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协调性
在设置公关机构时,要立足于公关工作的协调性。只有具备了多方面、多层次的整体协调条件,才能设置合理的、有效的公关机构。因此,要使公关机构与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相协调,并能起到协调各部门关系的作用;公关机构内部的层次结构和工作人员也应相互协调,以便充分发挥它本身的作用,要建立一条稳定的信息输出和反馈的通道;公关机构应对组织与社会各界的协调起积极作用。
4责权相当
保证公关机构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的前提是企业决策者必须对公共关系工作的科学性和重要性有正确、深刻的认识。然后委以重任,并授予相应的权力。
5服务性
企业公关机构作用的发挥在于向组织决策者和组织各职能机构提供有效的服务。它不是直接的管理者,也不是领导者和生产者,而是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较高层次的间接管理部门。
因此,为避免工作偏离正确的轨道,应当明确公关机构是服务部门的指导思想,并使公关人员在思想和工作作风上适应这种服务性。
选择最佳模式
作为企业内的一个子系统的公共关系部,设置模式不是单一化的,但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设置模式。
1部门隶属型
这种类型的公共关系机构附属企业的某一个部门,处于组织管理的第三层次。公关机构的负责人与企业最高决策层保持某种特殊的信息沟通方式,可以列席企业最高决策层的某些会议或参加某些活动。至于究竟归属于哪个职能部门,则常常由于组织领导层对公共关系部门功能的不同认识而有所不同。这类公共关系机构的地位比较突出,和其他部门一起被视为企业运作中的一个二级部门。
当然,任何一个成功的公共关系部门,都必须与企业内部的其他各个部门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开展公共关系活动。
3直接隶属型
这种设置方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公关机构受企业最高管理层直接管辖,由总经理或副总经理担任公关部的负责人。在这种模式中公关机构相当于企业最高管理层的特殊的“决策智囊”机构,各种意见、信息和建议可以直接反映到企业的决策层,并且可以承担起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工作。
确定适当的规模
公共关系机构的规模大小,不可一概而论。一般来说,公共关系机构的规模取决于下列因素:
1组织规模
一般而言,企业规模越大,内部的机构设置越健全,人员越多,业务范围越广泛,内部外部的联系越多,需要协调的关系也越多,这在客观上要求有较大规模的公共关系机构及人员。反之,组织规模越小,公共关系机构及人员也会相应缩小。
2企业核心领导层对公共关系价值的认识
公共关系活动的动力来自企业核心领导层。如果企业核心领导层认为公共关系对组织的经营管理乃至生存、发展意义重大,则公共关系机构的规模可能较大;反之,则会较小。
合理的人员配置与内部分工
公共关系机构的人员配置应根据其机构的工作量而定,一般来说,既然设置了公共关系机构,其工作量就不是两三人所能完成的。有关调查表明,公共关系机构的人数随企业的定期销售额的变化而变化(见下表)。
定期销售额与公关人员数量关系表
〖BHDFG2,FK16,KF〗定期销售额公关部人数〖BHDG2,FK16,KF〗5亿美元3225~5亿美元101~25亿美元6505~1亿美元603~05亿美元303亿美元以下2
上表所列的人员配置,基本符合现代公共关系机构的一般情况。至于公共关系机构的内部分工可根据其规模大小、人员多少、工作的要求来进行。一般来说,规模大、人员多的可以划分细些,反之,可以划分得粗些。公共关系机构一般由以下人员构成:
1调研人员
其任务是随时调查内外公众的意见,分析公众对企业形象或产品的态度及形成原因。
2策划人员
其任务是策划公共关系活动应采取的方式、技巧等。
3编辑人员
负责编辑出版企业内部报刊、宣传手册、年度报告等。
4组织人员
其任务是具体准备、组织、协调、管理公共关系活动。如安排记者招待会,举办展览、庆典活动,组织参观、竞赛、奖励、集资捐助等专题活动。
5技术人员
包括摄影师、美工人员、法律顾问、翻译人员等。
企业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公共关系机构的内部分工各有不同,或者侧重的角度有所区别,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实际需要。
需要注意的问题
根据组织需要的不同特点选择设置公关机构的模式。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由于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环境不同,对公关活动的要求程度也不一样。
企业组织服务对象多,面对的社会问题多、环境复杂,应采用能适合复杂工作所需的结构。
设置的机构应符合所需提供服务的专业性技术的要求。
公关机构设置的大小,应在组织的承受力范围之内。一般讲组织机构大,公关工作也就较复杂,公关机构也就需要设置大些。
一个组织的既定结构对将要设置的公关机构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设置公关机构必须符合组织的内部结构。
设置公共关系机构不能脱离组织的基本管理思想和政策。
培养职业化的公关队伍
没有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关人员,设置再完整的公关机构都是徒劳的。机构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关键的还是要有职业化公关队伍。因此,培养职业化公关队伍是提高公关效能的关键。
公关人员基本素质要求
1强烈的公关意识
1)形象塑造意识。只有具有明确的形象意识的从业人员,才能深刻理解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才会在行动中敏锐地体察到企业形象中的问题,才会自觉维护企业的形象。
2)与公众共同发展。离开了公众,孤立的企业形象是毫无意义的;忽视了公众,企业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信任、理解和支持公众的利益,是企业具有互惠互利意识的表现。不具有这一互惠意识的公共关系人员,是不可能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
3)立足未来。任何急功近利,只关注短期收益的做法,都是与公共关系思想不相符的。立足未来,追求长期效益才是企业公关的着眼点。
4)协调意识。只有在协调的状态下,企业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因此,促使企业与相关公众建立信任与合作的关系,调节其对立性因素是公共关系人员的重要工作。
2高效的工作技能
1)敏锐的洞察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善于从普通的资料、数据或新闻报道中看出问题,从平静的表象中发现潜在的趋势。
2)良好的交际能力。可使公共关系人员赢得更多的公众的信任与支持,保证公共关系工作顺利开展。
3)较强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包括口头和写作两种,这是对公共关系人员能力的最基本的要求。口头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口齿清晰、语调平稳、表达准确、语言生动且幽默风趣,能达到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效果。写作能力的基本要求是熟悉业务、格式准确、文字规范、语言明确、文风朴实简练。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公共关系的效果,因而公共关系人员一定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
4)极强的自控能力。公共关系人员必须要有耐心、有毅力、有自控能力。急躁、情绪不稳定的人是无法干好公共关系工作的。
5)灵活的应变能力。能对各种复杂情况进行迅速分析、判断,运用逻辑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没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往往会因思想和行动的迟缓而影响或失去解决问题的时机。
职业化公关人员的培养
1不可违背的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公共关系人员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学习公共关系理论要注意在实践中理解、丰富和深化,并在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普遍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公共关系的教育培养应具有普遍性、灵活性,使每个公共关系人员的个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应根据受教育者智力、能力、兴趣、性格、气质等不同特点有区别地进行。
3)专业性和综合性相结合。公共关系教育培养应加强专业化训练,每项教育活动都应围绕公共关系专业目标进行,并适应科学发展的趋势不断培养公关人员的综合能力。
2把握正确的方向
1)通才型。这类人员要能从事公共关系的组织、指挥工作,能站在组织全局的立场上,通盘解决公共关系活动中的问题。因此,他们既要有公共关系专业知识,又要有较广博的综合知识,且有比较全面的智能结构和较完美的个性素养。
2)专才型。这类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公共关系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技能。如擅长广告设计、新闻写作、美工摄影、市场调查、编辑制作,等等。这类人才不可缺少,而且需求量大。
对全员公关意识的培养,是现代组织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要加强全员公关意识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处处维护组织的形象。
3选择适宜的途径
1)正规教育。这是培养合格公共关系人才的主要途径。经过正规教育培养出来的公共关系人员,一般都能很快胜任工作,成为合格的公共关系专业人员。通过系统地学习公共关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与公共关系相关的综合知识,为实际工作或理论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2)非正规培训。能使受训练者把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同时,能够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尽快满足组织对公共关系人员的需求。对在职人员的非正规培训,是现阶段培养公共关系人员的重要途径。
3)全员PR管理。公关工作的成功,不仅需要依靠专职的公关部门和公关人员的不懈努力,而且还需要组织各个部门和全体人员的整体配合。通过全员PR管理,能够增强全员的公关意识,提高全体员工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关氛围与公关文化。
协调内部关系,增强企业凝聚力
企业内部公共关系是企业形象塑造的起点,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是企业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内部沟通,协调内部关系,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就成为公共关系工作的起点。
内部关系协调艺术
保持流畅的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语言、文字、图形以及感情、态度等形式对信息的传递。员工如果对企业的情况不了解,特别是对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知之甚少,便会产生隔阂。保持信息的畅通既是为了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为了使员工在认识上和行为上与企业的根本目标保持一致。
信息沟通是多流向的,既有纵向信息传递、横向信息传递,还有立体交叉式信息传递。为此,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形式,向员工介绍企业的经营现状及重大决策等重要信息,同时还需要将员工的情绪、意见、牢骚、要求、流言或建议,及时归纳、整理,反映给管理层,作为决策和工作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