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片面注重顾客利益
片面注重顾客利益,就会忽视其他利益的存在。企业是社会的一员,企业生存与发展不仅受到顾客需求的影响,而且与社会整体需求和整体利益有关。社会整体需求和利益包括很多内容,如企业股东的需求和利益,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的需求和利益,企业竞争者的需求与利益等。企业在营销中必须顾及这些需求,否则将难以发展。
3营销手段略显狭窄
企业要想适应现代市场发展的需要,必须不断拓展企业的营销手段,因为市场环境变化太快。理论上,企业生产出适当的产品,制定出适当的价格,利用适当的渠道,并辅之以适当的促销活动,企业就会获得市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而拓展营销手段就成为一种必然。
传统营销观念都有不足之处,固守传统的营销观念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问题,英国莱力自行车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1887年英国莱力自行车公司成立,它曾经红极一时。然而由于该公司始终坚持“坚固实用”的生产营销理念,到了1982年,莱力自行车公司被英国杜比投资公司收购,改产T1兰铃自行车。但这并没有让莱力自行车公司摆脱困境。1986年莱力自行车公司开始大量裁员。公司员工由1万多名裁至1 700名。即使如此,当年仍然亏损960万美元。到1989年莱力自行车公司不得不将设在诺丁汉的厂房卖掉2/3,同时压缩生产规模,缩短自行车装配线。
莱力自行车公司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固守原来的经营理念,没有创新,没有意识到市场需求的变化。面对变化了的市场,许多企业根据市场新情况研制开发新产品,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然而,莱力自行车公司一直固守把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这一传统观念。直到后来实在很难维持下去,它才投资筹建自行车比赛队,想让莱力自行车在体育用品市场上大显身手。1980年,莱力自行车因为获得自行车大赛冠军而名声大振,当年在法国销售达4万辆。莱力自行车公司尝到甜头后,便集中力量发展作为体育运动器械用的自行车,想借此重振雄风。但1986年夏天阴雨绵绵,寒冷潮湿的气候笼罩着北欧各国,自行车运动无法进行,购买自行车的人锐减,造成莱力自行车积压严重,公司周转资金严重不足。
固守传统的营销观念是莱力自行车最大的失误。此外,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自行车业的兴起和低价销售,也使莱力自行车不得不退出传统而利润丰厚的美国市场,从而加快了它衰落的步伐。此外,公司财政困难、产品积压、人员过剩等一系列问题更是日趋严重,最终陷入困境。
莱力公司几十年的畅销不衰给公司决策者造成一种错觉:顾客最喜欢坚固耐用的古典自行车,不希望它有任何改变。他们没有发现自行车正逐渐成为一种被淘汰的交通工具,自己正在经营着一条走下坡路的事业。面临严峻挑战的莱力自行车公司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开发出合适的新品种,其他同行的成功介入使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使莱力公司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终于走到破产的边缘。因此转变营销观念,根据消费者需求状况的变化开发合适的新产品是营销成功的法宝。
新的营销理念的塑造
随着全球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在传统营销理念的基础上产生了服务营销理念、全球营销理念、网络营销理念、绿色营销理念和关系营销理念。
服务营销理念
服务营销观念脱胎于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服务营销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营销观念。服务是最能创造价值的营销利器,也是摆脱初级竞争的有效手段,因此成为市场营销的核心。服务营销最重要的就是把“无形的服务有形化”,它不仅仅强调顾客需求,更偏重于“服务”。
1服务营销的兴起和发展
服务营销的兴起,源于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和产品营销中服务的日益完善。服务营销的发展是随着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日益扩大,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必然导致服务业的强劲发展和产品营销中服务成为企业竞争焦点的局面。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地区服务营销蓬勃地发展起来。服务营销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是服务营销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是服务营销初步从市场营销中独立出来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中期是服务营销理论探索阶段,主要探索服务的特征是如何影响购买行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是营销理论突破及实践时期,在对服务的基本特征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市场营销的学者们集中研究了在传统4P基础上究竟要增加哪些变量的问题。研究结果是服务营销应从4P增加到7P。4P是指“产品”、“价格”、“分销渠道”和“促销组合”,7P是在4P的基础上增加了“人”、“服务过程”和“有形展示”三个变量。
2服务营销与市场营销的区别
虽然服务营销是从市场营销中派生出来的,从理论基础到结构框架都来自市场营销。但服务营销与市场营销存在着很多不同。
1)研究对象不同。市场营销以生产企业的整体营销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服务营销以服务企业的行为和产品营销中的服务环节作为研究对象。服务营销的组合由市场营销组合的4P发展为7P,即加上了“人”、“过程”和“有形展示”。
2)“人”的作用不同。服务营销强调“人”是服务产品的构成因素,故而强调内部营销管理。服务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过程,是服务提供者与顾客广泛接触的过程。研究服务员工素质的提高,加强服务业内部管理,研究顾客的服务消费行为对服务产品的优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市场营销也会涉及人,但在市场营销中人只是商品买卖行为的承担者。
3)顾客参与程度不同。服务营销加强了顾客对生产过程参与状况的研究。服务营销把对顾客的管理纳入有效地推广服务、进行服务营销管理的轨道。因为服务过程是服务生产与服务消费的统一过程,服务生产过程也是消费者参与的过程。市场营销强调的是以顾客为中心,满足顾客需求,而不涉及对顾客的管理内容。
4)有形展示的研究不同。服务营销要突出解决服务的有形展示问题,这是由服务产品的不可感知性决定的。服务产品有形展示的方式、方法、途径、技巧成为服务营销研究的系列问题。市场营销没有涉及这方面问题的研究。
5)质量问题的着眼点不同。服务营销与市场营销在对待质量问题上也有不同的着眼点。质量控制是服务营销区别于市场营销的重要特点之一。因为服务的质量很难像有形产品那样用统一的质量标准来衡量,其缺点和不足不易发现和改进,因而,要研究服务质量的过程控制。市场营销强调产品的全面营销质量,强调质量的标准化、合格认证等。
6)物流渠道和时间因素不同。服务营销与市场营销在关注物流渠道和时间因素上存在着差异。市场营销比较关注物流渠道,这与服务营销不同。因为服务过程是把生产、消费、零售的地点连在一起来推广产品,而不表现为独立形式。对于时间因素的关注,市场营销在强调顾客的时间成本的程度上也不能与服务营销相比。服务的推广更强调及时性、快捷性,以缩短顾客等候服务的时间。因而服务营销更要研究服务过程中的时间因素。
网络营销理念
网络营销是借助联机网络、电脑通讯、数字互动式媒体来实现营销目标的。网络营销具有五大特点:一是营销环节少。在网络营销中,生产商直接把产品寄发给顾客,避免了产品流通中的层层加价,缩短了产品交易时间。二是营销成本低。网络营销只需将产品的信息输入到互联网上,让顾客自己查询,从而大大降低了营销成本。三是营销方式新。网络营销是一对一的、理性的、顾客主导的、非强迫性的。四是营销的全天候性。网络营销没有时间限制,营销信息上网后,电子“信息服务员”可以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五是营销的国际性。网络营销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提供全球性的营销服务。
绿色营销理念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充分体现环保意识和社会意识,向顾客提供科学、无污染、有利于节约资源的、能保护生态平衡的产品和服务。绿色营销理念是强调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把市场需求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绿色产品,尽量减少乃至消除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
关系营销理念
关系营销强调建立、维系和发展与顾客的长期良好关系,并努力实现顾客忠诚,以更广阔的视角认识与企业相关的各方面,通过协作、合作等形式同企业的外部市场和目标市场建立紧密持久的关系。
全球营销理念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趋势。贸易、资本、服务和技术的自由化,使全球营销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此外,现代化大生产本身的客观规律也要求实现全球化分工。许多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都把全球市场置于自己的营销范围内,以一种全球营销理念来指导企业的营销活动。
市场分析与定位
在营销过程中,对市场的分析非常重要,企业要想分清机会与威胁,就必须对营销环境的发展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市场定位是适应市场竞争的加剧而产生的,因为市场营销工作是环环相扣的,如果在营销中出现定位的偏差,则对企业和产品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当今企业在营销过程中,经常出现市场分析的偏差和定位理解模糊的情形,所以有必要进行准确的市场分析和定位。
市场分析误区的规避和防范
市场分析误区
1市场营销环境误区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使营销和变化的营销环境相适应。因此,企业应建立适当的系统和专业人员,经常监视和预测周围的市场营销环境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和识别由于环境变化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而采取适当的对策。市场环境方面的误区有:
1)紧跟市场消费潮流。其是市场分析中极易犯的错误。这种观点认为社会的潮流就是企业发展的方向。这往往导致企业不能选择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不能结合自身优势,习惯跟着别人的感觉走,结果走向失败。
2)应用经验营销方法。由于营销书籍仅停留在原理介绍阶段,而且企业管理者很少受过系统市场营销训练,因此,企业管理者多应用经验营销方法,很少对营销环境进行细分,更不会采取不同的策略。
3)走老路——惯性思维的陷阱。企业在分析市场营销环境时,往往陷入惯性思维陷阱中,总是沿着老路子走,不能从惯性思维中发现新的市场机遇。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必须在市场营销环境中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
2市场机会认识误区
市场机会是指可以获取经济效益的机会,即市场尚未满足的需求。
对市场机会认识误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认为市场商品过剩,市场机会难寻;二是认为窥探对手是营销捷径;三是认为高科技产品一定有好的市场效益。
1)需求饱和,产品过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数产品处于一种饱和状态,这是市场资源配置的结果。由此,许多管理者认为产品供大于求,市场已经饱和,能创造效益的市场机会难以找寻。
2)窥探对手,营销捷径。许多管理者总是把窥探竞争对手的行为作为营销取胜的捷径。实际上这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当然,知己知彼是很重要的,但企业最应该关注的是市场和消费者。
3)科技领先,机会多多。这是极危险的营销理念,也是不切实际的主观臆断。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仅靠技术领先,是不能在竞争中取胜的。技术创新不能包揽一切,一些注重技术开发、创新且颇有成效的高技术企业,之所以在经营上惨遭失败,根本原因在于只注重技术创新,而忽视了市场需求。