁的五世达赖喇嘛做出了用宗教力量解决的决定,化解了一次危机。而这第三种方案,显然不是一般的政治头脑和政治经验能够想出来的,这是非常高超的政治技巧。这就是说,在同样的年龄,五世达赖喇嘛已经参与政务了,而仓央嘉措连政务的门槛都没迈进呢。

第二,此后仓央嘉措要求退还沙弥戒,可他却没有要求辞掉活佛的身份和职务,这意味着他并不想放弃政治权力。据此甚至可以有更为大胆的推测:仓央嘉措认为有出家戒在身,便不宜参与政治事务,否则才是真正的“不守清规”。于是,他要求暂时放弃出家但保留活佛身份,待他完成政治使命后好好地做一个真正的出家人。

而桑杰嘉措的想法显然不是这样的。

桑杰嘉措是要培养出一个伟大的宗教领袖,这包含两方面,第一,他要求仓央嘉措努力学习佛教经典,做一个佛学精湛的大师;其次,不希望他过早卷入政治斗争,他要为仓央嘉措保驾护航,给他充足的时间学习,并为他日后执政扫清政治障碍。至于政治斗争的危险,还是自己担了吧。

所以,他对仓央嘉措的佛学学习要求非常严格,但却在政务上大权独揽。到了后来,他眼见斗不过拉藏汗时,不惜铤而走险,为的就是孤注一掷,给仓央嘉措扫最后一个雷。

实际上,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要仓央嘉措做一个像五世达赖喇嘛那样卓绝的政教领袖,桑杰嘉措尤其如此。他几乎就是用五世达赖喇嘛的标准来培养仓央嘉措,但他也知道,五世达赖喇嘛的政治能力是从小摸爬滚打锤炼出来的,而仓央嘉措还太嫩。所以,对这个心愿的实现方法和过程,两人有不同的打算:年轻气盛的仓央嘉措跃跃欲试,而老成持重的桑杰嘉措小心谨慎;初生牛犊的仓央嘉措想佛学、政治两步走,而深知斗争风险的桑杰嘉措想先替他淌政治混水。

这样的分析结论,与民间和一部分学者对桑杰嘉措的评价并不相符。很多人认为,桑杰嘉措是个利欲熏心、权力欲极强的人,但若仔细分析他的生平,这样的观点是可以商榷的。因为,他是受了五世达赖喇嘛“托后”的人,而他的作为,是不折不扣地执行着五世达赖喇嘛生前的政治策略的。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君臣”典范。

1653年,桑杰嘉措出生于拉萨一个大贵族家庭,他的家族与五世达赖喇嘛出生的家族关系极为密切。据说五世达赖喇嘛十几岁的时候就经常出入他们家。这个家族为早期格鲁派政权的创建立下过其他人无法比肩的功勋。桑杰嘉措的叔叔赤烈嘉措更是很早就随侍五世达赖喇嘛,忠于职守,深得信任。很多次五世达赖喇嘛患病,都由他贴身服侍,日常的事务也是他来处理。

桑杰嘉措8岁的时候被送到布达拉宫生活,五世达赖喇嘛对这个孩子非常喜欢。1668年他的叔叔去世后,五世达赖喇嘛亲自教他多种学问,并有意培养他从政的能力,还利用自己的威望不断提高他的政治地位。

有学者考证桑杰嘉措是五世达赖喇嘛的私生子,这在史籍中有隐晦的记载,确实也有可能。但无论他们的血缘关系如何,五世达赖喇嘛对桑杰嘉措寄予厚望、刻意培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五世达赖喇嘛想做什么呢?

这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政治理想,也是他最终没有实现的愿望,他想让这个愿望在桑杰嘉措和后世的仓央嘉措身上实现。也就是说,他此时在做以后的政治布局,这盘棋能不能下得赢,晚年的他明知道自己看不到了,但这个棋局布得有必胜的把握,是他该做的。

这盘棋确实下了太长时间了。

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联合和硕特部蒙古的固始汗消灭了西藏的敌对势力,一举确立了格鲁派集团在西藏的政教地位。但蒙古人这一来还就不走了,反而从格鲁派原计划中的“施主”变成了事实上的“领主”,形成了格鲁派与蒙古人联合统治的政治格局。这实际上等于消灭了一个地方势力,又引来了另一个外族势力,虽然日子好过多了,但还是没有自己独立的政治权力。

此后的五世达赖喇嘛,致力于收回各级官员的任免权、逐步限制蒙古人的政治权力。其中关键的问题就是第巴这个职位。这是和硕特蒙古势力派往西藏地方政权中主持日常事务的官员,拥有在政务方面绝对的权力,可以说是一个“总理王”。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2)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连续6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连续8年雄居港商首席,他是当代最成功、最杰出的商人之一,成为无数渴望成功的商人心目中的偶像。
  • 胡适传

    胡适传

    胡适,一个相当复杂而又影响颇大的历史人物,他是新文化的战士,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思想历久而弥新,他的影响在海峡两岸十分深远。本书以史家之思、作家之笔为胡适立传,使读者对胡适的一生有深入的了解,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史传之有褒贬评赞,自古而然,也是史学工作者的职责。评论的关键,在于“出以公心,实事求是”八个字。须以传主行实为脉络肌肤,做到理由事生,浑然一体,不谀不诬,公允精当。笔者有志于此,对胡适一生的思想业绩,褒其所当褒,贬其所当贬,惟求按实而论,析理居正,作客观公允的评价……
  • 思想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思想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在人生的茫茫大海中,谁可以为我们竖起一道不变的航标?在事业的漠漠荒野里,谁可以向我们昭示一条坚实的路径?在心灵的干枯河床上,谁可以帮我们挖开那个堵塞的泉源?当你真切感受过他们的青春激情,细细品味了他们的人生故事后,你会发现,贫穷、危难、冷眼、嘲笑、挫折、失败也曾光顾过他。
  • 罗斯福大传

    罗斯福大传

    本书详述了罗斯福传奇的一生,剖析了罗斯福的政治风格及政治谋略,给大家呈现一个真实而完整的政治领袖。希望本书能让您更多地了解罗斯福,用罗斯福的智慧、魅力和魄力,去充实自己、鼓舞自己、从而走向人生的辉煌。对于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本书都会是个不错的启发工具。
热门推荐
  • 王子少年的故事

    王子少年的故事

    本套丛书包括《国王皇后的故事》、《王子少年的故事》、《公主千金的故事》、《官员商人的故事》、《庶民百姓的故事》、《能工巧匠的故事》、《女人儿童的故事》、《魔鬼妖怪的故事》、《动物植物的故事》和《生灵怪象的故事》等10册童话故事,其中包括安徒生、格林、豪夫和王尔德的作品,也包括了世界各国许多民间童话故事, 很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相信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能够启迪儿童的心灵、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情趣、丰富儿童的知识、发展儿童的智力,成为广大父母和少年儿童们的良好读物和收藏品。
  • 变革的村庄

    变革的村庄

    乡村曾经就像被母亲遗弃的孩子,没人疼没人爱。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是其永远的代名词。乡村又像是一位母亲,奉献了自己的全部。都市在变。乡村也在变。生活的无奈、尊严的被践踏、人性在金钱面前的异化、生命的韧性、本真的崇拜与敬意……我们不仅看到了变革生活隐藏下的悲剧,也看到了含泪微笑之下的希望。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魅姬一笑倾城

    魅姬一笑倾城

    她,穿越异世,成一国之公主!既来之则安之,难得来这么一遭,不好好见识见识那真是对不起自己。易钗而行,玩转江湖。本是无心,却不想招惹到了桃花。…妃子要杀她,大家小姐要杀她,皇帝要杀她,使臣要杀她,江湖一些人对她动杀机,还有…。终于,她不再忍,尼妹的,别把本姑娘的低调当成懦弱,她好欺负了是不是?于是,什么皇帝,本姑娘让你江山易改,玩死你们!什么江湖,她放话出去,本姑娘的出现就是让江湖身不由己!一路走来,三国鼎立,从皇宫到江湖,她又到底迷了多少人的眼?请大家支持,求收藏,求人气,求宣传推荐!喜欢的朋友可点击页面‘加入收藏’一项,能随时看到更新,随时找到文文!注意注意:台风的文不会坑,童鞋们可以放心收藏看!!!在此,台风厚脸皮再推荐自己的两本文文。“女皇,给我名份吧。”将要完结。
  • 抱歉!本妃已经滚远了

    抱歉!本妃已经滚远了

    王爷要吃回头草,弃妃拼命往外跑!吃了王爷的一次霸王鸭,前相公追着要还卖身钱,一万两?不如去抢,先逃了再说!下堂妃也是有行情滴,白衣帅哥青睐有加,毛头小贼也想着要撬王爷的墙角。想要让她再滚回做王妃?对不起,本妃已经滚远了……
  • 妃常时刻:下堂王妃要翻身

    妃常时刻:下堂王妃要翻身

    大婚之日,他让她跪着听家规和家训,还让她顶着盆清水跪到天亮。什么?连他家都狗也不许她碰,每天护卫盯着她,婆婆管着她,而他则眠花卧柳,逍遥快活。既然他无情,别怪她无义,给那只像狗的狼找个良配,给忠心护卫配个美貌丫鬟,更让美丽高贵的婆婆,老王妃大人顺利爬墙,打算老梅重新绽放,气得他暴跳如雷,她才气顺。他那是什么眼神,咬牙切齿的,怎么?要休了她,没想到他那么绝情,她愤然接过休书,对他说:“既然缘尽于此,那就天各一方,永不相见。”云在飘,水在流,青山绿水不变,她自逍遥自在,可他为什么老跑过来扰她的清梦啊。停,停,停,她不玩了,她已经找到良人,她打算再婚了,什么?他说不许。做你的春秋大梦吧,也不看看这是谁的地儿,什么?休书没盖章,无效。这次她真生气了,冲天怒吼:“南宫黎,老娘要拔了你这棵花心大萝卜,剁了喂猪。”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神武战天

    神武战天

    本来毫无属性天赋的武文却融合了所有的灵技,创造奇迹!觉醒血脉,得到老人的相助转世成为通灵修者,再战苍天,五行战神,逆天修神。我就是天下第一!
  • 这个少奶奶不简单

    这个少奶奶不简单

    履行长辈订下的娃娃亲,温暖嫁给一个从没见过面的男人,不过,她可是带着个鬼朋友一起嫁豪门的,有鬼朋友撑腰,还怕富少老公欺负不成?“少爷,少奶奶昨晚又在房里烧祭品了。”“少爷,少奶奶好像中邪了,她一个人自问自答,您不在家的时候,常常一个人对着空气笑。”“对呢对呢,她每次用餐,都好像对面有人一样的,说笑个不停,好邪门啊。”自从温暖嫁入骆家,几乎每天都有员工辞职,辞职理由无非一个:少奶奶撞邪了!不过,大少爷在家的时候,小新娘却一切正常,嘟嘴装无辜。
  • 农家地主婆

    农家地主婆

    柳惠娘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妇,谨遵三从四德,恪守妇道孝顺长辈,操持家务,替丈夫生儿育女,不料婆家个个不省心逼死了正主儿,好好双十年华的姑娘,就没了性命一朝穿越,杨雨变成了柳惠娘,看她怎么把场子找回来谁说庄户人家老实,这不是天天在那里传八卦,挑是非么,我看呐,这些人是闲透了没事干ps:新书《重生女配翻身日常》正在连载中,求收藏,求点击,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