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500000005

第5章 入世戒律:抛开性格缺陷 (2)

曾国藩并非是生性狠毒,他所做的是在权衡利益的权衡之后的最佳选择。那就是为了避免自己的失败,做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决断,去争取最大的胜利。曾国藩杀降兵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这些人多是失业流民,会给社会治安带来危害;若是放了他们,又可能重回太平军,卷土重来。这些无疑都是不利于清政府的统治的。

用兵如对弈,谋势不谋子。无论是用兵、为官还是作为生活中的领导者,都需要有这种高瞻远瞩、壮士断臂的魄力方能成大事。

戒傲才能雕琢自己

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

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曾语良言

人当有傲骨,但不可有傲气。傲气是浮在外面去笼盖他人的,而傲骨则是守在心中自知的。傲气往往表现为以己为对,与他人一言不合便剑拔弩张。

曾国藩年少时同样锋芒毕露,与他人交谈时总是傲气四溢。

有一次,一个名叫窦兰泉的朋友前来拜访,与他探讨学问。两人都喜欢理学,就此展开了讨论。窦兰泉平日为人谦和,在发表自己见解同时,会为他人留下余地。曾国藩却好几次在没有明白对方意思的情况下打断了他的话,口若悬河地发表己见,窦兰泉几乎成了听众。事后曾国藩很是后悔,在日记中检讨说:“彼此持论不合,反复辩诘,余内有矜气,自是特甚,反疑别人不虚心,何以明于责人而暗于责己也?”

他反省说:两个人意见不同,自己在辩论中有些盲目自大,从那之后更是变本加厉,反而怀疑别人不够谦虚。为什么在对别人提出意见的时候心里很明白,却很难看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呢?

自我批评原本就比批评他人要困难,因为人的眼睛总是看他人的时候远多于看自己的时候。所以在争论的时候就不会考虑别人意见的合理性,而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别人如果不买账,就有了争论,甚至认为对方见识浅薄。

曾国藩深知傲气的锋芒不仅会刺伤他人的眼睛,还妨碍自己进步,因此在心中几次反省后,提出了要“戒傲”。

他在给弟弟的书信中说:在京城里有很多骄傲自满的人。有见识的人看着这些人,总是不屑地冷笑一声。有些所谓的当世名士,鄙视科举功名,弃如粪土。有的喜欢写古诗,有的研究考据学,有的喜欢谈理学,气焰嚣张,以为自己比所有的人都高明。有见识的人看这种人,又没有见到他有什么建树,也就冷笑一声待之而已。所以我们在用功的时候,一定要努力除去傲气,不要自满,不至于被他人所冷嘲,这样才有进步。

傲气的毛病之所以在人年少的时候最容易犯,是因为这时的阅历不够丰富,也很自然地凭着自己的意见顽固地去行事了。

有一天,苏轼到王安石那里拜记,恰好他不在。苏轼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王安石一首还未完成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心想,菊花开在秋里,其性属火,敢傲秋霜,最能耐久,就是干枯,也不会落瓣,于是,就在后写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听。”

王安石回来看到诗后,问下人有谁来过,知道是苏东坡之后也就一笑了之。后来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待到菊花开的时候,去花园看菊,一阵秋风吹过,花瓣落了一地,苏轼方明白诗中的道理。

这个民间流传的故事未必可信,但是说明了一个道理:骄矜之气伤人终伤己。作为后生晚辈,东坡即便心有疑惑也应该先虚心询问请教,怎能擅自修改呢?一味地陶醉在自认为高明的意见中,也就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玉不琢,不成器。人也是需要经过一番雕琢才能成为人才。曾国藩一生谦和谨慎,正是因为他懂得骄傲的害处,能够在生活中不断雕琢自己,最后终成大官。

谦亦有度,过则近伪

凡过谦则近于伪,不可不虑。

——曾语良言

谦虚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助你登上新境界的云梯,因为只有虚怀若谷才能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从而提升自己。但凡事都有一个度的问题,超出了这个限度就会走向反面。

曾国藩写信给刘长佑说:来示称谓过谦,万不敢当。顾亭林先生云:“弥谦弥伪。”阁下但只谦之为美德,独不畏人之疑其伪乎?

由此可见,本意即便是谦虚的,但是在他人看来可能成了虚伪。试想如果一个卓有成就的人总是推辞说自己一无是处,别人难免会起疑:你真的一无是处吗?还是不愿意告诉我们你的经验呢?这样就给人留下了虚伪的不好印象。

谦虚本是客套之言,如果他人误会而以为是事实,就会造成不好的后果。中国古代有个“黄公好谦卑”的故事。

齐国有位黄公,喜欢谦虚。他的两个女儿天生丽质,都是全国少有的美女。由于她们很美,总是有人在提及的时候会夸耀一番,黄公就常用谦辞贬低她们,说是她们其实丑陋不堪,枉担了美名。他总是如此说,使得他女儿丑陋的名声传得很远,以致她们到了适宜的婚龄依然无人来娶。

黄公没有办法,就冒冒失失地把大女儿嫁给了一个鳏夫。众人一看,他女儿原来真的是个绝色佳人,恍然大悟:“黄公喜欢谦虚,所以才有意贬低女儿,故意说她们长得不美。”

于是人们争着去黄公那里送礼求婚,把另一个女儿娶去,同样是个容貌超群的美人。

黄公的女儿事实上国色天香,但是因为黄公过于谦虚,其他人就以为真是丑陋不堪了,这个名声与事实不符,自然就是伪了。试想如果在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没有用隆中对来展示自己的卓然见识,而是一味谦让,能否有后来的天下三分?如果一味讲求谦让,中国历史上会少了多少毛遂自荐的佳话?

鲁迅先生在评价《三国演义》时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三国演义》原本想把刘备写成一个温厚仁爱的帝王,但是书中,刘备明明要成就伟业,却屡次在言辞之中推辞谦让,因而读来觉得这个人有些虚伪。

可见在做事的时候不能“过谦”,那么怎么才能避免呢?曾国藩提出了“诚”和“实”的两字决,也就是在听了对方的言辞之后,还要考核实际情况。

胡林翼为了湘军集团的整体利益,必须和湖广总督官文打好交道,因此在结交的时候,应酬言谈之中不免有过谦之嫌。李续宜认为他太虚伪而不可信任,向曾国藩抱怨。曾国藩知道胡林翼是为了大局着想,就让人对李续宜澄清说:润帅非全无权术者,而待迪、希兄弟一片至诚,实无丝毫权术。

胡林翼应权术之变,有时不得不与官文虚与委蛇,放低自己,但是在不明就里的人看来,他这样的做法多少有些奴颜婢膝,认为这样的人不可靠。曾国藩知道胡林翼的做法已经超出了谦虚该有的限度,但是他懂得胡林翼这样做是权宜之计,本人并非如此,依然是一个可靠的人。

爱出风头的人容易招来不必要的麻烦,而过于谦虚会让人觉得虚伪。曾国藩经历了官场沉浮,对于谦虚所该掌控的力度他也是亲身体会得出的肺腑之言,值得后人借鉴。

以“耐烦”为第一要义

凡古来能成大事者,必其自胜之力甚强也。

——曾语良言

拿破仑·希尔曾经对美国各监狱的16万名成年犯人做过一项调查,结果他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这些人之所以身陷牢狱,有90%的人是因为缺乏必要的自制,没有理智,从不约束自己的行为,以致走向犯罪的深渊。

一个成功的人既要别人的监督,又要自我监督。别人的监督可以发现自己发现不了的事情,而自我监督就可以防止给被手攻击的空隙。自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耐烦”,不要被外界的事情扰乱心智,最后自乱阵脚。

曾国藩说: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工夫。

一个人的实力在平时是不易为人察觉的,只有在遇见挑战的时候才能显示出来。在挑战面前,有人慌乱、愤怒,有人则镇定自若。“耐烦”就是指善于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动摇心智。

众口铄金,才华过人者面对无中生有的诽谤之言,心中便怒火冲天,与那些捕风捉影者一一对质,流言飞语却会因此更加流行;品德出众者对这种言论心存畏戒,因此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样流言就会偃旗息鼓,自行消亡。曾国藩希望自己的弟弟能够学习后者而不是效仿前者。

他说,名望所在,赏罚随之。众口悠悠,初不知其所自起,亦不知其所由止。有才者忿疑谤之无因,而悍然不顾,则谤且日腾;有德者畏疑谤之无因,而抑然自修,则谤亦日熄。吾愿弟等之抑然,不愿弟等之悍然。

愤怒达到沸腾时,就很难克制住,除非“天下大勇者”,否则便不能做到。中国古语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你想和对方一样发怒,你就应想想这种爆发会发生什么后果。如果发怒必定会损害你的利益,那么你就应该约束自己、控制自己,无论这种自制是如何困难。这个成功者,往往也是能够成功地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一个能“耐烦”的人。

汉初名臣张良早年外出求学。有一天,他走到一座桥上,遇到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老人在那里坐着。见张良过来,他故意将鞋子扔到桥下,冲着张良喊:“小子,下去给我把鞋捡上来!”

张良听了一愣,本想发怒,但看到对方是个老年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子捡了上来。

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

张良想,既然已经捡了鞋,好事做到底吧!他就跪下来给老人穿鞋。

老人穿上后笑着离去了,过了一会儿又返回来,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也。”

这个老人后来向张良传授了《太公兵法》,使张良最终成为一代良臣。

老人这样的做法并不是无聊之举,而是在考察张良,想要看他是否遇辱能忍。

曾国藩对弟弟说:“存其倔强,去其激愤,就是要在保持进取之心的同时,保持一颗清醒冷静的头脑,而不要做出情绪化的反应来。”正因为深谙“耐烦”之道,曾国藩才能在几次宦海风云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成为官场“不倒翁”。

同类推荐
  • 心“零”的世界:归零心态改变人生

    心“零”的世界:归零心态改变人生

    归零心态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素养。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自以为很有能力却总是得不到重视、取得一定成绩却无法越自我、整日埋头苦干却看不到成绩,总想抓住什么却总是失去,总感到痛苦,却无法解除的人。这些人不但自己感到十分痛苦,也让周围的人对他们颇有意见,甚至故意疏远。这一切皆因他们没有归零心态!倘若他们能够倒空自我,将心归零,便能获取更多新鲜的知识、能力及良好的心态等等。当心态归零的那一瞬间,你可以体会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与畅快;当心态归零的那一瞬间,你可以拥有宽阔的视野与胸怀;当心态归零的那一瞬间,你可以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攀上人生道路中的更高峰!
  • 这都不叫事儿

    这都不叫事儿

    这本半回忆半玩笑的新书主要以延参法师与弟子的对话写成,它选择了一个“卖萌”的方式展开,从最爆笑的对话,到不留情面的自黑和神补刀,口头禅、流行的人和事,到寻常的喜怒哀乐惧,大到时间、生命、轮回,都被化解为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段子,和文艺有爱的小哲理,传播着阳光、积极的人生态度,也许,这才是他真正的本意。
  • 把大象装进冰箱只需要三步

    把大象装进冰箱只需要三步

    打破传统成功学的理念,先纠正了人们对成功的认识的诸多误区,然后又提出全新的简单成功学,把通向成功的步骤分解,逐个分析,是成功之路看起来清晰明了,简捷并可以操作。书中还有成功训练营,集中训练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的素质和技能,是成功更加高效、可行。
  • 没有任何借口(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没有任何借口(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无论是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还是个人事业的成功,“没有任何借口”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本书从服从、执行、勤奋、责任、自动自发、方法、忠诚等方面深刻揭示了“没有任何借口”所包涵的职业信念,是职场人士最佳的精神读本。
  • 塔木德智慧枕边书

    塔木德智慧枕边书

    犹太民族是人类大家庭中的伟大成员之一。她创造了以《圣经》和《塔木德》为代表的灿烂辉煌的希伯莱文化,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大师、科学巨匠。研究犹太做生意的智慧、控制金钱的智慧,还不如学习犹太人的处世智慧,因为后者是前两者的基础。
热门推荐
  • 情咒:情不可恕

    情咒:情不可恕

    千年的记忆苏醒之际,万年的心痛,卿该如何面对?万年之后所有的一切都不复存在,心中的人不在了,不愿面对的人却依旧在身边--迷茫的寻找,无力的挣扎,子矜,你到底在哪?失去记忆的子矜就算找到了会跟卿走吗?他们真的可以在一起吗?天帝会放过他们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刺客手记

    刺客手记

    最劲爆的篮球赛事,最强悍的体能对抗,最真实的视觉效果,最美好的大学生活,尽在篮球盛典——《刺客手记》!
  • 这个皇帝很腹黑

    这个皇帝很腹黑

    她错了她真的错了她从一开始就错了………她不应该专看长样连名字也不弄清楚就把‘他’当作表哥往家领如今可好,请神容易送神难他说:“朕是皇帝”2010年的世界也疯狂了……吓得她连忙扔给他一盒退烧药他非但不吃且用更‘直接’的方式让她‘承认’了他的身份胁迫她做了他的老师学习在现代生活技能的老师为期一个月………一个月后,这个有帝王之相却没帝王作派的男人居然拍拍股屁走人了一走就是三年……三年后的短暂重逢换来的却是又一次的分离……而且还是在一个陌生遥远的时代……~~~~~~~~~~~~~~~~~~~~~~~~~~~~~~~~~~~~~~~~~~~~~~~~~~~~~~~~~~~~~~~~~~~~~~~~~~~~~~~~~~~~推介好友的文文《慕卿诗》——秋笑儿《弃妃当自强》——春棠大人《悍妻的绝色夫君们》——安甜妮哥《王爷老公很霸道》——破碎夕阳《我的弟弟老公》——襄儿不怕《肆意天下》——夜漫舞
  • 僵尸问道

    僵尸问道

    僵尸出没!小心!!!宅男张洋在机缘巧合之下穿越到修真界,成为一头最低级的小僵尸,凭借着一本《太阴炼形》混得风生水起、霸气凛然,留下了一段“僵尸会法术,谁也挡不住”的传奇。
  • 指南录

    指南录

    一段虚构的历史。一群男人为了捍卫一个文明不被武力征服的权力,一个民族不集体沦为四等奴隶的尊严而进行的抗争。在崖山落日前,探索历史的另一种可能,和文明的另一种出路。虚构的故事,真实的人物。以文天祥空坑兵败后的抗元故事为主线,介绍那个时代的传奇。
  • 相爱恨晚

    相爱恨晚

    她进错了房,他睡错了人。一个意外的小生命让本是商场死对头的两人,不得不走进婚姻。盛世婚礼,他在当天飞往巴黎寻求心爱女子原谅,丢下她只身一人在婚礼上,受尽难堪。结婚五年,他在外风流,她视若无堵。他冷嘲热讽,她恍若未闻。她骄傲无法卑微祈求,却相信时间可以让他对自己改观!直到……“妈妈,我想见爸爸。”手术室里,女儿奄奄一息的昵喃着要爸爸,她含泪拔了他的电话……“顾泽恺……”“轩轩马上要准备手术,我没时间和你废话。”她一开口便被打断,再拔已关机。顾泽恺,为了那女人的儿子,你连亲生骨肉都不要了吗?当难以预测的命运暴风将两人牢牢席卷,爱还能为彼此找到出路吗?拨云见雾,这场以错误开始的婚姻,又该何去何从?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三

    中国历史名人之三

    综观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的历史,历时虽较两汉为短,但剧烈的社会动荡,频繁的朝代更替,则非两汉可比。此期间不管是从政治、军事以至科学技术、文学等领域,都出现了值得称道的人物,相信读者从本卷中就可以认识这些在历史上光耀一时的名人。
  • 古代军事典籍

    古代军事典籍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军事典籍》生动介绍了《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孙膑兵法》、《尉缭子》、《三略》七部经典军事古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丛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